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鄉村振興工作研討報告

鄉村振興工作研討報告

鄉村振興工作研討報告

鄉村振興工作研討報告1

5月9日省國土資源廳出台了《關於發揮國土資源支撐保障作用促進鄉村振興的意見》(魯國土資發[20__]8號)明確提出,“深度調研諸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求,打造測繪地理信息服務鄉村振興示範樣板”,啟動了我市鄉村振興“一張圖”建設工作。省國土資源廳已將諸城市鄉村振興“一張圖”建設項目上報自然資源部爭取作為全國試點。

一、鄉村振興“一張圖”建設項目內容

圍繞服務“三農”和“五個振興”,以生產園區、生活社區、生態景區“三區”共建共享為路徑,發揮地理信息數據服務作用,通過“一個庫、一個平台、多個應用”建設,形成鄉村振興“一張圖”,助力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諸城模式”升級版。主要內容是:

一是更新我市基礎地理空間數據,整合我市涉及鄉村振興的專題數據,形成鄉村振興“一張圖”綜合數據庫。

二是建立鄉村振興“一張圖”綜合信息服務系統。

三是聚焦鄉村振興“五個振興”開展典型應用示範。聚焦產業振興,開發生產園區信息服務系統和惠農信息服務“一點通”;

聚焦生態振興,開發自然資源與生態景區信息服務系統;

聚焦文化振興,開發美麗鄉村文化旅遊信息服務“一點通”;

聚焦人才振興,開發鄉村人才信息服務“一點通”;

聚焦組織振興,開發生活社區信息服務“一點通”和提升對接我市黨務管理信息服務系統。

二、前期工作開展情況

省國土資源廳領導專家先後來我市進行了五次調研,廣泛徵求鎮街(園區)、市直有關部門單位及社區羣眾意見,不斷豐富完善諸城市鄉村振興“一張圖”建設總體設計方案,使其更加切合諸城市實際,突出諸城特點。

8月29日下午省廳測繪處曲偉剛處長帶隊,來我市進行了建設內容深度對接,會議梳理核實了各部門單位數據清單83項,增加了社區、景區、園區“三區共建”和“諸城模式”內容,增加了208個社區全景影像製作。第二天又分三組展開調研,一組召集社區辦、農業局、經管局等單位詳細調研數據提供、內容採集和系統建設等問題。另兩組深入南湖區、龍都、枳溝三鎮街(園區),走進社區,同社區幹部、羣眾及田園綜合體企業等面對面交流,補充完善了總體設計方案。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我市鄉村振興“一張圖”建設,桑書記、劉市長多次聽取工作情況彙報,提出了指導意見。成立了劉市長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國土局。近日,市政府又專門組建了鄉村振興“一張圖”建設工作班子,承擔部門單位工作協調,參與“一張圖”建設。所有參與的部門單位及鎮街(園區)都落實了一名科長或分管領導作為工作聯繫人,建立了微信工作羣。其中智慧辦、農業、畜牧、人社、文廣新、旅遊、國土七個部門抽調專人集中辦公,全程參與鄉村振興“一張圖”建設工作,辦公地點在國土局。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儘快完成項目立項、招標。目前,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需市政府批准項目實施,採取單一來源採購技術服務,項目總預算1750萬元,建議儘快落實立項招標,批覆撥付項目配套資金。

二是每週與省國土廳對接一次,彙報工作進展,接受省廳指導,加強協調積極推進項目建設。制定具體工作計劃,列出推進時間表,落實責任人,實行掛圖作戰。近期主要加快完成數據梳理表提報,對接省國土廳推進7個示範應用系統技術設計。

鄉村振興工作研討報告2

為紮實推進依法行政示範單位創建工作,根據《“法治行”法治宣傳平台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縣檔案局根據本單位業務實際,大力宣傳法治示範創建,助力鄉鎮振興,為全縣羣眾提供及時、精準、普惠、高質的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現將該項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領導高度重視

按照相關文件精神,我局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把創建法治示範創建與其他各項業務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切實做到兩促進、兩不誤。為確保創建工作紮實有效地開展,成立局長同志任組長,副局長同志任副組長,一般幹部為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綜合辦,由綜合辦負責全局示範單位創建,助推鄉村振興工作的組織協調,並提供了相應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解決機構、人員、經費和設備設施等存在的問題。為更好地開展此項工作,我局通過微信、微博、展覽館電子屏等多種形式宣傳法治示範創建工作。

二、具體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樹立大局意識,增強檔案服務大局的積極性。提升檔案人的服務能力,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打贏脱貧攻堅戰注入動力。

(二)發揮檔案部門職能作用,主動作為,有效指導農業農村檔案工作。8月21日,我局深入縣進黨委、鎮進行工作指導,重點加強農村土地確權檔案、精準扶貧檔案、村級檔案管理業務指導,最大限度地提供檔案查閲利用服務。

(三)全面落實政策,有效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局駐村工作隊積極落實政策,開展入户調查和精準識別,指導精準扶貧專卷更加有效規範。

(四)堅持“檔案姓黨”,確保檔案服務農業農村工作沿着正確方向前進。樹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牢記“為黨管黨,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宗旨,深入開展機關幹部職工作風建設,提供更優質的檔案服務,為檔案更好服務農業農村營造良好的氛圍。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羣眾在享受黨的為民惠民政策時的獲得感、幸福感,為助推鄉村振興,打好脱貧攻堅戰做出應有貢獻。

三、存在的問題

鄉村管檔人員大多是村幹部擔任,流動性較強,人員不具穩定性,影響了部分檔案的交接工作,且參加檔案管理培訓人員流動性也較大,導致檔案管理工作的培訓力度上不去,加大了助推鄉村振興宣傳難度。

鄉村振興工作研討報告3

一、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農業和農村扮演着食物供給、要素貢獻的角色,生產功能、增產導向占主導地位。當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後,結構性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發展對資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賴程度下降,這需要農業從增產轉向提質,農村從要素供給向生態空間、文化傳承、新消費載體等轉變。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隨着社會經濟轉型升級和城鎮化的不斷加快,雖然農業產值和農村人口的比例不斷下降,但依然有佔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和農業人口的生產生活問題需要解決,如果不解決他們的問題,我國的現代化將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三、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思考

(一)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

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的傳統,這個傳統不能丟。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在黨。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一項複雜系統工程,需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健全黨管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和黨內法規,增強領導農村工作本領,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堅持規劃先行。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必須注重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實施、典型引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推進鄉村振興具有前所未有的長遠性和全局性,必須堅持規劃先行,加快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強化鄉村振興戰略的規劃引領作用。要始終堅持以各級相關文件精神為引領,根據農村實際,認真謀劃鄉村振興發展。

(三)發揮人才作用。

要將本土人才打造成為現代化農業農村建設的主力軍,認定一批帶動能力強、有農業生產經驗或一技之長的“土專家”“田秀才”農村家庭能人;扶持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培育一批技藝精湛、紮根農村、熱愛鄉土的鄉村工匠。要以更加優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條件增強人才“粘性”,引進一批掌握多元文化、懂農業技術和信息化農副產品營銷的複合型人才。

鄉村振興工作研討報告4

“十四五”時期是--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市委--屆-次全會深刻把握振興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羣眾新期待,提出了全市“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十個突破性進展”的主要目標,其中之一就是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部署要求上來,立足市情實際,抓好貫徹落實,努力在現代化新--建設中展現省會擔當、作出省會貢獻。

一、打造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八字方針落實到農業生產領域,就是要大力實施科技興農、質量興農戰略,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當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爭做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穩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牢記-考察吉林時,關於“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殷切囑託,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提高機械化、水利化、科技化、標準化水平,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建設高效節水灌溉、灌區續建配套、防汛抗旱等水利工程,通過應用大型農機具、發展農業物聯網等手段提高農業產出率,打牢穩定糧食產能基礎,使“中國飯碗”裝上更多--糧食。到2025年,力爭地表水源工程水田區灌溉保證率達到--%以上。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實施農業科技創新重點專項工程,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着重在生物育種、農機裝備、智能農業、生態環境等關鍵領域開展攻關,促進農業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強化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現代農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為目標,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推進農業科研、推廣及生產基地一體化,促進重大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落地,形成園區引領,輻射帶動全市高效農業發展的新格局。完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快形成“市級農業科研推廣機構+縣級農業推廣機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科技人員隊伍”三位一體的三級農業科技服務網絡,解決農業科技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到2025年“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範基地總面積達--萬畝。

二、建設國家高品質農產品基地

圍繞種好“中國糧食”、端好“中國飯碗”,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引導優勢品種集羣集聚,打造一批高品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鼓勵發展地表水灌溉,擴大綠色、有機水稻規模,重點建設五常、方正、通河等綠色水稻基地。穩定玉米種植面積,逐步增加鮮食玉米、高油大豆、雜糧雜豆、設施蔬菜等高效作物種植面積,重點建設雙城、巴彥等加工型玉米基地和巴彥、尚志、依蘭等優質大豆生產基地。加快發展林下經濟,擴大以食用菌、經濟林果、北藥等為特色的林下產業規模,重點建設尚志黑木耳基地、通河大果榛子基地、賓縣養殖基地和五常刺五加等森林北藥基地。

三、推動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以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為核心,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種養加結合和產業鏈再造,提高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創建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先導區。大力發展農業市場信息、農資供應、農業綠色生產技術、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機作業及維修、農產品初加工、農產品營銷等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生產性服務。大力發展農業新產業新業態。依託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積極發展生態觀光、都市農業、休閒漁業、農事體驗、鄉土風情、農耕文化展示等現代農業景觀區塊,打造一批集餐飲、度假、觀賞和娛樂於一體的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四、健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貫徹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構建符合國情和發展階段的以農户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盟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提高經營規模化、合作化、產業化、社會化水平。到2025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萬個以上,實現-—-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境內上市。五、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聚焦“工業立縣、工業強縣”,突出抓項目、強園區、優環境、惠民生、補短板,推動縣域經濟發展速度、總量、產業層次、財政實力全面提升,營造競相發展、爭先晉位的良好氛圍。積極落實“百千萬”工程,狠抓產業招商,制定農業項目招商圖譜。以“兩頭兩尾”為抓手,聚焦工業、突出優勢、產業鏈和產業集羣謀項目,以項目建設帶動縣域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推進縣域園區特色化、專業化提檔升級,突出發展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提高工業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打好寒地黑土、非轉基因、綠色有機優勢牌,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和管理,組織一批農產品和食品加工龍頭企業與國際標準對接,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實施興村強縣示範行動,集中建設好國家農業產業強鎮。

六、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統籌規劃設計,科學組織施策,高質量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大力度強化公共服務補強,進一步完善鄉村水、電、路、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打好環境整治硬仗。加強鄉村治理,啟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及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建設。實施“-+-”行動,開展農村垃圾革命、廁所革命、污水革命、能源革命、菜園革命和--民居建設“-+-”行動,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堅持“尊重民意、整村推進、室內為主”,探索推廣適合北方高寒地區改廁模式,科學穩妥推進農村改廁。同時,積極開展--民居建設行動。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大力加強農村新文化建設,培養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要注重開展對農民的勞動技能培訓,包括加強對進城農民務工人員的勞動技能培訓和文化培養,努力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要積極發展農村衞生事業,逐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科學文化傳播陣地,繁榮農村文化事業,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七、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

堅持精準施策,落實“四個不摘”,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不變,鞏固現有脱貧攻堅成果。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對脱貧縣、脱貧村、脱貧人口開展監測,定期核查,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動態清零。持續發展壯大扶貧產業,增加農民收入。要圍繞農民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提升,打好經營增收、就業增收、多元增收三套“組合拳”。通過種、養、加、銷各環節同時發力,發展、改革、創業、就業多措並舉,推動形成農民持續快速增收的綜合機制。研究脱貧攻堅任務完成後接續推進減貧工作,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加強脱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

鄉村振興工作研討報告5

20--年3月28日至4月18日,對石堆鎮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四個城市”建設進行了調查研究,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石堆鎮位於安丘市東部,面積67平方公里,轄47個行政村,1.06萬户,人口3.9萬,耕地面積6.4萬畝。今年以來,石堆鎮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着力點,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目標,以開展“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創建活動為主線,加快推進“四個城市”建設,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突破。

一、基本情況

(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資料。全面摸清每個村底數,包括人口、房屋、基礎設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村規民約制定、在外能人、矛盾糾紛、村霸村痞等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研判,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四個城市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突出重點,開展“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創建活動。

一是產業興旺方面。開展“帶富增收富民”活動。

1.培育一項致富產業。

各村結合實際,突出特色,確定一項或多村確定一項能夠有帶動性的增收產業項目,增加羣眾收入。

2.培訓一套致富技能。

通過外出參觀學習、舉辦種養業、務工知識等培訓班,確保有勞動能力的羣眾培訓達到90%以上,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的新型農民。各村幫助留守人員聯繫工藝品加工、農產品粗加工等項目,最大可能的增加家庭收入。3.探索一條融資渠道。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扶持,金融信貸單位,對有意向發展項目缺少資金的家庭,特別是返鄉農民工、復退軍人、回鄉創業大學生創辦項目,幫助落實貸款方案,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務。

二是生態宜居方面。開展“鄉村環境整治”活動。

1.全面開展農村環境和衞生整治,通過落實門前三包,完善村規民約,加強宣傳教育等手段,引導村民樹立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和愛護環境的意識,確保村莊環境衞生長期清潔。

堅持“應綠盡綠,能綠則綠”,對村內主要街道進行綠化、亮化,房前用竹籬、圍欄圍起,房前屋後規範栽種瓜果、綠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鄉土濃郁”的景觀。

2.加快美麗村莊建設,全鎮打造西蓮池、前留晃、阿洛、西河窪、董家下坡、馬家亭子、梯門、婁戈8個示範村。

3.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

鎮駐地村、社區中心村利用好土地增減掛鈎政策,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引導農村居民向鎮區、社區集中居住。

三是鄉風文明方面。開展“倡樹新風正氣”活動。

1.開展先進典型評選活動,每月確定一個評選主題,在“陽光議事日”活動中開展“移風易俗標兵”“石堆好青年”“種養殖能手”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利用電視、報紙、微信等形式,對先進典行大張旗鼓的宣傳,激發全鎮廣大幹部羣眾凝心聚力、幹事創業的熱情和積極性。

目前已評選巾幗標兵117名、移風易俗標兵121名、石堆好青年92名。

2.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增強羣眾簡辦婚喪嫁娶事宜、遠離不良習俗的自覺性。

3.開展系列羣眾文化活動,組織開展廣場舞大賽、消夏晚會、農民趣味運動會、書畫展等系列活動,豐富羣眾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4.每村打造1條文化長廊,重點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法規等多方面知識,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引導觀念,讓大家感受到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風尚。

四是治理有效方面。

1.開展“街頭巷尾平安”活動。

每村配備1名警務助理,每村建立一支治安巡邏隊伍,警務助理牽頭開展治安巡防,信息收集、矛盾化解工作。每村建成一套“天網”監視系統,連接派出所治安監控平台。每村組建一個警民微信交流的羣,提供警務服務、典型案件和安全防範等信息,隨時隨地與羣眾進行互動、交流。

2.開展“全民參與調解”活動。

每社區聘請1名法律顧問,在陽光議事日組織法律諮詢和宣傳,讓法律諮詢服務形成常態化。各村成立調解委員會,由支部書記任主任,由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幹部、優秀村民和評選出的先進典型組成,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力求“小事不出村”。每村建立一處“聽證室”,對家長裏短、鄰里爭吵等簡單矛盾糾紛實行村級聽證。

五是開展“幹部能力提升”活動,強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保障。制定了《農村幹部規範化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村幹部工作職責,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每月召開一次“陽光議事”會議,組織學習農業技術、法律常識、健康保健等知識,充實陽光議事內容,增加陽光議事日的吸引力。要求村“兩委”班子成員,每人確定一個淨增收不低於3萬元的致富項目。發展村莊集體經濟,在盤活資源、招商引資、土地流轉上下功夫,拓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確保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不低於5萬元。

(三)打造示範點,進行典型帶動。重點打造步雲嶺休閒生態園、蓮池高效農業示範園、亭子高效農業示範園、沃奇文冠果主題公園四個示範點。其中,步雲嶺休閒生態園,規劃面積3500畝,已建成1500多畝,是集觀光旅遊、户外運動、休閒採摘、餐飲娛樂、農事體驗、延伸加工等多功能於一體的休閒旅遊綜合體。目前,已發展阡陌人間、步雲山莊、雲嶺人家、環秀山莊等11家休閒農莊和1處步雲賽鴿文化交流中心。通過園區的示範帶動,發展大櫻桃、草莓、蔬菜等高效種植大棚80個,發展西瓜、大桃、黃金梨等1500畝。蓮池高效農業示範園,規劃面積2200畝,已建成1100畝,已發展百匯紫蘇莊園、東順蒜黃種植基地、華仔蔬菜種植基地、田碩洋葱種植基地、孟戈有機蔬菜合作社種植基地等5家。亭子高效農業示範園,佔地150畝,已建成高效種植大棚45個。沃奇文冠果主題公園,佔地面積358畝,以生產生活生態、健康文化旅遊為主題,建設木本糧油博物館、文冠果加工和旅遊綜合體、文冠果健康體驗展示中心,打造文冠果種植、選育、高產示範、集散、加工、營銷一體化的全國木本糧油谷。目前,已經栽植文冠果210畝。全部建成後,帶動就業人數300餘人,年可實現利潤2900萬元,利税700餘萬元。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對羣眾參與鄉村振興的教育引導不夠。農民羣眾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程度不夠深,尤其在發展產業方面,目前大部分產業項目主要以工商資本下鄉的方式建設,通過引導羣眾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農家樂、鄉村旅遊難度很大。

(二)缺乏政策、資金扶持。在基礎設施提升方面,村級集體經濟薄弱,鎮級財政不足,單憑縣、鎮、村三級財力,很難對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人才匱乏。目前,廣大農村對人才缺乏吸引力,大學生及高層次人才不願到農村創業。回來的也只有在外能人到村擔任村幹部。

三、意見建議

(一)建議加大對羣眾鄉村振興戰略的教育培訓力度,調動羣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建議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完善道路、給排水、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醫療、教育、文體等設施,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三)建議加大政策扶持、項目扶持、資金扶持力度,發展建設田園綜合體、郊野公園和休閒農莊,打造文化旅遊和休閒度假區。

(四)建議上級職能部門提供政策、資金、項目、技術等各類支持,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創造良好條件。

鄉村振興工作研討報告6

鄉村振興戰略論文: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摘要:基於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興起的鄉村旅遊是指存在於鄉村地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旅遊地經濟發展的旅遊行為。鄉村旅遊的出現為鄉村推進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機。本文以中國最美鄉村----為例,分析當地鄉村旅遊發展現狀,發現該地在發展中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產品開發深度不足、人才匱乏等問題,同時也得出在發展鄉村旅遊過程中應當項目生態化、產業專業化、政府主導、居民參與、實施旅遊+戰略等啟示,以此為其他地區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一定借鑑。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一、引言

20-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鄉村振興戰略在解決我國鄉村發展問題中的重要地位,圍繞鄉村振興提出了一系列工作要求以加快農村脱貧步伐。鄉村旅遊是基於鄉村振興戰略背景提出的一種以休閒娛樂為目的,以村莊環境文化為依託的旅遊行為,對於加快農村地區發展,提升農民生活質量,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省--縣位於三省交界處,為我國山區縣代表,當地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普遍較低。自合福高鐵開通以來,--縣依託其美麗的自然環境與獨特的文化底藴,大力發展旅遊業,形成多元完整的旅遊體系,從而成功搭上經濟發展的便車,貧困發生率大幅下降。因此,本文在探究--縣鄉村旅遊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其存在問題及啟示,從而為其他縣域乃至全國各地區發展鄉村旅遊提供借鑑。

二、文獻綜述

以往學者關於鄉村旅遊的研究較多,主要從兩方面出發,一方面,將鄉村旅遊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探究貧困地區利用特色旅遊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從而實現脱貧的合理路徑,如林移剛、楊文華(20-)基於生產要素視角,探究我國鄉村旅遊精準扶貧發展困境及優化路徑,李燁(20-)構建扶貧效率模型,對我國鄉村旅遊扶貧效率進行分析並提出對策建議。另一方面,以具體地區為例,探究該地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及制約因素,從而促進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如劉煥慶、吳健(20-)以全域旅遊為背景探究延邊州鄉村旅遊發展特徵並提出合理建議。

鄉村振興工作研討報告7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要讓農民成為一種讓人嚮往的職業,造就億萬懂農業、愛農村的職業農民,這將是振興鄉村的生力軍。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達到57%,已經有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在城裏落户,這對農業農村的發展是極大的促進。但是,無論城鎮化怎麼發展,到2030年至2035年,還會有約4億左右的人口在農村生產生活。簡單依靠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鄉村的思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問題。

在現代化進程中,鄉村從來不是處在從屬的地位上,它與城市是命運共同體。人們説,城鎮化會伴有“城市病”,其實鄉村也有“鄉村病”。不同的是,前者是在快速發展中產生的,後者是在發展趨緩中產生的。鄉村發展的活力問題也不是我國獨有的現象,而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據統計,1960年至2016年間,全球城市人口比例從33%提高到54%,伴隨着城市發展,鄉村社區發展活力卻在逐漸降低。在我國,其集中表現為農村“三留守”問題和“誰來種地”的問題。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也是受益者,必須要把億萬農民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在過去長期的農業生產中,我們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存在重物輕人的現象。這表現在只注重農產品的數量指標增長,不看重務農隊伍素質提高和職業化。相應的是,農村教育、科技、衞生、文化等公共資源投入少,導致農村人口素質偏低、人才缺乏。

鄉村發展的本質是人的健康發展,只有農民自身素質和能力不斷提升,才能有效推進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鄉村振興既要注重物質投入的硬件建設,更要重視提高鄉村人口素質的軟件建設,包括鄉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就業培訓、培智扶志等。要注重解決農村人口和農業勞動力的老齡化問題,引導部分農民工返鄉,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回鄉,城市的科技人員下鄉,各類羣體到農村去創業創新,高起點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村二三產業。

懂農業,方能知輕重;愛農村,方能守初心。如今,“農民”兩字不應是一種身份,而應是一種職業。新老農民隊伍中,不乏趕時髦一哄而上者,也有人因短期效果不佳而離開。但是,絕大多數農業從業者、創業者是懷着對農村的美好向往、對土地的特殊情感,他們帶來了資金、技術,托起了新農業,創造了返鄉下鄉創業的許多成功案例。

鄉村振興戰略得靠這樣一批真正懂農業、愛農村的人去落實。一方面,要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另一方面,只有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讓農村成為引人入勝的天地、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13171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