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優選20篇

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優選20篇

【導語】

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優選20篇

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優選20篇 由本站會員“cqpkcool”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2: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3: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4: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5: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6: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7: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8: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9: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10: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11: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12: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13: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14: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15: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16: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17: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18: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19: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篇20: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正文】

篇1: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觀察記錄

觀察對象:張志恆

性別:男

年齡:5歲

觀察時間:2011年10月10日

觀察地點:本班教室

觀察目的: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寬容的品格,減少告狀行為的發生。觀察記錄:

平日裏,經常有一些幼兒把自我從家裏帶來貼畫兒分發給自我的好朋友。今日放學前,我看見武憶冉小朋友把貼畫兒發給了自我的好朋友郭杉、孫宇等。這時我聽到張志恆小聲對武憶冉説:“我也想要一張貼畫兒,你給了郭杉兩張,你給我一張吧!你不給我的話我就告訴張教師你帶貼畫兒了!”於是我便故意裝作沒看見,讓幼兒自我應對問題。這時張志恆便跑到我面前對我説“張教師,武憶冉帶貼畫到幼兒園來,還把它分給小朋友!”

觀察分析:

經過觀察我發現,她們對美工區十分感興趣,最終因為沒有辦法很無奈從而選擇了圖書區。而在圖書區她們互相傾訴,圖書區似乎成為了她們聊天放鬆心境的場所,其實,她們彼此的傾訴也是一種語言表達的形式,只是她們的傾訴資料相比較較隨意。

教育措施:

這只是幼兒之間的小矛盾,教師可將問題拋還給幼兒,引導他們自我學着處理;若是較嚴重的情景則需教師酌情處理。另外,平時注意多與幼兒溝通,瞭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此外,與家庭配合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本事和寬容的品格,以減少告狀行為的發生,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篇2: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觀察資料:應對大班幼兒的告狀行為

觀察班級:大三班

觀察時間:2011年2月24日

觀察地點:活動室

觀察對象:王思瑤

觀察目標: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寬容的品格,減少告狀行為的發生。

觀察實例:生活活動中,有一些幼兒把自我從家裏帶入幼兒園的貼畫紙分發給自我的小夥伴,這時,我便看見錢楊小朋友把貼畫紙分發給了離自我座位較近的王思瑤、聖彪、陶哲這些小夥伴。

這時我便聽到王思瑤小朋友面紅赤耳地小聲説:“你就給我一張,你給聖彪兩張呢!你不給我兩張的話我就告訴教師你帶貼畫到幼兒園了!”(幼兒園規定幼兒不能從家帶任何東西入園)於是我便故意裝着沒看見,讓幼兒自我應對問題。這時瑤瑤便跑到我面前對我説“教師,楊楊帶貼畫到幼兒園來,還把它分給小朋友!”

反思:幼兒的告狀行為看似小事,卻與幼兒的心理髮展有很大的聯繫,幼兒對同伴的分享,在心裏上存在異議,覺得不平均,從而產生矛盾,她期望教師與同伴進行制止,在心裏上得到安慰,這是本班級常見的告狀行為,同時也是幼兒在自我的利益受到損失後的告狀行為,以此下去,會養成幼兒自私自利的品德。

應對措施:這只是幼兒之間的小矛盾,教師也可將問題拋還給幼兒,引導他們自我學着處理;若是較嚴重的狀況則需教師酌情處理。另外,平時注意多與幼兒溝通,瞭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此外,與家庭配合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寬容的品格,一減少告狀行為的發生,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篇3: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後面還有多篇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觀察方式:個案觀察

觀察對象:李治儒

觀察週期:2010年9月----2010年10月[由本站網友投稿]

一、個案基本情景:

教師方面:

李治儒,活潑好動,性格開朗,平時很喜歡幫教師和小朋友做事情。但一向以來與其他幼兒的戰爭不斷,他也不是主動打人,但只要妨礙他,他從不用語言卻總用行為來解決問題,所以他的朋友很少。再者自控本事差,別人不讓他做他想做的事,他控制不了自我。另外他異常喜歡動,跑跳的時候總是又急又快又危險

家長方面:

孩子在家很調皮,經常把家裏弄得亂糟糟。孩子脾氣倔強,別人批評他時就不理人所以我們都順着他,依着他。

個案生活背景:

孩子平時基本都是老人帶對孩子,老人對他百依百順,比較寵愛,想管好孩子可是一見孩子生氣就軟下心來,順着孩子。

二、觀察與教育記錄:

2010年9月13日星期一

晨間活動小朋友們在玩“找朋友”的遊戲,當教師説:“三人一組”的時候,李治儒進取地向朱沈裁冰跑去,沒想到朱沈裁冰把他推開另外找了自我的兩個好朋友,而他偏偏光往這組插。一來一去,別人都拉好手了,就他落了單,當時就撅起了小嘴巴,叉着腰,用腳跺了兩下地,其他幼兒看見了哈哈地笑了起來,這更惹惱了他,他便揮着拳頭向譏笑他的幼兒打去嘴裏還説“叫你笑話我,打死你!”我見了拉開他,讓他冷靜了一會兒,問他:“你認為打了那些笑話你的小朋友,就會有小朋友和你做好朋友了嗎?”他想了想皺着眉搖了搖頭,“遇到問題別急,動動腦筋,打人可不行,你好好想想。”聽我説完,他撓撓頭,之後點了一下頭,説了句:“嗯!”之後我拉過了他的手説:“我來做你的朋友,咱們兩個人一組。”之後的遊戲中我經常和他一組叫其他幼兒加入所以沒有再落單過。

情景分析:幼兒在遊戲和活動中,會遭遇同伴有意或無意的阻礙,像上頭李治儒找朋友被拒絕或者受到其他幼兒的批評嘲笑,這樣的事件往往讓幼兒很生氣,引起的是幼兒直接的攻擊行為,我們應當讓幼兒明白解決問題的真正方法。

2010年9月20日星期一

今日在玩接力遊戲的時候,李治儒跑得異常快,在與後邊的小朋友交接的時候停不住,一下子撞倒了朱沈裁冰的身上,這下朱沈裁冰不樂意了,兩個人打了起來我見狀很快將兩個人拉開,看着兩個氣呼呼的小傢伙,我讓兩個人先在一旁冷靜。過了一會我見兩人都安靜了下來問明瞭原因後,我問李治儒“你覺得這件實事誰的錯?”他還有點不服氣,“我不是要撞他的,他打我的臉了!”朱沈裁冰更委屈説:“他先撞的我。”我説李治儒的確是他先撞的人呀。“那――對不起!”小傢伙漲紅了臉,朱沈裁冰之後説了句沒關係,兩人之間好像也不象剛才那樣橫眉冷對了,於是我還讓這兩個“敵人”相互進行了一場接力比賽,很快這兩個人就又開始了遊戲。

情景分析:幼兒在活動中,會發生無意碰撞,不細心影響到了他人,幼兒應對這樣的狀況,不會解決,導致其處理爭執的方式要麼打回來,要麼告狀,從而引起不必要的衝突。在成人的世界裏,如果我們不細心影響到別人,會説聲“對不起”來解決問題,然而幼兒往往要麼不會説“對不起”,要麼很不情願地去説“對不起”。這些都能夠造成幼兒間很多不必要的爭執。應當注意培養幼兒的禮貌習慣。

篇4: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觀察資料:應對大班幼兒的告狀行為

觀察時間:2015年3月24日

觀察地點:活動室

觀察對象:黃萍如

觀察目標: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寬容的品格,減少告狀行為的發生。

觀察實例:

生活活動中,有一些幼兒把自我從家裏帶入幼兒園的貼畫紙分發給自我的小夥伴,這時,我便看見蔡冰茜小朋友把貼畫紙分發給了離自我座位較近的黃萍如、張旭琨、張瑩這些小夥伴。

這時我便聽到黃萍如小朋友面紅赤耳地小聲説:“你就給我一張,你給張瑩兩張呢!(範文網)你不給我兩張的話我就告訴教師你帶貼畫到幼兒園了!”(幼兒園規定幼兒不能從家帶任何東西入園)於是我便故意裝着沒看見,讓幼兒自我應對問題。這時黃萍如便跑到我面前對我説“教師,蔡冰茜帶貼畫到幼兒園來,還把它分給小朋友!”

反思:幼兒的告狀行為看似小事,卻與幼兒的心理髮展有很大的聯繫,幼兒對同伴的分享,在心裏上存在異議,覺得不平均,從而產生矛盾,她期望教師與同伴進行制止,在心裏上得到安慰,這是本班級常見的告狀行為,同時也是幼兒在自我的利益受到損失後的告狀行為,以此下去,會養成幼兒自私自利的品德。

應對措施:

這只是幼兒之間的小矛盾,教師也可將問題拋還給幼兒,引導他們自我學着處理;若是較嚴重的狀況則需教師酌情處理。另外,平時注意多與幼兒溝通,瞭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此外,與家庭配合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寬容的品格,一減少告狀行為的發生,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篇5: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姓名:劉傲雪

性別:女

年齡:5歲半

行為表現:

劉傲雪小朋友性格比較孤僻、任性,和小朋友交往相處不是很融洽;很少參加團體的體育活動,動作發展很不協調,對活動項目和有點難度的動作表現出畏懼和膽怯、缺乏自信。經過家訪。我瞭解到:奶奶比較寵愛。所以孩子的日常事務都由奶奶包辦,活動受到大人的諸多限制、不允許做這、不允許做那,怕有危險、出意外,所以構成了她過度依靠、不願與人交往的個性。但她也會打人、罵人的不好習慣。

措施:

平時注意耐心親切地多與她交談、陪她滑滑梯、做做遊戲、家訪、抱抱摸摸她、孩子一有提高就立刻表揚並與她的父母反饋在園情景、利用“五角星、小紅花”等小獎品鼓勵她、請班級中活潑膽大的孩子和她交朋友等,來慢慢消除她的陌生感。對於像劉傲雪這樣焦慮情緒異常嚴重的孩子,就需要耐心細緻的教育,並付出更多的愛心。要讓孩子熟悉環境,覺得教師、小朋友可親可愛,幼兒園真好玩,然後尋找教育的鍥機,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逐步讓她融入幼兒園大家庭,適應幼兒園生活。

篇6: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愛護小草

幼兒園觀察記錄幼兒園觀察記錄

觀察對象:黃偉妍等

觀察目的:培養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觀察資料:

晨間活動的時候,兩組小朋友們在興致勃勃的拍皮球,還有兩組小朋友在走獨木橋,玩得可開心了。突然,看見幾個孩子氣喘吁吁地跑過來:“教師,他們不聽我的話,我叫他們不要踩小草,可他們偏要踩,並且那裏的小草都被踩了倒下來了,教師,你再不去制止的話,那裏的小草可要遭殃了。”原先,是黃偉妍和幾個女小朋友。我就沿着她説的方向看過去,原先,他們在踢秋呢,我就走過去,準備和他們去説説,可他們卻無奈地説:“教師,如果我們不在草坪上守門,摔交的話就要摔疼的。”“那你們能想個兩全起美的辦法嗎?”我説道。“啊,教師,你能不能借個墊子給我們啊?那樣的話,我們就能夠不用怕摔交了”“能夠啊,我們一齊去拿吧!”

狀況分析:

平時透過上課和活動,教育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幼兒都能夠很好的記住教師的教導,在實踐時,雖然有的幼兒不能很好的遵守,但他們也有這個意識就很好了。

啟示:

平時繼續加強教育幼兒的品德意識,讓幼兒不僅僅能在幼兒園做到,平時在家時更要有意識得保護花草樹木。

觀察記錄四:想要的是讓還是爭

案例片斷一:

吃點心的時候,教師端出了一盤草莓。教師問小朋友,你想要哪顆,小朋友爭着説,要大的、要小的、要最紅的。教師説,請要小的孩子舉起手,然後把大的、紅的草莓分發給了他們,卻把小的草莓給了説要紅的、要大的小朋友。在孩子們吃草莓的時候,教師説:“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先想着自我。”教師看着盤子裏剩下的幾顆草莓説:“還有幾顆,誰還要?”這次,僅有五個小朋友説不要,其他小朋友都説要,結果,教師把餘下的幾顆給了説不要的孩子。但其中一個孩子説:“教師,我真的不要了。”教師很驚訝,一看,原先的那顆草莓也只吃了一半,估計他是真的不要了!其餘四個説不要的小朋友則美滋滋地吃着教師給他們的最終幾顆草莓。

案例片斷二:

張佳怡的爸爸從廈門回來,給班上的小朋友帶來了一些禮物,有玩的、有吃的,小朋友都爭着要玩具,可玩具分給每一個孩子又不夠了。於是,教師把玩具拿在手裏説:“你們要是想得到它,就要參加一次比賽。每個孩子都來整理自我的牀鋪和衣裝,誰整理得又快又好,玩具就給誰。”於是,一部分孩子得到了玩具,另一部分孩子得到了食物。教師還告訴孩子們,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務必做得最好。

反思:

兩個例子,證明了一個教育原理,那就是教育要從人的本質需要出發,重視激勵人的創造力,鼓勵孩子爭取第一,使孩子成長為一個用心進取的人,而不是無謂地抑制孩子的慾望,更不能鼓勵説謊。正當、公平地去爭取自我想要得到的,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把潛在的本能激發出來。

誠然,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十分推崇謙讓、利他、克己等品行修養。我們不否認中國傳統美德對人成才立世的好處和作用,可是也應看到這種傳統美德在培養孩子勃發的創造力等方面的負面影響。競爭的時代,要孩子因仁取讓,孩子也許養成了謙讓的品質,卻可能變得無所作為。人的本能是追求最好最大的物質滿足,如果正常的獲取滿足的方式被謙讓代替,他就有可能變換方式去獲取,這樣容易導致孩子的雙重人格。案例一中教師問“誰還要”,説不要的五個孩子中有一個是真的不要了,其他四個也許是用了“智取”的方式獲取了想要的東西。教師的這種做法其實是在強化孩子做無謂的謙讓,這四個孩子很有可能在這樣的強化中學會了欺騙,學會了説謊,其他的孩子下一次也可能會用上“

智取”的方式。教師明知孩子們都想吃草莓,為什麼必須要孩子們説假話呢?即使有人真心謙讓,從受益者方面看,是因他人謙讓而輕易獲得的,自我沒有付出努力,對他們自身的發展也沒有什麼用心好處。教師真正就應做的是尊重幼兒,創設寬鬆平等的環境,滿足他們的需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對孩子的教育應樹立這樣一種指導思想:正當競爭,發揮潛力的競爭,就是一種美德。品德培養不應獨立於創造力培養之外。公平競爭、按勞取酬,既是美德,又是一種優秀素質,是一種智慧和潛力。我們就應讓孩子在這樣的努力進取中,德、能同步提高。

篇7: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大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

觀察記錄:

今日中午飯後,我又讓小朋友先摺紙,按照規定折完的小朋友就能夠選擇自我喜歡的書看。小朋友好像很願意這樣去做,他們紛紛拿了正方形的紙之後,就坐在位置上,或跪在椅子前面折了起來。有些小朋友自我會折的,就在那裏專心致志地折着,有些小朋友不會折,就跑到別人的座位邊,去求別人幫忙教一教。

教師分析:

摺紙活動進行了一段時間,最近小朋友好像對摺紙更加感興趣了。可是如果他們一向侷限於一些原先的摺紙資料,不求提高,可能他們的摺紙興趣會慢慢消退。

教育措施:

以後,對於孩子的表現,我還是要多觀察,再觀察。要以實事求是的方法來下定義,要做到眼見為實,才能對孩子更負責,對自我更負責,對教育更負責,也才能對自我的教學工作更有促進作用。

篇8: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幼兒園大班觀察記錄:愛護小草

觀察目的:培養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觀察資料:

晨間活動的時候,兩組小朋友們在興致勃勃的拍皮球,還有兩組小朋友在走獨木橋,玩得可開心了。突然,看見幾個孩子氣喘吁吁地跑過來:“教師,他們不聽我的話,我叫他們不要踩小草,可他們偏要踩,並且那裏的小草都被踩了倒下來了,教師,你再不去制止的話,那裏的小草可要遭殃了。”原先,是高懿洋和幾個女小朋友。我就沿着她説的方向看過去,原先,他們在踢秋呢,我就走過去,準備和他們去説説,可他們卻無奈地説:“教師,如果我們不在草坪上守門,摔交的話就要摔疼的。”“那你們能想個兩全起美的辦法嗎”我説道。“啊,教師,你能不能借個墊子給我們啊那樣的話,我們就能夠不用怕摔交了”“能夠啊,我們一齊去拿吧!”

狀況分析:

平時透過上課和活動,教育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幼兒都能夠很好的記住教師的教導,在實踐時,雖然有的幼兒不能很好的遵守,但他們也有這個意識就很好了。啟示:

平時繼續加強教育幼兒的品德意識,讓幼兒不僅僅能在幼兒園做到,平時在家時更要有意識得保護花草樹木。

篇9: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觀察記錄

觀察對象:陳志嘉

性別:男

年齡:6歲

觀察時間:2012年11月10日

觀察地點:本班教室

觀察目的:觀察陳志嘉在交往方面是否有提高。

觀察記錄:

今日,我一走進教室,陳志嘉就向我衝了過來。“曹教師,你怎樣…此刻才來呀?我…都…想你了,你…想我了嗎?”我忍不住笑了。“教師今日上晚班,我也想你了。”我説。陳志嘉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用手捂住臉。

觀察分析:

陳志嘉是個活潑的男孩子,十分願意表達自我的想法,可是由於缺少必須的鍛鍊,有時顯得有些害羞,畢竟他還是一個6歲的孩子。得到教師的肯定他十分高興,在交往方面,他又有了提高。

教育措施:

首先,我對陳志嘉表示了感激,雖然他有時表達得還不是很清楚。可是我為他在交往上的提高而感到高興,我想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在他表述的過程中,我沒有打斷他的話語,而是在他表述之後欣賞地鼓勵他,相信在以後的日子中,他會更加的活潑可愛,語言表達本事會更強。

篇10: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大班幼兒觀察記錄

郭欣欣

觀察時間:2010年10月

觀察對象:劉洵可

觀察實錄一:

劉洵可小朋友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無論什麼活動都不進取、不主動,有時甚至站在一邊,不敢靠近。無論提出什麼問題,氣氛多活躍,她一向扮演的是觀眾主角。在一次活動課上,我示意讓她起來回答,可喊她名字三次,她都無動於衷。還有與人交流時從來不説普通話,記得一次放學時,她媽媽來接她,她用土話和我説:“教師,再見,”我故意和她説:“可可,你説什麼?我沒聽見啊!”並親切的懇求她,“再和教師説一遍好嗎?”當時可可難為情的看了看我,什麼都沒説,就跑開了。

觀察實錄二:

每當吃點、吃飯,孩子們先洗手,已成為必然的習慣。有一次上午吃糕點時,孩子們一組一組輪流到洗手間洗手,可劉洵可説:“教師,我手不髒,不用洗的,不信你看,”説着伸出了手。應對這麼簡單的問題,我沒有説話,其她孩子開口了:“細菌是看不到的,吃到肚子裏會生病的,吃點以前必須要洗手的。”然後不好意思的跟隨孩子們去了洗手間。

實施措施與效果:

針對性格有些內向,不願參與活動,活動中不進取、不主動,從不説普通話的可可,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和她談話,主動和她聊天,活動中經常用鼓勵的眼神、肢體動作提醒她,並且讓可可和性格外向的孩子搭配組合,為她的交往創造一個互補的環境,給她充足的空間表現、展示自我,並對她的點滴提高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她對自我的交往充滿自信,從而萌發表現的慾望。經過努力,可可參加活動的進取性提高了,活動時經常聽到她大膽的發言,有時還會主動的與教師交流,平時也經常看到她和同伴一齊玩耍,一齊説笑的身影,並且在我們大家的鼓勵與薰陶下,她的普通話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性格也變得開朗多了。

篇11: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幼兒園大班觀察記錄:學會謙讓

觀察教師:李玉俊

觀察班級:大二班(白雲班)

觀察對象:張紫涵性別:女

觀察時間:2011年4月22日

觀察地點:活動室

觀察背景:

紫涵小朋友各方面十分優秀:聰明、活潑、懂禮貌,好奇心強,無論對什麼活動總有創新精神,喜歡錶現自我。為此,經常受到教師的稱讚和表揚,是每個教師心目中的最愛。在家呢,獨生女,家庭條件優越,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任其擺佈,從而造成了孩子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和唯我獨尊的不良品質。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學會謙讓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注重培養孩子謙讓是我們幼兒園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項資料,對孩子今後取的成功相當重要。

觀察實錄:

這天的操作活動是用橡皮泥裝飾《漂亮的男孩女孩》,活動開始,我先給孩子展示了示範畫及製作過程,激起孩子興趣後,便給每個小組發下材料進行操作,當發到第三組時(紫涵那組),操作盒剛放到桌子上,紫涵‘唰’的就把橡皮泥裏的操作工具抓在了手裏。

孩子們認真的操作着,都忙着為自我設計的男孩女孩穿漂亮的衣服,裝飾眼睛、鼻子、嘴巴、扎麻花辮子等。這時,三組的書展告訴我:“教師,我們這組的黑色橡皮泥不夠用,”“為什麼?”“紫涵自我都拿着,不給我們用,”三組的孩子齊聲回答。黑色橡皮泥就一塊大的,我一再強調要輪流用的。當我問紫涵時,她竟然認真的説:我還沒用完。

實施措施與效果:

應對紫涵的行為,我先是採用了説服教育,講道理:讓她瞭解羣眾與個人的關係,把自我從“我”的概念中擺脱出來,讓她懂得,大家生活在一齊,你需要的別人同樣也需要,同樣有享有的權利,不能一人獨佔,要想着別人。就像操作中的工具、黑色橡皮泥本來就不多,如果輪流用是完全能夠的,你要裝飾眼睛、頭髮等,但別的小朋友也要裝飾啊,假如別人也這樣都自我拿起來的話,你怎樣用啊?之後又給孩子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我的一番話,紫涵好像意識到了自我的不對,便拿過操作工具(塑料小刀),從手裏的大橡皮泥上切下了一小塊,然後把大的一塊放到了操作盒裏,並且説:“我們每人切一小塊一齊用吧!”看着孩子們愉快的操作着,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此刻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予孩子。無論孩子的什麼要求,家長都儘可能的滿足孩子。因為是一個,也不會有人去和孩子爭搶,但就是因為這樣的環境很容易造成孩子不明白如何去分享,從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謙讓。

所以孩子良好品質的構成,是家園共育的結果,其中家庭教育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家長,首相要以身作則,當孩子有謙讓行為時,應及時給予鼓勵,透過家長的言語強化,讓孩子懂得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不受歡迎的;作為教師,我們應將培養孩子的謙讓行為,貫穿於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及時引導。我相信,只要我們多注意這方面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

篇12: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幼兒園觀察記錄:教師,我吃不下了

事件經過

在我們班上有一個叫毛楚晗的小朋友。毛楚晗是個聰明的孩子,不管在學習上還是做遊戲上,表現都還不錯。每次,他來幼兒園上課,我總會叫他一聲“毛毛早”,因為我覺得這個名字很容易就能讓別人記住,並且聽起來也比較可愛。

只是,他的動手潛力真的不太強。比如讓他搬個小椅子,請他幫教師拿一下筆筒,他總是不怎樣樂意去做,走過去的時候,動作也比較緩慢。這段時間,在幼兒園,他時而將午飯吃完,時而卻和教師説,教師,我吃不下了。

前段時間他生病了,胃口一向不好,所以我們會允許他少吃一點。在他和我們説吃不下的時候,也諒解他,在我們的允許下,他就將剩下的飯菜倒掉了。可是,時間一久,他的這種狀況依舊存在,還是和教師説吃不下,我們勸他再多吃一點,他就説要吐了。

對策

傍晚,他奶奶來接他回家了,我和他奶奶聊起了這件事情。他奶奶説,在家裏他也是這樣的,只要菜合他的口味,他就立刻能夠吃完,並且還能吃很多飯。可是,如果碰到他不要吃的菜,那麼他就立馬説不要吃了,還説要吐了,哪怕讓他再多吃一口,他就吐給你們看,真的要把吃下去的都吐出來才甘心。

原先,他在家裏的狀況也是這樣的,其實,他根本沒有生病,只是,他碰到不喜歡吃的食物,只要一用這招,大人就會同意,所以,他已經慢慢地習慣了這種方式來對付我們。

在我們和毛楚晗談話之後,他也明白自我的方式不對,有點難為情,所以在教師讓他改正時,他立刻就點頭同意了,我們告訴他,吃了飯才能更健康,這樣才能去做自我喜歡的事情,才能夠去玩滑滑梯,才能夠去和大家一齊做遊戲,如果沒有吃飯的話,是經常會生病的,這樣的話,就不能經常和大家做遊戲了。

篇13: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觀察時間:2012年3月

地點:教室

人物:袁思怡

資料:語言(V)動作社會性情感社會性發展

袁思怡小朋友是我們班上一位個性愛回答問題的孩子。每次活動時,她都能用心回答問題,有時還一邊舉手一邊搶着説:“教師,我來説。”甚至不等別人説完就打斷別人的話題,搶着發表自已的意見。這天的科學活動中又出現了這樣的狀況:當一個小朋友的發言還沒有完,袁思怡卻高高舉起了手,大聲地説道:“教師,我來,我來。。。”導致其他小朋友無法聽清楚小朋友回答問題,從而造成課堂紀律混亂。

分析:

袁思怡是我們班上性恪開朗,活潑大方,思維活躍,動手潛力強的聰明能幹的孩子。當她打斷我的話或者搶着回答問題時,可能是因為我的講解或問題她都懂。其次,她的個性有善於表現自我的一面,平時唱歌閲讀時她的聲音總是個性大,也搶着上台表演,出現插嘴的狀況也是她表現自我的體現。

措施:

在上課的時候,教師要注意“控制”表現欲強的孩子,使他們明白既要自已講,也要聽其他幼兒講。在課堂上,要發言時必須要先舉手,教師點到誰發言就誰發言。活動後,我及時與她交流溝通,讓她明白打斷別人的話是不禮貌的行為,別人講話時,我們也要安靜地聽着。其次,在其它活動時,我們引導她用正確的方式來展現自已,比如舉手。一段時間以後,袁思怡小朋友上課時再也沒有插嘴,明白回答問題之前先舉手,等着教師讓她發言,別人發言時,她也很認真地聽着。

篇14: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觀察目的:1.嘗試大膽舉手發言,不害怕。

2.主動清楚地表達自我的想法,增強自信心。

觀察狀況記錄與分析

片段:在這天的語言活動《看雲去》開展之前,我把小靜請到了身邊,拉着她的小手,親切的與其交談。我問:“小靜,喜歡上管教師的課嗎”她微笑着點點頭,“管教師可喜歡小靜上課時認真的樣貌呢,管教師一向期望能看到你舉手發言,好想聽小靜回答問題,你願不願意呀?”她説:“願意。”“恩,管教師最喜歡在課上用心動腦,大膽舉手發言的孩子了,你認真聽清問題,想到了什麼就能夠舉手説,大聲的告訴大家,即使説錯了也沒關係,只要你願意大膽地表達就是勇敢的好孩子,懂嗎?”她點點頭。

在活動中,當問及:“你剛才看到的雲是什麼樣的?像什麼?”和“如果請你把雲朵畫下來,你準備怎樣畫?”時,小靜也用心舉手,最終能大膽的表達出自我的想法,這是一個大大的突破,我及時用她喜歡的圖形寶寶獎勵了她,她的笑容更甜美了。

分析:小靜是個自理潛力較強的幼兒,平時就默默無聞,多數只與固定幾個幼兒交流。在教育活動中,更難見到她舉手發言,有時被點到名字後,就一副害羞的樣貌,站着不説話。平時我也力圖不斷的引導她大膽回答,卻多是以失敗告終。

指導策略

1.我為她的提高感到欣慰,當然今後我也會繼續持之以恆地鼓勵支持王靜,幫忙她構成用心動腦,大膽表達的良好習慣。相信她的自信心會在教師的一再鼓勵下逐漸建立,教師要密切關注孩子的不一樣發展、表現、需要,給予適時、適當的引導支持,才能促進孩子的有效發展。

2藉助這個實例,鼓勵教育其他不敢大膽表達的孩子也要用心勇敢,參加各項活動,增強自信心。

篇15: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大班觀察記錄: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觀察狀況記錄與分析:片段:午睡時間又到了,這天我把想想對牀的涵涵調到了別的牀位上,並對他們都進行了教育,承諾到“這天教師會一向在旁邊陪着你們睡覺,如果你們能安靜閉眼睡覺,那麼待會都有一顆五角星。”想想努力的點點頭。躺在牀上,他的眼睛又睜着東張西望,我走過去,請他輕輕的閉上眼睛。他閉了一會,不自覺地睜開眼睛瞄瞄我,發現我正在看着他,他就立刻閉起眼睛,又過了一會,他的眼睛又睜開來,看到我又趕緊閉起來了。就這樣閉閉睜睜了幾個回合,他總算睡着了。午睡活動結束後,我就他這天的午睡表現表揚了他,併發了五角星,他也個性地自豪開心,表示在教師的陪伴下會繼續這樣持續下去,逐漸自覺地養成午睡的好習慣。

分析:想想每次午睡時,總是翻來覆去,有時還會和對牀的涵涵聊天,指手劃腳,影響午睡秩序。當教師走過去時,他就表現的老實一點,教師一離開,就又控制不住自我,動來動去,直到午睡活動結束。

指導策略

1觀察想想午睡習慣不好的現象,將一些客觀因素(與對牀幼兒相互影響)進行調整,使他的午睡牀位及周邊環境更利於其安靜的午睡。

2鑑於之前,想想看到教師就比較乖的現象,這次,我就重點陪伴在他旁邊,督促他睡覺,讓他無機可乘,相信在持之以恆這樣做以後,他會養成獨自安靜入睡的習慣。

3利用承諾獎勵的教育方式,激勵他提高。因為大班幼兒還是很在乎自我得到了幾個五角星,他們同伴之間也會比較的。

篇16: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大班觀察記錄:是否專心玩玩具

觀察目的:在户外活動中是否專心玩玩具,還是瞎追逐。

觀察實錄:

這天,户外活動時婷婷選取了閃光跳。開始她把閃光跳套在了腳上,然後用手將閃光跳甩了一下,另一腳提了起來。她嘗試了幾次之後,沒有成功,於是婷婷停了下來。她看見旁邊的佳依玩得很熟練,停了下來看佳依玩。佳依一邊示範一邊説:“像我這樣玩。”婷婷説:“好的。”又嘗試了幾下。佳依走開了,到其他地方去玩了。婷婷又玩了一小會兒,她跑到了放玩具的筐子前,把手裏的閃光跳放到了筐子去,拿了一根繩子玩了起來。她跑到場地的中間,用手摔動繩子,摔到前面的時候她的腳碰到了繩子,於是停了下來。悦悦走了過來,婷婷説:“悦悦,你來拉着我的繩子!”悦悦拉住了婷婷的繩子,兩個人玩起了拉馬車的遊戲。玩了一會兒,她把繩子放在了一邊。又換了一件玩具玩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時間到了,她把玩具放會了筐子裏。

狀況分析:

1.從以上的狀況中,能夠看出婷婷在户外活動是能夠比較專心地玩玩具,不是在瞎追逐。

2.在玩的時候婷婷的運動技能還是比較薄弱的,她不會玩閃光跳,於是她換了繩子,可是繩子也不會跳。

教育措施:

1.教師在户外活動時間對她單獨輔導,手把手的教,慢慢地增強她的運動技能。

2.充分發揮家長資源的力量,讓孩子在家裏和爸爸媽媽一齊跳跳繩,一齊運動運動,從而增強她的運動技能。

篇17: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大班觀察記錄:這天誰來玩

連續幾天,區域遊戲中的建構區都人員爆滿,常常超出規定的6個人。大家都對遊戲同樣地充滿期盼,而參與人數又是有規定的。既不想澆滅孩子們的遊戲熱情,又不能制定了規則而不去執行,正當教師都左右為難時,這羣聰明懂事的大班孩子們,讓我看到了他們自我的不一樣解決方法。

第一天,教師剛説完“開始”,建構區裏一下子擠進了8個人。孩子們自我嚷着“人太多了人太多了”,而後其中幾個孩子開始説道“晚來的人去選別的遊戲”。最晚來的力力聽到後主動離開了。而這時矛頭一致指向了第七個來的豆豆,豆豆漲紅着臉,一個勁兒地説“我沒玩過那裏呀!”其他人齊聲説“我們也沒玩過呀,那你明天來玩呢!”豆豆憋了半天的“小金豆”最終掉下來了,但還是不肯走。正當我都在發愁怎樣辦的時候,鈺鈺主動説“那算了,這天我讓他吧!”説完,主動離開去看書了。這天,鈺鈺的表現讓我和其他孩子一同看到了什麼是“謙讓”。

第二天,儘管之前的談話中已經強調了關於建構區的人員要求,但這次還是湧進了七、八個孩子。大家也説不清誰先來誰後到,也都不肯定讓。這時,經常做小教師的輝輝提議道“我們來點兵點將吧”,其他孩子一向同意。點了兩圈,兩個被點到的孩子儘管有些不太開心,但還是“願賭服輸”了。最終一次竟然點到了輝輝自我,只見她爽快地説“好,我離開”,説完,瀟灑地去玩其他遊戲了。我想,這一次,這羣孩子的羣眾表現,證明了什麼叫“遵守規則”。

到了第三天,教師依然沒有介入,只是在旁觀察者,但我沒有再看到建構區裏因為人數超員而再起風波。我想,或許是因為在這兩天的遊戲講評中,有些孩子明白了“玩過這個遊戲的人能夠去試試別的遊戲”;或許是有些孩子明白了“像鈺鈺那樣互相謙讓真棒”;也可能有些孩子發現“那個手工小鬧鐘我還沒做過呢,快去做一做帶回家”;或者有些孩子理解並督促自我做到了“那裏人滿了就去選其他遊戲吧”……不管是因為哪一方面的原因,我看到了孩子們在這一個片段中的成長,他們用自我的行為、想法觸動着我,也影響着他們自我。他們用自我的方式來圓滿地解決了“這天誰來玩”這個問題。

篇18: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減少孩子口吃行為

觀察背景:佳興小朋友是個性格外向的男孩,活潑、聰明、能幹,最大的優點是發音清晰、口齒伶俐,語言表達潛力特強,所以無論班裏有什麼事情,他就像小郵遞員。可自春節後開學不久,發現他與教師、同伴説話的時候,有口吃現象,每句話的某一個字音總是拉的很長,才能説下一個字,讓人聽起極不舒服。語言是人們交際和思維的工具,口語潛力是發展幼兒智力的基礎。所以,從小培養孩子連貫的口語表達潛力,讓孩子健康、歡樂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觀察實錄:

每一天來到幼兒園,見到教師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師好,我奶——奶送我來的”;每當與同伴交流時,一下就能辨出他與眾不一樣的聲音:“我——的繪畫完成了,你——看漂亮嗎”為此,經常引來孩子的笑聲,有的孩子還常問我:“教師,佳興怎樣總是這麼説話呢”然後模仿着佳興的樣貌,之後引來一陣笑聲,他們感到好奇,好玩。

觀察分析:

應對佳興的口吃現象,我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趕緊和家長進行了交流,佳興媽媽也十分着急。和他探討造成口吃的原因時,他媽媽回憶,前段時間講故事時,佳興不聽話,訓斥過他,還威脅過他。這樣就能口吃嗎我陷入了沉思。並且查閲了有關口吃方面的知識,原先佳興的這種口吃現象屬於‘拖音性口吃’。造成口吃的原因很多,其中精神過渡緊張、着急,導致發音器官肌肉痙攣,使發出的音律受阻,是造成口吃的主要因素。是啊,前段時間,園裏搞了‘故事大王’比賽活動,佳興講了《沒有牙齒的大老虎》這個故事,當他講的不太熟練時,不知為什麼對這個故事失去了興趣,每當讓他在班裏講述時,他總是找藉口,不願講。為此,我告訴了他媽媽,讓他媽媽給孩子做做思想工作。沒想到會這樣,幸虧此刻時間還短,口吃還未養成習慣,如果我們矯正及時,方法得當,相信必須會逐漸地、自然地得到矯正。

實施措施及效果:

找到了佳興造成口吃的原因,我便採取了“對症下藥”的保教措施:首先,以表揚、鼓勵為主,幫忙孩子樹立自信心。佳興回答問題十分用心,答案總是和別人不一樣,我便利用這點,多給他機會,對他的回答加以肯定,引導別的孩子發現他的優點,時間一長,其它孩子就流露出佩服他的感覺。另外,每當完成一項作品,我會讓佳興展覽及講解自我的作品,為他創造一切表現的機會。每當和佳興交流時,我都會叮囑他不要太用力,要放低音量,慢慢説,當説一句話的第一個字時,要進行誘導,也就是緩慢地、輕輕的誘導着發出音,並逐漸變響,然後過渡到第二個字。在日常生活中,我常教育其他孩子,要多幫忙他,多和他交談。對佳興的口吃現象千萬不要嘲笑或模仿。

其次是家園配合,我告訴佳興媽媽,在家必須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愉快安定的環境,消除他的思想負擔,當孩子有口吃時,不要訓斥,引導孩子講話時放慢速度,隨心所欲,多給孩子安慰和鼓勵,要減少孩子口吃行為的有意注意,多讓孩子聽故事,講故事,引導孩子樹立克服口吃的自信心。

在我們家園密切的配合下,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透過這些綜合保育措施,佳興的口吃現象慢慢的消失了,此刻的他,又能像以前一樣流暢、連貫的講話了,為此他媽媽十分的感激,我更是無比的欣慰。祝願佳興能夠健康歡樂的成長!

篇19: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幼兒園大班觀察記錄:良好地規則意識

現狀分析:傑傑是個上學期才轉來的小男孩,剛來的時候,挺規規矩矩的,有時還顯得很沉默,一付心事重重的樣貌。可是沒過多久,他便開始顯現出“本性”:課上課下時不時去招惹旁邊的同伴,惹得大家怨聲載道;喜歡不顧時間地點地玩自我的玩具,往往大家都整隊好了,他還在慢吞吞地弄他的小玩意;喜歡在小椅子上不停地扭動身子,摸摸這碰碰那的,一副懶散迷濛的樣貌……這樣的一個孩子,嚴重影響了班級的常規秩序,我和小魏教師以前教育過多次,奈何收效甚微,當面一副痛改前非的樣貌,一轉身卻故態重萌。

目標與措施:

目標1:具有良好地規則意識,能夠遵守班級的各項規則。

措施:

1.透過羣眾談話和個別談話活動,幫忙其瞭解班級的各項規則,在腦海中初步建立起規則意識。

2.隨時發現隨時教育,即根據孩子出現的違反規則現象,及時進行制止與教育。

3.賦予任務。在孩子擔任小組長期間,多多鼓勵多多支持,使其享受到遵守規則帶來的歡樂。

4.與家長聯繫,讓其在家中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參與家中的一些任務之中。

目標2:明白如何與同伴友好地玩,學會友愛謙讓、團結合作。

措施:

1.勇於交朋友。鼓勵孩子多多與同伴交朋友,一齊遊戲。

2.善於交朋友。在與同伴遊戲中,引導幼兒遵守同伴間遊戲的規則,明白友愛謙讓的小朋友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3.與家長聯繫,請家長平時不要太寵愛孩子,遇事多與孩子講道理,使孩子能夠明事理,不無理取鬧。

目標3:能夠用心參加學習活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入國小做好準備。

措施:

1.在學習活動中,透過眼神、身體動作等暗示手段,隨時隨地地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用心開動小腦筋。

2.在操作活動中,多多幫忙孩子,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與家長聯繫,請家長配合在家中多與孩子做些有關學習的遊戲,幫忙幼兒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

篇20: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幼兒遊戲行為觀察記錄

區域名稱:美工區

時間:2015315

對象:候嘉豪

觀察過程:

候嘉豪在選取了紙泥製作區後顯得十分的有興趣,他先是有耐心把報紙浸濕,然後開始撕報紙,但在撕的時候不是很仔細,有些顯得太大了,膠水攪拌的過程完成的較好,在放顏料的時候把衣服弄髒了,他顯得有些不開心。在最終的作品製作時興趣不大,隨便做了一個簡單的圖樣。看了旁邊的小朋友一會兒後又開始重新制作紙泥了。看樣貌,候嘉豪的興趣不在作品的製作,而是對紙泥的製作流程感。

主題確定:

此活動是主題活動的延伸,由於幼兒在課堂中還尤意未盡,所以就放到區域中。

效果分析與反思:

材料的運用和遊戲技能:該區典型的遊戲行為:該區運用的材料是幼兒常見的報紙、膠水、顏料。最主要的要求是報紙要撕得很碎,難點就是膠水和顏料的攪拌。

創新與新穎:

製作的過程是流水式的工序,但製作好的紙泥可讓幼兒根據大膽想象製作紙泥作品。

遊戲常規執行:活動中常規好,幼兒能按紙泥的紙泥製作流程操作。但在顏色的攪拌中幼兒的手都弄得較髒。

效果分析:

整個觀察過程逸飛表現出了平時少有的堅持性,個性對紙泥的製作流程始終都是一步一步的操作,顯得很有耐性,存在的不足是對紙泥製作作品不是很感興趣。

反思:

在材料的帶給上還不夠周到,就應帶給勺子之類的東西讓幼兒攪拌,不至於弄髒衣服。為了激發幼兒對紙泥創作的興趣能夠在旁邊放一些教師製作好的成品。

社會參與水平與同伴合作:

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性強,較多的幼兒都選取了此活動區。活動中幼兒都是各自操作,體現不出合作行為。

活動持續狀況:

幼兒的活動持續狀況較好,能把整個過程都完成。

【小編簡評】

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優選2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範文。

【網友評價】

條理通順。

標籤: 大班 幼兒 優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jp3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