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八年級下冊語文《北冥有魚》教案新版多篇

八年級下冊語文《北冥有魚》教案新版多篇

八年級下冊語文《北冥有魚》教案新版多篇

《北冥有魚》原文及翻譯 篇一

【原文】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譯文】

北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裏。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雲彩。這隻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

《齊諧》這本書,是記載一些怪異事情的書。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繞着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風離開了北海。”像野馬奔騰一樣的遊氣,飄飄揚揚的塵埃,活動着的生物都因為風吹而運動。天空蒼蒼茫茫的,難道就是它本來的顏色嗎?它的遼闊高遠也是沒有盡頭的嗎?鵬往下看的時候,看見的應該也是這個樣子

八年級下冊語文《北冥有魚》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生初步瞭解鯤、鵬是什麼樣的動物,瞭解課文表現了鯤鵬什麼樣的情景,瞭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3、學生能夠初步瞭解“逍遙”是什麼意思,初步意識到要志存高遠。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 瞭解莊子的世間萬物的活動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願望要受到一定條件的制約和束縛。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莊周夢蝶》的寓言故事導入。

出示PPT: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突然夢醒了,卻是僵卧在牀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莊周與蝴蝶必定有區別,這就是所説的化為物(指大道時而化為莊周,時而化為蝴蝶)。

莊周就是這樣的浪漫,這樣的富有想像力。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莊周:

Ppt:莊子名周,戰國宋人。他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哲學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並稱“老莊”。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其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靜無為”。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

今天,我們來學習莊子的《北冥有魚》,《北冥有魚》選自《逍遙遊》,介紹逍遙遊。

Ppt:《逍遙遊》是《莊子》中的第一篇,在全書中佔有特殊地位。“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遊自得的樣子;“逍遙遊”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1、學生結合註釋朗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兩遍,然後抽一學生朗讀,教師指正讀音。

3、全班同學齊讀。

4、學生結合註釋疏通文意,並提出疑問。

Ppt:

句子翻譯: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雲彩。

南冥者,天池也。

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風環旋而上幾萬裏的高空,憑藉着六月的大風離開了北海。”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

學生再讀課文。

1、文章標題為北冥有魚,後來怎麼又寫鳥了?

鳥是由魚變化而來的。鯤的體積有幾千裏,變成鳥後,鳥的背部不知有幾千裏。説明莊子想像力豐富。

2、鳥為什麼要遷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鳥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種精神的自由。

3、鯤鵬由北海飛到南海,需要藉助什麼條件?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句子賞析:“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此句運用豐富的想像,奇特的誇張,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擊”“摶”等字傳神、生動,讓人產生豐富的想像和聯想。

介紹《莊子》:《莊子》,道家經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它不僅有很高的哲學成就,對後世文學的發展也有着深遠的影響。

5、奔騰的霧氣、空中的塵埃,需要藉助什麼才能飄揚?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板書:萬物有所待——鵬鳥奮飛必須憑藉海運和強大的風力。

水霧塵埃要靠氣息相吹。

6、在莊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説理。把思想、道理寄託於生動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動活潑,頗具詩意,寓意雋永,感染力強。

文章借鯤鵬的寓言説明什麼道理?

説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於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藉。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於一定的條件,那麼人對事物的認識有沒有侷限呢?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翻譯:天色深青,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它是高曠遼遠而沒有邊際嗎?説明人對事物的認識是有侷限的。

既然人的認識有侷限,那龐大而神奇的鵬鳥是否也有侷限呢?

“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翻譯: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也就是這個樣子而已。

莊子給出確定的結論,鵬鳥和人們一樣,並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鵬鳥認識也是有侷限的啊。

莊子名言積累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

節飲食以養胃,多讀書以養膽。

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課堂小結:

鯤鵬憑藉海運和強大的風力飛到南海這一理想的境地。老師希望大家能憑藉知識的力量、人格的魅力達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願你們插上知識的翅膀,懷着積極樂觀的心態,去乘長風,破萬里浪。

激趣導入

瞭解莊周,初步感受其風格及地位,解決學生讀好的問題,培養學生藉助註釋理解的能力,感悟課文主旨,體會句子的妙處,初步感受莊子的儒家思想,引導學生進行積累,補充認識。

教學反思

學生剛剛開始誦讀國學,對於莊子更是第一次接觸,對於莊子的哲學學生很難理解。

經過幾次跟讀、帶讀之後,學生能夠流利、通順的朗讀,但是斷句有困難,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北冥有魚》複習資料彙編 篇三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一、文學常識

莊子,姓莊名周,戰國中期宋國人,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是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其與老子並稱“老莊”,他們的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品為《莊子》,以及名篇《逍遙遊》《齊物論》等。

二、基礎知識

1、生字難字(略)

2、書下注釋:(如有出入,以教材為準)

鯤:傳説中的大魚。 鵬:傳説中的大鳥。

怒:奮發,這裏指鼓起翅膀。 徙:遷移。

志:記載。 擊:拍打,這裏指鵬鳥奮飛而起雙翼拍打水面。

摶:盤旋。

扶搖:旋風。

去:離開。

生物:指有生命的東西。

以息相吹也。息:呼吸所產生的氣息。

去以六月息者。息:氣息,這裏指風。

蒼蒼:深藍色。

正色:真正是顏色。

野馬:山野中的霧氣。

吹:吹拂。

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其:表示選擇,是……還是……。

亦若是 是:這樣。

三、結構

逍遙遊是莊子一書的第一篇,本文是節選一小段。它的中心是説,人應當不受任何束縛,自由自在地活動。這實際上反映了莊子要求超越時間與空間,擺脱客觀現實的影響和制約,忘掉一切,在主觀幻想中實現“逍遙”的人生觀。這是一種根本不可能有的主觀唯心主義的幻想。

在莊子看來,即使是大鵬,也算不上逍遙,因為他需要藉助外力才能達到自己的意願。而只有因循自然而遊於無窮時空中,才是真正的逍遙。這在現實社會中即意味着,消除自我意識,無所作為,無所追求,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逍遙的境界,這顯然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

四、寫作手法

五、習題練習

1、作者細細描寫鯤與鵬的形體之大,有怎樣的用意?

它們雖然體形巨大,表面看起來自由自在,實則仍需藉助風的力量才能騰空而遊,他們並沒有得到真正的逍遙。

2、作者為什麼要引用《齊諧》一書中的話?

對鯤鵬之事補充説明,使文章更具説服力。

3、你怎樣理解“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這句話的內容?

天空是那麼湛藍,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抑或是高曠遼遠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向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人往上看天,與鵬往下看人,道理是一樣的,只是角度不同,可見鵬與人一樣都受到了限制,沒有獲得真正的自由。

4、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鵬形象?

作者從原則上否定了大鵬,認為它展翅高飛還要憑藉海運,並非真正的逍遙。

5、用野馬,塵埃的以息相吹與大鵬的海運將徙作對比,這樣寫,在選材上有何特色?

以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作對比,形象地説明任何事物都有所憑藉,都是不自由的。意境廣大。

6、如何評價本文?

逍遙遊是莊子一書的第一篇,本文是節選一小段。它的中心是説,人應當不受任何束縛,自由自在地活動。這實際上反映了莊子要求超越時間與空間,擺脱客觀現實的影響和制約,忘掉一切,在主觀幻想中實現“逍遙”的人生觀。這是一種根本不可能有的主觀唯心主義的幻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7y756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