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鈉的化合物》教學設計

《鈉的化合物》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鈉的化合物》教學設計

教材位置:本節內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第二課時的內容。

教材內容:包括3個實驗探究:“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碳酸鈉及其碳酸氫鈉性質比較”“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熱穩定性探究”,利於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1個“科學史話”,介紹了候氏制鹼法的歷史,將科學史實融合到化學知識中利於增強學生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更利於引導學生滲透國際理解素養的培育。

課標要求:結合真實情境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了 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瞭解這些物質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在學業要求中要求能列舉、描述、辨識典型物質的重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及實驗現象。能用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正確表示典型物質的主要化學性質。

地位作用:鈉元素是高中化學課程中系統研究的第一個元素,它是《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識,也是學習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的載體,為後面其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它為第一章所學的理論、規律補充了感性認識的材料,又為今後學習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化學反應原理等知識打下事實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心理生理特徵分析:此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具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對新鮮事物的熱情度高,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動手能力,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一些簡單的實驗操作。

已知點:學生在九年級時已經有過一年的學習化學的經歷,對化學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學生在國中已經學習了金屬的化學性質,高中化學前兩章又學習了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等知識,初步建立了從物質類別和化合價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質的化學性質。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對實驗安全知識也有了一定的學習瞭解,已初步具備實驗探究能力、對實驗信息的分析處理能力。

發展點:(培養目標)讓學生以類比的方式去探究物質的性質,找出其共性和特性,形成分類的觀念以及培養他們分析對比的能力,瞭解物質之間的的轉化,逐步形成轉化的思想觀念

障礙點:金屬鈉是一種典型的活潑金屬單質,學生對其的瞭解甚少,高一新生雖然比較喜歡動手做實驗,但缺乏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對於知識點聯繫之間、用宏觀現象推導微觀反應,由定性認知到定量認知還存在一定的障礙。

教學目標

來源教學和學情分析,要有針對性和具體性

目標陳述:掌握Na2O和Na2O2、Na2CO3和NaHCO3的性質及二者性質的差異,瞭解Na2CO3和NaHCO3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建立將化學知識用於生產、生活的意識,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研究Na2O和Na2O2、Na2CO3 和NaHCO3的性質,通過性質的探究,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提高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夠運用控制變量、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思想設計簡單的實驗,增強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的能力。

五核素養: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通過對化學實驗現象的觀察進行適度的推理,建立證據意識,能基於證據對物質組成、結構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通過分析推理加以證實。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通過完成鈉的化合物的相關實驗,初步體驗有序地、全面地、敏鋭地觀察實驗現象,並能準確地用語言描述,嘗試對現象進行分析、歸納,了 解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培養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通過對於鈉的化合物性質的研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期望; 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和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通過對鈉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的學習,理解掌握化學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過氧化鈉的性質、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

難點:性質實驗現象觀察和分析推理。

能從微觀視角分析物質性質。

教法學法

教法:實驗探究法、問題引導、講述法、討論法。

設計思路/設計理念……

1、基於STS

教學過程設計(建構主義)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圖片展示】


【提問】

問題一:運動員在潛水時,為什麼能夠呼吸?

問題二:同樣是鈉的氧化物,可不可以在呼吸面具中裝氧化鈉替代?

【設計實驗】

實驗一:取適量脱脂棉,用藥匙分別取1~2勺氧化鈉和過氧化鈉粉末置於脱脂棉上裹住後放入裝滿二氧化碳氣體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

實驗二:將1~2mL的水滴入分別盛有1~2g的氧化納、過氧化鈉的兩隻試管中:

1) 立即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檢驗生成的氣體,

2) 用手輕輕觸摸試管外壁,有什麼感覺?

3) 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鹼性。

【回答】

【實驗探究】

以小組為單位,協作完成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1組:做氧化納與二氧化碳反應。

2組:做過氧化納與二氧化碳反應。

3組:做氧化納與水反應。

4組:做過氧化納與水反應。

【結論】

討論交流,書寫化學方程式,分享得出的結論。

從實際問題出發引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較快吸引學生進入上課狀態;同時利於學生養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組分工完成實驗,可以提高學生團結協作和動手操作能力。

交流談論得出結論,利於學生溝通交流能力的提高,同時小組間分享結論,利於學生開闊思維。

做氧化鈉與過氧化鈉的對比反應實驗,提高學生對比分析的能力,形成控制變量法的實驗思路。

反應物實驗現象實驗結論氧化納與水1) 帶火星的木條不復燃2) 試管壁發熱3) PH試紙顯藍色1) 未產生氧氣2) 是放熱反應3) 生成的溶液呈鹼性過氧化鈉與水1) 帶火星的木條復燃2) 試管壁發熱3) PH試紙顯藍色1) 產生氧氣2) 是放熱反應3) 生成的溶液呈鹼性

【板書】

實驗一:

氧化鈉與二氧化碳:Na2O+CO2=Na2CO3

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2Na2O2+2CO2=2Na2CO3+O2

實驗二:

氧化鈉與水:Na₂O+H₂O=2NaOH

過氧化鈉與水:2Na2O2+2H2O=4NaOH+O2↑

【圖片展示】


【提問】

問題一:觀察發麪時的麪糰表面,思考為什麼用小蘇打發麪做得的饅頭又鬆又軟?(提示:發麪過程中會產生酸性物質)

問題二:為什麼蘇打發麪的效果沒有小蘇打好?


【設計對比實驗】

實驗一:在兩隻試管中分別裝入適量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分別滴加相同體積的稀鹽酸觀察實驗現象。

實驗二:分別取一個試管里加碳酸氫鈉,和一個大試管裏裝碳酸鈉,小試管套在大試管裏面,同時加熱觀察實驗現象。

問題三:怎麼鑑別小蘇打與食用鹼?

【補充總結】

【觀察思考】

有大量氣孔。猜測發麪過程中產生的氣體。根據提供資料進行推測。

【回顧化學方程式】

NaHCO3+HCl=NaCl+CO2↑

+H2O

【實驗探究】

自主組裝探究實驗裝置,進行對比試驗,觀察記錄實驗現象,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討論交流】

可能回答:

1.看產品包裝成分表

2.加入水,結晶放熱的是碳酸氫鈉。

3.加入醋,產生大量氣泡的是水。

從生活中的實際現象出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提高學生觀察、推理、合理預測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訓練。

温習舊知,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知識,可以降低學生學習你難度,利於學生理解。

對比試驗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比分析能力,提高學生觀察、交流、總結能力。

自主組裝實驗,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討論交流,回答,提高學生髮散性思維。

實驗一

反應物現象反應歷程碳酸氫鈉與鹽酸立刻產生大量氣泡NaHCO3+HCl=NaCl+CO2↑+H2O碳酸鈉與鹽酸開始時不冒氣泡,隨着鹽酸加入入量增加,開始有氣泡產生,沒有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那麼劇烈Na2CO3+HCl=NaCl+ 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總反應:Na2CO3+2HCl=2NaCl+ CO2↑+H2O 結論:碳酸氫鈉與稀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速度更快。

實驗二

反應物現象反應歷程碳酸氫鈉加熱試管中產生氣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NaHCO3== NaCl+CO2↑+H2O碳酸鈉加熱無明顯現象Na2CO3== 結論:碳酸鈉的熱穩定性比碳酸氫鈉小。

板書設計

鈉的化合物

二、碳酸鈉與碳酸氫鈉1、小蘇打:NaHCO3蘇打:Na2CO32、與酸反應:NaHCO3+HCl=NaCl+CO2↑+H2ONa2CO3+2HCl=2NaCl+ CO2↑+H2O1、熱穩定性比較(加熱):NaHCO3== NaCl+CO2↑+H2ONa2CO3==O

一、氧化納與過氧化鈉

1、分別與二氧化碳反應:

Na2O+CO2=Na2CO3

2Na2O2+2H2O=4NaOH+O2↑

2、分別與水反應:

Na₂O+H₂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mvzq3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