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説課稿範例

説課稿範例

【説明】説課稿共含7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説課稿範例

第1篇:説課稿

説課稿的寫法與格式是什麼?請參考以下這篇範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説明:

《所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13課。它是一首充滿兒童生活氣息的五言絕句,寫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詩的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一句,寫牧童悠然自得地騎在黃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迴盪。“騎黃牛”表現了牧童悠閒自在的神態。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一句,寫牧童行走間,忽然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了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盯住鳴蟬。“意欲捕鳴蟬”不是寫詩人所見,而是詩人對牧童的機靈敏捷的動作、神態變化。這句詩抓住牧童剎那間心理髮展和動作變化這一細節,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牧童捕蟬圖”。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認識“所、牧、捕、蟬、閉、立、樾”等生字,會寫“童、閉、立、黃”等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②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合作、表演等方法讀懂詩句的意思。反覆誦讀的過程中感受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真切喜歡這首詩,願意主動誦讀,激發嚮往大自然,並有在大自然中發現更多祕密的願望。

3、教學重、難點:

重點:①識字、寫字教學;②會背誦課文。

難點:感受牧童活潑、好奇的特徵。

4、教學準備:音樂、圖片、課件等

二、學情分析:

古詩短小淺顯、琅琅上口,大多數學生在入學前已會背誦。這首詩國小生應該喜歡,因為它生活氣息濃郁,形象生動,語言充滿機趣,且這些夏天裏的故事、景緻也是很多兒童所能經歷,感受的,但由於它是古詩文,

意藴較為豐滿,學生不易讀懂。因此,教師應巧妙地利用各種可能的手段加以引導。另外,詩中出現的一些字,如“樾”、“意欲”等詞理解難度較大,教師可作引導解釋。

三、教法、學法

1、反覆誦讀法

經過千百年來大浪淘沙流傳下來的古代詩歌都積澱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可以通過反覆誦讀來感知、理解和體味。通過誦讀來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與詩人同歡同喜,感受詩歌的意藴,使詩人的情感自然地輻射到誦讀者的情感之中,換言之,誦讀者的情感自覺地融入古詩的意境中。這種自覺替代的情感反過來會進一步作用於誦讀過程之中,誦讀者腦海裏呈現的畫面,事物也會強化對詩人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情境教學法

古詩的教學易使學生學得枯燥無味,也很難讓學生在情感上與詩人產生共鳴。教學時,我分別採用觀察圖片、聆聽音樂、動作表演、語言渲染等多種方法來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兒童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讓學生輕輕鬆鬆、快快樂樂地學古詩。

3、合作學習法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造一種師生、生生平等的和諧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互相幫助,互相啟發,充分發揮學生間的互補作用,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四、設計理念

在學習內容上構建三個維度:即教材規定的內容;教師選擇的學習內容;學生自行選擇的學習內容。三個維度之間在課上以教材內容學習為主,另兩項內容作為延續。在學習方法上注重合作學習,留出充分的時間,留出充分的空間,通過學生多角度的相互作用走進對文本的理解,以及情感的體驗。

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繼續閲讀的慾望,也許是語文教學中教師最重要的任務,設置情境,促成互動,合理評價,在教師有效地參與下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從而使學生產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教學關照學生的年齡特點

和學習基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使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學習祖國語言這壯麗詩篇中的最生動的詩行。

五、教學過程預設

(一)、一讀感知:

1、揭示課題。古代一位大詩人非常喜愛農村的生活,一天他來到一片小樹林,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於是就把自己所看到的寫成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所見》。

●以講故事的形式揭題,而且用用設置懸念的形式瞭解作者,有意識告訴學生預習是一種好習慣,有不認識的字要主動想辦法識記。 出示課文插圖:

2、《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説説你看到了什麼嗎?

3、教師範讀,學生説出袁枚看到了什麼。

●這一環節引領學生走進詩中描繪的情境中,為解詩意、體詩情設下伏筆;藉助拼音、讀通、讀熟詩歌。

4、運用多種方法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二)、二讀感悟

1、自由讀詩,結合學生讀詩的情況,教給學生如何讀出詩的節奏,如何做到既要停頓又要連貫。

2、多種形式反覆練讀。

●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三)、三讀想象

1、學生先看畫面,然後在《快樂的小牧童》悠揚的音樂聲中,老師語言描述,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個小牧童,感受牧童的快樂悠閒。

2、指導學生配合表情用快樂的語氣讀好前兩行。

3、關掉音樂,問學生小牧童怎麼不唱了?讓學生弄清下兩行詩意。

4、安排捉蟬環節,讓學生遇事動腦筋想出解決辦法。

●體會詩情,對一年級的兒童來説,有一定的難度,老師的言語描繪也好,動作表演也好,無不是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詮釋、演繹動人的

詩境,同時,興趣也在這裏湧動。

(四)、四讀成誦

1、根據畫面背誦這首詩(願意背的齊背隨着音樂)。

2、向好夥伴背誦這首詩(可加上動作)。

(五)、寫字指導

1、讓學生自己説出書寫要點

2、學生練習

六、拓展延伸

推薦古詩:《小兒垂釣》、《池上》、《四時田園雜興》

第2篇:説課稿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説課稿範文。

説課程標準: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閲讀世界板塊分佈圖,能夠説出各個板塊的名稱及其分佈。

(2)能夠概述板塊運動學説的主要內容並且能運用板塊構造學説解釋海溝、島弧鏈和高大褶皺山脈的成因。

2.過程與方法

嘗試通過讀圖,運用“海底擴張示意圖”,闡明海底巖石年齡的分佈規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從大陸漂移説到板塊構造學説的“三級跳”的學習,樹立正確的科學哲學觀,學會敢於質疑,科學研究的態度。

課程內容標準:

1.學會用板塊構造學説解釋山系等

地理事物的成因;

2.能夠説出六大板塊的名稱和分佈;

3.比較板塊的消亡界與生長界的區別。

課標的把握和理解:

1.從行為動詞的描述,可以確定本課程的認知水平屬乙級中間層次。

2.六大板塊的名稱和分佈、板塊消長界與生長界等一些基礎知識是達成課標必要的知識鋪墊。

教學目標確立依據:

按照課程內容標準,確定教學目標中“知識與技能”該達到的層次;

其次“過程與方法”中嘗試運用讀圖歸納,感受讀圖分析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夠更多參與,突出一個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最後通過學生學習,教師講解使學生樹立探索,探究和質疑精神。

教學目標:

説教材分析:

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篇有3個專題內容,按照內在成因聯繫及因果關係來編排則是,板塊運動為成因,巖石與礦物為基礎,地貌為結果。本節內容是在國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第一篇“宇宙與地球”的基礎上展開的,板塊運動與地球的宇宙環境及地球的運動有密切的聯繫,板塊構造學説是20世紀全球構造理論的最重要的成果,它科學地解釋了地震、火山等地殼運動機理,為人類預防地質災害、勘探礦產資源等提供了科學依據。

本課題是高中地理第二篇“巖石與地貌”的核心內容,也是學習地貌內容的基礎與前提,更是自然地理學中最基礎的、屬於“增長點”的、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這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也很有幫助。

説教材分析:

説教材處理

(1)豐富教材內容,以熟悉的實例、成語如“滄海桑田”導入,不僅涉及教材上的知識,而且也在教材之外找教材。

(2)充分利用圖像。利用網絡以及教材上的多種圖像、動畫,引導學生讀圖分析、質疑發現問題並尋找結論,使圖像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發展智能的重要載體。

(3)內容順序重組,以三級跳順序呈現,質疑探索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有序思維、大膽質疑、探索的學習研究精神。

(4)由於本節課的內容也是比較重要的,所以我用1—1.5課時完成,為之後的內容學習打造好基礎知識。

教學重點:

板塊構造學説的主要內容及其發展歷程

教學重點確立依據:

我把板塊構造學説的主要內容及其發展歷程作為重點, 由於板塊構造學説以大陸漂移學説、海底擴張學説為重要理論支柱的,體現出了人類對地殼運動認識的不斷髮展與完善的過程,所以本節的重點不但包括板塊構造學説的基本內容,更要通過其發展歷程培養學生探究事物本質的能力。

説教材分析:

説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板塊構造三大學説的創新之處以及板塊運動的結果

教學難點確立依據:

板塊構造三大學説的創新之處以及板塊運動的結果這個知識對於高一的學生而言有點抽象、不太容易理解,所以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講解、説明幫助他們一起學習。

説教材分析:

説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及選擇依據

説教法:

①講解法與多媒體教學法。

使用多媒體和Flash教學、直觀形象展示更多資料和鞏固知識,利用各種圖像教學,再配合輔助的教師講解,使學生能夠清楚知識。

②設疑-質疑-探究-釋疑教學法。

主要以設疑——質疑——探究——釋疑教學法為主,以問題情境、質疑思想為教學主線,通過看圖歸納,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發展學生大膽質疑探究,以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在前、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認知規律,聯繫教學內容安排,着眼培養他們綜合性、發展性能力,讓學生學習促進他們發展的地理,這也是現在新課程的一個理念。

説學生:

説學情

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看,高一學生有國中曾簡單介紹的全球構造理論、瞭解現今七大洲的形狀及相對位置和世界主要地區的分佈;再從高一學生的認知特點上看,他們抽象思維能力逐步增強、思維活躍,受定勢束縛小、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理、並且能夠建立一定的空間概念,因此要抓住這些特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

説學生:

説學法

學生上課之前熟悉課本專欄內容,另外結合課上觀察、思考、分析、討論、交流等一系列全方位參與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學會有序思維、質疑思想。

導入:“喜馬拉雅山的隆起歷程

示意圖“,喜山考察實例,

滄海桑田成語

結課:

“科學無止境,等待你的發現”

一,大陸漂移學説

二,海底擴張學説

三,板塊構造學説

啟發式:

教師給出全球大洲圖,學生觀察發現特點,進一步去尋找證據求證。

教師播放動畫,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

首先提問學生海底與湖底的地形是否一樣,學生思考......

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講解提問互動

學生討論活動

小結

教師設疑,學生思考

教師啟發學生是否現在的板塊構造學説已經完美?

促使學生不斷學習,探究,等待他們的發現。

關注身邊素材,

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創設情境,帶着問題學習 培養學生的地理科學思維方式,讓他們敢於大膽設想,進而努力去求證 學生讀圖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加強學生自主學習,

。分析和總結概括的能力...... 完整板塊構造學説三級跳的內容,

使學生能夠建立一個完整的

有序思維......

啟發式的話語更能激發他們不斷探索的精神,不斷追求的地理素養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

師生活動

第3篇:説課稿

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説課稿範文,希望能幫助到你。

今天,我説課的名稱是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殼殼》,活動意圖是從幼兒生活中產生的,一次大雨過後,我帶幼兒户外遊戲時,一名幼兒忽然大叫:“老師,看,蝸牛”,有趣的殼殼——説課稿。我尋聲望去,只見幾名幼兒正圍着牆角的一隻蝸牛殼指指點點、唧唧喳喳的説個不停。看來孩子們對蝸牛殼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和探究慾望。《綱要》中指出: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以幼兒熟悉的事物現象作為科學研究的對象。於是我結合《綱要》從幼兒興趣出發設計了本次活動。

從幼兒的年齡特徵分析,年齡平均五歲,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抽象思維剛剛萌芽。從幼兒認知水平來看,對殼類動物瞭解少,缺乏已有的認知經驗。

根據幼兒實際情況,我把本次活動定為三個目標:1 引導幼兒探索各種動物殼的特點、用途,發展幼兒的想像力、觀察力。2 啟發幼兒發現生活中像殼一樣的物品,鼓勵幼兒用恰當語言表達。3 通過遊戲,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保護小動物的美好情感。本次活動,我融入了先進的電教手段,利用計算機技術把故事《狐狸和烏龜》製成flash動畫,使幼兒直觀形象的瞭解烏龜殼的特點用途,幼教之友《有趣的殼殼——説課稿》。還蒐集許多帶殼的小動物和植物,豐富幼兒的認知經驗。如何讓幼兒真切體驗小動物爬行,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為此,我仔細研究各種帶殼小動物的動作,並加以模仿,還利用大紙箱製成像小動物殼一樣的大殼殼,讓幼兒更形象的學習小動物爬行。

活動分為以下四個環節:

一 探索動物殼的特點、用途

首先,我揹着自制的大烏龜殼以小烏龜的角色出現,讓大家才猜猜我是誰,我的背上有什麼,這種導入形式,使我以朋友的身份與小朋友活動,深受幼兒歡迎,並把幼兒的注意力直接引入到烏龜殼上,激起幼兒對殼殼的探索興趣。接着,我出示各種帶殼的小動物,引導幼兒去看、摸、想。並圍繞“這些動物都是誰?它們的殼殼長的什麼樣子,會有什麼作用,”等問題,展開討論,並引導幼兒嘗試用豐富語言進行描繪。然後,結合課件《狐狸和烏龜》激發幼兒深入探討殼殼作用的興趣,並歸納出殼殼的各種作用。最後,大家一同小結:殼硬硬的、有各種形狀、花紋及很多作用。這一環節,幼兒通過豐富的觀察、觸摸、分析、理解、討論。充分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想像力等多種能力。

二 遊戲《小動物爬行》

為使幼兒充分體驗小動物爬行的感覺,我首先提問:小動物天天揹着殼殼生活會有什麼感覺呢?,接着讓幼兒帶着自己去爬行去感受。最後,大家總結:殼殼動物天天很累很辛苦但是殼殼對動物本身有很大作用。然後我順勢啟發幼兒要愛護殼殼小動物、保護小動物。整個環節幼兒通過爬、體驗、充分發展了肢體運動能力,情感體驗能力。

三 認識有殼食物

除了小動物以外,還有那些食品有殼呢?帶者問題,我引導幼兒猜想,觀察、觸摸,發現食品殼和小動物殼一樣都是硬硬的,具有保護作用。此環節,很好擴散了幼兒思維,豐富了幼兒的學習經驗。

四 啟發幼兒發現生活中像殼一樣的物品

首先,我拿一個像殼一樣的物品,啟發幼兒聯想到殼,接着,讓幼兒尋找身邊還有那些物品像殼一樣,通過探索、提問最後幼兒發現生活中許多物品像殼一樣。比如:暖瓶、花盆房子等。這個環節很好的鍛鍊了幼兒的聯想能力和思維的發散與靈活性。

第4篇:説課稿

在本站上除了這篇説課稿,你還可以找到更多與你行業相關的其他精品範文。

一、説教材

1.教材位置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一組課文的一篇精讀課文。本課在教材的p9―11,其中p9―10為課文內容,p10―11為思考、練習及閲讀鏈接。

2.教材分析

本組課文包括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本組課文是以“我愛讀書”為專題的,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能使學生感受到書能讓生活變得輕輕而舒適,讓人生變得充實而智慧。

品讀課文,腦海中逐漸浮現出一幅生動的畫面:一個人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在蒼茫的大海上以書為侶,享受着閲讀的樂趣。面對漫長而孤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帶一本書上路。書如友,書似家,每讀一遍都像故地重遊,會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覆地讀一本喜愛的書,真像與一個朋友同船而行。

3.編者意圖

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高年級的教學要求是“能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領會有內涵的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並有自己的見解。”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走遍天書為侶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對書的熱愛,並受到啟發;二是體會作者是怎樣表明觀點的,他的説明方法及表達方式,體會假設、設問、反問、比喻等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三是進一步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4.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①認識“侶、娛”等四個生字,會寫“侶、娛”等九個生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喜愛的語句,背誦第七自然段;

③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瞭解作者將書作為伴侶的原因,感悟讀書方法。

5.教學重、難點

重點:

①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②繼續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逐步培養學生“以書為友”的習慣。

難點:

①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覆讀書的方法,並受到啟發;

②感受作者對閲讀的熱愛,體會文章的表達手法。

二、説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剛剛跨入高段學習的時期,理解力、觀察分析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正快速發展,加強對學生理解力、觀察分析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説教法

1.信息收集法

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應“初步具有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我會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蒐集讀書名言和讀書方法,培養他們蒐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從蒐集到的信息中提取有益於自身學習的知識的能力。

2.讀書指導法

通過讓學生讀書,在讀中學習作者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同時,我也會適時地對學生讀書加以指導,引導他們對自己在讀書中的方法產生思考。

四、説學法

1.聯繫生活法

“語文的學習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新課標點明瞭學習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的整合。在《走遍天下書為侶》一文的教學中,必須要讓學生聯繫實際,從自身經驗出發,感受課文內容。我會讓學生聯繫自己的讀書實際,談論應該怎樣讀書,認識到只有將讀書與思考相結合,才會有所收益。

2.合作探究法

新課標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結協作的能力。因此,課中應組織討論本課的重難點問題,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促使教育目標的順利達成。

五、説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我一共分三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掃除生字障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我會利用交流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深入品味情感,體會文章的表達手法;第三課時,我會在解決課後練習的同時,引導學生再次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完成本課所有的教學目標。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第二課時。我一共分了三個步驟來説本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感知情感

1.我會用這樣的導入語:一本好書,藴含着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閲讀,從冰心先生童年時期讀書的故事,到艾肯先生對讀書的見解,都可以看出他們善於從書中汲取營養。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大致瞭解到了作者將書作為伴侶的原因,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

〖我這樣設計導入語的目的是以名人的事蹟作鋪墊,從學過的知識入手,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到新的課堂學習當中。〗

2.我會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認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樣的設計有兩個目的,一是檢查學生課後複習的情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定好閲讀教學的“調”,即情感。〗

(二)體悟表達方式,品味情感

1.首先,我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課文中哪些語句表達了作者愛讀書的深厚情感,是如何表達的?”學生將會在這個問題的牽引下細讀課文,在讀書中思考作者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的,讓學生學會在相關的語句上劃上記號,在語句旁作好批註。

〖這樣設計的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然後,我會讓學生分析作者用“假設”表達情感的手法。指名讓學生朗讀課文中相應得句子和段落,指導感受交流,如:第1自然段中可供選擇的事物應讀出疑問的語氣,以突出作者對書的忠愛之情。

2.在分析本文“比喻”的修辭手法階段,我會讓學生閲讀語段:

【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這真像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讓學生品讀語句,體會作者把書比作伴侶的忠誠,把書比作朋友的親密,把書比作家的温馨,把書比作對故地的依戀。然後,讓學生把這三個句子連起來,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比喻的精妙。

3.在分析本文“反問”的修辭手法階段,我運用交流討論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反問”的修辭手法。首先,我會讓學生閲讀語段:

【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願意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了吧?】

讓學生説出該語句的言外之意,認為到與書每一次新的接觸都讓作者愛書的情感更進一層。然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瞭解體會反問、質問的語氣。

(三)朗讀全文,迴歸整體

我會用激昂的語調對學生説,“讓我們帶着對書的熱愛再次感受作者的表白吧!”通過交流品讀中的思維碰撞,以及對作者表達方法的學習,讀好這篇課文也就變簡單了。

(四)擴展閲讀,制定閲讀計劃

這一階段的教學,我會讓學生朗讀詩歌《神奇的書》,引導學生討論作者的表達方式,讓學生針對詩中描繪的書的神奇作用,結合自己的閲讀經歷,發表感想。最後讓學生制定並説出自己的讀書計劃,這樣的設計意圖是在學生閲讀感悟有所沉澱內化時,順勢拓展新的閲讀內容,讓學生有宣泄、展現自己情感與能力的空間。

(五)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給爸爸媽媽講講自己學過課文後的感受;

2.給9個生字組詞,比比誰寫的字最工整。

〖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讓學生掌握擬定的教學目標。〗

六、説板書設計

3.走遍天下書為侶

伴侶——忠誠

朋友——親密

① 書是: (比喻)

家——温馨

故地——依戀

… …

② 你不會… …你不會… …?(反問)

我依據課文內容,把書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及賦予的含義一一地羅列出來,板書清晰明瞭,讓學生更易理解課文內容。這樣的安排,邏輯性很強,讓學生輕鬆快樂地把握課文脈絡及體會作者的情感。在學生了解課文脈絡的同時,註明重點學習的修辭手法,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吸收新知識。

第5篇:説課稿

關於説課稿的寫法,可以參考本頁面的所有內容。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北師大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第二單元第三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春》作為第二單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這一課開始.,繼而學習後幾篇課文來加深人們熱愛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處的。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培養有感情的朗誦能力,學會抓住春天景物的特點,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描繪春天美景。體會本文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有感情的誦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培養學生樹理遠大理想併為之而不懈奮鬥的品質。

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寫好景物必須進行細緻的觀察,還要逐步學會

各種寫景方法(如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運用)

教學難點:讀課文,要求讀出有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

4、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時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的感受,並學會感受美、創造美。

二、説教法學法

本課採用了情景教學法、朗讀教學法、示範分析、師生合作探究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審美能力。

不知多少人讀過朱自清的《春》,讀了多少年,但讀過後有些人只能隱隱約約的記住幾個詞句,而有些人讀過之後,那一片春色再也無法從記憶中抹去。兩種不同的閲讀結果,主要取決於讀的方法。我認為像《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麼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其意藴悠長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藉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圖片,引導學生欣賞美,帶領學生自己閲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採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看:看圖片,欣賞春天美景,進而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問:提出問題。想:思考並回答教師精心設置的問題。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感情。寫:通過本文的學習,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4、教學時數:三課時(因為我們的學生語文底子薄,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決定本課教學用三課時完成,我上的是第二課時)

三、説教學程序

用一句概括:由表及裏,循序漸進。

一、導入

二、考點回顧

1、朱自清(1898-1948), 字 ,號 ,江蘇揚州人,是我國現代最優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 。主要作品有散文 、

、 等。

2、《春》這篇文章可分三部分,分別為 、 、 。

其中在“繪春”部分又描繪了五幅圖畫可依次概括為: 、 、

、 、 。(設計此題目的在與鞏固上節課所學知識)

三、賞春

欣賞幾幅春天的圖片,引導學生説出有關春天的詩句(設計此題步驟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輕鬆自然的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文字的情感,擴大教學容量。)

四、讀春

請幾位同學分別頌讀3-7自然段,教師或學生對朗讀予以簡要評價。出示朗讀要求:

1、讀音正確 ,聲音洪亮。

2、把握好感情基調的變化。

3、讀出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美感。

(設計此題旨在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春天形象,傳達內心喜愛春天的情感)

五、品春

再讀課文,説出最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或者最喜歡哪些詞句,與大家分享,同時説明理由。可以用這樣的格式:我喜歡 句,因為它寫出春天的 ______(景物),用了____修辭,或是從____角度來表達_________的情感。

六、析春

1、春草圖:寫到了哪些景象,分別有什麼特點?

2、春花圖: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寫春花?

3、春風圖:作者從哪些感覺來寫春風?

4.春雨圖:看看圖片上的春雨,想象作者筆下的春雨,概括其特點。

5、迎春圖:引導看圖片――畫了什麼?有什麼感想?

(通過品春和析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引導學生領悟,寫景

物必須進行細緻的觀察,還要逐步學會各種寫景方法,如修辭手法、表達

方式的運用。)

七、唱春

跟着音樂同唱春天的讚歌《春天在哪裏》,感受春天的美麗,祖國的美麗。(利用多媒體營造出自然、美麗、温馨的春天,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多角度感受春天。)

八、找春——佈置作業

1、蒐集有關春天的俗語、成語、歌曲、詩詞等。

2、到田野尋找春天,仿照本文寫景之法描繪家鄉的春天,要求五百字左右。

3、背誦本文。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寫一篇短文,描繪自己家鄉的春天。這是對文章的體驗和反思,學習、欣賞、借鑑,做到學以致用。

四、説教學效果

回憶以往教《春》的模式,那是一段段的分析,一個個問題簡單的提問。教師包辦一切,學生聽得容易累,老師教的更累。那是因為沒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灌輸。這次我的教學設計儘可能圍繞着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閲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邀遊。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足,請各位老師指正。

第6篇:説課稿

在本站可以搜索到更多關於説課稿的精選範文。

我説課的題目是《小石潭記》,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單元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記》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遊記“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淒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自己在貶官失意時的悲涼、悽愴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敍了作者出行、遊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畫意。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並抓住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對美的鑑賞能力;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悲涼的心境。

本文個別語句晦澀,詞語活用現象較多,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大障礙,因而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是本課的重點;由於年代久遠,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樂與憂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設計

隨多媒體的推廣運用,不少語文課都引入音樂,但常常是教師配好曲子堂上一放,確實能啟發學生感悟,那麼反過來,引導學生選擇相應的曲調配上,不也同時引導了學生感悟作品情感嗎?如果可以以曲調感悟,那麼以美術、以影視等等其它藝術形式不也可以幫助解讀文學作品嗎?所以我設計讓多種藝術形式走入文本,營造課堂品味文學美的氛圍;通過合作探究,瞭解文章、瞭解文風,啟迪思維。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把握遊記散文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閲讀鑑賞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調動學生對各種藝術形式的感受力,引導學生將《小石潭記》改編成一首樂曲、一幅圖畫、一部風光片以喚起他們對美的切身感受,在情感體驗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從而達到提升個人語文素養、提高藝術感知力的目的。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教學法、情景激勵法、課前資料交流法、開放式討論法、提問法、練習法等。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國中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並能在課後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嘗試用其它的藝術形式解讀文學作品,體會文章抑鬱憂傷的感情基調;

4、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與作者同遊,體會課文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寫作能力。

五、課時安排

二課時。

六、教學工具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為學生合作疏通字詞句義。

1、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給生字注音;

2、對照課文註釋與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讀懂課文大意;並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

3、佈置預習任務利用網絡或書籍,收集有關柳宗元與《小石潭記》的資料。

對於文言文閲讀,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瞭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之所以佈置這樣的預習題目,它的好處在於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課時

藉助其他藝術手段解讀文學作品。

一、走進音樂世界,感悟文章情感基調

1、聆聽文章的配樂朗讀,展開想象,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會傳來一曲什麼風格的音樂?

2、找出文章點明情感的語句,質疑:柳宗元來到小石潭到底是樂還是悽?

3、為了更好的解讀文章的感情基調,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作補充(用多媒體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記”以及寫作的背景)。老師總結:《小石潭記》是一首抑鬱憂傷的古典樂曲。

通過想象音樂的曲調,引入對柳宗元宦海失意的經歷的瞭解,使學生懂得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魚兒,帶給他淡淡的喜悦是短暫的;空寂的環境、冰冷的石頭,勾起他濃濃的愁緒,這才是他永遠抹不去的痛。從而解讀文章的感情基調。而資料的整理、彙報、交流,又是對學生蒐集、處理、利用信息資源一次有益的鍛鍊。

4、請學生飽含感情的自由朗讀,教師放一曲《高山流水》的音樂請一名學生配樂朗讀,並給予聽讀要求──將《小石潭記》繪成一幅畫。

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

二、走進美術世界,感悟文章情景交融

1、複習課文翻譯:

疏通文意,找出文中描寫到的景物有哪些?這個畫面的風格如何?展示課件中相關的畫面,教師總結《小石潭記》是一幅寂靜清幽的圖畫,從而加強學生的藝術直觀感受。

2、學生自由發言:

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景物是什麼,並説出原因。在學生髮言過程中,老師相應做出引導總結出文章言簡意豐景中含情的語言特色,比喻擬人方法的運用使文章更生動。

3、質疑:

為文章改名如何?改稱:秀竹潭、歡魚潭、茂林潭如何。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潭因石而美,人因石而感,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寫作特色。

4、隨筆寫作練習:

找出自己最心神嚮往的景物或是最能使自己展開想象的景物,進行描寫。

在這個環節中鍛鍊學生靈活模仿文章語言特色的寫作能力。

新課標要求學生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説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這一教學步驟,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與柳宗元同遊

1、請學生在教師展示的圖片中齊讀課文,感受課文所描寫的寂靜清幽的景色特點。

2、學做攝影師,拍攝“小石潭”的自然風光篇。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忠於柳宗元的原著把握好你的鏡頭?請找出你鏡頭變化的內容。學習小組展開討論,小組代表總結髮言。從而明確本文是一部遊蹤清晰的風光片。(由“篁竹”遠遠的廣鏡頭,逐漸地拉近到潭底、潭周,並漸近到特寫潭中魚,然後又把鏡頭再拉遠,“望”潭之源,最後把鏡頭拉高拉遠。 看來柳宗元不僅是一位作家,還是一位導演,由“西行”到“而去”,清晰的遊蹤讓景物也移動變換起來,這叫“移步換景”法。)

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

1、教師總結:《小石潭記》是一首抑鬱憂傷的古典樂曲。《小石潭記》是一幅寂靜清幽的圖畫。

2、宗元懷才不遇失意的悲涼鬱悶,透過文字顯現出來了。柳那麼還有那些中國文人用文字來書寫心中壯志難酬的情感?(李白──王安石──劉禹錫──辛棄疾──李商隱──韓愈──陸游……失意的文人只有藉助他們的筆,寄情于山水,或抑鬱、或灑脱、或大氣……)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我設計這一環節一方面為了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學習的要點,另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對過去已讀過的古代詩文作品加以總結、梳理,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

第7篇:説課稿

有時候找一篇範文真的好難,本站可為你提供一站式文章服務,比如這篇説課稿範文。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二年級下冊第14 課《北京亮起來了》。

教材分析:

本課圖文結合,描繪了我國首都北京那燈光燦爛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這座文化古城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表達了作者對首都北京的熱愛、讚美之情。

教學方法:

1. 利用圖片展示法,來引導學生對難度較大的詞語的理解,彌補他們生活經驗的不足。

2. 運用閲讀賞析法,讓學生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景點和句子,並進行交流展示,有重點的來閲讀賞鑑。

3. 通過層次背誦法,讓學生自由讀--看圖讀--填空試背--背誦,降低難度,以便好的掌握課文。

教學目標: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我將教學目標設為以下三點: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輝煌”兩個字,積累優美的詞句。

2.理解“煥然一新、金碧輝煌、猶如”等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和日新月異的變化。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難點:

結合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設為:指導識記生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設為:結合課文重點語句感受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並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三、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2、初讀課文、識記字詞。

3、圖文對照、朗讀感悟

4、回顧整理、嘗試背誦。

5、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它是一座聞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描寫北京的課文,讓我們再來領略一下北京的風光。我們就來學習第14 課《北京亮起來了》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3、聽教師讀一下《北京亮起來了》和同學們讀得有什麼不一樣?對亮應該重讀,下面讓我們再讀一遍。

二、初讀課文 識記字詞

1、接着進入我的第二大環節,初讀課文、識記字詞。配樂聽老師範讀課文,邊聽邊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

2、讓我們來進入識字大闖關,看看誰是我們班的識字大王。

第一關:請你讀出帶有拼音的詞語。這裏我會重點關注學生對“爍”“絢”“幢”的讀音。

3、同學們第一關這麼輕鬆的闖過,讓我們進入第二關,去掉拼音你還能讀出它們嗎?

4、下面進入第三關,你是怎麼記住這些生字的?()請大家互相交流一下。這裏我會引導學生説出用加一加、換一換、偏旁歸類等這些識字方法並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組詞造句練習。如“幕”字:老師這裏有一個字謎,你能猜出他是什麼字嗎?“太陽落在草叢中一塊大布遮起來”.就是“幕”字。

5、在學生熟練掌握生字後,指導學生學寫生字“輝”、“煌”

(1)、出示本節課要求寫的生字,讓孩子們孩子們仔細觀察:“輝煌”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些筆畫容易寫錯? “輝”字左邊“光”字變豎彎鈎為“豎提”.“煌”二字左邊的火字旁捺變為點。書空這兩個字。

(2)、老師範寫。

(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4)、同桌互評。

三、接下來進入第三環節:圖文對照,朗讀感悟。

1、課件出示:每當夜幕降臨,北京就亮起來了。整個北京城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齊讀)同學們本段中哪個詞語能概括出北京夜晚的特點?板書: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指導讀好“整個”.

2、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一找文中描寫了北京哪幾個地方的夜景?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長安街、環形路、商業街、故宮。

(二)學習第二自然:長安街附近。

到了北京,大家最想去哪裏遊覽?--天安門。

好,那我們就到天安門附近的長安街去看看。下面就讓我們先來欣賞長安街美麗的景色吧!課件出示。請同學們在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寫長安街夜景的詞語。同學們找的真準確。(點課件)

5、看:這是夜晚中的天安門城樓。他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華麗、光彩奪目。(課件出示)讓我們以讚美的語氣讀出來吧。

6、再來看看廣場四周,一幢幢高大的建築物 在彩燈的勾畫下顯出他們雄偉的輪廓。同學們:什麼是勾畫,瞧,這樣用線條描畫出物體的輪廓這就是勾畫。高大建築物的輪廓在彩燈的勾畫下顯得更加雄偉讓我們以欣賞的語氣讀出來吧!師範讀。

根據學生回答,知道這段講解了長安街、天安門城樓和廣場周圍的夜景,結合圖片有重點的講解“川流不息”“金碧輝煌”、“華燈高照”、“勾畫”等詞語的含義,利用多種方式朗讀詞語和詞語所在句子,如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最後各個句子合成一段,再來美美地讀,並利用重點詞語填空的方式來引背,直至能夠全段背誦。

7、小結“同學們長安街亮起來了,整個長安街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讓我們大聲讀出這一段吧(課件出示)

(三)學習三到五自然段。

讀3-5自然段。選出最喜歡的一個地方好好讀一讀,説一説美在哪裏。請試着用這樣的句式來與大家分享:我最喜歡 ,那裏有 .根據學生交流,分別點出以下重點。

1. 第三自然段,道路上。

(1)喜歡這裏的同學齊讀

(2)”猶如“是什麼意思?你能用”猶如“説句話嗎?

(3)圖片展示”照明燈、草坪燈、噴泉燈、禮花燈“,裝點着--美麗的北京。使整個北京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4)齊讀。

2. 第四自然段,王府井西單商業街。

(1)根據學生的回答,圖片展示”明亮的櫥窗,絢麗多彩的廣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燈“.

(2)師:(出示圖片)王府井大街和西單商業街具有悠久的歷史。50年代這裏充滿了雜七雜八的小攤小販。現在經過改造和整治這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説,王府井、西單商業街--煥然一新

(3)出示圖片引背,那裏有……有……還有……變成了--”不夜城“.

3. 第五自然段:故宮。

(1)點出”她“,擬人,作者對故宮的熱愛。

(2)文中有一對反義詞,你能找出來嗎?--”古老“和”年輕“,怎麼理解?

(3)創設情境:當夜晚來臨了,經歷了一天風塵洗禮的故宮此刻就靜靜地矗立在那裏,燈兒一盞盞地亮了,快看,此刻的她簡直就象水晶宮了--齊讀

4. 第六自然段,總結。

(回顧板書)我們遊覽了長安街附近、道路上、王府井西單商業街和故宮的夜景,見證了北京的確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最後我們不禁要感歎--學生齊讀最後一段。

第三個環節:課後積累

作者怎麼把北京城寫得這麼美呢?是因為他用了許多優美的詞語,比如説:

夜幕降臨 華燈高照 川流不息 燈光閃爍

金碧輝煌 光彩奪目 煥然一新 絢麗多彩

銀光閃閃(引導學生積累優美的詞語)

(意圖:讓學生積累優美詞語,落實了教學目標3.)

第四個環節:拓展延伸

針對第三個環節孩子們積累的優美詞語,如果孩子們能用這些詞寫我們的開發區就更棒了,出示課件,採用填空式補充幫助孩子寫**的美景。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總結:古老的北京在不停的書寫着新的一頁,不停地畫着新的圖畫,他在迎接着每一個晨曦,流動中的魅力充滿着朝氣,北京正以日新月異的姿態,迎接着五湖四海的賓客,讓我們祝願北京的明天更加輝煌。播放背景音樂:北京歡迎你

板書設計:

北京亮起來了

長安街

燈的海洋 環形路 明亮

光的世界 商業街 輝煌

故宮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7篇説課稿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説課稿範文。

標籤: 説課稿 範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o5rl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