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陳情表説課稿【新版多篇】

陳情表説課稿【新版多篇】

陳情表説課稿【新版多篇】

《陳情表》説課稿 篇一

自我介紹:

各位老師,下午好。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陳情表》。

首先,我們來進行教材分析。

説教材: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屬於古代抒情散文。由晉初散文家李密寫成。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説,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中語文新課標文言文閲讀要求:“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本文在中國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蘇軾曾説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可見,學習本文對於我們體會散文真諦和理解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彙,積澱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的語言藝術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道德。

兩個教學重、難點:

1.學習重點:識辨課文中通假字,活用詞,古今異義詞,掌握重要實詞、虛詞及多義詞,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難點: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作者是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達到願乞終養的目的的。

其次,我們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呢?下面説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

1、範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3、採用類比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自主學習,從而體驗到獨立獲取知識的喜悦感。

學法:

1、高二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礎,引導學生利用自主學習法與合作學習法。

2、立足文本,從具體信息到抽象情感,以孝行故事作誘導,引導學生利用探究法,多思考,多感受。

最後,來説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所需教具是教師機---學生機、投影儀、黑板等。

我將本課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用約5分鐘時間進行導入部分,主要是複習和引入新課。

給學生講述孝行故事(成語、俗語、典故)引入:“24孝故事”“百行孝為先”“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用以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營造學習氛圍。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作者以及寫作背景的介紹,為理解文章作鋪墊。作者:李密,晉初散文家。寫作背景:晉朝剛剛建立,李密對蜀漢念念於懷,目前的朝廷內部矛盾重重,晉武帝為人陰險多疑。李密不得不暫存觀望之心。藉以祖母生病要人照顧為由,陳孝情,陳忠情,讓晉武帝答應他的請求。

第二部分,用5分鐘時間帶領學生朗讀新課,主要是感知整體文章。

安排學生用五分鐘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自創情景,與文本言語碰撞、交流過程中,以達到加深對課文理解和縮短與作者心靈的差距的效果。

第三部分,用20分鐘理解文章具體內容,探討重難點。

通過兩個問題(為何“陳”?“陳”什麼?)的設計,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並且,深入探討文章的重難點,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因此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達到願乞終養的目的是學習重難點。

第四部分,與學生探討寫作技巧和特色,主要用於後續的學習和寫作。

好的構思,還要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的文章才有活力。指導學生從文本中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語句進行賞析,説説這些語句有什麼特點,好在哪裏?還有那些語句最能流露作者感情的,請找出來體會一下。該環節主要培養學生對語句的篩選、概括、整合的能力。以及學習李密動之以情,又曉之以理,寓情於理的寫作技巧和特色,運用到自己的日常寫作和學習中來,達到作者與讀者情感共鳴的良好效果。

最後,用約8分鐘的時間進行尾聲部分,主要是總結課文,佈置作業。

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用以總結課文本文構思縝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麼? (2)討論:晉武帝為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説。)

作業佈置: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臣以險釁(xìn) ,夙(sù)遭閔(mǐn)兇,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寵命優渥(wò),責臣逋(bū)慢,煢煢(qióng)孑立,五尺之僮(tóng)。

2背誦全篇文章。(在理解的基礎上及時背誦,提高記憶效率)

3熟讀全文,理解文意。(加強課後的複習和課前的預習,提高課堂效率,紮實文言知識)

第六部分,用2分鐘用於教學反思。

通過問題的討論,學生明確的本文既動之以情,又曉之以理,寓情於理的特點;也感受到了文章情理交融,真切感人的藝術效果。這一點,上得較成功。

但感到遺憾的是分析得不夠具體。

陳情表説課稿 篇二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請求批准他不去做官的表章。本單元四篇文章都是情酣意濃的千古抒情妙文,魯迅先生説過:“能憎能愛才能文。”文章不是無情物,劉勰也説:“情為文之經。”只有注入感情,文章才能得以流傳。同樣,讀至情之文也需要感情的投入,用心與作者交流,才能有更大的收穫,才能感受到優秀作品帶給人們的震魂攝魄的力量,引發人們跨越時空去思考人生與社會。《陳情表》亦如此。

二、説學情

文言文的教學常常被師生們視為畏途,主要是教學效果很難呈現出來。其實,縱觀學生的情況,可以看出學生心理上主要存在四道障礙:

1、字面上,文言字詞的理解是一道障礙;

2、誦讀上,章法與句法是一道障礙,這其中也包含了對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方面的障礙;

3、內容上,古今文化的一些差異也帶來了一定的理解障礙,比如對文中一些歷史典故的理解等;

4、鑑賞方面,對於文言課文中傳遞出來的思想性無法把握,不能對文章做更深廣義上的解讀。不過,前三道障礙通常可以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相對容易解決,最後一道障礙則需要老師適當的引導,師生配合解決。

鑑於以上對教材及學情的分析,結合《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中學生能閲讀淺易文言文這一原則,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文言實詞與文言虛詞及常見的古漢語句式。

採用多種方法反覆誦讀,通過發揮學生自主性作用,幫助學生體悟主旨,掌握課文結構及文章章法句法。

引導學生體會當時李密地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中華傳統美德。

三、説教學方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並結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説教學過程

誦讀課文:

為喚起晉武帝的憐憫之心,作者圍繞“情”“孝”二字,悽切婉轉的表明心意,反覆陳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為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衷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誦讀時,要求:

注意文章層次,做到情發於心地誦讀。

本文以四字句為主的同時,又雜以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構成了駢散結合的句式特點,誦讀時要讀出節奏感。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正音,並比較此前自己的閲讀處理與錄音有何異同。

品讀課文:

藉助註釋,積累詞義,疏通課文。

從文中找出後世常引用的文句,加以體味,並嘗試寫一段話,陳述自己的某種無奈之情。輕聲朗讀課文,把自己認為好的語句勾畫出來,並説説它們有什麼特點。

(葉聖陶先生在《文藝作品的鑑賞》中談到閲讀教學時説:“文字是一道橋樑,這邊的橋堍站着讀者,那邊的橋堍站着作者。通過這道橋樑,讀者才會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並且瞭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切合”。可見,好的)(構思,還要用恰當的語言來表達,才能發揮文章感人的力量。鑑於此,對於文章語言的賞析應該是非常必要的。)

研讀課文:

讓學生思考:中國古代統治者注重以孝治國,忠孝兩全往往被看作一種傳統美德,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這是一個探究性的題目,在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今天,我在教學中設計這一環節,也是本着新大綱中要求的“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應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來設計的。探究的終極指向也是要學生聯繫當前社會實際,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際體驗。當然,思維起於文本也要歸於文本,所以這樣的拓展延伸也是必須緊密聯繫文本的。

陳情表説課稿 篇三

一、説教材:

新修訂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課程中要落實核心素養,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具體的內容,將核心素養滲透到各個環節中。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的最後一課。本單元學習的是古代的抒情散文。前面學的三篇分別是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王勃的《滕王閣序》、莊子的《逍遙遊》,這三篇都是作者有感而發,借人、事、景、物抒發自己的情懷,而《陳情表》是晉朝的社會名士李密向晉朝的新任皇帝司馬炎抒發自己因祖母生命垂危而不能就職的先盡孝後盡忠的情懷,抒情的對象是皇帝,措辭上就要更加委婉含蓄。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學習文言文首先要過語言關,積累文言知識,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再深入一層,把握文中抒發的情感及抒情的方式。

本文用三課時來學習,第一、二課時熟讀課文,積累文言基礎知識,疏通文意,指導學生背誦,第三課時小結全文,分析文中藴含的多種情感,領會精彩的論辯藝術,賞析寫作手法。本教學設計是第三課時的。

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的普通中學,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比較差,學習意識淡漠。教學中,不能急於求成,不能要求過高,要低起點小步子。這是本單元的最後一課,學生有了前面所學知識的積累,加上老師的指導點撥,可以完成教學任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分析理解文中藴含的多種情感。

2、領會本文精彩的論辯藝術。

2、賞析本文陳情於事、寓理於事的構思藝術

過程與方法:

疏通文意,分析理解作者的複雜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對祖母至真至誠的孝心,並轉化為自己的一種情懷

教學重點:

分析理解作者的孝情和忠情,學習作者的孝心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從感化入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示人以弱的論辯藝術

二、説教法: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與備課組老師多次討論修訂而成。

1、講解法:對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老師要作必 要的講解,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

2、點撥法:學生在思維過程中遇到障礙的地方,老師要引導學生結合文本,撥開雲霧,深入領會文章的內涵。

3、探究法:對於文中的難點,讓學生討論探究,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火花,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説學法:

1、自主學習法:本文是本單元最後一篇文章,前面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按老師的要求自主學習,對問題形成自己初步的觀點,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討論探究法:新課標要求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把難點下放給學生,讓學生討論,積極參與,在思維的碰撞中有所收穫。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自古忠孝難兩全。晉朝的社會名流李密很小的時候父死母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祖孫兩人相依為命。可李密遭遇到了一件煩心事,一方面是官府催促他就任太子洗馬一職,一方面是九十六歲高齡的祖母劉氏危在旦夕。辭官就是不忠,就職就是不孝。在忠與孝之間該如何抉擇?我們在文章中去尋找答案吧。

以李密遇到的兩難問題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二)檢查語句翻譯:

活動一:檢查翻譯:

1、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譯:既沒有叔叔伯伯,也沒有弟弟哥哥,家門衰微,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

2、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譯:我出身卑微身份低賤,擔任侍奉太子一職,不是我犧牲生命就可以報答的。

3、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譯:如今我是亡了國的低賤的俘虜,卑微到了極點,受到過分地提拔,恩命優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企圖呢。

4、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譯:我希望懷着烏鴉反哺般的私情,乞求奉養祖母到終年。

5、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譯:我沒有祖母,就後不到今天;祖母沒有我,就無法頤養天年。我們祖孫兩人,相依為命,正因為這種特殊的感情我不能停止奉養祖母而遠離。

通過檢測,瞭解學生翻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幫助學生精準翻譯文言語句。

(三)整體感知,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活動二:本文是臣子李密呈給晉武帝司馬炎的傾訴衷情的一篇表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李密寫這篇表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文中到底傾訴了哪些衷情呢?

明確:

陳情目的:盡孝,侍奉祖母,不去做官

傾訴衷情:

苦情:父死母嫁,孤苦多病,內外無人,相依為命

兩難之情:進退兩難,就職與祖母供養無主矛盾

孝情:以孝治國 供養祖母

忠情:忠誠 兩全辦法:先孝後忠

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作者所陳的情是本文的重點,指導學生疏通文意,理解所有的情中孝情和忠情是關鍵,為下文的分析做好鋪墊。

(四)合作探究,研討論辯藝術

理解本文精彩的論辯藝術是本文的一個難點,通過討論探究,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降低難度,也是重視學生個性化閲讀體驗的一種方式。

活動三:晉武帝讀完奏章後,彷彿看到李密泣涕零落地站在自己面前,便喟然長歎:“密不空有名者也!”並“嘉其誠款,賜奴婢兩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特批了他的請求。那麼,李密是怎樣通過“陳情表”説服晉武帝讓自己為祖母盡孝的?

明確:

(1)動之以情:孝情、忠情

(2)曉之以理:法理:以孝治天下

事理:理性節制,先孝後忠

(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孝治國,李密身體力行,符合時代的主旋律

(4)示弱法:李密敢在強大的晉武帝面前坦露自己的家庭悲苦,坦露自己的一片忠誠之心,卑己敬人,把自己弱的一面展示出來,以此博得別人的同情與理解,達到終養祖母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

本文李密説話的方式值得我們深思,在今天的社會我們怎樣交際呢?學以致用,探討交流的方式方法,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四:本文語言極其委婉謙恭,比如“慈父見背”“猥以微賤”“犬馬怖懼”等等。有人認為在個性張揚的今天,這種説話的方式太過保守是不可取的,你認為呢?

明確:李密陳情的對象是晉武帝這樣一個很特殊的人物,他採用這樣的語言方式博得晉武帝的同情,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這樣説話,對人格沒有任何的損害。生活在今天的我們,要清楚交際的目的,為達到這個目的,只有不損害人格、國格,採用一些委婉的説法,外圓內方,既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六)作業佈置:

1、背誦全文。

2、孝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今天的我們怎樣做算是盡到了孝心?當忠孝二者衝突時,你會怎麼做?

通過背誦,加深印象,深入體會文章的魅力。

學習本文,學生零距離觸摸到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一的“孝”道,設置情景,讓學生身體力行,讓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植於學生心中,傳承併發揚,很好地落實了新課標提出的關於“文化傳承與理解”的目標。

(七)課堂小結:

自古忠孝難兩全。李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完美地解決了了這一問題,跨越千年的時空,成為千古傳頌的經典。百善孝為先。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作為華夏子孫,要傳承併發揚這種孝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爭做尊老愛幼的典範。

小結再次強調孝道,突出了主題。

五、説板書設計:

陳情表 李密

人:李密(臣)晉武帝(君)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事:供養祖母,辭不就職 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情:孝情---忠情 辯 示弱法

理:以孝治國,先孝後忠 語言委婉

板書突出了主題,體現了本文的重難點,對學生理解本文有指導意義。

六、説教學評價

本節教學設計在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引下,以“孝”貫穿始終,結構完整,重點突出,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將語文課的核心素養滲透到教學中,比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在研討論辯藝術這一環節,學生預習不充分,認識有限,氣氛不夠熱烈,還需要老師的啟發引導。教學中,作為教師自己在評價方面總覺得不盡如人意,還需在以後的教學中改進。

《陳情表》説課稿 篇四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26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陳情表》。我説課的內容分為五部分: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於中國古代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通過誦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鑑賞文章的語言特色。

二、説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 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熟讀並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2、品味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鑑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

三、説教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並結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蘇軾曾經説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們共同體會《陳情表》中的"孝"

陳情表 (板書)

2、解釋題目所涉及內容並引出作者和寫作背景

陳:陳述。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徵,提問:

(1)是誰陳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晉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徵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徵。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麼情?

李密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陳情?

此處可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而定,主要目的引導學生從課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陳什麼情、如何陳情。引入課文內容

4、範讀正音

在範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註釋的時間。如果直接範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着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註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範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5、朗讀指導

本來在正音之後,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後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

6、學習過程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強調字音),梳理結構簡單賞析(板書內容)。二是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並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三是鞏固詞句、通假字、文言實詞。

7、課堂小結:

《陳情表》這篇文章,它的動人之處也就在於李密將孝道表達地情真意切。從小撫養自己的祖母已到風燭殘年,"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正需要自己養老送終;李密再三強調:"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忠孝兩全的解決辦法,還作了"生當隕首,死當給草"的保證,晉武帝終於被李密的苦情、親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動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我們同學能將這一美德發揚光大,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8、作業佈置:

鞏固本文所學內容。

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五、説板書設計

陳情表説課稿 篇五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二專題的第一篇,屬於古代散文,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説,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為大學聯考要考。要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而《陳情表》又是一篇字詞較多,以情動人的文言文。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背誦全文,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能力目標鑑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情感目標品味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教學的重點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

二、説學生

本篇課文面對的是高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他們已經具備自主學習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夠掃除字詞障礙,理清行文思路。

三、説教法與手段

為完成教學目標,遵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課改理念,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誦讀。採用默讀、朗讀、背誦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加深以課文的理解。

2、點拔。避開詳細透徹的講解,以簡要而富有啟發性的語言或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品味。

3、以寫促讀。針對課文的重點、難點,設計合適的寫作練習。

對於學法,照應教法,我做了如下設想:

1、自主學習。學生自主疏通、反覆誦讀課文培養其自主學習和誦讀的能力。

2、分組合作,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3、問題探究,針對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以上是對教法和學法的設想。

四、説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文言文常規學習內容,設想按以下幾個步驟引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

(一)課題導入

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的一段話。(“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李密《陳情表》受人推崇。)

(二)文本研討

對課文內容的研討,分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1、讀準字音。

先讓學生試讀,發現問題糾正。而後聽錄音或教師範讀,然後再讀課文,做到準確無誤。

2、讀懂文意。

一般採用讓學生口譯全文的方式。要求:儘量不借助其它條件,逐句口譯,字字落實。遇到阻礙則參考課後註釋,查閲古漢語字典,對仍不能解決的地方則可參考《文言文全解》。全文完成後,簡要梳理結構,理清思路。

3、識記字詞。

先讓學生自行尋出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識點,包括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因文章一般較長,可採用分組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全文分成四個部分,分別分給四組同學,然後每組同學出一名代表發言,其餘做補充,其他同學注意記錄。然後老師點評,補充。全文完成後,立刻讓學生把所標註字詞讀記一遍,接着獨立完成《學案導學》相關內容,以及時鞏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落實文言基礎知識。

4、鑑賞內容。

根據單元目標要求,本文鑑賞內容確定為兩點,一是所陳之情,一是陳情藝術。

對於所陳之情的鑑賞,設想採用讀與説結合的方式解決。讓學生選擇最能打動自己的一個段落進行有感情地誦讀,自讀兩遍,展示一遍,力爭讀出真情。然後談一談自己對該段的感受。

對於陳情藝術的鑑賞,是本文的一個難點。設想圍繞這樣一個核心問題來探討:李密最終打動了晉武帝,不僅僅因為其情真意切,還源於其高超的抒情技巧。縱觀全文,你能否看出李密運用了哪些抒情技巧?這個問題過大,對學生來説有一定難度,可以化大為小,化整為零。設想拆分為以下幾個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李密給晉武帝上表陳情,意在説明祖母年老,難以赴命。這樣簡單的一件事,為何不直接陳述,卻要從自己的坎坷家世説起?

(2)晉滅蜀之前,李密曾在蜀國職,也就是所謂“少仕偽朝,歷職郎署”。現在新朝建立,這本是他的一個“歷史污點”,為什麼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陳此事?

(3)李密的陳述中,不僅有情,而且有理。李密抓住了什麼“理”來陳述的?

(4)本文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通過討論,總結出本文的抒情技巧:融情於事、融情於理、以言動人。學生還可以自己的發現,老師靈活處理。

(三)遷移應用

學以致用是我們的宗旨。讓學生學習本文的抒情技巧,也來寫一篇《陳情表》。題目設計如下:

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往往埋藏着一些話語想對親人、老師或者朋友説出卻未曾表達,請你學習本文的抒情技巧也寫一篇《陳情表》,表達你的真情。

這個題目,若字數太少,則效果不佳;若字數太多,又時間有限。所以對此題的要求是:字數不限,課下完成。課堂上老師稍做引導即可。

(四)課後作業

準確熟練背誦全文。

五、説教學效果的預測

忠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精神道德嚴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對獨生子女這些“新新人類”來説,仍有現實借鑑的意義。所以我在教案設計時,緊緊結合課文內容打親情牌,巧妙滲透親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以下知識與能力:

(1)能夠熟練背誦全文,掌握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2)體會作者在敍述中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通過反覆的朗讀體會和學習討論,喚起學生的親情意識,通過反思自己過去對雙親的言行,從而以實際行動感恩父母。

《陳情表》説課稿 篇六

《陳情表》説課稿

一、説教材

《陳情表》來自人教版第四冊的第五單元,第五單元主要講中國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欣賞重點是語言特色和古代散文在敍述中兼以議論或抒情的手法。就《陳情表》來講,在語言上駢散結合,自然純粹,在構思上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來看,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設置如下:

1、教學目標

瞭解寫作的時代背景及作者和文體的有關文學常識

積累文言文詞語,背誦。

賞析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以及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2、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把握行文層次,體悟以其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特點

3、教學難點

理解諸多實詞和虛詞,並進行分類歸納。

二、説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分為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為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採取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點撥啟發、討論領悟。學生採取的學法是誦讀法和討論法。

本文擬定兩個課時。

(一)説教學過程

1、導語設計

以後人的評價導入課文。“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2、整體感知

1、首先多媒體投影作者及寫作背景及文體常識

2、聽讀,放錄音,讓學生跟隨錄音讀課文,體會的語言的節奏感以及感情。

然後讓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積累相關的文言詞語。學生提出字詞方面的疑難,師生共同討論解決,然後學生自己小結。自由朗讀課文中,理清思路。

3、歸納每一段的大意

3、研讀賞析:

問題:作者如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裏打動晉武帝的心?

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

討論後明確:因為自古忠孝兩難全,他為了達到奉養祖母的目的,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在“孝”字上大作,情辭懇切,字字發自肺腑來打動晉武帝,贏得了後世的讚譽。其次行文時先説後説、輕説重説處理巧妙。

討論:祖母情深似海,聖上恩重如山在這個兩難的處境中,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就會惹來殺身之禍,李密是怎樣化解這個矛盾的?(換位思考、列數字)

孝:身世悽苦——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報養劉之日短也(情) 解決 先盡孝

忠:沐浴清化——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盡節於陛下之日長(理) 矛盾 後盡忠

語言的個性鑑賞(四字句、對偶句、排比句)

4、拓展閲讀:

讓學生討論一下《出師表》和《陳情表》的異同。

不同:《出師表》全文無不流露出作者忠君愛國之情。

《陳情表》則通過陳述自己的“苦情”“親情”“忠情”

讓學生討論一下對“孝”的看法。

四、説板書設計(略)

陳情表説課稿 篇七

學習目標:

1、掌握積累課文中出現的虛詞、實詞、文言句式以及文化常識;

2、體會課文真摯的感情和語言藝術;

3、學習課文縝密的構思和寓情於理的説理藝術。

學習重點:

積累重要的詞句,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學習方法:

朗讀、背誦、討論

學習過程:

一、預習提示: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説:“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陳情表》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讓人如此評説,請允許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一)瞭解背景,高效預習

1、試譯全文,圈出難解的字、詞、句,注意通假、活用、古今異義等文言現象。

2、是誰陳情?向誰陳情?陳什麼情?如何陳情的?

3、晉武帝為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二)預習檢測

1、下列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臣以險釁(xìn) 夙遭閔(mǐn)兇 終鮮(xiǎn)兄弟

常在牀蓐(rù)

B、猥(wěi)以微賤 責臣逋(bǔ)慢 猶蒙衿(jīn)育

寵命優渥(wò)

C、豈敢盤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馬

D、逮(dǎi)奉聖朝 過蒙拔擢(zhuó) 門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為命

2、對下列各句中加橫線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項有:

A.行年四月,舅奪母志 。 奪:奪取 B.而劉夙嬰疾病。 嬰:纏繞

C.謹拜表以聞。 聞:知道 D.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篤:病重

E.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孑:孤單,與“煢煢”同義

F.逮奉聖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G.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薄:“厚”的反義詞

H.庶劉僥倖,保卒餘年。 卒:終

3、解釋下面句中加橫線字的意義:

A.①凡在故老,猶蒙矜育。②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③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

B.①詔書特下,拜臣郎中。②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③拜送書於庭。

C.①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②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③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

D.①臣以險釁,夙遭閔凶。②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③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A.臣以險釁,夙遭閔凶。B.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

C.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D.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同形異義詞:

A.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B.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D.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6、根據課文,在下列各句的橫線上填上相應的內容。

《陳情表》是李密寫給 的一篇表文。“表”的基本特徵是“動之以情”。 李密上表的目的就是 ,希望 體諒他祖母劉氏 ,答應自己 。

二、研讀課文,回答問題,理清思路,體悟情感(思考與探究)

1、第一段“臣以險釁,夙遭閔凶”在文中有什麼作用?李密圍繞這八個字寫了幾個方面的內容?“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為後文那句作了鋪墊、設了伏筆?“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為後文那句作了鋪墊、設了伏筆?

2、第二段為什麼要以“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八個字起筆?陳述太守、刺史對自己的薦舉,其用意是什麼?“臣具以表聞”,這奏表的內容是什麼?本段文字要説明的中心是什麼? 這段文字與下文有什麼關係?

3、第三段李密以“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有什麼意圖?李密為什麼要申説自己出仕蜀漢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4、第四段,李密解決盡忠與盡孝矛盾的辦法是什麼?李密向晉武帝提出了什麼請求?李密又是怎樣表白自己的“愚誠”的?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是什麼意思?李密這樣説的目的是什麼?

5、亞里士多德説:“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物,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運用了最恰當的抒情方式,終於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後説“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允其不仕,並當即賜給李密奴婢二人,並下令郡縣承擔供養李密祖母的責任。根據課文內容,簡要概括《陳情表》使晉武帝深受感動的原因。信任。

三、當堂測試:

1、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的原因在於:

事之實—— 之真—— 之誠——言之切—— 之巧。《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十七八歲的年紀也許始終關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2、下列説法,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表是一種奏章,用於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如:諸葛亮的《出師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職之意,而“除”則是免去官職之意。“東宮”指代太子,因為太子居於東宮,故稱。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從漢武帝開始,令郡縣每年經考察而推舉孝、廉各一人,晉時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喪的名稱。期,服喪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九個月,小功服喪五個月。服喪的長短可表明親屬關係的遠近。

3、根據課文,在下列各句的橫線上填上相應的內容,並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但以劉 , ,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②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 。

③ , ; ,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④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 。

四、學習反思:

我的收穫:

我的疑惑:

《陳情表》説課稿 篇八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陳情表》,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説這堂課的設計:

一、説教材

《陳情表》是必修五第二單元中要求背誦的課文。本單元話題是學習古代抒情散文,旨在讓學生把握作品抒發的真摯情感。就文體而言,是文言文也是散文。按課程標準,閲讀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是高中生必須達到的目標;從散文的角度學習文學作品《陳情表》,要按課程標準“從整體上把握內容、概括要點”的要求,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侷限;引導學生感受《陳情表》感人至深的思想情感,理解孝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忠孝兩全的思想侷限,進而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培養關愛親情的思想意識。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彙,積澱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2、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道德。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重點:識辨課文中通假字,活用詞,古今異義詞,掌握重要實詞、虛詞及多義詞,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難點: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作者是怎樣逐層深入地敍事陳情,達到願乞終養的目的的。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來完成知識目標,第二課時完成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本節課為第二課時。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情景導入。孝敬長輩,忠於朝廷,是中國古代君子立身行事的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千百年來,人們奉行於此,常以“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相提並論,李密的《陳情表》感動了皇帝,感動了上蒼,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以孝動人的文章——《陳情表》。

環節2:課堂檢測。課前已發下了導學案,主要檢查學生對文言字詞的掌握情況。

環節3:自由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為學生設計三個問題: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作者為什麼要向晉武帝陳情?他陳情的內容是什麼?用了什麼方式?

學生討論後發表見解,教師梳理內容並歸納為:

(1)李密“陳情”的理由是因為皇帝下詔任命他為太子洗馬,“尋蒙國恩,除臣洗馬”,而他又不想應詔就職,“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2)李密“陳情”的具體內容:

①述父喪母嫁、祖母收養、祖孫相依為命之悲慘遭遇。

②述因祖母病重,太守舉孝廉不就,刺史舉秀才不從,皇帝下詔、官府逼迫也難以應詔的兩難處境。

③述聖朝以孝治天下,而自己孤苦無依,祖母又“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祖孫“更相為命”,因此“不能廢遠”的理由。

④述祖母年事已高,“烏鳥私情,願乞終養”,祖母百年後,自己再對國家“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報效犬馬之勞的願望。

(3)李密陳情的方式是融理於情、融情於事。

作者自己的孤苦無依、和祖母相依為命、對皇帝的知遇恩情等“情”自然巧妙地融入了對皇帝的“陳”述之中,曉暢、通達、渾然一體,沒有雕琢之痕,使人感到作者時時在述事,又處處在抒情。這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

環節4:拓展探究

(1)有人説,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孝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讀罷此文,請談談你對“孝”的感受。

(本題的目的是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並談談自己的學有所悟,以求學生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概括能力並讓學生真誠地為親人奉上自己真誠的回報。在經濟建設迅猛發展,道德意識逐漸淡漠的今天,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學生分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各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明確:封建統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倫理,其根本的目的在於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今天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態度。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至今仍未過時。

(2)將本文與諸葛亮的《出師表》對比,看兩篇文章在“動之以情”上有什麼異同。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總結:

古人常有“忠則《出師》,孝則《陳情》”之説,可見兩篇文章在用情方面是相似的,都是以真情來打動人,這是古代抒情散文中的典範。

不同:《出師表》這篇奏章以議論、敍事為主,字裏行間滲透了諸葛亮眷戀“先帝”知遇之恩的強烈感情。作者與劉禪兼有“君臣”與“託孤”的關係,陳述意見借“先帝”之口道出,飽含深情,字字句句發自肺腑,更容易打動劉禪。告誡語重心長,殷勤寄語,率直誠懇又不失長者、臣下身份,全文無不流露出作者忠君愛國之情。杜甫贊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陸游贊之:“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可見語言感情之深。

《陳情表》則通過陳述自己的“苦情”“親情”“忠情”來打動晉武帝,希望能夠准許自己侍奉祖母以終餘年,因此言辭委婉流暢,情文並茂,扣人心絃。晉武帝看了文章後説:“士之有名,不虛然哉。”

環節5:課堂小結

文章詳盡而委婉地敍述了李密和祖母劉氏相依為命的處境,申述暫時不能應召赴任的衷情,言辭懇切,表情達意淋漓盡致。學習本文,我們既要學習作者融情於事、真切感人的“情”,又要理解作者作為“亡國賤俘”對新朝國君陳情時的謹慎、得體、恰如其分的語言;既要讀懂李密的“孝”情,又要領悟其中的感激之“情”。

環節6:作業設計

1、背誦《陳情表》,在背誦的過程中,以求更深刻的感悟其情感。

2、語言運用練習:以“忠”和“孝”為話題寫篇隨感。通過這個作業,讓學生學會關注生活,關心身邊的人。

四、説板書

情 理

陳以往之情 不幸的家世 以孝治天下

陳現今之情 兩難的處境 忠孝難兩全

陳日後之情 不仕的原因 先盡孝後盡忠

層層深入,感人至深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陳情表説課稿]相關文章:

1、陳情表説課稿

2.2016檢驗科年終工作總結範文3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4jl7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