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國小數學單元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單元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單元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單元教學設計 篇一

(一)教學內容:

表內除法(一) 課本P13~36頁。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劃分為除法的初步認識,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兩節,包括下面一些教學內容:除法的初步認識、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實際問題。

表內除法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它是今後學習除法的基礎。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除法的初步認識分兩個層次:

第一,以生活中常見的“每份同樣多”的實例和活動情境,讓學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礎上引出除法運算,説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材結合具體事例和活動情境,從讓學生認識“平均分”開始,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探討動學習活動,逐步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樣編排讓學生充分參與“平均分”的實踐活動,既為學生認識“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又促使學生對“除法”產生親切感。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教材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按被除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分成兩段。第一段,被除數不超過12,第二段,被除數不超過36.

第一段,被除數不超過12,即所用的乘法口訣中積不超過12.第二段,被除數不超過36。這部分教材,突出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是用乘法口訣求積的逆思考。

解決問題是結合除法計算出現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孕伏解決問題的內容。然後在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之後編入瞭解決有關平均分的實際問題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內容。教材對解決問題的內容,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先編排用除法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再編排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材內容,注重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活動和事例設計情境,為學生髮現、提出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生動的資源。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難點:

除法的含義,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突破方法:

1、結合具體事例和活動情境,讓學生認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探討動學習活動,逐步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注重創設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3、注重為學生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敢於發表自己對於數學問題的意見和想法。

(五)課時安排:

1、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2課時左右

除法…………………………………………………3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7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 1課時左右

國小數學單元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學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

2、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習慣;培養學生歸納概括、遷移類推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估算的過程中,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並能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和交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猜數引入

老師想了一個數,它是個兩位數,你們猜它是幾?(隨着學生的猜測,教師用“大了”和“小了”提示)

回憶剛才我們猜數的時候,是不是一下子就猜出來了呢?像剛才這種在老師提示下進行有根據的猜測,叫估計。其實,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估計。

[説明:課前的猜數遊戲,學生興趣盎然,為新課的引入做好了鋪墊。]

二、感受估計的需要

1、今天的課堂上,除了老師和你們外,還來了你們的一些老朋友呢!(課件呈現8只機器貓)來了多少隻機器貓?(當數量少的時候,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了)

快數一數,這裏有多少?(課件呈現滿屏幕的機器貓,造成學生數不清的困難)

2、這麼多,一下子數不清,我們可以估一估呀!(學生第一次估的差距比較大,有1000、100、500、200等)

師:怎樣估計能精確些?

生1:圈出一份估一估,然後再看有這樣的幾份。

生2:給這些機器貓排排隊。

……

3、課件給機器貓排隊,排成8行。(按先估每行大約有幾隻,然後乘8的方法估一估)

4、師:機器貓每行有29只,排成8行,大約有多少隻?該怎麼列式?

[説明:創設數機器貓只數的情境,分成以下幾個層次進行教學:

1、直接呈現數量較少的機器貓,學生一眼就可以觀察得出;

2、呈現很多機器貓,造成數不清的困難,引導學生感受估計的需要;

3、由於眼花繚亂,第一次估計不精確;

4、通過交流估計的方法,達到比較精確的估算。這樣四個層次的教學,讓學生主動感受和體驗到了估算的必要性與作用。]

三、交流估算的方法

1.29×8大約等於多少?把你的想法,在練習本上表示出來。

2、交流展示學生的估算方法。

A.29×8≈240,把29看成30。

(師介紹約等號的含義、寫法和讀法,並與等號進行比較)

B.29×8≈160,把29看成20。

C.29×8≈290,把8看成10。

D.29×8≈300,把29看成30,把8看成10。

……

[説明: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鬆與充分的尊重,這樣他們的想法和意見才得以盡情地流露與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結論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達中得到完善。學生在此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方法,雖然有的方法還不恰當,但每個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得到了發展,並在與他人方法的比較中感受到了不同估算方法的優越性和侷限性。]

3、這幾種方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

4、同樣是把因數看成整十數,但估出來的結果差距很大,這是什麼原因啊?

5、通過交流明確:應該把因數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數再估算。(去掉29×8≈160)

6、剩下的三個結果,哪個與準確值最接近?(課件演示每種估算方法)

(A是多估了1個8,C是多估了2個29,D是多估了2個29和1個8;這裏不需要向學生直接説明,只要讓學生感受即可)

小結:這幾種方法都可以,同學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最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7、全班42人,如果送給每人5只機器貓,估一估,這些機器貓夠送嗎?42×5≈200(只)

和前面一題進行比較:29×8≈240(估大),42×5≈200(估小)。

8、試一試。

21×6≈ 48×5≈ 397×3≈ 510×7≈

9、小結:我們在估算的時候,都是把這些乘法算式中的某個數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那是不是可以看成任意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呢?(要看成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四、拓展提升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和估算有很大的聯繫。陸老師今年暑假的北京之遊就碰到了很多和估算有關的知識,讓我們以數學的眼光去看看吧!

第一站:長城

長城離陸老師所住的賓館有點遠,汽車每小時行駛53千米,3小時才到達,長城離賓館大約有( )千米。

第二站:美麗的北海公園

告示:每條大遊船限乘120人。

正好有4個旅遊團,每個團有31人,估算一下,他們能同時上一條船嗎?

[説明:此題引發了學生的爭論:約等於120,卻為什麼不能上船?出現認知上的矛盾,學生通過爭論後,明白把31看成30是估小了,所以結果也比準確值小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懂得了估算和精確計算之間是有誤差的,在運用估算結果來解決實際問題時,還必須考慮現實情況。]

比較:31×4○120(讓學生明白估算的另一個用途)

第三站:天壇公園

每張門票8元,陸老師所在的旅遊團共有39人,320元錢夠買門票嗎?

為什麼同樣是估算,剛才不能上船,而現在買門票卻又夠了呢?

學生通過辨析比較發現,剛才是估小了,而現在是估大了,所以夠了。

比較:39×8○320

第四站:購買北京特產

每種特產,老師準備都買8份,請你們幫助我算一算,大約要花多少元錢?

反饋:1.(58+11+33)×82.58×8+11×8+33×8

≈(60+10+30)×8 ≈60×8+10×8+30×8

=800(元) =800(元)

比較兩種方法,哪種簡單?想一想,老師大約帶多少錢就夠了?(讓學生明白估算還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幫助)

説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而學生估算習慣的培養與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估算意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充分挖掘估算題材,重視進行估算示範,使學生認識到估算的必要性和優越性,並關注估算在培養學生邏輯思辨、辯證看待問題能力上的作用。

1、大膽改變教材內容,使學生產生估算的需要,體驗估算的現實性。

乘法的估算,學生以前並沒有接觸過。在這節課上,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教材的內容做了一些調整,將學生已有的經驗和所學習的新內容自然地融合到一起,並通過現實問題,讓學生明白估算的必要性。與此同時,課中所設計的一系列練習,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會碰到的現實問題,並具備用估算解決的現實需要,因而整節課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濃厚的生活味。

2、深入挖掘教材內涵,讓學生體驗數學課堂的思辨性。

成功的數學課,既能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也能將簡單的問題深化。“乘法估算”一課,教師們都會想到要讓學生體驗估算的“必要性”,設計的學習素材要富含現實氣息,但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是不夠的。如果深入研究教材我們就可以發現,在現實運用估算的過程中,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根據估的結果就可以解決相關問題;二是因為估的結果有時估大有時估小,單憑估出來的數據並不能直接準確地回答所要解決的問題,即還需結合現實情況進行考量。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了這些情況,精心設計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到“估大”、“估小”的情況及如何運用這樣的結果解決問題,同時穿插比大小的訓練,從而將現實性、思辨性較好地統一起來。

國小數學單元教學設計 篇三

一、生活質疑、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規律,你們能説説自己的一些作息時間嗎?

學生彙報(教師板書有關的時間)。

師:看來同學們都能用我們學過的整時或用幾點半表示時間,還有的同學用像7∶20這樣的時間來表示。你能從表面上正確讀出這樣的時間嗎?(課件顯示)請同學們看這是小紅同學的午飯時間。你知道是多少嗎?(學生猜測。)

有的學生猜是2時,有的猜是12時10分。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讓學生儘可能説出自己的想法。)

師:看來同學們對這一時間有不同的看法,那麼怎樣才能正確的讀出這樣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幾時幾分這樣的時間,好嗎?(板書課題:認識時間)

二、自主探究學習

1.認識鐘面。

師:要認識這樣的時間,首先我們要了解鐘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屏幕上顯示的鐘面或手中的學具鐘面,互相説一説:你看到鐘面上有些什麼?

a.小組觀察交流,教師巡視。

b.分組彙報議論結果,小組間互相補充。

鐘面上有時針和分針,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有12個數。

2.認識幾分。

a.師:同學們都知道:時針是用來記時的,分針是用來記分的。你知道時針走多少是1時?分針走多少是1分嗎?

生:時針走一個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小格是1分。

師:對。(課件演示1分。)

師:分針走1大格是幾分?為什麼?(5分。)

b.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數一數、算一算:分針從12走到每一個數字各是幾分?

c.小組交流後,彙報進幾分。(課件演示10、15、20等)也就是説分針走一圈是多少分針?(60分。)你能很快記住每個數表示幾分嗎?(學生想辦法記住。)

d.課件演示分針走到5、8各是幾分?

3.認識1時=60分。

師: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分針走一圈,時針有什麼變化(課件顯示。)

生: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一個大格。

師:分針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時針走一大格是幾時?(1時。)

這説明1時和60分是什麼關係?(相等。)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時=60分。

4.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認識了鐘面,知道了時針和分針從12走到每個數字各表示幾時或幾分了。

5.學習讀時間

師:現在你知道小紅的午飯時間是幾時幾分了嗎?願意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同學們嗎?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説説你是怎樣看出是12時10分的?

a.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b.介紹方法。

生:我的方法是:時針指着12就是12時,分針指着2就是10分,所以是12時10分。

師:這位同學的方法是先看時針,再看分針。誰還想説一説你的方法?

讓學生儘可能多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c.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從剛才同學們的介紹中,老師學會了讀時間的方法,這就是先看時針,時針剛剛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再看分針,分針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對嗎?

d.練習。那你能用這個方法讀出小紅的這些作息時間各是幾時幾分嗎?(課件顯示。)

學生回答後,教師問:同學們都能正確讀出這些時間,你能把它們記下來了嗎?

學生獨立寫,兩生上黑板寫。寫完後,教師講解説明兩種不同的記時法。

三、鞏固練習

同學們都能正確的讀出和寫出時間,下面我們做幾個練習,看誰學的最棒,好不好?

1.讀出鐘面上的時間。

2.連線。

3.撥表練習。

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老師的一些作息時間。(想。)

你能在表上撥出這些時間嗎?(能。)請同學們拿出表準備好。(課件顯示。)

我上午8時15分上第一節課,11∶20下班。下午2∶10上班,4時55分下班。

同位合作,每人説一個時間,另一個同學撥出來。

撥完一個就集體訂正,或同位互相檢查。

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今天你學到了什麼知識?怎樣學到的?

師:下課時間到了,請同學們看現在的時間是多少?(讓學生觀察實物投影儀上的手錶。)

回家後,把你上午和下午放學到家的時間記下來好嗎?

反思:

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真是一舉兩得。

國小數學單元教學設計 篇四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起點是在學生已經在三年級上學期學習了時、分、秒的相關知識,並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時常在學生的身邊環繞,並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中,可以説學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時間觀念。本單元正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明確介紹有關年、月、日等時間單位和24時計時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本單元內容包括:年月日等時間單位和24時計時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單元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年、月、日和24時計時法。

單元教學難點:

計算一天以內經過的時間。

單元教學關鍵:

教學中注意聯繫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瞭解年、月、日、平年、閏年的基本含義以及相互關係。

單元課時安排:

5課時。

第一課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49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他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時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推理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併產生積極學習數學的興趣。教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

計算一年內有多少日。發現並掌握平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準備:

年曆卡、課件

教學過程:

一、口算:

56÷7=86—49=300×8=33—25=54+28=67+23=600×4=82÷9=72—16=52—28=

二、導入新課

1、故事導題

故事發生在2001年3月15日,有一個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張簽發日期是2001年2月29日的邊境通行證,在深圳海關準備入關。儘管他經過整容,變了模樣,可還是被檢查證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識破,將他扣留。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

2.同學們想知道是什麼原因嗎?學習了“年月日”的知識你就清楚了。(板書課題)

3.年、月、日是表示時間的單位,我們以前還學過哪些時間單位呢?(時分秒)時分秒是表示時間較短的單位,年月日是表示時間較長的單位。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感受生活中年月日的應用。

(1)課件展示書上提供的各個情景,讓學生説説呈現的是什麼情景,這些情景發生在什麼時間?然後讓學生進行有效回憶:“你還知道哪些有意義的日子,可以向其他小朋友介紹介紹嗎”?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年、月、日?(報紙上、日記裏、食品和藥品標籤上的保質期。)

(3)根據你的生活經歷説一説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長。

2、合作探究,認識大月、小月和二月。

師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年曆。教學生學會看年曆。小組合作,根據問題合作探究: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嗎?哪幾個月31天?哪幾個月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師説明:我們把每個月的天數是31天的幾個月叫做大月,把每個月的天數是30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小月。

分別找出:兒童節、元旦、國慶節、教師節、勞動節、婦女節的月、日,説出今年這些節日是星期幾。用鉛筆在今年的年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幾月幾日,説出那天是星期幾。

3.探究記憶,大月、小月天數的方法。

師提問:你覺得大月、小月的天數對我們有用嗎?怎樣才能很快的記住大月、小月的天數呢?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介紹用拳頭記憶大月、小月的方法:舉起左手拳頭,背向自己,數月份。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注意八月份要從數一月份的地方數起。

讓學生朗讀記大月的歌訣;“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完成做一做。

4.梳理知識,基礎練習。

(1)搶答:大月有哪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小月有哪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你出生在哪個月?那個月是大月還是小月?老師出生在11月,這個月是大月還是小月?

(2)小遊戲(判斷大小月)遊戲規則:大月舉右手,小月舉左手。3月、9月、2月……

5、認識平年和閏年。

問: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嗎?(出示幾張不同年份的年曆)使學生明確: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學生出題“考”老師。由學生根據年曆卡説出年份,老師判斷是平年還是閏年,2月有多少天?(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師説明:其實,閏年和平年的年份也是有規律的。引導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認真觀察做一做的月曆,你發現了什麼?提問:你能按規律再寫幾個閏年嗎?每幾年裏有一個閏年?

師小結: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一般”説明還有特殊的情況。如果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

1605 1840 1902 1944 1955

2100 1976 1987 1994 2400

6、學會計算全年天數。

先讓學生自己試着計算平年、閏年全年各有多少天,然後提問是怎麼算的,有沒有比較簡便的方法。

小結: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三、鞏固新知,應用提高。

1、填空。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2)6月30日的後一天是( )月( )日。

(3)小星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正好是兩個月,這兩個月是()月和()月。

2、判斷。

(1)每年都是365天。

(2)一年中有7個大月,5個小月。

(3)25個月就是2年多5個月。

(4)因為1900是4的倍數,所以1900年是閏年。

3、找規律。1月,3月,5月,7月,8月,( ),( )。

4、小強今年12歲,可是他只過了3個生日,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幾月幾日?

5、故事揭謎:2001年是平年。2001年2月根本就沒有29日這一天,所以邊境通行證是偽造的。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vkjmq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