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大學生調查報告格式(精選多篇)

大學生調查報告格式(精選多篇)

第一篇:大學生調查報告

大學生調查報告格式(精選多篇)

隨着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完善,人們的思想意識、精神狀態發生深刻的變化,同時也對精神文明建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能不能適應這種要求,形成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改革的輿論力量、價值觀念、文化條件和社會環境,有力地抵制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腐朽思想,防止種種迷失方向的危險,振奮起全國各族人民的巨大熱情和創造精神,用幾代人的努力建設起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重大考驗。尤其是加強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我黨農村工作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今天,在中國加入wto組織後,世界各種文化思潮必將衝擊着我國的思想文化陣地,因此,能否搞好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將直接影響到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影響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敗,影響到農村基層政權的鞏固與穩定。

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農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均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現在的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主流是好的,但也還存着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容樂觀,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亟待加強和改進。

因此趁着暑假我們就對加強我們縣的精神文明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進行了調查。此次調查我主義採用的是探訪、問卷調查以及上網查閲的形式展開的。調查人羣:包括我縣的大街上的人羣。此外我也向村長了解了一些情況。

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精神文明建設,它的基本要求是什麼呢?。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內容,包括兩個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設和科學文化建設。思想道德建設要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問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要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現代化建設的智力支持問題。這兩個方面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決定着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對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有巨大的能動作用。思想道德建設解決的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問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是: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引導人們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內容可以歸納為理想建設、道德建設和紀律建設三個方面。其中,理想建設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道德建設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體內容;紀律建設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保證。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不可缺少的基本方面,它既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羣眾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條件。

那為什嗎要加強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呢?通過調查分析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以來確定了農業和農村跨世紀發展的目標和方針,黨的十六大更是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在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沒有農民的小康,也就沒有國家的小康。要將這宏偉的藍圖變為美好的現實,首要的是廣大農民要有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要有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這種堅定的信念和良好的精神狀態,來自精神文明建設所提供的精神動力。有人可能會説,農民用不着講理想,非凡是現在的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各種各的田,各賺各的錢,講不講理想影響不大,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好比人體的“脊柱”和大廈的支柱,沒有它,人就不能豎立和行走,大廈就會倒塌。一個沒有理想的人,就像沒有靈魂一樣。作為一名農民,假如不講理想,就不可能自覺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奮鬥。只有加大精神文明建設的力度,在農民羣眾中形成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正確的人生導向,才能改變農村面貌,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好。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經濟,不苦幹不行,光靠大幹苦幹也不行,而要苦幹加巧幹,採用先進的經營方式和耕作方式,積極推廣農業科學技術,全面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實現人的思想觀念現代化。現在農村經濟文化落後,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和半文盲。這種狀況不改變,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提不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就會因缺乏智力支持難以達到。文盲不除,科技難興。只有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發展農村的文化教育衞生和科技事業,不斷開發農村智力資源,使農村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農村經濟的發展才能從粗放經營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思想保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把廣大基層幹部和農民羣眾發動起來,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廣大基層幹部和農民的思想意識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是,在農村改革和發展中,並不是每一個農民和基層幹部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都能正確地理解和把握,並不是對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係都能擺得正、處理得好,並不是對改革中的一些新事物都能很快接受和認同。有的對某些政策心有疑慮,或擔心政策變而不敢執行。有的因某些政策可能使自己的眼前利益暫時受到影響就想不通,有情緒,不願執行,甚至公開抵制。有的不顧國家和集體,只顧自己,甚至不擇手段坑國家、損集體、肥自己。有的地方歪風邪氣盛行,賭博、封建迷信成風,農民手中好不輕易攢起來的一些錢,都用在歪風邪氣上了。要改變這種狀況,把農民的思想覺悟提高一步,把農民的心攏到一塊,把廣大農民的心思和積極性凝聚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事業中來,就必須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做好乾部和羣眾的思想政治工作。毛主席曾説過,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只有這樣,才能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也只有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户、做到人,並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造就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型農民。

瞭解了這些我又拜訪了村長,找他了解了一些情況。據村長介紹,為加強我們村的精神文明建設,縣裏也採取了不少措施,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縣裏給各個村裏村都安了廣播,每天定期播放一些國家新聞,有意無意的讓村民關心國家大事,讓村民們真正的融入國家生活,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國家主人。此外為了豐富村民的生活,縣裏還組織每個月在村裏放電影,還時不時的舉行一些文化義演,讓村民積極參與其中,豐富文化生活。雖然政府部門已經採取措施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但是問題還是存在的。通過調查我覺得主要有幾方面:一是公民道德意識不強,不文明不道德現象屢有發生。有些市民隨地吐痰,亂扔雜物及生活垃圾,不文明行車乘車,語言和行為粗俗,社區街道、景區景點等公共設施屢遭損壞或丟失。

二是思想認識不到位,缺乏建設動力。一些幹部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認為精神文明建設是“軟任務”,不如物質文明,摸得着,看得見,體現政績明顯,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其次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識,把文明創建等同於單一的衞生整治,有的只在檢查驗收時做點表面文章,沒有在改變農村面貌、提升農民素質上狠下功夫。再則制定政策時有失偏差,文明村鎮是一級黨委、政府綜合性的最高榮譽,但往往不能同生態村鎮、整治村鎮相比,與之相應的配套獎勵資金標準過低。

三是農民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不高。當前很多農民普遍認為,現在搞的是市場經濟,就是要想方設法多掙錢,精神文明建設無足輕重,與自己無關。這些思想的存在固然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低、認識不到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基層對精神文明

建設的宣傳力度不夠,工作方法不對路,缺乏相應的組織機構,沒能充分調動起農民羣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是政府對城市文化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城市文化場所及設施十分落後。縣內高雅的文化娛樂場所和社區的文化設施很少。目前,我縣內還沒有一個標準化草坪體育場。圖書館劇院的建設更是遠遠不如其他地方。再則是對我縣現有的文化遺產不重視,師家溝清代民居是非常有意義的古建築,但是當地居民卻沒有意識到,沒有好好保護。這也是縣政府的忽視造成的。對於這些問題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拙見。首先我覺得應該提高農民整體素質。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只有農民的整體素質提高了,才能自覺地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加大對農民羣眾法律知識的普及和教育。二是加強農村基層幹部的素質教育,重點是加強文化科學知識、市場經濟知識的滲透和培訓;三是進一步深化“講文明、講衞生、講科學、樹新風”等活動,積極拓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綠色家庭、好婆媳、好鄰里等評選活動,弘揚社會正氣,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羣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四是加強農民的教育培訓工作。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民教育和培訓,着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讓他們真正融入到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中去。其次加強對政府人員的培訓,端正他們的態度,真正做到為新農村建設着想而不僅僅是應付。再則是政府部門應該加強投資力度,多建設一些文化設施,多關注本縣的文化遺產的建設。

總之,此次調查我學到了很多,也希望我的調查能給我縣的建設帶來一些啟示。

第二篇:大學生調查報告的體會

大學生調研報告的體會

作者:許若娜 系部:工程管理系 專業:房地產經營與估價 年級:房地產a1101

指導老師:張文暉

在這個寒假裏,我對重慶市户籍制度改革情況進行了瞭解。作為一名社會的公民,也作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需要了解我國國情和國家制度,為以後為我國做出貢獻打好基礎。這次調研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瞭解到我市的户籍制度改革開局不錯,雖然難度很大,但總體推進還是順利的,整體態勢良好。轉户人口無論從年齡段、區域分佈和產業佈局來看,和原來的設想總體是一致的,改革是符合城市發展要求的,人們的需求的,但在一小部分人們眼中改革要達到的目標認為還是不太符合理想的這種現狀、户籍制度改革的影響力和户籍制度改革所存在的問題,看到了我户籍制度改革給我們國家帶來的未來。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實踐活動已成為一種培養綜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學習知識、鍛鍊才能的有效方式,更是大學生服務社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形式。親身實踐能夠使我們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步入社會打好良好的基礎。社會是一所更能鍛鍊人的各方面才能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在實踐中成才,學有所用,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在這次調查中,我主要是通過問卷調查,然後網上搜集歷年的户籍制度和從2014年開始的改革的户籍制度,兩者作對比,進行分析解剖,得出結論,並提出建議。古話説“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問卷調查和網上查資料使我找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點。通過這次對重慶市户籍制度改革情況的調查瞭解,讓我對我國的國家制度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為我以後的學習打好一定的基礎。

這次的調研,讓我學會了許多。首先,在設計問卷的時候,要考慮很多因素,問題要有針對性,簡單明瞭,符合實際,題型不宜過於單一等。然後,是自己的性格問題了,不要過於膽小,要大膽向路人發起提問,並要找到能説服他們理由讓他們做問卷,態度要好,講話要大聲,不要扭扭捏捏,説話小聲得像老鼠一樣。最後在分析調研結果的時候要客觀公正,多查閲和了解相關資料信息,不能憑自己的主觀思想去考慮理解,出現問題,不要憑單方面去分析,要在多個角度去分析它。有時候圖表是最能夠表達意思東西,不要光憑文字去對比兩者的不同,要通過各種通道獲取圖表來幫助我們來分析,找出原因,並結合當前我國實際水平和未來前景,提出合理化的建議。這次調研讓我體會到了一份調研報告的來之不易以及它的重要性,所以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要更加努力,不僅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並多多瞭解國家時事,為自己的未來和能更報效國家打好基石。

第三篇:大學生調查報告格式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範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tim(來源説明好範 文網:)es;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範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説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第四篇:大學生調查報告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總體情況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説:“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報告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脱節”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着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接受採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乾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有人説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乾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係,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着我們獻血來搶救呢!”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也顯示,對於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1%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0.06%的同學認為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説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説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二者之和佔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説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6.22%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衞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73%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80.21%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14.06%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另外,對於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2014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第五篇:貧困大學生問題調查報告

摘要:

一年一度的大學聯考落幕了,從六月到八月,可謂是大學聯考月,隨着今年大學聯考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遠,伴隨着即將入學的大學生們,無論是即將成大學生的,還是已經成為大學生的,都面臨着同樣的問題……

隨着高校招生的逐年擴大,給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當然也包括在為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苦苦奮鬥的貧困生們,也許在他們的眼裏,只有通過大學聯考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最終改變他們的命運。在貧困大學生的問題日益變得嚴峻,已經成為了備受社會關注的問題時,大學聯考前後各大媒體也不斷地對此類問題進行報道時,也許被報道出來的貧困生們,將得到社會的關注,也許他們的命運也會因此而得到改變,但他們只是許許多多的(貧困生中比較幸運的,還有更多的貧困大學生,他們的命運又將如何?

國家為了保障貧困大學生不會因為學費問題而讀不起大學,不能完成自己的學業,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最普遍的也許就是國家助學貸款,但貧困生在申請的時候是否順利?又會出現什麼新的問題呢?助學貸款有沒有真正的落到實處,發揮它的最大作用呢?

入學之後,貧困大學生們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的呢?畢業之後他們又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呢?

暑假期間我利用在家的時間在當地民政部門以及貧困生家庭做了以下調查,貧困生入學難的問題在經濟本不發達的農村成為了更加嚴重的問題,學費也成為了農民肩上的又一負擔,使農村貧困生問題又與農民問題緊緊聯繫在一起。

正文:

一、大學聯考之後的困擾

也許是長期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在廣大中國家長的心裏仍然存在着這樣一種想法:“學而優則仕”,學習好就是好學生就有能力,學習好就意味着將來會有一個好的前途……在城裏人的腦子裏這種想法尚且流行,更別説在知識,經濟普遍不發達的農村,只有把學上好了才有出路,這種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對於家庭不富裕的學生來説,這一點更成了他們擺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認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從小到大班裏學習成績好的好像總是那幾個,而且那幾個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貧困生。他們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領家庭一個月的工資,甚至還要少,而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於孩子的讀書上。這些貧困生從小就被灌輸只有通過學習才能過上好的生活,才能擺脱貧困,擺脱做農民的命運。因此這些貧困生在學校裏面的成績一般都很優秀,他們將讀書不僅僅是看成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多的是他們走出貧困的一種手段。但這也只是總體情況,並不是每一個貧困生的學習成績都是比較優秀的,這一部分的貧困生由於家庭的貧窮只好帶着他們的讀書夢,並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實現,從而這種思想不斷地繼承下去。

由於貧困,這些學生們在擇校時,儘管自己的分數很高,他們考慮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轉移到學校的學費多少上,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暑期,我深入農村接觸了不少貧困生,他們之中有成績非常好的,也有大學聯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時候,是個早晨,我走了大概三個小時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過(只有一個感覺,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後,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見了一座用黃泥製成的土磚建築的房屋。進去以後,林青(化名)和他母親熱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個挺活潑的人,很健談。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業大學讀書。

“我填志願時,只考慮了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個太差的大學,另一方面,學費是一個我不能不考慮的問題,所以我只能選擇西北方向的學校,我不希望給家庭帶來更多的負擔。”

林青在大學的成績不錯,接連四個學期都拿了獎學金,林青還有一個妹妹在讀高中。據林青的母親説,林青的父親在外務工,她在家務農,一年的收入加起來也不過五六千塊錢。除掉家裏的日常開銷,根本就無力供兩個孩子讀書。林青在無奈之下只好申請了助學貸款。在農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務農之外,還有一種賺錢的方式,沒事的時候就摸錫紙,據説一打錫紙大概有一千多張,可以賣10元,平均一下,一張錫紙還不到一分錢,一天下來摸的熟練的也就一百來張。不光是這樣,夏天的時候錫紙由於高温,常常會發出一種刺鼻的氣味。林青的母親沒事的時候也就靠這個賺點錢,另外還製作一點香找人代銷。就是這樣也還不能滿足林青的大學學費,更不用説生活費了。林青在大學裏,不光要學習,還要做兼職。

“我這個學期帶了兩份家教,勉強能夠安排好時間,使學習與工作能夠同時進行。“

對於林青這樣的學生來説,學費問題是家裏的主演負擔。但他總算是金榜題名,跨進了大學的大門。同時對於那些家庭狀況不好,學習成績又不怎麼理想的學生來説,存在的問題就更多了。

二、進入大學之後的困擾。

今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下大力氣構築完善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原來為家長揪心、學校擔心、學生憂心的貧困生入學難、在校讀書難的現象已經有了較大改觀。其中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設立國家助學貸款。但是這項措施實施的到底怎麼樣?有沒有真正的解決貧困大學生的問題呢?

過去,助學貸款政策為解決貧困大學聯考生的大學經濟難題發揮了重要作用,通常人們認為,經濟越困難的家庭越願意選擇貸款,但在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關於貧困聲問題的調查中,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意外地發現,貧困大學聯考聲對助學貸款的需求呈兩頭細中間粗的“紡錘狀”分佈:

分析認為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貧困的學生更需要社會的資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為還貸款能力更強,對還貸能力的自信決定了他們更願意申請助學貸款。而對於家庭收入稍高的貧困學生來説,上大學後勤工儉學等方式補貼生活費或者學費的選擇更為突出,畢竟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在該羣體中相對較強。

報告披漏的一組數據讓人感到吃驚。調查顯示,截至2014年8月,我國普通本專科在校生數是1561餘萬人,其中貧困大學生405萬人,約佔學生總數的26%。

然而,截至2014年底全部大學生中,獲得助學貸款的比例約為11.4%,約有178萬貧困大學生未能取得助學貸款.

三、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南方週末曾刊登過這樣一篇報道《畢業陷學債泥潭就業如鏡花水月》,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深刻描敍了西部大學生的就業情況:

同樣的大學學費,在西部,這相當於一個強勞動力35年的收入

同樣的就業壓力,在西部,這或許意味着多年待業靠搬磚頭謀生

知識沒能改變他們的命運,相反可能加劇了他們的困境

這一切,急需引起社會各界的警惕和關注

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504萬人,是1998年的4.7倍,高校在校人數達2300萬人,規模躍居世界第一。有教育專家分析,中國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張,只用4年時間就走過了美國27年的歷程,堪稱壯舉。

如此快速的擴招,在給更多人上大學機會的同時,後遺症也難以避免地開始頻頻發作,在西部貧困地區症狀更為明顯。

與經濟條件好的學生相比,貧困畢業生多來自窮鄉僻壤或城鎮低保家庭,沒有可恃的經濟基礎;沒有可依靠的“人脈”,只能靠自身奮鬥;免得不菲的就業成本,揹負着個人的夙願、家庭的寄託,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壓力。

因此,貧困畢業生的就業行為取向顯示出迫於生計、更為務實的特點。

——畢業後發展的選擇。由於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貧困生更趨向儘快分擔家庭的重擔,回報自己的家人。因此,貧困生考研比例明顯低於非貧困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選擇了直接就業。筆者對華中地區10所高校所做的專題調查表明,應屆畢業貧困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貧困生低40%左右。

四、小結

綜上所述,貧困大學生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嚴峻的社會問題。在農村,大學的學費支出

成為了農民的主要負擔,從而與農民問題又聯繫在一起;貧困大學生在將國家助學貸款作為學費來源以後,從而又引發的助學貸款的申請的問題,進而涉及到整個貸款體制的問題;貧困大學生畢業以後能不能按照約定償還貸款,又會引起以後的助學貸款的發放問題;四年大學畢業以後,大學生面臨就業問題,貧困大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還要為了自己的生存奔波,在學業的完成上又將面臨與常人不同的困難,有些貧困生過於看重獎學金,從而忽略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引起貧困生就業難的問題。貧困不僅僅給大學生帶來的是經濟問題,還在很大程度上是引起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與大學生犯罪也息息相關。貧困大學生問題不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解決的問題,它的解決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努力與幫助,同時,我認為更加重要的是,貧困大學生應該要一個健康的心態,一顆感恩的心,“人窮志不窮”努力學習,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回報家庭。

參考資料:

《西部貧困大學生調查:透支35年收入上4年大學》:南方週末,2014年5月25日

《中國貧困大學生研究報告》:中南民族大學

《南方週末》:考上大學與一位父親之死

《關於貧困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肖波

《南方週末》:高等教育的高風險不容忽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r11k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