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提質增效的問題透析、價值意藴及路徑探索

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提質增效的問題透析、價值意藴及路徑探索

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提質增效的問題透析、價值意藴及路徑探索

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提質增效的問題透析、價值意藴及路徑探索

摘要:“青馬工程”實施十餘年來,取得長足穩定發展,但也存在課程體系建設不完善、學員結構較為單一、跟蹤培養體系不夠健全等問題。新時代推進高校“青馬工程”提質增效是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客觀要求,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必然選擇和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現實需要。應積極把握整體性與部分性相統一原則,推動課程體系規範化;把握同一性與差異性相統一原則,促進人才選拔機制合理化;把握長期性與實效性相統一原則,構建人才跟蹤培養機制。

關鍵詞:“青馬工程”;課程建設;人才培養

2007年,共青團中央啟動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以下簡稱“青馬工程”),並印發《“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綱要》明確了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青年。實施十餘年來,“青馬工程”作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平台,地位作用愈發突顯[1]。高校作為對青年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承擔着加強“青馬工程”建設、強化學生思想引領的重要任務。當前,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高校“青馬工程”還存在覆蓋範圍不夠、規範化水平不高、工作機制不完善、縱向聯動和橫向協同的培養體系不夠健全、銜接培養和人才舉薦有待加強等問題[2],極大地限制了高校“青馬工程”建設的長遠發展。近年來,學界對“青馬工程”建設與青少年政治引領的內在關係,以及高校“青馬工程”院系開展模式做了廣泛研究。雖然有較多學者研究高校“青馬工程”與黨建工作的內在聯動機制,卻鮮有在新時代的客觀條件下從整體視域把握高校“青馬工程”提質增效的問題。基於此背景,本文擬進一步探索新時代“青馬工程”提質增效的問題透析、價值意藴及路徑,以期對學界“青馬工程”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提質增效問題分析

(一)課程體系建設不完善

“青馬工程”旨在培養“信仰堅定、能力突出、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青年政治骨幹,其人才培養具有漸進性與生成性特點。然而,目前高校“青馬工程”建設普遍存在課程體系不完善、課程建設流於形式等問題。以H大學為例,“青馬工程”培養課程體系呈現出以下問題:一是課程內容與本科生通識課程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體系趨同,課程內容呈現重複性、同質性,學員知識面拓展有限;二是普遍採取講座、報告或者討論會的授課形式,未能搭建完善的教學體系,人才培養方式缺乏創新;三是實踐課程形式較為單一,主要以參加社區志願活動為主,缺少互動性強、參與性高、具有啟發性的實踐活動。缺乏高質量實踐鍛鍊的培養,理論學習與紅色教育必然呈現“空心化”“寬泛化”等問題。由於資金不足、程序煩瑣、資源調度困難等原因,當前高校“青馬工程”建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根據《“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綱要》要求,大學生骨幹每年應參加不少於100小時志願服務和2周的基層實踐鍛鍊。然而,“據不完全數據獲悉,沒有一所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完整地執行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綱要》所規定的課程計劃要求”[3]12,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不平衡性降低了高校“青馬工程”的實施效果。

(二)學員結構較為單一

“青馬工程”學員選拔年齡在18-35週歲,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的青年黨員或者團員中的入黨積極分子,學歷涵蓋本科和研究生。這其中包括思想結構與學識結構兩個方面。從思想結構上講,高校“青馬工程”學員多為優秀青年黨員、團員、大學生青年政治骨幹等,政治素質優良。然而人的思想結構受多種因素影響,短期內難以通過量化的方式進行評定。高校“青馬工程”缺乏統一高效的人才選拔標準,造成學員的思想結構較為複雜。從學識結構上看,理想的培養方式強調充分吸納不同學歷層次的學員,注重本科生與研究生的互補性,搭建統一的培養平台,促進本科、碩士、博士人才一體化培養。從現實需要來説,本科生羣體固然是高校“青馬工程”的主要建設者、培養者、受益者,然而由於本科生學業任務較重、課程學習時數較多,對於部分“青馬工程”課程要求未能及時達標,缺課率、請假率較高。研究生羣體主業課程學習任務相對較輕,有利於及時填補“青馬工程”課程人員建設空白。然而,目前高校實施狀況是“青馬工程”學員學歷普遍呈現“金字塔型”結構:本科生居多,碩士較少,博士極少。

(三)跟蹤培養體系不夠健全

高校“青馬工程”建設的着力點在於培養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奉獻青年力量。然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人才培養建設是持續進行時。人才培養的長期性、信仰形成的漸進性、實踐檢驗的複雜性決定了高校“青馬工程”建設的連續性。在現實生活中,仍有不少“青馬工程”學員錯誤理解“青馬工程”培養機制與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養成的辯證關係,陷入思想誤區,即認為“青馬工程”培養週期結束代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養成。於個人而言,“青馬工程”建設是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起點不是終點。造成這一思想誤區的原因有個人主觀認識不夠科學、客觀培養體系不夠健全等因素,其中客觀培養體系不夠健全是主要原因。

二、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提質增效價值意藴(一)理論意藴:推進高校青馬工程提質增效是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客觀要求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奮鬥歷程也是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昂揚發展的歷程。歷史和實踐證明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的指導思想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性質和方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需要提高廣大青年的思想水平與認識能力。有步驟、有規劃地培養青年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紮實青年馬克思主義先進理論學識,堅定青年做馬克思主義學習者、宣傳者、踐行者的宏偉決心。推進高校“青馬工程”提質增效有利於青年學習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幫助一代又一代青年立志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為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陣地提供智力支持。

(二)實踐意藴:推進高校“青馬工程”提質增效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必然選擇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現代教育的根本任務[4],是社會主義紅色江山代代相傳的重要法寶,是中華民族持續發展的核心保證。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有紮實的理論學識和較高的道德水準,更要有敢於立志、明德、成才、擔重任的使命感。高校“青馬工程”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同時承擔着“立德樹人”和“舉賢任能”的雙重任務。推進高校“青馬工程”提質增效,有利於提升青年大學生的道德感、榮辱感、使命感,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繫。

(三)時代意藴:推進高校“青馬工程”提質增效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現實需要

當前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改革悄然進行,西方國家對我國意識形態輸出愈加熱烈,國際格局面臨重大變化。現實的客觀環境迫切需要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團結一心凝聚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廣大青年羣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定性力量,而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青年羣體的主導核心。培養理想信念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推進高校“青馬工程”提質增效是隨着國內外客觀環境變化而變化的必然要求[5]。增強青年學生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自身專業特色相結合,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提質增效的路徑探索

(一)整體性和部分性相統一原則,推動課程體系規範化

整體性強調構成事物諸要素的統一,部分性強調整體中的個體要素,在高校“青馬工程”課程體系構建中要進一步把握整體與部分相統一原則。要強化課程建設的整體性,保證知識傳授的連通性,為學生搭建完整的知識結構,為培養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目標服務。課程內容應包括理論學習、實踐鍛鍊、志願服務、對外交流、課題研究等。這些方面存在一定邏輯性:理論學習是主要內容,有利於學員掌握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為學員樹立科學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奠定基礎;實踐鍛鍊是關鍵內涵,在實踐中夯實理論學習成果,堅定理想信念;志願服務是核心價值,在志願活動中實現知行合一;對外交流是重要平台,在交流溝通中查缺補漏,提升自我;課題研究是前沿設計,在研究中將自身理論價值轉化為實際效能,攻克社會前沿難題,實現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結合。需要注意的是,這五個方面彼此相互依存,具體設計課程時應貫徹整體性原則,各方面都要在有機統一中得以貫徹落實。另外,要突顯課程設計的個體性,主要表現為立足學員本體,展現青年學員的個體能力,滿足個體需求,實現個體價值。部分高校“青馬工程”課程設計與學員個體能力相脱離,最終導致課程設計目標與學員知識水平呈現“兩張皮”的現象。基於此,對於相關重要核心課程的開設,需要明晰學員的個體性需求,以展現學員個體能力為方法,以實現學員個體價值為目標,進一步從學時設計、授課形式創新、獎懲制度等方面開展有針對性的建設,為學員第一階段理論知識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二)同一性與差異性相統一原則,促進人才選拔機制合理化

同一性強調事物之間的共性聯繫,差異性強調事物之間的特殊區別,在“青馬工程”人才選拔機制中要把握一致與差異相統一原則。一是要統一選拔標準。着重選拔信仰堅定、能力突出、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青年團員、黨員骨幹,保障青年政治骨幹隊伍的先進性。以此為基礎,建立學員淘汰制和輪換制,對理想信念不堅定、個人作風存在問題等消極型學員,要及時淘汰,並通過新一輪的選拔機制重新遴選優質學員,保證“青馬工程”的純潔性和高標準性。二是要注重在不同羣體中選拔“青馬工程”學員。在高校“青馬工程”選拔過程中可在不同學歷層次中選拔,推進“青馬工程”本科、碩士、博士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有助於進一步拓展“青馬工程”學員的視野,提高學員的學識水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高水平、高標準、高要求的社會主義時代新人。

(三)長期性與實效性相統一原則,構建人才跟蹤培養機制

長期性強調事物發展的步驟和計劃,實效性強調事物發展各階段的不同效果,“青馬工程”建設中應注重短期與長期相統一原則。一是要通過創建體系化的課程培養模式、科學的人才選拔機制等進一步強化高校“青馬工程”的育人功能。在一定的培養期內增強學員的理論功底、實踐能力,提高“青馬工程”的實效性。二是要逐步建立跟蹤培養機制,開展長期培養。通過大數據平台,建立高校“青馬工程”學員資料庫,各高校、各地區間可進行數據共享,繼而開展“青馬工程”學員後續培養、跟蹤、調查工作,通過地區性乃至全國性高校合作聯網,積極推進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經歷長期探索,高校“青馬工程”建設逐步實現專業化、規範化、制度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青年力量。我國正處於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越是接近目標,形勢與挑戰越嚴峻[6]。推進高校“青馬工程”提質增效,增強“青馬工程”選拔育人作用,是歷史和實踐發展的必然結果和緊迫要求。培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底氣、志氣、骨氣,自覺接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在國家富強的千秋偉業中展現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歷史擔當。

參考文獻:

[1]王娜.高校“青馬工程”怎麼抓

[2]程莉婷,劉新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研究回顧與展望——基於可視化分析[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21,39(1).[3]李廷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機制建設研究[M].蕪湖: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

[4]A考察西南聯大舊址:教育要同國家之命運、民族之前途緊密聯繫起來

[5]李思雯,劉新玲.福建省高校“青馬工程”發展中的問題及進路思考[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3(3).

[6]陳建兵,郝一博.新時代意識形態“人民話語”及其重要意義[J].湖湘論壇,2020,33(6).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l6g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