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小語新人教版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共25篇)

小語新人教版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共25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5篇《小語新人教版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小語新人教版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小語新人教版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共25篇)

篇一:小猴子下山 教學設計(人教版一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文的教學讓學生做到:

(1)學會8個生字、詞。

(2)能熟練朗讀課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恆心、有始有終、而不應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讀、寫,並在適當的語言環境中運用8個生字、詞。

難點:能概括小猴子為什麼一無所獲。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教學學生做到:

(1)能使學生會讀、寫生字、詞。

(2)能朗讀課文

任務分析

1、學生的起點能力:在原有知識方面,學生已掌握了閲讀該課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詞。在技能方面,學生已學過《小貓釣魚》等一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形成閲讀這類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學任務分析:該節課都為陳述性知識的教學。

教學過程

(一)知識的新授階段

1、呈現新教學內容

(1)呈現課文題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師講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一個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學

(1)呈現文中的生字、詞

結jie 非常fei chang 扛kang 往wang 圓yuan 跳tiao 追zhui 空kong

(2)一個學生拼讀生字,老師在旁糾正錯誤;指出注意翹舌音、前鼻音和後鼻音.老師範讀,全體學生跟讀。擦掉拼音後再認讀。

(3)教寫生字

學生先書空8個生字、詞。請兩位學生板書。老師糾正錯誤之處。

提供記憶策略:

結:由“糹”、“士”“口”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與腳有關,所以是“足”字旁。

(4)運用生字、詞

非常:提問:非常是什麼意思?(參考答案:十分、很、極)

用“非常”這個詞造句。老師提示:老師獎給我一面紅旗,我( )高興。

學生自己造句。

扛:請學生表演扛東西的姿勢。然後造句。

(二)鞏固與檢測

1、根據課後習題第二題,比較區別形近字。

先請學生讀這些字,然後給3分鐘時間答題,請學生回答,並及時反饋。

2、根據課後習題三,區分不同動詞的意義,並會在適當的語言情景下運用。

讀“抱”“扔”“摘”“扛”;

學生表演這四個動作(有錯誤之處及時糾正)

學生做習題,校對。

作業

抄寫生字,熟讀課文,完成課後習題四。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做到:

(1)能流暢朗讀課文。

(2)能回答小猴子為什麼一無所獲。

(3)能看圖複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任務分析

(1)在原有知識方面,經過上一次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閲讀該文的重要字、詞。學生已經能通讀全文。

(2)教學任務類型:關於處事態度的教學。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與這堂課有關的原因知識

1、全體學生朗讀字詞。

2、請一位學生朗讀整篇文章。

3、提問習題四。

(二)開始新授課教學

(聽了某同學的朗讀之後,大家想知道小猴子為什麼只好空手回家去嗎?今天我們就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大家討論一下。)

1、提問: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後,發現小猴子摘了什麼?(參考答案:玉米)

提問:那麼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麼?(參考答案:桃子)

提問:它的玉米呢?(參考答案:扔了)

提問: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麼做了?(參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問:那麼第五自然段呢?(參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問:結果呢?(參考答案:沒追到,所以什麼也沒有了)

問:小猴子這樣做好不好?(參:不好)

問:為什麼?大家討論一下。請幾位學生回答。

綜合那麼多的同學的意見,我們覺得做事情要有恆心,有始有終,不能三心二意;不應該像小猴子一樣。

2、呈現“小猴子下山” 的掛圖,請幾位用學看着掛圖講一講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小猴子下山 教學設計(人教版一年級下冊)]

篇二:《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人教版一年級下冊)

安徽省淮南市楊祠國小:王文俠

教學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課文過程中,讓學生明白像小猴子這樣看見一樣好東西就丟掉原有的東西,

最後會一無所獲。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蹦”等動作詞。

教具準備:

課件、小猴子的頭飾。

一、以圖導言激趣:

教師板畫一座小山,教師: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小動物,瞧,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就來了一隻--小猴子,(在小山上貼上一隻小猴子圖片)。

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猴子呢?(學生自由發言)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隻小猴子的故事。板書課題:小猴子下山。

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

二?、講授新課

(一)感知課文

1.大聲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檢查生字情況。

課件出示的生字詞有:玉米地??桃樹底下??西瓜地

掰??扛??扔??摘??捧??抱??追

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

小朋友,你們仔細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二)學習第一節(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來了,他首先來到玉米地裏。他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怎麼做的呢?(板書:玉米地)

電腦出示:

小猴子走到玉米地裏。他看見__________,非常高興,就_____________。

板?書(掰?扛)

2.理解“掰??扛”兩個詞語。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動作。(2)讓學生説説小猴子為什麼用掰”、“扛”這樣的動作,進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導表情朗讀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猶豫地掰了一個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興了!現在同學們請戴上小猴子的頭飾跟着老師一起做動作有表情地朗讀第一段。

(2)指名上台表演讀。

4.小結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總結出學習第一段的方法。

1.小猴子來到哪裏,怎麼做的?

2.理解小猴子的動作詞。

3.表情朗讀課文。

過渡:小朋友,課文1、2、3、4自然段結構類似,下面,四人小組選擇二、三、四自然段中你們喜歡的一個自然段嘗試用老師剛才使用的方法進行學習。

(三)利用學法學習第二、三、四段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由選擇一段學習。

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學習嚮導:

①讀一讀:把課文讀通順,爭取讀明白。

②想一想:小猴子來到什麼地方?看到什麼?心情怎樣?小猴子是怎樣做的?

③議一議:找出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學着做一做。

④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讀並表演。

2、各小組彙報學習情況。

板書:??桃樹底下??(扔??摘?捧)

西瓜地??????扔(摘?抱)

回家路上????扔(追)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師過渡:小朋友們,小猴子下山來,它掰到過又打又多的玉米,摘到過--又大又紅的桃子,摘到過--又大又圓的西瓜,追過--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這次下山來看到了那麼多的好東西,最後卻--空着手回家。這是為什麼呢?(板書:空着手回家?)

1.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送詞:喜新厭舊)喜新厭舊導致的結果是什麼?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一無所獲)

2.聯繫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説説自己有沒有做過象小猴子一樣的事情呢?如果有,今後你準備怎樣做?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人教版一年級下冊)]

篇三:一年級《小猴子下山》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藉助朗讀,認識“猴、結”等12個生字,利用範讀及例句比較等方式讀準多音字“結、只、空”的字音。通過範寫、臨摹寫“塊、常”等7個生字。

2、朗讀課文,圖文對照,讀懂前四個自然段中相同相異的部分,利用表格,提取整合導致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主要信息,進行簡單推斷,並通過此過程理解“掰、扛”等動詞的意思。

3、仿照課文形式,説説小猴子如果第二次下山會怎樣,並適當運用所學動詞。

二、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語境中識字寫字。

三、教學難點:

從反覆的結構中,能推斷出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

(一)出示謎語,導入新課。

1、爬杆上樹是高手,愛吃香蕉和桃子,家裏沒有山上有。

(1)板書課題,讀準課題。

(2)舌前舌後音要讀標準,認識猴子的猴,侯爵的候,時候的候。反犬旁還有哪些字?豬?狗?貓等,和動物有關。

(二)朗讀課文,識字。

(1)範讀課文,請認真聽準每個音。

(2)圈出生字,藉助拼音讀生字。學生朗讀課文,注意不多字,不少字,不錯字。

(3)出示字卡,粘貼到白板上。

①帶拼音讀三遍。

②去掉拼音讀三遍。

第一句中的“空”是《要下雨了》一課中的,讀kn?潰?猜一猜,第二句中的“空”是什麼讀音?

①玉米結(jiē)得又大又多。

②小猴子下山來,最後的結(jié)果是空手而歸。

這兩句話中的“結”讀音不同,想想課文中的“結”是什麼意思,你還能説這樣的句子嗎?

(4)仔細看課後第3題的插圖,先讀準字音,再做一做動作。

(5)認讀其他生字,組詞鞏固。男女生讀詞,開火車讀詞。

(三)朗讀課文,瞭解內容。

1、同桌帶動作朗讀課文,瞭解動詞意思,體會小猴子的情感變化。

2、圖文結合,朗讀彙報,再結合課後第3題的插圖,説説這些動作都與身體的哪個部位有關,哪個動作是這幾次中都有的。

3、結合課文最後一幅插圖,比較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為什麼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4、你想對小猴子説什麼?

(四)情境創設,信息整合,簡單推斷。

小猴子知錯就改,以後會怎麼樣呢?

(五)生字書寫。

重點指導“空”字和“常”字的中心對稱。

(六)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

2、情境延伸:第二天,小猴子又下山了,他會做什麼,想些什麼?畫一畫,寫一寫,如果能用上幾個剛剛學過的表示動作的詞語就更好了。

篇四:一年級《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

一年級《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

一、激趣入課。

1、同學們,喜歡小猴子嗎?

2、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小猴子?它們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3、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樹林裏,可是,時間一長啊,小猴子就覺得樹上的野果吃膩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順便找點好吃的東西。

4、齊讀課題:

(1) 老師非常想知道課文寫的是誰,怎麼讀?

(2) 老師非常想知道課文寫的是小猴子幹什麼,怎麼讀?

(3) 再來一次,讀出你獨特的感受吧。

5、看到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注意:每個小朋友只能提一個你最想知道的.問題。想想,你最想問什麼?想好再問。

6、歸納問題並簡單板書。(為什麼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幹了些什麼?結果怎樣?)

二、看圖練説。

1、單幅圖觀察。

我會看 一幅圖一幅圖地出示:要求:

A、小猴子來到了什麼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還到過哪裏?)

B、用一句話説説圖上的小猴子在幹什麼?

C、我會説 看圖説詞比賽:圖上的內容真豐富,仔細觀察圖畫,你能照這樣説出多少個漂亮的詞兒來?

出示: 又 又 的(什麼) (什麼樣)的(什麼)

2、把四幅圖連起來觀察:你又看出了些什麼?(比比誰最聰明。)

(1)小猴子開始很高興的樣子,最後垂頭喪氣的。

(2)今天天氣真好!藍藍的天空飄着朵朵白雲,小猴子心情一定很好。

(2)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後仍然空着手回去。

三、閲讀課文。

這麼有趣的故事,作者叔叔是怎麼寫的呢?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抽讀自然段,評選段落朗讀擂主。

3、閲讀第一自然段:

(1)問一問:根據老師的提問讀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師都提了哪些問題。

(小猴子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心情怎樣?——它是怎麼做的?)

(2)議一議: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會怎麼想?會怎麼説?

(3)讀一讀:又大又多 非常 掰 扛——板書

(4)演一演:表演讀。(重點:動作誇張——掰 扛)

(5)總結四步讀書法。

4、閲讀第二自然段:

(1)誰來做小老師,學着老師問一問?

(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紅的桃子,又會怎麼想?會怎麼説?

(3)哪個朗讀大王可以為大家讀一讀?

(4)小演員上台演一演。

5、同桌自由選學三四自然段。

(1)同方商量選學哪段。

(2)按照問一問——議一議——讀一讀——演一演的方法學習選定的段落。(一問一讀——共議——一起讀——一讀一演。)

(3)迅速導讀兩段。補充板書。

6、共同學習第五自然段。

(1)齊讀:你知道了什麼?你有什麼問題要問?

(2)討論:小猴子下山來,看到了那麼多好東西,為什麼最後卻是空着手回家呢?

(3)練習用板書説話:

(小猴子下山來,它先 ,它又 接着它 ,然後它 ,最後, 。)

(4)拓展:

A、這隻小猴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練説:這是一隻 的小猴子,因為 )

B、想象:小猴子空手回家後,會想些什麼?會對猴媽媽説些什麼?猴媽媽又會説些什麼?

C、你想對它説點什麼?

D、想象:又是一年過去了,夏天又到了,玉米、桃子、西瓜又成熟了,小猴子又下山來了,猜一猜,結果會怎麼樣?

四、表演朗讀。

抽三人上台演,五個學生分讀五段。其他人邊聽邊看:誰讀得好?誰的動作設計得好而且演得好?

五、積累空間

1、故事學完了,你還有什麼問題要問?

2、老師把這麼長的課文變成了一首兒歌,想讀一讀嗎?

小猴小猴真高興。

跑下山來找東西。

扔了玉米摘桃子,

扔了桃子摘西瓜,

扔了西瓜追兔子。

空手回家有原因,

要問原因是什麼,

小猴小猴太貪心!

板書: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樹下 又大又紅 扔 摘 空手回家

瓜地裏 又大又圓 扔 摘

樹林邊 蹦蹦跳跳 扔 追

篇五:一年級下冊《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統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四課。課文講的是一隻小猴子下山來,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見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後,兔子跑進樹林裏不見了,小猴子一無所獲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義以外,教材還注意到了本文的構段,並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當作這篇課文的生字來進行學習,讓識字規律可循。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認識“猴、結、掰、扛、滿、扔、摘7個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非、常”2個漢字。

3、瞭解故事內容。

4、理解並運用本課中描寫小猴子動作的詞語,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準確性。

三、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四、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描寫小猴子動作的詞語,加強學生對動詞的準確使用。

五、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生字卡片、貼畫。

六、教學過程

一、出示謎語,激趣導入

1、師出示一則謎語:“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樹是能手,擅長模仿人動作,家裏沒有山中有”。生自主閲讀並猜出謎底是猴子。(師出示猴子的圖片和“猴子”詞語卡片,指名學生認讀。)

2、和小猴子打招呼!(學生打招呼)

3、這是一隻怎麼樣的小猴子?(可愛的、機靈的、調皮的……)把“小猴子”三個字讀的可愛一點,誰來試試?

(指名讀“小猴子”,讀的機靈可愛)“子”要讀成輕聲,誰能讀好輕聲?

4、學習“猴”字,(出示卡片“猴”)誰有好辦法能記住這個字呢?

預設1:“反犬旁”+“侯”(小結:“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動物有關)。識字方法:加一加。

預設2:形聲字。

5、師激趣:這隻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煩了。這一天,它準備下山去玩,會有什麼有趣的故事發生呢?這個故事就藏在書本里,趕快打開書本找到它。(師板書課題,指名學生朗讀課題。)

二、初讀故事,藉助故事圖瞭解故事內容。

1、(1)生自主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來到了哪些地方,請用“_____”劃出。

2、讀後交流:

(1)玉米地

(2)桃樹下

(3)瓜地裏

(4)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擺放路線圖。

故事還藏在這些圖畫中,誰能把小猴子來到哪些地方按照順序排一排。(聽錄音讀)

4、師生看路線圖一起梳理故事內容: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一塊玉米地,然後再走到一棵桃樹下,接着來到一片瓜地裏,最後往回走時,看見了一隻兔子。

三、精讀,學習1、2自然段。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要求:(1)同桌共讀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線”畫出,小猴子看見了什麼?是怎麼樣的?

2、指名學生交流,明確小猴子來到了玉米地裏,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師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又()又()。師小結:前後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點。(翻開作業本P63,第三題)

4、正音“結”,懂意義,記生字。

5、(1)用“小三角”把小猴子的心情標出來。

(2)用“O”把小猴子的動作圈出來。

6、引導學生抓住“非常高興”來體會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當小猴子看到這一片玉米地時會想些什麼,在此過程中,師對於學生個性化閲讀體驗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勵。。

7、交流“掰”和“扛”,出示圖片,並結合動作示範來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師小結識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紅,江(換一換)

8、我會説。用“小猴子走到……看見……做了……”的句式對第一自然段再次認知。

9、朗讀。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用“小猴子走到......看見......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互相説一説。

2、指名學生交流,師適當小結:小猴子來到了一顆桃樹下,看到了又大又紅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師出示“滿樹又大又紅桃子”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又大又紅”的意思,引導學生想象當小猴子看到桃子時會想些什麼。

4、師出示“滿”,滿桌,滿樹,滿星,理解“滿”。(組詞)

5、出示圖片、結合動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動作。師小結識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換一換);“摘”,摘蘋果,摘桃子,摘花(組詞)

6、再次指名學生朗讀第2自然段。

7、比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關的。動作。(翻開作業本P63,第四題)

四、指導書寫“非”“常”

1、學生觀察,指導書寫。

“非”:獨體字,兩根旗杆六面旗,中間拉開小距離。第二豎比第一豎長,注意同樣的筆畫在同一個字裏也有變化,在寫橫時,注意間距均等。

“常”:加上兩根魔術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頭”和“巾字底”寬度一樣。“禿寶蓋”要舒展,口字形體小又扁。

2、書空,範寫,練寫。

五、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那今天我們學習了小猴子來到玉米地和桃樹下的場景,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篇六:一年級《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猴子嗎?那你們知道小猴子住在什麼地方嗎?

老師來告訴你們,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後發生了什麼事呢?你們想聽嗎? 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小猴子下山》。

二、新課:

1、請同學們把書翻到53頁,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標出自然段。

3、指名認讀生字。

4、分段指名朗讀課文,糾正生字的讀音。

三、分段學習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什麼?心情怎樣?它是怎麼做的?

②用動作演示“掰、扛、扔、捧、摘”這些動作《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

③為什麼要掰玉米?又為什麼要扛着走?

④這一段中哪些詞應該重讀,畫出應該重讀的詞語,自己試着讀讀看。邊讀邊用動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師剛才提出了哪些問題?

學生自學課文的2、3、4自然段。

1、讀一讀:小猴子來到什麼地方?看到什麼?心情怎樣?

2、議一議:小猴子是怎麼做的?你認為哪些詞應該重讀?畫出重讀的詞

3、演一演:請你邊有感情的朗讀邊表演這一段課文。

①喜歡學哪一段就學習哪一段;可以自己學也可以小組討論學習。

②學生彙報學習結果。

4、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的第五自然段,齊讀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見那麼多的好東西,最後的.結果怎麼樣?它為什麼會空着手回家?

5、填空練習。(出示投影)填空後任選括號裏的一個詞語説一句話

6、指1、2名學生看投影複述課文內容《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教案。

7、聯繫學生實際,説説自己平時做事情的時候有沒有像小猴子一樣的做法呢?學生檢查自己平時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確。

8、表演課文內容。

9、想象擴展:討論小猴子空手回家後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猴媽媽會對他説什麼?

10、續編課文:編一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節課評一評,講一講看誰編得精彩。

四、板書:

篇七:《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

(上課鈴響了,老師走進教室,師生互相問好後,學生坐下)

師:同學們,這一單元的生字,上一節課我們已經集中學完了。

現在,我們複習幾個生字(老師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課中的生字卡片進行演示,讓學生集中讀、個別讀、再對比較難的字進行分析。)

同學們,誰會分析“掰”字的字形結構?

生:(一個學生髮言説)“掰”字是左中右結構,兩手中間一分開,就是“掰”字。(這個學生還用兩隻小手做了一個“掰”的動作。)

〔分析準確,比畫得當,動作示義,一目瞭然。〕

師:好!(老師接着問)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結構誰會分析?

生:(一個男孩舉手,大聲説)“蹦”字是左右結構,山下有個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師表揚同學們把生字記得牢固)

〔根據字形結構特點,把一些筆畫多的生字化整為零,編成簡短的口訣,形象有趣,幫助學生識記,這也是一種識字方法,這樣做,國小生對所學的生字,想起口訣會認,揹着口訣能寫。〕

師:現在,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學生齊聲回答)好!

(教師板書課題)

(老師一邊講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邊演示幻燈片,彩色的小猴子動來動去,同學們仔細地看着畫片、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故事。)

師:這一課的生字我們學過了,老師又把這個故事講了一遍,現在請同學們把課文讀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後都幹了些什麼?

(學生打開課本,先小聲預讀課文,然後集體大聲朗讀了一遍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很好。現在我們一起來分析這篇課文。

大家看,這隻小猴子從山上下來後,先到哪裏?

生:(學生齊聲回答)走到一塊玉米地裏。

(老師把彩色玉米圖片掛在黑板的第一條線繩上)

師:玉米結得怎麼樣?

生:(齊答)玉米結得又大又多。

(老師指導學生看課文中第一幅圖畫,再把詞語卡片“又大又多”也掛在第一條線繩上。)

師:小猴子看見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樣想的?又是怎麼做的?

生:小猴子心裏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師把“非常高興”的詞語卡片豎掛在黑板上的線繩上,把“就”字的卡片掛在“非常高興”的右面的中間線繩上。接着在第一條線繩的右端掛上“掰”、“扛”的卡片。)

師:小猴子走到玉米地裏後,又到了什麼地方?你們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幾個問題,邊看圖、邊思考,自學下面幾段課文。(老師同時掛上小黑板後,請一名學生念一遍問題。)

生:(念題)小猴子到了什麼地方?看見了什麼?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學生唸完後,同學們小聲讀起課文,同桌互相討論,氣氛比較熱烈。)

師:誰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樹下,看到又大又紅的桃子,心裏非常高興。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幾個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裏。看到又大又圓的西瓜,心裏非常高興,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見一隻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興,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師:結果,小猴子得到什麼?

生:小猴子沒有追上兔子,結果一樣東西也沒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於課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構段方式,老師重點指導第一段,其餘幾段通過引導學生自學來理解課文,從小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

黑板的板書如下:

〔老師將課文裏的關鍵詞語,用圖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組合:橫觀為段,豎顯特點,連接起來,全文可見,使故事內容提綱挈領,條分縷析,對於幫助學生理清層次、把握重點、概括大意、歸納中心,定有裨益。〕

師:同學們,我們學完了課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後,做了四件事。

(老師讓學生看着黑板上的圖片、字卡,複述課文。幾個同學都很流利地複述課文。這時,老師便趁熱打鐵,及時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師:同學們,這隻小猴子下山後看見了許多可愛的東西。它扔了這個抓那個,結果什麼也沒得到,一件事也沒做好。

現在大家想一想,你們平時做事情時,有沒有像小猴子一樣的做法呢?

(國小生一下子活躍起來,小聲嘀咕,互相議論,小手都舉起來了。)

生:我預習生字時,拿字典查字,有時第一個字沒查出,就去查第二個字,第二個字沒記住,又急着學第三個字,結果沒有預習好。

生:我打掃衞生也和小猴子一樣,地沒掃完,就去搶着擦桌子,桌子沒擦完,又去掃院子,結果人家把教室打掃乾淨了,自己一件事也沒做好。

師:同學們聯繫小猴子的做法,檢查自己,這很好。今後我們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樣,扔了這個去抓那個,結果什麼也沒做好。我們不論作什麼事情,都要有始有終,認認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這樣才能有收穫。

〔老師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先將小猴子的行為與國小生的實際掛鈎,這種由物及人,從課文內容到生活實際的過渡,是同一現象的類比,屬生動直觀的感性認識,易被學生接受。再引導學生把感性認識昇華為理性認識,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實現了認識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然後,用“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始有終,認認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這樣才能有收穫”的哲理指導學生日常行為。這一教學過程既體現了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又進行了思想教育。〕

師:同學們,我們再看看黑板上這些圖畫,畫的是什麼?(老師用教杆反映着四張圖畫)

生:畫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師:這些詞屬於什麼詞呢?(教師以前曾初步講過識別幾種常用實詞的方法。)

生:是名詞。

師:對這些表示事物名稱的詞叫名詞。

(老師用教杆指着詞語卡片中的“大”、“多”、“紅”、“圓”等詞)這些詞是什麼詞呢?

生:是形容詞。

師:對!這些説明事物、描寫事物樣子、好壞的詞叫形容詞。誰能用這些詞造句呢?(學生爭着發言)

生:冬於,王奶奶買的蘿蔔又大又多。

生:農民伯伯種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學校裏種的西紅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個又大又紅的氣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

師:同學們這些句子造得都比較好。

(老師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詞,讓學生讀。有的學生還邊讀邊做動作。“扛”,兩手舉起往肩上一放;“捧”,兩手在胸前做捧的動作;“抱”兩手抱成一個大圓形……)

〔一般為説,表示相近動作的詞語,其細微區別,小

學生不易掌握。然而,他們能夠比畫出不同動詞所表示的不同動作,可見學生對詞義理解得透徹。〕

師:這些詞的名字叫什麼呢?

生:動詞。

師:對!同學們再想一想,表示動作的動詞,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為手腳和“動”最有關係,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師表揚了這個同學會想問題。接着又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動詞。學生議論。老師用幻燈片打出學過的帶“扌”、“辶”、“足”部首的動詞進行復習。)

師:(老師小結)形容詞和動詞都能用在名詞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樣子、動作,可以把事物説得更具體、更形象、更生動。現在我們做一個填空練習,老師用幻燈片打出來,看誰能填上適當的形容詞或動詞。

(同學們舉手發言,填詞)

(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紅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黃)的桔子

(為了加深對形容詞的理解,教師用幻燈又打出一組題來。同學們爭着填詞。)

(火紅的)太陽(紅紅的)果子(勇敢的)戰士

(綠色的)森林(粉紅的)桃花(親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又大又圓的)西瓜(天真活潑的)孩子

〔低年級語文在進行識字教學的同時,重視詞和句的訓練,無疑應予肯定。老師採取組詞、造句,填空練習等方式,有益於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詞或詞語。至於幾種常用實詞的定義及基本特徵,學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學實踐的再檢驗。〕

(學生做完練習,鈴聲響了,下課。)

從小、求實、創新

本課為“集中識字、分步讀寫”實驗第三輪一年級的一節閲讀課。此項實驗以統編教材為基本內容,把國小語文教學劃分為兩個階段:即前兩年集中識字,讀寫啟蒙;後三年讀寫並重,全面提高。

僅就本節課而言,至少具有“從小、求實、創新”之特點。

對於剛剛步入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説,閲讀課如何進行?把握他們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接受能力至關重要。米老師採取編口訣記難字,以動作示詞義,用圖片、幻燈等手段輔助於教學,兒童化的語言,這些做法都是服從兒童實際,體現了一個“小”字。

從實際出發,利用課文結構特點安排教學。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達方式基本相同。米老師在教學中透過課文形式的特點、抓住主要內容,較好地處理了課文形式和內容的關係。對於課文第一件事詳講,其餘引導學生自學。抓住關鍵詞語不放,提出恰當的問題思考,聯繫學生實際正面誘導。注意讓國小生從主要詞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的訓練,不只使低年級以詞句訓練為重點的教學要求落到實處,有益於學生了解課文的意思,而且對學生以後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為進行篇的理解的訓練奠定的基礎。再者,米老師在教學中,還利用本課圖文對應的編排特點,以具體的畫面形象,幫助國小生理解抽象的語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語言文字,促進學生加深對具體形象的畫面的認識,圖文密切配合。這樣做,把學生觀察和學習表達聯繫起來,把發展思維和發展語言結合起來,無疑,促進了學生智力水平的提高。

識字教學,全國兩大流派,一是分散識字,一是集中識字。平心而論,各有所長,各有其短。實驗力圖兼蓄所長,補其所短。於是,將教材每單元課文中出現的生字集中起來,以類相聚、分類相比,按形聲字、同音字、基本字帶字,偏旁部首歸類等方式組合,循其特點,教一個字,學一批字。謂之曰,小單元集中歸類識字。小單元集中歸類識字,從識字角度看,由於每單元閲讀課文均在本單元分組集中識字之後,因而使剛剛學過的生字在閲讀課文時得到復現,從新的角度予以重視,在新的情境中獲得鞏固。從閲讀角度看,為國小生獨立閲讀課文掃除了生字障礙,易於喚起閲讀興趣,利於理解課文內容,促進學生早閲讀多看書,益於發展學生的閲讀能力。

篇八:《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

一、激趣入課。

1、同學們,喜歡小猴子嗎?

2、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小猴子?它們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3、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樹林裏,可是,時間一長啊,小猴子就覺得樹上的野果吃膩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順便找點好吃的東西。

4、齊讀課題:

(1) 老師非常想知道課文寫的是誰,怎麼讀?

(2) 老師非常想知道課文寫的是小猴子幹什麼,怎麼讀?

(3) 再來一次,讀出你獨特的感受吧。

5、看到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注意:每個小朋友只能提一個你最想知道的問題。想想,你最想問什麼?想好再問。

6、歸納問題並簡單板書。(為什麼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幹了些什麼?結果怎樣?)

二、看圖練説。

1、單幅圖觀察。

我會看 一幅圖一幅圖地出示:要求:

A、小猴子來到了什麼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還到過哪裏?)

B、用一句話説説圖上的小猴子在幹什麼?

C、我會説 看圖説詞比賽:圖上的內容真豐富,仔細觀察圖畫,你能照這樣説出多少個漂亮的詞兒來?

出示: 又 又 的(什麼) (什麼樣)的(什麼)

2、把四幅圖連起來觀察:你又看出了些什麼?(比比誰最聰明。)

(1)小猴子開始很高興的樣子,最後垂頭喪氣的。

(2)今天天氣真好!藍藍的天空飄着朵朵白雲,小猴子心情一定很好。

(2)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後仍然空着手回去。

三、閲讀課文。

這麼有趣的故事,作者叔叔是怎麼寫的呢?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抽讀自然段,評選段落朗讀擂主。

3、閲讀第一自然段:

(1)問一問:根據老師的提問讀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師都提了哪些問題。

(小猴子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心情怎樣?——它是怎麼做的?)

(2)議一議: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會怎麼想?會怎麼説?

(3)讀一讀:又大又多 非常 掰 扛——板書

(4)演一演:表演讀。(重點:動作誇張——掰 扛)

(5)總結四步讀書法。

4、閲讀第二自然段:

(1)誰來做小老師,學着老師問一問?

(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紅的桃子,又會怎麼想?會怎麼説?

(3)哪個朗讀大王可以為大家讀一讀?

(4)小演員上台演一演。

5、同桌自由選學三四自然段。

(1)同方商量選學哪段。

(2)按照問一問——議一議——讀一讀——演一演的方法學習選定的段落。(一問一讀——共議——一起讀——一讀一演。)

(3)迅速導讀兩段。補充板書。

6、共同學習第五自然段。

(1)齊讀:你知道了什麼?你有什麼問題要問?

(2)討論:小猴子下山來,看到了那麼多好東西,為什麼最後卻是空着手回家呢?

(3)練習用板書説話:

(小猴子下山來,它先 ,它又 接着它 ,然後它 ,最後, 。)

(4)拓展:

A、這隻小猴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練説:這是一隻 的小猴子,因為 )

B、想象:小猴子空手回家後,會想些什麼?會對猴媽媽説些什麼?猴媽媽又會説些什麼?

C、你想對它説點什麼?

D、想象:又是一年過去了,夏天又到了,玉米、桃子、西瓜又成熟了,小猴子又下山來了,猜一猜,結果會怎麼樣?

四、表演朗讀。

抽三人上台演,五個學生分讀五段。其他人邊聽邊看:誰讀得好?誰的動作設計得好而且演得好?

五、積累空間

1、故事學完了,你還有什麼問題要問?

2、老師把這麼長的課文變成了一首兒歌,想讀一讀嗎?

小猴小猴真高興。

跑下山來找東西。

扔了玉米摘桃子,

扔了桃子摘西瓜,

扔了西瓜追兔子。

空手回家有原因,

要問原因是什麼,

小猴小猴太貪心!

板書: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樹下 又大又紅 扔 摘 空手回家

瓜地裏 又大又圓 扔 摘

樹林邊 蹦蹦跳跳 扔 追

篇九:《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藉助插圖,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容,並能結合插圖、板書等講述故事。瞭解並積累“又( )又( )”形式的詞語。

2、利用動作演示等方法正確理解“掰、摘、扛、捧、抱、扔”等動詞並學會運用。

3、能推斷“小猴子最後為什麼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明白做事情要目標明確,有始有終,不能三心二意。

教學重點

瞭解表示動作的詞的不同含義,並學習運用。

教學難點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小猴子最後為什麼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做出推斷。

教法

提問法、藉助圖片、談話法。

學法

圖文對照、朗讀法、表演法、積累運用。

教具

課文插圖、製作ppt

媒體應用

智能黑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用時:5分鐘)

認讀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猴子、結滿、掰開、扛起、扔掉、捧起、蹦跳、採摘、追跑

設計意圖:複習舊知,為新課學習打下基礎,拼音仍是一年級語文學習的重點,讀準字音,特別是正確區分前鼻音與後鼻音是學生朗讀上的易錯點。:

二、沿路線學習,悟故事道理。(用時:25分鐘)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思考:小猴子下山來,它先後走過了哪些地方?

(1)學生認真傾聽,用筆勾畫相應的信息點。

(2)指名彙報,生把圖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後順序放進路線圖裏。

設計意圖:重視學生的朗讀,找出課文中明顯的信息,意在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2、分段播放課文視頻(第一段),自由思考:來到玉米地裏,小猴子看見了什麼?做了什麼?

(媒體應用:課件出示:他看見玉米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着往前走。

播放視頻(第一段),便於學生形象直觀地讀懂課文內容;紅色顯示“又大又多”“掰”“扛”、)

(1)、隨機學習:掰、扛,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動作表示這兩個動詞。

(2)、課文中還有一些像“掰、扛”這樣一些描寫小猴子動作的詞,你能找出它們嗎?

(3)、學生根據偏旁對這幾個字進行分類,課件出示不同動作的插圖和課後習題第三題,學生讀一讀,演一演,師引導學生看着圖畫選幾個詞語各説一句話。

(媒體應用:對應的符號通過動作設計在不同時段對應出現動作與對應的字,便於學生直觀感受不同動作的含義。)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瞭解表示動作的詞的不同含義並學習運用是本課學習的重點,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讀做結合,將抽象的詞義化為具體可感的動作,促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加深對這些詞的準確理解。:

3、輔助貼圖練説:

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樹下,接着走過一( )西瓜地,最後看見了一( )小兔子。

(多媒體應用:“動作設計”隨學生的回答按順序進行顯示)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既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又同時練習了“量詞”的使用。:

4、合作學習,逐層深入。

(1)播放第二、三、四自然段的視頻,學生觀看。

(2)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説一説小猴子最後帶了什麼回家?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自主閲讀、自由表達,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5、結合課文插圖,藉助“小猴子來到什麼地方?看到什麼?心情怎麼樣?做了什麼?”學習講故事。

6、説説“為什麼小猴子最後兩手空空回了家?”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根據課文信息作簡單推斷是本單元學習的一個重點,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又能發展思維能力。:

三、拓展延伸,總結全文。(用時:10分鐘)

1、口語訓練。

小猴子,我想對你説……

2、談談自己的收穫:提示:明白了什麼道理?積累了哪些詞語?

3、師小結: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些錯,做些傻事。我們千萬不能像小猴子這樣做事三心二意,應該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設計意圖: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檢查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掌握。:

篇十:《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

(上課鈴響了,老師走進教室,師生互相問好後,學生坐下)

師:同學們,這一單元的生字,上一節課我們已經集中學完了。

現在,我們複習幾個生字(老師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課中的生字卡片進行演示,讓學生集中讀、個別讀、再對比較難的字進行分析。)

同學們,誰會分析“掰”字的字形結構?

生:(一個學生髮言説)“掰”字是左中右結構,兩手中間一分開,就是“掰”字。(這個學生還用兩隻小手做了一個“掰”的動作。)

〔分析準確,比畫得當,動作示義,一目瞭然。〕

師:好!(老師接着問)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結構誰會分析?

生:(一個男孩舉手,大聲説)“蹦”字是左右結構,山下有個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師表揚同學們把生字記得牢固)

〔根據字形結構特點,把一些筆畫多的生字化整為零,編成簡短的口訣,形象有趣,幫助學生識記,這也是一種識字方法,這樣做,國小生對所學的生字,想起口訣會認,揹着口訣能寫。〕

師:現在,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學生齊聲回答)好!

(教師板書課題)

(老師一邊講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邊演示幻燈片,彩色的小猴子動來動去,同學們仔細地看着畫片、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故事。)

師:這一課的生字我們學過了,老師又把這個故事講了一遍,現在請同學們把課文讀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後都幹了些什麼?

(學生打開課本,先小聲預讀課文,然後集體大聲朗讀了一遍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很好。現在我們一起來分析這篇課文。

大家看,這隻小猴子從山上下來後,先到哪裏?

生:(學生齊聲回答)走到一塊玉米地裏。

(老師把彩色玉米圖片掛在黑板的第一條線繩上)

師:玉米結得怎麼樣?

生:(齊答)玉米結得又大又多。

(老師指導學生看課文中第一幅圖畫,再把詞語卡片“又大又多”也掛在第一條線繩上。)

師:小猴子看見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樣想的?又是怎麼做的?

生:小猴子心裏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師把“非常高興”的詞語卡片豎掛在黑板上的線繩上,把“就”字的卡片掛在“非常高興”的右面的中間線繩上。接着在第一條線繩的右端掛上“掰”、“扛”的卡片。)

師:小猴子走到玉米地裏後,又到了什麼地方?你們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幾個問題,邊看圖、邊思考,自學下面幾段課文。(老師同時掛上小黑板後,請一名學生念一遍問題。)

生:(念題)小猴子到了什麼地方?看見了什麼?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學生唸完後,同學們小聲讀起課文,同桌互相討論,氣氛比較熱烈。)

師:誰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樹下,看到又大又紅的桃子,心裏非常高興。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幾個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裏。看到又大又圓的西瓜,心裏非常高興,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見一隻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興,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師:結果,小猴子得到什麼?

生:小猴子沒有追上兔子,結果一樣東西也沒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於課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構段方式,老師重點指導第一段,其餘幾段通過引導學生自學來理解課文,從小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

黑板的板書如下:

〔老師將課文裏的關鍵詞語,用圖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組合:橫觀為段,豎顯特點,連接起來,全文可見,使故事內容提綱挈領,條分縷析,對於幫助學生理清層次、把握重點、概括大意、歸納中心,定有裨益。〕

師:同學們,我們學完了課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後,做了四件事。

(老師讓學生看着黑板上的圖片、字卡,複述課文。幾個同學都很流利地複述課文。這時,老師便趁熱打鐵,及時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師:同學們,這隻小猴子下山後看見了許多可愛的東西。它扔了這個抓那個,結果什麼也沒得到,一件事也沒做好。

現在大家想一想,你們平時做事情時,有沒有像小猴子一樣的做法呢?

(國小生一下子活躍起來,小聲嘀咕,互相議論,小手都舉起來了。)

生:我預習生字時,拿字典查字,有時第一個字沒查出,就去查第二個字,第二個字沒記住,又急着學第三個字,結果沒有預習好。

生:我打掃衞生也和小猴子一樣,地沒掃完,就去搶着擦桌子,桌子沒擦完,又去掃院子,結果人家把教室打掃乾淨了,自己一件事也沒做好。

師:同學們聯繫小猴子的做法,檢查自己,這很好。今後我們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樣,扔了這個去抓那個,結果什麼也沒做好。我們不論作什麼事情,都要有始有終,認認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這樣才能有收穫。

〔老師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先將小猴子的行為與國小生的實際掛鈎,這種由物及人,從課文內容到生活實際的過渡,是同一現象的類比,屬生動直觀的感性認識,易被學生接受。再引導學生把感性認識昇華為理性認識,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實現了認識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然後,用“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始有終,認認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這樣才能有收穫”的哲理指導學生日常行為。這一教學過程既體現了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又進行了思想教育。〕

師:同學們,我們再看看黑板上這些圖畫,畫的是什麼?(老師用教杆反映着四張圖畫)

生:畫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師:這些詞屬於什麼詞呢?(教師以前曾初步講過識別幾種常用實詞的方法。)

生:是名詞。

師:對這些表示事物名稱的詞叫名詞。

(老師用教杆指着詞語卡片中的“大”、“多”、“紅”、“圓”等詞)這些詞是什麼詞呢?

生:是形容詞。

師:對!這些説明事物、描寫事物樣子、好壞的詞叫形容詞。誰能用這些詞造句呢?(學生爭着發言)

生:冬於,王奶奶買的蘿蔔又大又多。

生:農民伯伯種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學校裏種的西紅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個又大又紅的氣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

師:同學們這些句子造得都比較好。

(老師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詞,讓學生讀。有的學生還邊讀邊做動作。“扛”,兩手舉起往肩上一放;“捧”,兩手在胸前做捧的動作;“抱”兩手抱成一個大圓形……)

〔一般為説,表示相近動作的詞語,其細微區別,小

學生不易掌握。然而,他們能夠比畫出不同動詞所表示的不同動作,可見學生對詞義理解得透徹。〕

師:這些詞的名字叫什麼呢?

生:動詞。

師:對!同學們再想一想,表示動作的動詞,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為手腳和“動”最有關係,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師表揚了這個同學會想問題。接着又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動詞。學生議論。老師用幻燈片打出學過的帶“扌”、“辶”、“足”部首的動詞進行復習)

師:(老師小結)形容詞和動詞都能用在名詞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樣子、動作,可以把事物説得更具體、更形象、更生動。現在我們做一個填空練習,老師用幻燈片打出來,看誰能填上適當的形容詞或動詞。

(同學們舉手發言,填詞)

(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紅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黃)的桔子

(為了加深對形容詞的理解,教師用幻燈又打出一組題來。同學們爭着填詞。)

(火紅的)太陽(紅紅的)果子(勇敢的)戰士

(綠色的)森林(粉紅的)桃花(親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又大又圓的)西瓜(天真活潑的)孩子

〔低年級語文在進行識字教學的同時,重視詞和句的訓練,無疑應予肯定。老師採取組詞、造句,填空練習等方式,有益於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詞或詞語。至於幾種常用實詞的定義及基本特徵,學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學實踐的再檢驗。〕

(學生做完練習,鈴聲響了,下課。)

從小、求實、創新

《小猴子下山》課堂教學評析

本課為“集中識字、分步讀寫”實驗第三輪一年級的一節閲讀課。此項實驗以統編教材為基本內容,把國小語文教學劃分為兩個階段:即前兩年集中識字,讀寫啟蒙;後三年讀寫並重,全面提高。

僅就本節課而言,至少具有“從小、求實、創新”之特點。

對於剛剛步入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説,閲讀課如何進行?把握他們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接受能力至關重要。米老師採取編口訣記難字,以動作示詞義,用圖片、幻燈等手段輔助於教學,兒童化的語言,這些做法都是服從兒童實際,體現了一個“小”字。

從實際出發,利用課文結構特點安排教學。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達方式基本相同。米老師在教學中透過課文形式的特點、抓住主要內容,較好地處理了課文形式和內容的關係。對於課文第一件事詳講,其餘引導學生自學。抓住關鍵詞語不放,提出恰當的問題思考,聯繫學生實際正面誘導。注意讓國小生從主要詞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的訓練,不只使低年級以詞句訓練為重點的教學要求落到實處,有益於學生了解課文的意思,而且對學生以後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為進行篇的理解的訓練奠定的基礎。再者,米老師在教學中,還利用本課圖文對應的編排特點,以具體的畫面形象,幫助國小生理解抽象的語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語言文字,促進學生加深對具體形象的畫面的認識,圖文密切配合。這樣做,把學生觀察和學習表達聯繫起來,把發展思維和發展語言結合起來,無疑,促進了學生智力水平的提高。

識字教學,全國兩大流派,一是分散識字,一是集中識字。平心而論,各有所長,各有其短。實驗力圖兼蓄所長,補其所短。於是,將教材每單元課文中出現的生字集中起來,以類相聚、分類相比,按形聲字、同音字、基本字帶字,偏旁部首歸類等方式組合,循其特點,教一個字,學一批字。謂之曰,小單元集中歸類識字。小單元集中歸類識字,從識字角度看,由於每單元閲讀課文均在本單元分組集中識字之後,因而使剛剛學過的生字在閲讀課文時得到復現,從新的角度予以重視,在新的情境中獲得鞏固。從閲讀角度看,為國小生獨立閲讀課文掃除了生字障礙,易於喚起閲讀興趣,利於理解課文內容,促進學生早閲讀多看書,益於發展學生的閲讀能力。

篇十一:《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

一、激趣入課。

1、同學們,喜歡小猴子嗎?

2、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小猴子?它們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3、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樹林裏,可是,時間一長啊,小猴子就覺得樹上的野果吃膩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順便找點好吃的東西。

4、齊讀課題:

(1)老師非常想知道課文寫的是誰,怎麼讀?

(2)老師非常想知道課文寫的是小猴子幹什麼,怎麼讀?

(3)再來一次,讀出你獨特的感受吧。

5、看到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注意:每個小朋友只能提一個你最想知道的問題。想想,你最想問什麼?想好再問。

6、歸納問題並簡單板書。(為什麼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幹了些什麼?結果怎樣?)

二、看圖練説。

1、單幅圖觀察。

我會看,一幅圖一幅圖地出示:要求:

A、小猴子來到了什麼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還到過哪裏?)

B、用一句話説説圖上的小猴子在幹什麼?

C、我會説:看圖説詞比賽:圖上的內容真豐富,仔細觀察圖畫,你能照這樣説出多少個漂亮的詞兒來?

2、把四幅圖連起來觀察:你又看出了些什麼?(比比誰最聰明。)

(1)小猴子開始很高興的樣子,最後垂頭喪氣的。

(2)今天天氣真好!藍藍的天空飄着朵朵白雲,小猴子心情一定很好。

(2)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後仍然空着手回去。

三、閲讀課文。

這麼有趣的故事,作者叔叔是怎麼寫的呢?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抽讀自然段,評選段落朗讀擂主。

3、閲讀第一自然段:

(1)問一問:根據老師的提問讀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師都提了哪些問題。

(小猴子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心情怎樣?——它是怎麼做的?)

(2)議一議: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會怎麼想?會怎麼説?

(3)讀一讀:又大又多、非常、掰、扛——板書

(4)演一演:表演讀。(重點:動作誇張——掰、扛)

(5)總結四步讀書法。

4、閲讀第二自然段:

(1)誰來做小老師,學着老師問一問?

(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紅的桃子,又會怎麼想?會怎麼説?

(3)哪個朗讀大王可以為大家讀一讀?

(4)小演員上台演一演。

5、同桌自由選學三四自然段。

(1)同方商量選學哪段。

(2)按照問一問——議一議——讀一讀——演一演的方法學習選定的段落。(一問一讀——共議——一起讀——一讀一演。)

(3)迅速導讀兩段。補充板書。

6、共同學習第五自然段。

(1)齊讀:你知道了什麼?你有什麼問題要問?

(2)討論:小猴子下山來,看到了那麼多好東西,為什麼最後卻是空着手回家呢?

(3)練習用板書説話:

(小猴子下山來,它先____,它又____,接着它____然後它____,最後,____ 。)

(4)拓展:

A、這隻小猴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練説:這是一隻 的小猴子,因為 )

B、想象:小猴子空手回家後,會想些什麼?會對猴媽媽説些什麼?猴媽媽又會説些什麼?

C、你想對它説點什麼?

D、想象:又是一年過去了,夏天又到了,玉米、桃子、西瓜又成熟了,小猴子又下山來了,猜一猜,結果會怎麼樣?

四、表演朗讀。

抽三人上台演,五個學生分讀五段。其他人邊聽邊看:誰讀得好?誰的動作設計得好而且演得好?

五、積累空間

1、故事學完了,你還有什麼問題要問?

2、老師把這麼長的課文變成了一首兒歌,想讀一讀嗎?

篇十二:《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認生字詞,在教學中通過做動作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本課的動詞,並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運用又( )又( )形式的詞語並進行拓展。

2、通過個別生讀、男女賽讀、齊讀的方式讓學生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要專一,有始有終。

教學重點:

1、複習鞏固認生字詞,在教學中通過做動作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本課的動詞,並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運用又( )又( )形式的詞語並進行拓展。

2、通過個別生讀、男女賽讀、齊讀的方式讓學生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要專一,有始有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圖片、生字詞卡片

教學方法:

講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學過程:

1、課前遊戲互動:

2、導入:

看,(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猴子圖片)有一隻小動物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呢,大家歡迎嗎?(生:歡迎)今天我們就和小猴子一起來學習《小猴子下山》。

板書課題:《小猴子下山》。(注意:“猴” 左右結構“犭”旁)

齊讀課題

3、複習字詞:

(1)這隻勤學的小猴子還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詞語寶寶呢,大家一起來看看還認識嗎?

(2)自讀課文,説一説:小猴子下山都經過了哪些地方?

貼圖片:“玉米地”、“桃樹下”“瓜地裏”、“樹林裏”

(3)哇……你看,這隻可愛的小猴子經過了這麼多的地方啊!誰能用小猴子先來到哪裏,再來到哪裏,接着來到哪裏,最後來到哪裏説一説。

4、學習課文

(1)過渡語:小猴子一路來到了這麼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麼,做了什麼呢?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小猴子下山》。

(2)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生評價。評價後再齊讀。

其他生思考問題:

小猴子來到了哪裏?(用“———”劃出來)

看到了什麼? (用“﹏﹏﹏”劃出來)

心情怎麼樣?

又是怎麼做的呢?(用圓圈圈出表示動作的詞)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僅僅玉米的個頭大,而且這樣大的玉米到處都是,非常多。

談話: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裏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麼樣的心情?(高興)理解“非常高興”(特別高興),你能不能帶着這種特別高興的心情讀一讀。

讓學生説説小猴子為什麼有“掰”“扛”這樣的動作,(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這兩個動詞)進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導學生讀好第一段。

(3)學習第二、三、四自然段

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生根據以下四個問題合作學習二、三、四段。

小猴子來到了哪裏?(用“———”劃出來)

看到了什麼? (用“﹏﹏﹏”劃出來)

心情怎麼樣?

又是怎麼做的呢?(用圓圈圈出表示動作的詞)

(4)引導生各種形式朗讀:

引導學生感受小猴子看見了桃子就喜歡桃子,扔了玉米;看見西瓜,扔了桃子;看見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結合圖畫,體會當時小猴子的心情。(讀出小猴子的心情)

(5)積累“又( )又( )”形式的詞語。

(6)小猴子為什麼最後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詞,引導學生感受小猴子什麼也沒得到的原因。(結合學生實際生活,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7)整體迴歸

藉助插圖,複述課文(讓孩子帶着頭飾體會着小猴子的動作、神態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閲讀

《小猴子下山》兒歌

6、課堂小結。

7、課外作業或實踐活動。

讀編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篇十三: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猴、結、掰”等生字,會寫“塊、非、常”等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結合插圖講述故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做事情要有恆心、有始有終,而不應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動詞。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達標檢測

一、以圖導言,激趣導入

教師板畫一座小山。教師: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瞧,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就來了一隻小猴子。(在小山上貼上一隻小猴子圖片)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小猴子呢?(學生自由發言)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隻小猴子的故事。(板書課題:小猴子下山)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大聲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在文中畫出小猴子都去了哪裏。

3、分組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4、給下列漢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

三、學習第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來了,他首先來到玉米地裏。他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麼呢?(板書:玉米地)

課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裏。他看見,非常高興,就。

2、理解“掰、扛”兩個動詞。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動作。

(2)讓學生説説小猴子為什麼用“掰”“扛”這樣的動作,進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導表情朗讀。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猶豫地掰了一個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興了!現在請同學們戴上小猴子的頭飾跟着老師一起做動作,有表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讀。

4、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小猴子來到了,看到的玉米。

5、小猴子非常高興。“非常”一詞可以用來替換。(填序號)

A、時常

B、十分

C、經常

四、回顧所學,小結學法

1、剛剛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學來説一説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教師板書: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總結出學習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來到哪裏,做了什麼?

(2)理解小猴子的動作。

(3)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3、照樣子,説一説。

(又大又多的)玉米

()蘋果

()葡萄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達標檢測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課文第1~4自然段結構類似,下面,四人小組選擇第2~4自然段中你們喜歡的一個自然段嘗試用老師剛才使用的方法進行學習。

二、利用學法學習第2~4自然段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由選擇一段學習。

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學習嚮導:

①讀一讀:把課文讀通順,爭取讀明白。

②想一想:小猴子來到什麼地方?看到什麼?心情怎樣?小猴子是怎樣做的?

③議一議: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學着做一做。

④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讀並表演。

2、各小組彙報學習情況。教師板書。5、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小猴子後來去了和。摘到了和。桃樹下(扔摘捧)

西瓜地裏(扔摘抱)

回家路上(扔追)

三、學習第5自然段

同學們,小猴子下山來,它掰到過又大又多的玉米,摘到過又大又紅的桃子,摘到過又大又圓的西瓜,追過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這次下山來看到了那麼多的好東西,最後卻空着手回家。這是為什麼呢?

1、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出示:喜新厭舊)

喜新厭舊導致的結果是什麼?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一無所獲)

2、聯繫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説説自己有沒有做過像小猴子一樣的事情呢。如果有,今後你準備怎樣做?6、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小猴子?

四、複習生字、學習詞語

1、出示生字,指導書寫。

2、學習量詞。

(1)出示課件,讓學生找出課本中的量詞填入括號裏。

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樹下,接着走過一()西瓜地,最後看見了一()小兔子。

(2)指名學生讀句子,學習量詞的使用。

3、積累並學會運用“又()又()”的詞語。

(1)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又()又()”的詞語。

(2)出示圖片,讓學生將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三個詞語貼在對應的圖片處。

(3)拓展運用。

①讓學生自由説出自己知道的“又()又()”的詞語。

②老師提示:完全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兩個特點是不能用“又……又……”來連接的。

③那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這樣的“又()又()”方式來説一説它嗎?

4、説話練習。用今天所學的動詞説一句話。7、在括號裏填入恰當的量詞。

一()玉米地

一()玉米

一()桃樹

一()瓜地

一()小兔子8、選擇幾個詞各説一句話。

掰扛扔摘捧抱

[教學板書]

小猴子下山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子——又大又紅——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圓——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回家

做事情要有恆心,有始有終

[教學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強的文章。全文配有五幅圖,形象生動,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在執教這一課時,我首先示範講解一個自然段,教學生總結學法,然後放手讓學生自主支配課堂,學生的自學積極性很高。

在學生自主學習,讀懂課文後,我抓住文本特點,讓學生自主積累課本中的好詞,然後引導學生運用,起到良好效果。在字詞教學上不但要善於發現規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而且還要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從識記到運用的落實

篇十四: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

小猴子下山精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猴、結”等12個生字;會寫“塊、非”2個生字。

2.正確流利讀課文。通過動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扔、摘、捧、抱”這些詞。

教學重難點:瞭解表動作的詞的不同含義。

教學過程:

今天我們的教室裏來了許多老師們和大家一起學習,給老師們打個招呼吧!四班的孩子們都非常懂禮貌,老師把大拇哥送給你們。

一、導入

大家看這個字讀什麼?老師把可愛的小猴子請到我們的課堂上來了,大家一起叫叫他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小猴子下山》金手指,跟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小猴子下山》。

二、初讀課文

1. 請大家輕輕地打開語文書94頁,我們的'要求是快、靜。請大家靜靜地聽故事,(要求小手點着認真聽,聽清字音)。

2. 我想邀請坐姿端正的同學跟我讀課文。(左手按書,右手點讀。)(注意讀準字音)(強調結,常,摘,追)

3.請大家自己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三、識字

1.現在請大家一起走進漢字王國,和字寶寶們交個朋友吧!自己拼讀一遍!

2.我請坐姿端正,張大嘴巴認真讀的來當小老師領讀。

3.10s鍾時間把不認識的字再拼讀幾遍。

4.拼音寶寶藏起來了你還認識他們嗎?我們開火車試一試。(看來詞語是難不倒你們了,加大難度)

5.生字寶寶的好朋友也藏起來了。你還認識他們嗎?同桌互相拼讀一遍吧!

6.紅色的結字中藏着一個小祕密,誰發現了 你真是一個善於積累的孩子.

7. 在這麼多字寶寶中,老師發現“掰”字可不好記了,我邀請小老師***來幫大家認識這個字。小老師幫通過字意幫我們來識字,我們還可以通過圖片來識字呢!(出示扛玉米圖片)我們剛剛學過的一個字就藏在圖片裏,誰能把他找出來?小猴子把玉米放在哪兒了?讓我們學着小猴子扛起玉米吧

8.小猴子想吃又大又紅的桃子,它用雙手把桃子捧到了胸口。捧,我們把捧送回句子中在讀一讀吧!

9.你們看看這個大西瓜又大又圓,好沉啊,我們來抱抱它吧!原來我們還能通過動作來識字呢

10.你還有什麼辦法幫我們認識這些字?(我們能通過組詞的方法認識滿字,滿意,滿足)

11.小猴子要帶我們去摘蘋果,誰想去 小火車開起來,大家真厲害,收穫了滿滿一籃子生字蘋果。讓我們把掌聲送給自己吧。

12.下面我們來一段生字律動操。全體起立,請大家跟着視頻動起來吧。

四、迴文讀

1. 大家掃除了生字障礙,相信課文讀得就更美了,那讓我們把生字寶寶送回文中,自己再讀一遍吧。

2.大家讀得真認真,老師想聽你們開火車展示美美的朗讀,小火車開起來,其他同學思考小猴子都去了哪些地方,用橫線畫出來。

五、寫字

塊往

觀察塊:

1.什麼結構? 哪邊窄哪邊寬,那邊高哪邊低。2. 關鍵筆?

(1)穿插筆畫:長長的豎撇,從豎中線起筆穿插到提土旁提的下面。

(2)橫:橫穿插到提的下面,左低右高壓橫中線

3.金手指,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寫

4.筆畫歌

5.生描黑並在後面再寫2個,師巡視。

往:1.什麼結構? 哪邊窄哪邊寬。2. 關鍵筆?

(1) 穿插筆畫:長長的橫穿插到撇的下方。

(2)主:三橫間的距離要相等,中間最短,下面最長。

3.金手指,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寫

4.筆畫歌

5.生描黑並在後面再寫2個,師巡視。

篇十五: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猴、結、掰”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結、只、空”的字音;會寫“塊、非、常”等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利用動作演示等方法正確理解“掰、扛、扔、摘、捧、抱”這些詞,並能選幾個詞各説一句話;瞭解並積累“又____又____”形式的詞語。

3、藉助插圖,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容,並仿照“小孩子走到(哪裏),看見(什麼),就(怎麼做)”這個句式,説説故事的主要情節。

4、能推斷“小猴子最後為什麼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標明確,有始有終。

教學重點:

瞭解表示動作的詞的不同含義,並學習運用;根據課文內容,説一説“小猴子最後為什麼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學過程:

課前熱身,全體學生唱《數鴨歌》。唱完心情如何?歌曲中出現的小動物—鴨子。

一、導入:

1、今天一起來學習更一種小動物,看看在它身上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

2、出示謎語,猜謎底

一物像人又像狗,

爬杆上樹是能手,

愛吃香蕉愛吃桃,

家裏沒有山裏有。

——(打一動物)。

謎底:小猴子

3、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生字詞

扛 捧 掰 摘 抱 追 扔 蹦

1、指名學生讀

2、學生齊讀,分男生女生讀

3、再組詞讀

扛玉米 捧着 掰玉米 摘桃子

扔垃圾 追兔子 抱孩子 蹦蹦跳跳

三、初讀課文

1、學生大聲讀,標出自然段

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邊讀邊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畫出來,小猴子看見了什麼,用”~~~~”畫出來。

3、讀給同桌聽

4、讀後交流:小猴子下山的路線是什麼?

玉米地→桃樹下→西瓜地→小白兔

四、學習課文

結合插圖和課文,邊學邊思考:

他來到了哪裏?

看到了什麼?

心情怎麼樣?

總結:扔玉米,摘桃子——扔桃子,摘西瓜

最後為什麼空着手回家了?我們從中吸取什麼教訓呢?

我們要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以後才能去做另外的事情,否則一件事也做不好!

五、鞏固延伸

一()玉米地

一()桃樹

一()瓜地

一()小白兔

篇十六: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並能夠正確區別“摘、扛、捧、抱、追”等動詞。會寫“空”。

2、瞭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線。以此為線索學習並積累“又( )又( )”形式的詞語。

3、能正確朗讀故事,並能結合插圖、板書等講述故事。

4、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啟示: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會像小猴子那樣犯些錯做些傻事,而事後難過後悔是無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訓為基礎,用積極的心態展望明天。

教學過程

一、預習回饋,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提醒注意“猴”的書寫。

2、遊戲中複習回顧。出現大量故事中曾出現或沒有出現過的事物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圖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複習故事中的要點。

3、指導讀好這些名詞。強調“桃子、兔子、猴子”等帶“子”的輕聲。

二、整體讀文,明確路線

1、自讀全文。

小猴子下山來(板畫:山),它先後走過了哪些地方?

2、排列圖片。

讀完故事,你能把這些圖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後順序放進這幅路線圖裏嗎?

3、練説路線圖。

排圖片後,輔助貼圖練説: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了一塊(),再走到一棵(),接着走過一片(),最後看見了一隻()。

三、以小猴子所見為線索,積累並學會運用“又()又()”的詞語

1、找出課文中“又()又()”的詞語。

這一路走來,不知小朋友們發現了沒有,小猴子臉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興)。是啊,因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東西呢!,故事告訴我們啊,小猴子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貼詞卡。那麼其它的呢?你能説説嗎?

貼:又大又紅,又大又圓,蹦蹦跳跳

2、練讀詞語。我們來讀讀這些詞語,要讓大家感覺到是好東西哦!

3、拓展運用

這些好東西光是看看,就是那麼的吸引小猴子了!像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嘗一嘗的話,也許還會品嚐到怎樣的好味道?選一種説説:(甜除了品嚐到甜,吃起來還有怎樣的感覺?(脆、鮮、嫩、糯、鬆、爽、軟……)如果用鼻子聞一聞呢?還會覺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樣,用又()又()把這些好味道連起來説一説嗎?

如:又香又甜又鮮又嫩又鬆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點:完全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兩個特點是不能用“又…又…”來連接的)

那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這樣的“又()又()”方式來説一説它嗎?

四、以“小猴子所做”為線索,積累並學會精確地使用動詞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認讀並理解:掰、扛。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哇,這一路上有那麼多好吃的、好玩的,還等什麼呢!我們趕快一起出發吧!看,玉米地到了!咦,畫上怎麼沒畫小猴子呢!是這樣的,課文中寫小猴子來到玉米這部分沒有配插圖,我想請小朋友幫我想想,這幅圖上該畫一隻怎樣的猴子呢?別急哦!還是先讀讀這部分故事是怎麼寫的吧!

2、你會畫一隻怎麼的猴子?隨機學習:掰、扛。

3、練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二至四自然段,理解並積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讀,找一找小猴子的動作,並圈一圈。

小猴子繼續走啊走,來到桃樹下,走過西瓜、還看見了一隻小兔子,在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麼做的呢?我們去讀讀課文2、3、4段!拿起筆,邊讀邊圈一圈像這樣寫小猴子動作的詞語。

2、彙報。

3、學生評價,並談理解。

4、練讀2、3、4段。

(三)學習第五段,得到啟示

1、所有的好東西都被扔了,小兔子也沒有追上,你想想現在小猴子的表情?

2、為什麼會這樣呢?

五、指導書寫,佈置作業

1、指導書寫“空”。

3、今天,太陽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陽下山還會升起,瞧,新的一天又來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會發生怎麼的故事呢?我們接着往下編一編吧!

篇十七:小猴子下山語文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統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四課。課文講的是一隻小猴子下山來,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見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後,兔子跑進樹林裏不見了,小猴子一無所獲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義以外,教材還注意到了本文的構段,並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當作這篇課文的生字來進行學習,讓識字規律可循。

二、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認識“猴、結、掰、扛、滿、扔、摘7個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非、常”2個漢字。

3、 瞭解故事內容。

4、 理解並運用本課中描寫小猴子動作的詞語,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準確性。

三、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四、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描寫小猴子動作的詞語,加強學生對動詞的準確使用。

五、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生字卡片、貼畫。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認識本課7個生字,正確書寫“非、常”。

3、 大致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過程

一、 出示謎語,激趣導入

1、 師出示一則謎語:“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樹是能手,擅長模仿人動作,家裏沒有山中有”。生自主閲讀並猜出謎底是猴子。(師出示猴子的圖片和“猴子”詞語卡片,指名學生認讀。)

2、 和小猴子打招呼!(學生打招呼)

3、 這是一隻怎麼樣的小猴子?(可愛的、機靈的、調皮的……)把“小猴子”三個字讀的可愛一點,誰來試試?

(指名讀“小猴子”,讀的機靈可愛)“子”要讀成輕聲,誰能讀好輕聲?

4、 學習“猴”字,(出示卡片“猴”)誰有好辦法能記住這個字呢?

預設1:“反犬旁”+“侯”(小結:“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動物有關)。識字方法:加一加。

預設2:形聲字。

5、 師激趣:這隻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煩了。這一天,它準備下山去玩,會有什麼有趣的故事發生呢?這個故事就藏在書本里,趕快打開書本找到它。(師板書課題,指名學生朗讀課題。)

二、 初讀故事,藉助故事圖瞭解故事內容。

1、 (1)生自主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來到了哪些地方,請用“_____”劃出。

2、 讀後交流:

(1) 玉米地

(2) 桃樹下

(3) 瓜地裏

(4) 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 擺放路線圖。

故事還藏在這些圖畫中,誰能把小猴子來到哪些地方按照順序排一排。(聽錄音讀)

4、 師生看路線圖一起梳理故事內容: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一塊玉米地,然後再走到一棵桃樹下,接着來到一片瓜地裏,最後往回走時,看見了一隻兔子。

三、 精讀,學習1、2自然段。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 要求:(1)同桌共讀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線”畫出,小猴子看見了什麼?是怎麼樣的?

2、指名學生交流,明確小猴子來到了玉米地裏,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師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 )又( )又( )。師小結:前後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點。(翻開作業本P63,第三題)

4、正音“結”,懂意義,記生字。

5、(1)用“ 小三角 ”把小猴子的'心情標出來。

(2)用“O”把小猴子的動作圈出來。

6、引導學生抓住“非常高興”來體會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當小猴子看到這一片玉米地時會想些什麼,在此過程中,師對於學生個性化閲讀體驗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勵。。

7、交流“掰”和“扛”,出示圖片,並結合動作示範來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師小結識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紅,江(換一換)

8、我會説。用“小猴子走到……看見……做了……”的句式對第一自然段再次認知。

9、朗讀。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 用“小猴子走到......看見...... 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互相説一説。

2、指名學生交流,師適當小結:小猴子來到了一顆桃樹下,看到了又大又紅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師出示“滿樹又大又紅桃子”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又大又紅”的意思,引導學生想象當小猴子看到桃子時會想些什麼。

4、師出示“滿”,滿桌,滿樹,滿星,理解“滿”。(組詞)

5、出示圖片、結合動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動作。師小結識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換一換);“摘”,摘蘋果,摘桃子,摘花(組詞)

6、再次指名學生朗讀第2自然段。

7、比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關的。動作。(翻開作業本P63,第四題)

四、指導書寫“非”“常”

1、學生觀察,指導書寫。

“非”:獨體字,兩根旗杆六面旗,中間拉開小距離。第二豎比第一豎長,注意同樣的筆畫在同一個字裏也有變化,在寫橫時,注意間距均等。

“常”:加上兩根魔術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頭”和“巾字底”寬度一樣。“禿寶蓋”要舒展,口字形體小又扁。

2、書空,範寫,練寫。

五、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那今天我們學習了小猴子來到玉米地和桃樹下的場景,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七、板書設計

篇十八:小猴子下山語文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準本課8個生字的音。認識“掰、扛、扔、摘、捧、抱、蹦”7個字。

2.看懂圖意,讀通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1.讀準本課的生字及詞語。

2.讀通課文,對照插圖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一、以圖導言激趣:

教師板畫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貼上一隻小猴子圖片。教師提問:請大家看圖上的這隻小猴子要做什麼呢?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課題:13.小猴子下山。教師接着説:“一天小猴子下山找東西吃,在路上它都經過了什麼地方,它看見許多好吃的東西,它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內容。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藉助漢語拼音,注意把句子讀通順。

2.再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和標畫出生字和會認的字。

3.自己把標出的生字和會認的字,多讀幾遍。

4.同桌同學互讀生字和會認字。

5.抽讀生字單片,採取領讀、指名讀、開火車等多種形式鞏固字音。

6.做識字遊戲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三、圖文對照,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聽聽讀音是否正確?

2.再請同學讀課文,通過學生的讀你知道了什麼?

3.出示四幅插圖,請同學説説每幅圖的意思。

4.根據插圖內容找出與課文內容相對應的自然段。

5.讓學生結合題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圖按順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麼事?結果是什麼?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結合圖理解課文內容,從課文中體會到像小猴子那樣看見一樣好東西就丟掉原有的東西,最後會一無所獲。

2.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看懂圖意,理解課文,知道小猴子為什麼空着手回家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讓學生體會到像小猴子那樣看見一樣好東西就丟掉原有的東西,最後會一無所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電腦出示小猴子下山圖:自己畫出)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小猴子下山這篇課文,小猴子下山都來到哪些地方呢?

學生邊説教師邊出示演示文稿圖。

點擊鼠標:(1)玉米地圖

點擊鼠標:(2)桃樹底下

點擊鼠標:(3)瓜地裏

點擊鼠標:(4)樹林圖(有小兔子)

點擊鼠標:(5)電腦出示上述四幅圖。

提問:誰能完整地説一説小猴子下山都來到了哪些地方?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這段有幾句話,想想每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2.指名分句讀讀課文,請同學説説每句話的意思。

3.根據學生理解的情況,教師引導學生推導出:

電腦出示:①小猴子來到了什麼地方?

②它看見了什麼?

③它是怎樣做的?

4.電腦出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見__________非常高興,就_____________。

教師引讀,以問促讀。

5.結合插圖,理解“又大又多”這一詞語。

“又大又多”從圖上看不僅僅玉米的個頭大,而且這樣大的玉米到處都是。

6.師: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裏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麼樣的心情?(高興)“非常高興”就是(生:特別高興)你們能不能帶着這種特別高興的心情讀一讀。

7.結合插圖理解“掰”、“扛”表示動作的詞語。①可讓學生帶頭飾用動作表演一下。其他同學當評選説説他們哪表演得好哪表演得還不夠。②讓學生説説小猴子為什麼有“掰”、“扛”這樣的動作,進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8.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第一段。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學:(電腦出示思考題)

(1)自己輕聲讀第二自然段,標出有幾句話,想想每句話的意思什麼?

(2)完成填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見_____________,非常高興,就_____________。

(3)結合插圖理解:“又大又紅、扔、摘”這幾個詞,可結合動作表演理解“扔、摘”兩個詞的意思。

(4)正確、流利、有語氣朗讀這一段。

2.結合上述思考題小組進行討論。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彙報。

4.提問:小猴子為什麼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體會到小猴子看見了桃子,就喜歡桃子,於是就扔了玉米,去摘玉米。結合觀察圖畫,如猴子的神態、心情,讓學生體會猴子非常高興的心理,帶着這種情感再讀課文內容。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學生結合上面的四個思考題獨立學習這段內容。

2.教師檢查獨立學習的效果。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説出每句話的意思。

(2)出示填空請同學説一説。

小猴子_____________幾個桃子,走到_____________,看見_____________,非常高興,就_____________。

提問:小猴子捧着幾個桃子,為什麼課文中用“捧着”這個詞。

(3)結合圖理解“又大又圓”、“扔、摘”這幾個詞語。小猴子為什麼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呢?

(4)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這段。

(5)請學生帶上小猴子的頭飾表演這段內容,表演出小猴子的動作神態、心情及心裏活動。

四、學習四、五自然段。

1.自己輕輕讀四、五兩個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小猴子為什麼只好空着手回家去?電腦出示:課文中P54頁2幅圖

2.教師抓住“只好“一詞,讓學生説説小猴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請學生帶頭飾進行表演小猴子的動作、神態。

4.組織學生討論: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小猴子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猴媽媽會對他説些什麼嗎?

五、進入情境、讀説結合。

1.配樂朗讀課文,也可以教師提示課文,如:“小猴子看見……就……”怎麼讀呢?“只好……”怎麼讀呢?

2.採用多種形式訓練學生説話:

(1)看圖講故事。

(2)戴頭飾表演。

(3)採取想像説話:假如你是小猴子會怎麼辦?

(4)讀編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5)通過學習《小猴子下山》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板書: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巧記本課8個生字的字形,通過組詞瞭解漢字的意思。

2.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及詞語。

3.完成課後練習題。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的字形及字義。

2.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和詞語。

教學難點:

1.“非”字的筆順。

2.“看”和“着”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小猴子下山》這篇課文,通過學習課文內容,你受到了什麼啟示?

二、學習生字。

(一)鞏固生字、詞語的讀音。

(1)自己認讀生字及生字單片上的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2)同桌小夥伴互讀。

(3)電腦出示生字和詞語,鞏固練習。

①先出示生字:“看 非 着 棵 瓜 圓 回 可”這8個生字分別用8種顏色,教師説顏色,學生搶讀生字,比比誰讀得又快又準。

②再出示詞語:“看着 非常 西瓜 回頭 可愛 一棵桃樹 又大又圓”這7個詞語字號相同,顏色不同,認讀方法同上。

(二)巧記字形,瞭解字義。

(1)讓學生自己動腦,選擇自己喜歡的記憶方法記憶字形。

(2)同桌小夥伴相互説説自己是用什麼方法記住字形的。

(3)請小組進行學習彙報。

“看”:kàn 可以用做動作的方法記憶:在陽光當頭照的時候,伸出左手放在眼睛上邊,再用眼睛往遠處盾,“看”字的“ ”就是手,“目”就是眼睛。用這樣的動作來記憶“看”字。組詞:看書 看電視

“非”:fēi 學生用數筆畫的方法記憶: 非。也可以用兒歌幫助記憶:兩根旗杆六面旗,中間拉開小距離。

組詞:非常 是非

“着”:zhe 可以剛才學習的“看”字比較記憶,“看”字的第一筆改成“橫”,上面再加上“倒八部”就是“着”字。也可以用兒歌記憶:歪尾巴羊,不象樣,眼睛長在尾巴上。組詞:看着 説着

“棵”:kē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蘋果的“果”字,加上“木”字旁就是棵。兒歌記憶:一個果,落樹旁,只能看,不能嘗,這個字就是棵。

組詞:一棵樹

“瓜“:guā 很多學生都認識“爪”字,“爪”的第三筆“豎”改寫成“豎提、點”就是“瓜”字。兒歌記憶:一蔓生三叉,當中結個歪把子瓜。也可以漢字表義的方法記:“ ”表示瓜藤和葉子,中間的“厶”表示藤上結的瓜。

組詞:西瓜 瓜子

“圓”:yuán 是形聲字,“大口框”是形旁,表義,“員”是聲旁,表音。也可以用換部件的方法記:“公園”的“園”裏邊的“元”字換成“員”字,就是“圓”字。

組詞:圓形主義 又大又圓

“回” huí 用兒歌記憶:外面一張口,裏面一張口,大口吃小口,就是不念口。

組詞:回家

“可”:kě 用學生認識的“哥哥”的哥來記,去掉上邊的一部分,就是“可”字。也可以用學過的“河”字來記,去掉三點水旁,就是“可”字。

組詞:可是

(4)指名讀詞語,鞏固生字的音形義。

三、書寫生字詞:

1.學生認識觀察漢字的結構,看準重點筆畫在田格中的位置,學生觀察後,請學生説一説。

2.學生描紅,邊描邊記住重點筆畫的位置。

3.學生在書上空白田格上獨立寫一個,寫後想出難寫的字。

4.學生想出難寫的字,教師重點指導:“着、瓜、圓”這3個字。教師提醒學生“着”字的第三筆是“撇”,這個字的橫比較多,要寫得緊湊些。“瓜”字要注意左邊的“ ”和右邊的“ ”像裙襬一樣撐開,長短一樣。“圓”字注意筆順是先外後內再封口的筆順。

5.教師出示“非、可”兩個字的單片,讓學生説説書寫時應該注意什麼?

“非”字的筆順按先左後右的筆順規則來寫。“可”字的筆順是一 可。

6.學生在書上書寫第二個空白田格的字。

7.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作業。

四、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在生字、詞本上寫作業。

2.完成課後練習3:用下面的字組詞語。

(1)先讀讀題目要求。

(2)學生自己先獨立完成。

(3)然後全班進行交流。

3.完成課後練習4:把這篇課文的內容演一演,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分組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五、教師小結。

篇十九:小猴子下山語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藉助朗讀,認識“猴、結”等12個生字,利用範讀及例句比較等方式讀準多音字“結、只、空”的字音。通過範寫、臨摹寫“塊、常”等7個生字。

2、朗讀課文,圖文對照,讀懂前四個自然段中相同相異的部分,利用表格,提取整合導致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主要信息,進行簡單推斷,並通過此過程理解“掰、扛”等動詞的意思。

3、仿照課文形式,説説小猴子如果第二次下山會怎樣,並適當運用所學動詞。

二、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語境中識字寫字。

三、教學難點:

從反覆的結構中,能推斷出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

(一)出示謎語,導入新課。

1、爬杆上樹是高手,愛吃香蕉和桃子,家裏沒有山上有。

(1)板書課題,讀準課題。

(2)舌前舌後音要讀標準,認識猴子的猴,侯爵的候,時候的候。反犬旁還有哪些字?豬·狗·貓等,和動物有關。

(二)朗讀課文,識字。

(1)範讀課文,請認真聽準每個音。

(2)圈出生字,藉助拼音讀生字。學生朗讀課文,注意不多字,不少字,不錯字。

(3)出示字卡,粘貼到白板上。

①帶拼音讀三遍。

②去掉拼音讀三遍。

第一句中的“空”是《要下雨了》一課中的,讀knɡ,猜一猜,第二句中的“空”是什麼讀音?

①玉米結(jiē)得又大又多。

②小猴子下山來,最後的結(jié)果是空手而歸。

這兩句話中的“結”讀音不同,想想課文中的“結”是什麼意思,你還能説這樣的句子嗎?

(4)仔細看課後第3題的插圖,先讀準字音,再做一做動作。

(5)認讀其他生字,組詞鞏固。男女生讀詞,開火車讀詞。

(三)朗讀課文,瞭解內容。

1、同桌帶動作朗讀課文,瞭解動詞意思,體會小猴子的情感變化。

2、圖文結合,朗讀彙報,再結合課後第3題的插圖,説説這些動作都與身體的哪個部位有關,哪個動作是這幾次中都有的。

3、結合課文最後一幅插圖,比較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為什麼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4、你想對小猴子説什麼?

(四)情境創設,信息整合,簡單推斷。

小猴子知錯就改,以後會怎麼樣呢?

(五)生字書寫。

重點指導“空”字和“常”字的中心對稱。

(六)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

2、情境延伸:第二天,小猴子又下山了,他會做什麼,想些什麼?畫一畫,寫一寫,如果能用上幾個剛剛學過的表示動作的詞語就更好了。

五、教後反思。

1、通過朗讀,識字釋詞示意。

學習朗讀是通過朗讀可以識字學詞,可以理解內容,也可以學習語用。所以,本課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朗讀的學習來完成。學生初讀,圈畫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教師範讀,不但要求學生聽準字音,初步感知內容及反覆的結構。通過朗讀理解內容,體會結構特點。達到正確流利朗讀的程度。加上表情和動作,使學生自主完成對人物心情的體會、對動詞意思的理解。正是通過多次朗讀,學生在朗讀中多次感受相似的做法和相似的心情。也正是在多次朗讀的過程中,生字多次“復現”,建立了音、形、義三者的聯繫。多音字的學習,在語境中據意辨音,使得朗讀的學習和字詞學習、閲讀理解有機結合。

2、調整視角,使推斷有跡可循。

呼應單元語文要素,本課要整合信息,作簡單推斷。在小猴子下山空手而歸的結果已然明確的前提下,推斷就要由果溯因。所以,將課後第2題調整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他會想到些什麼?

3、藉助插圖,情境延伸,思維和語言相互促進。

語言的學習、思維的發展都要在語言實踐中進行,而且要注意學用結合。考慮到一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讀圖和説圖的能力,課文的每幅插圖又情趣盎然,因此課始就讓學生看圖按“小猴子看到了什麼,做了什麼,最後怎麼樣”的句式,大體説一説圖的內容;結合單元課文,試着再運用“要是……就……”的句式,建立結果和行為之間的聯繫;表格中重點詞語、動作詞語的選擇填空;情境延伸出小猴子第二天又下山了,他會怎樣做,怎樣想。這些環節的設計都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使學練結合,語言和思維相互促進和提升。

因為本課要承擔“信息整合,簡單推斷”訓練,所以,在朗讀課文、內容理解上,教師引導得相對較多。實際教學時,面對不同的學情,可採用不同的策略,減少教的成分,增加學的分量,使教學更有效。

篇二十:《小猴子下山》優秀教學設計

《小猴子下山》優秀教學設計

樂山市實驗國小劉瓊芳

一、激趣入課。

1、同學們,喜歡小猴子嗎?

2、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小猴子?它們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3、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樹林裏,可是,時間一長啊,小猴子就覺得樹上的野果吃膩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順便找點好吃的東西。

4、齊讀課題:

(1)老師非常想知道課文寫的是誰,怎麼讀?

(2)老師非常想知道課文寫的.是小猴子幹什麼,怎麼讀?

(3)再來一次,讀出你獨特的感受吧。

5、看到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注意:每個小朋友只能提一個你最想知道的問題。想想,你最想問什麼?想好再問。

6、歸納問題並簡單板書。(為什麼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幹了些什麼?結果怎樣?)

二、看圖練説。

1、單幅圖觀察。

我會看一幅圖一幅圖地出示:要求:

A、小猴子來到了什麼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還到過哪裏?)

B、用一句話説説圖上的小猴子在幹什麼?

C、我會説看圖説詞比賽:圖上的內容真豐富,仔細觀察圖畫,你能照這樣説出多少個漂亮的詞兒來?

出示:又又的(什麼)(什麼樣)的(什麼)

2、把四幅圖連起來觀察:你又看出了些什麼?(比比誰最聰明。)

(1)小猴子開始很高興的樣子,最後垂頭喪氣的。

(2)今天天氣真好!藍藍的天空飄着朵朵白雲,小猴子心情一定很好。

(2)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後仍然空着手回去。

三、閲讀課文。

這麼有趣的故事,作者叔叔是怎麼寫的呢?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抽讀自然段,評選段落朗讀擂主。

3、閲讀第一自然段:

(1)問一問:根據老師的提問讀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師都提

了哪些問題。

(小猴子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心情怎樣?――它是怎麼做的?)

(2)議一議: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會怎麼想?會怎麼説?

(3)讀一讀:又大又多非常掰扛――板書

(4)演一演:表演讀。(重點:動作誇張――掰扛)

(5)總結四步讀書法。

4、閲讀第二自然段:

(1)誰來做小老師,學着老師問一問?

(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紅的桃子,又會怎麼想?會怎麼説?

(3)哪個朗讀大王可以為大家讀一讀?

(4)小演員上台演一演。

5、同桌自由選學三四自然段。

(1)同方商量選學哪段。

(2)按照問一問――議一議――讀一讀――演一演的方法學習選定的段落。(一問一讀――共議――一起讀――一讀一演。)

(3)迅速導讀兩段。補充板書。

6、共同學習第五自然段。

(1)齊讀:你知道了什麼?你有什麼問題要問?

(2)討論:小猴子下山來,看到了那麼多好東西,為什麼最

後卻是空着手回家呢?

(3)練習用板書説話:

(小猴子下山來,它先,它又接着它,然後它,最後,。)

(4)拓展:

A、這隻小猴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練説:這是一隻的小猴子,因為)

B、想象:小猴子空手回家後,會想些什麼?會對猴媽媽説

些什麼?猴媽媽又會説些什麼?

C、你想對它説點什麼?

D、想象:又是一年過去了,夏天又到了,玉米、桃子、西瓜又成熟了,小猴子又下山來了,猜一猜,結果會怎麼樣?

四、表演朗讀。

抽三人上台演,五個學生分讀五段。其他人邊聽邊看:誰讀得好?誰的動作設計得好而且演得好?

五、積累空間

1、故事學完了,你還有什麼問題要問?

2、老師把這麼長的課文變成了一首兒歌,想讀一讀嗎?

小猴小猴真高興。

跑下山來找東西。

扔了玉米摘桃子,

扔了桃子摘西瓜,

扔了西瓜追兔子。

空手回家有原因,

要問原因是什麼,

小猴小猴太貪心!

板書: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樹下又大又紅扔摘空手回家

瓜地裏又大又圓扔摘

樹林邊蹦蹦跳跳扔追

篇二十一:《小猴子下山》的教學設計

《小猴子下山》的教學設計精選

一、創設情境。

昨天我們和小猴子一起遊覽了美麗的水簾洞,在遊玩的過程中還學習了知識,小朋友們玩的.開心嗎?可是,今天調皮的小猴子又不見了,那它究竟去哪兒了呢?我們不妨來猜猜看吧!那我們猜的對不對呢?現在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39頁。

二、引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先看第一、第二幅圖:桃子的個數有什麼變化?你能提什麼問題?

生答 。

師板書:樹上還剩幾個桃子?

你會解決嗎?學生試做。

彙報交流,板書:9-4=5

能説一説你是怎樣算的嗎?

生彙報:1.我是一個一個的減得。2.我是想9的組成,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4=5.3.我是想因為4+5=9,所以9-4=5.

肯定學生的各種做法。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做。

2.繼續觀察第三、第三幅圖,你還能想剛才一樣提出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籃子裏還剩幾個桃子?

花上還剩幾隻蝴蝶?

岸上還有幾隻青蛙?

以小組為單位,解決這些問題。小組長做好分工。同學們接到任務後,馬上動手做,然後再吧自己的算式彙報給組長。

哪個小組先來彙報一下你們的解答方案?師板書算式:

4-4=0

8-5=3

2-0=2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4-4=0,思考:為什麼等於0呢?

那你會算5-5=?嗎,你還能像老師這樣也説一道這樣的題目嗎?

我們再來一起看2-0=2,思考:為什麼還是原數2呢?

步驟同上。

三、編故事。

小朋友,你能把這四幅圖連起來,並且開動你的小腦筋,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變成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嗎?

誰想試一試?你可真勇敢!

請大家想一下:小猴子最後得到了什麼?為什麼它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得到呢?

對學生進行端正學習態度的思想教育: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

四、鞏固練習。

伸手指和數卡片的遊戲。

五、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你覺得自己表現的怎麼樣?打算以後怎麼做?

篇二十二:《小猴子下山》的教學設計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來,走到一塊玉米地裏。他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樹底下。他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幾個桃子,走到一片瓜地裏。他看見滿地的西瓜又大又圓,非常高興,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個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他看見一隻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愛,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小兔子跑進樹林裏,不見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篇二十三:小猴子下山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終的道理。

2.理解“只好,空着手……”闢詞的意思,會看圖正確選用動詞“扛、捧、抱、扔、檢、摘”,會用“又……又……”的句式説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認讀生字卡片,並組詞讀。

(2)看了課題《小猴子下山》,你有什麼想問的?(小猴子下山幹什麼?最後結果怎樣了?)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9課,學完了課文你就找到了答案。

(二)講讀課文

(1)請小朋友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小猴子下山路過哪些地方?看見了什麼?(讀後討論,師貼板書)

小猴子圖

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

玉米圖桃子圖西瓜圖

白兔圖

(指圖)又( )又( )抓住了事物的不同特點,前後調一調意思不變。

出示課文作業4,誰能很快填一填。

地裏的玉米又( )又( )。

樹上的桃子又( )又( )。(指名回答,填在作業本上。)

地裏的西瓜又( )又( )。

(2)小朋友們,小猴子下山來,看見這些東西是怎麼做的呢?請看(出示圖1)

①仔細看圖,説説圖上畫着誰?在於什麼?(指名回答)

②找找,寫小猴子掰玉米的是課文的哪一段?(第1段)

③指名朗讀第一段,其他同學想一想:小猴子先來到什麼地方?心裏覺得怎麼樣?(高興)從哪句話中看出來?(非常高興)該怎樣朗讀?(指名朗讀)小猴子是怎樣做的?(板書:掰)“掰”什麼意思?(兩手把東西分開)出示青菜,演示“掰”原意是把東西分開,也可以是把東西折斷,課文中指小猴子把玉米從玉米稈上折斷。(插圖)

④小結:小朋友們,第1段告訴我們什麼?(出示黑板)

猴子走到( ),看見( ),就( )。

什麼地方什麼怎麼做

(指名回答)

(3)①剛才學習第一段時,老師先請小朋友們(板書:看圖),説説圖上畫着什麼?再請你們(板書:找節),找一找在課文的第幾小節,最後請小朋友們學文(板書:學文)想想小猴子走到什麼地方,看見什麼,怎麼做。看圖--找節--文是我們今天要掌握的一種學習方法,現在就請小朋友們根據這個方法學習第二段。(出示圖畫)要求學生照學法自學第二段。

②師生討論:小猴子又走到( ),看見( ),就( )。(板書:摘-扔一)

這時候的小猴子會説些什麼?

③這一段該怎麼讀?(指名朗讀一評讀一齊讀)

(4)小猴子捧着又紅又大的桃子高高興興地向前走,你看,它又於了些什麼?(出示圖三。四)

①我們已經學會了一種學習方法,首先幹什麼?(看圖)指名説説圖上畫着什麼?接着怎樣?(找節)指名回答畫的是課文中的哪幾節?(第三、四節)最後怎樣?(學文)

②請小朋友同桌之間一起讀讀這二節,再按剛才小黑板的'問題進行討論,請學得最認真的小老師來教。(學生同桌學文)

③第三節請小老師提問,(內容見小黑板)指名學生回答,(板書:摘-扔)齊讀這一節。

④第四節通過提問朗讀教學:小猴子走到什麼地方?(讀文回答)看見什麼?(讀文回答)它怎麼做?(讀文回答)在“小猴子怎麼做”的句子中找出表示動作的詞,(板書:追)齊讀這句話。(評讀)

(5)小結板書。

從小猴這“三扔”中可以看出什麼?(小猴子見一樣愛一樣,做事有始無終。)(板書:有始無終)

(6)①我們看見小猴這樣做結果怎樣?(一無所獲)從什麼地方看出來?(板書:空着手)

比較句子: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兩句話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要加上“只好”?

②這時候的小猴子心情怎樣?(板書:難過)看圖五,從圖上什麼地方看出來?(齊讀最後一節)

(7)你看(指圖)小猴子下山時高高興興,課文中還一連用了四個“非常高興”,回去的時候卻那麼難過。這時候,如果你在路上碰到小猴,你會怎麼對他説?

(三)總結談話

小朋友們,小猴做事沒有明確目的,有始無終,最後什麼也沒有得到,我們可不能像j、猴那樣,老師多麼希望你們在學習、生括中能夠有始有終,做任何事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把事做好。

(四)課堂練習

(1)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出示課堂作業本第三題:看圖選字

扛、抱、扔、撿、摘

①説説這些字有什麼特點?

②誰能表演一下這些動作?

③填在作業本上。

(3)做個摘桃遊戲:

教師板畫:長滿桃子的桃樹

老師這裏有許多又大又紅的桃子,可是每個桃幹都有一個祕密,誰能開動腦筋,解答問題,就能摘到桃子。

題1,葡萄又( )又( ),梨又( )又( )。

題2:小猴子下山走過哪些地方?

題3:小猴子下山做了些什麼事?

題4:想象填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一路上,一邊走一邊。

(板書)

篇二十四:小猴子下山的教學設計

學法

1.看日

2.找節

3.學文

小猴子走到( ),

什麼地方

看見( ),就( )

什麼怎麼做

篇二十五:小猴子下山優秀教學設計

小猴子下山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看圖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終,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這樣才會有收穫。

2.學會本課生字和懂得“非常、只好、回家”等詞的`意思,會看圖正確選用動詞:“扛、抱、扔、摘”,會用“又……又……”的句式説話。

3.會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看懂圖意,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初步學會生字,認識反大旁。

3.會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題談話,導人新課

小朋友們,看,這是什麼?(出示圖)誰來了?(在山上放小猴圖)這節課我們學習第29課《小猴子下山》(板書課題)。

(再點圖)這隻小猴子下山時高興嗎?(高興)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出示最後一幅圖的幻燈)小猴子回去還像下山時那麼高興嗎?(不高興)從哪兒可以看出來?這是為什麼?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看圖説圖意

讓學生用一句話説説小猴於在什麼地方幹什麼?(自由講)指名按要求説圖意。

圖1:小猴子在玉米地裏掰玉米。

圖2:小猴子在桃園裏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圖3:小猴子在西瓜地裏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圖4:小猴子在回家路上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圖5:小猴子沒有逮着小兔,空着手回家去。

這五幅圖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課文是怎樣寫這個故事的呢?(聽錄音,瞭解課文大意)

(三)自學課文

要求讀懂課文,然後按照“看拼音讀準音,看結構認字形,連成詞句理解義,讀讀課文標小節”的要求自學課文。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齊讀生字詞,開火車讀,抽讀。

(五)複習鞏固

(1)做拍手遊戲辨對錯。

①“空”穴寶蓋(對)

②“常”四筆,中字旁(錯)

(2)齊讀課文。

(六)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生字:常、追、圓。要求照老師的樣子在本子上各寫一個。

(2)完成課堂作業1、2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e8yop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