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酸的和甜的教師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酸的和甜的教師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酸的和甜的教師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 篇一

段時間我們一直沉浸在對《圓》這一節課的研究中,通過不斷地琢磨、仔細地推敲,反覆地修改,對這節課的認識越來越深,教學設計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形成了以下的反思:

一、關於導入的設計

本節課的導入分四個層次進行,首先通過老師用線繩工具在空中旋轉,讓學生清晰地看到形成的軌跡是一個圓。接着介紹含有圓的圖片,讓學生找出圓;再讓學生舉例生活中見到的圓;最後通過摸一摸的遊戲,讓學生體會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區別,從而認識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圓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學生對它也比較熟悉,在課的一開始我們就讓學生在老師的演示和圖片的觀察中清晰地看到這是圓,藉助這樣的表象,讓學生在頭腦中搜索自己曾經見到過的圓,從而初步地感知圓。最後通過摸一摸的遊戲活動,讓學生感受圓與其他圖形的不同,在比較中,進一步感知圓。通過這樣有層次的感知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了學生學習圓的興趣。

二、關於對圓的認識和特徵的處理

在研究圓的認識與特徵這一知識點時,我們比較了兩種不同的設計思路:第一種,把介紹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它的特徵結合起來,即認識半徑以後,馬上研究同一圓中有無數條半徑並且長度相等等特徵;另一種:是先介紹圓的各部分名稱再研究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我們覺得第一種方法比較傳統,由於這一環節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研究幾個知識點的方法雷同,這樣老師的講解就比較繁瑣,學生缺乏研究的興趣。所以我們就選擇第二種方法,先讓學生通過自學書本,找到圓各部分的名稱,並認識它們,能在自己畫的圓中標出。接着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探究活動,討論交流半徑的特徵、直徑的特徵、半徑和直徑的關係以及圓是軸對稱圖形等相關知識。這樣的設計避免了教師宂長的講解,學生學習方式的單調,而且通過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有興趣的,主動的進行探索。

三、關於數學史料的運用

本節課中我們兩處引用到數學史料。這些凝聚着智慧的數學研究史料,我們不僅僅把它們作為引語或欣賞,而且還力求讓史料成為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的素材、發揮其數學的文化價值。

首先在學生對圓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以後,聯繫古希臘的一位數學家曾説過:在所有的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以此引發學生研究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不同。在探究圓的特徵結束之後,藉助多媒體呈現墨子的一句話:圓,一中同長。讓學生用掌握的一些知識解釋這句話的含義。這樣不僅讓學生了解了古代關於圓的史料記載,還可以鞏固對圓的特徵的認識。引用《周髀算經》中關於圓的記載,圓出於方,方出於矩,拓展對圓的認識。在播放錄象,理解意思以後,進一步引導思考:如正方形的邊長是16釐米,你能從中獲得關於圓的哪些信息?讓學生進一步關注圓與正方形之間的關係,為後繼學習埋下伏筆。

四、關於媒體的處理

隨着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越來越多的運用於國小數學課堂。這節課我們把多媒體和其他傳統手段有效結合,力求找準最佳作用點進行有的放矢,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導入新課時,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先借助多媒體呈現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帶有圓形的實物圖片,利用這些學生熟悉的,色彩鮮豔的圖片,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事物的興趣。接着運用動態演示,從實物中勾勒出圓,使學生清晰看到圓是有曲線圍成的。

在教學畫圓時,運用多媒體播放兩段錄像。第一段在學習用圓規畫圓時播放,通過展示一個完整的畫圓過程,為學生提供清晰地、正確的畫圓方法,為學生獨立用圓規正確畫圓奠定基礎;第二段在介紹用線繩畫圓時播放,通過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畫圓的過程,重現生活場景,讓學生體會到用線繩畫圓的實用價值。

在研究圓的半徑、直徑的特徵時,當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知道在同一圓中半徑可以有許多條,在此基礎上運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同一圓中,從圓心到圓上可以發散出無數條線段。通過強烈的視覺刺激,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圓中半徑有無數條,感受初步的極限思想。

在研究車輪為什麼是圓的?車軸應裝在哪裏?這兩個實際問題時,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結合媒體的動態演示,讓學生隨着畫面和聲音效果的逐步展示,體會當車輪不是圓時或者車軸不在圓心位置時,車子行駛的感覺是不穩當的。從而體會到車輪要做成圓的,車軸要裝在圓心位置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價值。

五、關於細節的處理

1、在導入環節的摸一摸遊戲中,為了使全體學生參與這個遊戲。我們考慮裝的器皿應該是透明的,而摸的同學矇住眼睛。其他同學通過觀察摸的過程,共同感受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不同。另外為了讓學生的探索活動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我們在器皿中裝的就是用硬紙板剪成的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和圓。

2、整節課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知識的呈現是逐步完成的。為了完整地展示這一節課的重點,我們準備跟隨課堂流程,在黑板上板演各個知識點,一步一步地完成板書。這樣的設計避免了多媒體展示的不足,使得學生在全課小結之時,能根據板書,迅速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絡。

3、在探究圓的基本特徵時,組織學生藉助圓規畫出任意大小的圓進行探索。在認識半徑以後,學生通過量一量,量出半徑的長度。在學生的交流反饋中,引導學生髮現自己量出的所有的半徑都是一樣長的,但自己量出的半徑和別人量出的半徑長度是不一樣的。,從而體悟出只有在同一圓中,所有的半徑長度才相等。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 篇二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通過學生的朗讀、表演等形式幫助學生深入感悟。懂得做事不要輕信別人的話,要敢於親自嘗試的道理。

本課的教學設計理念如下: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是學生學習、活動、發展的重要場所,是他們自己的課堂。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點燃孩子思維的火花,開啟心靈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分鍛鍊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一片廣闊的天空。

教學分為四大版塊:

1、回顧課文,激趣導入。在這部分,我把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相整合,把學生帶進了有趣的童話世界,不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的興奮點,還為學生深刻領悟全文奠定了基礎。

2、質疑想象,朗讀感悟。這部分我一直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激勵者的身份出現,引領學生通過感情朗讀深刻領悟課文,啟發想象,指導學生主動質疑問難,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亢奮的狀態,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並讓他們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評價,允許他們讀出自己獨特的。體會,談出自己讀書的不同體會。對關鍵的詞句,啟發學生反覆揣摩,深刻理解,重點引導學生比較了兩組句子,通過感情朗讀、看動畫、換詞語、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了詞語,積累感悟語言。這種精雕細刻式的閲讀和討論,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理解了作者譴詞造句的精當,理解了把句子寫具體、寫生動的妙處。

3、拓展延伸,深化明理。引導學生直接與小動物對話,拉近了學生與小動物的距離,幫助學生進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薰陶和感染,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4、表演童話,師生評價。這一版塊的設計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實踐性,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實踐等能力,讓學生在語文課上也能調動多種感官,真正“動“起來。

酸的和甜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三

《這個辦法好》講述了少年毛澤東與小夥伴們上山幹活時,指揮大家分工合作去放牛、砍柴、撿果子的故事。説明做什麼事都應當少花力氣幹出成績的道理。

本文生字較多,會寫的字 7個,我會認得字 14個,再加上是低年級學生。基於這兩個特點我儘量讓枯燥的識字教學“活”起來。

一堂課的成敗,關鍵在於孩子是否對這堂課感興趣,所以我以生字為主體,以多種遊戲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愉躍中學。

識字教學,我倡導在學文和認識事物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識字,以自學、合作學、個體檢查、遊戲等多種方法落實識字教學,鼓勵引導學生學會理解運用漢字、詞語。俗話説:不動筆墨不讀書。第一步,初讀課文時,學生邊讀邊圈畫出生字新詞,對生字新詞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第二步,讓學生自主認讀,加深記憶;第三步,採用小組合作做遊戲的方法鞏固記憶生字的音形;第四步,在自主識字的基礎上,教師檢查正音;第五步,利用擴詞、用詞語説話深化學習,達到識字、理解、運用的目標,為下一課時的寫字做好鋪墊。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緊扣學生的認知特點,同時,又能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表演 能力、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學習課文時圍繞“誰想出的辦法?”“什麼好辦法?”“辦法好在哪裏?”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朗讀評悟課文,感悟辦法的妙處。

教學中,我還注重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拓展中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知道,我們平時進行值日時,也要注意和別人分工協作,這樣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值日任務。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 篇四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以“使人受啟發的詞語和故事”為主題,《酸的和甜的》為最後一課,是一篇以連環畫形式編排的童話,在體裁上具有雙重特徵。文中8個自然段配有8幅插圖,除了敍述松鼠、兔子的輕信、猴子的敢於嘗試外,還涉及到了狐狸的“精神勝利法”。教學重點是在閲讀中識字學詞,難點為在閲讀中滲透“做事要敢於嘗試”的道理。

剛從課堂上走下來的我仍然覺得興奮和緊張。回想起我和學生一起走過的這難忘的四十分鐘,靜靜回味我們的真心交流,品味學習過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維的火花,我感到了快樂,同時也激動不已。現在,我將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我的本課設計中想體現的教學思想:

一、把握生字學習的時機,分散識字

“蒙養之時,識字為先”。低年級的新課程改革也正以此思想推行。死記硬背的識字方式已悄悄退出教學舞台。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並掌握識字的規律,從而提高自身學習生字的能力。

識字教學,第一做到隨文識字,因時制宜地把生字分散在在課題中,句子裏,朗讀時、板書中,兒歌總結處、寫字時。第二做到依託,不組織學生識記單個生字,因地制宜地賦予生字具體的環境。這兩點做法,目的就是在前瞻後顧和潛移默化中達到識字教學目標的水到渠成。另外,把“迫不及待、大口大口”兩個詞語的訓練放在重點句子中、朗讀體會時,生活經驗裏去學習、理解、運用。導入部分出示“葡萄”圖片讀準葡萄的讀音。酸字放在課題中識記。句子中指導“串”,“串”是象形字,我引導學生從串的樣子上去記,有些孩子想象成冰糖葫蘆,羊肉串等等,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象形字的特點,初步學會象形字的識記方法。有的是用熟字記憶法,中在加個口字,呂加豎,學生就在輕鬆的環境下記住了這個字。在識記“猴”、“狐”、“狸”三個生字時,從認識小動物,到隨文認識小動物,再到讀兒歌,生字反覆的復現,在到最後我讓學生觀察這三個生字有什麼共同點,並出示“犭”的寫法。這樣對於這三個字的。記憶會更明顯,更輕鬆。“犭”是學生寫字的一個難點,課中着重強調,並與“ ”做比較。加強學生的記憶。

二、創設情境,感悟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閲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驗小狐狸的角色,問問小狐狸在葡萄架下幹什麼,並讓學生演一演小狐狸在葡萄架下轉來轉去動腦筋想辦法的樣子。體會狐狸吃不到葡萄時的心情,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悟了詞語的感情色彩彩,朗讀時,自然能做到聲情並茂。

三、品詞析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國小階段是語文素質的初步形成時期,是奠定基礎的時期。所以,在國小階段,必須注重語文基本素質的訓練與養成。二年級屬於低年段,應該培養學生初步理解詞句的能力。這節課,對關鍵的詞句,啟發學生反覆揣摩,做動作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了詞語,積累感悟語言。這樣品讀詞語,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理解作者譴詞造句的精當,理解了把句子寫具體、寫生動的妙處。

再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得不夠完善,今後應該改正:

一、朗讀不夠多

朗讀是低年級的訓練重點。朗讀的面還不夠廣,例如在教學課文第二、三段時,我讓學生找小松鼠心裏怎麼想的,指名一個學生回答,再是齊讀,讀的形式不夠多,讀的時間不夠多,學生讀的面不夠廣。

二、激勵評價的語言應更豐富

好的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知識點,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在評價語言的藝術性上,語言有些貧乏,沒能在學生最需要鼓勵的時候進行恰到好處的點評,在以後教學中仍需加強。

三、矛盾

感覺到在課堂上,有一些地方,該放手的,讓孩子大膽的來提問,大膽的來辯論的地方,自己感覺好像還放的不是很開。在設計四個小動物面對成熟的葡萄分別有什麼表現時,方案一:讓學生自主去找出來,合作着來學習,有利於鍛鍊學生刪選信息的能力,但是我又擔心學生初讀課文找的不夠全面、準確,影響後面的每個教學環節,甚至不能完成教學任務。方案二:四個小動物分別的表現,教師直接出示,引導品讀,體會小動物分別的表現。這樣我教學在我的控制範圍內,但在教學中受到這種模式的牽引,學生比較被動。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探索,使自己逐漸成熟!

總之,這節課帶給我的收穫就像課題説的酸的和甜的都有。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更要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像小猴子一樣勇於實踐,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 篇五

《酸的和甜的》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的一篇閲讀課。它既生動有趣又寓意深刻。剛從課堂上走下來的我仍然充滿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我和學生一起走過的這難忘的四十分鐘,靜靜回味我們的真心交流,品味學習過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維的火花,我感到了快樂,同時也激動不已。現在,我將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我的本課設計中想體現的教學思想:

一、在愉悦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樂學,並積極投入其中

如果學生感到了快樂,那麼他們就會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所以,本課我力爭創設愉悦可持續型氛圍,讓學生樂學,積極投入其中。讓學生在遊戲中識字,認對字的可以把蘋果摘下來,摘到5個蘋果以上的能得到一張蘋果貼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遊戲中自主識字,合作交流。在最後的實踐活動中,我設計了兩個小活動:

1、讓學生把學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2、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夥伴創新表演。

這樣,課堂自始至終都充滿了情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其中。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於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現在閲讀教學中。我大膽把時間放給學生,鼓勵進行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然後再進行小組展示讀,品讀對比句、評讀、賽讀。這樣,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轉變角色,為學生的更好學習鋪路架橋。再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的不完善,今後應改正:

1、讀書指導上有點不到位,過渡型語言不簡潔明瞭,有些不準確。

2、時間分配有點不合理,造成前鬆後緊的課堂節奏。

3、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機智。

這節課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成敗關係重大。今後,我會沿着這條航線,在教改之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 篇六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對文章的段落間的空白進行分析。他們發現作者對每一事物描寫之間有很大的空白,從而使他們認識到這是本文的結構“片段式”的特點。

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對“祖國山川頌”這題目的解讀不到位。上課時,我只提到了這是一種問題,而沒有從它的來源和演變説起,給學生造成很懵懂的狀態。“頌”應是來源於《詩經》中的“風、雅、頌”。以採取讚美、歌頌為主。寫法上多用鋪敍手段。在上課時先講解語言美再歸納結構特點,中間有點雜亂。後感:

朗讀永遠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多讀幾遍,就能夠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對於寫景遊記類的散文。但對於當前普通班的學生來説,朗讀是讓他們很厭煩的。如何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使他們的朗讀從被動變為主動,是當前讓我考慮很多的問題。也擔心如果不使用好一點的勉勵措施,僅憑苦口婆心的勸説,那今後語文學習的效果會是很不好。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 篇七

《酸的和甜的》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的一篇閲讀課。它既生動有趣又寓意深刻。剛從課堂上走下來的我仍然充滿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我和學生一起走過的這難忘的四十分鐘,靜靜回味我們的真心交流,品味學習過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維的火花,我感到了快樂,同時也激動不已。現在,我將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我的本課設計中想體現的教學思想:

(一):在愉悦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樂學,並積極投入其中如果學生感到了快樂,那麼他們就會積極思考,主動參與。

所以,本課我力爭創設愉悦可持續型氛圍,讓學生樂學,積極投入其中。上第一課時,我們玩“你演我們猜”的遊戲。接着又根據幾幅圖片認識了“猴子”“狐狸”“葡萄”等詞語。識字中,學生認識葡萄園裏的生字朋友,請出捉迷藏的詞朋友,於遊戲中自主識字,合作交流。

在指導朗讀時,學生帶上頭飾進行表演,他們進入了角色,在讀讀演演中積累語言,自悟道理。學生表演後,我激趣引入:“學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想給動物們説幾句話吧!”“小動物們你們又想跟大家説點什麼呢?”這樣,課堂自始至終都充滿了情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其中。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於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現在識字和閲讀教學中。

1、自主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上第一課時我先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再引導他們合作識字,交流方法。我説:“你覺得哪個字比較難記啊?”“誰有好辦法記住這個字?”通過循序漸進的識字過程,學生在自主、合作、遊戲中,識字能力有所提高。

2、在閲讀教學中,我大膽把時間放給學生,鼓勵進行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然後再進行小組展示讀,評讀。這樣,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轉變角色,為學生的更好學習鋪路架橋。

(三):在朗讀指導,以讀為本中,使學生積累語言,感悟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閲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

1、讀書方式多樣,激趣學文:課文教學中,我力求把讀放首位,通過範讀、自讀,評讀,小組合作讀,小組展示讀等方式,使學生喜歡讀書,並把課文讀準,讀流利,到有感情。

2、在讀中落實重點詞句,感悟課文內容,領悟文中藴涵的深刻道理。如我在教學中重點抓住了小猴子爬上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這兩個句子去感悟語句的生動、形象、具體。抓住了小猴子吃起葡萄來。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這兩個句子去了解小猴子喜歡吃葡萄和吃葡萄的着急心情。

再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得不完善,值得自己好好思索。

1、組織教學還需加強。

其實,如果不是上賽課,我會在組織教學方面很注意學生的動向。就是因為片面的追求課堂教學的連貫和流暢,所以對於個別因為興奮而疏忽了課堂紀律的學生,我沒有及時予以指正。

2、課堂機智需要灌注

快下課時,正是學生表演到高潮的時候,全班都為這個活動興奮不已,蠢蠢欲動,正好一隻小蜜蜂飛進教室,教室裏就更顯得亂了。這時的我應該好好調整一下學生的動態,比如詼諧的説:“看同學們上課這麼精彩,連蜜蜂都被大家吸引來了。小蜜蜂想知道大家能不能坐得更端正一點呢?”

3、評價語要中肯及時,恰到好處

4、對於生字教學的安排我有些茫然,因為這篇課文內容長,容量大,為了不影響第二課時課文教學的完整性,我把識字寫字都安排在第一課時了。是否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一定在每堂課上都要貫穿生字教學的理念呢?

這節課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成敗關係重大。我應該感謝這節課,它使我擁有了一個新的體驗,今後,我會沿着這條航線,在教改之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 篇八

《東郭先生和狼》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寓言故事,學生也比較感興趣。本節課中,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朗讀訓練切實、有效。在課堂中學生始終讀得津津有味。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關鍵語句,去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從而懂得人物的品質,獲得思想的啟迪。

在讀到狼苦苦哀求東郭先生所説的話時,學生讀得很不好,我便讓他們抓住“慌慌張張”去想一想,你在慌慌張張的時候是怎麼説話的,並提醒他們聯繫上下文,後面獵人快到了,狼會怎樣哀求東郭先生。通過練習生活實際,學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的情感。讀東郭先生嘴裏不住地罵着時,我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東郭先生是如何想的?孩子們有的回答:“他一定出乎意料,沒想到好心沒好報。”有的回答:“他大驚失色,狼原來是個忘恩負義的傢伙。”正是因為這樣,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學得很投入,讀得很有趣。他們的情感世界隨着文本逐漸豐富。但是在課堂中,我也發現學生在概括表達的過程中語言不夠精練,往往不能抓住主幹部分,常常描述性詞語,人物的對話也穿插其中,我想這還需要我們循序漸進地訓練。幫助學生找準文章概括的重點要素,教給學生有效的概括方法。

酸的和甜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九

今天教學《酸的和甜的》,這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狐狸因為“吃不到葡萄”就説“葡萄酸”,松鼠、兔子因此被迷惑,若不是小猴子敢於嘗試,他們都將錯過一頓美餐。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遵從“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原則,每個環節都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效果不錯。

一、字、詞、句訓練層層推進,有梯度。

在出示一串“葡萄”實物後,我隨機進行“葡萄”的生字教學,然後再次出示這串葡萄,要求學生練説“一( )葡萄”,學習生字“串”,在此基礎上再提高難度訓練説“一串( )的葡萄”,學生因為有實物觀察,發言積極性高,表達準確到位。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為了幫助學生理清脈絡,我及時地貼出小動物板圖,隨機學習了“狐狸、猴”等字後,要求學生用:“( )、( )和( )認為葡萄是酸的,( )認為葡萄是甜的。”句式説話,學生表達很清楚,為今後將“三句話合併成一句話”的訓練打下基礎。

在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時,在觀察插圖的基礎上,我創設了一個情境:一隻小兔子一蹦一跳地走過來,正準備伸手摘葡萄,小松鼠連忙説( )要求學生展開想象,訓練語言;在此基礎上我還和學生分角色對話,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示範,要求學生模仿並試着去練習,學生熱情高漲,充分發揮了想象,表演效果好。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表演能力,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感悟。

本節課我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處處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在揭題後為了儘快將學生帶入故事情境,我採取了範讀,儘可能做到了聲情並茂,學生立刻產生了閲讀期待,接着我就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自然、積極;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我又採取了“四人小組輪讀、互評”的方式,對學生的初讀進行了檢查,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以及實踐能力,又做到了便捷、有效;在學習第一段的過程中,在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自己演一演小狐狸,然後指名上台表演:我高舉一串葡萄要求學生加上動作表演小狐狸想盡辦法摘葡萄的畫面,學生加的動作恰到好處,表演很成功。在有了體驗的基礎上我再次指導朗讀第一段,學生做到了聲情並茂,將課堂推向了一個小高潮,既在讀中落實了重點詞句,又感悟課文內容,領悟文中藴涵的道理。

不過,細細反思本堂課,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的不完善:

1、在學習了“小狐狸想盡辦法摘葡萄”的那個環節後,其實可以穿插“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訓練,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點。

2、書寫指導時“認讀、組詞”這個環節未能很好展開,教師範寫太慌張,今後要加強練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8ll3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