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公文範文 >鄉鎮街道公文範文 >

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根據中央一號文件和XXX,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三農”高質量高水平的發展,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xx縣鄉村振興(2018-2020)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圍繞縣域“產業突圍、轉型突破”戰略部署,全面推動“三農”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逐步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矛盾,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

(二)基本原則。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堅持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通過政府引導、市場調節、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集中精力、統籌資源、凝聚合力,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加快鄉村振興進程。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根據各鎮村資源稟賦、基礎條件、發展水平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找準着力點和突破口,科學制定發展措施,既統一組織實施,又注重差異化發展。點面結合,統籌推進。立足當前、放眼長遠,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從羣眾最需要、最現實、最迫切的突出問題入手,區分輕重緩急,做到點面結合,以點帶面,分步實施,統籌推進。以人為本,共建共享。堅持以人為中心,把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工作奮鬥的目標,充分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和現實意願,引導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三)主要目標。通過三年努力,持續實施十大工程,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大突破,走在省、市前列,打造示範樣板,基本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現代農業體系基本形成,發展品質全面提升,農業總產值達到億元,農業增加值%;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態全域改善,鄉村韻味十足、特色鮮明,重點打造個特色鎮、個示範片、個示範村,70%的鄉村達到美麗鄉村標準;城鄉民生均衡發展,農村同步建成高質量的小康社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萬元,農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顯著增強。

二、重點工作

(一)規劃引領工程。

1.做好頂層設計。按照“城鄉規劃一張圖、基礎設施一張網、產業佈局一盤棋”的要求,科學編制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進一步完善鎮村建設規劃、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各類專項規劃,在更寬領域推進多規合一,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

2.優化城鄉佈局。圍繞“一主兩副三軸”的框架,促進農村人口向中心村範圍靠攏、產業向中心軸集聚。進一步整合村莊資源,把特色產業發展、村莊建設、農民住房、公共基礎設施等與村莊生態環境、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基礎設施共享共建,防止資源浪費和重複建設。

3.加強規劃管控。貫徹執行《株洲市農村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條例》,有效落實“一村一圖、一村一品、一户一宅”。規範農村建房秩序,按照相關標準,嚴格規劃審批。嚴格規劃耕地,防止耕地和基本農田被違規佔用和毀壞。

(二)產業振興工程。

1.抓好糧食生產。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每年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100萬畝以上、產量保持在50萬噸以上,鞏固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地位,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2.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良種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農業機械化實現程度達到%。圍繞攸縣豆腐、麻鴨、米粉、茶油4個國家地理標誌和皇圖嶺辣椒等優勢品種,發展農產品加工,重點支持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打造攸縣農業品牌,新增“三品一標”產品認證個。

3.建設特色基地。重點打造65萬畝優質稻基地、30萬畝竹林基地、30萬畝油茶基地、20萬畝花卉苗木基地、3萬畝黃豆基地和百萬頭及千萬羽特色養殖基地,重點建成3-5個現代農業示範園、5-10個特色產業園。培育新型主體。着力培育壯大種養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多種形式的新型經營主體與服務主體,新增農民合作社家,培育省級示範社家。

4.注重產業融合。充分發揮農批商貿城的帶動作用,探索發展以農村電子商務為代表的“四新經濟”,做強農業產業鏈。充分利用農村森林景觀、水利景觀、田園風光、鄉村文化等特色資源,發展各具特色的鄉村休閒旅遊業和農家樂,打造一批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健康養老、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堅持高效高質生態導向,着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

(三)基礎提升工程。

1.推進交通暢通。按照“四好農村路”標準,加大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和安全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城鄉客運一體化進程,完善農村道路系統和內外交通路網體系,到2020年,村主幹道路應進出通暢,硬化率達到100%,客運通達率達到95%。

2.開展水利建設。着力抓好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區節水改造、泵站水閘更新改造、高效節水灌溉、抗旱應急水源等“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業灌排工程體系,增強防汛抗旱能力。

3.強化飲水安全。通過縣自來水廠管網延伸、鄉鎮自來水廠集中供水和偏遠地區打井或就地引水等方式,建設集中供水工程處,解決萬人飲水安全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以上。

4.完善電力電信。推進農村用電“户户通、城鄉同網同價”,到2020年全面完成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推進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光纖寬帶網絡進村入户、4G網絡基本覆蓋。

5.推廣清潔能源。結合氣化攸州和長輸管道天然氣項目建設,加快燃氣管道建設,儘量向鎮村擴展、鄉村延伸。推廣引導鄉村居民使用太陽能、沼氣等新能源。

(四)環境治理工程。

1.突出生態保護。繼續實施封山育林,完成人工造林萬畝,植樹萬株。加強水源地保護,劃定水功能保護區,建立飲用水水源地基礎數據庫,加強水土保持。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開展永久基本農田示範區和農業“兩區”土地質量地質調查。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拓寬秸稈資源化利用途徑,全面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行新型肥料、綠色防控技術和統防統治措施,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

2.強化污染防治。堅決打好鄉村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推進大氣污染防治,開展建築揚塵、餐飲油煙、工業廢氣等專項整治行動,關停一批高污染企業,全面禁止秸稈焚燒。建成20座鄉鎮污水處理廠,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向農村延伸,力爭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70%以上。深入開展湘江保護和治理“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加強中小流域和黑臭水體治理,積極落實“河長制”工作職責,將環保網格化監管延伸到水面。加強重金屬土壤污染治理和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強化畜禽養殖污染處理,嚴禁電魚毒魚炸魚。

3.深化城鄉同治。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每個鄉鎮建成1個以上垃圾中轉或處置設施,加快垃圾電磁熱解處理項目建設,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實施農村“雙改”計劃,加強農村房屋改造和人居環境改善。推行廁所革命,全面消除旱廁,積極推廣“四格式”無害化衞生廁所,力爭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達80%以上。加強農村危房改造,全面治理農村土胚房和破敗空心房。加強村容村貌管理,開展亂搭亂建、亂倒亂棄、亂推亂放、亂塗亂畫等整治工作,保持村容村貌整潔有序。

(五)特色塑造工程。

1.加快特色小鎮建設。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投入資金20億元,加快城鎮開發建設。根據各鄉鎮的基礎條件、產業現狀和發展實際,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旅遊名鎮、農業大鎮,構築以酒埠江、網嶺等縣域次中心城鎮為依託,以黃豐橋、皇圖嶺、新市、丫江橋、淥田等中心鎮為支撐,以菜花坪、鸞山、蓮塘坳、寧家坪、桃水、石羊塘等特色小鎮為補充的新型城鎮體系。突出抓好皇圖嶺共享農業特色小鎮、網嶺陶瓷小鎮、酒埠江綠韻小鎮開發建設,打響皇圖嶺全國特色小鎮名片,力爭新創建1個全國特色小鎮、2-3個省、市鄉村振興示範鎮。

2.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展美麗鄉村整縣推進工作,按照“保護原有風貌、避免大拆大建、不搞百村一面”的原則,推行“農民集中居住、農業集中經營、農田集中耕種”模式,建設美麗村落羣。圍繞“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特色,全縣每年重點打造20個示範村莊、100個示範幸福屋場,每個鄉鎮每年突出抓好1-2個重點村和8-10個幸福屋場建設。以重點鎮、重點村為示範帶動,推進全域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省市美麗鄉村示範樣板。加強古村名居保護,推進具有鄉土氣息、文化韻律、歷史風味的民居建設,保護利用好古村、古道、古橋、古亭、古街、古樹、古塔、古井等歷史遺存遺蹟,形成現代風格與古風古韻交融之美。

(六)鄉風文明工程。

1.開展鄉村道德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開展鄉村道德模範、十佳鄉賢和身邊好人、好兒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鄰居、好少年等學習宣傳活動,發動羣眾在熟悉的人羣中挖掘楷模,在日常的生活裏組好榜樣。深入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引導農民增強文明誠信意識,弘揚尊老愛幼、助人為樂、文明禮貌、愛護環境等美德,傳承農村勤儉持家、鄰里互助、和睦相處的優良傳統,樹立現代價值觀。完善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網絡,開展“四講四有”主題活動,引導廣大農村未成年人快樂生活、健康成長。

2.推動鄉村移風易俗。堅持以黨風、樹家風、促民風,開展打黑除惡專項鬥爭,全面淨化農村社會風氣。深入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強化村規民約建設,樹立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新風尚。廣泛開展“講文明、講科學、講衞生、講法制、改陋習”活動,引導農民羣眾抵制封建迷信、杜絕黃賭毒、破除陋習。加強對婚喪嫁娶等民間習俗的引導,倡導文明理事、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反對婚喪事大操大辦。傳承發展農耕文明特徵,提振農民羣眾精氣神。3.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抓好鄉鎮文化站建設,每個村建成一個標準的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和村級綜合文化中心,建好一批農家書屋,新建個農村門口文化小廣場。積極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加大送電影、送戲、送書下鄉頻率,努力為農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以鄉村大舞台為載體,定期組織農民文化藝術節、農民運動會或農村文化表演活動,鼓勵農民羣眾“自創自辦、自編自演、自娛自樂”。加強皮影戲、打鐵水、賽龍舟、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

(七)改革激活工程。

1.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三去一降一補”,加大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力度,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農業效益和農產品競爭力。重點抓好種植結構調整,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引導農户因地制宜種植棉花、油菜、玉米、苧麻、桑蠶等經濟作物,力爭三年完成種植結構調整面積萬畝。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劃定適宜養殖區域和禁止養殖區域,實行4.0標準化規模養殖。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佈局結構,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促進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銷一體。

2.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確保土體承包經營期限穩定。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機制和服務體系,推廣土地流轉、土地託管等方式,土地流轉面積達到萬畝、土地託管面積達到萬畝。完善宅基地保障和取得方式,建立依法公平取得、節約集約利用、自願有償退出的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耕地佔補平衡實施方式,做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項目,探索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構建土地收儲運作新機制。加快土地經營權、林權、集體養殖水面經營權、山塘產權登記頒證,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交易規則和交易方式,探索以權入股方式,全面激活農村沉睡資產。

3.探索推進擴權強鎮。重點在下放審批權、激活用人權、完善幹事權、擴大財政權等方面大膽進行探索,形成機構合理、權責明晰、運轉高效的鄉鎮管理模式。在依法依規的基礎上充分放權,凡是可以下放到強鎮管理、審批的經濟社會事務,原則上要下放到鎮一級管理、審批。科學規劃鄉鎮機構設置,統籌整合職能部門在鄉鎮設立的站所機構,統一由鄉鎮管理,適當增減鄉鎮人員編制。進一步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提高税收分成和返還比例,加大鎮村轉移支付力度,增強鄉鎮調控能力,充分調動鄉鎮抓財源、促發展的積極性。

4.創新農業服務體系。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以整合、聯合、互助為抓手,強化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創新為農服務體系。按照“全要素供給、全產業鏈服務”要求,探索建立縣農事服務中心,推進鎮鄉現代農業服務中心建設,聚合農業信息發佈、農技諮詢服務、農民素質培訓、科技成果展示、農資農機供應、農產品銷售、統防統治等功能,強化系統化、實體化服務。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服務“三農”。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和金融服務創新,堅持以信用體系為支撐、普惠為導向,精準聚焦“三農”,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滲透度和便捷性。開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三信”評定達標率均達到70%以上,建立個人信用管理辦法,加大失信行為聯合懲戒力度,形成良好的社會信用和金融生態。引導涉農金融機構大力發展小額信用貸款,推行“整村批發、集中授信”、“政府+村”信貸,做活做大農村產權抵押質押貸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供給的金融支農體系。推進金融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普及農村數字金融。鼓勵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組織,落實監管主體和責任。完善農業小額貸款擔保機制,擴大涉農擔保品範圍。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擴面、增品、提標。

(八)人才支撐工程。

1.加強三農隊伍建設。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加強黨員隊伍教育管理,鞏固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優化黨員幹部隊伍結構,健全村級治理機制。建立健全村黨組織、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委員會、村級經濟合作組織“四位一體”治理架構,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約束與激勵並重,加強“三農”工作幹部培養鍛鍊,鍛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鐵軍。把到農村一線鍛鍊作為培養幹部的重要途徑,對其中的優秀幹部優先提拔使用,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流動的用人導向。加強基層幹部待遇保障,逐年適當提高現任、離任村(社區)幹部待遇。

2.大力培育鄉村工匠。弘揚工匠精神,建立鄉村工匠培養激勵機制,扶持培育一批磚匠、木匠、鐵匠、瓦匠等農村能工巧匠,讓更多的農民能有一技之長。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農民書畫家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方面的突出作用,支持培養一批優秀鄉土文化人才,特色鄉土羣眾文藝團體。以實用技術、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為重點,在返鄉大學生、職校生和退伍軍人等重點人羣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創新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3.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實施“十百千”人才成長培養計劃,每年引進和公開招考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充實到鄉鎮一線。加強大學生村官的培養管理,鼓勵他們在農村廣闊的平台上長期紮根基層,服務一線,創新創業。

(九)創收致富工程。

1.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以資產、資源、資金等要素有效整合利用為紐帶,促進村集體經濟收入穩定增長,全縣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年均增長%以上,全面消除年收入萬元以下的經濟薄弱村。完善村集體經濟發展推進機制,推行縣級領導聯繫經濟薄弱村、機關部門定點幫扶制度。積極探索集體經濟增收方式,重點引導鎮鄉因地制宜聯建集體經濟發展基地,通過盤活整合薄弱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閒置辦公用房及存量資產,以入股等形式聯合發展美麗經濟或配套產業,實現增收強村。加大運轉經費補差、實體經濟項目扶持等措施,增強組織運行、發展投入能力。規範農村建設行為和規模,嚴格控制村級債務增長,杜絕盲目舉債行為。

2.推動農民增收致富。貫徹落實國家扶持創業創新的各項政策,制定更加優惠的支持政策,推動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和農業農村補助項目等向農民創業創新傾斜。深入開展農民培訓,提高農民就業層次,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引導各類合作社、種養基地和電商平台與農民建立利益聯結體,帶動農民就業創業,拓寬農民就業渠道。鼓勵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閒置農房等資源資產入股發展合作經濟,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十)民生幸福工程。

1.深入開展精準扶貧。聚焦精準發力,着力提高脱貧攻堅成效,着力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羣眾自我發展能力,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症下藥,扶真貧,真脱貧。堅持把產業脱貧作為重中之重,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落實“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新思路。支持貧困村發展有優勢、有特色、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推進旅遊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等,建立完善貧困户與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户的利益鏈接機制,通過產業帶動貧困户人均年收入有顯著增長。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激發扶貧的整體合力。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確保現行扶貧標準的貧困人口按期脱貧,貧困村摘帽成為美麗鄉村。

2.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全面完成鄉村學校改薄工程,深化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提升農村學前教育。優化城鄉教育資源佈局,加強鄉村師資隊伍建設,實行城鄉教師交流機制,鼓勵縣城教師下鄉支教。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全面完成鄉鎮衞生院升級改造,加快城鄉醫療聯體建設。加強農村公衞服務,完善提升“雙十模式”,加強村衞生室建設管理,提升服務水平。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快鄉鎮敬老院、農村社區養老服務站建設。完善農村養老服務,探索智慧養老,推進養醫結合,實現流動醫院全覆蓋,完成省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

3.推進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深化城鄉統一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設,加強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及其他醫療保障有機銜接,完善大病保險制度。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穩步提高農村基礎養老金標準,增幅不低於城鎮增幅。推進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銜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進低保標準城鄉同標。

三、實施步驟

堅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分期進行,有計劃有步驟推進行動計劃實施,逐步形成以點帶面、全域推開的格局。

(一)全面啟動階段(2018年1月-4月)。

制定鄉村振興實施方案,出台相關支持配套政策,做好相關規劃,召開動員會議,明確各鎮村任務,做好宣傳發動工作。

(二)深入推進階段(2018年5月-2020年11月)。2018年,每個鄉鎮重點打造1-2個特色示範村,力爭新創建XXX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XXX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XXX個縣美麗鄉村示範村,突出抓好皇圖嶺、網嶺、酒埠江等特色小鎮建設。

2019年,在鞏固上年工作成效的基礎上,每個鄉鎮再重點打造1-2個特色示範村,力爭新創建XXX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XXX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XXX個縣美麗鄉村示範村,以特色鎮、示範村為典範,推動其他面上村建設,形成示範片。2020年,基本完成全縣鄉村振興目標任務,三年共打造XXX個特色鎮、XXX個示範片、XXX個示範村,70%的鄉行政村達到美麗鄉村標準。

(三)考核總結階段(2020年12月)。

全面組織檢查評估,進行考核評比,總結經驗,補足短板,兑現獎懲,並制定長效工作機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工作領導小組,由書記任政委,縣長任總指揮,相關縣級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單位為成員,在縣農業局設立辦公室,切實加強鄉村振興工作的組織領導。結合五聯五問工作法,各縣級領導要掛點聯繫一個村,指導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建設一批示範村。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三農”的發展,把鄉村振興作為重要的民生實事來抓,每年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實行掛圖作戰。各鄉鎮作為鄉村振興的責任主體,黨政主要領導要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精心策劃、精心組織、精心實施,分管領導要集中時間和精力抓好落實。各相關部門要積極主動參與鄉村振興建設,依託各自職能加快實施有關項目,並做到相互配合、跟蹤指導,形成強大合力。要加大宣傳發動力度,大力報道鄉村振興建設當中湧現的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先進事蹟,大力推廣成功經驗,充分調動農民及社會各個層面的積極性,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

(二)加強政策扶持。

繼續完善農業產業扶持政策,制定具體的獎勵引導方案,加大獎補力度,形成鮮明導向。設立5000萬元產業發展基金,重點支持農業產業發展,助推各類基地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做大做強,打造攸縣品牌。認真落實中央、省市各類惠農政策,加大貼息項目和財政項目的支持力度。同時結合全縣實際,研究出台優秀人才返鄉創業補助、科技創新獎勵、重點創業項目補貼、農產品加工企業補貼、特色產業發展補貼、創業品牌獎勵等相關政策。

(三)加強資金保障。

建立政府財政投入、農民自籌、社會參與、幫扶共建“四位一體”投入機制,多渠道、多角度解決鄉村振興“籌資”難題。全縣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投入各類資金100億元,縣財政每年將預算安排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美麗鄉村示範帶、示範片、示範村和特色小鎮的建設。加大爭項目引資力度,積極向上爭取各類項目資金。加強涉農項目的整合力度,整合農業、扶貧、交通、水利、林業、農綜、國土等涉農資金向重點建設村傾斜,集中支持美麗鄉村建設。注重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和槓桿作用,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採取政府購買服務、貸款貼息或擔保、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等方式,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美麗鄉村建設。組建縣融資擔保公司,加強金融機構和各類投資公司、擔保公司銜接,用足用好中央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金融政策,積極爭取信貸支持。引進實力雄厚的戰略投資者和經營者,鼓勵各類投資主體以獨資、合資、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投資美麗鄉村建設的相關領域。

(四)加強督查考核。把鄉村振興工作納入全縣各級各部門績效考核工作範疇。建立鄉村振興工作考評機制,完善考評指標體系,層層細化、實化工作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嚴格實行目標管理。分年度集中進行考核評比,亮化打分,統一排名,嚴格獎懲。加強工作的巡察、督查、檢查力度,督促進度,及時解決問題。每年召開工作流動現場會,集中進行調度部署,及時總結經驗,改進不足。建立鄉村振興建設長效機制,對於達標村,每年都要進行年檢,沒達到標準的退出美麗鄉村序列。同時,督促鎮村建立完善的後期管護機制,確保美麗鄉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wenfanwen/xiangzhen/y3oww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