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潮汕文化的現狀與發展【精品多篇】

潮汕文化的現狀與發展【精品多篇】

潮汕文化的現狀與發展【精品多篇】

關於農村文化現狀與發展建議 篇一

關於農村文化現狀與發展建議

農村文化建設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農村穩定、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實現觀念轉變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日益富足,農村文化事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呈現出了可喜的發展勢頭。但從總體上看,農村文化建設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還不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相適應,與農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可以説,農村還是我國文化建設的薄弱環節。

一、農村文化事業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不夠完善,農村文化陣地建設還很薄弱,發展不平衡;文化隊伍建設步伐雖然也得到了加

快發展,但多數鄉村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公共文化設施。村級文化活動室建設還不夠全面,普及率不高。

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幾乎空白,有待於加快步伐,文化事業單位體制機制不活,藝術人才大量缺乏;資金投入有所增加,但還很有限,農村羣眾基本文化權益無法得到根本保障。

農村文化活動開展形勢不夠豐富。

文化市場的培育管理和發展有待於進一步提升。農村文化隊伍現狀,主要表現在農村文化隊伍不夠專業化、規範化

二、結合新農村建設對農村文化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農村文化的建設要從根本上轉變地方領導觀念,切實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農民物質生活基本得到滿足後,他們開始追求可以交流、參 與的主動式文化活動,希望在休閒中獲得知識,在文化生活中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目前大多數農民除了幹農活之外,就是“看電視、打牌、上圩、帶孩子”,過着那種“早上聽雞叫,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的單調乏味的生活,基層文化活動缺失。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文化設施是開展羣眾文化活動、傳播先進文化的陣地,要在各縣、鄉鎮建立圖書館和文化站,不斷擴大廣播電視收視覆蓋率。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都牽涉到投入。加大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當然,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僅僅依靠政府投入是難以完全奏效的,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拓寬思路,制定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投資興辦農村文化事業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業,逐漸建立起多渠道的農村文化建設投資新體制,改變農村文化館、文化站的落後狀況,多層次、多渠道地開展健康向上的羣眾性文化活動,滿足農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積極搶佔農村文化陣地,逐步加大文化事業投入資金

農村文化建設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維護農村穩定、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實現觀念轉變等方面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加大公共文化財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文化事業佔財政總支出的比重,保障人民羣眾基本文化權益,正確處理好文化公益性與產業性的關係,應更加註重文化的社會效益,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安排資金,在全縣各鄉鎮建成比較完善的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體系。開展好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鄉鎮文化站建設等,加大文化事業經費投入。鄉村兩級還應努力爭取民間資金、企業資金及外資投入或捐贈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要想佔領和鞏固農村這塊文化陣地,政府 就必須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從而獲得農村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隨着農村百姓的生活逐步走向富裕,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日益俱增。由於過去農村的發展主要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度對農村文化的投入和建設滯後,造成了農村文化滑坡的現象,文化陣地名存實亡,更有甚者一些農村文化陣地被寺廟、教堂所佔領,封建迷信、賭博等現象死灰復燃。政府供給的農村公共文化資源又嚴重匱乏,封建、落後的文化現象在不斷地侵蝕着我們的文化陣地,有的地方已經被這種現象所取代。面對這樣的激烈較量,我們只有用重拳出擊,搶回陣地,還農民一個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圍,真正實現“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農村文化事業的建設和發展是我國農村發展的戰略性措施,需要全體民眾的全力支持,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尤其是政府資金的注入,將對搶佔農村文化陣地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三)加速農村文化隊伍的建設,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質

農村文化隊伍的建設是農村文化建設的根本問題。尤其是鄉鎮文化隊伍的建設,是我們農村文化建設與發展的關鍵問題。目前在許多地方鄉鎮文化站還是“一站一人一章”的局面,有的是從其它崗位轉過來的,不知文化工作怎麼開展,加上農村文化工作人員學歷偏低,缺乏專業知識。本來鄉鎮文化站就是農村文化的一線管理者和組織者,村級文化室、圖書室的管理輔導離不開文化站,農村文化中心户的建設、引導、輔導工作離不開文化站,鄉鎮一級的文化市場管理、監控也離不開文化站,集鎮大中型文化體育活動以及文化體育協會網絡組織的管理與引導,不僅離不開文化站,而且還需要文化站去組織、發展。由此可見,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個過程之中,鄉鎮文化站所面臨和承擔的工 作是繁重而複雜的,事實告訴我們,在文化站工作被削弱的地區,已經出現了農村基層文化陣地流失、基層文化隊伍渙散、羣眾文化活動“偃旗息鼓”,老百姓業餘文化生活貧乏的現象,同時,黃賭毒等醜惡現象和封建迷信、腐朽落後的文化乘虛而入,嚴重影響着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村社會的穩定。加強鄉鎮文化站和充實基層文化隊伍已迫在眉睫。

(四)大力開展羣眾性文化活動,促進全民文化大氛圍的形成

健康的羣眾文化活動具有弘揚正氣、凝聚人心、溝通感情、增進融合的功能,對於化解矛盾、整和社會關係具有很強的作用。目前,以娛樂健身為主題的激情廣場健身舞活動正在全縣各地紅火展開,效果很好。今後應在內容和形式上予以豐富、範圍上予以擴大、內涵上予以提升。要進一步發展祠堂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節慶文化、家庭文化等各類羣眾文化,充分利用傳統節日、重大節慶等載體,開展歌詠、朗誦、讀書等活動,舉辦鄰里節、老人節、票友會、社區文化節、鄉村藝術節等節慶活動,引導鄉與鄉之間、村與村開展友好健康的文藝比賽或文化聯誼活動,進一步推廣激情廣場大家跳活動,引導廣場活動往歌唱、戲曲類擴展。挖掘恢復民俗特色和鄉村傳統藝術,鼓勵引導有條件的鄉村爭創地方文化品牌。發揮中國小藝術類教師和民間藝人、文化名人的作用,指導、培訓羣眾提高文藝鑑賞力和活動參與能力。鼓勵有條件的鄉(鎮)、村建設文體公園和室外體育場所,讓文化活動形成集中效應。我國的民間文化來源於廣闊農村而服務於我們整個社會乃至世界,開發和發掘農村文化資源,實現農村文化產業化是農村文化走出農村、擴大受眾、弘揚文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們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竭力改善農村文化生活,進而提高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故此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必然要與當地經濟相結合,這樣文化與經濟的結合就必然形成文化產業。我們的農村文化底藴深厚、豐富多彩,極具挖掘潛力和市場空間,同時我國各地民族特色文化不勝枚舉,很多鄉土文化基本上處於未開發狀態,保持着得天獨厚的“原汁原味”,故而更加符合現代文化消費者崇尚自然的價值取向。在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藴的地方,特別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後,但卻擁有獨特鄉村文化傳統優勢的地方,在農民渴望尋找致富新路子、城市人追求精神愉悦之際,完全可以利用“文化資源”改變經濟社會發展格局。

因此,積極發展農村文化產業,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強政策調控,使現有農村文化資源得到有效利用與充分發揮是我們政府部門和文化管理者的歷史責任。文化事業繁榮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級領導的重視、財力人才經濟的有效保障以及全民的共同參與,同時建議我們的創意、策劃、諮詢機構和文化藝術專家應重視鄉村的建設,走進田野,走進村寨,提供智力支持,幫助和扶持鄉村文化產業的項目定位、產業佈局、經營管理和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站在城鄉統籌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高度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諧文化建設,積極推進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

潮汕文化 篇二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是潮人民系的文化。中國有許多民系,其中如潮人民系、客家民系、廣肇民系、閩南民系等。潮人民系頗為著名,其最顯著的特徵是操潮汕方言。潮汕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內容十分豐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聲譽。研究潮汕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特色,弘揚潮汕文化的優良傳統,對於豐富中華文化的內容,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潮汕地區地狹人稠,人口與資源和環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競爭環境培養了潮州人的創造、開拓和冒險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謀生,形成社會風氣,在農業上精耕細作,在手工業上精雕細琢,在商業上更是精打細算,極善經營,聞名海內外,有“中國的猶太人”之稱。秦漢以後,漢文化向嶺東擴展。晉唐時期,中原主流文化影響逐漸擴大,陳元光平定泉潮間蠻僚嘯亂、韓愈謫任潮州刺史,是這一時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時期,大量移民入潮,閩文化北來,使潮汕地區全面開發,是潮州文化形成的重要環節。明清時期,最終形成有鮮明特徵的潮州民系文化。潮汕地區從宋代起由於經濟的迅速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也相應發展,人才輩出。

中國地大物博,地方建築燦若星河,各具特色,潮汕民居便是這其中的一朵奇葩。潮汕民居融匯千百年來潮汕人的智慧,如同山西平窯潮汕民居民屋的粗獷,瑤寨吊腳樓的野趣,江南徽屋的雅緻,蘇州園林的自然一樣,潮汕民居也擁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內涵。潮汕民居直接地將大自然因素所謂“天時、地氣、順風”溶入建築中,體現出人天和諧的統一境界和高尚心靈意境。潮汕民居的建築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東的,以南為主。這樣一來,冬天可擋住嚴寒的北風,夏天則可以接受涼快的南風。在潮汕,農村傳統民居的樣式有多種多樣,雖然現在的潮汕地區出現了許多的高樓大廈,但是在農村裏,仍然保存着一些傳統的老式民居,而且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動的名字來命名的,如“四馬拖車”、“四點金”、“下山虎”等等。

潮汕民居特點鮮明,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潮汕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將傳統的建築文化與潮汕特有的傳統工藝美術如金漆木雕、工藝石雕、嵌瓷藝術、金屬工藝以及書法、繪畫藝術等最大限度的整合。民居建築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韻味,具有濃郁的文化底藴和豪華氣派,無論在建築序列格局還是裝飾工藝等方面都可以與皇宮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宮起”、“京華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説。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傳統,形成了大規模的村寨等建築羣體,再加上地方經濟發達、人文鼎盛,所以建築規模經常非常宏偉壯麗。

弘揚潮汕優秀文化,對振奮海內外潮人艱苦奮鬥、勇於開拓、誠信經營、樂於奉獻的精神,增強海內外潮人的凝聚力,共同為促進祖國家鄉和海外潮人住居地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中外文化合作和交流,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漫步潮汕的小城老街,品嚐潮汕正宗沙茶醬料“沙茶牛肉火鍋”、新興養生菜品“開元清心上素宴”,這是多麼休閒而富有情趣

潮汕文化的現狀與發展 篇三

潮汕文化簡介與發展

關鍵詞:嶺南;潮汕文化;傳統

摘要: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粵土著文化的基礎上,融匯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鮮明時代色彩和地域特徵的區域性文化。它是嶺南文化重要的一支,更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在當下社會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發展,我們應該本着批判揚棄的原則,促使其向宏觀、理性、深度的方向轉變,研究潮汕文化的的現狀,瞭解其豐富的內涵和特色,對於弘揚潮汕文化的優良傳統,尋找潮汕民俗文化現代化的最佳路徑,豐富中華文化的內容,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潮汕概況

潮汕大地是一處歷史悠久,文化興盛的文明之邦。長期以來,由於潮汕地區行政上屬廣東管轄,所以潮汕文化也一直隱蔽在省府文化——廣府文化的背後,外界也常誤以為,廣東文化就是廣府文化,對潮汕文化知之甚少。而事實上,潮汕文化是獨立於廣府文化之外,有着自己鮮明的特色,並且自成一格的文化體系。

潮汕地處中國東南沿海廣東與福建的交界處,歷來為粵東、贛東南、閩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自嘲為“省尾國腳”。這裏三面背山,一面向水。境內雖有富饒的潮汕平原,但生存環境卻不易,常有颱風與地震威脅.而且歷來地少人多,總面積10346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萬,人均可耕地不到3分,有“耕田如繡花”之美稱。這裏商業氣息濃厚,長久以來的商貿傳統,催生了中國影響深遠的三大商幫之一的潮州商幫。這裏還是“十相留聲”的嶺海名邦,也是宋“前七賢”、明“後八俊”,近代千萬潮汕英才生長的“海濱鄒魯”。

潮汕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這裏夏長冬短,日照充足,氣候温和,雨量充沛,終年不見雪。潮汕襟山帶水,氣候宜人,成為南遷漢人生息繁衍之地,長期以來形成城鎮密集的現狀。潮汕居民基本上均來自各各歷史階段的南遷漢人,比如比較早的並有記載的是《史記》中記載的秦時期一支由史氏族人帶領的為秦始皇修築水路直達揭陽嶺的隊伍,抵達揭陽嶺後並沒有返回,而是直接“駐紮”在當地並始設揭陽縣。其外還有其他如漢,三國,唐宋,元明時期遷入的。

二、潮汕文化簡介

(一)潮汕方言

潮汕話,是全國八大方言區中閩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古樸典雅,詞彙豐富,語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詞古義多,語言生動又富幽默感,與其他語言很大區別。因此,引起海內外語言學家的關注,研究潮汕話的人很多,有關潮汕話的專著、字典、詞典也很多。對潮汕人來説,潮汕話是維繫感情的紐帶,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異域他鄉。鄉音相同,勝似“自己人”。

潮汕話在廣東東部的潮汕地區以及海外華人中廣泛使用,是知名度較高的一個古老方言,屬於閩南語系,但與閩台的閩南話差異很大。語法與閩台片相同,詞彙也有高度的對應,語音語調上則差異明顯,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難度。在潮汕話和閩台片相交融的地區,兼具有二者的發音特色,特別是靠近潮汕地區的陸豐三甲(甲子、甲東、甲西)地區的閩台片的閩南語,福建的詔安等。潮汕話包含了很多的古漢語成分,在古代,潮汕先人本來居住在中原一帶,為了逃避戰亂,一路往海邊遷徙,到達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時間之後,又集體遷徙到今天的潮汕地區。所以潮汕話是遺留下來的古漢語,同時也受到南越國少數民族的影響。

18至20世紀期間,潮州居民是移居東南亞的主要華人族羣之一,故此潮州話成為海外華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區以外的華人社羣,也有很多人説潮汕話。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形成重要的少數族羣。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北美洲和歐洲居住,一些從潮州地區而來,一些則從東南亞而至。

(二)潮汕飲食

在許多國內旅遊志上,提及到潮汕旅遊,大體擺出的都是張美食地圖,這從另一個側面説明了潮汕的“吃”最出名。潮汕飲食作為潮汕文化的一個部分,它的特點的形成,同樣是離不開潮人賴以生存的地理自然環境、人文風俗、及悠久的傳統歷史文化。

擅長烹製海鮮,可以説是潮汕菜最為突出的特點。用料廣博,是中國菜很多菜系都共同具有的特色,然而在眾多的烹調原料中,特別突出擅長烹製海鮮的,恐怕只有潮州菜了。潮州菜擅長烹製海鮮,首先是因為潮汕地區盛產海鮮。潮汕平原所面對的滔滔大海,是豐富的海產品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源泉。潮汕地區盛產海鮮,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一人類生存規律的支配下,潮汕在很古遠的年代,便有了喜食海鮮的習慣。潮汕人喜食海鮮的習俗,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潮州飲食文化的特色,當潮州菜得到形成、發展的時候,這種特色自然也就成為潮州菜的一大突出特點。潮州菜在口味方面的突出特色是時尚清鮮。潮州菜在口味上強調原汁原昧,突出“清”和“鮮”兩大特色,也可以説,潮州菜這一特點,是和其它一些中國菜偏辣、偏酸、偏甜等濃重口味相對而言的。

此外,中國無論茶道、茶藝,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潮汕工夫茶。潮汕功夫茶是潮汕地區極富地方色彩的茶道文化,它歷史悠久,植根於千家萬户,幾乎可以説,凡是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人沖泡工夫茶,它在衝法上,不論是器具、用水、程序、飲法,都極具潮汕地方風味,我們甚至可以説,工夫茶是潮人的代表特徵。很難再找到這麼一個地方像潮汕人喝茶的工夫和茶文化的普及。有人曾戲説,“潮汕人是天生的貴族”,説的就是潮汕人喝茶,因為無論是在高檔的茶館、酒樓或是街邊的攤檔、普通百姓家、甚至是農忙時的田間,你都能見到潮汕人悠哉地喝工夫茶。而且只要你走進潮汕人家做客,迎接你的90%是工夫茶。潮汕人是有事喝茶、沒事也喝茶,飯前喝茶、飯後也喝茶,有朋友時陪朋友喝,沒朋友時自己喝,反正一天是茶不離口。據統計,光汕頭市區,每年消耗的茶葉總額就達到三四十個億,所以毫不誇張地説,潮汕的茶葉店比米店多。而事實上潮汕人對茶葉的稱呼就是“茶米”,可見其是生活必備,缺之不可。而且,只要是潮汕人喝茶,即使是一個人,他也會老老實實地端出專門的茶具,燒上開水,慢慢地一小杯一小杯地泡,決不海口大喝。而對於沖泡的程序,常見的有九道的,也有像茶藝館十八道的,而即使是普通家裏沖泡,最少也有七道程序,而且道道有説頭,像“關公巡城”、“韓信點兵”、“貨如輪轉”等等,而難得的是這連最普通的老百姓都懂,可見潮汕茶風之盛,潮汕工夫茶在普羅大眾心中的根深蒂固。

所以,潮汕在飲食充分展現了潮州菜在烹飪原料,在菜餚的口味上都非常順應當今的飲食潮流,它表明潮州菜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鄉土風情,它表明潮州菜不但口味純正,而且醫食並重,有益身心健康,而所有這些方面,都有一個菜系能否發展且具有生命力的相當重要的方面。

(三)潮汕建築

潮汕民居以傳統的三合院、四合院為基本佈局,最基本形式稱“下山虎和“四點金”。規模較小的城鎮平民居屋有佈局狹長的“竹竿厝”。大型民居以四點金為基礎橫向或縱向擴大規模,稱“三廳串”、“八廳相向”、“四馬拖車”、“百鳳朝陽”,其外部輪廓則保留十分規整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大規模的集居式住宅稱為“寨”,這是清代潮汕地區鄉村居民軍事化的產物。從平面上可分為方案和樓寨,從外圍方式上 可分為圍牆和圍樓。在潮陽,這種集居式住宅稱為“圖庫”。海濱貧民舊時所居多為塗(草)寮,是夯土或以木、草織成牆體的茅屋。潮汕地區建築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採用貝灰和石材。至遲在北宋已開始燒製貝殼灰,以

貝灰為主體原料的三合土版築大為盛行,不僅應用於建造房屋、高塔上,而且應用到加固堤防上。石材不僅應用於建築構件的門框、欄板、抱鼓石、台階、柱礎、井圈、樑枋上,而且建造了石牌橋、石塔、石橋大型建築物。

潮汕祠堂的基本結構,有兩廳夾一庭的兩進式和三廳兩庭的三進式兩種。其建築系統地運用木雕、石雕、嵌瓷這三大潮州建築工藝,裝飾豪華,富麗堂皇,雄偉壯觀,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潮州祠堂還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如普寧市西社鄉永思堂存有民國修建碑記,從中可以瞭解該祖源流及世系輩序,這對研究該簇歷史有很大的幫助。澄海市後溪鄉芳莊堂,堂正中入門有一祖墓,這一現象在潮汕是極其罕見的。潮汕土樓主要分佈於饒平縣和潮州市鳳凰山區及其餘脈,如潮安縣鐵鋪鎮平原地區。

(四)潮汕工藝

潮州木雕是工藝美術的佼佼者,説來有趣,在卷帙浩瀚的《辭海》中,要查出“木”雕一詞,必須貫以“潮”字方可查到。“潮州木雕”成為專有名詞,可見其藝術性、專訪性之強,影響面之廣。潮州木雕在唐宋時已初具規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潮州木雕形成了鮮明的風格。其形式有圓雕、沉雕、浮雕、多層次的鏤空雕,而外形色彩上,可分為黑漆裝金、五彩裝金、本色素雕三類。在應用上則大致分為建築裝飾,傢俱裝飾,神器裝飾和案頭陳設等四類。在潮汕地區,不管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民居之陋,人們隨處都可以見到木雕藝術的存在。所以,潮州有“木雕城”之譽稱。

潮繡是我國四大名繡之一——粵繡的一大支系,早在唐代已出現,明、清兩代更趨成熟。《潮州府志》雲:“潮州婦女多勤紡織”,“織任刺繡之功,雖富家不廢也”。清末,潮汕地區還出現過二十四名“繡花狀元”,並赴南京參加全國刺繡比賽。潮繡講究構圖均稱,色彩濃烈,富麗堂皇,其品種大致可分為日用品、欣賞品和劇服三種,形式有絨繡、紗繡、金銀線繡、珠繡四大類。針法千變萬化,主要有“過橋”、“鑾乾”、“歷艮”、“二針鎖”、“三針鎖”、“三山起”,以及“打只”、“化針”、“亂針”、“點繡”等六十多種。潮繡因其瑰麗多彩,技法精巧而著稱,產品行銷世界各地,深受青睞。

此外,還有巧奪天工的潮州抽紗,多姿多彩的潮州花燈,潮州剪紙,潮汕銀飾,楓溪陶瓷,潮州嵌瓷,潮州石雕等等,真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五)潮汕“商”文化

潮汕傳統文化是比較保守的,大部分人還是有着多子多福的觀念,使得原本富庶的潮汕大地人口壓力非常嚴重,這也就迫使許多潮汕人必須對外遷徙和異地謀生,這也就造就了潮汕人吃苦耐勞的性格和精明能幹的商業頭腦;同時也因為異地謀生,使他們形成了共同進退的抱團思想,一榮俱榮敢闖敢拼的幹勁;“潮商”也成為現代商業的一種獨特現象,甚至有人將其與中國古代的晉商和徽商相媲美,稱之為中國第三大商幫。

而縱觀現代華商,華人首富李嘉誠是潮汕人,國內首富黃光裕也是潮汕人,中國最大的網絡集團——騰訊的馬化騰是潮汕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廣州合生創展、珠江地產的朱孟依也是潮汕人……在海外,特別是東南亞各國,潮汕商人都是當地不可小視的一股商業力量,就好比在潮汕人最多的泰國,可以説泰國很大部分的經濟命脈都是掌握在潮汕人手中:當今泰國最大的八家銀行,潮汕人經營的有四家,像盤古銀行的陳弼臣家族,控制泰國包括銀行、保險、金融、國際航海、紡織等42家企業;泰國僑領鄭午樓及其家族,擁有京華銀行和泰國第一銀行,還有工業、商業、地產等100多家公司;潮汕人謝易初、謝國民及其家族創辦的正大卜峯集團,是東南亞最大的農牧工商聯營的跨國公司,同時其也是中國改

革開放後進駐中國的第一支外資股,在中央電視台常見的正大綜藝和國內大型連鎖超市“易初蓮花”即是其集團下所有(《潮汕海外移民》杜桂其著)„„

在歷年的華人富豪榜和國內富豪榜上,小小的潮汕地區其富豪財富常常超越整個福建省富豪的總和和廣東的1/2強。由此可見潮汕人的商業天賦和潮汕地區特色的“商文化”。

三、潮汕文化的發展方向

由於偏離省府和近些年潮汕經濟的不景氣,使潮汕文化很少為國人瞭解和重視。而事實上,潮汕文化歷史沉澱深厚,體系完整,獨具特色,對中國文化乃至世界華文化都有着深遠的影響。尤其在當前中國社會經濟貿易與國際接軌,思想文化與西方社會頻繁互動的大趨勢下,潮汕民眾更要具備批判意識,揚棄自身文化中直觀、膚淺、保守的成分,代之以宏觀、理性、國際化的視角,揚長避短,與時俱進,尋找潮汕文化現代化的最佳路徑。

(一)發展創新傳統文化,深入挖掘潮汕文化內涵

潮汕文化歷經兩千多年的發展,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核。作為文化創造和傳承者的潮汕人,具有精明能幹,刻苦耐勞,勇於開拓、善於經商、注重人際關係等積極的文化心態,但也存在着眼光短淺、妒賢忌能,同行相欺,重商輕工,輕奉鬼神,小富即安的文化心理,這些是與現代文化的多元化、大眾化特點不相適應的。因而,我們要立足傳統,面向現代,不斷注入新的文化元素,以長遠的眼光、理性的自省和果敢的膽識進行積極的文化整合。要不斷增強潮汕文化的共融性和自由度,通過與外來文化的積極交流和融合,完成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的轉型。要對文化載體如潮汕方言、潮劇、潮汕工藝、潮汕農藝及飲食文化等加以整理和創新,提升獨特的文化品牌影響力。要發揚潮汕文化中精明幹練、勤勞勇敢,敢為人先的人文精髓,把握並提煉潮汕文化的核心價值,同時也要體現現代文化的多元性和開放性,不斷增強潮汕文化的生命活力和時代意義。

創新傳統文化,不斷提升軟實力,要深入瞭解人民羣眾的生活和情感,通過對生活和時代的深刻感悟與理解,創作一批既有鄉土氣息,又不失時代特色且為羣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要弘揚潮汕特質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例如工夫茶文化、飲食文化、建築文化、休閒文化等等。要發展精英文化、大眾文化和鄉土文化,建立多層次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申報,加快收集、整理古文集、名人作品集和民間故事集的編輯出版工作。同時,要規範潮汕話,推廣潮汕話,利用音樂、影視作品等形式推廣簡單實用的潮汕話,使潮汕文化被全國更多的人接受和學習。

(二)打造區域文化中心,普及大眾文化

要打造以汕頭為主導的區域文化中心,推進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相融合,培育扶持一批骨幹文化企業,規劃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園區,創造催生一批文化新興業態。通過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以工藝玩具業、印刷業、音像材料業為支柱的文化產業體系,形成以汕頭為龍頭,帶動輻射粵東城鄉文化產業發展格局,使文化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要特別扶持發展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業,加快區域文化產業協調發展。要利用汕頭與台灣地緣相近、血緣相承、商緣相連、文化相親的獨特優勢,抓住機遇發展和弘揚潮汕文化。在深入挖掘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要加快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提供多樣化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更加註重文化惠民,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羣體的基本文化消費需求。

加大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硬件建設力度對發展壯大文化事業固然重要,但要真正實現文化事業的發展繁榮更應該重視大眾文化的普及程度。要把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搞好重點文化設施和基層文化設施建設,重點實施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農家書屋工程,加快健全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不斷延伸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繼續開展流動圖書館、流動博物館、流動演出網的建設與服務。堅持開展送文化、送展覽、送圖書下鄉活動。同時,要繼續推進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免費開放,進一步提高館藏資源數字化和網絡化服務。只有在羣眾身上發現文化的符號,在羣眾的口中獲得讚許,文化事業才能真正

得到發展和繁榮。

(三)通過相關政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繁榮文化事業的重點在於文化市場的全面均衡發展,尤其是欠發達地區文化行業的發展和普及程度。粵東沿海地區和內陸欠發達山區,由於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約,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公共文化資源總量偏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落後,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會長期存在。因此,政府需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對文化產業給以財政、税收和投融資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要培育各類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合格市場主體,尤其是調動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引進社會力量,進一步做大做強文化產業。高標準建設一批特色鮮明、輻射能力強的文化產業園區,推動文化產業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要不斷提高文化產業的市場化程度,努力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發展格局。同時,針對潮汕地區人多地少、能源缺乏,文化底藴非常豐富的特點,鼓勵發展創意文化產業,形成文化發展的強大後勁。

(四)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擴大文化影響力

大力實施文化新興戰略,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堅持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構建社會主義文化市場新秩序。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逐步做到凡適合面向市場購買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都應面向市場招標購買。要以貫徹落實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為契機,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文化產業,壯大文化發展實力。要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統一,要推動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同時,要積極實施“人才興文”戰略,加快引進和培養優秀文化人才,構建一支門類齊全、素質優良的文化工作者隊伍,為發揚潮汕文化提供智力支持。要落實對文藝工作者的各項福利政策,激發文藝工作者的工作熱情。最後,要大力宣傳潮汕文化,通過有效的宣傳、教育,使人人成為繼承、弘揚潮汕文化的參與者和奉獻者。

參考文獻

[1]司徒尚紀著,《廣東文化地理》,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8(2001.9重印)

[2]胡興榮主編,《潮汕文化報告》,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

[3]黃挺著,《潮汕文化源流》,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4]陳澤泓著,《潮汕文化概説》,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潮汕文化的過去與未來 篇四

潮汕文化的過去與未來

摘要:本文通過研究分析潮汕文化中的代表潮劇和潮汕木雕的發展變化,從而總結出潮汕文化的過去發展與現階段發展的區別。從研究發現,潮汕文化在過去曾盛極一時,但隨着改革開放的到來,潮汕文化受到了很大的衝擊,開始出現萎縮。潮汕文化若要在未來長期發展下去,就必須改革創新,培養繼承優良文化的人才,使潮汕文化從新煥發光彩。關鍵詞:潮汕文化 潮劇 潮汕木雕 改革 發展 傳承

我的家鄉在潮汕,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廣東與福建的交界處。潮汕文化核心人羣是指潮州、汕頭、揭陽三個地級市轄境的潮語居民。潮州文化源遠流長,是本土文化與中原文化逐步交融形成,具有強烈地方色彩的地域性文化。共同的潮汕文化起源於潮州先民、成型於秦漢、發展於唐宋、昌盛於明清、創新於現代,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小分支。

潮汕文化是一個動態的開放體系,本地的文化與外來移民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借鑑,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特色文化。談到潮汕文化,不少人會想到潮汕美食、潮汕功夫茶、潮汕音樂、潮汕英歌、潮汕工藝、潮劇、潮汕民俗、潮汕建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地理因素是影響潮汕人民性格的一個重要根源。潮汕地區地少人多,天災不斷,如1922年8月大台風,1969年的VIOLA大台風與1918年南澳大地震,但正是這樣惡劣的環境培養了潮汕人民不懼艱苦,拼搏向上,堅持不懈的精神。潮汕人民大多信仰道教,信仰自治,從各鄉各村的善堂就可以看出潮汕人民信善的思想。潮汕人民迷信,喜歡拜神問卜,但追根到底還是因為我們國人信仰缺失導致的。在走投無路,被生活所困時,潮汕人民只有通過拜神祈求各路神仙保佑來進行自我暗示。在商業方面,潮商是中國古代三大商幫之一。由於精明謹慎,善於經商,他們被美譽為“中國猶太人”。現在潮商遍佈世界各地,不僅帶動了經濟的增長,還把具有潮汕特色的文化帶到了世界每一個角落,把屬於我們的別具一格的文化展現在世人眼前。

潮汕文化曾經盛極一時,但隨着改革開放的到來,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原本繁榮的潮汕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過去在人們心中佔有十足地位的文化體系,在現代社會發展中能否存活,關係到整個中國文化體系的發展。潮劇和潮汕木雕是潮汕文化的代表,它們的過去與未來正好能反映出當今潮汕文化的發展趨勢。

潮劇是潮汕文化中突出的民間表演藝術。也許並不是很多人知道有潮劇這個劇種,它不像京劇一般為世人所知曉,但不可否認的是,潮劇是中國古老戲曲存活於舞台的生動例證,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表現形式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較高的審美價值。2006年5月20日,潮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潮劇的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了。它是以潮汕方言為載體,歷史故事為模板的一個地方劇種,結合了潮汕的民間藝術,如潮汕音樂等,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深受潮汕人民的喜愛。在80年代,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劇團,他們的表演風采好,劇情、唱腔、配樂和作曲特別耐聽,聽起來回味無窮,曲韻悠揚,一出出精彩的潮劇讓潮汕人們難以忘懷。七八十年代是潮劇最為興盛的時期,那時候的傳媒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潮汕人民都是晚上吃 完飯抬着小凳子去戲院看戲。無論是老人小孩都會被潮劇吸引,到了第二天人們還是會談論潮劇裏的情節。但隨着社會的發展,傳媒的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也有所不同。現代的娛樂節目充斥着我們的生活,潮劇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特別是年輕一代,看潮劇慢慢地成了老人們的專利。現在過年的時候,一些鄉村還是會搭台請人來表演潮劇,但不難發現,觀眾大多都是老年人。漸漸地,潮劇被青年一代所遺忘。九十年代以後,潮劇受到市場經濟的制約和現代文藝的衝擊,投資減少,藝術水平降低,人才不斷地流失,越來越少的人關注潮劇的發展,潮劇逐漸失去了競爭力。潮劇是潮汕文化的重要載體,其藝術魅力和文化品位都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缺少了潮劇,潮汕文化也就等於失去了其綻放異彩的一個重要途徑。保護和扶持潮劇的發展,關係到潮汕文化整體的進步。要使潮劇恢復青春活力,不僅要靠政府的大力扶持,還有靠千千萬萬人民的支持。只有這樣,潮劇的未來才有希望。潮劇才能薪火相傳,藝術光芒永不熄滅。

潮汕文化豐富多彩,工藝品更是舉世聞名。其中,潮汕木雕可謂是最為出眾。木雕,是以黃楊木、樟木、龍眼木、紫檀木為主要用材,按一定的藝術設計而精雕細刻而成的工藝用品,多用於建築、傢俱等裝飾以及文具、擺設、神像等雕刻。木雕工藝在中國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歷經滄桑,技藝日趨精湛。潮州木雕始於唐、宋,在明代迅速發展,於清代達到了高峯,特別是清末民初年間,海內華僑回鄉建造祠堂、豪宅成風,大量採用潮州木雕,使之達到登峯造極的發展階段,現存的大量潮州木雕多數為這個時期的作品。木雕工匠們在有限的木頭上,雕刻出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山水人物,每一個小細節都無可挑剔,藝術功底可見一斑。潮汕木雕在古代的建築中較為常見,特別是在過去,與祭祀有關的神龕神轎,饌盒、爐罩、燭台等,更是木雕藝人們的用武之地。在七八十年代盛極一時的潮汕木雕,在九十年代中期就開始萎縮,木雕藝術在時代的進步中慢慢地淡化,失去了其應有的地位。由於現代家居樣式及製作材料的多樣化,木雕在家居中的運用逐漸減少。傳統的木雕多用於祠堂,廟宇當中,人們的審美觀與傳統的文化不相適應。另一個方面,潮州木雕工藝精細,創作難度大,加工程序多,且多手工操作,既辛苦又無法形成規模化生產,經濟效益差,因此目前從事木雕加工生產的人愈來愈少,青年一代也不願意去學習這門藝術。潮汕木雕日漸失去往日的光芒也反映出了潮汕工藝品的現狀。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潮汕工藝品的消費並不高,大部分傳統工藝技術萎縮,人才大量流失,傳統工藝到了瀕臨滅絕的境地。目前,諸如香包等傳統工藝已經失傳,潮繡、泥塑、麥杆畫等工藝也日漸式微,為此,保護潮汕傳統的工藝產業刻不容緩。要將其發揚光大,必須是傳統與現實緊密結合,實現兩者的和諧統一。只有大力發展潮汕工藝產業,讓具有中國特色的手工藝品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才能讓豐厚的地方文化底藴,變成地區社會和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從潮劇和潮汕木雕的發展進程我們不難看出,民族文化在近二十年的發展中遇到了阻礙。中國傳統文化在近代的第二個衰落時期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對外開放和經濟體制改革更上加速了傳統文化的衰落。改革開放後,西方文化大量湧入中國,傳統文化由於沒有做到“趨時更新”,飽受衝擊;在1992年經濟體制改革後,我國引入了競爭機制,傳統文化沒有適應市場經濟,競爭力下降,受到了更大沖擊,衰敗的速度加快。我們要保護和復興傳統文化,2 就必須使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在不斷維護傳統文化不被遺忘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傳統文化的革新,豐富其精神內涵,使之符合現代人民的需求。要積極宣傳傳統文化,提升傳統文化的知名度和認可率。在市場經濟中,積極在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產品上消費,提升傳統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在過去,潮汕文化為潮汕人民所喜愛。在未來,我們也應該使這些傳統文化得到傳承並被人們所接受。潮汕文化中有其值得讚許的內容,但其中也不乏糟粕。如重男親女、封建迷信的的思想等等。優秀部分我們應當保留,不足的地方要積極地去改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住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不在歷史浪潮中被遺忘。

參考資料來源:

潮汕文化概述

http://b

作者:周倫倫 《談潮汕文化》

http://

潮汕文化面臨的挑戰 作者:鄭維銘

潮汕文化 篇五

潮汕文化

概説

一、潮汕文化的定義

潮汕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內容十分豐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中華文化包括中華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區、各種專題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組成部分。研究潮汕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特色,弘揚潮汕文化的優良傳統,對於豐富中華文化的內容,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二潮汕文化內容豐富

潮汕文化的內容十分豐富,至少包括下列16個方面:

(1)潮汕方言。潮汕方言很有特點,每字都有八音、有生動豐富的俗諺(如十嘴九尻倉、十賠九不足、好心方雷扣、好狗唔當路、七月半日頭短條線、從暹羅到豬糟等)。

(2)潮劇。即潮汕戲,源於温州南戲,並吸收其他戲劇藝術及潮汕民間音樂、舞蹈藝術,創造性發展而成。劇目有從其他戲劇移植的;也有以潮汕地方題材創作而成的,如《陳三五娘》、《蘇六娘》、《辭郎洲》等。

(3)潮汕音樂。具有高古典雅的曲調、婉約多姿的旋律,具有獨特藝術風格和濃郁的地方色彩,以及特有的民間喜樂氣息和鮮明的大眾娛樂特徵,是有深厚羣眾基礎和高度藝術價值的古老樂種。其內容包括鑼鼓樂、弦詩樂、細樂、大鑼鼓樂、潮陽笛套音樂、廟堂音樂等。廣泛流傳於粵東、閩南、港澳和東南亞。

(4)潮汕工藝美術。包括木雕、石雕、美術陶瓷等。其中潮安縣金砂鄉從熙公祠的石雕,堪稱潮汕地區石雕的瑰寶。

(5)潮汕地區民間藝術。包括潮劇、英歌舞、燈謎、剪紙、版畫、龍鳳舞、雙鵝舞、紙影(即潮汕木偶戲)等。

(6)潮汕地區民居。包括四點金、下山虎、駟馬拖車等民居,還有如澄海陳慈黌故居的中西合壁式建築。

(7)潮汕地區民俗。包括潮汕地區年節習俗、婚姻習俗、喪葬習俗、諸神崇拜習俗、禮儀習俗等,還有食七樣羹、出花園、行彩

(8)潮汕商業文化。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商幫晉商、徽商衰落之後,潮商和浙商等商幫崛起。在當今世界,潮商的實力很強勁。潮商的主要特點是在商言商、商業資本與產業資本相結合進行經營、經營地域遍及全世界。潮商有許多成功的營商策略,形成獨特的商業文化。(9)潮汕飲食文化。包括潮菜和工夫茶兩個部分。潮菜有重視海鮮、清淡鮮美、佐食調料、點心配搭等特點。潮汕工夫茶是茶文化的高峯,潮汕工夫茶道可以歸結為和(祥和的氣氛)、愛(愛心的表現)、精(精美的茶具和精巧的衝工)、潔(高潔的品性)、思(啟智益思)共五個字。橋等民俗。

三、潮汕文化富有特色

概括説來,潮汕文化具有民間性、兼容性、精細性、開拓性等特點。

1、民間性。如潮劇、潮汕音樂、潮汕民俗、潮汕民間文學等,皆植根於海內外潮人大眾,深受海內外潮人鄉親的歡迎。潮菜和潮汕工夫茶,都為海內外潮人所喜愛,在海內外潮人日常飲食中十分普及。

2、兼容性。潮汕文化既傳承和弘揚中原文化的優良傳統,又吸取古代南粵土著文化的優良成份,同時吸收了海外文化的一些優良成份,互相融合,形成獨特的羣體文化,具有海納百川的氣魄。

3、精細性。如潮汕木雕、石雕和美術陶瓷,都十分精細雅緻。潮汕農藝具有潮汕婦女一絲不拘細緻繡花的風格。潮陽英歌舞中108條好漢,皆有獨特的臉譜、服飾和性格,十分精細。

4、開拓性。如潮劇源於温州南戲,但吸取了不少古典戲劇和潮汕民間音樂、舞蹈等不少優秀成份,創造而成為富有特色的劇種。潮汕音樂既保存中國古典音樂的精華,又吸收民間音樂的優秀成份,創造而成為民間很喜愛的音樂。潮汕文化科技名人和著名潮商的開拓精神尤其顯著,因而創造了極其輝煌的業績。

四、弘揚潮汕文化的重大意義和作用 弘揚潮汕優秀文化,對振奮海內外潮人艱苦奮鬥、勇於開拓、誠信經營、樂於奉獻的精神,增強海內外潮人的凝聚力,共同為促進祖國家鄉和海外潮人住居地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中外文化合作和交流,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分述

一、潮汕方言

潮汕方言,又稱潮語,即潮汕話,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南語系。它的詞彙豐富,幽默生動,富有極強的表現力,並保存着很多古漢語的成份,因而為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所重視,也在各地廣為流傳。潮汕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汕字典》,以及《潮語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語言的專著。

潮汕方言潮汕方言,又稱潮語,即潮汕話,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南語系。它的詞彙豐富,幽默生動,富有極強的表現力,並保存着很多古漢語的成份,因而為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所重視,也在各地廣為流傳。潮汕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汕字典》,以及《潮語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語言的專著。

二、戲劇音樂

潮劇又名潮汕戲、潮音戲、潮調、白字戲,主要流行於潮汕方言區,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個已有四百三十多年曆史的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它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逐漸演化,吸收了弋陽、崑曲、皮黃、梆子戲的特長,結合本地民間藝術,如潮汕音樂等,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潮劇的語言並非一開始就使用潮汕方言。從明刻本《摘錦潮調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這時的潮劇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場次的唱腔和道白,標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這説明潮劇從南戲演化的過程中,開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後才逐漸減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終完全地方化。潮劇有自己的體系和獨特的風格。音樂唱腔是曲牌聯綴為主的聯曲體和板腔體綜合體制,至今保留一唱眾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幫腔形式。唱腔以輕婉抒情見長,多曼聲折轉,清麗悠揚。潮劇行當由南戲的生、旦、醜、淨、外、貼、末發展到現在為十類醜、七類旦、五類生、三類淨、其中以醜、旦兩行表演較有特色。

潮汕音樂源遠流長,優美動聽,馳名中外,它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郁的地方色彩。其門類有:以三絃為領奏樂器,伴以彈撥、絃索樂器的絃樂;以琵琶、三絃、箏組奏的細樂;以佛場主要法器,伴以嗩吶、橫笛領奏的廟堂音樂;以笙、簫、管、笛為主要樂器的笛套音樂;以潮汕大鑼鼓伴以嗩吶領奏的潮汕鑼鼓樂等。其表演形式靈活多變,既可表演出千軍萬馬,氣勢磅薄,壯懷激烈的場面,也可奏出輕快活潑、悠揚悦耳的情調。千百年來,潮州音樂備受世人喜愛和歡迎。1957年潮州音樂團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表演並榮獲金質獎章。據傳六十年代初,周總理訪問瑞典時,瑞典國王饋贈的禮物中,便有兩張他自己珍藏的潮州音樂唱片。由此可見,潮汕音樂已被視為稀世奇珍。

三、潮汕建築

潮汕民居以傳統的三合院、四合院為基本佈局,最基本形式稱“下山虎和“四點金”。規模較小的城鎮平民居屋有佈局狹長的“竹竿厝”。大型民居以四點金為基礎橫向或縱向擴大規模,稱“三廳串”、“八廳相向”、“四馬拖車”、“百鳳朝陽”,其外部輪廓則保留十分規整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大規模的集居式住宅稱為“寨”,這是清代潮汕地區鄉村居民軍事化的產物。從平面上可分為方案和樓寨,從外圍方式上 可分為圍牆和圍樓。在潮陽,這種集居式住宅稱為“圖庫”。海濱貧民舊時所居多為塗(草)寮,是夯土或以木、草織成牆體的茅屋。潮汕地區建築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採用貝灰石材。至遲在北宋已開始燒製貝殼灰,以貝灰為主體原料的三合土版築大為盛行,不僅應用於建造房屋、高塔上,而且應用到加固堤防上。石材不僅應用於建築構件的門框、欄板、抱鼓石、台階、柱礎、井圈、樑枋上,而且建造了石牌橋、石塔、石橋大型建築物。潮汕祠堂的基本結構,有兩廳夾一庭的兩進式和三廳兩庭的三進式兩種。其建築系統地運用木雕、石雕、嵌瓷這三大潮州建築工藝,裝飾豪華,富麗堂皇,雄偉壯觀,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潮汕祠堂還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如普寧市西社鄉永思堂存有民國修建碑記,從中可以瞭解該祖源流及世系輩序,這對研究該簇歷史有很大的幫助。澄海市後溪鄉芳莊][堂,堂正中入門有一祖墓,這一現象在潮汕是極其罕見的。

潮汕土樓主要分佈於饒平縣和潮州市鳳凰山區及其餘脈,如潮安縣鐵鋪鎮平原地區。

四、潮汕飲食

潮菜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潮菜可追溯到漢。盛唐之後,受中原烹飪技藝的影響,發展很快。唐代韓愈臨潮時,對潮菜美味讚歎説: “„„章舉馬甲柱,所以怪目呈。其餘數十種,莫不可歎”。至明末清初,潮菜進入鼎盛時期,潮州城內名店林立,名師輩出,名菜紛呈。近代,由於潮籍海外華僑的往來,潮汕菜博採海內外名食之精華,菜式更加豐富多彩,質量精益求精。時至今日,潮菜已經發展成為獨具嶺東文化特色、馳名海內外的我國名菜之一。

五、英歌

所謂北有秧歌,南有英歌,上世紀70年代末《人民日報》更撰文“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寧英歌”,英歌的源流可溯到明初甚至更早。一説來自山東魯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魯西的“柳林秧歌”,一説來自河南花鼓的“霸王鞭”,一説來自福建莆田的花鼓舞,不一而足,但現今的英歌舞是在普寧的潮汕先民

潮汕英歌們後續的一些武裝起義事件中加入武術套路形成,而後傳到潮陽、惠來各縣。現今英歌舞流行於潮汕南部的普寧、潮陽、惠來等地,其為漢族民間廣場最具代表性情緒舞蹈之一。其造型源於梁山108好漢,尤其取材自梁山好漢元宵節攻打大名府解救盧俊義的故事。其表演形式分有“前棚”和“後棚”之分,現已大多簡化只有前棚表演,表演時畫着梁山好漢臉譜的演員手持雙棒或圓鼓起舞,氣勢粗獷雄壯,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欄目組便於2007年12月21日在“走進揭陽”的專題中對潮汕英歌發祥地普寧做了詳細報道。

六、潮汕歌冊

潮汕歌冊是潮汕俗文學中最流行的説唱文學,它是從彈詞演變而來的。潮汕歌冊由潮汕方言編寫,有曲有白,一般曲文多為七字句,四句為一組,押韻以組為單位。它是在潮汕資本主義經濟從萌芽到發展,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對於文化生活迫切需求的情況下產生的,其文化價值和審美情趣主要體現在反映政治道德、風物人情、階級矛盾上。潮汕歌冊以往非常深受潮汕婦女喜歡,但時移世易,唱歌冊的人越來越少了。潮汕歌冊不應該在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消失,應該有人傳承下去,畢竟它是潮汕獨特的説唱藝術。總結

這就是我運用了一個寒假經過多方面渠道得的潮汕文化,經過這次我發現我們潮汕文化是如此的豐富多彩,如此的讓人可以不斷研究的一個永久課題,同時我也明白了身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潮汕人我對於潮汕的文化了解還是太少了。謝謝各位這就是我的研究性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j8gz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