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探索圓周長公式》六年級數學説課稿

《探索圓周長公式》六年級數學説課稿

第1篇:《探索圓周長公式》六年級數學説課稿

《探索圓周長公式》六年級數學説課稿

《探索圓周長公式》六年級數學説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探索圓周長公式》六年級數學説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教材從生活情境入手,通過一家三口騎着車輪大小不同的自行車去郊區遊玩的情境使學生了解車輪周長的概念以及車輪周長和它的直徑有關係。幫助學生理解圓的周長的概念。在探索圓的周長公式時,首先同桌合作,測量一元硬幣的周長和直徑,學會測量周長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用滾動法,在硬幣上做個記號,與直尺的0刻度對齊,在直尺上滾動一週,直接測量出圓的周長。二是用細繩繞硬幣一週,再來測量這段繩子的長度。然後小組合作,利用前面學到的方法測量三個大小不同的圓的周長與直徑,並在表格中記錄相關數據,計算出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觀察表格中的數據發現:任何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商是一個固定值,通常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來表示。為了方便學生的計算,教材規定本書中“Π”只取兩位小數,即,3。14。根據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係,可以得出求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c=Πd=2Πr。最後,安排了利用周長公式解決圓鏡周長的`實際問題。教學中,可參考“知識窗”中的文字,介紹圓周率的發展歷史,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人類不斷探索數學的過程,體會我國古代數學家的智慧,激發民族的自豪感。

2、教學目標

基於上述分析,從“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理解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含義,探索並掌握圓的周長公式,會用字母表示,能運用周長公式正確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經歷動手操作、測量計算、探索討論等認識圓的周長及周長公式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圓周率的發展史,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3、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理解圓的周長,探索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難點圓周長與直徑關係的探討。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圓,已經具備測量一般圖形周長的技能。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計算。

三、教法和學法

在教法的運用上,以小組合作學習、嘗試教學的理念為指導,並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採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展示交流”的方法進行。教師始終以一名“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組織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從而使整節課始終處於活躍的狀態,充滿勃勃生機。

四、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硬幣、直尺、細線等。

教師準備3個大小不同的圓形紙片(若干組)、課件。

五、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規定:“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此設計以下的教學程序:

課前嘗試小研究:

1、複習鋪墊:

(1)舉例説明什麼叫物體的周長?

(2)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2、探究嘗試:想辦法測量一元硬幣(或其他圓形物體)的周長和直徑,看誰的方法最巧妙,有困難可以請教家長或查閲資料。

設計意圖:根據嘗試教學的理論,本着“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的原則,將教學環節前置,將學生能做、會做、可探究的問題預先拋給學生。

一、情境引入,鋪墊交流

1、交流鋪墊題,複習周長概念。

2、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情境圖,瞭解圖中的事情,提出誰的車輪轉動一週走的遠,為什麼?

師:你認為哪兒是車輪的周長呢?

生:車輪一週的長度就是車輪的周長。

師:誰的車輪周長最長,誰的車輪周長最短?

生:爸爸的車輪周長最長,聰聰的車輪周長最短。

3、討論:車輪的周長和什麼有關,有什麼關係?然後由車輪的半徑越長周長越長,即車輪的直徑越長周長越長,進而得出:圓的直徑越長,周長越長的結論。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周的周長,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4、小組交流嘗試小研究、測量硬幣的方法。交流時測量的過程和結果要講清楚。

師:誰來説説你們的測量方法和測量結果?

學生邊説邊演示:

(1)纏繞法。

(2)滾動法。

(3)軟尺測量。一元硬幣的周長是7.8cm。

設計意圖:複習鋪墊題是學生學習新知的基礎,只有做好知識生長點的挖掘培育工作,才能結出新知識的累累碩果。探究嘗試題——測量硬幣的周長和直徑,放到課前目的是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和時間,課上直接交流,重點交流測量方法。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課上嘗試小研究:測量圓片周長。

1、提出課上小研究的要求,讓學生用教師準備好的圓片測量並計算。

老師課前給每個小組發了三個大小不同的圓片,小組分工合作,進行測量和計算,除不盡的保留兩位小數,並填在表中。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操作,教師進行巡視參與。觀察得到的數據,你發現了什麼?

2、小組交流各組測量和計算結果,然後讓學生説一説發現了什麼?

3、全班彙報。師:完成測量了嗎?哪個小組彙報一下你們測量和計算的結果?

彙報預設:

三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直徑的三倍多一些

不管是大圓還是小圓,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

設計意圖:課上嘗試小研究要充分發揮好小組合作的功效,藉助小組合作提高課堂效率,而不是相反。有了前面測量硬幣的基礎,此處重點應放在探究周長和直徑的關係上。

(二)總結圓的周長公式

1、教師介紹圓周率的發展歷程,然後交流感受和啟發,進行思想教育。

師:看來,任何圓的周長都是它直徑的三倍多一些,其實這個倍數是固定不變的數,我們把它叫作圓周率。板書: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圓周率可用字母π來表示。板書:π

教師範讀,學生齊讀,並在桌子上試着寫一寫。

師:我們今天課上研究的圓周率,早在幾千年前,我們古人就開始研究了。

請同學們自學課本84頁的兔博士網站。(學生自學)

師:在眾多研究圓周率的科學家當中有位代表性的人物,你們知道是誰嗎?

生:祖沖之。

師:你們覺得祖沖之怎麼樣?

學生談感受

師:老師也覺得祖沖之太了不起了,做為中國人感到太自豪了。

師:現在人們發現圓周率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利用計算器已經算到了小數點後面上億位,你們讀一讀。π=3.1415926535897……(生讀。)

師:由於圓周率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計算時只取它的近似值。

板書:π3.14

2、引導學生根據周長÷直徑=圓周率,推導出圓的周長公式並用字母表示。

師:根據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如何求圓的周長呢?

生:直徑×圓周率=圓的周長

師:如果周長用字母“c”表示,直徑用“d”表示,誰來總結求圓周長的公式?

生:c=πd師:那如果把直徑d換成半徑r呢?

生:c=2πr師板書。

師:再求圓的周長,你還用測量的方法嗎?只需知道什麼就可以了?

生:直徑或半徑。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啟發下,經歷圓周長公式的推導和用字母表示的過程。

三、鞏固練習,簡單應用

1、讓學生試着用公式求圓的周長

師:那我們利用公式試着求一下圓的周長。(課本84頁練一練的第一題)

學生自己列式計算

師:誰來説説你怎麼列的?

生:根據c=2πr列式為:3.14×2×1.5=9。42(cm)

生:根據c=πd列式為:3.14×18=56.52(cm)

2、讓學生試着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小黑板出示:一面圓鏡的鏡面是40釐米,在它的邊緣鑲嵌一根金屬條,這根金屬條的長至少是多少釐米?

指名讀題。

師:你會做嗎?試試看,誰願意到黑板前做?

學生自己完成,指名板演

3、課下作業:

師:今天我們由車輪的轉動認識了圓的周長,知道了周長除以直徑等於圓周率,並且學會了如何求圓的周長,課下老師給大家留個調查作業有興趣嗎?打開書84頁,能完成好嗎?填在書上。

設計意圖:通過給半徑求周長、給直徑求周長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圓的周長公式的理解。

第2篇:《探索圓周長公式》六年級數學説課稿

這個網站《探索圓周長公式》六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國小六年級數學《統計表》教案及説課稿範文

統計圖是根據統計數字,用幾何圖形、事物形象和地圖等繪製的各種圖形。使人一目瞭然,便於理解和比較。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國小六年級數學《統計表》教案及説課稿範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製作一些含有百分數的簡單的統計表.

2.通過看錶,會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

在已學過統計表的形式和製法的基礎上,會製作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

教學難點

掌握統計表中數量之間的百分比關係,會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統計表。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複習舊知.

我們已經學過,把調查收集到的數據,加以分類整理,請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説出每個數據分別表示什麼嗎?

2.計算.

教師提問:表格中“合計”的數據怎樣算?

3.引新.

統計表不僅反映某一類事物的具體數據,而且還能説明有關數據之間的關係,如表中合計的數據表示了三年同類項目收入的總和,現在的表格,還能反映出村辦企業收入佔全村的總收入的百分比嗎?(不能)

下面我們就繼續學習百分數在統計中的應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

下面是1998~2000年東山村每年的總收入與村辦企業收入的統計表.如果要使這個統計表表示出這三個年度中村辦企業收入佔全村總收入的白分之幾,應該怎樣做?

教師提問:例題向我們提出了什麼問題?

2.增加欄目,擴展統計表含量.

教師提問:

(1)計算每個年度村辦企業收入佔全村總收入的百分比比較容易,計算出的三個百分數寫在表格的什麼位置?

(表格右側旁邊)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側擴充一下,把有關百分數的數據也納入表中?

(學生擴充表格,並計算百分數,填入表內.)

(3)我們再縱向觀察,這組百分數表示什麼?

(村辦企業收入佔總收入的百分比)

(4)你們能概括地講一講我們是怎麼做的?

(把原來的統計表右邊增加一欄,再把每一年村辦企業收入佔全村總收入的百分數填寫過去,這樣就成了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

3.強調“合計”中“百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師提問:我們以後在計算統計表中百分數時,如果沒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號前的數只需取一位小數.“合計”項目中的百分數如何計算?

學生回答:用村辦企業三年收入總和去除三年全村總收入的總和,三年“合計”項目的百分數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數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數的平均數.

4.看統計表回答問題.

(1)2000年全村總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萬元;

(2)2000年村辦企業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萬元;

(3)2000年該村其他收入(包括糧食、副業等)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萬元;

(4)2000年村辦企業收入佔全村總收入的_________%.

教師提問:

(1)通過看錶回答問題,你發現全村總收入和村辦企業總收入是怎樣逐年變化的?

(逐年增長)

(2)其中村辦企業收入增長幅度怎樣?

(很大)

教師講述:僅通過1998-2000年三年的收入,我們不難看出,堅持改革開放,農村的發展非常迅速,特別是村辦企業收入增長幅度之大,説明要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不僅要抓好農業,還要大力發展村辦企業.

(二)反饋練習

某洗衣機廠第一季度生產洗衣機情況如下.分別算出每個月完成計劃的百分數,並製成統計表.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在原來有關統計表知識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學習了百分數在統計中的應用,這就使統計表中反映數據之間關係的內容更充分,更豐富.

四、課堂練習

1.陳莊三户農民1999年和2000年平均每人純收入的情況如下:

陳志剛1999年2186元,2000年2274元;

李衞民1999年2140元,2000年2261元;

陳世昌1999年2205元,2000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統計表.(百分號前面的數保留一位小數.)

五、佈置作業

1.完成下面的統計表.(百分號前面的數保留一位小數.)

六、板書設計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數統計表的結構及能夠準確熟練地進行數據計算與表格填寫。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

3.通過制統計表,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1.講述練習內容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製作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這節課我們進行鞏固練習。

2.複習

讓學生觀察教材52頁例1統計表提問:制一張合格的統計表的步驟是什麼?(要求邊看書邊討論,然後回答)

制複式統計表的步驟:

(1)設計“表頭”

(2)定縱橫欄目各需幾格

(3)畫表

(4)填寫數據(包括總計、合計)

(5)寫上名稱、製表日期

3.鞏固練習

在學生掌握複式統計表製作方法的基礎上,出示練習十七第3題。

方法:指導做題,讓學生研究後再製表

(1)提問:“各年級”和“全年級”各表示什麼意思?

(2)教師巡視指導,然後讓學生結合題目説一説製表的步驟。

4.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5題。

方法:獨立完成。然後讓學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計數填寫的位置,全班齊練。

(2)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4題。

方法:要求學生認真審題,抓住關鍵詞語,弄清數量關係,正確列出算式,準確計算。在做題時一定要注意差後,發現普通的問題要統一糾正。

5.深化練習

練習十一第6題,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教師提示引導,學生試做。

教師引導,表中各班佔總數的百分幾中的總數指的是誰平均每人植樹的棵數又是什麼意思?學生試做後講評。

6.全課總結

有關統計部分的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因此這部分知識很重要,同學們一定要牢牢記住。

7.作業(補充)

(1)請把下面統計表填寫完整

雙林襯衫廠去年各季度生產情況統計表1993年1月

項目 件數 季度 計劃產量 實際產量

完成計劃的 百分數 合計

第一季度 8000 125% 第二季度

12000 120%

第三季度 1000 12500 第四季度

18200 140%

(2)填表。根據統計要求將下表填寫完整

東方國小男、女生人數統計表

合計 男生 女生

各年級女生佔男姓人數的百分數 總計 280

低年級 90 47

中年級 80

36 高年級

52

今天,我上課的內容是《統計表》,選自國小數學教材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第一小節,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簡單統計表和有關百分數的知識以後而進行教學的。通過對教材的鑽研,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學會製作一些含有百分數的簡單統計表。2、通過看錶,會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教學重點是在已學過統計表的形式和製法的基礎上,會製作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教學難點是掌握統計表中數量之間的百分比關係,學會分析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在教學中,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的知識特點,我採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拓展運用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的。

第一、教師引入談話,複習舊知識,提示本課的教學內容。

第二、教師出示例題,學生齊讀,思考:例題向我們提出了什麼問題?然後讓學生觀察已有統計表,小組內展開討論:要解決這個問題,你認為應該怎樣做?學生彙報後,師生共同分析,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最後教師幫助學生解決所遇到的困難。

第三、在學生學會製作統計表後,讓學生看統計表,回答教材上提出的問題。然後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第四、教師對本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小結,進行達標檢測,反饋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情況,拓展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統計表中遇到的問題,突出教材的重點,突破知識的難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gre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