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目錄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第一篇:山中訪友教學設計第二篇:山中訪友教學設計第三篇:山中訪友教學設計第四篇:山中訪友教學設計及反思第五篇:《山中訪友》教學設計2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山中訪友

李漢榮

一、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山中訪友》這篇文章景物優美、寫法獨特、感情真摯、語言精彩,對七年級學生來説應該是一篇能打動他們的文章,在講課過程中應着重調動起他們對於美好的自然景物、優美的語言的體驗和感悟,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講課中的最大問題可能是對景物的描寫過於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難免會顯得零亂,而且逐一講解的後果是課文給學生的感覺會支離破碎。如何使學生既能細緻地體味課文,又保持着課文的整體感、一氣呵成的美,這是教材處理中的一個難點。 在教材處理中儘量注意給學生空間和時間去與文本進行充分的接觸,在與文本的直接接觸中產生個性化的閲讀感受,進行交流。注重對文本的體會和感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把握作者把進山看景説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語段,領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擬人手法的運用。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鑑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標: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重點:

欣賞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欣賞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細膩的描寫),學習運用。

五、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導讀法、點撥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

我們非常地幸運,生活在一個羣山環抱的小山城。相信我們同學都有過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遊玩的經歷,可以説説你走進山林時有些什麼感受,有些什麼收穫嗎?

(和我們的同學一樣,作家李漢榮也非常地喜歡爬山,而且對他來説,爬山還有另一種樂趣,那就是可以拜訪山中的眾朋友。這些好朋友將會讓他忘卻疲乏,帶回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 。在山裏他究竟拜訪了哪些朋友呢?這些朋友又各有什麼魅力呢?讓我們跟隨着作者的腳步,一起開始我們難忘的山中之旅。) 2、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請大家通過欣賞課文朗讀來進行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漢榮的帶領下、描述中我們會依次發現作者許許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麼這些好朋友都有誰呢?請大家在山中之旅的過程中把這些好朋友找出來,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山中好友。

(1)學生欣賞課文配樂朗讀,明確文章寫作內容、表現對象。解決字詞問題。(3-5)

(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帶着閲讀期待走入課文所營造的意境中。優美的配樂朗讀為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產生獨特的閲讀體會,為下文交流個人閲讀體會作準備。)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裏見到了哪些朋友?(1-2)

學生明確:古橋、大樹、山泉、瀑布、溪流、白雲、懸崖、老柏樹。 雲雀、小花、

石頭、雷陣雨、螞蟻、歸鳥。 (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

(3)這些“朋友”我們平時也常常見到,我們通常稱之為什麼?(景物) 文章寫的是作者“山中觀景”的過程,為什麼要以“山中訪友”為題呢?

這兩個標題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區別?用心體會,認真思考。

(學生思考、討論:用朋友稱呼山中的景物,表現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與它們的親近,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把景物寫活了、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4)作者喜愛、親近大自然的感情還可以從哪些詞語、句子中感受出來? (作者是“訪友”而非“觀景”從哪些語句中可以進一步感受出來?)

(景物後面的稱謂,將景物進一步擬人化了,;一些極具個性的句子;活用的詞語。)

在學生列舉句子時進行引導,讓學生對一些有特點的句子進行分析、感悟、閲讀理解並通過朗讀加深體會。

3、欣賞品味,領悟感受

在作者的筆下,各種各樣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們自己的生命,在朗讀中,哪一樣景物深深地打動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為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麼?(靜心默讀。一邊讀一邊想象文中動人的畫面,並且給畫面配上色彩和聲音,讓畫面在腦中動起來;也可以聯想生活中或者書中,影視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詩情畫意的畫面,好,請進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歡、最令自己感動的景物,欣賞領略語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自己喜歡的景物的語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為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麼? 我希望自己成為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

(通過學生的表述,反映他們對於課文語言的理解和領會,同時也是一種創造性的表達。在學生描述的過程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幾句話,着重朗讀,深入體會,再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對於重要詞語、關鍵語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沒有,為作者所讚揚的、被我們所喜愛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為

他們身上有着一種為我們所熟悉的,在我們身邊存在着的可貴的品質,有哪些呢?(無私奉獻、自我犧牲、清澈純潔、充滿智慧……)——正是由於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給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啟迪,所以才讓我們這樣流連忘返吧。(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和薰陶。使他們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聯想創作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在我們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讓人忍不住想要去親近。在作者的親切的呼喚聲中,在作者熱情的讚美聲中,山中的景物會有怎樣的感悟和迴應呢,試着猜想 一下它們的內心世界,試着以某一種景物的語氣給作者寫一段迴應的話吧。

要求:①同桌兩位同學互相配合,一位同學讀原文,一位同學進行相應的想象,然後互換角色,再試一次。

②要儘量地喚起自己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會自然景物的特點。

③要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人稱的變化,恰當地選(請幫助宣傳好範文 網)用詞語,儘量做到語言生動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關練習。。

(2)全班交流,教師和同學及時予以點評,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小組中的交流與合作,這個過程體現了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關注,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

例句:你好,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着清澈的禪心,抬頭望你,我就想起歷代的高僧和隱士。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雲霧攜來一卷卷天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

懸崖爺爺:你好,我矗立在這裏,看風雲變幻,看人世滄桑,深感時光易逝,幾百年,幾千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孩子,要珍惜現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結: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經歷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難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們,大自然是我們的好朋友,能給我們以許多啟迪,我們可以盡情地去親近大自然,放鬆我們的身體,同時也應該愛護大自然。

6、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欣賞文章主題美、語言美、形式美。

(2)仿寫片斷《秋日的山中訪友》

山中觀景(事)

板書 山中訪友 擬人手法(手法)

熱愛自然(情)

教學反思:

作為一堂在設計中以品味語言、訓練想象為主要方向的課,本課的操作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本課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認知和理解程度作為出發點,以學生的個性閲讀體會為教學的着力點,以學生的思維創造火花為突破點。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給學生以充分的思維空間和表達自由,所以預先設定的一些目標和環節可能不能完全實現,但是,有些問題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創造力會大大超出老師的想象,閃爍出智慧的光芒,這也就是新課程標準中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等理念的積極體現吧。

第二篇: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文章內容簡析】:

《山中訪友》是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質兼美、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動展現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單元主要內容為“感受自然”,學生要通過四篇文章的學習,感受作者描繪的自然美景,感受人與自然親密和諧的關係,從而產生熱愛自然的情感。本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過作者動情的敍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彷彿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接觸了一些散文,但對散文的特點還不能深入理解。不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可以通過朗讀感受文章的語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

國小生想象力豐富,善於模仿,通過閲讀體驗可以和作者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但是他們的閲歷少、生活經驗不豐富,無法更深層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詞語也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

【設計思路】:

通過反覆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整體把握整篇文章。朗讀時,結合多媒體創制情境氛圍,使學生如臨其境,在情境中體驗。從文眼(課題:山中訪友)展開,結合課後的思考練習題,鏈接起導讀本文的線索: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裏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揣摩欣賞文章精彩的句段、詞語。帶領學生走進文本,和作者對話。

結合學生自身的經歷或閲讀經驗,讓學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內容,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引起學生的反思,得出:“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讓人和自然協調發展,形成和諧的朋友關係”這樣的結論。使學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

【學生學習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緻、藴含、奧祕、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難點: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學習運用。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導讀法、點撥法

【教學準備】: ①課前佈置預習本課字詞,熟讀課文。

②古橋的圖片,錄有風聲、雨聲、鳥叫聲、溪流聲等聲響的磁帶。

③製作教學課件。

【課時】:2課時

【教學環節設計】:

第一課

(一) 導入

(1)導語:同學們,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題:今天,我們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學生可根據課題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語言流暢、完整即可)

師:讓我們帶着豐富的想象,跟隨李漢榮先生走進山林,去拜訪作者“山中眾朋友”。

(二)整體感知全文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要求:①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②讀完後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

(2)讀後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來)

(明確圖示)依次是:古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

花-落葉-石頭-陣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時候,對照相應的段落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內容,在讀時糾正字音,將重點字詞讀正確並理解詞語意思。

梔(zhī)子湛(zhàn)藍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聲望卓著)

津津樂道(形容饒有興味地談論)

幽徑:隱蔽、僻靜的小路。

波光明滅:水波忽明忽暗的樣子。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

吟詠:“詠”的基本意思是指有節奏地誦讀詩文。“吟”往往跟“詠”連在一起,含義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古人有一説,動聲叫吟,長言叫詠。

②李漢榮先生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説成“山中訪友”?

學生討論後明確:把進山看景説成“山中訪友”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默讀讀文,找出描寫可以看出“我”和山裏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關語句,讀一讀,組織交流。

老橋──“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樹──“是我的知己”,“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山泉──“要我重新梳粧”;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懸崖──“挺拔的身軀”,“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白雲──“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雲雀──談“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小結:從文章的字裏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裏,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説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訪友”。

(三)研讀與賞析

師:李漢榮先生是那麼地熱愛大自然,讓我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帶着豐富的想象,和他一起會晤我們的好朋友。請你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説説你為什麼喜歡它?用“我喜歡,是因為”的句式説一句話。

(要求學生先將有關的段落有感情的讀一遍,然後再回答問題。)

結合學生的回答,逐一品讀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精讀段落:

1、古橋: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課件:課文插圖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裏默默地對他訴説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抓住“德高望重”一詞)

(默讀畫句,讀後交流自己意見。)

師:對古橋,作者在敍述時人稱有無變化?如果有,請揣摩一下變化的原因,並思考變化時應注意的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

師小結: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由第三人稱轉為第二人稱,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2、樹林裏:作者不僅把林中的一切當做自己的朋友,當他進入樹林,看到一棵棵樹的時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樹,生根長枝。請同學們讀一讀有關的句子,體會當時作者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生自由讀句體會)(抓住:“知己”“人樹相融”來理解)

師小結: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了一體。這是多麼美妙的一種情境啊!從這種奇特的想象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種“知己”情誼。讓我們帶着這種感受,一起再來讀一讀。

3、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這句話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請熟讀第五自然段。

(2)“哪個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麼?用具體的朋友替換掉“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麼説?(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這山中的瀑布、懸崖、溪流,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將山中的景物都聯想成什麼了?

(2)通過朗讀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歡快、瀑布的雄渾、懸崖的挺拔和巍峨、白雲的潔白和寧靜、雲雀的欣喜和歡樂。(播放磁帶,通過聲響帶給學生最真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朗讀感悟。)

(3)面對這我們熱情的招呼,我們這些朋友可能會怎樣回答呢?請選擇一位朋友,將他的回答寫下來。

如: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粧嗎?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隨意讀某一位朋友的話,指學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讀整段話:同桌對讀,師生輪讀。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跟隨李漢榮先生拜訪了山中的眾多好朋友,他們都是誰呢?(學生回顧課文內容)

師:大自然是人類的家園,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是人類的朋友,願我們每一個人都熱愛大自然。請你帶着自己的體會將課文朗讀一遍。

(四)仿寫

1、從稱呼角度看,文章在寫作上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什麼?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討論明確:(圖示)運用第二人稱的寫法,如同和人對話,顯得親切自然。

2、讀5節,找出起最有特點的句子形式,試仿寫

討論明確:“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稱。注意稱呼的選擇。示例:

a、你好!高大的樹木,你撐着一把巨傘,是讓我停留腳步休憩嗎?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隨自然的音樂,跳起生命的舞蹈。(指幾名同學讀出自己的句子,評析。)

(五)、體驗與反思(圖示)

體驗:學生活動:

①講述自己一次與自然美景親密接觸的經歷。

②回想自己以前閲讀過的有關親近自然、從自然中獲得人生靈感的文章,並與同學分享。 (預設:農村同學大多數都會有類似的經歷,老師只要作適當的引導就可以,把時間讓給學生。)

(説明:通過活動,學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內容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這正是閲讀的最高境界:讀出自我。)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問題:

1、文章體現了人與自然一種怎樣的關係?

2、生活中人與自然有哪些不和諧的現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員,你想對破壞自然的人們説些什麼?

4、學生自由發言。

5、師總結:(圖示)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讓人和自然協

調發展,形成和諧的朋友關係。我相信,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聲。

(六)、作業佈置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到三個部分,背誦下來。(必做)

②利用課餘時間來一次“田野訪友”,試着與田野中景物交朋友。

③以“田野訪友”為題,寫一個片斷,表達你對自然的熱愛和由景物而引發的對人生的思考。(②③選做)

(七)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山中觀景(事)

山中訪友擬人手法(手法)

熱愛自然(情)

第三篇: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高年級的閲讀教學,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同時,“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以上 目標的達成,要依靠學生的朗讀實踐,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課文簡析】

這是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 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是感受作者對山裏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並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緻、藴含、奧祕、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方法】

啟發誘導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並完成預習作業;老師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當你們久居城市,遠離了大自然,有沒有一種被困在籠中的感覺?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鬆一下心情?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帶着豐富的想象,跟隨着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 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正音:檢查預習,讀準字音。(課件)

(抽學生試讀,師生糾正,學生齊讀。)

幽徑(jìng) 唱和(ha) 玄(xuán) 奧 梔(zhī) 子 津津(jīn)樂道 清澈(cha) 樹冠(guān ) 湛(zhàn) 藍 凝(níng) 靜

犬吠(fai) 吟(yín) 詠 憔(qiáo) 悴 禪(chán) 心

2、教師範讀: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思考課後作業一:作者訪問了哪些朋友?作者怎麼稱呼他們?課文為什麼以“山中訪友”為題目。

3、回答思考的問題,並提出疑難。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⑴ 交流明確:

作者要訪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們依次是:

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⑵ 古橋──老朋友樹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雲──大嫂瀑布──大哥懸崖──爺爺雲雀──弟弟螞蟻──小弟弟。

4、快速瀏覽説話: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歡??因為”同桌説話。

三、精讀課文,領悟情感

1、精讀第三段,教給學習方法:

⑴ 下面,讓我們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大家一起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

⑵ 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課件:課文插圖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裏默默地對他訴説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 上畫一畫。⑶ 引導理解“德高望重”,説説你從哪體會到古橋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確:“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體體現:

(引導抓住“幾百年”、“多少人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關鍵詞句理解古橋為人們服務的時間之長,服務之多,真是默默無聞,任勞任 怨。)

⑷ 隨着時間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舊,默默地站在這澗水上,為大家服務。難怪作者一見到他,就由衷地讚美他,對他説──(引 讀:啊,老橋,你如??)討論明確:朗讀課文──勾畫關鍵詞句──理解內容──體會特點──誦讀課文。

2、自學課文其他部分,並交流,教師適時點撥。自學提綱:(課件)

山泉部分:(朗讀──勾畫──理解──體會──誦讀。)

⑴ 這段文字運用了___、___、___修辭方法。

⑵ 這段文字寫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們各有什麼特徵?

⑶ “抬頭望你,我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這句話中的“你”指什麼?作者善於聯想,由“懸崖”想到“隱士和高僧”,那麼“懸崖”“隱士和高僧” 有什麼相似之處?老柏樹部分:(朗讀──勾畫──理解──體會──誦讀。)

⑴ 請概括上面第一節的內容。

⑵ 文中畫線句子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⑶ 文中加點的“恩澤”一詞是什麼含義?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⑷ 為什麼説我和螞蟻“也做了一回患難兄弟”?

⑸ 結尾的省略號改成句號行不行,為什麼?

3、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説成是“山中訪友”?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討論後歸納: 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作者分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麼?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5、誦讀課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課文的語言之美。

四、作業佈置

1、辨字組詞:

(激、邀)(俯、府)(暴、瀑)(俏、捎、消、哨)(驅、軀、嶇)(津、律、肆)(狹、陝、峽、俠)。

3、抄寫本課你積累的好詞佳句。

4、背誦你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計】

古橋

大樹

山中訪友(與大自然深情地對話)熱愛大自然

山泉

溪流??

第四篇:山中訪友教學設計及反思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及反思

設計理念:

高年級的閲讀教學,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同時,“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以上目標的達成,要依靠學生的朗讀實踐,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學生分析:

經過國小五年的語文的學習,學生對字詞的理解、語言的賞析、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以及對散文知識的把握等,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對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聯想等能力,還比較欠缺。在上課前,我瞭解到班級學生與大自然接觸少,而且由於生活經驗與視野所限,對寫景類的文章,學生大多不能有較深的感知、體驗。再者由於現在的學生去春遊、秋遊的機會少得可憐,所以要七年級學生感知、理解並體會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內涵具有一定的難度。不過,學生想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想與大自然對話的願望卻相當迫切。我覺得得找到一個教學的切入口,使學生對自然之美有較深切的感受。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陡峭、挺拔、身軀、精緻、藴含、奧祕、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別有深意”等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通過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語言美感悟情感美。 教學重點:

1.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學習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1、學生課前預習,自讀課文與預習字詞,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2、製作多媒體課件,準備好投影等儀器設備。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閲讀標題,揣測文章的內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2、 板書課題:山中訪友

3、 如果你沒讀過課文,請展開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訪問一位怎樣的朋友?訪問的情形會是怎樣的?

4、 讓我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帶着豐富的想像,跟隨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二、自由朗讀,整體感知找朋友

1、自由讀文,要求:圈出疑難字詞,通過看註解,查工具書,或與同學交流解決。劃出作者所看望的朋友。

三、感悟內容

1、點名讓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帶着問題聽讀課文。

a、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b.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學生討論明確:

讀到第3自然段,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品讀課文,讀出自己

(多媒體展示:讀出自己:讀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

1、在朗讀中,哪一樣景物深深地打動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為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麼?讓同學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朋友,帶着自己的體會,仔細品讀描寫自己最喜歡的朋友的相關句、段,並做好相應的批註,結合相應的詞語或句子陳述理由。可以用“我喜歡自己成為-----------因為——”的句式作答。

2、 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自己喜歡的景物的語句。

3、 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為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麼?我希望自己成為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通過學生的表述,反映他們對於課文語言的理解和領會,同時也是一種創造性的表達。在學生描述的過程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幾句話,着重朗讀,深入體會,在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對於重要詞語、關鍵語句的理解)

4、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沒有,為作者所讚揚的、被我們所喜愛的景物都是因為他們身上有着一種為我們所熟悉的,在我們身邊存在着的可貴的品質,有哪些呢?(無私奉獻、自我犧牲、充滿智慧??)

五、賞讀課文,品味語言

1、剛才同學們談得很精彩,老師和大家有同感,可還有一個疑問,作者帶着好心情,到山裏“觀景”,為什麼卻説成是“訪友”。從內容到形式,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寫法(重點賞析、品味人稱變換之美、比喻、擬人之美)

2、分角色朗讀第5段,在讀中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之美。

六、 聯想創作(作業)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在我們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讓人忍不住想要去親近。在作者的親切的呼喚聲中,在作者熱情的讚美聲中,山中的景物會有怎樣的感悟和迴應呢?請任選一位你喜歡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風格,為她寫幾句贈言。要求:①同桌兩位同學互相配合,一位同學讀原文,一位同學進行相應的想象,然後互換角色,再試一次。②要儘量地喚起自己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會自然景物的特點。③要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人稱的變化,恰當地選用詞語,儘量做到語言生動形象。

(1) 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關練習。

(2) 全班交流,教師和同學及時予以點評,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七、小結

走進大自然,我們認識了許多美麗的朋友;走進大自然,我們品味了許多美的情感;走進大自然,我們抒發了最美的心聲。最後,讓我們高聲對大自然説一聲:大自然,我的朋友,我愛你。

課後反思:

這堂課教學設計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方面效果明顯,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教學的幾個環節層層深入,不僅保證了自主、探究學習的質量,當然更為重要的是三個主要教學環節充分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閲讀,在教學中既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學習的自由;又讓學生汲取到豐富的個性養料,完善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首先,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條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個性得到充分展示。

《山中訪友》這堂課中學生“選擇品讀描述自己最喜歡的朋友的相關句、段”, “説説自己最喜歡的朋友的理由”,“講講自己最想傾訴的心聲”。這些內容學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學習,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與大家交流討論,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學習收穫。讓學生覺得學習沒有強迫意識,沒有厭倦感,更不會有逆反、牴觸心理,學生學習興趣油然而生,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同時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也有利於這種良好的學習方式的形成,促進學生的主體意識的發展,形成個性。

其次,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受到重視。

《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建議”第五條中明確提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感情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山中訪友》時,學生通過朗讀,認識了大自然的朋友;通過自由品讀、研讀分析,感受到了“我”對大自然的尊重、熱愛、感激等。這完全是學生自己閲讀實踐的結果。教師並沒有用自己的思考束縛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沒有用統一的標準去統一學生的思想。正因為如此,學生在課堂上妙語連珠,不時有思維火花的閃現。

再次,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好的文學作品本身就是作者美好個性的展示。《山中訪友》中表現出作者健康的個性,作者心中充滿友愛、真誠、感激。學生在品讀,研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許多高尚的品質─或默默的奉獻,或純潔正直,或堅韌熱情,並在內心深處產生共鳴,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慢慢地他們會學會正直、熱情、奉獻、讚賞,特別是在“用我的心抒發自己對朋友的美好心聲”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驚喜地發現有人在讚美白雲、瀑布,收穫了無私奉獻的精神;有人在讚美雪花,富有詩情畫意;有人在贊古橋,學到了敬重和堅韌??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得到了培養,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參與的人生態度在閲讀過程中得到薰陶、感染、形成。

然而,這次學習活動如果不在課堂裏上,而是真正帶着學生走進多姿多彩大自然,讓學生目睹到真實的自然景物,放飛想像的翅膀,與大自然促膝長談,我相信,這次學習活動會更精彩,學生對美的品味會更深刻。

第五篇:《山中訪友》教學設計2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高年級的閲讀教學,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同時,“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以上目標的達成,要依*學生的朗讀實踐,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陡峭、挺拔、身軀、精緻、藴含、奧祕、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別有深意”等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學習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遊戲導入:

(和學生玩古詩接龍的遊戲,一起背誦一些寫山的詩句。)當我們背誦這些詩句的時候,心情往往會無端地平靜下來,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嚮往着山,迷戀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讓我們跟隨着現代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一起走進他心中的山。

二、初讀,讀通順。(勾畫、理解有新鮮感的詞句)

“山中訪友”寫的是什麼呢?請大家靜下心來,自由地朗讀課文,碰到你覺得新鮮或生僻的詞,用筆畫下來,藉助字典解決,爭取讀得正確、通順。

(出示生字詞,正音,識記)

三、再讀,讀出景。(透過語言文字看到畫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讀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呢?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出你透過語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對話,讀文章想畫面,體會景美。)明明是古橋、樹木、山泉、溪流??題目怎麼是“山中訪友”呢?看來,“友”不是“友”。

四、三讀,讀出情。(憑藉語言體會友情,結合生活,體驗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讓我們再來讀課文,你從哪些段落能體會到“友情”?

1.學習文章開頭,體會“滿懷的好心情”。

2.正是這滿懷的好心情伴隨着“我”,橋不僅僅是橋,在“我”眼裏,橋變成了老朋友。誰來讀第3段。(相機評價、指導,體會“情深”)

3.“樹”一段:你從“這片”體會到什麼?(是“我”常來的這片樹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見知己,能沒有好心情嗎?“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發出由衷的感慨: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在讀中訓練句式,體會反問句表達情感的作用)請6位同學讀,讀出與老朋友打招乎時的“熱切”。

5.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避雨的巖石。請大家自由朗讀6、7自然段,感受“我”與山中朋友之間濃濃的友情,體會“我”滿懷的好心情。

6.此時,大家再看題目,“友”不是“友”嗎?友確是友。引讀文章結尾,體會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詩人以他獨特的感受賦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謂“景語皆情語”,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山林,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體會作者與大自然濃濃的友情。(配樂朗讀)

五、明明是山水樹木、花鳥雨露,為什麼在作者的眼裏都變得含情脈脈、有情有義呢?文章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1.在讀中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

2.背誦喜歡的段落。

3.選擇自己熟悉的一處景物,運用想象,摹仿文中的寫法寫一寫。

ywq小編推薦訪問其他範文:

山中訪友優秀教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上冊 1《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人教版

第一課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新課改教案)

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山中訪友》教學設計,教案

《山中訪友》課時教學設計2

標籤: 訪友 山中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mrm9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