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X區鄉村振興文明實踐工作調研報告

X區鄉村振興文明實踐工作調研報告

X區鄉村振興文明實踐工作調研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鄉村文化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精神動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是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抓手,也是滿足農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戰略之舉。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既能發揮匯聚民心、振興文化、樹立形象的作用,也能培育文明鄉風、優良家風、淳樸民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本文從考察XX市XX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現狀入手,分析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期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新思路,為其他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供借鑑和參考。

一、建設現狀

XX區按照“陣地共建、資源共享、隊伍共用”的總體建設原則,以“傳播新思想、構築新生活、引領新風尚”為工作目標,把試點工作與鄉村振興、公園城市建設、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等中心任務緊密結合,着力打造機制活、服務好、效率高的文明實踐環境。截至2020年底,XX區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實踐所9個、實踐站180個,實現了全域覆蓋。在2020年全市創建的100個市級示範點位中,XX區1中心4所5站共10個點位成功創建市級示範點,創建數量位居全市第一。截至目前,XX區已迎接省內外參觀學習團體70餘批1300餘人次。

二、主要做法

(一)強化文明實踐品牌建設

第一,打造理論宣講品牌。組建“新·聲”理論宣講志願服務隊,由駐區高校專家學者、機關幹部、黨校教師、最美人物等組成,分赴村社院落、企事業單位及學校等地開展走訪調研、分類備課、集中宣講。建構“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宣講志願服務隊,走進社區、農家大院、田間地頭,講“大白話”“農家話”,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第二,打造示範引領品牌。持續開展“最美XX人”評選活動,按照每月一類別、每月一評選方式進行,營造“學習先進、敬重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

(二)建設線上線下聯動的實踐陣地

第一,構建線上實踐平台,實現渠道補充。構建“文明實踐+融媒體”雙中心互動平台,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雲平台”。建立微信羣矩陣,以“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為工作架構,有力推動文明實踐工作時時在線、天天在崗,24小時不打烊。第二,開展線下實踐活動,實現雙向互動。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各鎮(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基地,開展豐富的宣講、教育、醫療、體育、便民等服務項目,迴應羣眾的多樣化需求。第三,開闢網絡文明陣地。聯合區融媒體中心打造首個成都市縣級融媒體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雲端服務站”。“雲端服務站”與“文明興蓉”平台互聯互通,實時呈現全區最新的志願數據、志願活動、實踐陣地以及雲課堂等信息,為羣眾提供更加新穎高效的服務體驗。

(三)整合不同類型資源

第一,整合不同陣地資源,搭建運營平台。盤點全區閒置資源,鼓勵各鎮(街道)、村(社區)把閒置廠房、學校、宿舍等改造升級為集政策宣講、文化服務、法律援助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平台,積極構建“黨建引領+文明實踐+鄉村振興”新格局,不斷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觸角”在全區伸展。第二,整合各級部門和不同單位資源,通過行政力量匯聚人力、物力和財力。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堅持“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搭建三級工作組織體系,層層傳導壓力,確保研究謀劃站位高,各項措施落實處。區級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由區委書記擔任總隊長,圍繞“1+14+9+N”構架,設置全區志願服務隊伍體系。總隊配置了“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助學支教”14類特色志願服務隊,9個鎮(街道)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大隊。各村(社區)、區級各部門、行業則分別成立“紅十字志願服務隊”“香因堂”“香城救援”等多支特色志願服務隊伍。第三,匯聚不同社會羣體力量,共同推進社會文明進步。通過匯聚合力,不斷撬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文明實踐基地建設及文明實踐活動。例如,聯合四川科倫藥業、建華食品有限公司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開展特色科普和文化志願服務活動。

三、存在問題

(一)人才隊伍建設不足

第一,缺少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的專業管理人員。XX區按照要求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但卻沒有增加相應的編制,工作人員大都由所在機關、社區人員兼任,或由其他單位借調,導致管理人員不足。調研結果顯示,大約有45%的村級實踐站工作人員不足3人。此外,由於是兼任或是借調的工作人員,其本身承擔着較重的工作事務,又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他們對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是心不夠而力也不足。第二,志願者不足,缺少必要的培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主要依靠志願者。由於農村青年人的大量流出,導致在農村生活的人較少。調研結果顯示,有將近20%的村(社區)的志願者不足10人,超過50%的村(社區)對志願者的培訓一年只有1~3次。第三,缺少專業的志願者和技藝能人。從志願者隊伍的構成來看,人員類型比較單一,缺少專業性的文化人才和文藝工作者。而對於各種傳統文化技藝,也缺少傳承者。

(二)工作保障機制不夠健全

第一,公共文化空間狹窄。雖然不少村(社區)已經建有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等公共文化設施,但並未實現全覆蓋。此外,還存在利用率不高的問題,比如,農家書屋開放度不夠,很多村民沒有參加過相關的文化活動。第二,經費保障不足。充足的資金是保障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正常運轉、開展活動的必要因素之一。當前,由於農村經濟較為落後,村集體收入少,其正常運轉基本靠財政撥款,然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具有剛性支出特徵,在統籌城鄉發展時,農村地區難以獲得資金支持。相對於發展經濟,文化建設被不少領導忽視。因此,投在農村文化建設的支出可謂少之又少。XX區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的建設,財政撥款很少,基本上以以獎代補的形式發放給各站、所,而受到獎勵的畢竟是少數,這就導致各站、所收到的資金很少。調研結果顯示,有65%的村民認為,不少活動由於缺少資金投入,導致活動不能有序開展,影響最終效果。第三,管理評價考核機制不健全。調研發現,XX區對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並沒有建立科學規範的評價考核機制和標準,只是提出了數量上的要求,而對於活動內容和效果關注不夠。當前,對各實踐站、所評價考核的主管單位是宣傳部,而作為實踐活動受眾的村民,卻很難發出自己的聲音,宣傳活動的實際效果。此外,對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主體的志願者的獎勵激勵措施也存在不足,少有對優秀志願者的宣傳報道,影響了志願者開展活動的積極性。

(三)活動內容與羣眾需求匹配度不高

隨着城市化的推進,農村地區人口流失很大。此外,由於村民受教育程度不同,他們的精神需求也各有不同,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工作人員缺少和他們的溝通、交流,造成供給和需求不匹配的問題。調研結果顯示,村民最喜歡的活動是送文藝下鄉,而各個實踐站、所提供最多的活動是政策解讀宣講類活動。從實踐中心所設計的實踐活動和內容來看,其創新性也不足,無法滿足廣大村民的真實需求,針對性、便利性不強。比如,一些實踐站、所的政策宣講,講解過於抽象,未能充分考慮村民的接受能力。或是過於理論化,和村民實際生活關聯不大,難以引起村民的興趣。由於缺乏吸引力,村民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影響活動效果。

(四)對本土文化資源挖掘不夠

中華文明起源於農耕文明,而農耕文明的載體不在城市,而在鄉村。鄉村是中華文明之載體、文化之根系。從某種程度上説,中華文明是鄉村社會主導的文明。農村地區有不少富有特色和極具傳承價值的文化故事和資源。在鄉村文化振興背景下,如何挖掘和傳承優秀的鄉村文化,顯得十分重要。城市化雖然是時代發展潮流,但是也必須給負載中華文明的鄉村足夠的空間。從當前政府對鄉村文化資源的挖掘、保護和傳承來看,顯然是做得不夠的。

四、對策建議

(一)整合人才資源,培育壯大人才隊伍

第一,建設強有力的村幹部隊伍,尤其要注重對村書記的選育。村書記是鄉村發展的領頭人,其個人素質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甚至決定本村事業的發展。而“兩委”班子成員的工作態度和作風,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村民的精神狀態。因此,要選育一個黨性強、作風好的幹部成為鄉村振興、鄉村文化建設的帶頭人,以展現良好的政治風貌、樹立奮鬥進取的榜樣。第二,打造鄉賢隊伍。鄉村振興不僅要靠村幹部帶頭,也需要鄉賢的助力。鄉賢作為鄉村的精英羣體,不僅對本地區較為熟悉,也對家鄉事業的發展比較關心。要重視“五老”人員、道德模範、退伍軍人、技藝能人等鄉賢的影響力,其不僅能帶動鄉村的經濟發展,也能凝聚鄉村文化力,引領鄉村文化發展。第三,樹立鄉村文化典型。鄉村是一個典型的熟人社會,這不僅意味着村民之間比較熟悉,而且羣體之間的示範作用也較強。選樹一批鄉村道德模範等先進人物,不僅能帶動其他村民向其學習,還可以營造良好的鄉村文化氛圍,弘揚鄉村文化正能量。第四,建設一支專業的文藝隊伍。鄉村文化振興,離不開文藝隊伍的建設。可充分利用本區域內的文藝資源,比如,可以與藝術類高校或是團體協會合作,開展培訓交流活動,培育一些鄉村文藝骨幹,也可以推動高雅藝術進鄉村,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二)健全工作保障機制第一,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針對資金不足的問題,可通過社會捐贈、引入社會資本等方式,拓展資金來源渠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國人普遍有反哺家鄉、回饋桑梓的情感。可以通過舉辦活動吸引從本地走出的名人、優秀企業家等捐贈,助力鄉村地區的文化建設。第二,要加強對公共文化空間的管理保障工作。為鄉村地區提供良好的文化生活服務保障,提升鄉村居民的幸福指數。既要保障有充足的文化活動場地,也要保障場地能對村民免費開放,並能充分利用起來。加強對鄉村地區文化設施運營的巡檢,建立村民反映意見建議的渠道和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問責機制,實現閉環運營管理。同時,可以將鄉村地區的文化場所和設施交由本村志願者或村民管理,方便村民使用,為村民文化活動提供場所。

(三)創新活動內容,滿足羣眾精神生活需要

第一,要暢通村民對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反映的渠道。活動前收集羣眾需要,讓羣眾可以按需點單;活動後收集意見建議,以期下次活動可以辦得更好。第二,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村民是農村的主人,也是鄉村文化建設的主體。因此,鄉村文化振興,不僅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還要讓村民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舉辦鄉村歌舞、草根藝術節等活動,激發村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為他們提供表演的舞台和機會。

(四)深挖本土特色文化資源,盤活鄉村文化

第一,要保護、留存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點的鄉村物質文化遺產。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獨特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和文化資源,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勞動人民創造了各具特色的中華文明。加大對古村落、古建築、文物遺蹟、宗族宗祠、革命遺址等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方能留住鄉愁。如XX區的土城村,作為客家人的聚居地,其民族風格的建築和風俗,就需要加以保護。第二,要讓民間技藝代代相傳。中國傳統民間技藝,藴含着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念、思想智慧和實踐經驗,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將保護與開發利用民間技藝結合起來,展示其獨特的地方民族特色,形成差異化競爭,通過市場化渠道,以商業化模式促進保護,讓民間技藝煥發活力。如XX區的棕編是頗具XX特色的一種技藝,應充分保護並開發利用起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可以通過舉辦相關的培訓學習班,加大對棕編的保護和傳承力度。第三,要傳承優秀的鄉村文化故事。民間故事是勞動人民創作並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本地方的歷史和風土人情,藴含着當地居民的倫理價值觀念,是鄉村家庭開展人文教育的重要素材。挖掘宣傳本土優秀的民間故事,可以發揮以文化人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挖掘本地的優秀歷史人物,通過樹立榜樣,引領村民崇德向善。第四,讓鄉村文化“走出去”。隨着城市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人由鄉進城,城市裏繁重的工作和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讓越來越多的人對鄉村地區充滿了嚮往和期待。而互聯網的發展,給鄉村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和方式。有序建立本地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互聯網絡平台,利用官方媒體的優勢擴大知名度,可以讓更多的人瞭解、宣傳、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6l476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