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新版高中數學課教案 高三數學教案全套【精品多篇】

新版高中數學課教案 高三數學教案全套【精品多篇】

新版高中數學課教案 高三數學教案全套【精品多篇】

高中數學課教案 高三數學教案全套 篇一

高三數學複習課一般採用對複習內容進行知識點的羅列整理、例題講解、變式鞏固、歸納小結的課堂模式。這種模式建立在教師對課程標準和考綱的深刻理解和豐富經驗基礎之上,優勢在於知識系統性強、能突出複習的重點和便於操作,但也存在學生自主複習、主動探究不夠的問題。特別是對於那些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他們本身就缺乏對數學知識的系統瞭解,更不可能主動去整理每章節的知識要點和重點,只能依靠教師去總結羅列知識點,形成知識網絡,讓學生被動的接受數學知識的縱向和橫向聯繫。

筆者認為,新課標理念下高三數學複習課模式應該體現在:第一層次是學生在頭腦中對知識點和解題方法的簡單再現;第二層次是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融入了學生積極的思考,使得學生達到對知識理解的加深和應用能力的提高;第三層次解決相應問題中“容易出錯和被忽略的問題”,加深印象,儘量在今後的學習中減少和避免類似的錯誤。我們可以借鑑這樣的模式:教師有意設法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現易犯的錯案→學生自己評價判斷、發現問題→師生共同分析、糾正錯誤、解決問題。這樣的“三部曲”就很好的避免了教師主觀以自己手(口)展現學生易犯的錯誤,讓學生積極主動分析和解決問題,防止教師的“包辦”和“灌輸”。在這樣的課堂上覆習已不再是傳統意義的“複習”,它不是把上過的課再上一遍,讓學生體驗到的也不是把走過的路再走一遍,而是有所創新,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走一條似曾相識的新路,並從中感受到進步和成功的快樂。它是一個達成新知的連接點,用前瞻的眼光去回顧和總結“過去”,達到另一個新的高度。

一、複習內容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運算法則

二、複習重點

向量的概念及運算法則的運用及其用向量知識,實現幾何與代數之間的等價轉化。

三、具體教學過程

1.學生準備課前預習回家做作業。其具體步驟是:①相應知識的系統梳理;②典型例題的摘錄;③蒐集平時作業,測驗作業中存在的典型錯誤;④提出針性訓練的練習題;⑤準備思考題,以及家庭作業。學生的準備可以從中選擇一項,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多選。

2.學生可以分為出題組、答題組和歸納組(每組3~4人),三個小組又可構成一個大的探究組,各小組的角色在其過程中可以互換;教師從旁引導,控制教學節奏,並有機、適時地對有爭議的問題或引起認知衝突的部分作相應的釋疑,最後選出具有代表性的題目和表達最完整的歸納展示給學生。

出題組:在教師的引導下,確立出題意圖後,可以自編或在課本、資料中尋找適當的例題。

答題組:迅速給出題目答案或解題思路步驟(由學生自己講解),同時確立該題所考察的知識點和方法,並互相討論解題過程中的易錯點和容易忽視的問題。

歸納組:對照相應的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和方法及其需要注意的事項。並以書面的形式給出,可充分利用投影的方式展示給學生。

3.教學中教師按上述環節順序,讓每一環節準備相同內容,學生自己選擇一人擔任主講,其餘同學組成評議組,主講講解完後,由評議組補充、完善或評價、矯正……。

4.教師控制教學節奏,並有機、適時地對有爭議的問題或引起認知衝突的部分作相應的釋疑。

5.在學生自己完成這一複習環節後,師生共同完成教師的精選題例題的講解,同樣採用啟發討論式,儘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完成問題的解答。

6.課尾教師進行點評、歸納、小結(最好由學生自己完成),並評選本課“主講明星”與“最佳評議”。

四、案例分析及其反思

1.讓學生走上講台,既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舞台,滿足其表現欲,嘗試成功感,又讓學生親歷知識掌握的構建過程。

2.由於要自己完成課前的準備作業和講解內容,迫使學生進行章節的全面複習,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這一複習環節,卻真正達到了學生自覺地學習,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3.組織這樣的課堂教學流程,培養了學生口才、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應變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促使學生的個性達到良性的發展。

4.由於改變了課堂的傳統座位排法,學生得到了互相幫助的機會,學習較差的學生能直接得到學有餘力的同學的幫助和指導,更容易掌握和理解所學的知識,調動興趣,提高了學習能力。互幫互學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打破教師出題,學生解答的單調教學模式。通過學生自己變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對一類問題有根本性地掌握,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通過以組題的形式讓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聯想,探索習題之間的內在聯繫,明確問題產生的背景,領會問題的實質,進而找到相應的解題策略,培養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進一步完善、深化學生的認知結構。

5、教學模式恰當,引人入勝

“探究討論式”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然而,本課探索“向量的應用”卻頗有難度,尤其是幾何與代數之間的問題轉化。為了突破這一難點,首先複習舊知識,預備鋪墊,接着設計簡單的幾何圖形中的代數求值問題。教師在思想方法上的點拔,思維層次上的遞進,讓學生分享自己成果的樂趣,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與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整個教學設計,思路清楚,層次轉換自然,點撥及時,自然流暢,引人入勝。

6、體現先進理念,合作探索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一種主動的學習,一種知識的重組或重新建構的過程。因此,學習方式的轉變,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也是二期課改成敗的要害。本課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者適時點撥,發現問題,培養探索精神。從輕易混淆的性質入手,讓學生髮現問題,出現迷惑,接着,對向量平行充要條件的研究,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通過概念的辨析,使學生對向量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時推出綜合應用題,過渡自然,符合認知規律。同學探究,思維得到進一步的昇華,攻克難點,培養了合作精神。通過展示研究成果,讓學生感到愛好盎然而佈滿探索求知的願望,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體驗成功的喜悦,分享快樂,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熟知,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好説難做。如何落在實處,本課做了有益的嘗試。案例的設計,具有時代氣息,以問題為先導,直接引導學生進入思考的境界。教案的設計説明,體現了教者“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這就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即變單一的傳授方式為學生自主體驗、探究等學習方式。

複習課上都有一個突出的矛盾,那就是時間太緊,既要處理足量的題目,又要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二者似乎是很難兼顧。教師可採用“焦點訪談”法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如:例2和例2的變式1的探究,因題目是“入口寬,上手易”,但在連續探究的過程中,在兩種方法會得出兩個相反的答案這一點上擱淺受阻(這一點被稱為“焦點”,其餘的則被稱為“外圍”)。這裏教師不必在外圍處花精力去進行淺表性的啟發誘導,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而要在焦點處發動學生探尋突破口,通過交流“訪談”,集中學生的智慧,讓學生的思維在關鍵處閃光,能力在要害處增長,弱點在隱蔽處暴露,意志在細微處磨礪。

高中數學課教案 高三數學教案全套 篇二

加強集體備課

優化課堂教學

新的大學聯考形勢下,高三數學怎麼去教,學生怎麼去學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感到壓力很大,針對這一問題備課組在學校和年級部的領導下,在姚老師和高老師以及笪老師的的具體指導下,制定了嚴密的教學計劃,提出了優化課堂教學,強化集體備課,培養學生素質的具體要求。即優化課堂教學目標,規範教學程序,提高課堂效率,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其自身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集體備課中我們幾位數學老師團結協作,發揮集體力量。

高三數學備課組,在資料的徵訂,測試題的命題,改卷中發現的問題交流,學生學習數學的狀態等方面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統一要求又有各班實際情況,既有"學生容易錯誤"地方的交流又有典型例子的討論,既有課例的探討又有信息的交流。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有我們探討,爭議,交流的聲音。集體備課後,各位教師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自我調整和重新精心備課,這樣,總體上,集體備課把握住了正確的方向和統一了教學進度,對於各位教師來講,又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因材施教。

立足課本

夯實基礎

大學聯考複習,立足課本,夯實基礎。複習時要求全面周到,注重教材的科學體系,打好"雙基",準確掌握考試內容,做到複習不超綱,不做無用功,使複習更有針對性,細心推敲對大學聯考內容四個不同層次的要求,準確掌握那些內容是要求瞭解的,那些內容是要求理解的,那些內容是要求掌握的,那些內容是要求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的;細心推敲要考查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在複習基礎知識的同時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展現教師的分析思維,還要充分展現學生的思考思維,把教學活動體現為思維活動;同時還適當增加難度,教學起點總體要高,注重提優補差,新大學聯考將更加註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適當增加教學的難度,為更多優秀的學生脱穎而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空間,有利於優秀的學生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潛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對於差生充分利用輔導課的時間幫助他們分析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解決他們學習上的困難,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激勵他們勇於迎接挑戰,不斷挖掘潛力,最大限度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

因材施教

全面提高

我今年帶得是一個文科,一個理科班。因此學生的整體情況不一樣,同一班級的學生,層次差別也較大,給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又要根據各班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區別對待,這樣,對課前預習,課堂訓練,課後作業的佈置和課後的輔導的內容也就因人而異,對不同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課堂提問上也要分層次,基礎題一般由學生來做,以增強他們的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對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把知識點擴展開來,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提高他們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後作業的佈置,既有全體學生的必做題也有針對較強能力的學生的思考題,教師在課後對學生的輔導的內容也因人而異,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掌握學情,做到有的放矢。

深入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課堂容量,提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做到了有的放矢,讓每一位同學在課堂學習中得到屬於自己的收益。

優化練習

提高練習的有效性

知識的鞏固,技能的熟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過適當而有效的練習才能實現;首先,練習題要精選,題量要適度,注意題目的典型性和層次性,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練習要全批全改,做好學生的錯題統計,對於錯的較多的題目,找出錯的原因。練習的講評是高三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效益,課堂的講評要科學化,要注重教學的效果,不該講的就不講,該點撥的要點撥,該講的內容一定要講透;對於典型問題,要讓學生板演,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多做限時練習,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應試能力

.

加強應試指導

培養非智力因素

充分利用每一次練習,測試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應試技巧,提高學生的得分能力,如對選擇題,填空題,要注意尋求合理,簡潔的解題途經,要力爭"保準求快",對解答題要規範做答,努力作到"會而對,對而全",減少無謂失分

,指導學生經常總結臨場時的審題答題順序,技巧,總結考前和考場上心理調節的做法與經驗,力爭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調節方式和臨場審題,答題的具體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應試能力;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糾正不良的答題習慣,優化答題策略,強化一些注意事項。注重"三點",培養學習習慣。

高三複習注意到低起點,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時,還注重抓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的信息點,易錯點,得分點,培養良好的審題,解題習慣,養成規範作答,不容失分的習慣。

以上是我們

備課組在上學期的一些具體做法,也可以説是我們

的一些有益的經驗。

高中數學課教案 高三數學教案全套篇五

一、教學內容分析

圓錐曲線的定義反映了圓錐曲線的本質屬性,它是無數次實踐後的高度抽象。恰當地利用定義解題,許多時候能以簡馭繁。因此,在學習了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定義及標準方程、幾何性質後,再一次強調定義,學會利用圓錐曲線定義來熟練的解題”。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我所任教班級的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強,思維活躍,但計算能力較差,推理能力較弱,使用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也略顯不足。

三、設計思想

由於這部分知識較為抽象,如果離開感性認識,容易使學生陷入困境,降低學習熱情。在教學時,藉助多媒體動畫,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參與教學,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發現、獲取新知,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目標

1.深刻理解並熟練掌握圓錐曲線的定義,能靈活應用定義解決問題;熟練掌握焦點座標、頂點座標、焦距、離心率、準線方程、漸近線、焦半徑等概念和求法;能結合平面幾何的基本知識求解圓錐曲線的方程。

2.通過對練習,強化對圓錐曲線定義的理解,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問題的不斷引申,精心設問,引導學生學習解題的一般方法。

3.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對圓錐曲線定義的理解

2.利用圓錐曲線的定義求“最值”

3.“定義法”求軌跡方程

教學難點:

巧用圓錐曲線定義解題

六、教學過程設計

【設計思路】

(一)開門見山,提出問題

一上課,我就直截了當地給出——

例題1:(1) 已知a(-2,0), b(2,0)動點m滿足|ma|+|mb|=2,則點m的軌跡是( )。

(a)橢圓 (b)雙曲線 (c)線段 (d)不存在

(2)已知動點 m(x,y)滿足(x1)2(y2)2|3x4y|,則點m的軌跡是( )。

(a)橢圓 (b)雙曲線 (c)拋物線 (d)兩條相交直線

【設計意圖】

定義是揭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義方式,是學習和研究數學的一個必備條件,而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後,學生們對圓錐曲線的定義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是否能真正掌握它們的本質,是我本節課首先要弄清楚的問題。

為了加深學生對圓錐曲線定義理解,我以圓錐曲線的定義的運用為主線,精心準備了兩道練習題。

【學情預設】

估計多數學生能夠很快回答出正確答案,但是部分學生對於圓錐曲線的定義可能並未真正理解,因此,在學生們回答後,我將要求學生接着説出:若想答案是其他選項的話,條件要怎麼改?這對於已學完圓錐曲線這部分知識的學生來説,並不是什麼難事。但問題(2)就可能讓學生們費一番周折——《本站·》 如果有學生提出:可以利用變形來解決問題,那麼我就可以循着他的思路,先對原等式做變形:(x1)2(y2)2

5這樣,很快就能得出正確結果。如若不然,我將啟發他們從等式兩端的式子|3x4y|

5

入手,考慮通過適當的變形,轉化為學生們熟知的兩個距離公式。

在對學生們的解答做出判斷後,我將把問題引申為:該雙曲線的中心座標是 ,實軸長為 ,焦距為 。以深化對概念的理解。

(二)理解定義、解決問題

例2 (1)已知動圓a過定圓b:x2y26x70的圓心,且與定圓c:xy6x910 相內切,求△abc面積的最大值。

(2)在(1)的條件下,給定點p(-2,2), 求|pa|

【設計意圖】

運用圓錐曲線定義中的數量關係進行轉化,使問題化歸為幾何中求最大(小)值的模式,是解析幾何問題中的一種常見題型,也是學生們比較容易混淆的一類問題。例2的設置就是為了方便學生的辨析。

【學情預設】

根據以往的經驗,多數學生看上去都能順利解答本題,但真正能完整解答的可能並不多。事實上,解決本題的關鍵在於能準確寫出點a的軌跡,有了練習題1的鋪墊,這個問題對學生們來講就顯得頗為簡單,因此面對例2(1),多數學生應該能準確給出解答,但是對於例2(2)這樣相對比較陌生的問題,學生就無從下手。我提醒學生把3/5和離心率聯繫起來,這樣就容易和第二定義聯繫起來,從而找到解決本題的突破口。

(三)自主探究、深化認識

如果時間允許,練習題將為學生們提供一次數學猜想、試驗的機會——

練習:設點q是圓c:(x1)2225|ab|的最小值。 3y225上動點,點a(1,0)是圓內一點,aq的垂直平分線與cq交於點m,求點m的軌跡方程。

引申:若將點a移到圓c外,點m的軌跡會是什麼?

【設計意圖】 練習題設置的目的是為學生課外自主探究學習提供平台,當然,如果課堂上時間允許的話,

可藉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結論進行驗證。

高中數學課教案 高三數學教案全套 篇三

數學廣角説課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我執教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中的例1。本單元主要是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一些思想方法,通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後再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例1是探討關於一條線段的植樹問題並且兩端都要栽的情況,根據編者的意圖,要讓學生經歷猜想、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從簡單的情況入手解決複雜的問題,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探究栽樹的棵樹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並啟發學生透過現象發現規律,讓學生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以及這種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設計理念: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經歷分析、思考的過程。因此,我這樣設計:創設情境從學生身邊事,引起學生興趣;自主探索,構建數學模型;拓展應用,培養應用意識。為此,本課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發現一條線段上兩端要種的植樹問題的規律。

2.學生經歷和體驗“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並總結出棵樹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把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同化為“植樹問題”,並運用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解決這些實際問題。

説教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了一次動手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小組合作的學習活動中,加深對植樹問題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的認識與理解。

1、關注學習起點。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應及時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在教學中,我選取生活中的學生熟悉的事例,在教師的引導中讓學生探究,,建立知識表象,使學生得到啟迪,悟到方法。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舞台。

2、體驗生活數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應該為生活服務。”在學生已經發現兩端要種的植樹問題的規律後,我開放課堂時空,讓學生從車站站點、上樓等問題,並通過課件讓學生直觀地認識生活中的許多事例看上去跟植樹問題毫不相似,但是隻要善於觀察題中的數量關係,就明白它與植樹問題的數量關係很相似,引導學生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

此外,我還進一步拓展了教學目標,在畫圖求解的過程中,讓學生覺得這樣畫到100米麻煩,產生另闢蹊徑的念頭,使學生體驗“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過程。

説學法:本節課學生主要採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進行學習。

説教學流程:本節課我分四個流程進行教學推進,

一、廣告導入,感知“間隔”的含義

二、引導探究,發現“兩端要種”的規律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通過在小路植樹的現實問題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樹苗的問題”。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發現了三種不同的方法,到底哪一種方法好呢?引導學生通過畫圖實際種一種去檢驗。通過模擬種樹,使學生體驗到一棵一棵種到100米太麻煩了,於是老師介紹研究複雜問題的方法:遇到複雜問題想簡單的,從簡單問題入手去研究。

2.簡單驗證,發現規律。

通過前面的廣告、斑馬線等圖,學生對棵樹和段數的關係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再經過學生實際操作,為學生順利發現並總結規律打下了基礎。

三、通過兒歌的形式歸納規律。

這樣一方面鞏固剛發現的規律,另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植樹問題的規律不僅僅能解決植樹的問題,還能解決生活中很多類似的問題。

四、迴歸生活,應用規律。

多角度的應用練習鞏固和拓展學生對植樹問題的認識。

教學反思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淺顯易懂的生活原型,讓數學走近生活。

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

二、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體驗探究之樂。

體驗是學生從舊知識向隱含的新知識遷移的過程。教學中,我創設了情境,向學生提供多次體驗的機會,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

三、利用學生資源,加強生生合作

學生的認知起點與知識結構邏輯起點存在差異。生生之間的差異是學習的資源,這種資源應在小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與合理的利用。

四、迴歸生活,應用規律。

多角度的應用練習鞏固和拓展學生對植樹問題的認識。

如果説生活經驗是學習的基礎,生生間的合作交流是學習的推動力,那麼藉助圖形幫助理解是學生建構知識的一個枴杖。有了這根枴杖,學生們才能走得更穩、更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也注重對數形結合意識的滲透。

本節課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能夠與在座這麼多的老師共同學習、交流,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希望在座的老師能多給我提一些寶貴的意見,幫助我成長。

高中數學課教案 高三數學教案全套 篇四

角的度量練習課教案

一、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角及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教學的。角的度量是測量教學中難點較大的一個知識點。上節課學生第一次認識量角器,第一次學習用量角器量角,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還不是特別熟練,學習這部分內容為學生牢固掌握角的度量,為後面學習角的分類和畫角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鞏固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確、熟練地測量指定角的度數。

2、通過練習,提高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細心的習慣並獲得成功的體驗,能運用角的知識描述相應的生活現象,感受用實驗數據説明問題的實事求是的態度與方法。

三、教學重點:掌握正確的量角方法,熟練的測量角的度數。

教學難點:1、測量不同方位角,量角器的正確擺放;

2、量角時正確選擇內外圈刻度,找準度數。

四、教具準備:教師用的量角器、課件

學具準備:量角器、三角板、畫圖鉛筆、尺子

五、教學方法:比較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

六、預設教學過程:

(一)複習:

交流怎樣用量角器量角?師課件動畫演示,重現鞏固方法。

板書:兩重一看

(設計意圖:第一節課學生練習量不夠,量角方法沒有得到鞏固,知識回生快,用課件動態的演示,可加深對量角方法的`理解,為本堂課的練習打下基礎。此環節的設計,符合人的遺忘規律。)

(二)基本練習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説出各個角的度,完成p20第4題。

課件出示第一幅圖,想想説説:這個角是多少度?怎麼看的度數?讓不同意見學生髮表意見。明確量角時把與0刻度線重合的邊作為始邊,始邊對的0刻度在內圈,另一條邊就看內圈刻度,始邊對的0刻度在外圈,另一條邊就看外圈刻度。

學生説出另兩幅圖上角的度數。

(設計意圖:本題練習主要是解決量角時讀準另一條邊的度數。學生交流不同的讀法,在討論中加深印象,鞏固方法。)

2、量出下面各個角的度數,完成p20第5題。

先照着圖中量角器的擺法量出不同方向的角的度數,初步感知調整量角器量角。

再調整量角器,將0刻度線對另一條邊量出角的度數,進一步訓練靈活使用量角器量角。

(設計意圖:調整量角器、合理擺放量角器量角,對學生來講比較困難。安排學生將角的兩條邊分別作為始邊,重合0刻度線去量角,鞏固了方法,同時真正訓練了量角的靈活性。)

3、判斷下面的量法是否正確,完成p20第6題,

全班交流,要求學生説出錯誤的地方,如:第1題點沒對齊,第2題0刻度線沒對齊,第3題另一條邊沒有對齊某條刻度線,第4題是正確的

量出各角的度數。

(設計意圖:辨析可以使正確的方法更加鞏固。)

4、出示圖片,找一找圖中的角,量一量。完成p20第7題。

用競賽形式完成量角後交流結果。

(設計意圖:競賽形式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也可以節約練習時間。)

(三)拓展練習

1、出示邊比較短的兩個角,量出度數。

學生嘗試量角,可以合作。

交流明確:角的邊不夠量角器上刻度時,因為角的兩條邊是射線,可以將邊先延長後再量。

(設計意圖:讓學生產生認知衝突,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允許學生合作,契合新課標的要求,也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慾望。)

2、量出下面每個圖形中各個角的度數,説説有什麼發現?完成p21第8題。

分工合作,量出四個多邊形中每個角的度數。

討論:有什麼發現?(正多邊形的每個角度數都相等。……)

(設計意圖:本題要量的角較多,分工量出不同多邊形的角,為後面的交流,發現規律節省了時間。)

3、探討:經過紙上的2個點,3個點,4個點……中的每兩個點畫直線,最多可以畫出幾條直線?

先畫一畫,數一數,填一填。

點數23456……

直線數

引導得出規律:n個點,可以最多畫n×(n-1)÷2條直線。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發現隱含的規律,提升學生的能力,是新課標的要求。)

4、閲讀你知道嗎?介紹放風箏比賽規則,明白其中的道理。

(設計意圖:數學生活化,做生活中的數學,是新課標的要求,體現了數學的價值,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

(四)課堂評價

小組內互相交流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存在的困難。

七、板書設計: 角的度量練習

兩重一看 量角器靈活擺放 角的邊適當延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6le13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