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諫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譯文翻譯【多篇】

《諫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譯文翻譯【多篇】

《諫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譯文翻譯【多篇】

譯文: 篇一

①作者

魏徵(580-643),字玄成,唐鉅鹿曲陽(今河北晉縣)人。著名政治家。隋末為避亂而出家做道士,後參加李密的反隋義軍。李密失敗,他投降唐朝。唐太宗時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其人有膽量,敢直諫,所言多被太宗採納,助成貞觀之治。後代一些諍臣都以他為楷模,亦澤被後世。 著作有《魏鄭公詩集》《魏鄭公文集》。

附:魏徵病卒,太宗説: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②寫作背景

疏,即奏疏,是臣下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此疏是魏徵在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寫的。唐初隨着天下安定,太宗有驕奢之意。疏中講了帝王應採取的統治天下的方法,含勸戒之意;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等亦屬可取事理。後來唐太宗曾賜手詔,褒獎魏徵,並説:得公之諫,朕知過矣。當置之几案以比弦韋。此文中提到的用人納諫等策略被採納,為成就貞觀之治起到了大作用。

2.課文內容簡講

第一段:提出觀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並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運用比喻推理的方法。從正反兩方面論述。

第二段: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總結歷史經驗,並從創業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

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十思,十條勸戒,正面論述十思的好處。

3.寫作特點

①正反論述,説理透徹。

對同一個問題,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分析論述,如第一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固本疏源,如第三段對十思的正反論述。

②比喻論述,生動有力。如第一段的比喻及比喻推理。

③駢散結合,語言華美流暢。

多用駢偶句式,但又不受駢體束縛,夾以散句,既整齊華美,又自然流暢。

原文: 篇二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望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奔車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914n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