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精品的弟子規信觀後感

精品的弟子規信觀後感

精品的弟子規信觀後感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由於《千字文》、《三字經》等啟蒙讀物不利於清政府的愚民統治,一本極力宣揚封建等級觀念,以方便清朝統治者的工具性讀物《弟子規》應運而生。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弟子規信觀後感,請您閲讀。

弟子規信觀後感1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説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説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説得多有道理啊!

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摺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説:“你摺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摺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裏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後悔,她説:“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着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最後,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信觀後感2

從學校畢業以後雖然沒有停止學習,但是基本上沒能完整的看過一本書了,畢業也好幾年了看過很多家公司,也瞭解了很多公司一直感覺自己缺少些什麼但是始終不明白,直到來到了衫動中國,來衫動第一天面試經歷了感覺與以往面試不同的一面,尤其是大師兄和芮總的談話,使得我有了一個思考,也正是這些談話才讓我決定來到衫動,來看看這裏的文化這裏的不同。

來公司的第一天公司沒有像其他公司一樣讓我來熟悉工作流程,而是讓我去背誦《弟子規》當時沒有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可是看了《弟子規》的內容之後我有所感悟,從孝到悌,有謹有信,將眾愛,談仁學,最後講學習。這本書的內容包含我們生活中得很基本的道理從衣食住行到禮儀廉孝。從懵懂無知到老有所成,從對父母親人到對我們桌位的每一個人,淺顯易懂的話卻説出了很多的道理。通過《弟子規》的學習是我對這些有了一些新的瞭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出則故,反必面,居有長,業無變。”

我在外工作已經有三年了,每年回家也只有十來天的時間而且回去還有大半的時間和朋友同學一起,在外面工作時每次給家裏打電話父母會説家裏都好一切都好,現在想想也許是父母為了不讓我擔心而説的。也許以前沒在意過直到有次我電話壞了那時剛畢業出來工作,大概一週沒給家裏電話然後父母很着急可是聯繫不上我,最後找到我一個朋友的電話號碼然後朋友親自過來找我告訴我家裏人很着急讓我給家裏回個電話,當時沒想那麼多,直到現在給我很大感觸,我完全沒想到父母是如何找到朋友電話的,如何找到朋友家裏的,朋友的告知包含了父母的焦急。從那次以後,我每週都會主動的和家裏通電話,雖然父母依舊會説家裏一切都好,但是我能從他們的聲音裏聽出他們是不是真的好,有沒有生病。百善孝為先。在此希望父母一切都好。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這句話使我想起了我前段時間的面試,我不能去説這個企業或這老闆怎麼樣,但是我只是覺得他們在某些方面有着一定的問題,快一個月過去了,我還不知道他們何時會通知我面試結果,現在這個結果對我來説不重要了,這件事也讓我對這所企業有所認識。我很慶幸我來到了衫動,在這裏雖然一切都是剛剛開始,但是我發現他有一個良好的開始,小時候有這麼一句話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覺得這句話對個人還是對團體都適用。我相信在我們這個充滿活力。充滿激情,更有着良好的人文環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明天會更好。

“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學習是不間斷的,只有不斷學習,所有問題都能解決。如果有不懂的那就要請教別人,只有虛心請教才會有更大的進步,這幾句已用於我現在及以後的工作中,在這個新的工作崗位上要想做好只有不斷的學習。在衫動這新的環境裏,在大家的互相幫助中,我相信我會成長的更快,為自己,為團隊,為公司的發展去盡綿薄之力。

再次感謝公司,及其各位優秀的同事,你們優秀了我能更優秀,公司也會因為大家的努力而精彩。

弟子規信觀後感3

為了進一步提升員工的思想素質,並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集團人事企管部特組織全員學習《弟子規》。通過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的講解,我對“誠信”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並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在這裏與大家進行分享。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儒家倫理的重要內容,更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早在中國古代文獻《説文解字》中就提到:信,誠也;誠,信也。可見誠與信是分不開的,“誠實守信”正是對其最好的詮釋。

古今中外,關於“誠信”的格言典故着實不少。孔子曰:“民無信不立。”墨子曰:“言不信者,行不果。”左拉也説:“失信就是失敗。”羅素認為:“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還有一言九鼎,一諾千金,郭汲守信,柱下期信等都是關於“誠信”的典故,足見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

那麼,我認為:誠信重在一個“守”字,即守時,守約,守承諾,對社會要守責任,對企業要守崗責,與人相處要以誠相待、以信相待。既然作了承諾,就要履行;既然身在其位,就要履行相應的責任;既然接受工作任務,就要盡最大努力完美落實。可見,“誠信”滲透於我們周圍的每個角落,也是社會文明,企業發展的標誌。

在我們的企業文化中,“誠信”不僅是第一要義,也是貫穿整個企業文化體系的重要元素。“誠信·人性”是我們的企業精神,“細微之處做到精緻”是我們的核心理念,這一理念中強調:注重細節,完美達成目標,它指導員工如何完成工作目標,如何高效的履行自己的職責,這何嘗不是員工對企業的“誠信”。

此外,“與員工共贏,與夥伴共贏,與社會共贏”的企業價值觀則體現的是企業對員工、對夥伴、對社會的“誠信”,有以下三層含義:

第一,在員工創造價值的同時,企業為其提供不斷提升和發展的機會,並尊重員工的選擇;第二,與合作伙伴誠信協作,雙贏共進,在行業內樹立良好的口碑;第三,之於社會,我們誠信經營,勇擔責任,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回饋大眾。

“任人唯賢,用人不疑”的用人理念;“互尊、互信”的團隊理念等都體現了“誠信”這一重要思想。我們説:“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這就要求我們的員工要養成慎重、踏實、負責任的工作習慣。同時,還要樹立“見賢思齊”的工作態度,要有目標,不斷向先進學習,努力提升個人能力。

總之,做一個善良、正直、誠實守信的人,對社會有益,對企業有益,對自己也有益。

弟子規信觀後感4

在國慶假期裏,媽媽沒有帶我外出旅遊,而是讓我在家觀看了錢文忠老師的《弟子規》講座。一開始,吸引我的並不是他的講座內容,而是他那對兒會動的八字眉,他那豐富的面部表情,一下子吸引了我,我乖乖地坐在了電視機前,認真的從頭聽起來。

在小時候我背過《弟子規》,但幾乎都忘記了,也不瞭解其中的含義,聽錢文忠老師一講,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弟子規》分: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與餘力學文。《弟子規》裏關於孝的部分,講述了一個卧冰求鯉的故事:晉朝的王祥對自已並不是很慈祥繼母,都非常孝敬。在冬天裏,繼母時常想吃鯉魚,王祥竟然赤身卧在冰上去找魚,這時,冰裂開了,跳出兩尾鯉魚。這則故事使我懂得了:孝不是交易,是無條件的,孝也是人的根本。

我想到:對於我的親生父母,我該怎樣孝敬他們呢?我現在還小,無法用大量的體力勞動和外出掙錢孝敬父母,但能在細微之處做點事。以前週末回家,我會偶爾在早上起牀後,給媽媽倒杯涼白開,以後我要堅持這個習慣;父母掙錢很辛苦,以後,當我花爸爸媽媽錢,正要買東西的時候,應該好好想想,有沒有這個必要,能不能節約一下,對於父母給我買的東西,要愛惜使用。我想這也是孝吧!

當我聽到:緩揭簾,勿有聲,這句話時,我突然回憶起了一件往事,一次我去數學金老師辦公室,出來的時候,我一個箭步,順手將門一帶而過,門‘咣’的一聲巨響,關上了,把屋裏的老師們都嚇了一跳,媽媽正好在現場,立馬説我:“門應該輕輕關上,你這樣做,顯得你很沒有教養,對老師很不尊重。”我當時挺不服氣的,還嘰哩哇啦解釋了一通。現在想想,覺的很不好意思。

聽錢文忠老師講《弟子規》,我的心能放的很平靜,邊聽邊想到以前做過的很多事情是否正確,如果錯了,應該按《弟子規》中哪點去改才對。既然《弟子規》可以給我明白那麼多寶貴的道理,那我就要經常學習它,將它運用在我的實際生活中。

弟子規信觀後感5

一直感覺傳統文化似一座巨大的寶庫,豐富且深邃。而今看了《弟子規》的光盤後使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果能用兩個字來概括一下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的話,那就是道德。成為一個有德人的必須外在上,能夠獲得眾人的支持與幫助;內在看,可以收到得到心靈的安寧。即:外德於人,內德於己。。這一幕持久的執着,讓我止不住地品味生命,同時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坦蕩。

學習傳統文化,學會快樂地生活,做胸懷坦蕩的人,以平常心對待人生,對待功利,對待追求,淡泊致遠,心底無私,構造幸福人生。看了弟子規的盤後,對我感處挺深的有兩個地方,一是人與自然方面。今天,我們擁有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好的生活,但也面臨着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嚴重的生態和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地荒漠化、大氣污染、水污染等。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費,大量的野生動物被獵殺……水龍頭裏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會幹呢?多少瀕臨滅絕的動物朋友還正在掙扎?人類究竟是聰明還是愚蠢呢?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人類已處於主動地位。當人的行為違背自然規律、資源消耗超過自然承載能力、污染排放超過環境容量時,就將導致人與自然關係的失衡,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和諧.如果人類不及時改變發展模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長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為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説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打個比方,我們砍一棵樹就要栽一棵樹.要盡我們一切力量來補償以前的過失.善待身邊的一草一木,更不傷害我們的好朋友—動物……與此同時,人與自然之間又是相互對立的。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總是要不斷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狀態,並改變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復到自然狀態。人與自然之間這種否定與反否定,改變與反改變的關係,實際上就是作用與反作用的關係,如果對這兩種″作用″的關係處理得不好,極易造成人與自然之間失衡。所以,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還要對自然進行涵養保護。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應是共生、共贏、共榮的夥伴關係,必須以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為前提,克服目光短淺、急功近利思想,樹立人與自然和諧並進的科學發展觀。協調人與自然關係,已成為當今世界高度關注的議題之一。人們普遍認識到,人類目前所面臨的人與自然不和諧問題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複雜和嚴峻,但是人類絕不可能退回到被動適應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依靠科學發展,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資源的合理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要想長久地生存在這美麗的地球請記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善待地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還有一方面對我感處挺深的就是孝順

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一句俗:〔百善孝為先〕,這句話説的很有道理,我們不管做什麼事,孝順是最基本的基礎。人要學會孝順,學會了孝順,便學會了愛自己和愛他人。孝順的人,他是絕對可以和周邊的人和洽相處的。而一個不會孝順的人,他必常與人合不來,因為一個連自己的尊長都不知道愛的人,你叫他如何去愛他人?

孝順是一個人的本份,父母花了心思養育了我們、教育了我們,才把我們安全的撫養長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樣高,如海水一樣深,這一種恩情,我們是永遠也報答不完的,到底我們該怎樣孝順父母呢?在生活上,物質的需求已不成問題,主要是精神上的關懷,要讓父母滿足,不能因為我們的工作忙或者是個人的原因而忽略了父母,在外打拼的同時,不要忘記家中的父母。回報父母,其實很簡單:平時多打電話問候一下,有時間常回家看看

不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時感到後悔莫及,等有些事你懂了,但已沒有去做的意義了。因此,我們現在能做的,就盡力去做。做一個孝順的孩子,讓自己無愧於心。要知道:我們過得幸福,父母才會快樂。

入則孝,出則悌,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父母子女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與之同喜同樂,無私奉獻,貢獻出自己全部的力量。身體力行去實踐。按照日常對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計劃,要毫不遲疑地付諸於行動,把自己對做人的點滴領悟,迅速運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在運用中學習,在實踐中體會,相信一定會有明顯的收穫。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人生最大的無知是欺騙;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自棄;人生最大的法寶是精進;人生最大的禮物是寬恕;人生最大的罪過是自欺欺人。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對人民有益的人,團結攜手建設我們的美好明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m337z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