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找規律》教案多篇

一年級數學下冊《找規律》教案多篇

一年級數學下冊《找規律》教案多篇

《找規律》教案 篇一

教案目標:

1、通過活動,學習按某一特徵有規律地間隔排列規律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序。

3、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5、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排列規律的卡片。

2、各種顏色的木塊、幾何圖形、貼絨圖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活動預設:

一、自由探索。

1、以遊戲:“尋寶”引入活動。

讓幼兒尋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開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麼?

2、討論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説説它們的排列規律。

二、發現規律。

1、觀察卡片上物體的排列,讓幼兒感知物體排列的次序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

2、請幼兒補規律。找出卡片上物體的規律,想想接着應該排什麼?

3、幼兒動手操作,把缺的補上去,將規律補完整,並説説為什麼要這樣補。

三、嘗試自由排列。

1、介紹各組活動的內容和要求。

第一組:按顏色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顏色的木塊進行間隔排列。

第二組:按幾何圖形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幾何圖形進行間隔排列。

第三組:按圖案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圖案進行間隔排列。

2、幼兒自選操作活動,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嘗試進行有規律排列。

3、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

課後反思:

我對幼兒園上了公開課《找規律》,這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學習內容,活動的設計我以遊戲、操作貫穿於整一節課,這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第一個環節我以“聽詞做動作”的遊戲導入,讓幼兒聽我説兩組詞(①小鳥啄蟲、小鳥啄蟲、拍手、拍手。②小鳥飛、跺腳、跺腳)做動作,然後讓他們思考每一組動作繼續做下去該怎樣做,許多小朋友都做對了,我問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莫爵彪小朋友説:“我照着前面做的就往後做了。”

周雅菲小朋友説:“小鳥啄兩次,拍兩次手是按順序做的。”

王金威小朋友用響亮的聲音説:“這些動作是固定重複的,所以後面的動作也是這樣做。”多麼好的回答!我請全體小朋友給予他們熱烈的掌聲!接下來我讓小朋友聽音樂來做上面的動作,小朋友們把自己當成了小鳥,開心極了。最後我引導小朋友用圖把上面的動作表示出來,讓他們知道這樣有順序的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列。

第二個環節我分幾個層次進行教學。

首先讓幼兒觀察物體的排列找出排列的規律,然後繼續排下去。接着讓幼兒來玩“有規律排隊”的遊戲。最後讓幼兒在教室裏找一找有規律的東西,這個環節小朋友們非常的活躍,都要搶着回答。

陳華周小朋友説:“牆上的米老鼠排列是有規律的。”

陳龍小朋友説:“鋼琴的琴鍵排列是有規律的。”

蔡明真小朋友説:“牆上的KT板排列是有規律的。”

莫湛威小朋友説:“我身上衣服的花紋是有規律的。”

丁啟洋小朋友説:“頭頂上的臉譜和鏈子排列有規律。”

第三個環節我提供了許多材料讓幼兒進行創造規律。在這個環節中幼兒對“規律”的感知、體驗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小朋友們都擺出了各種各樣的規律,他們學得積極、投入,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思維活動,發展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大部分的孩子都比較認真、積極參與和守紀律,但是還有四個孩子不夠理想,按要求進行活動的意識還不夠強,不過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已進步了許多,要他們達到我的要求,這是我以後要面對的一個工作重點,因為我的目標是要讓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表現得令我滿意!

《找規律》教案 篇二

在數表裏框出幾個數、在牆面上貼瓷磚、選擇連號的參觀券或座位等實際問題,都可以和圖形的覆蓋現象聯繫起來。圍繞覆蓋了哪裏、有多少個位置可以選擇等問題進行研究,發現其中的規律,能感受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裏的事物和現象的工具,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培養樂於探索的。教材編排了兩道例題,例1裏的覆蓋比較簡單,覆蓋的位置只有一個維度上變化。例2裏圖形的覆蓋位置,在兩個維度上變化。練習十運用例題裏的方法和認識的規律,解決日常生活、數學遊戲中的實際問題。

1、例1突出探索規律時的數學活動。

例1的教學從遊戲開始。把1~10這十個數從左往右順次排列,組成一張數表,遊戲的方法是,用紅框在數表裏框數,分三次進行。第一次只框兩個數,第二次要框三個數,第三次框更多個數。

第一次遊戲,先框出數表左端的兩個數1和2,算出它們的和是3。再任意移動紅框的位置,可以看到各次框出的兩個數都不會完全相同,因此兩個數的和不可能相同。“一共可以得到多少個不同的和”提出了遊戲裏的數學問題,把教學的注意力集中到研究紅框在數表中有多少個不同的位置。學生首先會想到第一種方法,隨着紅框從數表的左端逐漸移到右端,依次計算1+2=3、2+3=5……9+10=19,數數一共寫了9個算式,得到9個不同的和。第二種方法有兩個特點: 一是對問題的理解十分準確。“一共可以得到多少個不同的和”這個問題,是問和的個數,不是問和是多少,所以不必進行求和計算。二是應用了圖形平移的知識,通過紅框從左往右依次平移一格得出了結果。其中,紅框平移8次,能得到9個不同的和,是需要突破的難點。在第一種方法的基礎上理解並使用第二種方法,學生數學活動的水平有了提升,也為繼續進行的遊戲和探索規律構築了平台。

第二次遊戲,紅框每次框出三個數,和第一次遊戲相比,有兩點提高: 一是隻用平移的方法找答案。在前一次遊戲中體會了平移是解決這類問題比較好的方法,在這次遊戲中學生必然樂意應用這種方法。二是初步感知每次框出的數多,得到不同的和的個數少。這一感知一方面能在問題的答案上獲得: 每次框2個數,得到9個不同的和;每次框3個數,得到8個不同的和。另一方面能在平移的過程中體會: 每次框的數少,紅框平移的次數多,得出的和的個數多;每次框的數多,紅框平移的次數少,得出的和的個數少。顯然,通過這次遊戲,學生對用平移方法解決問題的體驗深了,為發現規律邁了堅實的一步。

第三次遊戲,在同一張數表裏,每次框出更多個數,如4個數、5個數,分別能得到幾個不同的和?安排學生繼續實驗,並把數據都填入一張表格。有前兩次操作的經驗,這裏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活動的方法。或是仍舊用紅框逐次去框數,或是看着數表想像框的活動。

通過這次活動,對這類現象的感知得到進一步的充實,更清楚地看到,每次框的數的個數越多,紅框平移的次數越少,得到的和的個數也越少,它們之間是有聯繫的。

得出規律是例題最關鍵的教學環節。帶着教材裏的兩個問題逐行觀察表格裏的數,研究平移次數與每次框的數的個數之間的關係,以及得到不同和的個數與平移次數的關係,找到的共同特點就是這類現象的規律。平移次數與每次框的數的個數的關係,在表格中能看到的是: 它們相加的和都是10(數表裏有10個數)。由此推理,10減每次框的數的個數等於平移的次數。如果聯想平移紅框的操作,就能體會這個關係是合理的。如在數表左端框出3個數,數表裏還剩7個數,紅框還能向右平移7次。發現和的個數與平移次數的關係比較容易,表格裏能看到平移的次數加1等於得到的和的個數,在幾次操作活動中都有這一體會。發現的規律要用自己的語言,順着填的表格,從左到右概括地講述。如數表裏有10個數,減每次框幾個數等於平移次數,平移次數加1得到幾個不同的和。看着表格講述比較方便,關係清楚,也有助記憶。

“試一試”增加了數表裏的數(從10個變成15個),“練一練”把數表換成正方形圖案連成的花邊。要求利用例題裏的規律,説出幾個問題的答案,在應用中進一步體會和鞏固發現的規律。還要注意的是,“試一試”直接説出可以得到多少個不同的和,“練一練”直接説出有多少種不同的蓋法,它們都沒有問“平移多少次”。這是因為平移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手段,平移次數是解決問題時應該主動思考的中間數量。

2、例2用較簡單的規律構建稍複雜的規律。

例2的素材是在牆面上貼瓷磚,每塊瓷磚都是大小相同的正方形。4塊花色瓷磚拼成正方形,組成一個圖案。把這個圖案貼在牆面任意一個位置,稱為一種貼法。要解決的`問題是圖案在牆面上一共有多少種貼法?顯然,圖案在牆面上的位置,可以在同一行左、右移動,還可以在同一列上、下移動,這是例2比例1複雜的地方。但是,無論圖案從左往右移動,還是從上往下移動,計算平移次數的方法與例1是一致的。所以,這道例題要以例1的規律為基礎,構建稍複雜一些的規律。

首先是理解題意,激活相關的經驗。示意圖的牆面上貼了瓷磚,中間的4塊組成一個圖案。“把圖案貼在這面牆的任意一個位置”引發想像,可以把圖案貼高些,也可以貼矮些;可以把圖案貼在牆面的左邊,也可以貼在右邊。經過交流和,得出兩條線索,即教材呈現的兩種思考。這兩種方法都是把例1裏獲得的經驗,應用到新的情境中。第一種方法想的是在一行上移動,和例1非常貼近,很快得出貼在最上面一行有7種貼法。第二種方法想的是在一列上移動,比例1稍有變化,所以貼在最左邊一列有多少種貼法需要數一數或算一算。

然後小組討論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是逐步深入的。第(1)個問題需要的時間最多,把第一種一行有7種貼法和第二種一列有5種貼法結合起來,才能“既不重複又不遺漏”。這裏不要急於得出一共有多少種貼法,要弄明白的是: 如果一行一行地想,要從上到下想5行;如果一列一列地想,要從左到右想7列。第(2)個問題在理解題意時已經有了答案,這裏再次討論,是因為第一種方法講的是最上面一行,第二種方法講的是最左邊一列,需要擴展到每一行都有7種貼法,每一列都有5種貼法。第(3)個問題是解決一共有多少種貼法以及它的算法。有前兩個問題為基礎,很容易想到一共有7×5=35(種)貼法,這個算式的數量關係就是沿着長的貼法、沿着寬的貼法與一共有的貼法之間的關係。

“試一試”和“練一練”都是例題的變式。“試一試”的圖案雖然仍舊由4塊瓷磚拼成,但拼法變成“凸”字形。把它貼到牆面上,求一共有多少種貼法,要把圖案看成長方形。這一點可以通過教師演示或學生操作來理解。“練一練”在牆面上貼的是長方形瓷磚,有6塊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瓷磚拼成一個圖案。求一共有多少種貼法的思考與計算,和貼正方形瓷磚相同,能再次體會一共有的貼法與沿牆面長的貼法、沿牆面寬的貼法之間的關係。

練習十第3題裏有兩類問題,一類是用“十”字形的框在數表裏每次框出5個數,一共有多少種框法。解決這類問題,要把紅框看成每次框出9個數的長方形。這一點,學生在“試一試”裏已有初步的體會。另一類問題是研究每次框出的5個數的和與中間數的關係,只要通過幾次框數活動,就能發現框裏的5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5倍。中間的那個數是5個數的平均數。

數學《找規律》優秀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個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少1這一規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培養學生髮現與應用規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生經歷間隔排列規律的探索過程,找到兩種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物體少1這一規律。

【教學難點】

學生能用恰當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規律。

【課前準備】

每小組若干小棒和圓片,課件,表格。

課前談話,感知規律:

師:今天在這裏上課和我們平時有什麼不同啊?

(預設:學生:教室大,有很多老師來聽課,座位進行了調整)

師:今天的座位安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學生初步感知間隔排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1.尋找規律:

出示例題裏的場景圖

師: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這幅圖中有這樣三組排列。這些排列都藴涵着規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找規律。

師:每幅圖中兩種物體是怎樣排列的?

師:這屬於一種間隔排列,圖1中夾子排在開始和最後,我們把它看作兩端的物體,手帕排在中間,我們把它看作中間的物體。

誰能説説下面兩幅圖中,兩端的物體和中間的物體各是什麼?

2.探究規律:

師:看到這三組排列,你還想提出什麼問題?

課件出示:每組排列中兩種物體的數目有什麼關係?(先獨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組裏説一説)

兩端的物體 數目 中間的物體 數目

夾子 手帕

兔子 蘑菇

木樁 籬笆

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在小組裏説一説。

小組彙報。

二、動手操作,驗證規律。

1.師:是不是這樣排列的兩種物體都有這樣的規律呢?下面我們動手驗證一下。

2.動手操作:

課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幾根小棒,在桌上擺成一排,再在每兩根小棒中間擺1個圓。數數小棒的根數與圓的個數,看看有什麼關係。

3.集體交流:

師:誰來和大家説説你是怎樣擺的?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其實這裏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兩端的物體,圓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間的物體。像這樣排列,它們都有這樣的規律: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

三、聯繫實際,應用規律。

1.列舉規律:

師:生活中你見到過有這種規律的現象嗎?

2.應用規律:

(1)基本練習:

①出示一組排列。

填空:兩端的物體是( ),中間的物體是(),( )比()多1個。

②這根繩子被打了6個結,這根繩子被分成了多少段?你是怎麼想的?

③經過了15個白天,那麼經過了多少個黑夜?

(2)變式練習:

①間隔問題:(課件出示劉翔跨欄圖)

師:看!這是誰?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一舉奪得男子110米欄的冠軍,成為中國人心中的驕傲。其實在劉翔的運動場地上也有咱們今天研究的規律呢。

出示:110米跨欄,10個欄中間有多少個間隔?

②鋸木料問題:想想做做第2題

把一根木料鋸3次,能鋸成多少段?

引導學生用圖表示出鋸木料的過程,再結合所學的規律來分析。

③圓周問題:

欣賞:西湖蘇堤春曉圖

師:人們常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美在於西湖的美,前人在蘇堤的岸邊栽了一行柳樹,再在每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這樣就有了桃柳夾岸,桃紅柳綠之説。

如果在西湖的一週栽75棵柳樹,每兩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可以栽桃樹多少棵?

a:質疑:有的同學説74棵,有的同學説75棵,還有的説76棵,那像這樣栽柳樹和桃樹,它們的棵數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b:探究規律:你們能想辦法找出來嗎?在小組內試一試。

c:彙報小結:誰給大家介紹介紹你們小組想到的方法,你們發現了什麼?

小結:把桃樹和柳樹像這樣栽成一週,桃樹和柳樹的棵數怎麼樣?那在西湖的一週栽75棵柳樹,中間間隔着栽桃樹,可以栽多少棵桃樹?

d:對比聯繫:

師:前面發現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而在圓周上,它們為什麼又是相等的呢?

(課件演示:把直線轉化成圓周,兩端的物體重合)

④機動練習:

師:國慶節就要到了,學校計劃在校園主幹道一邊按照一一間隔的規律來擺設鮮花美化校園。(課件出示圖)

有25盆藍花,猜猜看有多少盆紅花?你是怎麼想的?還有其他的想法嗎?

師:大家想到了三種方案,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看來,你們要是做美化設計師還是挺稱職的。課後大家可以利用今天學的規律來設計美化教室或者自己的卧室。

四、總結評價。

師:今天我們研究了一些排列的規律,當我們面對新的事物或者更復雜的情況時,要學會尋求方法來探索規律解決問題。

《找規律》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觀察物品、圖形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物品是什麼。

2、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提高幼兒的創編以及創新能力。

3、引導幼兒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並讓幼兒體驗與分享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排列規律。

活動難點:在掌握其排列規律後繼續創編其規律

活動準備

根據本次活動內容創設我做了精心的準備:

1、小兔子過生日情景圖。

2、一串兩色的`項鍊;一串兩黃,一紅糖葫蘆。

3、打擊樂器若干;彩色圖片若干;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課前律動(智慧寶寶)

2、小朋友們可真棒個個都是聰明可愛的智慧寶寶,那智慧寶寶們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嗎?誰能説説你過生日時最快樂的事是什麼?看來小朋友們過生日那天過的都很快樂,還有那麼多的生日禮物。

3、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它想邀請小朋友們參加它的生日宴會你們願意去嗎?老師還為它準備了一件生日禮物,誰能告訴老師這是什麼?(出示項鍊)可是老師還沒完成智慧寶寶們能幫幫我嗎?下面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條項鍊珠子的排列有怎樣的規律?(幼兒先觀察再發言最後動手)

二、引導幼兒感知、探索AB、ABB、ABC等排列規律,並創編新的排列規律。(基本過程)

1、小朋友們不愧為智慧寶寶這麼快就幫老師完成了禮物那就讓我們帶上禮物坐上公共汽車快快出發吧!音樂《公共汽車》。

2、小朋友們快看我們來到了小兔子的家,看小兔子家漂亮嗎?知道小兔子家為什麼這麼漂亮嗎?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你在小兔子家發現了哪些有規律的擺設?(觀察後説一説)原來小兔子家之所以這麼漂亮是因為家裏的擺放很有規律。

3、看,小兔子還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樣小朋友們都愛吃的這是什麼?(出示糖葫蘆)你們想吃嗎?小兔子説了要想吃得有一個條件,誰發現糖葫蘆的排列規律就把它送給誰吃(自由發言)

4、為了給小兔子助興老師想用這串糖葫蘆變一個小魔術你們想看嗎?(師表演)出示糖葫蘆你發現它有什麼變化?怎麼了少了一個,少了一個什麼顏色的?你怎麼知道的?(幼兒根據糖葫蘆的排列規律一紅二黃總結)

5、現在老師就代替小兔子把糖葫蘆送給表現的幾個小朋友。

6、小兔子的宴會開始了,老師想用掌聲祝賀它(師拍手)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老師的掌聲有何規律?誰能接着做下去,你能不能也創編一個有規律的掌聲來祝賀小兔子。小兔子還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打擊樂器你能創編一段有規律的節奏嗎?

7、小朋友們可真棒小兔子十分高興準備切蛋糕了讓我們一起為它唱生日歌好嗎?和老師一起邊唱邊跳舞一起祝它生日快樂。

8、小朋友們你們發現我們的動作有什麼規律嗎?

三、活動總結

1、小朋友們今天高興嗎?看看今天在小兔子家我們有怎樣收穫?(老師引導和孩子們共同總結)

四、活動延伸

1、原來規律就在我們身邊,小朋友們想不想送給小兔子一件生日禮物,讓我們一起用我們學過的知識給小兔子設計一件生日禮物。(師幼共同設計)

2、小朋友們小兔子看見禮物高興極了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到外面做遊戲你們願意嗎?那我們和小兔子一起蹦蹦跳跳走出教室好嗎?(音樂《小兔子乖乖》)

《找規律》教案 篇五

一、説教材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42頁活動3:數數看,找規律。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內容在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轉化中起橋樑作用。教材在前面介紹了常見的基本幾何體和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的知識後,安排了這節數學活動課。一方面是豐富學生對圖形世界的認識,二是從直觀上感知幾何體是由面圍成的,三是初步培養學生把空間問題轉化為平面圖形來研究的思維方式。所以這節活動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即是由平面圖形向幾何空間轉化的橋樑。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對正多面體的展開與摺疊以及模型製作的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在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數一數的過程中,歸納出正多面體的頂點數、面數、稜數之間的規律,進而會利用經驗自制模型,檢驗規律。

2、能力目標

通過摺疊,經歷“做數學”和“學數學”的過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動腦能力,在活動中獲得空間想象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識。

3、情感目標

活動過程是老師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的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參與、觀察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通過展示學生成功摺疊的正多面體模型,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審美情趣。

另外,引用數學史料,使學生更好地了《本站·》解問題的背景,學習科學家勤於動手,善於動腦的治學精神,樹立勇於攀登科學巔峯的遠大理想。

4、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利用摺疊出的五個正多面體,數出它們的頂點數、面數和稜數,找出規律。

(2)教學難點

如何摺疊出正八面體和正十二面體;如何正確地數出正十二面體的頂點數和稜數。

二、説教法

在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和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獲得新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此主要採用分組合作、師生互動、操作演示、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充分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具體程序是:

情境導人一觀察與思考一動手摺疊一探究規律一知識引伸與拓展

三、説學法

指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既要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又提倡通過合作與交流來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學習方式,即自主探究式,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説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學生自備剪刀、膠條及畫有下列五種圖形的硬紙片。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引入

面對一座座宏偉壯麗的建築,一尊尊形神兼備的雕塑,一件件精巧典雅的物品,我們常常驚歎於它的美妙。我們深人觀察就會發現,千姿百態的圖形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形態各異的立體圖形幾乎無處不在,而許多立體圖形就是由一些平面圖形圍成的。讓我們一起進人立體圖形的世界,共同探究它的奧妙與規律吧!這節課通過動手,對幾種正多面體進行展開和摺疊,尋找它們的頂點數、面數和稜數三者之間的規律。

(二)觀察思考

請看這五個正多面體,向學生提出問題:你認識他們嗎?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感知正多面體、頂點以及面和稜。

(三)摺疊

演示正六面體的展開與還原(即摺疊還原),由學生分組完成摺疊出正四面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正二十面體。

1、難點

在摺疊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時容易出錯。

2、解決方法

讓學生仔細觀察模型,看老師演示,充分利用對稱性摺疊,還要同組人大膽試探,相互合作;老師巡視指導,發現成功組及時鼓勵,並由一人介紹(講解)成功的方法,同時利用CAI輔助。

(四)數一數,填表找規律

1、難點

面數可由名稱得到,也可由展開圖上數出,但頂點數和稜數不容易數準確。

2、解決方法

(1)放在桌面上不轉動;

(2)對稱地找;

(3)在起始地方作標記。

(五)背景引入

歷史上曾有一些著名的科學家研究過正多面體,著名數學家歐拉驚奇地發現了V,F、E之間存在這樣一個奇妙的相等關係。圖形世界儘管形態各異,只要我們像科學家一樣多動手,多動腦,一定能找出其中的奧妙。

(六)做一做想一想

1、把正四面體截去一個角,看看所得的立體還是正多面體嗎?再數一數它的頂點數、面數和稜數,看看V+F-E=2成立嗎?

2、試試看,你能做一個任意六面體嗎?七面體呢?公式V+F-E=2成立嗎?由此,你又能得到什麼結論?

五、教學評價

(一)通過摺疊正多面體的模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合作能力;

(二)從填表找規律上,提高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與動腦能力;

(三)從知識的引伸與拓展的設計上,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與合作的綜合能力。

《找規律》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8~49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日常生活中間隔排列的兩個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這種關係和其中的簡單規律。

2、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以及與他人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用數學的觀點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教學過程:

一、感知規律:

1、談話:今天,老師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做個遊戲。(學生遊戲:請小朋友們伸出自己的一隻小手。)

2、如果用兩個手指夾一根小棒,那麼一隻手能夾幾根小棒?

(學生用一隻手夾住了4根小棒。)

3、像這樣,類似一隻手的5個手指可以夾4根小棒的例子,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現在,我請第一小組的男生排成一隊。如果每兩個男生中間只站一個女生,那麼能站多少個女生?(可預先設計一個小組的人全部為男生。)

照這樣排,10個男生中可以站幾個女生?20個、50個、100個男生呢?

4、同學們答得可真快啊,是不是這裏面有一定的規律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找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

二、發現規律:

(多媒體出示例題中的圖)

1、師:請大家觀察屏幕上的這幅畫,然後小組討論:

圖中畫了哪些事物?哪兩個事物間是有聯繫的?你發現他們之間有什麼規律嗎?

(學生討論)

2、交流:

a你在圖中發現了哪些事物?

b哪兩個事物間是有聯繫的?就像剛才遊戲中手指和小棒一樣。

生1:夾子和手帕。

生2:兔子和蘑菇。

生3:木樁和籬笆。

……(相機板書:夾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樁和籬笆)

2、觀察“夾子和手帕”

(出示部分手帕圖)

師:看一看,圖上一塊手帕用了幾個夾子?兩塊手帕呢?(多媒體逐步演示證實)

猜一猜,照這樣推算,3塊手帕用多少個夾子呢?4塊、5塊……9塊呢?同桌互相説一説。

想一想,你發現夾子的個數與手帕的塊數之間有什麼聯繫了嗎?討論一下。

3、觀察“蘑菇和兔子”

師:讓我們再來看看蘑菇和小兔子吧,他們又是怎麼排列的呢?

(每兩隻小兔子中間有一個小蘑菇)

那麼小兔子的只數與蘑菇的個數之間有沒有規律呢?

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呢?試着説一説。

想象一下(填空出示):9只小兔子,中間有個蘑菇

10只小兔子,中間有個蘑菇

4、觀察“籬笆和木樁”

師:再來看木樁和籬笆,你找到其中的規律了嗎?

説一説:你找到的規律是怎樣的?

5、歸納小結:

通過觀察,我們一起發現了圖中存在的一些規律。一般來説,像夾子、小兔、木樁這樣,是處於兩端的事物(板書:兩端);像手帕、蘑菇、籬笆這樣,是處於中間的事物(板書:中間)。

現在,誰來説一説,兩端的事物與中間的事物間存在什麼規律?

[處於兩端的事物比中間的事物要多1(板書:要多1),反過來,處於中間的事物比兩端的事物要少1(板書:要少1)。]

三、動手操作:

同學們真聰明。現在,老師就要來考考你們了。(課件出示題目)

請同學們拿出身邊的小棒和小圓片,擺一擺,使得你擺出的圖形也符合這種規律,看誰擺得又快又正確。(學生動手操作)

説一説:你是怎麼擺的呢?誰上來擺一擺,並説説自己是怎麼擺的。

(讓擺得較快的學生上前,在投影上演示自己擺的情況)

三、鞏固、應用:

1、師:其實,在我們的教室中,有些事物也具有這樣的規律。你能通過自己的觀察來説一説嗎?(學生先觀察,再回答)

同學們找得真仔細。現在,請大家把眼光放得再廣一些,到教室外找一找。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過具有這種規律的事物呢?

(生舉例説明)

如:我家門口有好幾棵樹,樹和樹之間的空格比樹少1。

(師:你的世界很大!不但能走出教室,而且能用空格代替物體,真了不起。)

又如:街上有的人穿的衣服一條藍的一條黃的排列着。(最好現場有人穿着這種樣式的服裝,便於舉例教學。)

再如:放學的隊伍、廣場的柵欄、學校裏栽的樹……

2、師:老師這兒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需要大家一起來幫助解決。大家請看屏幕。(課件出示題目)

(1)、“電線杆和廣告牌”

仔細看這幅圖,在這條馬路邊,有25根電線杆,那麼中間會有多少塊廣告牌呢?為什麼?

(有24塊。每兩根電線杆中間有一塊廣告牌,廣告牌的塊數比電線杆的根數少1)

(2)、“鋸木頭”

師:圖中這人在幹什麼?

鋸木頭中是不是也有這種規律呢?

a、把這根木料鋸一次,能鋸成多少段?鋸2次呢?

b、如果要鋸成6段,需要鋸幾次?

c、快速搶答:鋸7次能鋸成多少段?鋸9次呢?55次?

反過來,如果要鋸成8段,需要鋸多少次?9段呢?24段呢?

師:你們回答得這麼快,用的是什麼規律啊?

(鋸的'段數總是比次數多1,鋸的次數總是比段數少1。)

3、小結:同學們,你們現在已經熟練掌握了規律,思考的速度就快了。

四、拓展規律:

1、遊戲:夾小棒(學生動手操作)

師:現在老師請大家再來完一下夾小棒的遊戲。

用2個手指只夾一根小棒,我們剛才用一隻手夾了幾根小棒?(4根)

照這樣,用2隻手能夾幾根小棒呢?(8根)

只能8根嗎?請你動手試一試、想一想。

(9根,把大拇指並在一起或把小拇指並在一起。)

那是不是隻能夾住9根小棒了呢?

(10根,可以把兩隻手圍起來。)

師小結:當我們把手指和小棒圍成一個圈的時候,結果就有所不同了,小棒和手指的數目相等了。這種想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見。

2、請同學們再來看一看河堤上種的樹。(課件出示)

師:有75棵柳樹,每兩棵柳樹中間要種一棵桃樹。一共可以種多少棵桃樹?

(先口答)你是怎麼想的?

但是,如果要種75棵桃樹,行嗎?

在怎樣的堤岸上才可以種75棵桃樹呢?(池塘)

3、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下一題。(課件出示)

師:為什麼可以種75棵呢?

4、看書上第48頁到第49頁的內容。

五、練習:

1、一條公路的一旁共有25根電線杆,每兩根電線杆之間相隔40米,問:公路總長多少米?

2、一條公路總長960米,如果在一旁每隔40米有一根電線杆,一共有多少根電線杆?

3、一條環形公路,總長68千米,每隔4千米有一塊路標,這條公路上一共有多少塊路標?

五、總結

師:今天,我們發現了一條很有用的規律,還運用這條規律解決了不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實,這樣的規律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

課後你可以找一找,看誰找得多!

板書:

找規律

夾子和手帕

白兔和蘑菇

木樁和籬笆

(兩端)(中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oq8mj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