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精品多篇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精品多篇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精品多篇

小班個別幼兒觀察記錄 篇一

觀察時間:9月

觀察方式:隨機觀察

觀察過程:

“請小朋友把玩具收好。”話一落音,楊雄凱就很快把自我的積木推倒在地上,還把旁邊小朋友的積木都推到,然後拼命的往筐裏扔積木一邊扔一邊緊緊地抓住筐,看見小朋友過來,楊雄凱還沒等到積木全部收好就搬着筐往一邊走,想送進櫃子。而小朋友也搬着筐,誰也不願放手。

教育措施:

1、教師要和楊雄凱多交流,告訴哪些事情是應當做的而哪些事情是不應當做的,如:收積木時應當收自我的,將積木輕輕的一塊一塊放進筐裏,不允許嘩啦啦把自我和別人的積木全推倒,而使地上到處都是積木。送玩具也是幾個小朋友輪流的,學會商量,不要每次都搶着送,而使得一個也送不成,浪費了時間。

2、提議家長在家時多給楊雄凱做一些安靜的活動。

5個案分析:他不哭了觀察對象:小班潘郅陽

觀察記錄:4月2日早晨,我正忙着接待來園的孩子,潘郅陽來了。他哭着對爺爺説:“爺爺,吃中飯來啊!”爺爺説:“好的,爺爺來。”我拉着他的手,摸摸他的頭,對他説:“潘郅陽,你這幾天沒來幼兒園,教師可想你了。你看,小朋友都在叫你呢!”他看了看,情緒慢慢穩定了,在我的引導下參加到活動區了。分析情景:潘郅陽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爺爺奶奶十分他,孩子有什麼要求都會滿足他,而在幼兒園裏,他在與同伴、教師的共同生活中,有時會與同伴發生矛盾,有時午睡睡不着被教師提醒不要動來動去······幼兒園的生活讓他不能象在家裏那樣呼風喚雨,情感和需要得不到充分地滿足。所以,他來園的情緒就比較不穩定。

採取措施:1、得家長配合,不能一味地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做到嚴愛結合。2、堅持每一天讓孩子來園,把孩子送到教師手裏後,立刻離開。3、創設安全、愉快的氛圍,引導同伴們和他做好朋友。

小班個別幼兒觀察記錄 篇二

觀察對象:杜佳欣

觀察時間:5月25日——5月30日

觀察資料:

欣欣,已經一週沒有來幼兒園了,即使奶奶把她背到幼兒園她也是大聲地哭鬧,就是不上幼兒園,無奈,奶奶只好又把她帶回家。

25日那天,我在家休息,正在為參加市裏的教師崗位大練兵比賽做準備。接近午時3點的時候,我決定利用這個時間去看看欣欣,瞭解一下是什麼原因使她突然間不喜歡上幼兒園來了。我撥通了欣欣媽的電話,告訴她自我的想法,她很高興,全家人正為她整天在家裏這麼待着為難呢!

我按着欣欣媽媽説的地址很快的找到欣欣奶奶家。門開了,欣欣奶奶很熱情地請我到屋裏坐。欣欣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我不上幼兒園,就不上幼兒園。”我向她轉達了教師、小朋友們的問候,我告訴她,大家都很想你呢!可是不論我説什麼她就是不聽,她的爺爺見狀把她抱進了裏屋。我想了想,對欣欣説:“欣欣,快來看看蘋果姐姐給你帶禮物了!”這句話還真管用,她立刻從裏屋跑出來,我把準備好的小熊送給她。看樣貌很開心。從欣欣奶奶那裏得知,欣欣是個心事個性重的孩子,這幾天在家,就經常問奶奶:“我不上幼兒園行嗎”如果奶奶沒有回答或是説不行,她就要哭上半個小時。有時還會説:“我不讓爸爸早晨打電腦!”如果沒回應依然是哭上好半天。沒想到她的心事這麼重,我必須要想辦法讓她重新喜歡我們的幼兒園。欣欣找出她的《幼兒畫報》給我講故事,讓我看她畫的畫,其中還有經典的“西瓜變成土豆了”,的確很搞笑。

我告訴欣欣,她訂的新一期《幼兒畫報》在幼兒園,期望她明天和媽媽去取回家。她説:“讓媽媽去吧!”當我離開的時候,她高興地説:“蘋果姐姐再見!”欣欣奶奶陪我走了一段路,她説:“也不明白欣欣明天能不能上幼兒園,教師給您添麻煩了!”我笑了笑,心裏想:這都是我就應做的!孩子能夠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並且在幼兒園的每一天都是歡樂的,這就是我們感到最幸福的事了!

26日的早晨,當我正在給孩子們上課的時候,欣欣高興地走進教室,我給她搬了椅子,她開始認真地聽課。

27日上午,我去參加比賽,中午才回到幼兒園,欣欣午睡醒來發現我,甜甜地笑了,並對我説:“我這天上主持人課了!”

28日上午,格格媽來上家長助教課,孩子們都很高興,欣欣也是個性的開心!

29日欣欣依然沒有哭,很高興地到幼兒園來。晚上爸爸來接的很早,臨走時,她對我説:“明天我還有上表演課呢!”

30日當我剛開始帶領中級二班的表演班學員做口部操的時候,有人敲門,我還以為是遲到的小朋友,打開門一看,是欣欣,她的手裏拿了一塊兒巧克力。笑着對我説:“蘋果姐姐這是我給你帶的!”看到欣欣離去的背影,我在想,欣欣,上幼兒園多好!

觀察反思:

當孩子忽然間不喜歡上幼兒園時,教師要想出好辦法幫忙她們重新建立對幼兒園的喜愛之情。家訪就是一個與孩子、家長溝通的一劑良方。自從這次家訪後,欣欣再一次高興地到幼兒園來,這也為家長解決了後顧之憂,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自我的工作中,也讓家長覺得把孩子送到我們的幼兒園是最明智的選取。

小班個別幼兒觀察記錄 篇三

班級:小一班

記錄人:丁奕

姓名:江珊

性別:女

時間:8月

地點:教室

行為表現

午餐時,江珊小朋友説:“教師,我不愛吃冬瓜”“教師,我也不愛吃冬瓜。”“教師,我不吃了,我不餓。”又有幾名小朋友也這麼説。原先今日的是海帶冬瓜湯,這可怎樣辦

教育過程

伙房師傅又不能改菜,孩子又不能不吃飯,對了,這正是一個教育孩子的機會,我對孩子們説::“小朋友,那麼你喜歡吃什麼菜呢”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説起來,“教師我喜歡吃菜花。”“教師,我喜歡吃芹菜。”“教師,我喜歡吃冬瓜。”

針對這種情景我對孩子們説:“小朋友們喜歡吃的菜,教師會對伙房師傅説的,讓伙房師傅滿足你們的願望,可是剛才有的小朋友不願吃冬瓜,還有的小朋友喜歡吃冬瓜,小朋友你們説該怎樣辦”小朋友們也沒了辦法。針對這種情景我及時對幼兒進行教育:“小朋友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要多吃有營養的食物,才會長得高,才會不生病,各種青菜都有不一樣的營養,都是小朋友長身體需要的營養。如果你挑食會影響到身體發育。”“教師,那麼我吃了,我期望我長的高高的。”江珊小朋友説。看到小朋友都津津有味的吃起來,我簡便的喘了口氣。

效果

我想,在以後的工作中,多觀察孩子,多瞭解孩子,多進行隨機教育,多講吃蔬菜的好處,多開展一些有關蔬菜方面活動讓孩子們從中對蔬菜有更多瞭解,讓每一位孩子都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小班個別幼兒觀察記錄(十四):

班級:小三班

記錄人:莊蘇琛

姓名:李思敏

性別:女

時間:4月20

地點:種植園

行為表現

在種植冬瓜的活動中,當其他孩子認真地進行種植活動的時候,李思敏小朋友卻在一邊自我玩耍不願意融入活動。

教育過程

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敏敏小朋友都能很認真地進行思考、回答問題。可是是要是人很多的活動,她都是不願意參加的,比如:晨間活動。總是喜歡站在一邊不願意動一動。在這個時候我都會走過去,拉着她的小手邀請她一齊玩,即便是這樣,她還是不願意。

在種植活動中也是如此的,所以在本次的活動中,當我看到她一個人在邊上玩的時候,跟她説了悄悄話:阿姨難得來我們學校一次,要對阿姨有禮貌哦!並且把她安排在軒軒的媽媽聽她講。

這樣一來,敏敏聽得可認真了,在活動中還回答了阿姨的問題。在接下來的活動中,還有小夥伴們一齊討論關於冬瓜的特點呢。

在平常的活動中,我總是讓她在我的身邊,這樣活動開展起來她才能夠跟着大家一齊玩和遊戲。

效果

敏敏小朋友在這樣不喜歡融入團體的現象説明,她是比較喜歡被關注的,這樣的。情景跟她家中的情景也有關係。所以她還有一個弟弟,媽媽平常對弟弟的關注比較多。所以我們和她的家人進行了一次交流,請他們在家庭中也多多關注敏敏。在教學活動中,我也是給了她很多的關心和關愛,使她有被重視的感覺。

小班個別幼兒觀察記錄 篇四

區域:娃娃家

時間:2021年6月03日

區域觀察記錄:孩子們最喜歡的區角時間又到了,孩子們紛紛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角,小家悦、林品研和小香凝高高興興的來到了娃娃家,可是不一會兒,卻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才不想當爸爸呢”,緊接着我趕緊來到了娃娃家看看怎麼回事,經過詢問,才明白原來是小家悦和香凝小朋友都爭着當媽媽,而品研小朋友準備好了要當寶寶,在旁邊睜着大眼睛看着這兩位小朋友。我非常不解孩子們為什麼這兩個孩子不想當爸爸呢?我蹲下身子問小家悦和香凝:“你們為什麼都要當媽媽呢?”我知道香凝平時是個比較強勢、不罷休的孩子,香凝搶先回答:“因為我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這時候小家悦也不甘示弱的趕緊説:“我也喜歡當媽媽,不想當爸爸,爸爸不好玩。”聽到這裏,我若有所思,平日裏爸爸陪孩子的時間少,媽媽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很重要。

現象分析:

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裏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相比之下,爸爸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可能平時爸爸陪孩子的時間少一點。小班孩子已具備初步的規則意識和獨立意識,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歡的角色就會爭論不休,我想這也與孩子的自我為中心有關。

策略調整:

我馬上問:“家裏有些什麼人呢?”品研説:“有爸爸和媽媽。”小家悦補充道:“還有小朋友!”我接着説:“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大家在一起相親又相愛!”小家悦像個小大人一樣贊同的點點頭説:“我也覺得。”我接着説:“在我們的家裏,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角色,我們來試試當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説好。我又看看小家悦和香凝説:“李老師有個好主意,小香凝是姐姐,姐姐讓着妹妹,今天咱們讓小家悦來當“媽媽”,香凝當“爸爸”,到下一次遊戲的時候我們就換一下角色怎麼樣?”我轉過頭看看邊上的品研説:“品研小朋友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己的角色,準備好要當“寶寶”了,來,“寶寶”親親“爸爸”“媽媽”,一起玩遊戲吧!”這個主意小香凝同意了,小家悦最終當上了“媽媽”,香凝當上了“爸爸”。剛開始“爸爸”還撅着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爸爸”就開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極易轉移,她們喜歡錶演,一旦投入就很快融入到區角中。

分析反思:

我覺得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要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知道家裏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孩子在遊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並加以引導,用建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能很快投入到遊戲中,這也是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當孩子得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時,要給孩子提出遊戲的要求,同時對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同時更要重視區角完成以後的評價,讓孩子發現問題,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rekr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