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戊戌變法説課稿多篇

戊戌變法説課稿多篇

戊戌變法説課稿多篇

第7課維新變法運動教案 篇一

第7課 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

金鄉縣胡集中學 戴新月

【課前準備】(課前3分鐘)

班長宣佈:1.下面開始温故互查,前後兩位同學相互檢查提問。過關者得5分。

2、請將得分以“正號”的形式,畫在你的作業本上。

3、(上課鈴響)接下來請韓老師上課——起立 【導入新課】

【教師抽查】請看大屏幕,請讀題並説出答案。(1分鐘)

伴隨着戰爭的失敗,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面臨着嚴重的危機。我們看段視頻,感受那段民族危難的歷史——

幻燈:播放視頻(危局中國)(3分鐘)

譚嗣同對祖國的悲慘命運扼腕歎息,他在詩中寫道“四萬萬同胞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面臨着被帝國主義列強的瓜分,伴隨着清政府自救的洋務運動失敗,一些愛國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站在時代的前沿,上書皇帝、鋭意改革,掀起了變法維新運動的改革浪潮。今天,讓再次走進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史,去領略愛國志士變法圖強的光輝歷史吧!(4分鐘)

【設問導讀】 幻燈:自學初體驗

請同學們閲讀課文32-33頁正文黑色字體,結合設問導讀“圈劃、標註課文”。1.採取瀏覽、快讀(兩倍語速),捕捉關鍵信息。

2、學案“冒號”前面的關鍵詞,請你寫在課文對應的知識要點處。3.在自瀆、標註的基礎上,前後六人小組相互交流,進行修正、補充。

(10分鐘)

【精講深化】

幻燈:【危局警示篇】公車上書

師:請同學們在讀課文,結合關鍵詞提示,描述歷史事件“公車上書”。前後兩人一小組,一位同學描述,另一位同學進行點評糾正。

接下來,請一位班長主持,提問有關“公車上書”的時間、背景、發動者、主張、影響等相關知識信息。(請公平照顧每個小組)

活動:班長主持,學生回答。(13分鐘)

師:公車上書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科舉考試舉人的愛國運動,它揭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康有為、梁啟超是成為此後的維新名士,哪位同學能簡要地介紹一下他們—— 生1:介紹康有為。

師:康有為學貫中西,不僅有深厚中國傳統文化底藴,對西方文化也很有研究,他認為應該清政府學習西方,進行變法。

生2:介紹梁啟超。

師:梁啟超才思敏捷,幼年有“神童”的美譽,可謂是學富五車。他接受了康有為的變法思想,真誠地拜康有為做老師。譚嗣同説——

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師生:萬事都不是一層不變的,每時每刻都處在變化之中,這是全天下公認的真理!

師:兩人志同道合,有了共同的人生理想。你知道是什麼嗎? 生:他們都希望通過變法,實現救國圖強的道路。(16分鐘)

師:為了宣傳和準備變法,康梁積極創辦報紙和建立變法團體。請同學介紹一下——

生1:創建的報紙是《萬國公報》,後改名為《中外紀聞》。師:同學們注意“紀”的寫法。生2:建立維新團體強學會。師:維新派主要宣傳了怎樣的思想?

生:維新派主張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情況,更加深入地宣傳變法。師:此後,維新報紙和團體如雨後春筍,陸續在全國建立。我們看一下創辦者,主要以哪些人為代表?

生:康有為、梁啟超。

師:甲午戰敗,舉國蒙羞,康梁等舉人公車上書,甘願為變法圖強赴湯蹈火,其愛國之心可敬;創辦報紙,建立團體,宣傳變法,探求救過之路,其責任之感可敬!一場變法圖強的改良運動開始了!(18分鐘)

幻燈:變法圖強篇——百日維新 師:齊讀課文33頁第一段。生:讀書,感受光緒帝決議變法。

師:康有為心繫國運,慷慨陳詞;光緒帝誓言不做亡國之君,決議變法。1898年6月,光緒帝辦過法令,進行改革——(20分鐘)

幻燈:維新派認為當時清政府面臨哪些問題? 生:閲讀相關文字。

師:請分別説一説戊戌變法在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方面分別有哪些內容? 生1:政治上,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宂員,任用維新人士; 生2: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生3: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生4:訓練新式軍隊。

師:戊戌變法中,觸動封建頑固勢力利益的是哪項內容?最能體現發展資本主義的又是什麼?

生1-2:回答。(22分鐘)

師:變法中還成立了京師大學堂,這就成為後來北京大學的前身。可見,這次變法是系統學習西方,希望實現救國圖強。那麼,戊戌變法有什麼影響呢?

幻燈:探究提示

生1:傳播了___________先進文化,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生2: 維新派挽救民族危亡、發展__________,具有愛國和進步的意義。(24分鐘)師:然而,面對變法,朝廷中的意見不一。主要分為兩派—— 幻燈:維新派和頑固派。師:維新派的代表人物——

生: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還有支持變法的光緒帝。師:頑固派的代表人物—— 生:慈禧太后、榮祿等。

師:相比較而言,掌握實權的是—— 生: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

師:光緒帝4歲登基,16歲親政,但是一直沒有實權。戊戌變法時,光緒帝27歲,雖勵志救國,但是無力與慈禧太后為首的慈禧太后抗衡。在這場政治較量中,光緒帝遭遇了怎樣的命運?

生:他被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

師:戊戌政變爆發了,皇帝被囚禁,一場浩劫接踵而至。維新派的命運如何? 生:慈禧太后下令逮捕維新人士,康有為、梁啟超逃亡國外,譚嗣同不肯逃走。不久,譚嗣同等六人被殺,戊戌變法失敗了。(26分鐘)

師:譚嗣同慷慨就義,但是他的臨刑前的豪言壯語振聾發聵。幻燈: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師:請同學們小組內討論下,組長歸納觀點,分析下他話的深刻含義—— 生1:有心殺賊,賊指的是反對變法、發動政變 的頑固派。

生2:無力迴天的原因是,變法依靠的是沒有實權的光緒帝,頑固派的勢力過於強大,維新派又沒有自己的軍隊。

師:人之將死,沒有留戀就罷了。他卻説快哉、快哉!這是為什麼? 生3:捨生取義,警示後人。

師:譚嗣同他為了變法甘心流血犧牲,以此喚醒國人的改革意識。這種精神可敬、可歌可泣!應該説,維新志士用血和淚書寫了中國近代化探索的華章!

幻燈:變法失敗的原因和教訓。生:齊讀失敗的原因。

師:這説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產階級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30分鐘)

師:戊戌變法歷時僅103天,因此歷史上又稱它為“百日維新”。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既振奮人心、更發人深思!我們結束了本課主要內容的學習。下面,我們學以致用,進入自學檢測和拓展延伸。請班長宣佈紀律和評分要求。

【自學檢測】 【拓展延伸】

班長:1.合上課本、筆記,獨立完成。

2、小組內互相評改,選擇題錯1題扣5分,材料題錯一問扣5分。3.統計分數。100分者加歷史量化分10分,80分以上者加5分。

(35分鐘)

【課堂總結】

回望歷史的天空,遠去的是甲午戰敗的屈辱歲月,散去的是紫禁城內瀰漫的政變血腥,流放至今的是維新志士救亡圖存的變法誓言。(幻燈:圖片1)

這就是——憶往昔,百日維新探索近代化(幻燈:對聯上)

時光如梭,百年滄桑鉅變!革命締造了新中國,改革開放迎來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幻燈:圖片2)

歷經35年的勵志圖新,又共圓“中國夢”的新篇章!(幻燈:圖片3)正可謂——看今朝,改革開放踐行中國夢!(幻燈:對聯下)橫批——勵志圖新(幻燈:橫批)

同學們,讓我們投入時代的洪流,發出自己的吶喊—— 天下興亡,我之責任(幻燈)師:1900年,梁啟超感傷變法失敗,更寄希望於未來,揮筆寫下《少年中國説》。讓我齊聲朗誦,以此勵志!

師:同學們起立,我們一起大聲讀—— 師:請坐。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少年中國,與國無疆!祝福同學們,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

如有剩餘時間,讓學生整理筆記!(38分鐘)板書:

一、序幕:公車上書,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

二、高潮:戊戌變法,1898年,光緒帝

三、失敗:戊戌政變,1898年,慈禧太后/譚嗣同

維新變法運動-説課稿 篇二

《維新變法運動》説課稿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八年級上冊第七課《維新變法運動》,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重點難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幾個方面來進行説課,下面是我的説課內容。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探索”的一部分,重點敍述了變法過程中的幾個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艱難探索。戊戌變法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和思想解放運動,是近代中國人民探索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一次重要嘗試,所以在中國近代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本課前承《洋務運動》,下啟《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條重要歷史主線。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在學習了中國古代史後,初步具有了分析歷史材料的思考問題的能力,但是還缺乏必要的歷史線索感,對於前後的教材聯繫,學生沒有搞清楚。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強化學生的歷史事件觀念,搞清楚在中國近代化探索中的歷史地位,並且要結合前後歷史知識來學習。

三、重點難點

1、重點: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 確定依據:公車上書是維新變法的序幕,在維新變法運動中佔有重要地位。百日維新的主要史實需要在瞭解變法的主要內容這一基礎上掌握。再者學生只有瞭解了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才能理解戊戌變法的性質和意義。

2、難點: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

確定依據:戊戌變法作為地場救亡圖存運動、一場思想啟蒙運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十分深遠。課本對此問題未作闡述,學生只能通過戊戌變法的內容來探討戊戌變法的意義,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分析、理解、綜合、概括能力,這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説,有較大的難度。

四、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知道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代表,瞭解百日維新的主要史實”這一要求,結合課本知識和學生具體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層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公車上書的主要內容和百日維新的基本史實;知道維新變法運動發生的背景;掌握維新變法的主要內容;理解戊戌變法的性質及其歷史意義;理解變法失敗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歸納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學會歸納、概括歷史知識的方法;通過探討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與歷史意義,提高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能認識到戊戌變法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愛國的、進步的;通過學習維新人士變法圖強的鬥爭意識和義無返顧的英雄氣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

五、教法學法 1.教法

針對課文內容多、理論性強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和直接講授法,輔之以問題教學法法,通過展示圖片材料和視頻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並圍繞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設計若干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問題,啟發、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並通過開展小組討論、辯論等,激發學生合作交流,增強團隊意識。 在教學手段上,我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歷史課程進行整合,採用圖示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提高課堂效率。 2.學法

指導學生收集歷史證據,瞭解變法前中國社會形勢和維新派宣傳維新變法的主要活動,培養學生研究歷史的興趣與能力。

指導學生運用對比方法,瞭解社會各界對變法的不同反應,從而理解變法為什麼會失敗,促進新思想觀念的產生,培養學生運用比較方法分析歷史的能力。

通過問題的精心設計,巧妙提出,讓學生學會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並充分利用小組合作探索、組際辯論、創設情景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增強學生的參與協作意識。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展示《馬關條約》簽訂場面的圖片,提出問題:“《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假如你是生活在19世紀末的一位熱血青年,你會想到該如何去拯救我們的民族呢?”

設計思路:引導學生通過回憶19世紀末中國的社會形勢、為挽救民族危亡“獻計獻策”,理解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激發學習興趣。

2、講授新課 (1)公車上書

視頻播放:《公車上書》的相關內容。然後根據視頻內容提問:“A、影片介紹的是什麼事件?發生在何時何地?B、上書的內容有哪些?C、為什麼會提出變法的要求?產生了什麼影響?”

設計思路: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感受和體驗,增加了學習歷史的興趣,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分析、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

(2)變法的思想準備 圖片展示:維新派與頑固派的觀點;康有為被請到總理衙門“問話”的圖片。

角色扮演:維新派與頑固派的論戰。將學生分成兩組,分別扮演維新派和頑固派,展開辯論,加以指導。

設計思路:通過辯論,激發學習興趣,從感性上認識變法遇到的阻力和困難,為理解百日維新失敗的原因作一鋪墊,同時感受維新派不畏阻力、堅持變法的精神。 (3)百日維新

結合課本講述變法的主要內容和意義。

展示表格,從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四個方面歸納變法的內容,然後對各項內容逐項講解,並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每項變法內容所帶來的影響,最後總結歸納出變法維新運動的歷史意義。

設計思路: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探究自己得出結論,加深記憶,培養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戊戌政變

聯繫課本小字部分,由請學生講述譚嗣同的英勇事蹟,再結合教材講述戊戌政變的基本情況。 設計思路:通過譚嗣同為變法甘願流血獻身的英勇壯舉,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的進步往往需要以鮮血和生命作為代價,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 (5)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與意義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教師總結歸納。

設計思路:引導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分享智慧,理解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與意義,突破本課的難點;同時通過討論,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 (6)拓展延伸

介紹相關史實,留下思考題,讓學生評價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 (7)注意事項

特別強調“戊戌變法”的字形書寫,教授“橫戌點戍戊中空”的口訣方便學生記憶。

《維新變法運動》教學設計 篇三

第7課

維新變法運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戊戌政變等基礎知識。(2)結合課文、利用圖片、歷史資料等培養學生分析和理解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歸納總結康、樑的主要活動;通過討論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培養學生利用歷史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通過對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瞭解康有為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完成情感目標;通過師生的互動探究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維新人士的進步立場和為變法圖強勇於犧牲的事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樹立以天下為已任的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公車上書、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處理的方法:公車上書這一內容通過教師講述、出示公車上書的書影,由學生觀察思索來解決。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通過出示幻燈片,以表格形式呈現給學生,通過四個方面來理解記憶併為後面突破難點做下鋪墊。

難點: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通過師生共同分析變法內容的進步性和侷限性,使學生能客觀地理解變法歷史意義,並在互動探究中通過學生討論得到解決。

【教學方法】

情境模擬法、探究法、圖片資料展示法等。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閲讀教材、觀察圖片、分析資料等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能力。教學滲透點

通過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分析和評價樹立科學正確的歷史觀。

教學資源

教材、課件、網站資料。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也是先進的中國人不斷探索救國道路的歷史。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為維護封建統治而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在甲

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隨之破產,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加劇,民族危機嚴重。此時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過哪些努力?其結果如何?

創設情境:假如我們生活在那個年代,我們都是熱愛祖國、關心中國前途命運的知識分子、愛國青年,你如何拯救中華民族於水深火熱之中?

學生:回答的可能有多種,有的認為必須進行改革;有的認為要發展科學技術,走資本主義道路;有的認為必須進行革命等等。

教師:總結:當時中國的各界人士為挽救民族危亡進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介紹當時最著名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戊戌變法。

教師出示:第7課 戊戌變法 2.師生對白,演繹歷史

教師: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和梁啟超,邀請各省參加科舉考試的1300多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這次事件史稱“公車上書”。

教師出示幻燈片──公車上書記(書影和第一頁)學生:觀察、思索。

教師出示幻燈片──康有為、梁啟超。(瞭解: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他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後來又閲讀了大量外國書籍,瞭解到俄國和日本都靠變法迅速強盛起來,感到發現了醫治中國的靈丹妙藥,開始宣傳變法維新的道理。梁啟超是廣東新會人,聽康有為講俄國和日本如何通過變法使國家富強,覺得很新鮮。於是他誠懇地拜康有為做老師。)

教師:康、樑的這次上書,由於頑固派的阻撓沒有傳到皇帝手中,對清政府觸動也不大,但卻轟動了全國。從此,維新變法運動揭開了序幕。康有為、梁啟超是維新變法運動的主要代表,他們為推動變法還進行了哪些大量活動?

學生:閲讀教材33頁第一段大字歸納要點:創辦《萬國公報》、組織強學會、維新派團體形成。

教師:這部分知識要點大家找得非常準確。對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誰還能補充一些其他的資料?

學生補充:還創辦了《時務報》,各地組織了學會、學堂等等。

教師總結:康有為和梁啟超通過報刊、學會等介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情況宣傳維新變法思想,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教師:公車上書後康有為又三次上書光緒帝,指出形勢危機,惟一途徑就是變法。但頑固派大臣竭力阻撓,康有為與頑固派進行了論戰。

學生:閲讀教材33頁中間部分小字。

師生分析總結論戰的是議題:要不要變法(還有: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提倡西學)。

教師出示幻燈片──康有為駁榮祿,榮祿生氣中途退場

教師:通過維新派與頑固派針鋒相對的論戰及榮祿的拂袖而去,可以説明維新人士的變法思想是符合當時中國歷史發展趨勢的,是進步的、愛國的。由於當時民族資產階級外受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壓迫,內受本國封建勢力的束縛,雖有反抗壓迫進行鬥爭的要求但規模小、力量弱,所以想依靠封建皇帝進行變法。

教師:出示材料:“若不及時圖治,數年之後,四鄰交逼,不能立國。”“萬國報館議論沸騰,鹹以為中國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發„„瓜分豆剖,漸露機芽,恐懼國惶,不知死所。”“亂機遍伏,即無強敵之逼,揭竿斬木,也可憂危。”

──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師生分析總結:此材料道出當時中國面臨內憂(揭竿斬木)外患(瓜分豆剖)。康有為為中國所處的國際險境非常擔心,也為清政府的內政擔憂。言辭懇切,可以看出康有為維護清朝統治、抵制人民反抗但又有憂國憂民的思想躍然紙上,所以光緒帝被深深地感動了,於是接見康有為,表示不做“亡國之君”,讓康有為全面籌劃變法。

教師出示幻燈片──光緒帝召見康有為 討論:光緒帝為什麼支持變法?

學生1:鞏固封建統治,希望有所作為,不當亡國之君。學生2:利用變法從慈禧手中奪回最高統治權。學生3:也有愛國、保國、抵制外強的思想。

教師: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説出了光緒帝支持變法的原因,下面我們看看變法的具體措施: 出示幻燈片──光緒帝照片和百日維新內容 百日維新主要內容 政治方面

經濟方面 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宂官,任用維新人士;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文化教育方面 放言論;

軍事方面 訓練新式軍隊等等。

根據變法的內容,師生共同分析:變法的進步性和變法的侷限性:

教師出示幻燈片──變法的進步性和變法的侷限性(主要有:有利於打破封建政治的體制,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有利於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沒有觸動封建頑固派的實權地位,沒有涉及議院、定憲法等政治主張,沒有采取維新派掌管軍隊的措施。以至於面對後來的政變陰謀束手待斃。)

教師:變法的結果如何呢?

變法觸動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9月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下令逮捕維新人士。戊戌變法失敗了。1898年是舊曆戊戌年,因此稱這次變法為戊戌變法,又因這次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曆時103天,所以又稱“百日維新”。

教師出示幻燈片──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光緒帝被囚禁

戊戌政變後,康有為、梁啟超逃往國外(日本)。譚嗣同不肯逃走,不久,譚嗣同等六人被殺害,這就是歷史上的戊戌六君子。

永遠的譚嗣同:出示幻燈片──譚嗣同和他的絕命詩:“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3、互動探究

教師:譚嗣同的:“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維新派要殺的賊指誰?維新派為什麼“無力迴天”?譚嗣同為什麼説自己“死得其所”?

學生:賊指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無力迴天”是因變法遭到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的鎮壓失敗而無法挽回的局面;“死得其所”是因為譚嗣同甘為變法流血犧牲,不願逃走。

教師:譚嗣同的死值得嗎?

學生1:不值得,是因為逃走後還可保存實力繼續鬥爭,不應該做這樣的犧牲。學生2:值得,是因為譚嗣同用他的獻身精神激勵後人繼續鬥爭。

教師:一百多年前,譚嗣同為變法血染菜市口,捨生取義,殺身成仁。表現了愛國志士們為了國家進步不惜犧牲生命的英雄氣概。滄海浮生,歲月如潮,譚嗣同在時間裏輪迴,我們會永遠銘記。

教師:戊戌變法有何歷史意義?

學生討論後,師生總結:戊戌變法是一場資產階級領導的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和思想解放運動。雖然挫敗了,但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對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為後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教師:戊戌變法是一場什麼性質的運動、它為什麼會失敗?從中得出什麼結論? 學生:總結如下:戊戌變法的性質: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失敗的原因:領導變法運動的民族資產階級天生軟弱,維新派力量弱小,又沒能發動羣眾,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頑固派勢力過於強大。結論:説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4、小結

教師:戊戌變法的失敗,使中國喪失了一次擺脱民族危機,走向富強的機會。但是維新志士們滿懷愛國熱情,為變法奔走呼號,殫精竭慮,他們的行動符合歷史潮流,是愛國的、進步的,顯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他們的愛國精神必將激勵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繼續奮鬥。

簡述清末維新變法運動 篇四

簡述清末維新變法運動

維新變法指1898年(農曆戊戌年)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所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這次運動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光緒被囚,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和日本。譚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殺害,歷時僅一百零三天的變法終於失敗。因此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又名維新變法,其高潮則為百日維新, 是中國清朝光緒年間(1898年)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這次變法主張由光緒皇帝親自領導,進行政治體制的變革,希望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近代化道路。

明治維新成功與戊戌變法失敗的真正原因。 一 變法內容

1、政治方面:准許官民上書言事;取消閒散重疊機構,裁汰宂員;廢除旗人寄生特權。

2、經濟方面:京師設立鐵路礦務局和農工商總局,保護農工商業的發展;獎勵創造發明;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決算;裁撤驛站,設立郵政局。

3、軍事方面:裁撤綠營,精練陸軍,改習洋操;實行徵兵制;添設海軍。

4、文化教育方面:開辦京師大學堂,各地設立中國小堂,兼習中西文科;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設經濟特科;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新書;准許設立報館、學會;派人出國留學、遊歷。 二 變法開始

1897年末,山東發生曹州教案,兩名德意志帝國傳教士被殺。德國乘機侵佔膠州灣(今青島),俄國同時進佔旅順大連,法國進佔廣州灣(今廣東湛江),英國進佔山東威海,並要求拓展九龍新界。列強意圖瓜分剛敗於日本的清朝,在朝中再次敲響了警鐘。

光緒帝雖然在1887年十七歲時已在名義上親政,但實權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裏。面對列強瓜分的危險,1898年(戊戌年),慈禧太后同意光緒帝進行朝政的改革。6月11日,光緒帝帝頒佈《定國是詔》,表明變更體制的決心,這亦是百日維新的開始。之後光緒帝帝召見康有為, 調任他為京章行走,作為變法的智囊。 其後又用譚嗣同、楊鋭、林旭、劉光第等人,協助維新。

裁汰宂員、廢八股、開學堂、練新軍、滿漢平等,等等;涵蓋教育、軍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體制。其最終目標,是推行君主立憲制。康有為向光緒帝帝贈送康有為自己的著作日本變政考和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還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攬要〉的譯本和其他有關各國改革的書。正在變法的時候想要推薦使把型號特別地當作明治維新的改革前進了。

戊戌政變新政一開始便遭到原來各大臣的抵制。特別是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榮祿,更是保守派的頭目。9月16那天光緒帝在頤和

園召見統率北洋新軍的直隸按察使袁世凱,面談後升任他為侍郎候補。另一方面,直隸總督榮祿以英俄開戰,催袁急迴天津。據袁世凱的日記,之後譚嗣同於9月18號那夜訪袁世凱住處,透露皇上希望袁世凱可以起兵勤王,誅殺榮祿及包圍慈禧太后住的頤和園。兩日後9月20號那天),袁世凱回到天津,將譚嗣同的計劃向榮祿報告。9月19,慈禧太后回宮9月21號那天即臨朝,宣佈戒嚴,火車停駛;並即幽禁光緒帝,廢除新政,搜捕維新黨人。是為戊戌政變,結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維新。維新黨人中,康有為早離開北京,梁啟超逃入日本使館。譚嗣同拒絕出走,表示:“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其他數十人被捕,譚嗣同、楊鋭、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六人於9月28斬於菜市口。徐致靖處以永遠監禁;張蔭桓則發放新疆;陳寶箴革職永不敍用。所有新政,除京師大學堂(即現北京大學)和各地新式學堂被保留外,其餘主要新政措施均被廢止。 變法影響

近年亦有歷史學家認為,維新運動自開始即不具有成功希望。除了光緒帝帝未具備足夠的權力和威望推行改革外,維新派人物(特別是作為智囊的康有為)對政治現實的無知,和他們對西方社會制度的粗糙瞭解,亦註定運動的失敗。 三 變法意義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①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維新派

試圖在政治上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在經濟上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符合歷史發展趨勢。②它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在民族危機加劇的時刻維新派希望通過變法使中國走向強大,從而擺脱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激發人民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③戊戌變法也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資產階級接維新派提倡新學,主張興民權,對封建思想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在這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四

失敗原因(與日本明治維新相比較)

1、光緒帝和幾個書生的全變和大變的急進變革得罪了整個上層階級,包括知識分子,廢除科舉堵住了某些知識分子的升官之路。 而日本則是穩健的改革;

2、戊戌變法和之後慈禧太后的新政都有洋人的破壞。而日本的改革受到洋人的扶持;

3、維新派依靠無實權的皇帝,缺少中央地方的官員及民眾的支持,帝國主義與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封建勢力強大,代表民主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薄弱,無法與其抗衡,又加上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脱離羣眾。

上面的兩個原因,以第一條為最主要,下面仔細説一下我的理由:

至於有人説失敗是因為“主觀方面,中國資產階級發展不徹底,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客觀方面,中國封建反動勢力太強大,嚴重阻礙。”這個是教科書的標準答案,但卻是不符合事實的。其實,這裏的主客觀因素日本和清代都也有這個問題,日本的封建反動勢力的反抗甚至

比中國還強大,比如日本改革之後,日本九州的封建勢力就發起對新政權的武裝進攻。

1895年的甲午戰爭失敗後,1898年由光緒帝帝主持的戊戌變法維新應運而生。在教科書和主流媒體的影響下,人們基本上認為戊戌變法運動是慈禧太后鎮壓的,慈禧太后是阻礙中國進步的禍根。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甲午慘敗,老佛爺豈能無動於衷? 據費行簡《慈禧太后傳信錄》載,早在變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對光緒帝説:“變法乃素志,同治 初即納曾國藩議,派子弟出洋留學,造船制械,以圖富強也。”“苟可致富強者, 兒自為之,吾不內製也。”光緒皇帝素怕慈禧太后,待到慈禧太后坦露心跡,抑鬱頓釋,也就在幾個書生的簇擁下放膽行動起來,恨不得把一千年的任務在一個禮拜之內便大功告成。欲速則不達,反而適得其反,得罪大批既得利益者。光緒帝和維新派全變、大變的急進變革主張,造成整個社會結構的強烈震盪,使許多與現存社會有利害關係的社會集團和政治勢力覺得受到了威脅。百日維新期間,上諭達一百一十多件,令人目不暇接。各地方官員都怨聲載道。光緒帝嚴懲阻撓變法的官員,樹敵太多。至於廢除八股改革科舉制度,又在龐大士人羣體中引起普遍恐慌。

幾個書生的所做所為就要導致清朝的崩潰了,慈禧太后不得不走出來穩定政局,吞下 “血腥政變”的惡果。在處理戊戌變法上,慈禧太后有功無過。(對專制腐朽政府有功,對人民有劇毒。)慈禧太后當時要是真的要像武則天那樣有野心,那她為什麼不稱帝呢?(如果

你和一個有夫之婦有通姦之實,那你為什麼不和她結婚呢?)因為種種原因,慈禧太后已經被醜化的不能再醜化了。

慈禧太后是支持改革的,(她也支持刀槍不入的義和團)這個由她自己主導的新政證明了這一點,“前因中外積弊過深,不得不因時制宜,力加整頓。而宵小之徒,竊變法之説,為煽亂之謀。業經嚴拿懲治,以遏橫流。至一切政治有關國計民生者,無論新舊,均須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廢食。”但處在那樣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她不具備有一個最高統治者應有的知 識素養。她沒有主動吸納新知識的渴求和行動,因而在不少問題上表現出驚人的無知,如認為修鐵路破壞風水,火車要用驢馬來牽引等等(但這也不能全怪她,那個時代的知識背景就是如此)。她的無知影響到她所支持的洋務運動和同治中興的實 績。更為重要的是,因為受教育水平和時代的侷限性,她對事態的嚴重性、改革的進程和目標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通盤考慮,在外力的刺激下被動地調整政策。在新政實行後,還是犯了光緒帝主持的戊戌變法維新的冒進的錯誤,日本的維新用了 20年完成,而慈禧太后用了8年。由於改革的步子太大太快,導致政局不穩定,導致權力下放,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保路運動。 這裏強調一下,清朝的滅亡不是因為通常説的什麼腐敗,而是自己的改革大躍進。這和當年蘇聯解體的原因相似,蘇聯解體不是因為腐敗,而是激進的改革。

從國際環境上。日本明治維新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末,當時世界還處於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奪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開始。而西方列強在東亞侵略的主要目標是地大物博的中國,加上亞洲民族

解放運動特別是中國太平天國運動對西方列強力量的牽制,都為日本明治維新提供了一個較為有利的國際環境。日本維新派本身也比較注意外交鬥爭策略,儘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間的矛盾。而清朝戊戌維新已經到了19世紀90年代末,世界資本主義已經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的高潮已經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畢。中國成了列強在東方爭奪的“惟一富源”,出現了瓜分中國的狂潮。這時帝國主義列強絕不願意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國際環境對中國維新運動很不利。

因為中國土地大,人口多,發展起來對其他國家不利,而世界的資源是有限的。其他國家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無所謂好壞來評價他們的侵略行為。正是為了讓中國這個睡獅永遠也不醒來,西方對日本的改革維新大力扶持,而對清朝晚期的戊戌變法採取破壞行動。所以説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思想解放運動

八年級歷史《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情況。“公車上書”是怎麼回事?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宣傳變法的情況。

2.通過對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之間的關係。通過對公車上書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要求變法的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變法的必要性、進步性以及他們對維新變法運動的貢獻。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是歷史進步的現象,以康有為等人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時刻,積極宣傳變法,要求發展資本主義、救亡圖強是符合歷史潮流和中華民族利益的,他們在歷史上的活動是愛國和進步的,應該學習他們關心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

“公車上書”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難點

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原因。

教學思想

本課理論性知識較多,學生不易理解,要通過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探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相關內容;同時採用多媒體手段實現對重點、難點的突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維新變法運動的必要性、進步性和愛國性。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19世紀末,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活動有哪些?這些侵略活動對中國的危害是什麼?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指出:19世紀末,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嚴峻形勢,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了一場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變法圖強的愛國的政治運動。

二、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1.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過程: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洋務運動的刺激和誘導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開始投資新式工業,這樣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這裏要簡單解釋何謂新式工業,並且指出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情況和西方資本主義的產生是不一樣的。

2.民族資本主義的艱難處境:它誕生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中,受到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弱、發展艱難。

3.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19世紀末)

原因: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

概況:略。

影響:(組織課堂小討論)

師:民族資本主義 發展了,民族資產階級會有什麼要求?

生:他們要求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們要求掌握政權。

師:很好,可是當時的中國面臨什麼嚴峻的形勢呢?

生: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師: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是怎麼做的?

生:妥協、投降、賣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師:民族資產階級又該怎麼辦呢?

生:他們反對妥協、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們要求變法圖強,使中國強大起來。

師:同學們説得很好。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把發展資本主義和挽救民族危亡結合起來,發動了變法圖強的維新變法運動。

三、公車上書

1.背景: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面臨瓜分危機。

2.簡介康有為、梁啟超。

3.公車上書的經過(概述,觀看錄像)

4.結果:上書失敗,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維新變法由一種社會思潮轉變為政治運動,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四、強學會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指導學生自學)

1.強學會

師:公車上書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為了繼續宣傳變法,進行了哪些活動?

生:創辦《萬國公報》,組織強學會。(演示有關圖片)

簡介強學會的情況:強學會把維新派組織了起來,形成一股政治力量,《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後來,由於頑固派的破壞,強學會被清政府查封,但這不能阻止維新變法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2.維新變法運動深入開展

師:請同學們閲讀課本有關內容,簡單談談全國維新變法運動開展的情況。

生: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總結一下內容:

《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時務學堂 長沙 譚嗣同

師:維新派在各地辦學會、學堂、報刊,積極宣傳變法思想,他們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推動維新變法運動高潮的到來。這部分內容我們將在下節課中學習。

小結: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第三張幻燈片。

板書設計

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二、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三、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北京: 強學會成立

《萬國公報》 《中外紀聞》

全國:《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3gwm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