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淇濱區鄉村振興調研報告

淇濱區鄉村振興調研報告

淇濱區鄉村振興產業振興調研報告

淇濱區鄉村振興調研報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農”思想的重要內涵,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根據區委主題教育安排,我重點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這一主題,聚焦產業興旺這一重點,帶領農業農村局、文旅局、教育局等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分別深入到五個涉農鄉鎮辦事處,對全區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在調研過程中,通過聽取鄉鎮辦事處對鄉村振興和五大示範區工作情況彙報,組織部分村支部書記、個關企業代表、致富帶頭人、村民代表、農技服務人員進行座談,傾聽農村羣眾的響聲訴求,仔細瞭解農村發展的點點滴滴。通過調研,切身感受到農村變美了,農業變強了,農民變富了,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區按照鄉村發展的總體要求不斷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鄉村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鄉村旅遊方面,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原則,在淇河上游、中游、下游確定了橫嶺小鎮、桑園小鎮、淇河生態區三個發展核心區,以此為引爆點帶動整體提升。桑園小鎮投資6億元,商業街、民宿區、親水棧道、滑雪場、玻璃棧道、高山滑水、白龍溪等一批項目投用,“吃住行遊購娛”全產業鏈打造產業生態,吸引市內外遊客觀光,累計接待遊客560萬人次,綜合收入突破2億元,輻射帶動周邊農村2000餘人就業增收,逐步建成了配套齊全、特色鮮明、帶動能力較強的康養旅居目的地,先後被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媒體報道。橫嶺小鎮綜合服務集散中心及其配套設施一期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淇河生態區,詩經九島、鶴苑、科普館等一批項目相繼建成,淇河國家濕地公園成為全市靚麗名片。特色養殖方面,主要以上峪鄉梅花鹿、肉驢,大河澗肉牛、大耳羊、黑豬,金山辦事處養鴨為依託,形成了梅花鹿、肉驢、肉牛、大耳羊、黑豬、養鴨為主導的六大養殖基地。許溝纏絲蛋(淇河三珍之一)已打造成為“淇河三珍”鶴壁明星片。特色種植方面,以發展種植業為核心,高標準謀劃實施大河澗鄉牛橫嶺仙果源、鉅橋鎮飲馬泉脱毒紅薯、上峪鄉卓坡百果園、大賚店鎮田辛莊冠達花卉等特色種植產業,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户”生產管理模式,以規模化、產業化、商品化為目標,引導農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目前已形成龍頭連市場、基地連農户的產業化經營格局。飲馬泉紅薯、仙果園獼猴桃、翟村山藥、鹿場丹蔘等農產品,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一定影響力,叫響了淇濱農產品“金招牌”。飲馬泉紅薯種植合作社發展的紅薯苗產品遠銷河北、山東、山西、安徽等地。特色加工產業方面,主要以上峪鄉桑園村果桑加工,桑園村、老望巖村桶裝水,鹿廠蔬菜大棚,中柴廠温室大棚;大河澗鄉小河澗紅薯深加工,牛橫嶺山貨倉儲、銷售;大賚店鎮翟村扶貧基地項目等為依託,拉長產業鏈條,增加農產品附加效益。電商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京東雲(鶴壁)數字經濟產業園、農信通中國三農雲計算大數據中心等平台功能,深入實施了“互聯網+農業”“互聯網+鄉村振興”,推動了農產品線上銷售、數字鄉村、數字鄉村旅遊等現代化農業快速發展。充分發揮了益農信息社作用,依託“互聯網+農業”,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大力發展農村電商,鞏固、完善、提高益農社作用,擴大“益農社”覆蓋範圍,以信息化提升推動全區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了農產品品牌知名度,拓寬了農產品外銷渠道。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儘管我區在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方面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從總體上看,我區鄉村產業化發展受諸多因素影響,整體發展水平還不均衡,還存在諸多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整體規劃缺乏,產業發展同質化。一是農村產業發展缺乏統籌性整體規劃。目前,我區除桑園村外,多數村沒有制訂詳細的鄉村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有的雖然制訂了初步規劃,但在區域產業分工、產業結構調整、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缺少謀劃,對生態旅遊型、產業發展型、現代農業型、村莊整治型等多元特徵沒有相互統籌融合,缺乏總體性佈局考慮,項目單體設計也難以融入到產業的總體建設中。二是“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也不夠鮮明。部分鄉村產業規劃,沒有針對鄉村產業基礎、發展條件、人力資源等因素整合當地各類資源,在融合農耕文化、民俗風情、人文資源等要素方面較為欠缺;對當地產業發展的定位不夠明確,沒有從區域城鄉統籌和鄉村錯位分工角度來具體謀劃彰顯本土特色的鄉村產業。三是產業發展同質化情況嚴重,存在跟風現象。近年來,我區為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在農業產業政策和資金上都給予了較好的支持,但產業在發展的同時,跟風、效仿現象嚴重,一些種植户往往一哄而上,反而導致經濟效益欠佳。

(二)主導產業規模不大不強,三產融合發展不高。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雖然我區五大主導產業發展格局已初具規模,但受多種因素影響,產業優勢效益並未充分顯現,鄉村產業發展帶動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一是種養模式相對簡單。由於受地域限制,我區養殖規模及數量有所下降,農產品種植主要以小麥、玉米為主,精力投入大,產量和價格普遍較低,加上近幾年極端天氣及病蟲害影響、人工成本不斷上升、土地流轉費用相對較高,導致種植利潤持續下滑。二是地域品牌少。目前,我區除桑園小鎮、許溝纏絲蛋外,真正代表淇濱特色,拿得出、叫得響的地域化品牌較少。雖然桑園小鎮現在有了一定規模,但在管理上還存在不規範,有待進一步提升。“纏絲蛋”雖然在本地具有一定知名度,但由於受淇河保護影響,再加上缺乏系統的生產、宣傳、銷售商業程序,還存在產品市場佔有率不高,經濟效益帶動不明顯現象。三是產業鏈條較短。如生態林果花卉產業,果樹種植一產向後延伸不充分,多以採摘、休閒、供應為主,從產地到餐桌的鏈條不健全,精深加工不足,綜合利用程度低。且上下游產品加工、儲存、銷售等環節發展滯後,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四是產業融合度不高。如我區現代農業、觀光農業、休閒農業基本處於起步階段,農業發展與休閒旅遊產業融合度不高。此外,鄉村旅遊、休閒農業、採摘農業等普遍存在低水平模仿、模式單調等問題。五是文化產業挖掘不夠。沒有真正挖掘當地特色、民俗文化、當地名人、傳承文化等資源,沒有形成文化產業。

(三)農業人才資源匱乏、科技支撐相對落後。一方面是人才資源匱乏。主要表現在農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現代新型農民較少,能夠承接網絡經濟時代的旅遊文化產業,新業態電商產業的複合型人才更少;部分農村存在“空巢”現象,多剩下老人和小孩,生產要素的缺乏嚴重製約了當地的鄉村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是機械化程度低。由於西部山區土地耕地分散,機械化與規模化結合不緊密,導致生產效率、產品加工能力與水平還不能得到較快的提高。

(四)資金投入不足,產業發展不平衡。資金瓶頸仍是制約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因素。一是資金短缺問題突出。信貸資金供給渠道較為狹窄,銀行借貸門檻高、手續繁瑣,部分金融機構出於規避風險的考慮,存在惜貸現象,致使經營者難以得到足夠的發展資金。二是資金投入方式單一。近年來,我區農業扶持資金投入主要由區直部門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和有關補貼政策,社會化資本還沒有吸引過來,且爭取的資金和補貼資金大部分用於基礎設施建設較多,真正用於產業項目內容較少。三是財政扶持政策落實較慢。鄉村產業振興相關政策措施落實和惠農補貼分配管理使用中還存在項目申報時間長,程序繁瑣,資金撥付慢等現象,造成項目進展緩慢等現象。四是資金投入資金不均衡,近幾年來,由於大河澗鄉、上峪鄉兩個貧困鄉是貧困鄉,因此投入項目資金較多,對其他非貧困鄉投入資金較少。同時,產業發展上也存在西部山區產業項目較多,平原地區產業項目較少的現象。

三、意見建議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為更好地推動我區鄉村振興的順利開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堅持規劃引領,制定彰顯本土特色的產業發展整體規劃。一是在鄉村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要正確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和內涵,堅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當地村莊實際、符合片區特色的整體鄉村產業規劃。緊緊圍繞”一體兩翼五區“總體佈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其鄉村產業規劃進行科學地設計完善,並將調整後的產業規劃納入全區總體規劃統籌實施,加強各類規劃的統籌管理和系統銜接,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的規劃體系。二是推進發展“一村一業”“一村一品”,培育特色主導產業。通過整體規劃設計,根據各鄉鎮的環境特色風貌,因地制宜,融合當地鄉村的自然風情、人文歷史、產業特點,着力凸顯地方特色與文化內涵,並將這些資源在空間上進行集聚,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全力打造有“內涵”的鄉村與獨具特色的鄉村產業帶,吸引城市資源要素的流入,承接城市消費的外溢。如在特色農業方面,西部山區重點發展林果業,平原地區重點發展花卉苗木培育、紅薯培育、山藥等產業。在文化產業方面,如許溝可以深入挖掘白蛇文化、三國文化,桑園可以挖掘桑文化、竹文化等,同時,結合古村落特色,挖掘非遺文化,發展特色文旅產業;鉅橋鎮可以利用王越的名人效應,打響“王越故里”品牌,發展文化產業等等。三是以當前我區鄉村振興幸福村試點村建設為契機,積極開展幸福村申創工作,通過示範帶動,提升試點村周邊產業發展。

(三)創新產業方式方法,做大做強做優鄉村產業。一是做強做優旅遊產業。依託獨具特色的山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特、一鄉一韻”的鄉村旅遊產業。紮實推進生態旅遊度假區建設,創建休閒旅遊示範區,將桑園小鎮打造成豫北乃至全省特色旅遊新亮點。穩步推進橫嶺小鎮二期建設,啟動金山濱水示範區建設,力爭2020年,將淇河沿線及周邊景點打造一個橫跨金山辦事處、上峪鄉、大河澗鄉等3個鄉鎮辦事處,涉及淇河濕地公園、七裏溝等景點,總面積約83平方公里的生態及旅遊度假開放式5A級景區。二是深入挖掘文化產業。立足淇濱區深厚文化底藴,傳承發展提升優秀傳統文化,實行“傳承+發展+運用”的發展模式,深入挖掘上峪桑文化、鹿文化,鉅橋鎮王越文化、金山辦事處白蛇傳、羅貫中隱居地等文化資源,突出沿淇文化、殷商文化,傳承創新發展優秀農村傳統文化。保護農耕文化遺產,保護文物古蹟、傳統村落、傳統建築、農業遺蹟、灌溉工程遺產,推動優秀農耕文化遺產合理適度利用,建設許溝村、崗坡等若干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村。三是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採摘觀光現代農業,堅持綠色發展導向,打造新型優質“綠色+”農產品。如思源合作社、綠源合作社、仙果源公司,重點打造集果木種植、觀光體驗、旅遊於一體的休閒農業循環經濟園。大賚店鎮充分發揮嶽莊、侯莊、焦莊、田辛莊種植花卉苗木的傳統,以現代觀光農業為基礎,打造集園林種植、特色農產品、名貴花木品種種植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金山辦事處依託淇河濕地公園、土地整理、低效林改造、生態修復等工程,打造鶴壁城市後花園。發展休閒農業,大賚店、鉅橋鎮要發揮城郊鄉鎮辦事處區域優勢,穩步推進大賚近郊和鉅橋龍崗示範區建設,重點發展旅遊觀光型、參與體驗型、休閒度假型、養老養生型、科普教育型等現代農業休閒產業,建設休閒農莊、鄉村酒店、特色民宿等配套設施,打造半小時都市近郊休閒農業發展圈,打造近郊休閒遊憩目的地。四是推動三產融合發展。一方面是促進鄉村產業提質增效,依靠現有的資源、要素條件,引導農民積極適應市場競爭,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項目,實現產品增值。對小雜糧、紅薯等已經具備比較成熟的種植加工技術產業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在資金投入、要素流通、政策優惠等方面給予支持,促進我區農業生產由簡單的種養模式向高效農業轉型升級,逐步淘汰落後產業,努力提升生產績效,增強鄉村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是延伸鄉村產業鏈條。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物流、儲運、批發,打通農業生產全過程,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堅持特色發展,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鄉村環境整治與發展特色民宿經濟、優質農產品電子商務、鄉村休閒旅遊、養生健康結合起來,建設運行高效的鄉村產業鏈,推動生態資源和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同時,要發展加工產業,堅持長短結合,多策並舉盤活集體資產、激活優勢資源,探索一條企業可持續發展、羣眾可持續增收、村集體經濟可持續壯大相統一的發展路徑。如:利用農村閒置學校、村委會等場所建設標準化廠房,發展服裝加工等產業,既解決了農民就近就業問題,又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五是積極發展“互聯網+”智慧農業。強化品牌電商建設,積極幫扶鶴壁京淘、秋天童話等本土電商企業發展,重點培育桑園桑葉茶、鹿廠丹蔘、張公堰香菇等特色品牌。依託京東雲(鶴壁)新經濟產業園、農信通、鶴必購、京東鶴壁特色館等電商園區和企業,積極搭建合作橋樑,定期組織電商企業、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農村經紀人、農畜產品種養殖貧困户洽談對接,擴展農產品電商銷售渠道。大力推進電子商務,加快農村電商平台建設,在鞏固提升全區原有的12個電商服務站點功能,進一步夯實農村電商發展基礎,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產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格局。

(三)進一步育才引才,強化鄉村產業發展的人才支撐。一是注重本土人才的培養。積極開展新興職業農民技能培訓,依託鄉村振興學院,立足我區現有農村人才資源,圍繞家庭農場主、致富帶頭人及有創業計劃的大學畢業生、退伍返鄉軍人等人員開展系統性培訓。二是注重專業人才的培育。借鑑並推廣先進地區開展的農業人才定向委培模式,加大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充實基層農技人員隊伍,合理設置其准入和退出機制,儘快制定農技人員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取得合理報酬的指導性文件,為基層農技人員能夠全身心投入農技推廣提供政策支持。三是注重服務人才的引進。結合我區實際,研究出台相關鼓勵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返鄉就業的財政支持辦法;有針對性地引進與農業產業發展相關並亟需的高學歷人才;出台相關政策,遴選本鄉本村的創業型大學生到村掛任副書記或副主任,進一步增強村級組織的戰鬥力與發展活力,緩解大學生留不住的問題;抓住鄉村振興戰略契機,吸引“鄉賢”迴歸,以能人志士的實體項目投資,帶動當地鄉村產業發展,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檔次。

(四)用足用活政策扶持,確保資金投入取得實效。一是建立健全相關產業發展扶持政策。要充分發揮行業部門優勢,想方設法,全方位、多渠道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政府要牽頭梳理涉及多個部門的產業補助政策,統一補助標準,拓寬產業補助政策信息的覆蓋面,做好鄉鎮(街道)與村級、農户層面的銜接,對於已出台的補助政策要及時跟進確保落地;落實好設施農業用地政策並督促其執行到位;出台支持鄉村旅遊發展的土地政策,確保單獨選址的農業休閒旅遊設施等有預留規劃建設用地。二是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形成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性文件,擴大財政以獎代補和貸款貼息投入規模,引導和推動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切實緩解“三農”領域的融資難題;完善農業保險政策,適應農業結構調整需要,根據各地特色產業發展現狀,重點開發符合適度規模經營需求的多層次、高保障農業保險產品與服務。三是妥善引導工商資本下鄉。以鄉村旅遊、現代產業、休閒農業為載體,發揮統戰部門作用,實施本土企業與試點村開展結對幫扶,利用當地資源和企業優勢,形成資源互補,互利共贏。引導支持工商資本、社會力量深度參與鄉村發展,推動更多的工商資本向農業傾斜,吸引更多的資金、人才投入農業領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3pzk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