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美術的説課稿(精品多篇)

美術的説課稿(精品多篇)

美術的説課稿(精品多篇)

美術説課稿 篇一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染紙》是同學們非常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先選擇吸水性強的紙,嘗試用不同的染紙方法和摺紙方法進行上色。本課的製作工具很簡單,操作也很方便。鼓勵學生盡情地探索方法,享受創作的樂趣。讓學生了解和嘗試民間藝術,培養學生對染紙藝術的興趣,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染紙》是一節集欣賞性、探究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縱觀國小美術教材,染紙涉及到色彩知識,我羅列了全冊教材的色彩知識結構。之前的學習讓學生對水粉顏料等工具已不再陌生。而《染紙》這節課是在此基礎上,學習染紙方法和摺紙方法,並嘗試創造出不同效果的染紙。在染紙過程中,學生有意識地鞏固和運用了對色彩的認識。讓學生在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探究中發現美、享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色彩的基本知識。由於這節課屬於綜合探究領域,而四年級兒童活潑好動,他們很樂於各種美術的嘗試和探究。《染紙》這節課正好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所以這節課我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讓他們樂學、好學。

三、教學目標:

通過以上對國小美術全冊教材的縱向和橫向的分析以及對四年級學生已有知識水平情況的把握,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1、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美的薰陶,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大膽探索和創新的能力,體驗創作的快樂,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

2、瞭解並初步掌握不同的染紙方法和摺紙方法。嘗試用不同的染紙方法和摺紙方法進行染色。

四、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重難點放在對不同染紙方法和摺紙方法的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上。在接下來的説課過程中,我會把教學重難點再一一強調。

五、教法分析: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情境陶冶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示範與演示法。在説課過程中我會把這些方法的正確運用説給大家聽。

六、學法分析:

基於四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年齡特點,我把主動權放給了學生,從“教”移到“學”,變“全盤授予”為“啟發引導”,讓學生在愉悦的環境中充分表現自己的想法。學生敢想敢做,體驗合作的魅力,享受創作的樂趣。

七、教學過程的設計:

1、絲巾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師:看,老師的絲巾好看嗎?

由於四年級學生好奇心很強,為了很快地激發他們的興趣,我採用了情境陶冶法。讓美麗的絲巾帶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立即進入情境。教師適時播放視頻,讓學生直觀瞭解傳統手工印染工藝。通過了解扎染以及各種扎染工藝品,不僅拓寬了視野,而且培養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通過情境陶冶法,學生探究欲得到了進一步的激發。

2、案例示範,探究染紙方法。

先選擇吸水性很好的餐巾紙,師邊投影示範步驟邊詢問學生,啟發學生思考顏料中加多少水合適?通過觀察和思考,瞭解“點染法”。接着,由教師故意失誤,瞭解了“滴染法”,並培養學生“意外也可以產生美”的意識。最初扎染就是人們不小心將紙的一部分弄上了顏色,開始很懊惱,後來發現被染的紙很好看,便開始了多種多樣的染紙方法的試驗。在試驗中,人們發明了扎染。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種和扎染很相像的表現,美麗的染紙。(教師貼板書:染紙)“點染法”、“滴染法”都是本節課技能知識的教學重點。所以這裏教師直接採用示範與演示法,其目的是讓學生對染紙材料特性及基本方法的認識。為下面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提供幫助、打下鋪墊。

3、主動探究,瞭解技法。

染紙的方法有很多,運用不同的方法染出的效果也都不一樣。師提前在桌子上準備很多工具(摻着顏料水的小碗、滴管、畫筆、調色盤……)讓學生用它們第一次嘗試製作染紙。每組就是一個作坊,一共有六個染紙作坊。在學生做的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用自主探究、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創作。教師巡迴指導,及時發現生成資源。比如,引導學生及時發現並概括自己的染色方法是“浸染法”,注意顏色的搭配要美等。對於特殊的做法——先折後染,具體展開探索和交流。“浸染法”和先折後染的方法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所以我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的染法和折法,師及時提煉。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和教師及時的指導引領把教學的重難點一一突破。整個學習過程的主人都是學生,讓學生充分享受探索美、創作美的樂趣。通過“染紙作坊”這一創設情境,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中,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團結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教師的及時引導與提煉讓學生在一個非常寬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雙基。這種半扶半放的教學理念得到了體現。

4、製作實踐,感受創作魅力。

這一環節中,先欣賞不同的染紙作品,再次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然後,學生用學到的染色方法和摺疊方法,第二次嘗試製作染紙。在製作過程中,至始至終都要讓學生沉浸在染紙作坊的情境之中。鼓勵學生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做出與眾不同的染紙作品。

5、展示評價、鼓勵創新。

作業展評這一環節是教學目標實施效果的檢驗。我設立了“染紙作坊”展:師提前在展板上拉六根繩子,由於剛染好的作品是濕的,為了便於展覽,作品可以粘在白紙上,讓學生用夾子同時夾住作品和白紙在繩子上展示。讓學生説説自己滿意的作品好在哪裏?引導學生從色彩的搭配、染色方法和摺疊方法及作品的最終效果進行分析與評價。選出“最美染紙作坊”。下一環節通過欣賞其它不同形式的染紙圖片,鼓勵學生積極動腦,敢於創新。師課前準備好一些素材,如字母、剪刀、衣服、空白書籤等,讓學生第三次嘗試對這些素材進行染色和加工。這又為同學們展開了一片發揮的空間。師課前準備素材,節約了大量時間。最後,把自己認為最滿意的作品進行展示。評價採取讓學生給滿意的作品貼星星的方式,評出“最具創意染紙作坊”。

通過三次分層作業的嘗試與探究,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對染紙方法掌握得更牢了,更具有創新精神。教學的重難點再一次落實與鞏固。

6、總結提升、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不僅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和不同的摺疊方法做出了漂亮的染紙,還做出了具有創意的染紙作品。這些方法是我們積極動腦、大膽創新、合作探索出來的。”師出示用卡紙裱的染紙作品並出示用染紙作品裝飾的照片牆,通過教師的直接示範展示法,學生再次領略到了美術的魅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美迴歸於生活的意識,點綴生活。最後,教師出示染紙服飾圖片,從而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的慾望,把課堂延伸到課外。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四種教學方法,給學生設計了三次分層作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師引領,讓學生在愉悦的學習氣氛中掌握雙基,提高審美能力。這完全符合新課程理念。

本課經過這樣教學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見黑板)

我的説課結束,謝謝大家!

小班美術活動説課稿 篇二

説教學目標:

1、通過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對美術的興趣。

2、學習畫一個封閉的圓,並在圓的基礎上添畫成小雞。

3、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4、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説教學準備:

1、每名幼兒胸前一隻母雞圖,藏三支油畫棒。

2、若干只剪成雞窩的粉色卡紙。

説教學過程:

1、幼兒別上母雞圖,帶上三支油畫棒。隨音樂《老母雞》學母雞拍拍翅膀進入室內坐下來。

2、小母雞們有什麼本領呢?哪隻母雞能幹,用你的油畫棒生個雞蛋。

其它小母雞也來生雞蛋吧,我們去找個雞窩生個蛋,雞窩在哪兒呀?音樂四遍,幼兒隨音樂自由畫蛋。

生了這麼多的雞蛋我們心情怎麼樣?

3、如果能把雞蛋孵出小雞來,那一定更幸福吧。這次讓母雞媽媽先來試試。(音樂時,教師邊示範邊念兒歌:啄破一個洞洞,露出尖尖嘴巴,伸出二隻小腳,嘰嘰嘰嘰叫媽媽。)我孵出小雞來了,你們想不想把蛋孵成小雞呢?(音樂四遍,幼兒自由地找個圓畫成小雞。教師提醒幼兒把 一些空的雞窩畫小雞。)

4、小母雞們真能幹,大家想想小雞們喜歡去哪裏玩,愛吃什麼食物,我們給它添畫上去。

5、我們真能幹,不僅會生蛋還能孵出小雞來。我們帶雞寶寶去外面曬曬太陽,做做遊戲吧。

説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掌握了畫圓的方法,我通過出示漂亮的母雞圖片,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在示範畫圓前,我應該帶領幼兒用手在空中比劃一次畫圓,這樣有助於幼兒後面的用畫筆在畫紙上畫圓。在示範畫圓時,我應該隨即的強調一下拿畫筆的正確姿勢,每一個細節都要注意到,下次活動中應該更加的細心與全面。在幼兒動手畫圓時,我不但注意指導個別幼兒,還隨時顧忌全部的幼兒,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幼兒,這點在以後的教育活動中要繼續保持。結束部分,幼兒的注意力不夠集中,以後我可以請幼兒自己來給大家介紹作品,這樣能更好的帶動幼兒的積極性。

美術説課稿 篇三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説課的內容是人美版國小一年級美術第二冊第3課《太陽》。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説説我對本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即用泥塑的表現手法創作多種形式的太陽作品,既可以創設臉部的五官,又可以表現多種不同的光芒,通過揉一揉、滾一滾,以及簡單的粘貼組合,使學生體驗到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既表達了學生的情感和思想,又美化了環境與生活。

通過對教材的把握與熟悉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熟悉泥塑製作的工具和材料並採用揉、捏、粘、壓等技法進行簡單地浮雕造型創作。

2、通過對太陽五官及光芒的多種設計和表現,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動手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學習用泥塑的方法表現太陽的臉和光芒。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太陽五官及光芒的多種造型及色彩變化。

二、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

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欣賞互動、情景創設、評價激勵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説、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導入 欣賞 授課 作業 評價

下面我通過這五個環節,向大家展示本課的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導入

1、謎語導入:

教師出示謎語:有位老公公,一張圓臉孔,有朝一日不見他,不是下雨就颳風。

學生思考後説出謎底:太陽。教師隨機板書出課題《太陽》,並在旁邊簡單畫出太陽的形象。

2、教師提出問題:太陽對我們人類有什麼貢獻。學生共同思考回答,教師進行歸納,例如:

太陽的光芒給大地帶來了光明和温暖。

小孩經常曬太陽能預防鈣的流失。

各種植物吸收了太陽的光芒會變得更加鮮豔,更加茁壯。

本環節設計意圖:謎語激趣,簡筆畫抓神,以及講述太陽對人類的貢獻,都是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為下個環節做了充分的準備。

第二環節:欣賞

世界上雖然只有一個太陽,但是在古今中外的藝術作品中,她卻千變萬化,充分顯示了人類非凡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本環節通過讓學生欣賞優秀的作品,瞭解美術作品中的太陽:

1、欣賞書上的兩幅古代藝術家們創作的作品,教師做簡單介紹,並讓學生説説作品中太陽和我們常見的太陽有什麼不同。

(1)、馬王堆漢墓帛畫中的太陽(西漢)

(2)、墨西哥阿茲特克人的太陽曆石

教師總結歸納:古代的藝術家們用藝術的手法對太陽進行了裝飾賦予了太陽生命,創作出值得我們回味的藝術形象。

同學們,其實我們用學過的一些藝術手法,也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太陽的形象,請欣賞小朋友們的作品。

2、欣賞範畫:(兒童畫、手工製作)

教師和學生共同評述這些作品中五官、光芒的造型及色彩的搭配。開闊學生眼界,為稍後的創作做鋪墊。

3、師生互動:

為了讓學生體驗美術創作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教師在黑板上出示幾個沒有裝飾過的太陽並“求助”學生:同學們,我這裏有幾個太陽寶寶還沒有漂亮的光芒呢,誰能為他們設計一下呢?

學生想象太陽的光芒造型,教師隨機作畫並給予肯定評價。

本環節設計意圖: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創作的太陽造型充實了學生的眼睛,師生互動環節既鍛鍊了教師的基本功,也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使學生的創作意識由被動變成主動。

第三環節:授課

通過以上兩個環節的欣賞與體驗,學生已經瞭解瞭如何將太陽的形象藝術化,本環節將引領學生們用泥塑的方法把他們表現出來。

1、請同學們欣賞書上的作品(教師從顏色搭配,造型設計上加以引導),通過欣賞使學生產生動手的創作慾望。

2、為了複習泥塑的基本方法,教師帶領同學們一起做泥塑操。 教師示範:先跟着老師一起有節奏地把泥捏幾下至軟,接着動手邊説邊做:

動動小手揉一揉,一個小球揉出來,

動動小手搓一搓,一條小蛇搓出來,

動動小手壓一壓,一個小餅壓出來,

動動小手粘一粘,請同學們看看會出來什麼造型呢?

本環節設計意圖:欣賞泥塑作品,目的是讓學生有一個感官的認識,泥塑操加兒歌的形式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中間的師生互動環節使學生興趣倍增,而且覺得好奇,玩的過程中複習了泥塑的基本手法,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

第四環節:作業

此時,學生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動手來試一試,用橡皮泥來塑造自己心中的太陽。教師提出創作要求:顏色搭配鮮豔,造型與眾不同。教師在學生創作的時候進行輔導。

第五環節:評價

在舒緩的音樂聲中,學生完成作品。讓學生把作品貼在黑板上,教師加以肯定的評價,讓學生有自豪感,成功感,創作慾望更濃,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還能做出好幾個不同造型的太陽。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説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如下:

課題《太陽》

泥塑的基本手法 作品展示區

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創作,,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説的特點,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評委老師指點,謝謝。

美術説課稿 篇四

一、説教材

《讓色彩動起來》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旨在啟發學生對強烈的對比色及其運用方面展開探索,對色彩對比形成綜合認知,並加以巧妙運用,引導學生學習用對比色和生動有力的筆觸,創作一幅充滿動感的作品,加強學生對色彩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從而使學生對色彩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

二、説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能客觀地理解、表現事物。而且色彩,在孩子的心中是美妙的,是神奇的。他們往往能創造出我們成人想象力所不及的童話般的美麗。對於五年級的學生而言,除去這種對色彩的情感表現,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色彩方面的知識,如原色與間色、冷暖色、明度等。故在本課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學習對比色的知識,形成綜合認知並加以巧妙運用。

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感受色彩強烈對比帶來的視覺美感,深入瞭解對比色知識;運用強烈的對比色和生動有力的筆觸,創作一幅富有動感的畫面。

【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回憶、探究、分析、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對比色知識和使畫面產生動感的方法,選擇合適的主題進行表現。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對比強烈的色彩帶來的表現力,學習運用對比色創作富有動感的美術作品,激發學習興趣,並促進對美術學習產生持久的興趣。

四、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

深入理解和運用對比色。

【難點】

對比色的靈活運用。

五、説教法、學法

依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結合學生的特點採用如下教學方法:討論法、情境法、實踐練習指導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準備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分析討論,在操作中發現並進行自主探究和評價,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

六、説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我做了如下的準備:PPT課件、基本的繪畫工具等。

七、説教學過程

皮亞傑曾説:“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針對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將出示具有動感的圖片,讓同學們説出自己的感受,在學生感受到“動感”後,我會緊接着對圖片進行去色處理,再次引導學生觀察並提出問題:還會有動的感覺嗎?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共同探究色彩“動”起來的祕密,從而揭示課題。

環節二:欣賞作品,探究對比色

(一)認識對比色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設置了“欣賞作品,探究對比色”的環節。首先提出問題:什麼樣的色彩給你歡快、有節奏的感覺?學生往往會從紅色、黃色等鮮亮的顏色回答,我會順勢抓住學生的回答,出示色相環並引導學生找一找色相環中哪些顏色對比強烈?以及這些色彩在色相環中距離是怎樣的?進而總結出在色相環中,每個顏色對面(180度對角)的顏色為對比色。如紅-綠、藍-橙、黃-紫互為對比色。通過觀察色相環認識對比色,而且通過這樣的一個環節也設置了一個坡度,降低了難度,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對比色的積極性。

(二)感受對比色

在學生對對比色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後,我會多媒體展示《威斯敏斯特大橋》,引導學生欣賞並思考這幅作品中,畫面色彩給你什麼感受?運用了哪些色彩?他是如何運用這些色彩進行表現的?通過初步的欣賞與觀察,使學生自主的感受對比色在美術作品中的運用,從而激發他們深入瞭解運用對比色讓畫面動起來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需要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的行為習慣,所以我會讓學生迴歸生活,思考在生活中存在哪些對比色?

環節三:實踐練習,運用對比色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通過各種美術活動,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美術活動中提高觀察、構思、創意、造型、表現、設計和工藝製作的能力。所以我設置了實踐練習,運用對比色的環節。

在具體的實踐練習前先提出問題:要想表現一幅具有動感的畫面,你認為如何用色最合適?強化學生對於對比色的認識。然後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課堂練習時間,和教學重難點,設計了這樣的練習“創作一幅能讓色彩動起來的畫”。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我會巡視輔導並用ppt滾動更多作品,給同學們提供創作資料。

環節四:展示評價,分享對比色作品

在大部分學生作品已完成的情況下,鼓勵學生自願展示作品,並從色彩的運用、創作形式、等幾個方面進行自評,生生互評,最後我將給予及時反饋與總結,在展示點評環節中,我會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以鼓勵、肯定為主,多從建議性評價出發,培養學生敢於接受別人的“指正”。進一步提高學生髮現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悦。

環節五:小結作業,拓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小結作業——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總結本課的重點知識並讓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

小班美術活動説課稿 篇五

一、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對鮮豔的色彩特別感興趣 ,且他們已初步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添畫、粘貼技能,他們願意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簡單的事情,體驗成功的喜悦。因此,我選擇設計了粘貼、添畫這個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團色彩鮮豔的皺紋紙,添畫簡單的葉、莖、草等,來培養幼兒耐心做事的好習慣,發展手部肌肉的靈活性。

二、教學模式:

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趣味教學”活動模式,即通過選擇有趣味的活動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幼兒樹立活動的自信心。通過師生之間的趣味體驗活動,運用開放點評作品的形式,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趣味教學法的實踐過程:生活激趣——活動引趣——點評喚趣

三、活動目標:

1、學習團圓、粘貼等紙工製作方法。

2、掌握運用直線、斜線進行簡單添畫的技能。

3、發展手的協調能力,培養耐心做事的好習慣。

四、活動準備:

多種彩色方形皺紋紙、膠水、抹布、粗頭彩筆、範畫。提前帶幼兒參觀小花園。

五、活動組織:

1、觀察感知,激發興趣 。教師直接出示範畫,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欣賞、觀察、啟發幼兒思考:花園裏的小花是用什麼製作的?

2、實踐感受,活動引趣。教師示範皺紋紙團花、粘貼以及用彩筆添畫的製作方法。重點幫幼兒掌握團圓、添畫的技能。

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指導幫助。鼓勵、指示。在幼兒動手操作之前,將難點直接提出來(如:這些皺紋紙軟軟的,不太好團,只要小朋友能把紙捏緊,就一定能做出好看的花。)鼓勵幼兒不怕困難。提示粘貼時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紙團的上半部,將底部在膠水中蘸一下,然後按在圖畫紙上,稍按一會兒,使它粘得更牢固一些,能集中地粘在紙的中部。 注意引導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紙團而鬆開了,説明團得不夠緊,應再重新團一下。

4、善待評價,點評喚趣。 引導幼兒討論:誰的花園裏的花最多?誰的花最美?誰添畫的最好看?誰的畫面最整潔?

美術説課稿 篇六

一、教材

“童年”是國小美術義務教育的新課程標準。這是第五冊實驗教材中的一課。童年是人生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總是充滿無限的感慨。這門藝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形式的兒童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歷史的畫卷。從宋代的《瑞陽寶貝》,到清代的《天倫之樂》,再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成長,再到解放後奴隸的孩子,再到金色的童年。表現形式包括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和攝影。它不僅給我們提供了藝術的信息,而且為我們創造了一種情境,一種通過藝術作品來理解社會生活變化的學習情境。在那裏,藝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為一種文化生活的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達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給予生活指導和啟迪。鑑於此,我設計了接下來的童年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潛在的目標

我將表達我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描述不同時期的童年生活狀況,通過觀察童年題材的藝術作品,學會體驗不同藝術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珍惜當下,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1)欣賞和理解不同歷史時期兒童生活的差異。

(2)瞭解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的不同美感。

(3)描寫童年的生活材料和他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教學的困難

童年,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和對藝術作品的歷史背景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

根據知識儲備和理解潛在的三年級學生,並針對發達的特點,國小生的形象思維,這節課主要採用創建場景的方法,觀察和欣賞、思考和討論,擴展和比較,並使用多媒體課件,一個受歡迎的教學形式的國小生,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意願,把枯燥的講解變成生動直觀的課件展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理論

在藝術作品欣賞中,形象是出發點和關鍵。在這門課上,我讓學生積極探索,主動提出問題,通過討論解決問題。作為指導,教師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讓學生走進作品,瞭解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技巧。

教學過程承運

1、遊戲介紹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們邊唱邊玩“丟手帕”的遊戲。遊戲結束後,每個人都拿出自己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向同學們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並讓一兩個同學向他們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本設計是為了創造一個場景,利用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學生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回憶,從而為進一步瞭解童年鋪平道路。)

2、初步的經驗和欣賞要求

老師總結了孩子們的話: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完美而快樂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獨特的方法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的童年畫面。多媒體將課本中的作品一一展示。告訴我你最喜歡的畫。

這樣,學生可以快速進入審美場景,對自己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3、小組學習,交流審美經驗

(1)根據學生喜愛的作品分為六組。

(讓學生掌握第一感覺,為自主學習鋪平道路,體現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通過志願分組)

小班美術活動説課稿 篇七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繪畫《小花傘》這一個活動選自《春天的祕密》這一主題,春天到了各種各樣的花開了,而這段時間我們正好學習了簡單的線條及圖案裝飾不同的物體,為此我想通過畫各種各樣的傘激發孩子的創造意識。同時通過畫傘幫助孩子更好的瞭解傘。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激發孩子的情趣、激活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賦於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傳統的幼兒藝術教育要求通過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現代幼兒藝術教育則強調精神創造的意義;強調藝術活動對幼兒心理髮展的影響。為此,我選擇了這一活動,通過幫助孩子認識不同傘,通過自己觀察,看看、想想、説説、畫畫,幫助幼兒掌握技能,培養創造意識。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以及活動帶來的愉悦、滿足感、成就感。為此我選擇了這一活動。

二、説目標

鑑於對該活動的認識,並結合小班幼兒的水平,我制訂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能用簡單的線條及圖案裝飾花傘。

(2)激發幼兒幫助他人的情感。

(3)激發幼兒喜歡裝飾的美術活動興趣

給予對本次活動的分析,我把活動的重難點放在傘的造型設計上,通過多種感官培養孩子的創造意識。

三、説準備

教具準備根據活動的需要,及給予幼兒美的感受,我把幼兒的作畫紙設計成白紙傘,同時我運用大圖片供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傘,通過小圖片的出示,讓幼兒知道各種圖形與線條組合後傘的造型,激發創造意識。

四、説教法

繪畫活動是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他們能在活動過程中進行大膽創作。為此,我將此活動設計成讓幼兒觀察為主,通過故事導入,看看、説説,讓幼兒感受各種傘的造型,從而激發孩子的創造意識。這樣做,我覺得不僅讓幼兒大膽參與活動,還能激起幼兒大膽探索、創作,能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進而達成目標。

圖片引導法:小圖片的運用對孩子的幫助是很大的,由於要創作各種不同的傘,在孩子的思維中傘的造型還不多,為此通過各種傘造型的小圖片幫助幼兒進行梳理,,圓和線條又能創作出什麼傘……給幼兒創作的意識。

五、説過程

1、以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小朋友我們聽過小花傘的故事,故事中:一會太陽就躲進了烏雲裏面,“轟隆隆”打雷了,“嘀嗒嘀嗒”下雨了,小動們出去玩,都忘記帶傘了,哎呀小動物們被雨淋濕了,我們來幫幫他們吧。我們怎樣才能使小動物不被雨淋到哪?

2、(出示圖片)看這些傘有什麼不一樣呀?幼兒回答。

師:總結: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高矮不同。(在這一環中,通過孩子看看、説説,讓孩子知道原來傘的造型是很多的,通過簡單的線條及圖案裝飾不同的物體,為此我想通過畫各種各樣的傘激發孩子的創造意可以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傘。

3、你喜歡那一把傘?這傘是有那些圖形寶寶和線條寶寶組成的呀?(幼兒回答)師示範畫傘及組合的線條。(這是解決活動難點的環節,通過小圖片的運用幫助幼兒進行梳理、提煉,從而幫助孩子更好的進行創作。

4、幼兒操作有了大家的交流及小圖片的輔助,孩子們對傘的創作有了底,在操作中這時孩子們從探索中獲得經驗,操作起來更得心應手。

5、講評這是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他可以幫助孩子進行互相的學習,從而激發孩子更廣闊的創作空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oy65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