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班觀察筆記 優選50篇

中班觀察筆記 優選50篇

【導語】

中班觀察筆記 優選50篇

中班觀察筆記 優選50篇 由本站會員“ganggl”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中班觀察筆記篇2:中班觀察筆記篇3:中班觀察筆記篇4:中班觀察筆記篇5:中班觀察筆記篇6:中班觀察筆記篇7:中班觀察筆記篇8:中班觀察筆記篇9:中班觀察筆記篇10:中班觀察筆記篇11:中班觀察筆記篇12:中班觀察筆記篇13:中班觀察筆記篇14:中班觀察筆記篇15:中班觀察筆記篇16:中班觀察筆記篇17:中班觀察筆記篇18:中班觀察筆記篇19:中班觀察筆記篇20:中班觀察筆記篇21:中班觀察筆記篇22:中班觀察筆記篇23:中班觀察筆記篇24:中班觀察筆記篇25:中班觀察筆記篇26:中班觀察筆記篇27:中班觀察筆記篇28:中班觀察筆記篇29:中班觀察筆記篇30:中班觀察筆記篇31:中班觀察筆記篇32:中班觀察筆記篇33:中班觀察筆記篇34:中班觀察筆記篇35:中班觀察筆記篇36:中班觀察筆記篇37:中班觀察筆記篇38:中班觀察筆記篇39:中班觀察筆記篇40:中班觀察筆記篇41:中班觀察筆記篇42:中班觀察筆記篇43:中班觀察筆記篇44:中班觀察筆記篇45:中班觀察筆記篇46:中班觀察筆記篇47:中班觀察筆記篇48:中班觀察筆記篇49:中班觀察筆記篇50:中班觀察筆記

【正文】

篇1:中班觀察筆記

中班教養觀察筆記

觀察時間:第三週

觀察地點:活動室

觀察對象:永琦、宇博等。

觀察目的:永琦為什麼不跟宇博玩了

背景資料:

開學沒多久我們就學習了《白雪公主》這一課,小傢伙們十分喜歡故事裏的白雪公主,常常在區域活動時間玩扮演遊戲,對能扮演公主和王子更是着迷。這不一大早,邵永琦就帶領着一羣小朋友玩開了。可是卻因為由誰來份演王子和公主爭執不下,大家都想當公主,於是吵到我那裏。我只好提議輪流當公主和王子。

遊戲結束後,永琦帶着小朋友走到我旁邊問我:童教師,公主是不是獨一無二的一個故事裏只能有一個公主對不對我不疑有他,就回答説:當然啦!那你説我們班誰是公主永琦之後問我。她這一問,所有小朋友的眼光都看向我,那一雙雙眼睛裏都是企盼,我讀懂了那眼神,卻也犯了難回答哪一個都會傷害到其他的小朋友。我只好使出才教師們的必殺技,笑着對他們説:“嘿嘿,這可是個祕密,我不告訴你們。哈哈……”所有小朋友在一聲“唉----”的歎息中失望的回到了坐位。顯然他們對這個回答一點也不滿意。

活動結束後我抽空找來所有女孩子,逐一對着他們的耳朵説:在教師眼裏,你就是公主。但這是我們的祕密哦,不能告訴別人哦。看着孩子們歡喜的眼神,我對自我這個小聰明能保護孩子們的情感感到竊喜不已。

觀察實錄:

最近我發現小朋友們在玩《白雪公主》的時候,宇博總是可憐兮兮的站在一邊看着別的小朋友們玩。這是怎樣了他平時可是很活躍的啊小朋友們可都很喜歡他當王子的,難道是對這個遊戲不感興趣了可他明明就很想玩的樣貌啊帶着這個問題我就異常留意他。幾天下來,我就發現不是宇博不想玩,而是小朋友們不跟他玩。每次他走過去提出想玩時,永琦就説,我不跟你玩。永琦一這麼説,其他小朋友也都隨聲附合,宇博就這樣被排除在外了。

分析與措施:

永琦之前和宇博可是很要好的朋友,他們常常一齊玩,可是此刻她為什麼不跟程宇博玩了呢宇博平時有點調皮我是明白的。於是我先找來宇博瞭解情景::“宇博,告訴童教師,你跟永琦怎樣了你們吵架了嗎她為什麼不跟你玩呢,你們不是好朋友嗎”“我也不明白啊!”小傢伙委曲的説。“嗯,那你想想,你有沒有做什麼讓她生氣的事,而忘了道歉呢”小傢伙低頭想了想,搖搖頭。“嗯,那好吧,你先去玩一會,我去問問永琦,看看是什麼原因。”我找來永琦:“琦琦,你跟宇博吵架了嗎”“沒有啊。”“那你為什麼不跟他玩了”琦琦聽我這麼問,低下頭,猶豫了半天才説:“我説我是公主,可宇博非説我不是公主,佩君才是。所以我再也不跟他玩了。”我一聽她這話,才猛然驚覺,我之前的那個小聰明其實一點也不高明。小傢伙們並不懂得保守祕密。

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我不着痕跡的把所有小朋友都聚到身邊,帶着他們重温了一遍《白雪公主》的故事,然後我問永琦:“琦琦,你能告訴我,你認為我們班上誰是王子呢”“我覺得梓燦是王子。”“啊,原先你心目中的王子是梓燦啊!那你心裏都有自我的王子了,宇博也會有心目中的公主啊!”我笑着説。琦琦一臉不理解的樣貌,再看看,其他的小朋友,好像一下子也不太理解的樣貌。於是,我又叫來另一個小朋友:“怡鑫,你能告訴童教師,你心目中的王子是誰嗎”“我心目中的王子是偉傑”怡鑫回答説。那偉傑,你説一説,你心目中的公主是誰。“嗯,我心目中的公主是曉曉。”徐偉傑説。曉榮你呢子涵你呢……

我在一個個的請了所有的小朋友來説出自我心目中的公主和王子後問道:“寶貝們,你們發現了沒有,每個小朋友心目中的公主或王子是一樣的,還是不一樣的”

“是不一樣的。”小朋友們齊聲説。

“啊,每個人心目中的王子和公主啊,都是不一樣的啊!看來,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我的王子和公主。原先,每個人都是王子和公主啊!!”我做恍然大悟狀。小朋友們一看我這個樣貌,一下子也就明白了,興奮的對身邊的小朋友説:“原先是這樣啊!!哈哈,那我也是公主(王子),你也是公主(王子),哈哈……。

我笑看着琦琦:“琦琦,那你此刻還要不要和宇博做朋友,要不要和他一齊玩呢”

“嗯,我還是要和他做朋友,和他一齊玩。”琦琦笑着説。

“嗯,這就對了,要記住哦,每個人都是王子和公主哦!”

“嗯,我明白啦!宇博,我們一齊去玩吧。”説着,小夥伴們高興的玩去了。

看着他們開心的樣貌,我才放下心來。

幼兒到了中班年齡階段,心裏發展逐漸成熟。有獨立的思考本事、確定本事和必須的人際交往本事和虛榮心。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此刻社會都是獨身子女,往往養成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現象,他們會根據自我的喜好選擇朋友,當然也會根據自我的好惡來排斥別人。但同時,他們的心靈又很脆弱,教師不經意的一句否定的話語----假如當琦琦問我誰是公主時,我若隨口回答一個,無疑就會傷到其他小朋友-----説不定會留給孩子終身難已抹去的陰影。所以,在日常生日中,作為教師,需三思而行,慎言慎行,在不傷害孩子心靈的同時,正確引導幼兒發展良好的人際交往本事和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篇2:中班觀察筆記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我媽媽也是這樣的

觀察時間:2013年10月

觀察地點:區域(超市)

觀察對象:笑笑、霏霏[由本站網友投稿]

觀察記錄:

丫丫超市開門啦!"快來買東西啦!"只見超市的收銀員笑笑和服務員霏霏熱情的招呼門外的客人進來買東西,果然他們的聲音吸引了外面的琪琪,琪琪一進超市就挑了一箱牛奶,然後遞給收銀員笑笑算賬,"多少錢?""3塊錢"隨之而來的卻是服務員霏霏將錢送給小顧客,於是我很好奇,"服務員,你怎樣把錢送給小顧客呀?你不要賺錢了嗎?"而霏霏卻理所當然的説:我看見我媽媽去超市買東西那個阿姨也把錢給媽媽的。而在一旁的笑笑和琪琪卻一臉茫然的看着我,也不明白到底怎樣回事?

觀察分析:

在這主角遊戲中,霏霏對於超市的工作流程不是很清楚,值得肯定的是他明白買了東西要經過收銀台,可是他只看到收銀員把錢找給媽媽而沒有看到是媽媽先把大鈔給收銀員,而收銀員則是把多出來的錢還給媽媽而已。

教育措施:

中班的幼兒還不會進行加減運算,由於缺乏數理邏輯本事,導致幼兒在進行操作時發生阻塞現象,依照自我貧乏的經驗進行解決問題。爭對如何合理解決這個問題,我組織幼兒進行了一次觀摩,將超市收銀台工作這一細節用攝像的方式拍下向幼兒詳細展示,經過直觀的視覺刺激讓幼兒問題發生的原因及正確解決方法。爭對幼兒不會進行加減運算這一問題,我將所有商品的價格都統一調至1~2元,這樣既方便銀行工作人員的存取,又方便顧客的合理安排,不至於使規則亂套。經過一系列的活動,孩子不僅僅對超市更加了解、熟悉,也對周圍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進而在情感、認知、探索、創造、社會交往等方面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篇3:中班觀察筆記

後面還有多篇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時間:第14周

幼兒姓名:許智雨

幼兒性別:女

幼兒年齡:5歲

行為過程

計智雨是一個活潑好動,性格開朗的女孩,平時很喜歡幫教師和小朋友做事情。可是每當教師和小朋友指出她犯的錯誤時,她總是百般辯解,不肯認錯。在一次手工活動中,她做了一會兒,忽然向我報告説,小組長沒發給她紙。我詢問了值日生和她旁邊的幼兒,都説發給她了。這次我沒再像往常對校耐心地詢問她,而是告訴全班小朋友,做手工的時候,每個人僅有一張紙,剪壞了自我負責。有了這樣的前提,她就不能再得到紙,而只能在座位上看別人做手工。

個案分析及措施方法

分析:

計智雨是個各方面發展較好的幼兒,在幼兒羣體中有一種惟我獨尊的驕傲的感覺,從未覺得自我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另外,她在家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家長對她百般呵護,寵愛有加。即使她做錯了事,也沒有人對她説任何不是。長期以來,她不容任何人指出她所犯的錯誤,即使指出來,她也不承認。

措施:

1、換位思考,移情訓練:

幼兒年齡小,很難體驗到撒謊時別人的心理感受。為了幫忙她克服認錯的不良行為。我利用她喜歡幫忙教師和小朋友做事情的這一優點,創設教育情境。當她發東西時,我特意請一名幼兒説自我沒有收到。而她來告狀時,我什麼都沒説。當她第二次發東西時,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到第三次時,計智雨心急如焚地來告訴我:“教師,那洋怎樣會這樣明明是她不對,她卻始終不承認,還説是別人不對。”我的精心安排在計智雨的身上有了強烈的反應。本來為大家做事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可是卻是不到別人的認同,反而被小朋友冤枉,計智雨心理覺得很難過。我抓住她此時的心理感受與她耐心地交流,告訴她:“以前你不也是這樣嗎你做錯了事,從來都不願承認,還撿到別人身上。你想想看,別人會難受嗎”她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經過這各方式,讓計智雨換位思考,體驗到撒謊時別人的心理感覺。這樣,她不願認錯的不良行為也漸漸得以改正。

2、家園互補,共同糾錯。

我在離園時與她的父母交換了意見,讓她們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景,並請她們配合教師,在家中也對孩子嚴格一點,犯了錯必須要指出來。經過批評加講道理,讓她明白,並不是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對,但只要勇於承認錯誤並不斷改正,就是好孩子。

篇4: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對象:小宇

性別:男

觀察地點:活動室門口

觀察目的:根據幼兒的變化,師幼共同解決幼兒遇到的問題。

觀察資料:

今日早上小宇來到幼兒園門口就躲有媽媽後面(平時能主動大聲問好),不願意跟教師問好。媽媽給換完鞋後又躲到媽媽身後,不願意來到教師身邊。我趕緊説:“小宇過來吧,讓教師看看,今日怎樣了”他“哇”的一聲哭了:“我不上幼兒園,我不上幼兒園了,我要和媽媽在一齊,我要回家。”媽媽告訴我:“今日小宇不明白為什麼,早上就不願意來幼兒園,在家裏就哭過了”。我説:”來吧,小宇,告訴教師你怎樣了”我從他媽媽手裏將小宇抱過來,他媽媽就走了,我把小宇抱到水房,他還是不停的哭,不斷地掙扎要找媽媽,我一下子看出來小宇為什麼哭了,我就告訴他:“你聽我説説,你為什麼哭了,我明白。”怎樣説也不行,他就是不聽,還是那麼倔,我立刻大聲一個八度:“你先聽我説,要是我説的不對你再哭行嗎”他一下子靜下來了,我蹲下温和的對他説:“你是不是因為昨日你打皮皮,教師對你生氣了,你才哭的然後就不願意來幼兒園了”他看着我,一下子愣了兩秒説:“是!”我又説:“教師批評你了沒有”

“沒有”

“教師是生氣了,但之前教師給你們講道理了沒有,自我的小手在沒有經過小朋友同意時不亂碰別人。”

“説了!”

“那皮皮對你生氣了嗎”

正好皮皮在旁邊洗手,我讓小宇問了一下,皮皮説:“我不疼了,我原諒你了!”小宇這才不哭,我説:“教師説對了吧,皮皮已經原諒你了,他爸爸也原諒你了,因為你是不細心的,教師都幫你跟他爸爸道歉了,你還哭嗎”

“不哭了”

“那你笑一個,親我一個!”小宇果然像往常一樣笑了,摟着我親了一下。然後高興地去洗手了,他吃飯的時候還坐在那看着我不時地笑一下。

分析:

接連兩天小宇都會時不時伸手動到小朋友,教師提醒和引導全班小朋友要友好,同伴説他都不聽,可能在昨日教師一句“你怎樣又這樣啊”刺傷了孩子,但沒有在全班面前刻意批評他,這也使一向倔強的他受傷了,所以他回家不敢對家人説,今日來園的時候以另一種理由找藉口,説想媽媽,不想去幼兒園,教師能及時發現幼兒遇到的問題,幫忙幼兒共同分析和解決問題,幼兒能夠再次將教師當作自我的朋友,信任教師,“只要你自我明白錯了,能夠改正就還是好孩子,教師愛你們!”這句話孩子愛聽,所以教師在處理孩子事情之後將這個作為結尾。孩子就不會有那麼多顧慮了。

在那天之後,教師觀察發現小宇不用手動別人了,再也沒有小朋友“告狀”,有小朋友家長向教師反映小宇的情景了。

經過觀察、分析找到了原因,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這是一位幼兒教師成功教育的技能。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中成就自我。

篇5: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背景:欣悦是我班一個年紀較小的外地新生,經過一個月的幼兒園生活發現其適應本事還是相對較強的,可是做每件事情之前總喜歡來詢問教師下一步該幹什麼,缺乏必須自主本事。

觀察目的:是否熟悉幼兒園生活的每個步驟,並能自主完成每個步驟

觀察策略:記錄師生間的對話,針對欣悦愛詢問的個性特點,採取應答式,在必須情景下也可採取“反問”。

觀察記錄:

欣悦:(來到幼兒園,看到教師)“教師,此刻我們去幹嗎呀”

師:“此刻是晨間遊戲時間,你能夠和小朋友去遊戲,一齊去玩。”

欣悦:“那玩好遊戲又去幹嗎呢”

師:“玩好遊戲我們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鍛鍊身體呀。”

欣悦聽完我説的話後,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齊去玩遊戲了。

(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欣悦:“教師,我們此刻要去幹什麼”

師:“我們此刻要去洗手吃飯啊。”

欣悦:“那吃好飯我們在去幹什麼啊”

師:“吃好飯我們散會步,就要去小便睡覺了。”

欣悦:“那小好便又要去幹嗎呢”

師:“欣悦寶貝,那你來告訴教師我們接下來要幹嗎呀”

欣悦:“是不是應當去午睡房睡覺了啊,對了,我們還應當把衣服、鞋子脱掉,對嗎”

師:“是的,真棒!欣悦真聰明!”

分析與反思:

欣悦寶寶是我班年齡較小的一個女孩。沒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齡幼兒的一種表現形式。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小的性質,分析了欣悦的一系列反映。欣悦常常會用詢問的口氣來徵求教師的意見,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為她想在教師的嘴中得到教師的肯定,從而來證實自我所想的是否正確。其實經過一個月在園的生活,她已經瞭解在幼兒園生活的每一個步驟,可是往往是因為她對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對教師產生了一種感情的寄託,她期望經過教師的鼓勵、肯定等進取的態度來增加對自我的不自信,從而來滿足自我的一系列疑問。

應對這類幼兒,我們應當採取“反問”的形式來激勵幼兒,對幼兒能夠多提一些“你認為呢”“你想的是怎樣的”等問題來鍛鍊這類幼兒。能夠讓這些疑問從他們自我的嘴巴里説出來,讓她覺得自我説的也是對的,來逐步鍛鍊幼兒的表現力、語言的組織裏,更加能鍛鍊幼兒的自信心。

篇6:中班觀察筆記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中班幼兒年齡特點

幼兒園中班是幼兒三年學前教育中承上啟下的階段,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有他特有的年齡特點,如下:

一、有意性行為開始發展:4--5歲兒童在團體中行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從事某種活動的時間也較以前延長,小班團體活動15分鐘,中班為25分鐘左右。他們能理解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在幼兒園裏,能夠學當值日生,為班級的自然角澆水,幫忙教師擺放桌椅等。在家裏,能夠收拾自我的玩具、用具,並能幫忙家人收拾碗筷、摺疊衣服等。證明此時幼兒已出現了最初的職責感。

二、學習控制自我的情緒:4、5歲兒童的情緒較之3歲兒童更穩定,他們的行為受情緒支配的比例在逐漸下降,開始學着控制自我的情緒。在商場,當他們看到喜愛的玩具,已不像2--3歲時那樣吵着要買,能聽從成人的要求,並用語言自慰:"家裏已有許多玩具了,我不買了"。在幼兒園裏,同伴間發生爭執時,有時也能控制自我的情緒和行為。當然,他們並非對所有的事都能調節好,對異常感興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緒支配,甚至還會出現情緒"失控"現象,遇到不順心時仍會大發脾氣。

三、規則意識萌芽,是非觀念較模糊:在團體生活中,4、5歲兒童不僅僅開始表現出自信,並且規則意識萌芽,懂得要排隊洗手、依次玩玩具等。當他們與人相處時,表現得有禮貌了,會主動説"多謝"、"對不起"等,此時兒童的是非觀念仍很模糊,只明白受表揚的是好事,受指責的是壞事,懂得喜歡受表揚,聽到批評會不高興或感到很難為情。

四、在活動中學會交往:4、5歲的兒童喜歡和同伴一齊玩,在活動中他們逐漸學會了交往,會與同伴共同分享歡樂,還獲得了領導同伴和服從同伴的經驗。此時他們開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強烈的憤怒與挫折。有時,他們還喜歡炫耀自我所擁有的東西。當然,在團體活動中他們也瞭解和學會與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五、動作發展更加完善,體力明顯增強:4、5歲兒童精力充沛,他們的身體開始結實,體力較佳,能夠步行必須的路程。基本動作更為靈活,不但能夠自如地跑、跳、攀登,並且能夠單足站立,會拋接球,能騎小車等,手指動作比較靈巧,能夠熟練地穿脱衣服、扣鈕釦、拉拉練、繫鞋帶,也會摺紙、穿珠、拼插積木等完成精細動作。動作質量明顯提高,既能靈活操作,又能堅持較長時間。

六、活潑好動、進取動用感官:隨着身心的發展,兒童對周圍的生活更熟悉了,他們總是不停地看、聽、摸、動,見到了新奇的東西,總愛身手去拿、去摸,還會放在嘴裏咬咬、嚐嚐,或者放在耳邊聽聽、湊到鼻子前聞聞,他們會進取地運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鮮事物。還常常喜歡尋根刨底,不但要明白"是什麼"並且還要探究"為什麼"如為什麼鳥會飛、洗衣機為什麼會轉動等等。

七、思維具體形象,根據事物的表面屬性概括分類:4、5歲兒童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在理解成人語言時,時常憑藉自我的具體經驗,如教師説"一滴水,不起眼",兒童則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臍眼"。這時期的兒童在已有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開始能對具體事物進行概括分類,但概括的水平還很低。其分類是根據具體事物的表面屬性(如顏色、形狀)、功能或情景等。如把蘋果、桃、梨歸為一類,認為這些水果能夠吃,吃起來水分多;把太陽、捲心菜歸為一類,認為這些都是圓形的;把玉米、香蕉歸為一類,認為這些都是黃色的。

八、對事物的理解本事逐漸增強:4、5歲兒童對事物的理解本事開始增強,在時間概念上,能分辨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在空間概念上,能區別前後、中間、最先、最終等位置;在數量上,能自如地數1-10。對物體類別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認識,會區別輕重、厚薄、粗細等。部分兒童還能分清左右,能把物品從大到小擺成一排。初步理解周圍世界中,表面的、簡單的因果關係,如能夠明白種花若不澆水,花就會枯死的道理。

九、能獨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種事物:4、5歲的兒童已能清晰地談話,詞彙開始豐富,喜歡與家人及同伴交談。能夠獨立地講故事或敍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但有時講話會斷斷續續,因為兒童還不能記清事物現象和行為動作之間的聯繫。他們還會根據不一樣對象的理解水平調整自我的語言,如對小妹妹説"爸爸走了",對媽媽説"爸爸去商店買吃的東西了"。有時他們也能表述相當複雜的句子:"我還沒來得及把蛋糕放在桌子上,小紅就把它吃掉了。"十、遊戲中表徵水平提高:4、5歲的兒童不但愛玩,並且會玩了。有人説:"4、5歲左右是兒童遊戲活動的黃金時期。"此時的兒童不僅僅遊戲興趣顯着增強,且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他們能夠自我組織遊戲,選擇主題、自行分工、扮演主角等,遊戲情節豐富、資料多樣化,還出現了以物代物等替代行為,如他們會用積木代替電話機、用"雪花片"代替公園門票等,表徵水平有了提高。他們的遊戲不僅僅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還經常反映電視、電影裏的故事情節。大人有大人的方式交朋友,小孩有小孩的方式,在遊戲中逐漸構成夥伴關係。並且,有了相對穩定的遊戲夥伴,"鐵哥們,好姐妹"。由於交往技能的不足,不明白有哪些交往的方式能夠找到好朋友,不明白哪種交往的方式是正確的,容易發生爭執和攻擊

性行為。需要我們正確對待,耐心地在實際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確的交往方式,多鼓勵,不要採取簡單的方法去制止和責備。

十一、具有豐富、生動的想象力:4至5歲的兒童活潑、好動,並且富於想象,難以分清假想和現實,他們常常會把看到的資料融入自我的想象,如當兒童站在陽台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當心,他會説:"沒關係,我會飛。"他們還喜歡假裝做什麼,常和想象中的夥伴一齊玩,他們有時會"撒謊",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撒謊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實。

十二、經過手、口、動作、表情進行表現、表達與創造:4歲的兒童喜歡唱歌,會拍打較容易的節奏,他們能説出至少6-8種顏色,喜歡塗塗畫畫,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狀和物體,如圓形、方形、西瓜、蘋果、香蕉等,有時還

篇7: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目的:如何有效地對內向幼兒進行鼓勵、欣賞教育。

背景記錄

聰聰是個平時不愛説話、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本事較差,剪刀、畫畫等更是他的弱項,他總喜歡呆在教師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歡和大家交流,有時會自言自語。晨間鍛鍊、做操時,總會發現他的一些動作不太協調,即使教師進行了個別指導,他的提高也不大。一次,在早晨科學區活動時,發現他一個人很快就把數物配對的練習正確完成了,讓我感到很意外。接下來的日子裏,我繼續觀察,發現他對於數學掌握的比較好,基本都能獨立完成練習。

分析與評價

該幼兒從不愛進取表現自我,只是安靜的管好自我,遵守常規。對於教師提出的提議,他也只是安靜的理解,不置可否,所以教師往往會忽視這個慢半拍的孩子。可是意外的發現,使我一下子醒悟了,這個孩子也有聰明的一面,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

措施及效果

我及時把他的練習展現給大家看,並當眾表揚了他,獎勵了五角星,他的臉蛋洋溢着無比的自豪和歡樂。在以後的科數活動中,即使他不舉手,我也會請他單獨回答問題,果然他的表現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這些肯定無形中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而我也會利用單獨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在其它方面加強練習,並經過家校聯繫告知家長孩子的提高,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養孩子對畫畫、剪紙的興趣。此刻,他在其他活動中都會進取地動腦發言,而我也發現他還是個視野較開闊的孩子。他還會主動告訴我,在家裏一向有進行畫畫、手工活動等。在班級裏,他的身影逐漸活躍起來,周邊交流的朋友也逐漸多起來了,我們共同期待着他的健康成長。

篇8: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筆記觀察時間:五月份觀察對象:全班幼兒觀察目的:班級的紀律較為鬆散,孩子的行為較為散慢。

觀察事件:

吃午飯時,小朋友表現得有些不安、急燥,説話聲音由小聲到大聲,我提醒小朋友:進餐要安靜。小朋友稍微收斂了一點,可過不了幾分鐘,又開始了,並且越來越大聲。我只好拿扣分來壓他們(孩子十分注重他們的評比分數):“小朋友注意了,再這樣大聲説話,教師可要扣分了!”這招還真靈,小朋友一下子安靜下來。飯後,我告訴小朋友要在語言區看書,可僅有幾個乖巧的女孩子遵守規則,其他小朋友都跑到建構區裏玩了。有幾個調皮的小朋友還趁我不注意,竟追鬧起來了。

觀察分析:

原先十分有序的班級,為什麼會變得這樣不安和急燥呢我想起在辦公室時,聽到其他班級也同樣存在着這樣的問題。這是因為什麼我想起當我帶領小朋友去排練時,孩子們都表現的很累:“哎呀!又要排練呀!”還不止一次地問我:“教師,我們什麼時候到大型玩具裏玩呀”顯然,是因為排練“六一”節目,把孩子的學習生活常規打亂了,所以才變得那麼不安和焦急。另外,因為排練“六一”的時間比較緊張,所以教師也會相對着急,所以可能也會變得比較急燥,孩子也就跟着急燥了。

措施:

1、在排練同時,也要強調常規,不能因為排練緊張而忽略了常規訓練。

2、重安排好排練的時間。在排練的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正常教學,不要因為排練而打亂了孩子的生活學習常規。

3、跟班上的兩位教師溝通協商,注意調節自我的情緒,不能跟隨孩子急燥。

效果:

班級常規有所好轉,孩子的情緒也慢慢變得平和起來,但還有些急燥,需要長時間調節和培養。

“六一”組織、規範、清潔、整頓、自律如:平時到音樂廳排練,有好幾個小朋友經常不排隊,獨自跑到音樂廳,也帶動了其他小朋友。所以,必須要讓所有的小朋友排好隊伍後,才能出發到音樂廳或者其他地方。

篇9: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時間:

觀察對象:張和

觀察記錄:李蓮

觀察資料:

今日帶小朋友進行户外活動,他們一個個都玩得很高興。忽然,聽見傳來了哭聲。我趕緊尋着聲音望去,只見張和小朋友正站在那裏哭。我立刻跑過去了解原因,並安慰他不要哭了,聽了他的講述後,我明白原先是因為有人搶了他的小木馬玩具。他説他剛才把木馬放在一邊,去滑了一會兒滑梯,回來後就不見了,也不明白是誰騎走的,找來找去又找不到,想想就哭起來了。我安慰他説,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玩玩的,小木馬不見了,可能是其他小朋友騎去玩了啊,你能夠玩其他的玩具嘛,那邊還有唐老鴨,小鴨子都能夠玩啊。聽我這麼一説,他倒也不怎樣悲痛了,他説可是那個小木馬是我先看見的。我告訴他説好朋友之間應當互相謙讓,你玩會兒我玩會兒才高興嘛。張海聽了似乎明白了,擦擦眼淚高興地去玩去了。

分析措施:

1.幼兒心理的佔有慾是很強的,他覺得這件玩具是他先看到的話,就必須要自我一個人先玩得盡心了才肯讓給他人玩。這時,我們應當及時地引導他們,願意與他人一齊分享玩具。

2.在以後的活動中培養幼兒相互謙讓的精神。

3.在户外活動前要強調活動規則,提醒幼兒活動時應注意的事項等,這樣能夠避免有些事故的發生,保證活動的正常進行。

篇10:中班觀察筆記

此刻是寒冷的冬季,由於天氣的關係和孩子的免疫本事差,感冒的孩子比較多,一批孩子感冒好了又一批開始了,所以經常會有家長對孩子説多喝點水,其實平時,我們也經常提醒孩子們喝水,但這個提醒的作用有多大呢我悄悄地觀察幾天孩子們喝水的情景:如果不盯着,孩子們就很少喝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質。所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喝水習慣,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重視,共同配合。所以在幼兒園針對孩子的喝水的問題,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景不加以干擾,由於氣候不一樣,幼兒的活動量大小不一樣,飲食結構、身體狀況不一樣,雖然平時,在規定的時間讓孩子喝水,但也未必能滿足所有幼兒對水的需求,他們隨時有渴的需求。幼兒天性又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一玩起來什麼都會忘了,所以在幼兒活動中、遊戲中要提醒幼兒隨渴隨喝

在幼兒園裏,讓幼兒多喝水、喝好水隨渴隨喝的同時,必須教育幼兒在喝水的時候不能玩水,以免灑了在桌面上、地板上,要一口口地喝,不能急,不能説笑,避免嗆着,,如果人多的時候,要求幼兒排好隊,不能推讓,學會互相謙讓。

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喝水習慣,構成合理的生活制度,只靠幼兒園是不夠的,所以還得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本事。有的家長在幼兒園裏叫孩子喝水的時候,沒有讓孩子自我去拿杯子開水,而是家長一手包辦,於是我走過去對孩子説:“我們此刻是中班小朋友了,自我能做的事情應當要自我做,是嗎”然後孩子接過杯子自我喝。所以和家長互相溝通對孩子習慣的養成是有很大幫忙。

篇11:中班觀察筆記

換一種目光看孩子

在幼兒園中,有的教師總喜歡安穩一點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孩子聽話好管教,讓教師省心,也總能淘得不少教師們的喜愛。而對於那些過於"活潑、愛動"的幼兒,則往往因為其"調皮、惹事",久而久之,則可能得到"另眼相待"的"特殊待遇"。

但我覺得,對待那些過於"活潑、愛動"的幼兒,需要教師行使有別於一般幼兒的教育和教導方法,找準切入點,經過意識引導而使其行為上產生循序漸進的轉化,逐步改變其過於"活潑、愛動"的習慣,使其容入班級整體活動之中去。我帶的小朋友中就有這麼一位,他不僅僅活潑愛動,並且常常給教師製造些小的"惡作劇"。比如,在大家一齊遊戲時,他往往趁教師不注意就會掉頭大竄,讓教師追來追去,累得教師氣喘吁吁;教育活動中有時他會鑽到桌子底下與你玩"捉迷藏";可能由於他的過分愛動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幼兒園裏已經小有名氣,大部分教師認識他。他的媽媽曾這樣給我説過:"我的兒子不簡單,四歲就成了'明星'",我也曾開玩笑地對家長説:"你的兒子簡直就是一個'自由人'"。

如何教育這樣一位剛剛三歲的"自由人"呢?我的切入點是--找優點,並使其發揚光大。根據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很聰明,反應本事強。有時教師在門外回教室時,外面的教師會輕輕敲門或向裏招招手,示意小朋友過來開門,四歲的孩子大多猜不透教師的心思,可班上那位所謂的"自由人"幾次急匆匆地跑過來,給教師打開門,這時我便過去親他一口,並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勵,讓他感受到跑過去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教師就會喜歡我!

我還發現他喜歡交朋友,人緣好。一天早上開飯時他遲遲不吃,他説他要等到他的好朋友來了一齊吃!還有一次,班上的新新小朋友因生病幾天未來園,當新新小朋友來園時,他主動走上前去迎接,並拉着他的手認真地説:"你怎樣了?"。當時我看出了他此時的心境,他確實是真的想念新新小朋友了,這也是他關心小夥伴的一種真言真行。一次次的觀察,一次次的發現,讓我對這位幼兒有了新的瞭解,一次次地鼓勵給了他自信,使其獲得了進取的情感體驗,從而使他產生了更多的進取行為,併為其帶來了更多的成功體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的提高可不小,他再也不一人跑出去讓教師追來追去;此刻他再也不是以前媽媽眼裏的那個"自由人"了。

記得一位專家曾這樣講過:"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獨特價值,為每個幼兒供給表現自我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使完美的教育得與獨特發展。"

篇12:中班觀察筆記

睡午覺時孩子們都要把鞋脱掉放在牀底下襬好,然後才躺下睡覺。李坤在每次睡覺時,總是把鞋放得亂七八糟,有時把鞋脱得東一個西一個,有時把襪子脱了亂塞,看我們稍不注意時還把手伸到牀下頭去玩鞋子。這樣,即不整齊也不衞生,還總是最終一個入睡,等起牀時還經常幫他找鞋襪。因為他習慣了我每一天的批評、訓斥,所以也總是不見效。

今日我又看見李坤小朋友趴在那裏玩鞋子,於是我很生氣地走過去,習慣性地想朝他發火,可忽然間我改變了主意,很輕聲地問李坤:“小朋友,躺在牀上後要做什麼”李坤爽快的回答:“睡覺”。我之後説:“對了,鞋子和你一齊玩累了,也要睡覺,那麼你明白它們睡在哪裏嗎”讓他回答後,我之後説:“兩隻鞋子是好朋友,他們喜歡一齊睡在牀底下,你能把自我的鞋子放到指定的地方,像小朋友那樣舒舒服服地睡覺嗎”我一邊説一邊把另一位小朋友脱下的兩隻鞋放在一齊,擺整齊。這時,他很快的動手把鞋子放在牀下頭擺好了。我連忙誇他説:“李坤真能幹,我一説就會了!”我又鼓勵鼓勵他説:“你看鞋子立刻就要睡着了,你跟它來個比賽,如果你先睡着,等起牀後我就獎勵你一顆糖,好不好”他聽了以後點點頭,就把眼睛閉上了。

觀察分析:

幼兒期是孩子行為習慣構成的關健時期,正是走向自我行為的起步階段,而在孩子有不良習慣傾向的時候,我們沒有跟孩子好好地交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只是一味的去批評和訓斥,而這種教育方式孩子不能從心裏很好地理解,不利於孩子改正錯誤,所以也沒有收到什麼教育效果。

教育措施:

1、改變以前的教育方式,把批評訓斥改成鼓勵教育。不誇大孩子的缺點,多發現孩子的優點。當他表現好的時候,要及時表揚,讓孩子首先感覺到教師對他的喜愛,然後才能從心理上理解教育。

2、和家長溝通,把孩子的情景進行交流,讓家長意識到這一時期培養孩子的習慣是很重要的,雙方合力共同幫忙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育效果:

李坤此刻比以前好多了,雖然還不能很快入睡,可是他亂丟鞋襪的習慣改善了很多,只要堅持下去,相信必須會改正好的。

篇13: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對象:蔡澤凱

觀察時間:2010年3月

觀察地點:本班教室

觀察事件:

一天蔡澤凱小朋友帶來了一本很吸引人的故事書,一大早就招來了幾個孩子圍着看,可是凱凱一看大家都想看,就把書收了起來。趁着午餐前的時間,我就把凱凱的書借來給孩子們講故事。可故事還沒講完就該吃飯了,這時我順手把書放在了書櫃的上頭一層,説待午時大家再一齊看。可到午時我去取書的時候,怎樣也找不着,這時,凱凱從他書包裏拿出了那本他心愛的書。我問他:“為什麼不把書放書櫃那兒給大家一齊看呢?”他説給別的小朋友一看,書就會破了,所以不想給別人看。

觀察分析:

因為凱凱平時在家裏習慣了一個人玩玩具,分享的意識較薄弱,加上有的孩子不愛惜圖書,有亂撕和爭搶的現象,所以凱凱才會出現這種情景。

教育措施:

1、讓孩子把自我最喜歡的玩具圖書帶來和同伴共同分享,相互交換着玩。

2、教育孩子要愛惜玩具和圖書,並且要和同伴友好相處。

篇14: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情景記錄

區域活動時間到了,小彤在區域計劃表上拿着上他的區域牌來到了地面建構區,小彤今日的任務是搭建國小,小彤號召了幾位小夥伴和他一齊來完成今日的任務,小彤先讓小夥伴們圍在一齊説:“今日我們要來搭建國小,國小要有教室、桌子、椅子、燈泡、圍牆、操場。你們兩個用彩色小積木捆成小正方形作為燈泡。你們三個去搭建教室、桌子、椅子。我們幾個來搭操場和學校圍牆,怎樣樣?”其他的孩子都點點頭表示贊同,他們各負其責,完成着自我的任務。

評價與分析

本月我們整個活動都是以“我要上國小”為主題,所以小彤在建構區拿到的任務是“我心中的國小”。從以上案例能夠看出小彤做事情有條不紊,具有較強的號召力,他在整個分工的過程中,運用平鋪、圍合、壘高、架空等搭建技巧完成本次搭建任務。大班幼兒已經具有必須的獨立建造本事、掌握了必須的搭建技巧、會使用輔助材料、能進行必須的設想和規劃、能經過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較為複雜的工程的實際特點。

教師介入及策略

本次活動是在參觀國小的活動後進行的,所以孩子們已有了前期經驗,活動中,小彤已經很明確自我的任務,並與同伴進行合理的分工,其他小朋友對他的分工也沒有任何意見,整個活動小彤來領着他的小夥伴們都目的明確的在進行活動。所以,在整個活動中,教師沒有介入。

改善措施及目標

1.為孩子們供給紙、筆、橡皮、尺子,讓幼兒在搭建前先進行設計,孩子們能夠更有目的明白自我要搭建的樣式以及需要用到的搭建技巧,便於幼兒更快的決定方向。

2.豐富建構區的輔助材料,讓孩子用多材料進行搭建,豐富搭建的學校。

3.將孩子的作品拍成照片,在建構區牆面設置一個作品牆,將好的作品貼在照片牆上,既能夠讓孩子們有成功的體驗,也可為後續活動供給經驗。

篇15: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目的:能夠利用主題投放的輔助材料進行立體空間方位搭建。

觀察目標:1、觀察幼兒能否利用不一樣的輔助材料與同伴一齊合作搭建。

2、能夠慢慢的進行空間立體方位的搭建。

觀察記錄:

辰辰寶貝今日來的比以往都要早一些,一來的教室後滿教室轉一圈後最終發現建構區似乎還沒有人去快速的脱掉鞋子,進去開始拿出不一樣形狀的木頭積木進行拼擺,拼擺出一個平面的房子;大約幾分鐘過去之後澤來到幼兒園一進教室的門口就跟媽媽説了再見,高興的進入似乎期待已久的建構區,一進去就跟辰辰交流起來,澤説:辰辰我們一齊搭建一個城堡吧;昊宇:哪個,可是我不會的;澤:沒事我教你怎樣搭建;辰辰與澤的商量、討論;幾分鐘過去後澤澤與辰辰兩人搭建起一座有兩層高的房子,在房子周圍擺上製作的立體大樹;兩人高星起來。大約在8點5分左右頡頡來到幼兒園進行教室後直接走到建構區,進去拿起不一樣形狀的木頭材料就開始自主的搭建,頡頡利用幾分鐘的時間搭建出一個難度較高的立體空間房子;澤澤看到頡頡的作品後驚奇的站在一旁觀看,似乎想要説什麼又沒有説;這時教師走過來:搭建能夠嘗試的一齊合作搭建一個房子;澤澤聽到教師的提示後,走到頡的身邊説我們能不能一齊玩耍啊,頡臉上樂開了花似得點頭答應説好的我們一齊搭建啊;澤見頡同意之後叫辰辰我們一齊來玩耍吧;辰辰從墊子的這邊爬過去三人一齊玩耍一齊來;頡選擇用長短一樣的長板木作為底座一層一層的進行搭建,底座弄好後澤、辰辰利用圓柱

形、半圓形進行搭建,當澤澤拿着圓形往上放房子一下全部的倒了,澤澤見房子倒了後不説話一向在將倒了的木頭扶起來;辰辰説:可惜了,好不容易弄得;頡頡:對怪你,好不容易弄得,你看看此刻這樣怎樣辦,我要去告訴教師;教師走過來:頡頡説出房子倒了的原因,澤澤:我不是故意的,不細心一放上去就倒了;教師:房子倒了有哪些原因呢,與澤澤、頡頡、辰辰一齊討論一番;或許是底座太小了、上頭的沉一放上去就回到;原因分析後頡頡、辰辰、澤澤又開始重新搭建,將剛才説出的問題進行更改;就這樣在三人合作的情景下一副作品呈現出來。

結論:

1)三位幼兒發展的不一樣,辰辰搭建平面的、澤澤能夠搭建兩層高度的、頡頡能夠搭建出適合自我喜歡的立體空間的房子。

2)澤懂得與同伴商量而不是盲目的去加入玩耍。

3)應對同伴的請求頡迅速的答應與同伴的玩耍。

4)一早晨孩子的玩耍鍛鍊孩子的交流、商量、創作本事。

評價:相比頡澤與辰缺乏對方位、空間的認識,只能夠搭建平面的物品,缺少空間感。

教師指導策略:

1)應對澤對頡作品的好奇時,適當的提醒一下澤讓他勇敢的去説出自我的想法。

2)當澤、辰、頡三人因搭建的房子倒了之後相互不高興時,指出問題的所在將問題進行分析瞭解失敗的原因,找出對策。

篇16: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對象:全體幼兒

觀察時間:20xx

觀察目的:對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過程:

1、這一段時間,每一天午時吃點心的時候,我看見有的小朋友一會兒把饅頭撕成小塊、小塊的捏着玩;一會兒就用手把包子壓扁,然後往嘴裏面塞。

2、瑞瑞小朋友吃飯個性香,每次盛上飯,迫不及待地抓起勺子就吃,經常塞得滿嘴飯來不及咽,噎得滿臉通紅,眼淚直流。並且他吃飯時,碗放在桌子中間,板凳離桌子很遠,他也不明白挪一挪碗,拖一拖椅子,只明白伸長了脖子,伸直了身子,使勁夠着。

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幼兒的飲食習慣要求是:安靜愉快地進餐,正確使用餐具,飯後擦嘴,細嚼慢嚥,不挑食,偏食,不剩飯菜,就餐時,不發出聲音,不亂扔殘渣,飯後收拾乾淨,掌握正確的就餐姿勢等。此刻的幼兒由於父母的工作忙,並且也缺乏科學的營養衞生知識,致使孩子們養成了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比如吃飯時,好吃的一味往肚裏填,不好吃的“拒之門外”,有的邊吃邊玩,浪費飯菜;有的需要大人端着碗在後面追着喂,一頓飯能吃一小時;有的吃飯時不吃,只愛吃零食;種種狀況造成了孩子們不好的飲食習慣。

教育措施。

1、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首先,我們向家長介紹有關幼兒飲食習慣的培養方法,幫忙家長樹立良好的飲食教育觀念,家園配合共同糾正幼兒的不良習慣。

2、針對幼兒這些不良習慣,幼兒園制定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導。

3、科學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及教學資料。

a、日常生活中,適當安排運動,增進幼兒食慾。

b、透過羣眾教學活動及遊戲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常規。

教育措施實施效果

開學已經一個多月了,此刻幼兒吃飯挑食、偏食現象改變了,孩子們明顯長胖了,臉色也好看了,家長對我們的工作十分滿意,都説孩子在幼兒園很放心,還經常向我們請教有關教養的問題。

篇17:中班觀察筆記

幼兒姓名:瑩瑩

性別:女

幼兒基本狀況:不愛説話,不愛喝水。

觀察時間:XXXX年X月X日

觀察環境:教室

觀察目的及由來:瑩瑩是個貪玩的小孩,每次喝水時總是拖拖拉拉,磨蹭着不願意喝。之後更是有"心計"的把自我的水倒在別的小朋友杯子裏。我就這個問題和她外婆做了溝通,其外婆反映她在家也不愛喝水,期望教師能找到解決的辦法。這次能改變這種狀況,讓她愉快的把水喝完嗎?

觀察項目:瑩瑩在課間喝水時的表現

觀察策略:我每次只給她接半杯水,並在喝水前給幼兒講故事做引導,如果她還是不喝,我就多多鼓勵他,讓她順利喝完水。

觀察實錄:

喝水時間到了,我先講了《亮亮愛喝水》的故事,瑩瑩聽得很認真。小朋友排隊接水時,我給她接了半杯,並在一旁鼓勵他:“你這天必須能喝完。”剛開始她還認真的捧着杯子喝,不一會兒,她就開始邊喝邊玩,我及時的鼓勵他:“快喝水呀,教師明白你喝水很快,最厲害啦!”這時,已經有小朋友喝完了。我和小朋友一齊給她喊加油,受到了小朋友的情緒感染,很快把半杯水喝完了。並高興的對我説:“我喝完了。”我又及時的在小朋友面前表揚了他,並獎勵給他一朵小花。第二次喝水時,她自我拿着水杯接了半杯水,這次她沒有貪玩,很快的把水喝完了。並跑來告訴我:“我喝完了。”我高興的表揚了她,並在小朋友面前肯定了她的提高。她高興地回到座位上,看得出,她也為自我能這麼快完成任務感到高興。

分析:

我這次沒有做過多的要求,只是降低了難度(分兩次完成,一次只喝半杯。)並在喝水前給幼兒講了關於喝水重要性的故事,透過對故事的理解,和我及時的鼓勵,還有小朋友給他加油,她很快喝完了水,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由此能夠看出,只要孩子的用心性被激發,任何困難都能夠克服,關鍵是教師如何在活動之初就想好如何把幼兒的潛在活力激發出來。

措施:

1、降低難度,用故事做引導。

2、及時鼓勵,讓幼兒在小朋友面前找到信心。

3、完成後要及時給予表揚和必須獎勵,使幼兒對下一次挑戰充滿期盼。

篇18: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時間:12月13—23日

觀察地點:中一班

觀察對象:琪琪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生活行為方面,改善幼兒健康的生活態度

兒童表現及行為:

最近在不經意中發現琪琪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為:經常搶佔別人的東西,活動中總是喜歡自由走動或與同伴交談。交談資料以“奧特曼”為主要資料,如果談得興趣盎然時,拳腳相交。但平時他喜歡幫忙教師做事——分碗筷,擺椅子,搬桌子等,可是總是一馬當先,和同伴爭執。

分析: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喜歡做事是他的本質,他喜歡做事,他並不明白做某件事的行為是對還是錯的,總是期望得到同伴和教師們對他的這種行為作出評價和認同、讚賞。同時期望在一些行為上得到教師和同伴的注意和信任。

措施:

糾正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在我與他交談後,讓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與自我物品區別的道理。我向家長反饋了他的狀況,請家長在家中多留意幼兒的行為,推薦家長説理育兒。在活動中,我把他調到前面,可隨時注意到他的行為,繼續觀察他的表現,在必要時可立刻制止他,適宜時表揚他。活動後,我經常與他聊天,説説家裏,説説幼兒園的好朋友,引導他多看一些有益的電視,談談智慧樹等少兒電視裏的資料。

篇19: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情景記錄

區域活動時間到了,有6名小朋友選擇了表演區。插完區域卡後每個小朋友開始選擇自我喜歡的樂器,田田和右右選擇了小話筒,其他小朋友挑選了響板、三角鐵、鈴鼓,嬌嬌發現沒有人拿串鈴便趕緊跑去拿了串鈴給軒軒,可是軒軒已經拿了自我喜歡的鈴鼓,兩人誰也不讓誰便爭吵了起來。大家爭吵的挺激烈便叫來了教師。問過原因後才明白嬌嬌想指揮,可是發現少了一種樂器,想讓軒軒拿可軒軒不一樣意,最終經過商量大家決定讓嬌嬌指揮,唱兩遍歌曲,第二遍的時候用大家能夠換換樂器。沒過一會表演區傳來《紅星閃閃》的歌聲,嬌嬌指揮,大家配合的挺默契的,並遵守了約定將歌曲演奏了兩遍。

評價與分析

張嬌嬌小朋友平時在班裏是比較聰明能幹的小朋友,經常在班裏當小班長,所以孩子習慣了管其他小朋友的這種意識,所以才會要求軒軒必須要拿串鈴的這一行為。

教師介入及策略

當小朋友在區域活動發生爭吵時,作為教師一般會先在旁邊默默觀察幼兒,這次活動他們主動告訴我,我們一齊商量並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的批評哪個小朋友。這樣也讓他們明白了在以後的活動中要多和同伴溝通。

改善措施及目標

1.在平時的活動中能夠給其他的小朋友一些當小班長,小組長的機會,每個人都能夠去嘗試。

2.培養小朋友之間的溝通本事,遇到爭吵商量解決問題。

篇20: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目的:幼兒遊戲的觀察

觀察時間:201x

觀察對象:所有幼兒

活動資料:

開學已經兩週了,幼兒對新遊戲很感興趣。在這天的活動開始,我和幼兒一齊回憶了“理髮店”遊戲中的主要主角和他們各自的工作任務。遊戲開始前,我問幼兒是自我商量分配主角還是教師分配,幼兒的回答是自我分配主角。我就讓他們分組商量,我不明白他們商量得怎樣,但要給他們嘗試的機會,遊戲開始了,我把玩具分到個組,儘管在遊戲前我一向提醒幼兒不要搶玩具,但仍然有幾個幼兒一見到玩具抱着玩具,生怕自我沒得玩。這時,我發現有的組分配主角較好,有理髮師、服務員和顧客。有的組僅有理髮師和服務員,而沒有顧客,在我的提醒下,他們就改變了一些主角。在遊戲過程中,談瑤和季可樂扮演得比較好,談瑤當顧客時就很耐心地坐在子上讓季可樂洗頭,我看到季可樂洗得很認真,並且還有説“你洗得舒服嗎?”“我那裏很癢”等。還有幾個幼兒也表現得不錯。可還有一部分幼兒對玩具感興趣,忘記了自我的主角。在教師的提醒下,有幾個幼兒回到角中。在遊戲過程中,很多幼兒朦朧了主角意識,以致遊戲沒辦法玩下去。遊戲結束時,幼兒學會整理玩具,但整理得不夠整齊。

活動分析:

中班上學期的幼兒已經有了必須的主角意識和自我的主見,在遊戲中,教師不需要一味地為孩子們解決問題,而是能夠把一些簡單的問題拋給孩子,讓他們自我動腦筋解決。

教師在遊戲中發現問題,要以平行介入的方式幫忙幼兒,讓遊戲繼續開展下去。

活動反思:

在遊戲開始,全班幼兒都會用心主動地參加遊戲,並且還有了自我的主見,但主角意識不夠強,有的幼兒只會擺弄玩具,不明確自我所扮演的主角,與的有幼兒能按主角要求行動,但表演一般。還有一些幼兒不遵守遊戲規則。

在知識準備方面我們做得還不夠,繼續請家長配合我們的工作,帶幼兒去理髮店參觀。教師帶給有關的資料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在區域活動中,帶給玩具分組開展活動。增強幼兒對主角的理解。

篇21: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目的:新學期我們班開設了小舞台,我們供給了舞台,背景,表演樂器,服裝,道具,在音樂的選擇上也選擇了一些孩子們學過的歌曲,但孩子們似乎會對這些資料並不感興趣。

實錄:

“此刻請小朋友根據早上自我選擇的活動區域去遊戲吧!”源源,湘湘,樺樺端着小椅子來到小舞台前面,打扮了好了之後,樺樺第一個走上了小舞台,他在小舞台走着模特步,不停地變化姿勢,可小觀眾們似乎並不感興趣,很快源源和湘湘就聊了起來,“這是我媽媽做的蝴蝶結。”“我媽媽還給我做了副紅色眼鏡呢。”湘湘又拿起一隻粉紅色的燈籠,美滋滋地搖來搖去。一會樺樺也走下了舞台,他摘下帽子,穿上了蜘蛛俠的衣服,拿着“寶劍”,在旁邊不停地擺着動作。看着空空的小舞台,我提醒源源“源源,你不去表演節目嗎?”等到源源站在小舞台,“你想唱什麼歌呢?”“教師,我想跳小蘋果。”“啊!”源源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可是我還是尊重了他的意願。

隨着音樂響起,源源開心地扭了起來。很快成成和妮妮,琳琳幾名幼兒都圍了過來,也跟着在舞台下頭扭了起來。音樂結束了,成成對着我説:“教師,我也想跳小蘋果。”

分析與措施:

孩子們在舞台的表演也許僅有幾分鐘,可是卻能夠體現出孩子們平時的表達表現本事,習慣培養,大膽自信等多方面素養。在音樂的供給上我們選擇了孩子們當下學習過的歌曲,認為幼兒比較熟悉,同時引導幼兒在音樂區中進行表演和鞏固。但資料單調,並不能充分吸引幼兒的眼球,激發幼兒的參與的興趣,導致他們並沒有表演的意識,更多的是喜歡裝扮行為。

我們需要調動現場的氣氛,注重投放節目的豐富性,來激發每個孩子的參與度。首先,節目的資料要豐富,要包括音樂的各個方面的表現形式,比如歌唱、節奏、舞蹈、時裝表演等等。其次在音樂區表演節目的選擇上也要首先從幼兒的興趣出發。選擇幼兒當前感興趣的歌曲(或者節奏、舞蹈),比如《小蘋果》《健康歌》等,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的興趣,除此之外,孩子們對於自我熟悉的學習過的歌曲(節奏、舞蹈)也會十分感興趣,一遍又一遍地表演,對於以後有可能會學習到音樂,教師也能夠事先投放進去,引導幼兒在音樂區中先行熟悉旋律,為以後團體教學活動做準備。投放的節目既有幼兒感興趣的、熟悉的,又有幼兒需要提前學習的,既滿足了幼兒當前的需求,又激發了幼兒的挑戰性。

篇22:中班觀察筆記

幼兒觀察記錄:嘟嘟的午睡

觀察狀況:嘟嘟的午睡

觀察地點:中四班午睡室

觀察時間:每次午睡時間

觀察記錄:

嘟嘟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調皮,精神勁特足。每一天的午睡,她總是那個睡不着的孩子。針對嘟嘟這種狀況,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

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誰在小聲地哼,還不停的動來動去。這是誰呢?我便去檢查,原先嘟嘟還沒睡着。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有人喊我,晨晨就説:“教師,嘟嘟弄我!”原先又是嘟嘟在睡不着的時候惹其他小朋友了。

觀察分析:

嘟嘟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裏從不睡覺,和她奶奶説過,奶奶説暑假兩個月在家就睡過一次午睡,每次要求她睡,但始終都不睡,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措施:

1、一到午睡時間,我就坐在她旁邊,她的眼睛不敢睜開。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後就在牀上翻來翻去,有時候我也用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我和家長聯繫,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到達了預期的目的。

篇23:中班觀察筆記

第一次遊戲:

這是開學初的一次區角活動,孩子們高興地選擇了自我喜歡的區域,張思遠、胡思琦來到了小書房裏,看到了一塊中國地圖的磁性拼圖,胡思琦對張思遠説:“我們來拼這個拼圖吧!”胡思琦説:“好的。”於是兩個人拿出了拼圖拼了起來。

他們兩個先看了看完整的拼圖,然後再把拼圖拆了拼,可是由於他們是第一次接觸中國地圖,對中國地圖不瞭解,於是他們怎樣也拼不完整。

第二次遊戲:

這次我在區域中貼了一張完整的中國地圖。這次張思遠和吳琳嬌來到了小書房遊戲,吳琳嬌看着牆面上的中國地圖説:“這個像大公雞的地圖是不是中國地圖?”張思遠聽到了説:“是啊,你看那裏還有一箇中國地圖的拼圖。”於是她拿出了磁性中國地圖的拼圖,於是吳琳嬌開始拼起了拼圖。她從拼塊中找出了一塊,看了半天想不出這是哪裏的一塊,可是她沒有放棄,吳琳嬌轉身來到牆面的中國地圖前,對照地圖找拼塊的位置,一會她好像是找到了,又來到了拼圖前把這塊拼塊放到了拼圖的一處,又找起了下一塊拼塊。

可是由於她對照的時間比較長,在區域活動中吳琳嬌沒有能完成。

第三次遊戲:

這次來玩中國地圖拼圖的時胡思琦和褚安娜。胡思琦這次好像是有備而來的,他拿出了拼圖,先看了牆面的大中國地圖,然後再拼圖中找出了比較大塊的拼塊,先把比較明顯的拼塊拼好再拼一些小的,同時把台灣和海南島放到自我的位置上,然後再一塊地嘗試,可是拼的速度快了不少,看來他是準備過了。安娜在看到胡思琦很有信心地拼了不少後,她也加入到拼拼圖的行列中來了,兩個人一個找一個拼在區域活動結束前把拼圖完成了。

反思與分析:

第一次活動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中國地圖,他們對地圖的構造不清楚是能夠理解的,並且他們對於拼圖遊戲不時最有耐心;第二次遊戲中吳琳嬌是在動了腦筋後能嘗試來拼拼圖,並且她也動了腦筋——根據牆面上的中國地圖來尋找線索;而第三次遊戲也是相比較較成功的遊戲,胡思琦在首次嘗試失敗後回家,與家長一齊討論過中國地圖,並且也買了中國地圖的拼圖來練習過,所以他在最終一次的遊戲中才能成功。

調整:

在牆面上佈置中國地圖,方便幼兒拼中國地圖。

篇24:中班觀察筆記

案例:

一天,在玩桌面遊戲的時候,小朋友在專心致致地拼搭玩具,佳酪卻拿別人搭好的汽車模型在教室裏亂跑。我提醒他把玩具還給別人,他非但不給,且把玩具摔在地上,用腳去踩,把小朋友急得哇哇大叫。又一次在上課時,小朋友都在畫畫,佳酪東張西望,用蠟筆在別人的紙上亂劃,還得意得大笑。

分析:

佳潞是個相當聰明的孩子,平時上課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本事強,但他總是和同伴相處不好,經常有小朋友來告狀,一會兒把別人玩具搶走了,一會兒把女孩子手帕扔了。所以小朋友都不喜歡和他一齊玩。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個性,個性是每個人心理面貌的總和,沒有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心理學家指出:個性是人類不重複的財富。分析了佳潞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情感交流,佳潞兩週歲是就被父母送到寄宿制幼兒園生活。由於父母工作繁忙,沒有更多時間照顧孩子。佳酪遇到不愉快的事無法傾述,只能躲在角落哭泣。家教也過於嚴厲,父母對於孩子的要求過高,一旦犯了錯誤,父母總以棍棒的教育萬式來教育孩子,因而孩子的性格變得倔強,蠻橫。

首先,我經過個別交流,激勵的萬式,便之能,控制自我的不良行為,逐漸與同伴建立友好的關係,能夠和睦相處。經過教師的耐心講理,佳潞是個相當聰明的孩子,教師所講的道理他都懂,所以要耐心和他講道理。如他看到小朋友的圖書十分精彩,就不聲不響的拿來看。我看到後就耐心地對他講:"小朋友找不到圖書會怎樣樣如果你的圖書不見了又會怎樣"佳潞明白我的意思,回過頭把書給了同伴並向他借這本書來看,避免了一場衝突的發生。另外,及時鼓勵,增其信心。佳潞對學習很感興趣,畫的畫往往比別人細緻,摺紙時反應也很快,敍述故事也比別人完整。我抓住這些閃光點,及時的給予鼓勵,使孩子的自信心增強,明白自我其實並不比別人差。如當他講完故事後,我試着鼓勵他:"瞧,佳潞講的故事真棒,小朋友都很愛聽,還要向你學習,你會教小朋友講故事嗎"佳酪回答説:"會的。""那小朋友必須會和你成為好朋友的。"佳潞與同伴的關係越來越好,相處也融洽了。

由此,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教師要做個有心人。教育應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要根據兒童的興趣愛好、心理需求和發展水平,採用不一樣的耐心的教育萬法和形式,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充分發揮他們在活動中的主體性、進取性和創造性。

篇25:中班觀察筆記

5歲的洋洋,經常説自我那裏不舒服,那裏不舒服,可好多次其實都不是真的,比如:有一次他不想在幼兒園睡午覺,就説肚子痛,要媽媽來接他回家,可回到家後活蹦亂跳的,哪裏有什麼肚子痛前一段時間,在幼兒園裏練習拍皮球,他突然蹲下了,説自我的腿痛,嚇得教師趕緊抱着他去了醫務室,結果到了那裏,他説"好了"昨日晚上,媽媽忙着準備明天工作的材料,他非纏着媽媽陪他,説自我頭很痛,睡不着……雖然家長和教師也明白洋洋很多時候可能是在"裝病",但因為洋洋的體質確實比較弱,容易生病,所以家裏人和教師也就挺照顧他的,誰明白哪次是真的、哪次是假的。可"裝病"畢竟不是件好事,怎樣做才能讓洋洋改掉"裝病"的毛病呢?

洋洋真是很聰明,讓家長和教師在難分真假的情景下,不斷地滿足着自我。但要區分洋洋是真不舒服,還是假不舒服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談應對辦法之前,還是先來簡單地分析一下洋洋的心理與行為吧--

分析"裝病"

首先要説明的是,洋洋肯定不是天生就會"裝病",這一行為必定是在洋洋的生活過程中逐漸構成的。而一個後天經過學習而構成的行為,一般都需要以下幾個關鍵要素:

一、需求,也就是內在的驅動力。一個後天的行為不會白白產生,必須反映了某個內在的需求

二、偶然的成功經驗,也就是該行為讓需求得到了意外的實現

三、多次的成功經驗,使行為得到鞏固。如果嘗試一個行為,連續多次都能得到好的迴應,那麼這個行為就將被定格下來,成為我們尋求需求滿足的手段或者途徑反之,如果一個行為多次嘗試都得到了消極的結果,那麼就很可能被淘汰掉。

可見,洋洋之所以反覆"裝病",肯定是"裝病"多次(或者總是)讓他的願望得以滿足而如果"不裝病",可能有些願望就不能滿足了,比如:如果不説肚子痛,媽媽就不會接他回家了,而他只能乖乖地在幼兒園睡覺瞭如果不説腿痛,教師可能還會讓他繼續練習拍皮球吧。概括起來,就明白了洋洋"裝病"的行為軌跡:

其一,在洋洋真的"不舒服"的時候,家長(可能尤其是媽媽)和教師異常關心洋洋,並且異常容易滿足洋洋尤其是那些平時不能實現的願望,生病的時候都可能實現了。比如:平常媽媽都讓洋洋自我先睡覺,可洋洋生病的時候,媽媽總是陪在洋洋身邊哄他睡覺平時媽媽一般都要等幼兒園放學了才來接洋洋,可洋洋不舒服的時候,媽媽會很早就來接洋洋了平時教師對小朋友都差不多,但如果哪個小朋友生病了,教師會特殊給以關照……

其二,多次"真不舒服"以後,讓洋洋建立了這樣的一個印象--"只要我不舒服,媽媽就能滿足我"。如果媽媽偶然的"失去原則",洋洋是不會有這個印象的,或者説頂多是個模糊的感覺,但多次的經驗卻很容易讓洋洋構成這一觀念。

其三,洋洋某一次想"破例"行事,於是嘗試了"假不舒服",結果媽媽或者他人真的上當了,洋洋如願以償。

其四,洋洋經過幾次嘗試,發現"假不舒服"確實是個"控制"媽媽或他人的好辦法,確實是個能夠滿足自我願望的好辦法,於是"裝病"的行為構成了。

篇26:中班觀察筆記

孩子們正在安靜的操作數字遊戲。忽聽“嬉…”説笑的聲音傳開了。放眼望去。又是段陽陽!“段陽陽!”他咧着嘴巴笑嘻嘻地看者我低頭開始操作了。但不一會兒他又動這個小朋友。逗哪個小朋友笑了…

個案分析:

段陽陽是個胖乎乎、個頭較高的小男孩。入園以來姨奶奶就告訴我們教師。孩子生下沒幾個月媽媽就丟下他走了。因為爸爸和奶奶工作忙他一向由姨奶奶帶者缺少母愛的段陽陽感情十分細膩。也很脆弱。他很善良。也很有禮貌。懂事的他會在生活中主動關心周圍的人。但在團體生活中他的自制力較差。團體活動中做小動作。不能很好的遵守遊戲規則。動作操作本事較差。所以對與這個純真、可愛的小男孩既需要我們做教師的有一顆細膩的母愛之心去鼓勵安撫他嬌嫩敏感的心。一面又要有教師的理智去發現引導他改正不足。

教育措施:

1)與經常照顧他的姨奶奶溝通提議在家裏作為成人儘量少讓他感覺到自我的生活缺憾。不要讓孩子嬌嫩的心中留下自我從小就沒有媽媽。自我很可憐的感覺。因為母親對他來言是不存在記憶的、更多的信息還是來自於自我周圍成人的暗示。更何況家中愛他、關心他的人也很多。有時候能夠經過故事等引導他明白雖然媽媽離開了自我。但此刻有奶奶、爸爸、姨爺爺姨奶奶、姑姑等許多人也在愛他、關心他所以其實他也很幸福。應當聽他們的話。努力做個好孩子。

2)在園教師能夠用自我的特殊身份在生活中像一位媽媽一樣引導他、關心他。也要堅持教師的理智。發現引導他改善不足。促進他各方面健康的發展。如生活中多一點安撫、也不妨對他的提高以親親額頭、臉蛋予以鼓勵。對他的錯誤也應當認真、嚴肅指出。

3)異常在某些特殊的場合如親子活動中。教師可適當顧及他的情緒與他多結伴。或充當媽媽主角帶他參與遊戲。以避免孩子心中的敏感悲痛。

篇27:中班觀察筆記

貝貝是個有名的機靈鬼,她活潑好動,嘴巴異常甜,和陌生人一下子就能相處好,但和小夥伴並不融洽,每一天都有小朋友來告狀“貝貝打人了”。在活動中,教師也發現貝貝的自制力很差,異常表此刻上課回答問題時沒有一點耐心,舉手後必須得請她回答,否則她就會鬧情緒,在座位上吵鬧,影響正常的教學活動。如果教師用小紅花表揚了別的小朋友,她就會小聲嘟嚷:“這有什麼了不起,我才不要呢!”但看她的眼神,又十分地想得到小紅花。為此,小朋友都不喜歡她,她在團體中感到很孤單。

分析:

經瞭解,貝貝在上託兒所時常常哭着回家告訴爸爸媽媽,有小朋友打她。當律師的爸爸就告訴她,誰要打你,你就打他,這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犯人”,屬於“正當防衞”。由於爸爸媽媽平時工作都比較忙,又沒有老人在身邊,貝貝就常常一個人玩。爸爸媽媽心疼貝貝,常常給她買許多的玩具。貝貝一會兒玩這個玩具,一會兒又玩那個玩具,顯得做事很沒耐心,並且十分想和別人交流,“逮”上個人能聊上半天。

對策:

1、做好家長工作。造成貝貝經常打人的主要原因是受家長所謂的“正當防衞”論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須先和家長取得認識上的一致。我首先和家長進行了交流,指出他們的:“正當防衞”論在幼兒園是不適宜的。幼兒由於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不可能和成人一樣奶奶感用比較適宜的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些幼兒只是想和別人表示友好,可是,他的動作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想侵犯別人;有些幼兒不太會用語言表達自我的願望,更多的只能依靠於動作,造成許多理解上的偏差。我列舉了許多在平時工作中遇到的事例,讓家長十分信服地理解了我的觀點。在貝貝沒有耐心的問題上,我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如儘可能多地抽出時間陪孩子一齊畫畫、看書,不要邊做家務邊和孩子交流,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你不重視她,畫畫時應講究策略,不要一次給她很多的紙,鼓勵她把一幅畫畫完整,並耐心地塗色,初步培養其耐心。

2、和孩子約法三章。針對貝貝在活動中缺乏自制力的問題,我和她做了個小小的約定:教師的問題會回答能夠舉手,但不是每個問題都要請你回答,如果實在忍不住必須要回答這個問題,請你舉左手,教師看到了必須請你回答,如果沒有請你就搶着回答,就算違反了規定,不能得到小紅花。貝貝聽了,很高興也很得意,覺得自我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因為教師只和她一個人做這樣的約定。所以,第一次就遵守了規則,我當然也履行了自我的承諾。看到貝貝拿到小紅花時高興的模樣,我也異常地高興。有了成功的第一次,貝貝的信心很足,改掉不少上課不遵守紀律的壞毛病。

3、請小朋友幫忙。對於貝貝比較突出的打人問題,想讓她一下字就改過來還真不容易。雖然,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相處時間的增多,貝貝已能確定小夥伴一些動作的含義,但每當小夥伴不細心碰到了她,她還是不依不饒地還手出擊,所以大家都不願意和她交朋友,不願意和她一齊玩。我便和幼兒一齊討論如何幫忙貝貝的問題,並請小朋友自我商量解決的辦法,有幾個本事比較強、口語表達比較好的小朋友表示願意和貝貝一齊玩。我便讓他們自我制定遊戲規則,如在活動中被別人不細心碰到了,也決不能去打人!如果違反規定三次,就不歡迎她做遊戲夥伴了。有了小夥伴的監視,有了遊戲的夥伴,貝貝打人的壞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改變。

篇28:中班觀察筆記

案例實錄:

今日國際象棋活動的資料是學習擺棋。我聲情並茂地講着:“小小兵兒站前排,兩輛車兒邊上守,馬兒駕駕站兩邊,兩象依次兩邊站,保護中間王和後……”。邊講邊巡迴觀察,只見袁淇奧小朋友瞪大兩隻水汪汪的大眼睛很專注地聽着,於是我講完後有意讓他第一個來嘗試擺王和後。當我一叫他名字時,他那水汪汪的大眼睛立刻收住了光,對我直搖頭。我輕輕走過去一邊握住他的兩隻手,一邊柔柔地説:“我明白你必須能行,來大膽一點。”説着牽着他的小手走到棋盤邊:“小朋友,我們來鼓勵鼓勵他”全班小朋友站起來,一邊翹起大拇指指向他,一邊説:Very,Very,Good”在鼓勵聲中,袁淇奧小朋友很成功地完成了任務,回座位的時候都一蹦一跳的。

案例分析:

袁淇奧小朋友個性比較內向,腦子卻很靈活,每次的活動他都十分專注。只是每次叫他個別表現時卻很靦腆,自信不夠。所以説作為教師的我們學會觀察每個幼兒很重要。這樣能夠根據幼兒的個性特點,及時作出調整,給幼兒樹立良好的自信,挖掘他們的潛能。在今日的活動中,最終全班小朋友用英文配合動作,給了他一個很大的精神鼓勵,他的自信也完全被激活了,很快地完成了表現任務。

篇29: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對象;AA

性別;男

觀察時間;三月二十五日

觀察目的;讓幼兒明白不能隨便小便在身上

觀察狀況;我班AA小朋友是班上年齡最小的一位,他的性格也較內向,平時也不愛説話。他的自尊心也個性強。想要小便也不告訴教師自我一向憋着,最終就僅有小在身上。即使小在身上他也不告訴我,當我發現他的褲子是濕的時問他是不是小便了,他也只是搖頭不説話。於是在幫他換褲子時我就告訴他,AA,我們已經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小便要舉手告訴教師你能小在身上哦。並且小便了必須要告訴教師,濕褲子穿着是會生病的。

分析;幼兒年齡較小性格內向在上課時間不敢舉手告訴教師要小便,小在身上後更不好意思説,怕其他小朋友笑話。

措施;

1,正確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小便在身上,想小便要告訴教師。

2,經常詢問該幼兒是否要小便。

3,與家長交流在家也要教育孩子小便必須要告訴教師。

篇30:中班觀察筆記

幼兒觀察記錄:讓幼兒愉快的進餐

觀察對象:傑傑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6日

觀察環境:教室

觀察目的:讓幼兒愉快的進餐

觀察實錄:我班傑傑在學習各方面都還不錯,但吃飯讓人費神,問題表此刻對食物不感興趣,胃口不好,食慾差,吃飯時不但吃的慢,還經常邊吃邊玩,把飯菜含在嘴裏,不嚥下去,別的小朋友兩碗都吃完了,他還在吃第一碗,這讓教師很着急。

觀察分析:幼兒在家都是獨生子,爺爺奶奶都比較溺愛,養成了在家吃放要喂的壞習慣,並且經常吃零食多,吃飯少。

措施:

1,與家長溝通,培養孩子吃飯的良好習慣

2,與孩子交流,讓幼兒明白吃飯多才能長得高,長得快

篇31: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地點:教師

觀察幼兒:嘉和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的用餐狀況,培養幼兒愛吃蔬菜、不挑食的良好習慣。

活動實錄:

中飯時間到了,孩子們自然地吃起來,一個個就像小惡狼,吃得香噴噴,我們看在眼裏喜在心裏。可是有些小朋友卻不愛吃蔬菜,只是喝湯吃葷菜,於是我們二位教師發動我們渾身的解數,不停地講解吃蔬菜的好處,並且不斷地鼓勵他們,效果還不錯,大部分都吃光了。僅有嘉和一個人就是不吃蔬菜,而葷菜是吃個不停,米飯喝個精光,怎樣哄也不管用。

案例分析:

此刻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飯不定時定量,而家長們在孩子吃方面片面追求高營養,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久而久之使孩子構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中班幼兒理解力還較差、膽子小,就像嘉和小朋友。所以,如果一味的説教,易導致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有些幼兒還會故意違背。所以,我採取了故事、遊戲與説教結合的形式,使幼兒初步瞭解進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簡單的進餐方法及挑食的壞處。為了讓幼兒在進餐時更自覺,我讓他們互相競爭、互相學習,激發和提高用心性,能天天愉快地吃完自我的一份飯菜。

措施:

1、鼓勵孩子做餐前服務

孩子天生就對餐前的準備工作感興趣,我們能夠利用他們好奇、好動的天性,讓他們幫忙擺桌椅、端菜、分碗勺,甚至在家做菜時讓他們幫忙拿佐料等,應對自我參與勞動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會很開胃。

2、避免進食前的劇烈運動

3、製造進餐時的和諧氛圍

不管是什麼原因,切忌在孩子進餐時恐嚇、責罵或以其他方式懲罰孩子,因為恐懼、擔憂、憤怒等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食慾。我們應善於營造就餐時的歡樂氣氛,使孩子情緒愉快,樂於進食。

4、給孩子用心的暗示

吃飯時,我們要表現出對食物極大的興趣,能夠邊吃邊贊:“真好吃!”“我們都喜歡吃。”孩子得到用心的暗示後會主動地模仿。

5、為孩子樹立效仿的榜樣

孩子最喜歡得到別人的稱讚,能夠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稱讚不挑食的孩子,從而使孩子因羨慕而用心地效仿。

篇32: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實錄

於靜珠小朋友繪畫方面的表現是十分的不錯的,構圖較好,想象力很豐富,於靜珠在塗色的時候,尤其是按要求塗色,他總是我行我素的用自我的色彩,如繪畫我們家鄉的房子,,要求白牆黑瓦。他就要咖啡色的屋頂。脾氣很倔的。其他操作中這個孩子學的比較認真的。

分析措施

分析:看似斯文不響的於靜珠,脾氣很倔,有主見的,有性格的,他不喜歡的教師儘管引導還是不行,除非自我想通,所以教師一向用商量的口氣,有耐心的溝通、引導。針對於靜珠小朋友的情景,與父母反饋情景,請父母一齊配合進行指導。在幼兒園中教師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的引導。讓其他的幼兒邀請他去看作品展。看看人家的作品。鼓勵他與同伴進行接觸交流,在教學評價中異常留意提醒於靜珠,聽聽大家對作品的評價。在學習方面多指導他,讓同伴也能協助,給與必須的幫忙與帶動。

篇33: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目標

1.幼兒是否能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大體畫出自我想畫的人或事物。

2.能否塗塗畫畫,粘粘帖帖並樂在其中。

情景實錄

今日的美工活動是塗色“小花傘”,糖糖小朋友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拿起天藍色的油畫棒就開始塗,沒過一會就聽見糖糖的聲音:“教師,快看,我的傘好看嗎?”看着她那渴望的眼神,我立馬迴應:“好看,糖糖真厲害!”糖糖又繼續和我説道:“我媽媽帶我去海邊玩了,大海就是這種顏色的,我可喜歡了!”説完以後,只見糖糖一臉滿足的樣貌。

分析評價

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一樣於成人,他們表達自我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於成人,糖糖對色彩也有自我獨特的看法,在她的眼裏海洋的顏色就是美麗的,所以他在選擇顏色時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天藍色,她還願意將自我看到的和成人進行交流,糖糖到達了《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兒能用簡單的色彩畫出自我想畫的事物,並且在美術活動中樂在其中的目標。

調整策略

1.讓幼兒多接觸大自然,感受和欣賞美麗的景色;

2.和幼兒一齊發現美的事物特徵,感受和欣賞美;

3.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獨特感受,理解他們欣賞時的行為。

篇34: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過程:張璐是九月底來我們班的,性格很內向,在班上很少和教師小朋友説話。

觀察一:

有一天,吃完飯,我讓吃完飯的小朋友端着椅子坐到操場上,只見她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在一旁的卞琦璠小朋友就對她説:“你怎樣不出去啊?”張璐看了一眼卞琦璠,不做聲,把頭低下去。

觀察二:

午時快放學了,我拿出已學的字卡讓小朋友來認,我先出示一張字卡對小朋友説,看哪位小朋友還認識這個字寶寶?”我一説完小朋友都很踴躍的把自我的小手舉起來了,張璐想舉又不敢舉的小手,我看着她説:“張璐,你能告訴教師這個字寶寶怎樣讀嗎?她緩緩地站起來,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不説話,我微笑地對她説:“不要怕,教師明白你是最棒的!”只見她小聲地讀:“紫色的紫”我讓小朋友為她鼓掌,表揚了她。

措施:

1、創造條件,讓她多開口説話。

2、多鼓勵她,並多開設一些談話活動。

效果:

經過這一個月的觀察,張璐的性格活潑開朗了許多,發現眼神裏有了光彩,有時候還能看見她高興的笑容,有時候點她回答問題,也不會向以前那麼小聲地回答我,和教師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顯多。我想,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們會更加多對她引導,讓她歡樂成長!

篇35: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地點:活動室(美工區)

觀察背景:美工區裏,施玥瑤與自我的好朋友晨晨第一次嘗試用扭扭繩裝飾紙筒和絲瓜瓤。

觀察對象:施玥瑤8歲

鏡頭一

你拉着晨晨的小手,來到了美工區,小臉面帶笑容地説:“今日,我們就用紙筒和扭扭繩來變個魔術吧!”你來到玩具櫃旁,輕輕端起小盒子,又拿來了三個絲瓜瓤和兩個紙筒,欣欣然地對晨晨説:“我們今日來比賽,比比誰玩得又快又好。”你一邊轉着扭扭繩,一邊説道:“我先來做一個‘人’吧”。你用藍色的扭扭繩放到了紙筒的最上頭,樂呵呵地説:“這是小娃娃的頭髮,我再來做一個娃娃的手和腳吧。”一旁的晨晨開始不停地歎氣:“唉,這個怎樣弄哦!”你轉過頭去望了一眼,説道:“晨晨,你有點兒耐心吧。”可晨晨完全沒有抬頭,也沒有説出自我的想法。你自顧自地念叨:“慢慢來吧。”之後,你拍着小手説道:“我的‘娃娃’腳應當做什麼顏色的呢?就用個淡藍吧。”做完“娃娃”的你又自言自語着:“或許我該給他做個椅子和桌子。”説着,你又忙活起來了。

鏡頭二

你做好了“娃娃”、“桌子”、“椅子”,盯着自我的娃娃説:“如果你餓了、渴了該怎樣辦呢?哦,我來給他做點兒‘燒烤’吧。”你拿着絲瓜瓤和扭扭繩,穿過來,穿過去,不一會兒,你的“燒烤、飲料”就完成了。你一隻手扶着“娃娃”坐在“小椅子”上,一隻小手接過“燒烤”,咧着嘴開心地笑着:“乖,你吃點兒‘燒烤’,渴嗎?我再給你拿點兒‘飲料’吧。”説着,你又拿起“飲料”,將吸管送到“娃娃”的嘴巴里。

孩子,你學會了……

孩子,你語言表達本事實在是太出色了。你能準確表達自我的願望與想法,與此同時,你還能夠適當地引導自我的小夥伴,鼓勵晨晨與你一齊進行遊戲創作活動。

其次,你想象力豐富,總有着與眾不一樣的想法。能夠用最簡單的材料:扭扭繩、紙筒、絲瓜瓤等,開展了一系列的遊戲。

再者,教師也發現你是一個有耐心,願意幫忙別人的孩子。

孩子,我能為你做……

在遊戲區域裏多供給一些遊戲材料,遊戲點評時鼓勵你向同伴表達自我的想法,介紹自我的作品。

閲讀活動時,引導你講述故事,大膽發揮自我的想象力。

篇36: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時間:12月13—23日

觀察地點:中一班

觀察對象:琪琪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生活行為方面,改善幼兒健康的生活態度

兒童表現及行為:

最近在不經意中發現琪琪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為:經常搶佔別人的東西,活動中總是喜歡自由走動或與同伴交談。交談資料以“奧特曼”為主要資料,如果談得興趣盎然時,拳腳相交。但平時他喜歡幫忙教師做事——分碗筷,擺椅子,搬桌子等,可是總是一馬當先,和同伴爭執。

分析: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喜歡做事是他的本質,他喜歡做事,他並不明白做某件事的行為是對還是錯的,總是期望得到同伴和教師們對他的這種行為作出評價和認同、讚賞。同時期望在一些行為上得到教師和同伴的注意和信任。

措施:

糾正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在我與他交談後,讓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與自我物品區別的道理。我向家長反饋了他的狀況,請家長在家中多留意幼兒的行為,推薦家長説理育兒。在活動中,我把他調到前面,可隨時注意到他的行為,繼續觀察他的表現,在必要時可立刻制止他,適宜時表揚他。活動後,我經常與他聊天,説説家裏,説説幼兒園的好朋友,引導他多看一些有益的電視,談談智慧樹等少兒電視裏的資料。

篇37:中班觀察筆記

培養幼兒用心的學習態度

觀察對象:鋭鋭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1日

觀察環境:教室

觀察目的:培養幼兒用心的學習態度

觀察實錄:鋭鋭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小男孩,每一天都能看見他和同伴開心的嬉戲,小嘴巴也總説個不停,聲音也大,羣眾遊戲時就更加活躍了。但一到上課時間卻總是無精打采的,一動也不動的坐着,小手插在口袋裏,嘴巴也不張,不願同教師學習知識,教師批評了他,可他仍然不願張嘴巴,這讓教師很着急。

分析:幼兒對於學習的興趣不濃厚,上課很懶散,還經常坐不住小板凳,沒有其他小朋友上課時的活躍與活力。

措施:

1,與家長溝通,共同教育

2,運用不一樣的遊戲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

3,慢慢培養幼兒上課時的良好習慣

篇38:中班觀察筆記

不舉手就發言

觀察對象:藝藝

幼兒性別:男

觀察時間:20xx

觀察實錄:這天我班的教學資料是‘印點子。要求幼兒掌握數與物對應的概念。當我出示第一張數字卡片時藝藝就站起來叫到;‘我明白,我明白···’我用語言及時提醒他,説話要舉手。當我出示第二張卡片時他有叫到;‘教師,我明白。’我又提醒了他。之後,我又問了個問題,藝藝依然叫到;教師,我明白,我明白。

觀察分析:藝藝是個愛動腦筋,要上進的孩子。但比較愛動,老是坐不住平時教師和他講的道理他都懂,也明白自我做的不對,但就是控制不住自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可能和幼兒的年齡特徵有關係吧。

措施:

1,首先要讓幼兒瞭解到自我行為的不足,再從語言與行動上糾正幼兒。

2,幼兒較小,行為易反覆,所以要從日常生活中教育。

3,及時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

篇39:中班觀察筆記

幼兒觀察記錄:培養幼兒用心的學習態度

觀察對象:鋭鋭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1日

觀察環境:教室

觀察目的:培養幼兒用心的學習態度

觀察實錄:鋭鋭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小男孩,每一天都能看見他和同伴開心的嬉戲,小嘴巴也總説個不停,聲音也大,羣眾遊戲時就更加活躍了。但一到上課時間卻總是無精打采的,一動也不動的坐着,小手插在口袋裏,嘴巴也不張,不願同教師學習知識,教師批評了他,可他仍然不願張嘴巴,這讓教師很着急。

分析:幼兒對於學習的興趣不濃厚,上課很懶散,還經常坐不住小板凳,沒有其他小朋友上課時的活躍與活力。

措施:

1,與家長溝通,共同教育

2,運用不一樣的遊戲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

3,慢慢培養幼兒上課時的良好習慣

篇40: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目的:幫忙幼兒多開口説話

觀察過程:張璐是九月底來我們班的,性格很內向,在班上很少和教師小朋友説話。

觀察一:

有一天,吃完飯,我讓吃完飯的小朋友端着椅子坐到操場上,只見她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在一旁的卞琦璠小朋友就對她説:“你怎樣不出去啊?”張璐看了一眼卞琦璠,不做聲,把頭低下去。

觀察二:

午時快放學了,我拿出已學的字卡讓小朋友來認,我先出示一張字卡對小朋友説,看哪位小朋友還認識這個字寶寶?”我一説完小朋友都很踴躍的把自我的小手舉起來了,張璐想舉又不敢舉的小手,我看着她説:“張璐,你能告訴教師這個字寶寶怎樣讀嗎?她緩緩地站起來,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不説話,我微笑地對她説:“不要怕,教師明白你是最棒的!”只見她小聲地讀:“紫色的紫”我讓小朋友為她鼓掌,表揚了她。

措施:

1、創造條件,讓她多開口説話。

2、多鼓勵她,並多開設一些談話活動。

效果:

經過這一個月的觀察,張璐的性格活潑開朗了許多,發現眼神裏有了光彩,有時候還能看見她高興的笑容,有時候點她回答問題,也不會向以前那麼小聲地回答我,和教師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顯多。我想,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們會更加多對她引導,讓她歡樂成長!

篇41:中班觀察筆記

幼兒觀察記錄:培養幼兒耐心的學習習慣

觀察幼兒對象:劉x

性別:男

觀察時間:20xx

觀察環境:教室中三班

觀察目的:培養劉濤耐心的學習習慣

觀察記錄:剛開始學寫數字1時,劉濤表現還不錯,用心地用筆在紙上認真地描着。可是,還不到兩分鐘他就開始不耐煩,坐不住,四處張望着,看到我正在看他,他連忙低下頭之後寫。我適時表揚了劉濤。可是沒過一會兒,他又回頭和後面的小朋友説話。在我再次提醒他後,他才乖乖地轉了過來。可是不到五分鐘,他又開始和旁邊的小朋友説話,這次,我坐到他旁邊説:“我來看你能不能把數字1寫得又漂亮又工整。”結果,他描出了工工整整的1字,足足有近二十個呢!

分析:劉濤每次羣眾活動時總愛説話,不認真聽講,更別提獨立完成任務啦。此刻,他能夠在我的提醒或幫忙下獨立、安靜的在短時間內認真完成任務。每次只要他完成某項任務,我總及時地對他進行表揚和鼓勵。雖然劉濤此刻還不能獨立按時按量地完成作業,但他能在我的提醒和關注下,短時間內能夠安靜的完成,已經取得了必須提高。

措施:

1、不要過分批評,應不斷鼓勵和練習,在這個過程中幫忙他培養耐性和增強自信。

2、繼續鍛鍊他的耐性:透過鼓勵和表揚等方式,讓他更加有耐心的完成作業。

3、對他這樣的孩子,佈置的任務應當從易到難,讓他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篇42:中班觀察筆記

幼兒觀察記錄:幫忙幼兒多開口説話

觀察幼兒:張璐

觀察時間:20xx

觀察目的:幫忙幼兒多開口説話

觀察過程:張璐是九月底來我們班的,性格很內向,在班上很少和教師小朋友説話。

觀察一:

有一天,吃完飯,我讓吃完飯的小朋友端着椅子坐到操場上,只見她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在一旁的卞琦璠小朋友就對她説:“你怎樣不出去啊?”張璐看了一眼卞琦璠,不做聲,把頭低下去。

觀察二:

午時快放學了,我拿出已學的字卡讓小朋友來認,我先出示一張字卡對小朋友説,看哪位小朋友還認識這個字寶寶?”我一説完小朋友都很踴躍的把自我的小手舉起來了,張璐想舉又不敢舉的小手,我看着她説:“張璐,你能告訴教師這個字寶寶怎樣讀嗎?她緩緩地站起來,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不説話,我微笑地對她説:“不要怕,教師明白你是最棒的!”只見她小聲地讀:“紫色的紫”我讓小朋友為她鼓掌,表揚了她。

措施:

1、創造條件,讓她多開口説話。

2、多鼓勵她,並多開設一些談話活動。

效果:

經過這一個月的觀察,張璐的性格活潑開朗了許多,發現眼神裏有了光彩,有時候還能看見她高興的笑容,有時候點她回答問題,也不會向以前那麼小聲地回答我,和教師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顯多。我想,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們會更加多對她引導,讓她歡樂成長!

篇43: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記錄: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後,比原先活躍了許多,孩子們在班裏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着玩。

恆恆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他喜歡幫教師做事,可是他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教師告狀,説寒寒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在我觀察了寒寒之後發現,其實並不是寒寒愛打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活動時寒寒在玩搭積木,他搭了一個個性漂亮的遊樂場,而這時恆恆正巧跑到寒寒搭的建築物旁,不留意把他的建築物弄倒了,於是寒寒就大聲地説‘你幹嘛啊’,恆恆哭着向我告狀説寒寒打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於是我走過去把寒寒叫了過來,對他説:“你對他怎樣了啊?”寒寒説:“恆恆把我的積木弄倒了,我沒有罵他”我又問他:“你知不明白他為什麼哭呢”寒寒搖搖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用很重的口氣對他説話,那他以為你就生氣了,不和他玩了,那他就會哭。對嗎”寒寒想了想,對我説:“我明白了,我此刻就去和他一齊玩。”我笑了,摸着他的頭説:“對,你是最棒的!”

反思:中班幼兒的行為問題增多,更多的是源於中班幼兒社會交往潛力的缺乏。作為教師,要不斷觀察幼兒的社會交往狀況,並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不斷改善,從而減少行為衝突問題發生,保證幼兒順利進入“社會化”。

篇44:中班觀察筆記

幼兒觀察記錄:使幼兒在課堂上認真聽

觀察對象:政政

觀察時間:20xx

觀察目的:使幼兒在課堂上認真聽

觀察地點:上課

狀況分析:

政政小朋友上課打不起精神,經常走神。可是一到下課,他個性喜歡瘋鬧。説明他還是一個很活潑的孩子。應對他,我想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有一天我嘗試了,讓他到第一排坐。他還是不學習。第二天,我就讓他回答問題,他還是不會回答。第三天,我就個性對他運用了豐富的面部表情,他偷偷笑了,他以為我不明白。我看他有興趣了,立刻讓他回答問題。他還真回答對了呢!真是奇蹟呀!我想。於是之後的學習中,我就總是對孩子們時而皺皺眉毛,時而開懷大笑,果然他被我感染了。他此刻已經是一個很愛學習的孩子。

活動反思:

透過和孩子談心,讓孩子感覺教師離我很近,讓孩子能理解我。在教學中,運用豐富的面部表情讓孩子感受學習的歡樂,感受愉快的情緒,感受知識的樂趣。其實説白了,就是教師要用活力去點燃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愛去表達,用愛去照亮孩子的心靈。讓所有孩子歡樂才是我們的服務宗旨,給所有孩子知識的樂趣才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我們的辛勤培育下歡樂、健康成長!這也是我的個人願望。相信我是最棒的!

篇45: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對象:鋭鋭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1日

觀察環境:教室

觀察目的:培養幼兒用心的學習態度

觀察實錄:鋭鋭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小男孩,每一天都能看見他和同伴開心的嬉戲,小嘴巴也總説個不停,聲音也大,羣眾遊戲時就更加活躍了。但一到上課時間卻總是無精打采的,一動也不動的坐着,小手插在口袋裏,嘴巴也不張,不願同教師學習知識,教師批評了他,可他仍然不願張嘴巴,這讓教師很着急。

分析:幼兒對於學習的興趣不濃厚,上課很懶散,還經常坐不住小板凳,沒有其他小朋友上課時的活躍與活力。

措施:

1、與家長溝通,共同教育

2、運用不一樣的遊戲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

3、慢慢培養幼兒上課時的良好習慣

篇46:中班觀察筆記

幼兒觀察記錄:不舉手就發言

觀察對象:藝藝

幼兒性別:男

觀察時間:20xx

觀察實錄:這天我班的教學資料是‘印點子。要求幼兒掌握數與物對應的概念。當我出示第一張數字卡片時藝藝就站起來叫到;‘我明白,我明白···’我用語言及時提醒他,説話要舉手。當我出示第二張卡片時他有叫到;‘教師,我明白。’我又提醒了他。之後,我又問了個問題,藝藝依然叫到;教師,我明白,我明白。

觀察分析:藝藝是個愛動腦筋,要上進的孩子。但比較愛動,老是坐不住平時教師和他講的道理他都懂,也明白自我做的不對,但就是控制不住自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可能和幼兒的年齡特徵有關係吧。

措施:

1,首先要讓幼兒瞭解到自我行為的不足,再從語言與行動上糾正幼兒。

2,幼兒較小,行為易反覆,所以要從日常生活中教育。

3,及時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

篇47: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目的:幼兒遊戲的觀察

觀察時間:20xx

觀察對象:所有幼兒

活動資料:

開學已經兩週了,幼兒對新遊戲很感興趣。在這天的活動開始,我和幼兒一齊回憶了“理髮店”遊戲中的主要主角和他們各自的工作任務。遊戲開始前,我問幼兒是自我商量分配主角還是教師分配,幼兒的回答是自我分配主角。我就讓他們分組商量,我不明白他們商量得怎樣,但要給他們嘗試的機會,遊戲開始了,我把玩具分到個組,儘管在遊戲前我一向提醒幼兒不要搶玩具,但仍然有幾個幼兒一見到玩具抱着玩具,生怕自我沒得玩。這時,我發現有的組分配主角較好,有理髮師、服務員和顧客。有的組僅有理髮師和服務員,而沒有顧客,在我的提醒下,他們就改變了一些主角。在遊戲過程中,談瑤和季可樂扮演得比較好,談瑤當顧客時就很耐心地坐在子上讓季可樂洗頭,我看到季可樂洗得很認真,並且還有説“你洗得舒服嗎?”“我那裏很癢”等。還有幾個幼兒也表現得不錯。可還有一部分幼兒對玩具感興趣,忘記了自我的主角。在教師的提醒下,有幾個幼兒回到角中。在遊戲過程中,很多幼兒朦朧了主角意識,以致遊戲沒辦法玩下去。遊戲結束時,幼兒學會整理玩具,但整理得不夠整齊。

活動分析:

中班上學期的幼兒已經有了必須的主角意識和自我的主見,在遊戲中,教師不需要一味地為孩子們解決問題,而是能夠把一些簡單的問題拋給孩子,讓他們自我動腦筋解決。

教師在遊戲中發現問題,要以平行介入的方式幫忙幼兒,讓遊戲繼續開展下去。

活動反思:

在遊戲開始,全班幼兒都會用心主動地參加遊戲,並且還有了自我的主見,但主角意識不夠強,有的幼兒只會擺弄玩具,不明確自我所扮演的主角,與的有幼兒能按主角要求行動,但表演一般。還有一些幼兒不遵守遊戲規則。

在知識準備方面我們做得還不夠,繼續請家長配合我們的工作,帶幼兒去理髮店參觀。教師帶給有關的資料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在區域活動中,帶給玩具分組開展活動。增強幼兒對主角的理解。

篇48: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目的:

1.能否進取地參與活動。

2.能否領悟經常遲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體驗歸咎於別人與改正自我良種態度及行為的不一樣結果。

觀察記錄:丹文對故事異常感興趣,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今日的故事資料是“總是遲到的嘟嘟”,她和往常一樣,坐得異常端正,眼睛瞪得大大的,聽我講述故事。對於我提出的幾個問題,她也回答得遊刃有餘。當活動快結束的時候,她對我説:“吳教師,我覺得你故事講得不太到位,嘟嘟説話的時候應當是慢吞吞的,聲音也應當有些變化的吧,這樣才好聽。”於是我請丹文來學學嘟嘟講話,瞧她一副自信的樣貌還真像那麼回事。確實,她講得十分好,大家都為她鼓掌了。我也藉此機會向小朋友們提出要求,在講故事的時候要有表情,比如一個故事中有幾個小動物,就能夠用不一樣的聲音來講述,講話的速度也能夠不一樣,這樣講述故事就十分生動了。

分析與措施:丹文講故事確實十分生動,提高很大,小朋友們都愛聽。對於故事資料較簡單的,我就要求她們在講述或表演的時候注意表情以及語言的表達。丹文在活動中還經常能給教師出問題,提出自我的疑惑,這一點十分珍貴。在本次活動後,丹文經常在區角遊戲中和幾位小朋友一同表演,她還當起了小導演,教同伴如何表演,大家在她的帶領下也對故事表演十分感興趣了,每次有新的故事了,大家就一同商量怎樣表演,怎樣確定主角。同伴之間的合作意識大大增強了。

篇49:中班觀察筆記

善於發現孩子的歡樂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們的生活中充滿着驚喜,充滿着樂趣,充滿着意外......他們的學習需求更多地這些驚喜、樂趣和意外。細細留意,我們會在幼兒的一言一行中發現他們關注的焦點。當我和幼兒在户外散步時,他們會數着彩磚跳格子,往往數着數着就亂了套,最終哈哈笑成團從一再數;他們會歪歪扭扭、樂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車輪上轉圈;也許對於成人來説這是無聊的事,可是看着幼兒的笑臉,就明白他們樂此不疲的原因了。

記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時,他們驚奇地發現:那裏有一個大蟲子。於是草地下還有什麼就成了最新的話題,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揀到的樹枝,一個勁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來看,我找到了一個東西啦。”仔細擦乾淨泥土一看:哎呀,原先是一塊小石頭。一下子就瀉了氣。“沒關係,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氣呼呼的樣貌到此刻我仍然記憶猶新。在經過一場草地混找之後,幼兒可有自我的戰利品了:幾個壞積木、幾個蝸牛殼,還有一些死掉幹了的小蟲子,連草根都被拔了幾根......也許這真的不是什麼有意義的東西,可是我在孩子的臉上、眼裏、心中看到了兩個字:歡樂。在幼兒的生活中歡樂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只要他們喜歡做的事那麼我想這就是歡樂的事吧。

篇50:中班觀察筆記

觀察記錄:

婧婧小朋友是我們班上一位異常愛回答問題的孩子。每次活動時,她都能進取回答問題,有時還一邊舉手一邊搶着説:“教師,我來説。”甚至不等別人説完就打斷別人的話題,搶着發表自已的意見。今日的活動中又出現了這樣的情景:當一個小朋友的發言還沒有完,婧婧卻高高舉起了手,大聲地説道:“教師,我來,我來...”導致其他小朋友無法聽清楚小朋友回答問題,從而造成課堂紀律混亂。

分析:

婧婧是我們班上性恪開朗,活潑大方,思維活躍,動手本事強的聰明能幹的孩子。當她打斷我的話或者搶着回答問題時,可能是因為我的講解或問題她都懂。其次,她的個性有善於表現自我的一面,平時唱歌閲讀時她的聲音總是異常大,也搶着上台表演,出現插嘴的情景也是她表現自我的體現。

措施:

在上課的時候,教師要注意“控制”表現欲強的孩子,使他們明白既要自已講,也要聽其他幼兒講。在課堂上,要發言時必須要先舉手,教師點到誰發言就誰發言。活動後,我及時與她交流溝通,讓她明白打斷別人的話是不禮貌的行為,別人講話時,我們也要安靜地聽着。其次,在其它活動時,我們引導她用正確的方式來展現自已,比如舉手。一段時間以後,婧婧小朋友上課時再也沒有插嘴,明白回答問題之前先舉手,等着教師讓她發言,別人發言時,她也很認真地聽着。

提議批閲:

作為一個年輕有為的小教師,你能經過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並採用了較為有效的措施實施了教育很好。當我看完這個故事時,我在想,一羣僅有4、5歲的孩子,在活動中要求他們像個國小生一樣舉手回答問題,還要用足夠的耐心等待教師的同意才能夠説話,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説是多麼的不容易呀!

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個孩子的心理吧!回想一下,當教師的問題拋給了孩子,他必須認真聽了教師的問題後然後經過大腦思考後向得到教師的鼓勵和小朋友讚揚的眼光,進取地把手舉起來,迫不及待地想要回答。我們從正面分析一下,這個孩子首先值得欣賞的是認真傾聽教師講話;其次愛動腦筋;第三,愛表達、愛溝通交流等等很多值得我們鼓勵的優點呢。當教師發現了孩子這麼多優點你會用什麼鼓勵的話語來引導他對自我行為得到改正呢,讓他慢慢懂得在團體中生活應當懂得更多機會也留給同伴,不影響別人,逐步建立起規則意識。

在分析環節中,你能夠從孩子的心裏行為、年齡發展特點、家庭環境的影響等來進行有理論支持的分析,這樣才會有更適宜的教育措施。

【小編簡評】

中班觀察筆記 優選5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中班觀察筆記範文。

【網友評價】

行文灑脱,趣味雋永。

標籤: 筆記 優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vl4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