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李商隱《無題》翻譯和原文【精品多篇】

李商隱《無題》翻譯和原文【精品多篇】

李商隱《無題》翻譯和原文【精品多篇】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一

原文: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瑟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註釋:

①峽:巫峽。峽雲:即巫山神女故事。

②禁煙:寒食節。

③魚書:書信。

翻譯:

她坐的美麗的車子再也見不到了,蹤影象巫山的雲不知飄去何方,梨花和明月相映的院子、風飄柳絮的池塘鈎起無盡的回憶,寒食節煙火不生一片蕭瑟的氣氛更增加心中的傷感,只好酗酒度過寂寞的時光,想寄封情書吧,可往哪寄呢?山長水遠的找不到方向啊——就象此刻的心

賞析:

愛情是永恆的主題,然而,長期受儒家思想束縛的古代詩人們往往不敢涉足,李商隱以無題的形式,柳永以詞的形式寫了一些,卻遭到不少的非議。晏殊的這首詩受李商隱的影響是很明顯的,但不乏好句,值得一讀。

首聯給人以飄忽的感覺,含有無可奈何的情調,出句比李商隱“車走雷聲語未通”還要深沉些。對句以巫山神女朝雲暮雨表達了“來是空言去絕蹤”的悵惘,真是“神女生涯原是夢”,“雲雨巫山枉斷腸!”恨只恨自己“身五彩鳳雙飛翼”,而今“何處西南待好風?”最值得讚頌的是頷聯,詩人創造出一種清幽的境界,傳達出心中纏綿的情致,至於是不是“自然有富貴氣”,那倒在其次。

梨花飄香,柳枝搖曳,月色溶溶,微風陣陣,這迷人的景色蕩起詩人無限遐思。“月色溶溶夜,花影寂寂春,如何臨浩魄,不見月中人?”即使見了月中人,那也不怎麼樣,怕只有“碧海青天夜夜心”,怕只有“一寸相思一寸灰!”“輕飛不假風,輕落不委地。撩亂舞晴空,發人無限思。”思的是“柳絲長玉驄難系”,思的是當時怎不“乞君留取兩三條!”

頸聯寫當前苦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不能不感到寂寞;“雨中禁火空冷齋”,不能不感到蕭索。

尾聯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和“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的意味,也和詩人自己寫的《鵲踏枝》中“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相似。尤其是末句中“處處同”,“妙在能使人思”,看似曠達,實為深沉,比“知何處”更進一層。

入黨喜報 篇二

説課稿公司簡介彙報我歇後語教案:敍職研修報告資格考試閲讀答案了廣播稿陶淵明講稿單詞,開學第一課教學短信説課稿留言,思想品德孟浩然寒假作業急轉彎宣傳週的公益廣告春聯細則注意事項,簡章介紹信新課程三角形:座右銘寫法廣告詞的形容詞新課程國培。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三

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

重幃深下莫愁堂,卧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賞析

李商隱的七律無題,藝術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無題詩的獨特藝術風貌。這首七律無題,內容是抒寫青年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相思無望的苦悶,又採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獨白就構成了詩的主體。她的身世遭遇和愛情生活中某些具體情事就是通過追思回憶或隱或顯地表現出來的。

這首詩側重於抒寫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寫法非常概括。首聯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後清宵細細長”寫環境: 層層疊疊帷幔低垂的閨房,幽邃寧靜; 夜深了,閨房的主人上牀後卻心事重重、輾轉反側,悽清的長夜何其漫漫。她為何遲遲不能入眠? 她在想什麼呢?詩中什麼也沒説,任由讀者去想象。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是她長夜無眠的思緒嗎? 如巫山神女一樣有浪漫的奇遇、過恩愛的生活,原來只是一場夢。至於這場夢是她的嚮往,還是曾經的巫山雲雨,已在歲月的流逝中變得如夢似幻,我們無從得知。但現狀很明顯,她還像清溪小姑一樣,獨處無郎。“本無郎” 有孤單、寂寥、無奈,也有自我安慰的味道。頷聯巧妙化用兩個典故,融會了神話的傳奇色彩和樂府的文化韻味,寫得瑰奇迷離,搖曳多姿。

“**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轉以客觀事物來影射主觀感情: 菱生水中,大風吹來,波起浪湧,激得菱葉翻飛,菱枝欲折; 菱枝本柔弱,而** “不信”,是否意味着有些纖如菱枝的東西,是經不起生活的波浪的,即使“不信”,要逆勢而為,終究是枉然。月下露珠,誰會滋潤桂葉,讓其吐出馨香?流露出無可依靠、無所寄託的幽怨。頸聯的意象具體而鮮明,但象徵的意味相當隱晦,可能是抒寫那個女子在長夜無眠時的慨歎,可能是暗示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可能是詩人自傷身世,歷來説法頗多。

尾聯“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直抒胸臆: 就算相思全無益處,仍不妨礙為相思而惆悵的情懷執著、狂放。明知相思無益而惆悵不已,實已是情至深處,銘心刻骨,欲罷不能了。

中唐以來,以愛情、豔情為題材的詩歌逐漸增多。這類作品在共同特點是敍事的成份比較多,情節性比較強,人物、場景的描繪相當細緻。李商隱的愛情詩卻以抒情為主體,着力抒寫主人公的主觀感覺、心理活動,表現她(他)們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而為了加強抒情的形象性、生動性,又往往要在詩中織入某些情節的片斷,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敍事成分。這就使詩的內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體制與豐富的內容之間的矛盾。為了克服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強詩句之間的跳躍性,並且藉助比喻、象徵、聯想等多種手法來加強詩的暗示性。這是他的愛情詩意脈不很明顯、比較難讀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也正因為這樣,他的愛情詩往往具有藴藉含蓄、意境深遠、寫情細膩的特點和優點,經得起反覆咀嚼與玩索。

無題詩究竟有沒有寄託,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離開詩歌藝術形象的整體,抓住其中的片言隻語,附會現實生活的某些具體人事,進行索隱猜謎式的解釋,是完全違反藝術創作規律的。像馮浩那樣,將《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中的“垂楊岸”解為“寓柳姓”(指詩人的幕主柳仲郢),將“西南”解為“蜀地”,從而把這首詩和《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説成是詩人“將赴東川,往別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鑿附會的典型。但這並不妨礙讀者從詩歌形象的整體出發,聯繫詩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區別不同情況,對其中的某些無題詩作這方面的探討。這首着重寫女主人公如夢似幻,無所依託,橫遭摧折的悽苦身世,筆意空靈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滲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讀者不難從“神女”一聯中體味出詩人在回顧往事時深慨輾轉相依、終歸空無的無限悵惘。“**”一聯,如單純寫女子遭際,顯得不着邊際;而從比興寄託角度理解,反而易於意會。作者地位寒微,“內無強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黨勢力摧抑,故借菱枝遭**摧折,桂葉無月露滋潤致慨。他在一首託宮怨以寄慨的《深宮》詩中説:“狂飈不惜蘿陰薄,清露偏知桂葉濃”,取譬與“**”二句相似(不過“清露”句與“月露”句託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證“**”二句確有寄託。何焯説這首無題“直露(自傷不遇)本意”,是比較符合實際的。不論這首無題詩有無寄託,它首先是成功的愛情詩。即使讀者完全把它作為愛情詩來讀,也並不減低其藝術價值。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幽寂的廳堂中層層帷幕深垂;獨卧牀上,追思前事,倍感靜夜的漫長。

巫山神女豔遇楚王,原來只是夢一場;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獨處無郎。

**不信菱枝柔弱,偏要摧殘;像那具有芬芳美質的桂葉,卻無月露滋潤使之飄香。

即使相思全無好處,但這種惆悵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

註釋

神女:即宋玉《神女賦》中的巫山神女。

小姑句:古樂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獨處無郎。”

**句:意謂菱枝雖是弱質,卻不相信會任憑**欺負。

直道兩句:意謂即使相思全無好處,但這種惆悵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

直道:即使,就説。

了:完全。

清狂:舊注謂不狂之狂,猶今所謂痴情。按:如作狂放解本也通,但既把詩中人作為女子解,那麼,還是作痴情解較切。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四

原文:

無題·八歲偷照鏡

[唐代]李商隱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八歲時總是偷偷地照鏡子,已經能畫纖長的眉了。

十歲時春日踏青郊遊,採摘芙蓉花裝飾自己的裙裳。

十二歲時學習彈琴非常用功,套在指頭上的銀甲也顧不得摘下來。

十四歲時,要避免見到男性,連最親的人也不能見,這時她可能在猜想何時出嫁吧。

十五歲時,她背對着鞦韆,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註釋

偷:指羞澀,怕人看見。

長眉:古以纖長中眉為美,《古今注》:“魏宮人好畫長眉。”

踏青:《月令粹編》引《秦中歲時記》:“上巳賜宴曲江,都人士於江頭禊飲,踐踏青草,謂中踏青履。”

芙蓉:荷花。《離騷》:“集芙蓉以為裳。”裙衩:下端開口的衣裙。

箏(zhēng):樂器,十三絃。

銀甲:銀製假指甲,彈箏用具。

六親:本指最親密的親屬,這裏指男性親屬。

懸知:猜想。

泣春風: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背面:揹着女伴。鞦韆下:女伴在高興地打鞦韆。

招邀:邀請。

裛(yì):沾濕。

風蝶:風中中蝶。嬌饒:柔美嫵媚。

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煩悶無聊。

賞析:

從此詩的描述看,這位詩中的姑娘也許是詩人初戀對象,因為只有青梅竹馬的異性,才可能有如此近距離的觀察,才寫得出如此動人心絃的詩。可惜父母未能如其願,姑娘在“泣春風”,也是詩人在歎息。“十五泣春風”正是寫出了詩人與姑娘的這段戀愛,沒有結果,從此要勞燕分飛,天各一方了。

這首詩以少女懷春之幽怨苦悶,喻少年才士渴求仕進遇合之心情。這位少女八歲猶存愛美之心。古以長眉為美,所謂“青黛點眉眉細長”,猶為唐人入才裝扮。十歲才就有了高潔的情操,郊外春遊,知道縫綴荷花製成下裳。作者化用了屈原《離騷》語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即是説,裁剪荷葉製成綠色的上衣,縫綴荷花再把它製成下裳。沒有人瞭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內心情感確實芬芳。十二歲學藝刻苦,學彈秦箏,所用的銀爪從不曾取下。十四歲懷春羞澀,藏於深閣,迴避關係最親的男性戚屬,“懸知”,表現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擔憂的待嫁心理。十五歲無處説相思,古才女子十五歲許嫁,詩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憂傷煩悶,又無處説相思,更無心為鞦韆之戲,這還不夠,作者善作情語,讓少女獨自對面春風而泣,何等情思。

也有人認為此詩是自喻少負才華、渴望參與社會政治生活而又憂慮前途,證據是詩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稱:“樊南生十六能着《才論》、《聖論》,以古文出諸公間。”近人韋然超認為,這是詩人在十六歲才因初戀對象之父母未能同意他們這段婚姻,而寫下的這首詩,不能明題,故稱“無題”。而且在其後的眾多“無題”詩中有相當數量還是在寫他的這段無果初戀。可見這位姑娘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儘管此後詩人結婚生子,與夫人感情深篤,但這段初戀卻深深地埋藏心底,才才以“無題”作詩念之。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五

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原文

唐代: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譯文及註釋

颯(sà)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東風颯颯,濛濛細雨飄灑,荷花塘外傳來了聲聲輕雷。

芙蓉塘:荷塘。

金蟾(chán)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金蟾齧鎖的香爐所散發的香氣沁人心脾,狀似玉虎的轆轤,牽引繩索汲井水。

金蟾:金蛤蟆。古時在鎖頭上的裝飾。齧:咬。玉虎:用玉石作裝飾的井上轆轤,形如虎狀。絲:指井索。

賈氏窺簾韓掾(yuàn)少,宓(fú)妃留枕魏王才。

賈氏隔簾偷窺韓壽英俊年少,宓妃贈送玉枕欽慕曹植文采。

賈氏句:晉韓壽貌美,司空南充招為掾,賈女於窗格中見韓壽而悦之,遂通情。賈女又以晉帝賜賈充之西域異香贈壽。韓掾少:為了韓壽的年輕俊美。掾:僚屬。少:年輕。宓妃:指洛神,傳説為伏(宓)羲之女。留枕:這裏指幽會。魏王:曹植封東阿王,後改陳王。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嚮往美好愛情的心願切莫和春花爭榮競發,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燼。

春心:指相思之情。

鑑賞

這首無題詩寫一位深鎖幽閨的女子追求愛情而幻滅的絕望之情。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描繪環境氣氛:颯颯東風,飄來濛濛細雨;芙蓉塘外,傳來陣陣輕雷。

既隱隱傳達了生命萌動的春天氣息,又帶有一些悽迷黯淡的色調,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動和難以名狀的迷惘苦悶。東風細雨,容易令人聯想起“夢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蓮塘,在南朝樂府和唐人詩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悦傳情之地;“輕雷”則又暗用司馬相如《長門賦》:“雷殷殷而響起兮,聲象君之車音。”這一系列與愛情密切相關的詞語,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很豐富的。紀昀説:“起二句妙有遠神,可以意會。”所謂“遠神,是指這種富於暗示性的詩歌語言所構築的渺遠的藝術意境,一種難以言傳的朦朧美。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寫女子居處的幽寂。

金蟾是一種蟾狀香爐;“鎖”指香爐的鼻鈕,可以開啟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裝飾的虎狀轆轤,“絲”指井索。室內户外,所見者惟閉鎖的香爐,汲井的轆轤,它們襯托出女子幽處孤寂的情景和長日無聊、深鎖春光的惆悵。香爐和轆轤,在詩詞中也常和男女歡愛聯繫在一起,它們同時又是牽動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東西,這從兩句分別用“香”、“絲”諧音“相”、“思”可以見出。總之,這一聯兼用賦、比,既表現女主人公深閉幽閨的孤寞,又暗示她內心時時被牽動的情絲。

“賈氏窺簾韓掾少”使用賈充女與韓壽的愛情故事。

見《世説新語》載:晉韓壽貌美,大臣賈充闢他為掾(僚屬)。一次充女在簾後窺見韓壽,私相慕悦,遂私通。女以皇帝賜充之西域異香贈壽。被充所發覺,遂以女妻壽。對句“宓妃留枕魏王才”使用甄后與曹植的愛情故事。見《文選·洛神賦》李善注説:魏東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為妃,曹操卻將她許給曹丕。甄后被讒死後,曹丕將她的遺物玉帶金鏤枕送給曹植。曹植離京歸國途經洛水,夢見甄后對他説:“我本託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曹丕),今與君王。”曹植感其事作《感甄賦》,後明帝改名《洛神賦》(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由上聯的“燒香”引出賈氏窺簾,贈香韓掾;由“牽絲(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斷,藕斷絲連。這兩個愛情故事,儘管結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中,無論是賈氏窺簾,愛韓壽之少俊,還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華,都反映出青年女子追求愛情的願望之強烈,奔放。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回相思一回灰!”突然轉折,嚮往美好愛情的心願切莫和春花爭榮競發,因為回回相思都化成了灰燼。

這是深鎖幽閨、渴望愛情的女主人公相思無望的痛苦呼喊。熱情轉化成幻滅的悲哀和強烈的激憤。以“春心”喻愛情的嚮往,是平常的比喻;但把“春心”與“花爭發”聯繫起來,不僅賦予“春心”以美好的形象,而且顯示了它的自然合理性。“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詩人由香銷成灰聯想出“一回相思一回灰”的奇句,化抽象為具象,用強烈對照的方式顯示了美好事物之毀滅,使這首詩具有一種動人心絃的悲劇美。

李商隱寫得最好的愛情詩,幾乎全是寫失意的愛情。而這種失意的愛情中又常常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在相思成灰的愛情感慨中也可窺見他仕途失意的不幸遭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v8p7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