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精品多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精品多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精品多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 篇一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瞭解賓語前置的句式特點。

2.瞭解《戰國策》。

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理解諷喻説理的特點。

德育目標:

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教學重點

理讀課文,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難點

反覆誦讀,體會鄒忌進諫的技巧。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用以讀帶講的方式,使學生在自讀、齊讀、默讀等各種形式的朗讀中感知課

文,理解課文。

2.討論點撥法  教學過程中,從不同角度多設疑,巧設疑,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教具準備: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解題,瞭解《戰國策》;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

人們常説: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歷史上那些敢於進諫的大臣也往往沒有什麼好的下場。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

比干菹醢:比干因勸諫暴君商紂王而被剁成肉醬;屈原投江:屈原因勸諫昏君楚懷王而遭流放,最終投江自盡;魏徵死諫:魏徵曾被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稱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但有時也是冒着殺頭危險直言進諫的。由此可見,進諫成功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1、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瞭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3、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的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33篇。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

戰國時代七雄並立,兼併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於是“士”這一階層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鬥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並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遊説諸侯。《戰國策》就是着重記述這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四、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教師播放示範朗讀錄音。多媒體顯示:

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o)於齊

間(jiàn)進

(二)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教師檢查學生自讀情況,對本文教學重點予以強調

1、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委婉勸説。與現代漢語“諷刺”不同。 諫:臣子向國君提出的意見。)

(2)能謗譏於市朝 (謗譏:公開指責。)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刺:指責)

(4)上書諫寡人者(書:信函,亦泛指文書、文件。這裏指奏章)

(5)期年之後(期:一週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2、一詞多義

(1)修

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

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整治)

鄒忌修八尺有餘(長,高)

(2)朝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 朝拜)

於是入朝見威王( 朝廷)

朝 (zhāo) 服衣冠( 在早晨)

(3)孰

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 代詞,誰)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 同“熟”,仔細)

(4)誠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的確)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確實、的確)

五、思讀課文,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1、學生六人一組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

(1)第一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戀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2、朗讀課文:理清結構層次

思考:這篇課文記述了一個什麼家庭小事?要説明什麼道理?是用什麼方法説理的?

明確:第一段:問美比美,反思感悟,進諫的依據。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矇蔽,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並決定“入朝見威王”。第二段:鄒忌勸諫,齊王納諫。鄒忌以自己受矇蔽之事諷諭齊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威王省悟到納諫的必要性。第三段:門庭若市,戰勝朝廷,納諫的舉措及結果。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佈政令,懸賞求諫。齊威王納諫除蔽,政治清明,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小結: 這篇課文記敍了鄒忌向他的妻、妾與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的故事。要説明的道理是:勸説齊威王廣開言路,積極納諫,改良政治。

鄒忌不是像一般人那樣正面講道理,而是用一段具體的家庭瑣事為譬喻來闡明“納諫”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多媒體顯示背誦思路,學生齊背課文。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鄒忌諷諫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檢查背誦;品讀課文,體味本文寫作技巧之妙,鄒忌勸諫技巧之高;質疑解疑,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聯繫實際,對照反思,掌握人際交往藝術。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二、品讀課文,鑑賞寫作技巧之妙,品味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1.鑑賞寫作技巧之妙

提問:《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被人稱讚有加的有兩點,一為精彩的對話,一為精巧的結構。請談談你對此的認識。

成果展示:

(1)精彩的對話

品味鄒忌的三問,問妻:“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問妾:“吾孰與徐公美?”問客:“吾與徐公孰美?”

第一問的背景是:“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呋麗,朝服衣冠,窺鏡。”試想一位相貌堂堂、風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牀,對着鏡子一照,問他的:妻子“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心裏應該是對自己的美貌充滿信心,並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結果。所以,這第一問的語氣應充滿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小結:這三問,看似平常,普通,問的都是“和徐公比美”問題,但由於問的對象不同,問的背景情況不同,因此問的語氣與神態都會不同。

品味妻、妾、客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情人眼裏出西施。答得自然非常肯定。

妾。地位低下,回答時自然要有所顧忌,否則的話可能會失寵,所以就用反問的語句。表達更加肯定的語氣。

客,他是有事拜訪,有求於鄒忌,正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所以回答總得讓對方滿意,其實客人是能分辨誰更美的,從他的語氣中能體會到,客的回答較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樣中肯有力。

上邊三種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樣的。但由於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們的回答、語氣與神態也就有差別,此所謂“言為心聲”。

這些對話看似平常,但含意雋永,耐人尋味。

(2)精巧的結構

《鄒忌諷齊王納涑》一文被人稱讚的應為結構上的“三疊法”了,從頭至尾一直使用三層排比的手法寫作:

三問:妻、妾、友     三答

三比:妻私我→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三賞:上賞、中賞、下賞

三時: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

三態:鄒忌以現身説法進行諷諫、齊威王“下令”廣泛徵求意見  、各國“皆朝於齊”

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構。但承轉全文並最能體現人物特點的應該是這兩個字:

一是“思”。鄒忌在三問之後,從妻、妾、客得到美於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實面前,“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此時,他—沒有妒忌,要知道他對白己的容貌是相當看重的;二沒有大怒,不因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氣。也沒有因此而遷怒於人。要知道妻妾都騙了他。相反的,他卻是“寢而思之”。並能比較客觀地總結山箇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於我。更難得的是,他能進而類推到治理齊國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這一點正如《古文觀止》編者的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評勘。正欲於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可以説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現了鄒忌的智者形象。

2.品味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成果展示:

(1)為對方打算——不暴露遊悦目的。

鄒忌向齊威王獻策之時。齊國的政治比較腐敗,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鄒忌向齊威王再三苦苦勸諫,甚至流下眼淚或者破口大罵,以死諫君,效果不一定好。鄒忌注意了進諫藝術,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而是以“閨房小事”説自己的體會,小題大做。現身説法使齊王也同理得證“矇蔽甚矣”,於是一聲令下,廣納諫言,終於“戰勝於朝廷”。

(2)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於聽。

下級勸説上級,由於尊卑關係不得不謙言以諫,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鄒忌實話實説“不如徐公美”,創設情境,取悦威王。鄒忌諳習“良藥蜜口利於病,忠言順耳利於聽”。

3.討論交流: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啟示?

明確:在現代信息社會中,口語交際的頻率很高,瞭解別人、推薦自己、談判求職、合作共事都需要較高的口語表達能力。所以鑑賞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提高我們適應社會交際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遊説別人時要不卑不亢。言語恰到好處——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自己尊嚴,是鄒忌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三、開放探究,質疑解疑

1、學生自由質疑,或指名同學回答。或全班討論,教師相機誘導、點撥。

2、教師收集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全班同學研討解決。

如:鄒忌勸諫成功,僅僅因為有較高的勸説技巧嗎?《戰國策》中龐恭的“三人成虎”的進諫、百里奚的“脣亡齒寒”的進諫,可以説與鄒忌的方法不相上下。為什麼失敗了呢?

明確:唐代魏徵沒有諷諫藝術,每每獲得成功。看來勸諫能否成功。其決定因素在於諫對象——王。由於君與臣之間的絕對不平衡,導致君主成為在這一過程中的絕對權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錯,輕者丟官失命,重者株連九族。鄒忌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齊威王的英明,齊威王才是最大的贏家,他贏得了名聲,也贏得了國家強盛。

作者的目的是強調遊説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實,但鄒忌的諷諫術值得我們學習。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給你什麼啟示?

學生明確:作為領導,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偏聽偏信;作為羣眾,提建議要講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對方,又要保護自己的尊嚴不受侵犯;作為普通人。要善於接受別人的建議。

四、課堂小結

《鄒忌諷齊王納涑》對話精彩,結構精巧,鄒忌的睿智,齊威王的英明等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鄒忌的諷諫藝術,對於當代人際交往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願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評價自己,積極接受他人建議,善於向他人推銷自己。

五、佈置作業

1、背譯全文,增加積累。

2、拓展延伸:藉助網絡,瞭解《戰國策》裏其他有關諷諫的故事。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一些出自《戰國策》的成語。如門庭若市、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鷸蚌相爭等。

2、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籍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説,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於諷諫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於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後世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聽畢,藉助註釋、詞典自行理解。

學生自瀆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句。如有疑難問題,同桌之間討論解決。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3、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詞作狀語,在早晨;服,名詞作動詞,穿。)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為美,形容詞用作動詞。)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當面,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聞,使……聞,動詞使動用法)

4、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國君旁邊的近臣)

(3)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5、句式

(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2)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句)

(4)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後置句)

(5)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後置)

6、翻譯下列句子。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2)第二段是鄒忌用現身説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説出嚴肅的內容,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敍家常。

(3)第三段記敍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於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於齊”等詞語。

學生討論交流

個別抽查或集體齊背。

學生自由發言。

第二問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對自己的美貌略有懷疑。因此,應帶有疑慮,並且急於知道結果,另外,考慮到所問的對象是小妾。因此,語氣是嚴肅、疑慮、急切的。

第三問的背景是:“且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設想一下當時的情景:客,外人,看問題可能更客觀,但問這樣的問題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問,也是試探着小聲問。

二是“善”。齊王在聽完鄒忌的進言之後的神情、態度在這一字上表現得淋漓盡致。齊王在聽了鄒忌的閨房小語之後。一沒有怪鄒忌在朝廷上談閨中如此不莊重之事;二沒有追究鄒忌與自己相提並論之罪;三不掩飾自己深受矇蔽之事實。相反,他只説一“善”字,多麼痛快,多麼乾脆。也正是有了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賞”與“三變”,才有“戰勝於朝廷”的盛況。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明君的高大形象。

這一“思”一“善”可以説是解讀本文的樞紐:正是有了“思”才會有下面的諷,這是行文的一大轉折——由不值一談的閨中小事轉向了國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滿危機進諫君王的險事至此已化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開了齊國走向強盛的序幕。

學生悉心揣摩,討論交流。

(3)巧施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

鄒忌很瞭解齊王處在許多人對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懼、有所企求的環境中,必然是個耳不聰目不明的受矇蔽者,他為國之清明擔憂;又因曉得齊王有修明內政以興邦的宏志,為此設喻使齊王欣然接受勸告,提升了齊國的威望,贏得了諸侯的尊敬。

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質疑、討論、交流

九、板書設計

十、課後反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 篇二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鄒忌身高八尺多,體形容貌美麗。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鏡子,對他的妻子説:“我跟城北的徐公誰漂亮?”他的妻子説:“您漂亮極了,徐公哪裏比得上你呀!”原來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自己信不過,就又問他的妾説:“我跟徐公誰漂亮?”妾説:“徐公哪裏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從外邊來,鄒忌跟他坐着聊天,問他道:“我和徐公誰漂亮?”客人説:“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認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鏡子看自己,更覺得相差太遠。晚上躺在牀上反覆考慮這件事,終於明白了:“我的妻子讚美我,是因為偏愛我;妾讚美我,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讚美我,是想要向我求點什麼。”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鄒忌諷齊王納諫》 2001/01/23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於是,鄒忌上朝延去見威王,説:“我確實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的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説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的國土方圓一千多裏,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沒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的人沒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來,您受的矇蔽一定非常厲害的。”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威王説:“好!”於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級大小官員和老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得頭等獎賞;書面規勸我的,得二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評論(我的過錯)讓我聽到的,得三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官門口和院子裏象個鬧市;幾個月後,偶而才有人進言規勸;一年以後,有人即使想規勸,也沒有什麼説的了。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説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拜。這就是人們説的“在朝延上征服了別國。”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鄒忌諷齊王納諫》 2001/01/23

《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 篇三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孫茜

[教學過程和方法]

師:(板書“三人成虎”)同學們都知道“三人成虎”的成語嗎?

生:不知道。

師:戰國時代,各國相互攻伐,為了使大家都真正遵守信約,國家與國家之間通常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葱,將要陪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説:“現在有個人來説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信。”

龐葱説:“如果第二 個人説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葱又説:“如果有第三個人説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葱就説:“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説,好象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裏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葱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再召見他了。

市是人口集中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説市上老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説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個故事本來是諷刺魏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申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也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説。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君王多有謀士,像龐葱、百里奚等,他們主要是為君王出謀劃策,但君王是否聽勸,得看勸術如何以及君王是否是明主。今天我們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看鄒忌是如何勸説齊王的,而齊王是否聽了他的建議。

師:請閲讀註釋1,回答《戰國策》又稱什麼?

生:(看後回答)“策”通“冊”,意思是《戰國策》原為戰國末期秦漢間人所輯,後經西漢末年編訂成書。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

師:是的。全書共十二策,本文選自《戰國策》,《戰國策》記載的是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戰國策》既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教學過程]

師:請大家快速地把課文瀏覽一遍,各個組把不懂的字詞劃出來。 (過了兩分鐘)

生:(部分)老師,我們讀好了。

師:有不懂的字詞嗎?

生:沒有。

師:我們先來分析題目,“諷”是什麼意思?

生:鄒忌諷齊王。

師:“納”呢?

生:齊王納諫。

師:很好,但是還要請大家注意,“納”一般是指長輩或上級接納別人的意見。如果是給別人提意見應該稱“進諫”。

師:下面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板書)a、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麼?

b、鄒忌是怎麼樣諷齊王的?

c、鄒忌諷齊王的結果怎麼樣?

d、齊王怎麼樣進諫?

e、納諫後的效果如何?

(指定學生讀,五分鐘後)

生:老師,我們組有疑問:為什麼鄒忌的妻子“私我”,而他的妾卻是“畏我”?

師:其他組的同學能幫助他們解決嗎?

生:(討論後)我們不知道。

師:這就涉及到古代婚姻中的女子地位的問題。妻是明媒正娶的,妻的孃家權勢與丈夫相當,因此在家庭中頗有地位;而妾是買來的或別人贈與的,孃家的地位一般比較低,也就影響了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説來,小妾不但畏懼丈夫,還畏懼妻子。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搶答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麼?

生:早晨照鏡子,然後想到與徐公誰美?,並詢問妻、妾、客。他們都誇鄒忌美。由此,鄒忌想到齊王身邊的人可能都會讚美齊王。

師:太好了,回答的非常好,同學們有不同意見嗎?

生:沒有。

師:其實,這樣一來,我們也明白了第二個問題。鄒忌就是拿妻、妾、客比王身邊的人。那麼這裏運用了什麼手法呢?

生:(討論)對比

生:反襯。……

師:運用的是譬喻説理。那麼齊王有沒有納諫啊?

生:有。

師:你怎麼看出來的?

生:他定了三種可以受賞的方法。

師:是的,他接受了。

面刺------------上賞--------------門庭若市

書諫------------中賞--------------無可進者

謗譏------------下賞--------------戰勝於朝廷

請你們把那幾句話讀出來好嗎?

(生讀)

師:齊王納諫後的效果如何?

生:四海之內皆朝於齊。

師:很好,效果是:門庭若市,無可進者,戰勝於朝廷。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綜合練習中 的《召公諫厲王弭謗》,思考:

厲王納諫了沒有,他的下場如何?

生:他沒有納諫,下場是被流放。

師:是的。儘管召公也進諫了,但卻沒有納諫的人。因此君王是否納諫不僅取決於進諫者是否會勸,還在於納諫者是否英明。

師:下面的時間就請同學們做練習。

(練習略)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黃燕亞

本課用一個小三連完成,整體教學思路如下:

讀一讀--演一演--比一比--練一練--辯一辯--查一查

師:同學們,常言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然而因為逆耳,常使忠言得不到落實。尤其在君王身邊,所謂"伴君如伴虎",出口不慎很可能招致殺身之禍。作為忠臣,面對君王的弊病如果不及時指出,第一愧對國家社稷,黎民百姓,其次又愧對自己良心。那麼如何才能讓君王心平氣和地聆聽忠言,使其聽之順耳,並且心悦誠服地接受呢?這裏就涉及到了説話的藝術。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欣賞一下古之雄辯家的風範。請大家打開書本到61頁。

第一環節:讀一讀

師:"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首先,我們齊讀全文。相信在讀的過程中我們就能發現問題了。

(學生齊讀,讀到文中"形貌昳麗"、"朝服衣冠"、"能謗譏於市朝"、"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處時,或停頓,或不統一)

師:發現問題了吧,同學們?老師暫時不説,因為既然大家自己能發現,那麼就自己嘗試解決問題吧。現在,我們就分組把重點字詞和難解字詞找出來,然後考考其他的小組,看看他們能得多少分,看看哪一組在第一輪角逐中能脱穎而出。

(各小組小聲議論起來,老師巡視指導,要求小組長把成員歸納的知識點整理到一張紙上。然後上黑板,各組交互完成任務,學生集體評改。學生有互相挑戰的情緒,又有古文參考書,把重難點基本都能找到。第三小組以滿分10分勝出。掌聲鼓勵。)        師:現在問題解決了,我們再讀一遍,這次肯定能讀得準確而響亮了是嗎?(學生齊讀,這次大有進步,由於文章比較簡單,學生自主疏通大意,老師指正。)

第二環節:演一演

師:同學們,初學了本文,我們已經瞭解了故事梗概,這裏涉及到幾個人物?

生:(異口同聲)鄒忌、妻、妾、客、齊王。

師:除了主人公,這些人物言語不多,由於身份不同,言行表現就肯定有區別。比如,妻和妾説話的口氣會有什麼不同呢?

(生七嘴八舌,有男生開始嗲聲嗲氣的模擬,大家鬨笑。)

師:好,有同學開始不分性別躍躍欲試了?(學生笑,幾個同學也不好意思了,停止了怪腔怪調,安靜下來。)現在各小組可以討論一下這些人物説話時的心理,分角色朗讀一下,注意把握微妙的感情差異。然後小組合作,推薦六位同學分別飾演五個人物和朗讀旁白,也可以自告奮勇,毛遂自薦,我們看看錶演的效果如何。

(學生活躍起來,開始琢磨人物心理,用各種口氣對話,饒有興趣。老師參與各組討論,指導朗讀。並注意全班學生的整體紀律。)

師:大家都很認真,也很有表演能力,剛才已經發現了很多"影視新秀"啊,(學生笑)現在呢,我們就來欣賞他們的精彩表演吧。

(學生鼓掌,六位同學上台。老師恭敬地搬上一把椅子,請"齊王"上座。學生笑言:跑龍套的。)

(幾位學生煞有介事地表演開來,尤其是表演齊王的大個男生,表演到位。幾分鐘的表演不時贏得掌聲和笑聲。)

師:大家説演得好不好?(同學們齊喊:好!)好在哪裏?要説出理由,當個有水平的評論家。這幾位演員哪些地方表演得特別好,哪些地方如果這樣表演會更恰當,大家可以各抒己見。

生1:我認為扮演妻妾的同學表演很好,把妻子對丈夫的寵愛之情和妾的畏懼拘謹的神情都表現出來了。

生2:表演最好的絕對是"齊王"嘛,多有君王氣度!説起話來有霸氣。而且,把這位君王謙遜,知錯就改的一面也表現出來了。

生3:(扮演鄒忌者):我説説我扮演鄒忌的感覺吧,如果讓我再演一次,我覺得應該再嚴肅一點。因為説得畢竟是國家大事,他只是採用委婉的方法,但態度是很認真,很嚴肅的。

師:有道理!鄒忌果然非同一般,不僅敢於進諫,而且能將齊王説得心悦誠服,現在我們仔細體味一下説話的藝術。

第三環節:比一比

師:請同學們看小黑板,組內討論或者組間交流,這些問題你們能解決嗎?

(出示小黑板,板書如下:)

1、鄒忌的家事和國事之間,存在着怎樣的聯繫?鄒忌是用什麼方法來諷喻齊威王納諫的?

2、瀏覽《納諫與止謗》,比較齊王和周厲王對於納諫的態度、措施以及結果,你對此有何感想?

(學生開始比較閲讀,討論交流。老師巡視,學生有疑問之處及時點撥。)

師:好,各小組長那裏是不是都整理好你們組的意見了?(回答:差不多了。)看來不是特別有把握。沒關係,我們先大膽説出自己的見解,不當之處全班集體解決。俗話説:兩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何況我們有35個(算我一個)臭皮匠呢?(學生笑)

第二組代表:我們回答第三題可以嗎?我們畫了個小圖表……

師:當然可以。上黑板來吧。

(學生圖示如下:)

人物——態度——措施                  ——結果

齊王——納諫——面刺、上書、謗譏,受三賞——戰勝於朝廷

厲王——止謗——防民之口勝 於防川——流於彘

師:非常好,這樣一比較,可謂一目瞭然。集體智慧,果然表現出色。那麼你們對兩者的比較結果有什麼想法嗎?

生:多聽忠言,虛心接受,才能治理好國家。如果一意孤行,昏庸無能只能亡國。

師:有道理,大家不妨以此引申,聯繫實際生活,課後在小作文本上寫個幾百字的感悟。好,其他小組來挑戰一下,你們是否同樣能比較完美地來回答另外一個問題呢?哪個小組?

(幾個小組長同時高高舉手,老師指明第四小組回答。)

第四小組代表:我們回答第一個問題。鄒忌把國事和家事作比較,從“我”和徐公比美這件事,得出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於我,因此“皆以美於徐公”,然後推及齊王,宮婦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內有求於王,因此得出結論:王之弊甚矣。這樣很有説服力。

師:回答得很好,那麼這屬於哪種比較?(學生:類比)對,正因為兩件事同出一理,比美的私事是為國家大事作鋪墊的,設喻類比,由小及大,委婉動聽,入情入理,所以齊王很容易接納這個道理。如果鄒忌單刀直入,直言進諫,可能會有什麼後果呢?

生:來人!拉出去砍了!“咔嚓!”(學生模擬砍頭狀)

(師生笑。)

第四環節:練一練

師:現在大家一定非常想擁有伶牙俐齒,雄辯口才了吧?真希望能夠憑着三寸不爛之舌,説遍天下無敵手。而且現今社會,還真需要你能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下面就請大家動動嘴,注意運用説話藝術,説服老師讓大家看漫畫。

(學生一下來勁了,七嘴八舌爭論開來,具體過程略。)

第五環節:辯一辯

師:大家都已經體會到了鄒忌的善於進諫的方法,也體會到了齊王勇於納諫的精神,那麼想要讓君王納諫,到底是君王本身的胸襟氣度更重要,還是進諫的説話藝術更重要?

(學生開始爭論起來 。)

師:好,大家都有話要説了。但辯論講究有理有據,在下一課學習《納諫與止謗》這一篇課文時,大家要充分提取文中有效信息,瞭解歷史實例,組成你的有力論據。到時,我們進行一場小小辯論賽,相信大家又會有精彩表現的。下課。

第六環節:查一查(在本單元教學完成後,帶學生上電子閲覽室完成)

1、查詢鄒忌和齊威王的相關史料

2、查詢《戰國策》的文學常識

3、查詢唐太宗與魏徵、比干被挖心的歷史典故

關於古文教學的

幾點思考

◆黃燕亞

古文學習向來是令學生厭煩、老師頭疼的一個問題。面對佶屈聱牙,生澀難懂的文言文,學生既沒興趣又沒耐心,課堂氣氛死氣沉沉,令人昏昏欲睡,老師一個人獨角戲難唱,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但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的一脈傳承,古典文史知識的學習研究,又必然需要沉浸於前人抒寫的典籍之中,無法繞開幾千年的精華沉澱而一步邁入相對膚淺浮躁的白話世界。

國中階段已經接觸了一些簡單古詩詞和文言文,進入高中階段後自然提高學習要求了,需要我們帶領學生深入接觸古文學習,既為大學聯考攻關作好實力積累,更為他們將來的深造作好鋪墊。因此,如何師生同樂學好古文,成了當務之急。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古文教學中我積極實踐,嘗試能在前人的基礎上開拓出一片輕鬆愉快的學習天空。下面,筆者就結合《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的教學談談對於古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學生主動學習,引進競爭機制。

我們習慣了把備課中的所有知識點傾倒給學生,尤其是古文,認為學生水平不夠,只要能聽、記下來就可以了。本身學習內容深奧艱澀,加上被動學習,剝奪主動權這是許多學生厭惡古文學習的重要原因。所以筆者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特別是古文學習。

如《鄒忌》一文中的字詞翻譯等基礎知識,全部讓學生自己解決,老師只在知識點歸納和文章思想內容上給予引導。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要求必須完成轉註任務。這一條我班學生已經養成習慣,我只要適當監督檢查就是。為了提高預習效率增強預習效果,在學生自主學習前,我會告訴學生預習完要求若干位同學上黑板完成重點字詞的注音註釋,要求脱離書本,挑戰自己的記憶力。這常常成為課堂的第一個興奮點,好多學生自告奮勇的上台,然後還是由學生評改。或者用更明顯的競爭機制,讓各小組互相挑戰,那就更熱鬧了,為了難倒對方,學生會把書本和教參吃透,充分討論充分自主學習。老師只要注意提醒學生提問時不可進行無意義的挑釁和刁難,專挑怪、難、偏的提問,那將會影響該組的最終成績。在《鄒忌》一文的教學中,這種方法效果甚好。

二、創設真實情境,積極參與課堂。

在本冊古文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這一條我始終貫徹。如在教學屈原《國殤》時為讓學生充分想象戰場的宏大場面和悲壯場景,以及作者場面描寫中點面、遠近、動靜的巧妙安排,我讓同學們都來當張議謀拍一部電影——新版《英雄》。應該説學生在積極設計電影的過程中,已經深刻理解了文章內容以及屈原的構思技巧。隨後由他們的電影《英雄》引申出文章主旨,並進行遷移思考:何謂英雄?什麼才是真正的英雄?展開了一次思想爭鋒。始終緊扣文章精神內涵,深入其中又拓展開去,糾正學生的個人主義英雄思想,明確真正的英雄是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在國家危難之際,甘願為國捐軀的人。

同樣,在《鄒忌》一文的教學中,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課堂,自導自演。在如此真實的情境中,學生既理解了文章內容,又準確把握了人物心理。最主要的是,沒有一個學生感到無聊,無事可做,而且競爭槓桿依舊刺激着學生們的神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完了課文。如果在下課鈴響時,師生都情不自禁地説:“這麼快?”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嗎?

三、多種教學方式,挖掘學生潛能。

古文學習,我們可能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每堂課按着字音——詞義——句意——段落分層——文章思想內容——寫作方法的套路帶着學生一路小跑,下課時間到了,好,任務完成。至於學生在被老師固定的思路牽了45分鐘後,所得幾何,那就不得而知了。我們固然要形成我們的教學特色,卻也不能拘泥於此,一成不變。不妨多做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而不是死拉硬拽下學習古文,是一種風行水上,水到渠成的境界。

在教學《鄒忌》時,我讓學生小組競賽,自己表演,開展辯論,到圖書館查閲資料,圍繞教學任務多樣方式同時展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都有表現機會。好多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再懼怕古文,不再懼怕表現。學習《蒹葭》時,師生共同欣賞鄧麗君的《在水一方》,感受深摯的情感、幽幽的傷感;學習《碩鼠》時,一起漫畫奴隸主,看清剝削者的醜惡嘴臉;學習《涉江》時,尋覓精神的象徵物,在一草一花上體味精神內涵,增加想象,將屈原的比喻象徵手法活用……

一個學期即將結束,這篇教學反思也算是對半年教學的一個總結。從中,我看到了古文學習陽光的一面,也體會到了積極嘗試的快樂,可能在這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曲折,但只要我們能時刻對教學保持不變的熱情和反思的冷靜,那麼師生同樂一起學習的春天相信很快就會到來!

《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 篇四

教學目標

1. 結合工具,讀準字音。

2. 結合註釋、積累,明確文言重點字詞含義,疏通文意。

3. 質疑討論,明確人物形象,體會鄒忌諷諫的藝術。

4. 背誦全文,培養文言語感。

教學重點

1.結合註釋,掌握部分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理解全文內容。

2.背誦全文,培養文言語感。

教學難點

質疑討論,熟悉人物形象,欣賞鄒忌諷諫的藝術。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離罷春秋激烈的戰場,我們走入了戰國的風雲。今天,我們將跟隨鄒忌,一同在《戰國策》中去感受君臣間的一段軼事。

二。結合工具,明確字音

1.生結合註釋、字典,掃清生字障礙。

2.師生交流疑難字詞。

3.師出示投影,明確重點字詞

(投影)

形貌昳麗 朝服衣冠 入朝見威王 時時而間進 期年之後 皆朝於秦

4.齊讀課文,讀準字音。

5.師糾正誤音。

三。 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1.梳理第一小節

①生結合註釋,梳理第一小節。

②生質疑,師生討論共同解決疑難字詞。

③師明確第一節重點字詞﹑語句。

(投影)

鄒忌修八尺有餘 形貌昳麗 朝服衣冠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徐公何能及君 徐公來,孰視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

2.梳理二小節

由自己個人的生活小事悟出其中的道理,這與諷齊王納諫有什麼關係呢?

①生結合註釋,梳理第二小節。

②生質疑,師生討論共同解決疑難字詞。

③師明確重點字詞﹑語句。

(投影)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皆以美於徐公 今齊地方千里 王之蔽甚矣

3.梳理第三小節

① 生結合註釋,梳理第三小節。

② 生質疑,師生討論共同解決疑難字詞。

③師明確第一節重點字詞﹑語句。

(投影)

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 篇五

一、基礎知識題

1.給下列詞語中加下劃線的字注音:

鄒忌( ) 形貌昳麗( ) 朝服衣冠( ) 孰視之( )

窺鏡自視( ) 謗譏於市朝( ) 期年之後( ) 皆朝於齊( )

2.對句中“於”字的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欲有求於我也 ②於是入朝見威王 ③以其無禮於晉 ④皆以美於徐公 ⑤且貳於楚也

⑥能誘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⑦燕、趙、魏聞之,皆朝於齊 ⑧此所謂戰勝於朝庭

a.①③⑤/⑥⑦⑧/②/④  b.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②⑥⑧/④/⑦  d.①③⑤⑦/②⑥⑧/④

3.“而”作連詞用時,通常有以下幾種用法:a表並列 b表修飾 c表承接 d錶轉折 e表因果 f表假設,請對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斷,並將結果依次填入後面的括號中( )

①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 )

②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 )

③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④暮寢而思之( )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⑥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

⑦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

⑧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 )

4.“者”可結合文意靈活地翻譯,寫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來:

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③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④雖欲言,無可進者( )

⑤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 )⑥陳涉者,陽城人也( )

⑦今者項莊舞劍( )⑧一丘之禾,則後種者晚實( )

5.下面句中加下劃線的字的用法與例句不同的一項是

①例: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

a.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b.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

c.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d.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②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a.公私之積尤可哀痛 b.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c.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山 d.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

③例: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

a.孔子過泰山側 b.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c.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④例:令初下,門庭若市( )

a.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 b.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c.曾不若孀妻弱子 d.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6.下面與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組是

例:忌不自信( )

①城中皆不之覺 ②秦城恐不可得 ③古之人不餘欺也

④莫用眾人之議也 ⑤時人莫之許也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7.下面對句子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今齊/地方/千里  b.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c.徐公/何能及/君也  d.此/所謂/戰勝於朝庭

8.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確的意思是(  )此同時

①雖欲言,無可進者   ②此所謂戰勝於朝庭

a.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什麼可説的   這就是所説的在朝庭上就戰勝了對方

b.雖然有人想進言,也不敢去説 這就是所説的實戰勝過在朝庭上爭論

c.雖然有人想進言,也不敢去説 這就是所説的在朝庭上就戰勝了對方

d.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什麼可説的   這就是所説的實戰勝過在朝庭上爭論

二、課內語段閲讀題

閲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巨,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_______。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1.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的“以”和文中“皆以美於徐公”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以勇氣聞於諸侯 b.秦以城求壁而趙不許,曲在趙

c.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 d.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2.解釋文中兩個“於”的含義:

①臣之客欲有求於臣( ) ②皆以美於徐公( )

3.以下三句是從原文橫線處選出來的,它們合理的排列順序是( )

①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②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③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4.“王之蔽甚矣”的正確意思是( )

a.大王的毛病實在太多了。 b.大王受矇蔽太厲害了。

c.大王的私心太重了。 d.大王您隱蔽得太深了。

三、課外語段閲讀測試

閲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①旦日,必部分眾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帝,賦什一以自奉;或不給,則加鞭棰焉。羣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

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菓,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同'悟')。其夕,相與俟狙公之寢,破柵毀柙(xiá,獸檻,獸籠),取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不復歸,狙公卒餒而死。

郁離子曰:'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②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

注:①狙公:狙jū,獼猴;狙公,養猴的人。 ②無道揆:這裏是不講道術,不講法度。

(1)下面四句中'其'的用法與其他不同的一項是( )

a、取其積 b、其如狙公乎 c、惟其昏而未覺也 d、其術窮矣

(2)對下面劃線的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①旦日必部分眾狙於庭  ②或不給  ③一旦有開之

a、①部分分派   ②或許  ③啟發

b、①整體裏的一些個體 ②或許  ③分開

c、①整體裏的局部   ②有的  ③開除

d、①部署分派 ②有的  ③啟發

(3)'賦什一以自奉'的意思是( )

a、(猴)把(養猴人)交來的賦税的一部分留給自己享用。

b、(養猴人)把(猴)交來的各種果實的十分之一供養自己。

c、(養猴人)拿(猴)採來的各種果實的十分之一供養自己。

d、(猴)把(養猴人)交來的各種果實都留給自己享用。

(4)'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的意思是( )

a、既然這樣,那麼我們為什麼借給他並被他役使呢

b、既然這樣,那麼我們為什麼借給他還替他做事呢?

c、既然這樣,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借用他的名義還替他做事呢?

d、既然這樣,那麼我們難道借用他的名義還受他役使嗎?

(5)'其如狙公乎?':的意思是( )

a、他們像養猴人啊!  b、他們不像養猴人嗎?

c、難道像養猴人嗎?  d、難道不像養猴人嗎?

(6)使狙'敢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的原因是( )

①旦日,必部分眾狙於庭 ②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 ③賦什一以自奉 ④或不給,則加鞭棰焉 ⑤羣狙皆畏之,弗敢違也 ⑥小狙謂眾狙之言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⑥

(7)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

參考答案

一、1.

2.c

3.①a ②c ③b ④b ⑤e ⑥c ⑦f ⑧d

4.①的人 ②的原因 ③人的 ④的話、的事情 ⑤的原因 ⑥在判斷句中表示停頓 ⑦在時間詞後表示停頓 ⑧的禾苗

5.①a ②c ③d ④d

6.d,例句為“否定句中的代詞賓語前置”。

7.d

8.a

二、1.c

2.①介詞,向 ②介詞,比

3.d

4.b

三、(1)b (2)d (3)b (4)c (5)d (6)含有勸告統治者'使民'要'有道'的意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ye5l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