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鄉村人才振興情況調研報告

鄉村人才振興情況調研報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人才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作用發揮如何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近年來,麟遊縣深入貫徹落實中省市有關鄉村人才振興的決策部署,加大鄉村人才振興工作力度,鄉村人才隊伍逐步壯大,鄉村人才在助力脱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鄉村人才振興情況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和主要做法

(一)基本情況

麟遊縣現有各類鄉村人才928人,其中村“兩委”常設村幹部263人、農村實用領富人才156人、農林牧專業技術人才84人、鄉村醫生83人、鄉村教師342人。本科及以上學歷222人,專科學歷203人,高中及以下學歷503人;35歲以下282人,35歲至50歲427人,50歲以上219人。

(二)主要做法

1、着力挖掘實用人才。每年開展鄉村人才摸底和調研,對全縣農村實用人才按照行業分佈、專業技能分類,建立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詳細錄入信息,為強化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管理,奠定基礎,提供便利。立足麟遊發展實際,制定種養殖業實用人才提升規劃,“菜單式”服務為全縣7個鎮培養起一批在產業領域能起到帶頭作用的“土專家”“田秀才”共156人。

2、全力抓好能力提升。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加強與省內外知名高校的合作聯繫,先後組織7個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及66個村支部書記赴沛縣等發達地區參觀學習先進經營管理模式,赴楊凌西北農業科技大學參加理論學習班,促使鎮村幹部進一步豐富知識、更新理念、開闊視野、拓展思維。每年定期組織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農村職業技能提升,從農業科技發展、農業發展理念、農業文化、產業管理等方面入手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範培訓,近年來累計培訓村“兩委”成員、種養大户、合作社帶頭人、大學生村官達1萬餘人次。

3、合力加強激勵保障。每年命名錶彰一批表現突出、作用發揮強的村組幹部、產業領富人,在全縣範圍內營造尊重鄉村人才,爭當產業致富人的濃厚氛圍。及時落實鄉村教師、鄉村醫生等專業技術人才鄉鎮補貼,保障鄉村人才薪資待遇。建立縣委領導逢年過節慰問鄉村優秀人才制度,增強鄉村人才榮譽感和歸屬感。

4、強力發揮人才作用。鼓勵和引導農村實用人才發揮自身特長,立足本村資源優勢,成立種養殖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幫助帶動全村發展特色種養殖產業,發揮領富帶富作用。通過結對幫扶、政策宣講、技能傳授、爭做發展示範户等方式,讓農村實用人才充分發揮作用,帶動全村規模化產業發展。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需求,發揮農村實用人才領富能力,為創新創業的農村實用人才提供政策資金支持,引導大學生、退役軍人蔘與領辦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特色產業發展。

二、存在問題

1、鄉村振興戰略對人才的需求

一是農村實用人才總量不足。鄉村實用人才是“三農”工作隊伍中最懂農業、愛農村的主力軍,也是廣大農民中的優秀代表。目前麟遊的鄉村實用人才主要湧現在種養殖業致富帶頭人羣體中,雖然近年來麟遊農村領富帶頭人隊伍不斷壯大,但佔農村總人口比例依然較小,鄉村實用人才總量依然不足。

二是懂經營會管理的領富型人才不足。農村基層幹部力有不逮,管理能力較低、效率不高、文化程度較低,對新事物、新政策的理解和認識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對新時期“三農”工作發展模式,如“互聯網+”、農村電商產業、農產品深加工及包裝、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鄉村旅遊與休閒康養等新業態的瞭解欠缺,在鄉村振興這場“戰役”中缺乏懂經營會管理的將才。

2、培育和引進鄉村人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農村人口流失嚴重,結構分佈失衡。隨着城鎮化率不斷提高,鄉村外出務工人員呈不斷增長趨勢。鄉村“空心化”“空巢化”“農業人口老齡化”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其中不乏一些鄉村致富能手、技術骨幹、管理人才向城市流動,造成鄉村振興主力軍、建設者、受益者流失。

二是鄉村人才培育實戰化有待進一步改善。目前各類人才培育主要採用集中輪訓方式,多理論少實踐,大多數鄉村人才文化程度低,對理論知識接收慢,消化更慢,深入現場和實地開展培訓更接地氣、更易接受。

三是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問題依然突出。麟遊縣城所在地距離西安、寶雞等中心城市相對較遠,出行不便;鄉鎮駐地相對偏遠,就餐、文化娛樂等設施有限,公共交通不發達,羣眾居住分散,深入村組、農户開展工作存在出行難、就餐難等問題,近年來人才引進難、留住難問題比較突出。

三、意見建議

1、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用活用好鄉村本土人才。鄉村振興的主力軍是廣大農民,因此鄉村人才振興必須堅持以農村為主體,重點開發和利用鄉村勞動力資源,加快打造一支現代化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進度,圍繞新型職業農民知識技能培訓、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及市場經濟理論知識培訓等,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統籌安排、產業帶動的培訓機制。同時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的政府支持體系,聚合多方資源,鼓勵高校、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完善新型職業農民評選、培訓、追蹤服務等環節,吸引大學生,退伍軍人及鄉村本土人才尤其是青年農民等成為“新農人”。

2、分層次、分領域、分方向地實施定向分類培養。構建並完善規範指導、技能培訓、政策幫扶、教育管理綜合一體的培養體系,制定人才培訓計劃。摸清農村人才底數,徵求農村人才對培訓的需求,精確培訓對象開展培訓。因人制宜設定課程,注重學用結合,依託職業學校、黨校等培訓平台,強化科學理論指導實踐能力,結合崗位實際,實施“專家授課+課堂培訓+實地操練+創業指導+政策扶持”的精準培育模式,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搬到工作崗位,提升培訓有效性。

3、建立“專業技術人才”結對幫扶制度,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才服務鄉村的生力軍作用。在農業、林業、教育、衞生等領域明確一批服務鄉村的專業技術人員,組建“1名專業技術人才+若干個鄉村主體”的“1+N”幫扶團,入駐鄉村掛職服務,建立一支農業農村急需的專業技術服務隊伍。

4、突出正向激勵,引導各類人才下鄉。改革和完善人才選拔制度,加快建立有利於各類人才脱穎而出、人盡其才的激勵機制。注重從科研資助、創業貸款、職稱評定、住房補貼、配偶和子女就業入學等方面着手,出台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方面的意見,改善下鄉人才待遇,拓展發展空間,強化表彰獎勵,提高待遇保障,注重人文關懷,“激發”各類人才服務農村幹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n19yp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