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秦王掃六合教學設計

秦王掃六合教學設計

秦王掃六合教學設計

《秦王掃六合》教學設計

一、教材: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十課:秦王掃六合

課時:1課時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秦朝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和秦始皇統一的措施及作用瞭解秦朝的疆域。秦長城和靈渠兩項古代工程。

2、過 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歸納並試評秦始皇鞏固統一的主要措施等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綜合分析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秦統一歷史作用分析,讓學生認識到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秦的統一在歷史 上具有重大意義和進步作用。

三、重點:

秦的統一及其作用。

四、難點:

對焚書坑儒歷史事件的理解。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長城的課件、靈渠的課件、秦疆域的課件)、投影儀、掛圖、

六、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

播放《英雄》片段。

提問:同學們看過影片《英雄》嗎?你們知道影片中描繪的英雄是誰嗎?秦始皇是不是真正的英雄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歷史上的秦始皇吧!

學習新課:

(一)、秦統一六國

提問:春秋以來各諸候國連年混戰,大國兼併小國,戰國初年剩下七個較大的諸候國,號稱戰國七雄,同學們知道是哪七個國家嗎?(出現戰國七雄圖)到戰國末年,哪國最強大?(突出秦)秦國怎樣實現國富兵強?(生:商鞅變法)在秦國強大後,秦國和趙國曾進行過一場重要的戰役,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擋秦軍的強大攻勢了,它是哪場戰役?(生:長平之戰)

滅六國是秦贏政在位時期。(簡介贏政:13歲時即位,22歲時親理政務,他對內進一步鞏固統治,對外壞六國的聯合,積極做好滅六國的準備。)在公元前230年,贏政率大秦的鐵騎開始了滅六國的戰爭。大秦的鐵騎馬東征西討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得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定都咸陽,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唐代大詩人李白為此曾寫詩稱頌秦王: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學生集體朗讀,請一位同學解釋詩的含義)我們看秦王的畫像,他頭戴冕旒、腰配長劍,目光炯炯,手指前方,流露出他君臨天下的威嚴。

秦王吞併六國,被六國視為最大的敵人,古往今來,流傳着很多刺殺秦王的故事。影片《英雄》中刺客無名為什麼在刺秦王就要成功的時候卻放棄了呢?我們來看影片。(播放《英雄》片段)好,我們知道無名為天下統一,為百姓放棄了個人的恩怨,由此我們也就知道秦統一有什麼歷史意義了。

秦王統一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使人民獲得了較為安定的生活和生產環境,秦統一,順應了歷史階段發展的潮流,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

中國有名古話: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在打下大的疆土之後,贏政是怎樣鞏固他的統治的呢?

(二)、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這一目,同學們課下進行了自學,現在我要檢驗同學們的學習成果,準備好,請看大屏幕,我要出考試題了,(展示有關皇帝、中央官員、地方官員等級的漫畫),哪位同學能解釋漫畫畫的是什麼意思呀?這些人的職責分別是什麼呢?師生交流各種官吏的職責及皇帝名稱的來源。

教師總結:秦始皇通過郡縣制把地方權力集中到中央,又通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使大夫把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中,這就是封建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它一方面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統一,另一方面又加強了對人民的統治,因此這種中央集權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2、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學生表演,教師總結)

剛才同學們都 學得很認真,我們來放鬆下,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由我們同學自編自導自演的歷史劇吧!(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張三賣米》,在戰國末年,由於貨幣、度量衡的不同導至張三在不同的國家做買賣賠本。)請同學分析張三在做買賣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小遊戲:翻到書52頁,看七國的“馬”有幾種寫法,給大家兩分鐘的時間速記七國的“馬”字,一會兒找三名同學上來比賽,看誰在一分鐘內寫出的“馬”字多,記住必須是不同的。比賽結束後採訪同學的感受(文字不統一有哪些弊端?如一個地區的書籍,另一個地區看不懂,秦始皇頒佈的法令可能人們看不懂。)

通過這個小歷史劇和小遊戲,我們知道統一了文字、貨幣和度量衡是勢在必行的了,我們來看看統一後的文字、貨幣、度量衡是什麼樣的。(看演示文稿)通過這項措施,秦朝各地的經濟和文化交流開始頻繁起來,秦的統一就更加鞏固了。

3、焚書坑儒:請一位同學到前面講述焚書坑儒的故事,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焚書坑儒在當時有那些好處,又造成了那些危害,你認為利和弊誰大?

教師總結,秦始皇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對人們思想的控制,這對鞏固國家的統一是勢在必行的,但他採用了極其野蠻和殘暴的方法,給我國文化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這是我們應該批判的。

秦始皇雖然建立了統一的國家,但邊疆地區卻並不安定,於是他又北築長城,開發南疆。

4、築長城和開發南疆

北築長城:利用課件展示秦長城的地理位置,以及其修建原因。學生展示收集到的秦長城圖片,並談論觀看後的感受,培養學生保護文物古蹟的意識。

開發南疆:利用課件讓學生明確靈渠開鑿的原因和歷史作用。

(三)、秦朝的疆域

利用課件展示秦疆域的四至(東到大海,西至隴西,北至長城,地南至南海。)讓學生認識到秦在當時是世界上的一個大國,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後反思:

本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秦始皇完成了滅六國、統一中國的大業後,又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的措施,形成了疆域廣大的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當然有關秦始皇的話題我們還沒有講完,學完了下一課,我們會對他有一個更加全面和客觀的評價。但是我們知道要想成為歷史上的英雄,你的所作所為必須符合人民的大氣層望,必須推動歷史發展。

拓展探究:

出示有關評價修建長城的詩句,讓學生帶着“長城修建有何利弊?”這一問題走出課堂,提高學生用辯證的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秦王掃六合》説課稿

一、內容簡介

本課主要介紹了秦朝統一的過程、中央集權政治的建立和秦鞏固統一的各項措施以及意義。

二、教學理念

依據建構主義理論和合作學習理念,把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法引入課堂,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

三、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知道秦始皇、秦統一六國及秦朝中央集權政治的建立和鞏固統一的措施及作用; 2.知道秦朝的主要文明成果:文字發展和秦長城、靈渠兩項古代工程。3.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及自主建構知識、分析問題、評價歷史人物和透析歷史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學生收集資料、學案教學、視頻教學和比較分析等方法,從多種途徑感知歷史,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理解人和事。2.經過分析、綜合、概括、比較等思維過程,形成歷史概念,學會運用原因與結果、動機與後果,對歷史事物進行理解和判斷。3.逐步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體驗探究問題的過程,並在探究過程中反思歷史,汲取經驗教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使學生認識到: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維護國家統一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作為一名中學生有責任維護國家領土完整。2.通過對古代燦爛文明成果的認識,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形成對國家、民族的認同。

四、重難點

重點:理解秦鞏固統一的主要措施及深遠意義。

難點:中央集權制; 鞏固統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五、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感性思維強,有着旺盛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已經初步具備一定的分析、判斷的能力,但理性思維能力和總結歸納的能力較低。

因此在教學中,着重以視頻、動漫、圖片等直觀感性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自主架構知識。

六、教法、學法

結合教材與學情分析,為突破重難點,完成教學三維目標,我採用瞭如下教法與學法:

教法:學案教學法、比較分析法;

學法: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

七、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資料蒐集──依據教師給出提綱,分組收集資料。通過資料收集,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拓展視野。另一方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收集資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2.聯繫所學知識,回顧商鞅變法的重要作用

3.準備學案

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理清基本線索,構建知識體系。

(二)新課學習

首先,採用視頻導入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因為七年級學生理性思維弱,感性思維強,直觀的視頻與動畫可以引起學生興趣,達成使學生了解秦始皇及其統一六國的過程,培養歷史情景想象能力,認識統一重要意義的目標。

隨後,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及自主收集的材料,分析秦的統一與商鞅變法有什麼關係?從而使學生了解,秦的統一既與秦國商鞅變法後強大的綜合國力密不可分,又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結果。

接下來,主要通過各種情境,組織學生合作探究,使學生掌握秦鞏固統一的措施及意義。

首先是政治措施──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建立。由於七年級學生理性思維弱,因此採用與西周分封制對比的方式,讓學生在比較討論中明確兩者的機構設置及不同的作用,讓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對歷史事物進行分析、評價,並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是經濟文化措施──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採用漫畫故事的形式,讓學生直觀感受統一後,各地度量衡、貨幣、文字的不統一帶來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徵。通過這個環節,我們可以使學生深入瞭解度量衡、貨幣、文字的統一,對於促進秦朝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的意義。

三是思想措施──焚書坑儒:採用視頻播放的形式,引起七年級學生的感性認識和思考,直觀的感受歷史,理解焚書坑儒的原因、經過及後果,提高學生對是非的識別判斷力。

四在開發邊疆上,通過學生展示圖片等資料,使學生了解長城的修築對保護邊疆、促進邊疆開發的意義,以及靈渠的開鑿對促進經濟交流的作用,使學生在探究中培養蒐集資料、運用地圖及表述歷史的能力。激發學生對優秀文化遺產的熱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通過以上的措施,最終使秦朝成為我國第一個疆域廣大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基於上面的學習,我們再來評價一下秦始皇的功與過,引導學生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學會辯證的看待歷史人物。

為了更深入的認識秦鞏固統一的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拓展學生思維,我還設計了一下的拓展環節:一是聯繫現實,思考秦鞏固統一的措施中,今天能用到的還有哪些?例如縣制、靈渠、文字、道路等,感受古代人民的偉大創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二是秦完成統一的主要原因是擁有強大的實力,這對我國當今的統一大業也有借鑑意義。我國要實現國家的統一,也必須建立在強大的綜合國力基礎上,從而理解今日中國和平崛起的偉大意義。

八、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主要依據建構主義與合作學習的理念,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設計各種活動讓學生走進歷史、體會歷史,並採用大量直觀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基礎知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運用歷史的概念,對歷史事物進行理解和判斷的能力。同時,通過體驗探究歷史,使學生在認識祖國的發展歷程中,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形成對國家、民族的認同。

標籤: 六合 秦王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lkjwe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