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多篇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多篇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多篇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賞析文章先破後立的論證結構,賞析文章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把深奧、抽象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論證藝術

2.體會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

3.深刻理解“拿來主義”的精髓,並能運用正確的觀點解釋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教學重點】

鑑賞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特色,透悟“拿來主義”的旨意

【教學難點】

掌握論證思路和論證方法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佈置課前預習(印發導學資料,內容略)

一、導語設計

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從德、英等當代海軍強國購買軍艦,打造了一支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師”,最終的結果卻是在威海以幾乎沒有擊沉一艘敵艦的“戰績”全軍覆滅今天,通過對蘇27戰鬥機的改裝,我們擁有了殲11,性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壯大了我國的空軍力量同樣是從別人那裏“拿來”,一個以失敗告終,一個卻大獲成功兩種“拿來”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結果懸殊?相信我們今天一起研讀了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之後,答案會了然於胸

二、探究與發現——研讀標題

提問:本文的標題屬於議論文標題中的哪種類型?標題隱含了哪些問題?

明確:本文標題屬於論題型標題告訴我們本文是要談論有關“拿來主義”的問題研讀標題,我們應思考兩個問題:1.什麼是“拿來主義”?2.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

三、閲讀與分析——把握結構思路

1.提問:文章的前6段,除去第5段外,作者提到了哪幾種“主義”?這幾種“主義”的表現是什麼?實行這些“主義”有什麼樣的後果?作者對這幾種“主義”分別持什麼態度?學生分小組閲讀該部分,合作討論完成表格各小組發言呈現討論結果,全班交流(多媒體展示,表格略)

2.總結提問:綜合表格內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對國際交流中的幾種錯誤做法作批判那麼第5段寫的是什麼內容?

明確: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

3.作者主張的“拿來主義”是什麼?用自己的話説説它的內涵

明確: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自己獨立思考,有主見;有辨別力,有眼光;自主選擇,自己行動)

4.點撥指導: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論點之前,先對錯誤的觀點作了批駁,採用的是先“破”後“立”的結構

5.教師朗讀第8自然段,並請學生聽讀時注意思考:第8段沒有談關於文化的問題,卻提到一所大宅子,這所大宅子實際上是比喻什麼?

明確:比喻文化遺產

6.提問:第8段刻畫了對待文化遺產的哪幾種人?他們的態度是什麼?其實質是什麼?作者對這些態度的看法是什麼?學生分小組討論完成表格各小組發言呈現討論結果,全班交流(多媒體展示,表格略)

7.總結上一環節並提問:作者用生動的比喻批判了對待文化遺產的三種錯誤態度,那麼,真正的拿來主義的做法是怎樣的?用文中最概括的一句話來回答

明確:佔有,挑選

8.第9段這句話確切、精練,但過於抽象作者接着再次用比喻手法論證了“拿來主義”的內涵請學生朗讀第9段,然後小組合作,篩選文中信息並討論作者是如何論證的,完成表格各小組呈現討論結果,全班交流(多媒體展示,表格略)

9.學生齊讀最後一段,提問:想一想這段的5句話分別回答了什麼問題

明確:①我們究竟應當怎樣對待文化遺產?②拿來之後應當怎樣區別對待?③正確對待文化遺產有什麼積極作用?④要處理好文化遺產我們必須具備哪些條件?⑤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

10.總結點撥,全文結構(多媒體展示)如下:

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嚴重後果,提出拿來主義的觀點(先破後立)

第二部分(第8~9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做法,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的錯誤傾向(先破後立)

第三部分(第10段):總結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於創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義

四、閲讀與理解——鑑賞論證藝術

1.提問:儘管全文是在闡明對待文化遺產批判繼承的正確態度,包含着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但並沒有枯燥地講述理論,全文寫得輕鬆活潑,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麼方法取得了這樣的效果呢?歸納文章在説理的時候運用的論證方法並體會運用這種方法的好處學生分小組研讀課文,談感受,自由發言然後各小組推薦人選發言,全班交流

教師點撥啟發:如果將第8段內容改寫為“對待文化遺產,我們要‘拿來’!害怕繼承、拒絕借鑑是逃避主義,盲目排斥、全盤否定是虛無主義,完全接受、全盤西化是投降主義,這些態度都是錯誤的”,和原文相比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多媒體展示)

教師明確:比喻論證就是用比喻來説明道理這種方法是用人們容易理解的、比較淺顯的事物或道理來證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奧的事物或道理運用這種方法能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強作品的藝術性和感染力第8段和第9段都形象地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

同時,作者的目的是要闡明“拿來主義”的做法,但還分析了“孱頭”“昏蛋”“廢物”的表現,這種將兩種性質截然相反的事物進行比較的論證方法叫對比論證對比能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增強論證效果

第3段用尼采與“送去主義”者作比,尼采與“送去主義”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識的人,屬於同一類事物用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從而闡明觀點的方法叫類比論證

本文的論證藝術總結如下:

(1)類比論證(第3段)——用同類事物相比較

(2)比喻論證(8、9段)——用有相似點的事物打比方

(3)對比論證(8、9段)——用性質相反的事物作比較

2.學生活動:請組織語言,用比喻論證的方法來闡述“網絡不是毒”的觀點

五、閲讀與品味——鑑賞語言特點

教師示範賞析一個語言運用的例子,然後請學生選取自己感覺最有意味的句子加以品味,説説這個句子的妙處學生髮言,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教師示例:“還有幾位‘大師’們捧着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捧”何其鄭重、恭敬,媚態可掬;幾張畫“一路的掛”,何其賣力,何其寒傖可笑!“發揚國光”,反語,諷刺賣國者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醜態

教師小結:諷刺辛辣,妙趣橫生,詼諧中見譏諷,憎惡溢於言表,這就是魯迅先生“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展現這樣強烈的感染力,來源於魯迅先生對國家民族的赤心熱腸,敏鋭深刻的觀察和思考“論時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透過跳脱的文字,我們看到的是魯迅先生爐火純青的藝術功力,更深刻地理解了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

六、拓展與運用——文章思想的現實意義

1.教師總結:偉人的偉大,在於他能夠透過煩瑣事物的表象揭示其深刻的本質,更在於他所揭示的這種本質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後仍具有現實意義我們有幸擁有了一位犀利睿智的偉人,也得以留存這樣一篇至今仍覺得虎虎有生氣、充滿着科學價值與革命精神的指導性文章回憶課堂開始我們比較的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和中國引進蘇聯戰鬥機的事例,我們不難發現魯迅先生“拿來主義”的精闢論斷對於解決現實問題有着怎樣的意義處在高度開放、全球一體化、信息社會化的時代,作為承載着繼承與創造重任的青年人,更應懂得智慧地“拿來”

2.請從下面列舉的現實事例中任選一例,用300字的篇幅從“拿來主義”角度作一下分析(多媒體展示)

A.尼美舒利事件

B.于丹的籤售現場,反對者穿上“孔子很着急,莊子很生氣”的文化衫攪場

C.孔子學院開遍世界

D.中國人喜歡過“洋節”,“情人節”打敗“七夕節”,“聖誕節”火過“國慶節”

E.中國跳水隊、排球隊、羽毛球隊、乒乓球隊一批教練到海外執教

思路解説

魯迅先生的雜文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所針對的事件距今時間較久,且語言精深,言近旨遠作為對議論文接觸量本來不多而且閲讀興趣大多停留在娛樂性較強的淺層次讀物的高中生來説,要能真正走進文章、讀透領會這篇內涵豐富的經典雜文的精髓,確實有相當難度但是對於正處於文學鑑賞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提升形成關鍵期的高中生來説,利用好文化巨人的經典篇目訓練這方面的能力又是難得的機會所以怎樣調動學生的閲讀興味,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升能力就成為教學設計的關鍵

該教學設計在教學環節上力求精細,從課前預習導學案到課堂行進嚴格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對整篇文章的解讀,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思路,讓學生能較為全面地獲取文章的各類營養

教學方法上突出對學生活動的設計,以小組合作、研讀文本、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發言交流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調動學生的閲讀興味,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深入分析評判,升級思維品質問題的設計基本遵循了難易結合的原則對一些學生第一次接觸而教材中又沒有這方面的講解的知識,如論證結構、類比論證、對比論證等有關論證的基本概念,採用了講授法,力求講得深入淺出,語言簡練、準確而又便於理解記憶,使學生一次弄懂,不搞夾生飯

作為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篇課文還承擔着為後面篇目的學習開路的重任,所以在能力培養方面,力求讓學生在閲讀議論文能力、探究能力、審美能力、語文應用能力、高品質思維能力等方面都有所落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篇2

《拿來主義》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必修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屬於議論文。此文選自於《魯迅全集》第六卷,是魯迅先生就如何繼承文化遺產的問題所撰寫的一篇雜文。魯迅的雜文具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語言特點,並且善於運用因果論證、比喻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學習本文不僅可以從整體上初步感知議論文的寫作特點,而且可以學習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以及議論文的多種論證方法。

知識目標

1、瞭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和魯迅關於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觀點。瞭解雜文的文體特徵。

2、把握文中的比喻、諷刺、反語和特定語境中詞語的含義。體會魯迅先生雜文尖鋭犀利、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

能力目標

1、揣摩課文中運用比喻、諷刺、反語的表達效果,學會根據語境辨析語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論證法。

德育目標

1、正確對待中外文化遺產,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2、聯繫實際,深入理解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透過詞語表面,分析其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

1、聯繫歷史背景,揣摩語言的感情色彩。

2、準確理解文中的概念(閉關主義、送去主義、拋來、拋給、送來、送去、拿來、孱頭、昏蛋、廢物、拿來主義等),明確比喻説理的特點。

教學方法

1、問題式教學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幾個富有啟發性的關鍵問題,如“作者在論述‘拿來主義’之前是怎樣揭露和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後果的?”又如“作者是怎樣揭示‘拿來主義’的基本涵義和具體涵義的?”再如“按照作者的觀點,‘拿來主義’者對文化遺產到底持什麼態度?‘拿來’的條件是什麼?”等,交給學生討論、交流,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體會本文思維的條理性。

2、概念比較法。可與問題式教學法結合起來,通過概念間的比較,讓學生深刻體會作者思維的嚴密性和形象性。

3、探究拓展法。以學生自行探究研討為主,力求從課文內容出發向縱橫拓展,力求從學習理解向遷移運用轉化,從而達到擴大思維含量,提高思維層次,增強學習能力,完善學習素養的目標。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教學磁帶。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現在是五月了,假想我們到山上看到一棵野生的楊梅樹,滿樹結滿了誘人的果實。這時我們就會本能地佔有它,然後摘下鮮紅肥潤的楊梅,美美地吃起來。如果不慎摘到爛果子,我們會毫不猶豫地扔掉;如果看到青果,我們會把它留在樹上。

這就是魯迅説的拿來主義。在對待簡單的生活問題時,我們都能本能正確地運用拿來主義。但如果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問題時,許多人就困惑、迷惘了。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就有許多知識青年乃至大學者都困惑、迷惘過。

二、啟發思考

1、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説説看魯迅的拿來主義是針對什麼社會問題而提出的。

明確:繼承文化遺產,接受外來文化。

提示:別的且不説,單是學藝上的東西,送古董,捧幾張古畫和新畫,送梅蘭芳。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2、現在我們撇開課文,就説在對待“繼承文化遺產,接受外來文化”上,可能會產生哪幾種態度?

明確:全盤否定、全盤接受、消極逃避、辨正吸收。

3、我們現在來看看歷史上,都有哪些態度?(見練習冊,簡介寫作背景)

本文寫於1934年。

1919年五四前後,是中國文化受外來文化影響最集中、最劇烈的時期,與以往歷次的文化革新不同,這次新文化的倡導者對舊文化幾乎徹底發生了懷疑,傳統中國似乎“老舊”得只剩下了小腳、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盤西化”一呼百應。可是沒過多久,新文學的過分年輕、稚拙就讓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適的兩個蝴蝶兒(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幾乎成了笑談。人們發現,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學不來的,離開人家幾千年的根基,這種模仿只能是呀呀學語。於是,三十年代“發揚國光”的復古潮流一度抬頭。這時,黨政府奉行賣國主義政策,實行文化“圍剿”,主張“全盤西化”。在左翼文藝隊伍中,一些人反對繼承舊文化,反對吸收外國文化,造成思想混亂。1934年6月魯迅先生就寫下了這篇雜文,批駁了錯誤思潮,提倡“拿來主義”。不過魯迅的拿來主義與五四運動時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選擇的拿,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三、感悟作者思路

1、同學們還記得議論文思路嗎?明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2、何謂拿來主義?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怎樣實行拿來主義?

3、作者是不是按我們的思路來寫?那是怎樣的?為什麼要將分析問題部分調整到前面去?明確:符合先破後立的駁論文寫法;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時代感。具有政論性。

4、本文在論證方法上有什麼特別?明確:運用比喻論證。議論説理形象化。文藝性。

大宅子──文化遺產

孱頭──愚弱無能、害怕繼承、拒絕鑑賞的逃避主義者

昏蛋──頭腦發熱,不分好壞、盲目排斥、全盤否定的虛無主義者

廢物──失去自立能力,崇洋外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者

魚翅──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部分

片──文化遺產中精華與糟粕並存的東西

煙具──文化遺產中的舊形式

姨太太──純粹的糟粕

4、完成課後聯繫三。説説本文語言具有什麼特點?

明確:幽默犀利

四、文體知識

1、同學們看註釋,本文出自哪部集子?

明確:《且介亭雜文》

2、本文屬什麼文體?

明確:本文的文體是雜文。

3、何謂雜文?有何特點?

雜文是文藝性的社會論文。它兼有政論、文藝兩種因素,但以議論為主。雜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會事變或社會傾向的文藝性論文。以短小精悍、活潑鋒利為主要特點。最基本的表達方式是形象化説理。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有關社會生活、文化動態、政治事件的雜感、雜談、隨筆都可以歸入這一類。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們知道雜文有如下特點。

五、拓展延伸

1、試舉歷史上運用拿來主義的成功事例。

提示:胡服騎射、日本遣唐使、黃道婆學紡織

2、小組討論:説説拿來主義在今天的現實意義。

提示:改革開發引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追星族學奇特髮型服裝,卻不學明星的拼搏精神。

六、佈置作業

將討論結果寫出100字左右的文字交進來。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篇3

《拿來主義》是魯迅後期的一篇著名雜文,這篇文章論證的藝術性很高。它充分發揮雜文的優勢,通過形象來講道理,寓道理於形象之中,不僅淺顯易懂,而且耐人尋味。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根據動心迷人的語文美育原則,對它進行藝術的再創造,用一種類似“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風格從事用“小品”來突出它的這樣一個主要特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整個課上,學生時而忍俊不禁,時而拊掌大笑,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課後,幾乎百分之百的學生能脱口説出拿來和送來的區別,説出孱頭、昏蛋、廢物比喻什麼,説出拿來主義的含義是什麼......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亦即它的特點)是因果論證和比喻論證,難點是對一些曲筆、反語的理解,下面我就以此為線索,談一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思路和作法。

一、因果論證──由果溯因

上課伊始,我用類似相聲藝術中的“抓哏”、“系包袱”的方式開講,聲言學生正在使用的某些學習用品是從商店裏“拿來”的,而某些用品又是商店從國內外企業“拿來”的;在改革、開放之時,許多方面我們提倡實行“拿來主義”。在學生納悶並急起欲辯之時,讓他明白這裏所説的“拿來”與“拿來主義”與平時作“偷竊”解的“拿來”含義是不同的(自然解題):“拿來主義”這個提法是魯迅的獨創,“拿來”是一種形象的説法,“主義”是指一種重大原則或主張。再通過“為什麼要提出這樣一種原則或主張”的問題轉到對寫作背景的講解,通過“一個新而獨特的概念的提出,必然包含着“它是什麼”和“為什麼是這樣”兩個內容。拿來主義這個命題,就包含着“為什麼要拿來”和“什麼是拿來”(亦即‘怎樣才是拿來’)兩個部分”的提示,過渡到對文章篇章結構和內容的揣摩和分析。

我在分析“為什麼要拿來”這部分內容時,亦是運用了由果溯因的方法,先提示學生注意,課文第七段開頭的那個關聯詞“所以”,表明:前面所論,都是於“要自己來拿”的原因。再讓學生分析這句話之前文章的層次,討論、分析這個原因究竟是什麼,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成以下板書圖示:

第一層:只是送去,有往而無來。

(有悖於交往原則)

因為第二層:只是送去,必論為乞丐。

(要正視歷史邏輯)

第三層:聽憑“送來”大受其禍害。

(應重視現實教訓)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在講述第三部分時,我也是通過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的訓練來結束教學:讓學生討論、完成“思考和練習”

二、思考

“如果課文最後一段的五句話是五個問題的答案,應提哪五個問題。”通過討論、分析讓學生明確:這五句話八十二個字,作為全文的總結,集中回答了五個問題,論因果,作選擇,加判斷,都深中肯綮,無可移易。

三、比喻論證──輔以“小品”

在講析前面因果論證的內容時,涉及到“送來”和“拿來”的區別問題。為了讓所有學生都徹底弄清這個問題,我請一個學生上台配合我表演了這樣兩個“小品”:某人上門推銷菜刀(進門就將刀尖對着主人,步步進逼着連説:“買一把”主人在驚駭之中只好買下一把)和大熱天買賣西瓜(賣瓜人將瓜拿給顧客,顧客卻推開不要,自己拍拍、聽聽挑了一個)。通過觀看這兩個小品,學生都能正確地認識到,“送來”和“拿來”的區別是:前者的主動權在別人。是一種帶有強迫和惡意的輸出,文章中稍前一些的“拋來”的語意與此相同;後者的主動權在自己。與“拋來”相對的“拋給”的語意與此相似,是一種並不出於強迫和惡意而輸送進來的東西,也可以理解為正常的貿易交往。

在講析拿來主義“它是什麼(即‘怎樣才是拿來’)”這一部分內容時,我設計由四個有些表演才能的學生上場,三個根據課文的描寫依次表演“孱頭”、“昏蛋”、“廢物”的“小品”,並且在表演時創造一種後者嘲笑前者,但又一蟹不如一蟹的小丑情趣,另一位學生在他們表演完後分別給他們戴上寫有“孱頭”、“昏蛋”、“廢物”字樣的摺紙做成的“烏紗帽”(以前也曾用過“高帽”,後覺得似缺少點幽默而改用“烏紗”這種摺紙帽的做法可以在一些《兒童趣味摺紙》類的書上學到),然後換一個學生上場,根據自己的評判,鑑別給這三人“頒獎(牌)”(牌子用適當大小的白紙或三合板製成,上面分別寫有“懦弱無能害怕繼承,拒絕借鑑的逃避主義者”、“割斷歷史、盲目排斥的虛無主義者”、“崇洋媚外、主張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者”)。在“循名責實”之後,我請學生在笑噱之餘,務必注意這裏體現的是本體和喻體的關係,手上拿的是表示“本體”,頭上戴的是表示“喻體”,要將這兩者“對上號”,並且向學生講清本體在當時的具體對象及其表現。

在一問一答,學生們肯定這些都不是“拿來主義”之後,我設計通過一聲吶喊:“歡迎拿來主義!”由另一個學生高舉着一面正面寫有“拿來主義”,反面寫有“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或“佔有,挑選,創新”)字樣的紙製旗幟上場(上場時可配以一段解放軍或運動員進行曲的音樂,“孱頭”、“昏蛋”、“廢物”作“望風披靡”狀,“落荒而逃”下場)。我指着旗幟反面問學生“這是不是拿來主義?”“它有什麼特點(要求大家齊讀課文中表現它特點的一段話來回答)?”學生們很快即能讀出:“他佔有,挑選,看見魚翅。(即全文倒數第二段)”來了。整個教學過程天衣無縫,妙趣橫生,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了極大的調動和發揮。

在講析第二部分的最後,我安排了兩個連線練習。一是在小黑板的左右交叉地寫上:“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姨太太”和它們的本體,讓學生將喻體和本體相連;二是在小黑板的同左右交錯地寫上毛澤東在《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一文中的語錄和魯迅的語錄,讓學生將觀點相同之處相連。

三、曲筆、反語──探賾索隱

本文的疑難之處主要是怎樣正確理解第一段中“送去主義”的關於“學藝”上的事例,我則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分析,從反面去了解正意,真正理解有關詞語的深刻含義。對與詞句有關的課後“思考和練習”四等語文知識的練習,我則適當結合教學過程進行。

附:“動心迷人原則”的定義

語文美育原則之一。教師上課,對原有作品進行再創造,把平面,靜止的文字變成主體的、活生生的形象,使教材中的人物環境、情節等都能站立起來,讓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達到特有的效果,把學生“迷”住。它要調動學生所有的感官,使學生的口、鼻、耳、目、身等都同時感知同一事物,得到感染陶冶。作者郵箱:wxg_567@163。com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文章破立結合的論證方式以及因果論證、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在寫作上有所借鑑。

2、方法過程目標:深入理解“拿來主義”的內涵並與時代結合。

3、情感目標:如何培養能力以及思維品質教師引導,師生共同交流、探討。

教學重點:

學習並掌握文章破立結合的論證方式以及比喻論證的方法。

深入理解“拿來主義”的內涵。

教學難點:

根據文本內容探究新時代的“拿來主義”的內涵。

關鍵理清文章論證思路,理解“拿來主義”內涵。

教學分析

1、瞭解文章背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提出拿來主義這一主張的。

2、理清文章思路,正確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

3、將文本內容與時代結合,進行探究。教具多媒體

教學設計與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昨天公開課抽籤,我很幸運的抽中了高一一班,因為你們是四個班中最優秀的,能和優秀的人共事是一件快樂的事。帶着這種好心情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曲。

哪位同學知道這首歌曲的源自那部電影《KONGFUPANDA》。

這是好萊塢夢工廠製作的動畫大片,內容大致是,笨手笨腳胖乎乎的熊貓阿寶練就神奇中國功夫,打敗大反派作惡多端、忘恩負義的黑道老大雪豹。第二部從5月28日零時全球公映,一票難求。

電影裏中國文化的元素隨處可見:功夫中國國粹,熊貓中國國寶。

正因為如此,從第一部《功夫熊貓》上映起就有許多人要求抵制,理由如下:

A、美國的熊貓眼睛是綠色的,讓人感覺邪惡,真正大熊貓的眼睛是黑色的,美國為什麼用綠色的,大家自己琢磨琢磨。

B、美國大熊貓的爸爸居然是隻鴨子,毫無緣由,但這隻鴨子分明和美國動畫片唐老鴨有幾分相像,對於以前沒有了解大熊貓故事的孩子來説,很容易留下中國大熊貓有一個美國唐老鴨爸爸的印象。

更有甚者,藝術家趙半狄打着橫幅“不允許好萊塢在中國撈金”來到國家電影局呼籲抵制《功夫熊貓》咱們班上的情況怎樣?

我們來現場做一個調查,咱們全班有多少人?

你會去電影院或在家中觀看《功夫熊貓2》?

其實上世紀三十年代,魯迅就給出了答案。我們先來學習這篇課文,然後來回答這個問題。

二、主旨探尋:

(一)整體把握

1、哪個同學談談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

用這個格式來回答:反對提倡

反對送去主義,提倡拿來主義。

2、魯迅所談的“拿來主義”是針對什麼而談的?從外國“拿”什麼呢?

“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卒章顯志,魯迅是從建設新文藝的角度,談要借鑑外國先進的文藝思想、文化成果。也就是隻有借鑑外國先進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設我們的新文藝。

(二)這是一篇議論文,又是周樹人寫的,很多同學都皺起了眉頭。咱們中學生學語文“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對魯迅的這篇文章,其實大可不必怕。剛才整體感之後,大家已經知道文章就兩部分。清清爽爽。

下面我們看第一部分怎麼寫?

1、咱們班哪位同學朗誦最好,請你讀17段。大家一起看看他是怎樣證明自己觀點的。

2、要證明一種做法可取,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證明該做法的好處,二是證明其它做法的害處。請大家找出再拿來主義之外,還有哪些做法?各有怎樣的危害?

形成板書:

做法危害

閉關主義閉關鎖國抱殘守缺落後捱打

送去主義卑躬屈膝賣國求榮亡國滅種

送來主義商品傾銷經濟侵略文化侵略

因果論證舉例論證類比論證

3、魯迅為了將送去主義論述清楚,提到了那些人?

4、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

因果論證:因為這些方法都不足取,所以要實行拿來主義。

例論證

類比論證:尼采自詡為太陽而發瘋與中國某些人自大的`危害是一樣可怕的。送去主義者的言論與尼采自詡太陽在本質上是相似的

5、魯迅語錄:某些國人自誇中國地大物博,魯迅曾批評道:倘是獅子,自誇肥大是沒什麼的;倘是一頭豬,自誇肥大,絕不是什麼好事。

列強覬覦你,最終要瓜分你,吞掉你。子孫後代在佳節大典之際磕頭賀喜討賞的畫面觸目驚心哪。

(三)學習第二部分

1、前半部分已從反面論述了應該實行拿來主義,下文應該怎樣寫?

怎樣實行拿來主義。實行拿來主義的具體做法。

2、請女同學中朗讀最好的一位來讀最後三段。

3、有沒有高度概括拿來主義做法的句子或詞語?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使用或存放

更概括地説,就是四個字:佔有、挑選

4、這一段有很形象的闡釋,找出來放聲讀一讀。

這裏用了什麼方法來論證的?

5、剛才有同學説是比喻論證,誰能具體分析一下?

形成板書:

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

魚翅:精華

鴉片:精華與糟粕互見的部分

煙槍和煙燈、姨太太:糟粕。

二、走出課堂

1、眼下對待美國大片我們應該持有什麼態度?

票房收入就是最好的回答。這幾天《功夫熊貓2》在全球公映了,《功夫熊貓1》曾拿下六億美元的票房收入,僅中國就拿下了2.6億美元。5.28日全球公映,《功夫熊貓2》內地上映兩天掘金1.2億。

電影局對趙半狄的做法,表示從感情可以理解。

孱頭:比喻懦弱無能,害怕繼承的人。不敢接受。

昏蛋:比喻割斷歷史,盲目排斥,貌似徹底革命的人。徹底否定。

廢物:比喻欣然接受遺產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人。全盤接受。

佔有、挑選。就是繼承、學習、模仿。

好萊塢夢工場的美國導演們一定沒有讀過魯迅的這篇《拿來主義》,他們卻深得拿來主義的精髓:尊重、喜愛中國文化,《功夫熊貓》融合了眾多功夫片的技巧,還為阿寶設計了最典型的中國化背景:山水、廟會、麪條攤子,他練的是功夫,受傷了去鍼灸,連阿寶一手端數碗麪條的架勢也像是地道的中國“店小二”。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又善於創新。將中國文化用栩栩如生、豐富變化的動畫效果來呈現出來;阿寶的形象又有美國式的個性、自由、可愛、樂觀、幽默、勵志。

3、中國已經是一個經濟大國,但還不是一個文化大國,遠遠排在美國、英國、西班牙、甚至落後於韓國。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他比中國製造更強大。舉例!

中國製造的8—10億件襯衫才能買一架波音客機,這需要多少中國女工在嘈雜的製衣車間中勞作多長時間?又要花去多少中國銷售人員的精力,因為要想美國男人都買四五件襯衫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知道美國的高科技賺取中國人多少汗水與勞動,但是我們可曾想過美國的電影、文化在中國市場拿走了多少真金白銀!

文化反映了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軟實力是綜合國力中最為重要的因素。

因為武力,金錢征服不了人心但文化能征服人,打動人。(世界各國競相發展文化產業,美國是世界第一大文化產業強國,文化產業規模在其國內產業結構中位居第二,在出口方面則是第一大產業。日本僅次於美國,其文化產業的規模比電子業和汽車業還要大,其動畫產業佔世界市場的62%,遊戲領域則佔世界市場的1/3。)文化上的強大與否將決定一國能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強國,讀了魯迅的這篇文章,我們要勇敢的吸收一切外來的文化,要佔有、挑選,《功夫熊貓2》來了,咱們可以勇敢的走進電影院,自信地借鑑外國文化,提高國家軟實力,這就是今天這節課我們的收穫,也是老師對大家的殷切期許。

板書設計:

拿來主義魯迅

錯誤做法危害

批判……提倡……閉關主義閉關鎖國落後捱打

因為……所以……破:送去主義賣國求榮亡國滅種立:佔有、挑選

大宅子:文化遺產送來主義經濟掠奪文化侵略

鴉片因果論證舉例論證類比論證

魚翅

煙槍、煙燈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分析

《拿來主義》是蘇教版必修三第三專題“文明的對話”中的一篇精講課文,也是“文明的對話”這一專題的第三板塊“拿來與接納”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專題的文章講的是文化的發展必須堅持對話,摒棄偏見,增進交流,只有這樣,人類的文化才會共同繁榮發展,第三板塊則從“繼承和接受”的角度幫助學生懂得文明對話的內涵、意義和作用。《拿來主義》是魯迅的雜文代表作之一,它從文化源頭上揭露中國固有文化阻礙社會前進、矇騙羣眾的成分,啟示人們認識其實質。文章告訴我們,文化的交流要站在平等的立場上,對待外來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篇文章是對前幾篇文章的拓展和延伸。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和魯迅關於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觀點;

(2)體會魯迅雜文“犀利幽默”的語言特點;

(3)把握文中的比喻、諷刺、反語和特定語境中詞語的含義。

2、能力目標:

(1)瞭解正反論證、比喻論證的方法、類比論證等説理方法,學習運用這些論證方法提高論説文閲讀和寫作能力;

(2)把握並學習先破後立的文章結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清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批判地繼承,並在此基礎上聯繫實際,深入思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正確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

2、理清文章思路;

3、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瞭解並學習正反論證、比喻論證的方法、類比論證等説理方法

難點:

1、結合寫作背景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

2、結合實際認清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

四、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雖然接觸過魯迅先生的雜文,但本文所針對的事件距今時間較久,而且這篇雜文並非直接正面闡釋自己的觀點,學生把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教學時必須介紹清楚有關的背景,在梳理出文章思路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並結合當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現象理解“拿來主義”的現實意義。

五、教學方法:

1、問題導讀法:通過設問和學生探討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

2、學案導學:見後面的學案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閲讀課文和註解,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學生的預習情況,瞭解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針對性。

(二)情境導入、展示目標

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到法國訪問,在一次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接二連三地向他提問。其中一位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你們就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馮先生回答:“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不會變成牛。”他幽默機智的回答,博得滿堂喝彩。是的,我們學習資本主義的東西,不會變成資本主義,同樣,繼承文化遺產時,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原則,就一定能夠有助於新事物的發展,這個原則就是“拿來主義”。那麼,什麼是“拿來主義”?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呢?讓我們從《拿來主義》中尋找答案吧。(板書文題)

以寫作背景導入:本文寫於1934年6月4號,“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把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地區。蔣xx反動統治集團越來越依附美帝國主義,肆無忌憚地出賣民族利益,討好帝國主義,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奉行賣國投降路線。英美帝國主義除了肆意踐踏我國領土主權、瘋狂掠奪我國經濟資源外,還用腐朽沒落的西方文化腐蝕我國人民,反動政府和東國主義互相勾結,一個“送去”,一個“送來”,中國面臨着“殖民地化”的嚴重危機。各種錯誤思潮也隨之氾濫,封建的遺老遺少們叫嚷復古主義,賣國求榮的“全盤西化”論喧囂一時。左翼文化隊伍中對要不要繼承文化遺產的問題也思想混亂,頗多分歧。面對如此背景,魯迅先生寫下了這篇雜文,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拿來主義”這一主張。文章所闡明的基本觀點,在今天仍然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lk88y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