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建構區觀察記錄(多篇)

建構區觀察記錄(多篇)

建構區觀察記錄(多篇)

小班建構區觀察記錄 篇一

這是小班建構區觀察記錄4篇,適合幼兒園教師使用,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第1篇

背景分析:

這段時間,我班正開始《可愛的小動物》主題探索活動,孩子們對動物表現出很親近的感情,也喜歡自己扮演其中的角色。

幼兒行為實錄:

音樂活動《小白兔捉迷藏》開始了,老師扮演了兔媽媽,幼兒扮演兔寶寶戴上了胸飾,老師開始讓大家聽一段音樂,音樂剛出來,孩子們有的説:小白兔跳出來玩,有的説:它去拔蘿蔔去,還有的説:它去超市買好吃的。老師看到孩子們情緒十分高漲,又提了問題:那你們聽聽後面的音樂,小兔又在幹什麼呢?孩子們一下十分安靜,側着耳朵聽着,有的先説了:“小兔休息一下。”還有的説:“小兔在吃東西了。”只有子瑜説:“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來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着,最後老師做了一個表揚他的動作,大家應和着他的意見……可是等狼來捉小兔時,大家都變成花、草、樹、石頭等,等狼過來問:你是誰呀?沒有一個説是小兔,子瑜説:“狼是食肉動物,它不喜歡吃草的。”看來孩子們還能區分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呢!

教師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生成了有關食物鏈的問題,也熱衷於討論食草和食肉動物的話題,在與孩子們一起開展生成式主題活動的歷程中,我時時為小班孩子的創造潛能而驚訝和感動;在和孩子們互動的過程中,我從中學到了許多活生生的知識,這些活動使我的教學實踐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小班孩子,他們也可以是生成活動的主人。雖然,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動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樣能產生較多、較好的成 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實生活中自然地沉澱着、積累着。但實踐讓我明白:教育並非演戲,取之於生活而又用至於生活的經驗才是最珍貴的,真正符合幼兒需要,有利於每個孩子提高和發展的活動才是成功的。

改進措施:

1、在事先的準備上,創設更貼近小班孩子生活經驗的情境,容易激發孩子表達的慾望。

2、教師還要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重視個別在集體中表現。

第2篇

班級:小二班

日期:第二週20XX年3月2日

主題:親親一家人

執教:***

活動目標:

1、喜歡模仿成人角色,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做什麼的。

2、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手指靈活度。

3、能遵守區域活動的規則

材料投放:

娃娃家:布娃娃、毛絨玩具若干,娃娃家套裝玩具一套,餛飩、自制麪條、餃子等若干。品嚐區,各市糖果盒、糖果、卡通茶杯若干。

小醫院:醫院套裝玩具一套,自制鹽水瓶若干,藥瓶若干等

語言區:幼兒圖書若干,幼兒活動材料1

美工區:幼兒活動材料《紙工》P2頁,《紅燈籠》,彩泥,蠟筆、畫紙等

指導建議:

1、美工區:幼兒在做《紙工》《紅燈籠》時,因為小班的小朋友接觸剪刀剪紙還不是很多,教師在幼兒動手剪紙的工程中,要重點指導,並提醒幼兒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幼兒做完成品時,要及時給予幼兒鼓勵,提高幼兒以後做紙工的信心和興趣

2、其他區域活動時,要注意每個區域的活動規則,並鼓勵幼兒在區域中多説,和其他幼兒多交流。

觀察原因

小班的幼兒在紙工遊戲中,慢慢開始接觸需要用剪刀完成的作品,因為小班的幼兒手指靈活度還不夠,大部分又是初次接觸需要用剪刀的手工,所以我想讓我們班的小朋友慢慢開始接觸需要用剪刀幫助完成的紙工作品,慢慢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觀察記錄

有而在聽講的過程中還是很認真,很投入的。可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孩子的一些問題,而最大的問題就是,大部分孩子還不會用剪刀,而我在給他們做示範的時候,又恰恰忘了教他們如何正確使用剪刀,使他們本來就還不靈活的小手顯得更加的笨拙,雖然有一部分的幼兒能完整的剪下需要的紙片,可是他們也沒有正確的是用剪刀。

思考與對策

小班年齡段的孩子,在手指靈活度的方面還是欠缺的,他們的手指小肌肉羣的發育還未全部完成,所以需要做一些細緻的遊戲或動作都還不是很協調,特別是需要使用剪刀時,就很明顯了。我覺得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不是隻在紙工活動上,正確使用剪刀的方法也不是在課堂上完全能説明白的,除了在日常活動和交流中,指導幼兒正確使用剪刀外,還需要家長平時在家中能讓孩子有目的地剪一剪,練一練,這樣對孩子的手指靈活度和小肌肉羣的發展都有好處。

第3篇

觀察對象:程鵬瑞

年齡:5

性別:男

所在區角:結構區

時間

3.18下午14時25分

觀察狀況記錄

用雪花插片插了一件很雄偉的飛機,機身、機翼飛機輪子都有,插的飛機很形象。

評價與分析

幼兒的潛力不錯,按老師的要求插了一件很形象的飛機。老師期望幼兒在此基礎上自己有更好的突破和創新。

教師介入策略

教師指導幼兒能夠再插一個戰鬥機、直升機、未來的飛機,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改善措施及目標

對於潛力強的幼兒,教師能夠制定的目標更高一些。

第4篇

區域名稱:娃娃家

觀察時間:20XX年五月

材料提供:娃娃衣服、櫃子等

觀察記錄:早餐過後,幼兒像往常一樣在音樂伴隨下進入了活動區。一進區蔓蔓就發現娃娃家新增了幾件小衣服,她拿起一件花上衣,興奮地説:“我也有,這件衣服。”田田聽到蔓蔓的説話就走了過來,“小娃娃的衣服”她馬上拿起衣服給娃娃穿,蔓蔓也抱起了一個大布娃娃,她一邊給娃娃套一袖一邊對田田説:“天冷了,娃娃要穿衣服了,是嗎?”田田答道:“是啊,不穿衣服娃娃會生病的,生病了就要打針的。”説完,他們各自忙着給娃娃穿衣服。田田的娃娃小,她一會就給娃娃穿好了。蔓蔓的娃娃大,有一邊衣袖怎麼也穿不進焦急起來,田田這時轉過來幫蔓蔓,並和蔓蔓一起把娃娃的手往衣袖裏套。

區域名稱:小動物的家

觀察時間:20XX、6

材料投放:可樂瓶製成的各種動物

觀察記錄:

為了讓幼兒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學會關心愛護小動物。我悄悄將材料放入了活動區。早餐過後,幼兒在音樂伴隨下進入了活動區。貝貝和天天一同來到小貓、小狗、小兔前,拿起來看了看,貝貝把小貓、小狗、小兔看了一遍就又到其他材料籃裏東翻翻西瞧瞧去了。天天拿起小狗後,將小狗轉了一圈,突然發現旁邊有食物,他拿起一個蘿蔔就往小狗嘴裏放,嘴裏自言自語的説:“我給你吃東西。”接着又從籃裏順手拿起一塊骨頭,放入小狗嘴裏。當他拿起第三個食物蘿蔔時,他停下了手看了看,開始翻食物的籃子一邊翻一邊説:“蘿蔔 、骨頭、小魚。”於是他換了一塊骨頭放入小狗的嘴裏。玩了一會,他又拿起小貓來喂,這時他發現了勺子,他試着拿勺子喂小魚。貝貝在活動區裏轉了一圈後,見天天在喂小貓,就走到天天旁看天天餵食,覺得挺好玩也抱起一隻小貓來喂。他找了找沒見有勺子,就一把搶過天天的勺,天天大叫:“老師,他搶我的勺子。”我馬上走過去,只聽貝貝嘟喃着“我沒有勺子喂小貓了。”我忙對他説:“那我們來找找還有什麼工具可以用來喂小貓?”貝貝看了看籃子,搖了搖頭“沒有了”我拿起一個鑷子説:“試試看,鑷子行不行?”貝貝拿着鑷子慢慢地夾起了一條魚,放入了小貓的嘴裏。“老師,我喂小貓吃魚了。”貝貝高興的叫了起來。天天看到後,也跟着換了鑷子夾魚。

分析:區域活動

內容、材料豐富,有利於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並適於幼兒個別溝通的優勢,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同時使教師能在幼兒自主遊戲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觀察幼兒,及時滿足個體的不同需要。

貝貝對遊戲材料進行無意識地罷弄,較長時間東看看,西瞧瞧,我認為作為教師應不急於引導,而給予他們充分探索的時間,讓他們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的材料,以培養幼兒的自主選擇能力。

小班幼兒年齡小,常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為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發生爭搶,教師適時介入引導,即化解了矛盾又保證了遊戲的正常進行。

建構區觀察記錄 篇二

建構區觀察記錄

觀察情況記錄:

建構區我們投放了大量的木製積木,重在培養孩子們的想象能力,能夠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積木搭建。但是每次進區角之前,我們要強調進區規則,簡單介紹本次活動的主題。但是,孩子們的合作意識相對比較薄弱,基本上是自己玩自己的,我們有意識讓孩子們合作,然孩子們體驗合作的愉快。

教師的介入與策略:

孩子們搭建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搭建高樓,但是孩子們在搭建過程中,直接用一塊木板斜搭在建築物上形成一斜坡,我問瑞瑞:“這是什麼呢?”“這是樓梯呀!這樣我們就可以爬到樓頂了!”基於這種樓梯,我引導孩子們觀察圖片,想象一下我們生活中的樓梯是什麼樣的,孩子們紛紛發表見解,我根據孩子的描述進行簡單指導,讓孩子嘗試用木板搭建成樓梯狀,然後讓孩子們嘗試哪種樓梯上樓更輕便。

改進措施及目標:

孩子們對見過的,體驗過的,喜歡的事物印象特別深刻,而且也願意用搭積木的方式把它們表現出來,也真的很好。我想在下次的活動中:

1、讓孩子們之間有更進一步的交流,孩子們的交流中也能提升幼兒的想象力;

2、如何讓幼兒的思路更加打開呢?我想可以讓孩子看些平時常見的圖片,也許孩子們的思路會打開些。

大班建構區觀察記錄 篇三

大班建構區觀察記錄《我不想玩積木》

幼兒園要求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識,於是在區域遊戲的選擇上也是尊重孩子,讓孩子自由選擇區域。區域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選擇了不同的區域開始玩遊戲,我發現建構區只有寥寥幾人願意參加,於是我又問“誰要去搭積木?”可是沒有人舉起手來,這時我就問:“我們今天來搭高樓大廈,看誰搭的最高,最好看。”好不容易有2個小朋友舉起了手,我就請他們去玩了,遊戲開始了,我站在一旁觀察着建構區的幾人,剛開始,張佳樂説,“我要搭很高很高的房子。”馮子堯和華燁也開始了,過了一會,我看見張佳樂的房子很快搭好了,還在喝其他兩個人炫耀,炫耀一番過後,他又去拉旁邊語言區的小朋友來看,又經過一番炫耀,完了之後就不知道幹什麼了,就跑出去玩了。而沒過多久,只看見建構區桌子上躺着的積木,卻看不見一個玩積木的人了,我四周一看,原來張佳樂去科學區了,華燁和馮子堯也去別的地方玩了。

區域活動本身具有自由、自選、獨立而協作的優勢,可今天建構區在沒有人的情況下是老師介入,和幼兒商討後幼兒才去遊戲的。根據孩子的反應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投放的材料的問題

1、在投放材料的過程中,發現幼兒的興趣已經不高了,沒有及時的調整材料,材料也比較單一。

當幼兒對某樣事物有着濃厚的興趣時,便能在活動中保持愉快的情緒,處於積極主動的探求狀態,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而幼兒的能力與水平又是制約其發展的影響因素。當幼兒覺得遊戲也就如此時,她們就會失去活動的興趣,也就不願意再玩了。

2、投放材料時沒有考慮到個體差異。

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這些個體之間難免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差異,而幼兒教育要允許幼兒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學習、探索,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張佳樂是動手能力較強的幼兒,對他來説打造一座高樓是小意思,而華燁和馮子堯是能力比較弱的,所以他們體會不到成功的樂趣,從而也就失去了興趣。

(二)教師的指導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是觀察者、引導者。我們支持、鼓勵幼兒自發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據幼兒在區域中的表現,隨時給予一定的幫助、指導。我們建立區域活動常規,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區域活動,培養幼兒自主自律能力。我的指導對於幼兒來説沒有具體的評價,幼兒在遊戲中沒有興趣,出於我的威嚴才繼續遊戲的,沒有足夠的空間給他們,應該給予鼓勵,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和諧的環境。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覺得老師應該做到:

(一)對材料重新進行調整

1、材料太單一,而且沒有層次性,正對這個問題,我想在建構區不光要使用提供的現成的積木,還要為幼兒準備一些廢舊的材料,如大小不一的盒子,罐頭等等,這樣就能使原本單一的建構區變得豐富起來。

2、針對幼兒的興趣投放材料。

隨着幼兒遊戲水平的提高,要及時進行補充、調整,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改進或摒棄不適合的材料,開發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針對性,更符合幼兒的發展水平。

(二)指導到得當、適時,有針對性

在觀察指導的時候,要給幼兒一定的空間去發揮,給他們寬鬆的環境去講述他們的需求、困難等等。要仔細的傾聽幼兒的“祕密”,要站在孩子的視角去想、看問題,這樣才能更有效的推進幼兒遊戲。

小班建構區遊戲觀察記錄 篇四

片段一:(小班幼兒第一週的建構區遊戲片段)

區域活動前,我先向幼兒介紹了建構區中提供的材料:原木積木、膠粒積木、雪花插片、長方形的牛奶紙盒、幼兒奶粉罐、長放形的紙板(用於架高)。幼兒當時興趣很高漲,也一同認識了材料的顏色、形狀,以及如何拼搭。五位幼兒進入了建構區:

師:“今天,我們來試試用這些積木拼搭好看的房子,好嗎?”

全體幼兒:“好的。”

師:“你打算造幢什麼樣的房子?”

幼:“造大潤發:”“造城市客廳;”“造幼兒園;”“造房子。”

師:“好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試試,記得玩好之後將玩具整理好哦。”

一開始,他們各自從積木中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積木開始拼搭。徐辰睿先選擇了長方體的紙盒積木,並將積木橫着放在地上。又去拿了一塊相似的紙盒,很快他將手上的紙盒也堆在了之前紙盒上,並高興的對我説:“鬱老師,你看,我房子造好了。”我追問:“你搭的是什麼房子呢?”他説:“是大潤發。”然而,一旁的孫璟怡手裏拿着圓形的罐子,並將兩塊罐子疊起來。當我問道:“你搭的是什麼?”她低着頭沒有回答。

而另外三人則是坐在一旁很開心的玩着雪花插片。旁邊的幾種玩具完全被他們忽略了。

區角遊戲結束後,五位孩子在堆放玩具沒有方法,放的非常凌亂。最後在老師的幫助下才完成。在區角交流時,我將積木再一次介紹給孩子,這次,我介紹了這些材料的玩法。我先拿了兩塊長方形的盒子説:“老師先要造房子的柱子,然後要造個屋頂,誰來幫老師選塊積木做屋頂呢?”大部分幼兒都舉手了,我請了個別幼兒嘗試用紙板架高。並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造了一幢類似的房子,並給與了鼓勵。

我的思考:

孩子在活動中的狀態體現出他們其實在建構的經驗上是很缺乏的,起初他們並不瞭解這些積木該如何的組合、拼搭,只是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和興趣在玩。並沒有在區域活動中學到什麼。同時,孩子之間沒有交流、沒有合作,整個區域的環境創設對孩子拼搭的啟發也不多。幼兒完全在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在嘗試建構。

經過這次觀察與思考,我在環境的創設上做了一次調整。 我的調整措施:

在區域中我在區域的牆壁上設計張貼一些常見的建築物圖片,激發孩子構建的興趣;而玩具擺放的位置貼上標誌幫助幼兒可以獨立的整理好各種建構材料。並且在區域活動開展前介紹了這些內容。

片段二:(環境調整後的區域活動開展的一個片段)

有五位幼兒進入了建構區,有三位幼兒先看了看屏風上的設計圖,然後再選擇了積木嘗試拼搭。而有兩位幼兒是先嚐試自己拼搭,沒有參考設計圖,完全是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在嘗試。

章哲鳴先選擇了兩塊長方形的積木做了柱子,他一邊很認真的在搭建,一邊仔細的看着設計圖紙,還説着:“再拿個長的。”於是,搭了兩層後,他選擇了一塊三角形的積木作為屋頂。不一會兒,他按照設計圖紙搭建了三幢房子,基本上是以組合、排列的方式搭建的。而其他幼兒仍然是自己管着自己搭

建,其他三個幼兒分別都搭建出了設計圖上的造型,而另一個幼兒搭建的房子基本上是一層樓高的房屋,以長方形紙板為屋頂,是我上一次區角交流時搭建的方式。

我暗示三位幼兒:“怎麼樣能把你們的房子連起來呢?房子和房子之間還有什麼呢?”此時,沈為源説:“有路的。”王馨怡説:“還有樹。”這時,我追問:“請你們再選一種積木來鋪路,把你們三個人造的房子都合起來,像我們的江濱新村一樣。”幼兒很快就動手了,三個人分別找了圓形的罐子作為馬路,而一位幼兒則是選擇了塊圓形的小罐子作為樹。很快,孩子們的興趣又開始很高漲,區域內的建築物也沒有原先的那麼獨立、凌亂。

我的思考:

通過環境上的調整後,我發現幼兒對建構的興趣又開始膨脹了。他們漸漸的關注到了設計圖,也能完成設計圖上的內容。但是對於能力較強的幼兒來説這些設計圖上的內容過於的簡單,他們一會兒就完成了,但是能力較弱的幼兒仍然只是停留在原地。於是,幼兒現有的建構經驗以及材料的層次性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的調整措施:

1、區域環境的調整:增加了一些拼搭好的作品的照片供幼兒參考。對於一些能力較弱的幼兒來説可以先看着這些拼搭好的實物圖進行拼搭。同時,也增加了一些幼兒常見的建築物的照片。比如:大潤發、幼兒園、滑滑梯、醫院等。這些照片在提供前,事先通過談話活動、實地參觀等方式,先帶孩子去認識了這些建築,然後再投放進區域活動中,也隨着孩子建構經驗的豐富不斷的做調整。

2、材料的調整:增加了一些樹木、花草等,比較形象生動的材料,使整個建築區更像是一個整體。同時,也增加了一些廢舊材料,如:瓶子、旺仔罐、汽車玩具、人行道等。這些材料都來自幼兒與家長們共同收集的,也有部分材料是孩子經常在家中玩的建構材料。幼兒已經積累了一些“拼搭”的經驗,因而有選擇的將這些材料投放到區域中,同時也不斷的更新。

3、幼兒經驗的積累:帶領幼兒參觀中大班哥哥姐姐們搭建的房子,參觀他們的建構角。以及帶領孩子參觀一些常見的房屋建築,如:我們的幼兒園,欣賞、討論幼兒園的房子,不斷的豐富幼兒的經驗。

片段三:(第三次調整後的某個片段)

幼兒進入區域後,先是選擇了買來的積木搭建了幾幢房子,並且用長條的硬板紙鋪了條馬路。很快建構區內的房子一幢幢的呈現出來了,孩子們也利用了廢舊的易拉罐做了房子的柱子。

凌若軒問沈安琪:“你搭的是什麼啊?”沈安琪説:“幼兒園呀,你呢?”凌若軒:“醫院啊。”但是他們的建築物並沒有顯現出這些建築物的特徵。

於是我問道:“看看我們上次拍的照片,幼兒園裏有些什麼東西?你沒有造出來。”凌若軒幼兒看了下説:“有滑滑梯的。”沈安琪:“還有游泳池的地方。”我又問道:“怎麼造滑滑梯呢?大家都一起來試試看。”

沈安琪幼兒先是拿了塊圓柱形的積木作為柱子,再選擇了一塊長方形的積木,然後很開心的説:“我的滑滑梯好了,老師你看。”周聖易幼兒也模仿沈安琪造了一座滑滑梯。

於是我暗示他們:“看看,這些易拉罐和紙板可不可以用來做滑滑梯呢?”

不久,大夥兒開始利用這些廢舊的材料造了很多個滑滑梯。我説:“那游泳池要怎麼做呢?”C幼兒點了點照片,然後直接選用了一個圓形鏤空的積木説:“這個可以做的。”

我説:“這個游泳池好小哦,大概只能一個小朋友在裏面玩,能不能用這些材料造個更大的呢?” 孩子們再次開始嘗試探索,凌若軒幼兒馬上拿了張長長的硬板紙把他折了下圍成個圈做了游泳池。而章彥哲則是用很多塊正方形的積木圍成了個圈做了游泳池,很不錯。

我的思考:

通過前幾次的調整,我發現孩子們對建構區興趣一直是很高漲。孩子們在玩的時候經常會參考設計圖、照片等,拼搭時更有了目的性,而不是盲目的搭建。但是孩子們與材料的互動情況卻是我最為關注的地方。這些材料很豐富,但是孩子們似乎還不是很會玩。原先我認為,這些材料孩子們都是共同收集的,他們應該會將這些材料都運用到拼搭中,但現象表現出孩子們對這些材料的使用情況還是不盡人意的。

我的調整措施:

1、提供了一本小冊子,上面將一些廢舊材料的使用方法以繪畫的方式呈現出來。如:廢舊的易拉罐與積木組合成房子的圖片、紙板與柱子的組合等。能力較弱的幼兒可以參考這些單一建築物的組合方式,其中包括了排列、平鋪、合圍等技能的運用。而能力較強的孩子有自己的獨特想法時,老師可以繼續用繪畫的方式添加進去。

2、設計圖紙更新,結合主題活動。如這個主題是《我愛我家》就添加一些“我的家”的設計圖。設計圖的內容包括:卧室、廚房(小牀、電視機等)、客廳(沙發、電視機、空調)、大門、陽台等。

我的點滴思考彙總

1、建構區環境的創設:環境是首先吸引孩子的地方,也是激發孩子興趣的關鍵。因而,經過幾次調整後,在區域的間隔上我選擇了一些幼兒常見的建築物的雕刻作品作為屏風。在屏風的反面則貼上了幼兒常見的建築物照片、設計圖紙等。也隨着主題的更新,改進設計圖紙及照片內容。

2、材料的投放:更注重層次性,有容易拼搭的易拉罐也有比較難的紙板等。同時,也可以用漂亮的包裝將這些材料重新的裝飾了一下。

3、家園的配合:部分建築物材料由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

4、幼兒的經驗:帶領孩子參觀中大班孩子的建構區,積累幼兒的經驗,拓寬他們的視野。同時,帶孩子有目的性的參觀身邊常見的建築物:醫院、超市、幼兒園等。

5、下一步的思考:幼兒之間的配合及孩子與材料的互動是我下一步要思考的地方。

幼兒園小班的建構區記錄和分析 篇五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能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搭積木;

2、提醒幼兒遊戲規則

【材料投放】

1、有五位幼兒一起選擇的建構區的積木一籃;

2、數量足夠五個幼兒活動的量

【指導建議】

1、積木雖然是孩子們自己選的,不代表他們能對積木的'玩法很熟練,教師可以適當給予幫助;

2、尊重幼兒的創意,讓幼兒説説自己做的是什麼,幫助幼兒理順思路;

3、適當給幼兒在創作中一些建議,幫助他們完成的更好。

【觀察原因】

1、幼兒的想象能力雖然很豐富,但是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動手能力還是有限度的,小班幼兒更是如此。

2、教師在不違背幼兒的意願下,給幼兒適當的幫助,並找一找他們在活動中的創意點和不足之處。

【觀察記錄】

我們班的孩子,對搭積木的遊戲還是很感興趣的,搭積木也是孩子們的天性。今天我就選擇了了班級中建構玩具中的一種,對孩子們搭積木進行觀察和分析,今天區域活動中參加建構區的幼兒有五名,分別為:言、尚、宜瀾、晨傑和雨軒等。

言是我們班年齡最小的,卻很快適應了我們這個集體。我對他的要求也稍微放鬆了些,不過搭的積木還是很形象的,把不同的大小的積木平鋪再一起,他説是寬寬的馬路,我引導他,在馬路邊上還有房子呢?

他就把積木豎着靠在“馬路”上,高興的對我説:“老師,房子搭好了!”還真挺回動腦筋的;尚在我們班也屬於年齡偏小的孩子,不過還是聽聰明的。他一開始搭的是電風扇,他説:“天很熱的時候,可以扇一扇”,我問他這個電風扇還像什麼,怎麼樣會更好看呢?他就看到別的小朋友讓我給她搭的小汽車説:“我搭個停車廠,這是停車廠的電風扇。”很有創意的。宜瀾年齡也偏小些,卻是個很有靈氣的小女孩。她一開始就搭了兩條長長窄窄的,我以為是馬路呢,她告訴我,這是火車,於是,還在“火車頭”的位置上了兩根長的積木説:“這裏就是火車頭!”還在火車邊上搭了一些土地,土地上還搭了一個摩天輪,她很開心的告訴我説:“老師你看,這個我電視裏看過的!”還用手轉動着上邊的座位,真棒!晨傑聰明且任性的孩子。他一開始也搭了電風扇,但是他的電風扇是一整排的,説:“我這個是連排的電風扇,很涼快的!”他還做了個小盒子,説:“這個小盒子裏可以裝很多好吃的東西呢。”還在盒子上裝了個電風扇,説是要給盒子也要扇一扇涼快。雨軒是個聰明能幹的女孩子。首先做了一個電風扇,然後把電風扇做的很不同,還讓我幫她做了一輛小汽車,她開着開着,小汽車不小心摔壞了,我讓她自己想辦法,她做到了,説:“我要把它變成公交車,這個電風扇可以裝在公交車裏。”她平時很多時候是做公交車來的,所以對公交車也比較瞭解。很好的想法。

【思考與對策】

孩子們對見過的,體驗過的,喜歡的事物印象特別深刻,而且也願意用搭積木的方式把它們表現出來,也真的很好。我想在下次的活動中:

1、讓孩子們之間有更進一步的交流,孩子們的交流中也能提升幼兒的想象力;

2、如何讓幼兒的思路更加打開呢?我想可以讓孩子看些平時常見的圖片,也許孩子們的思路會打開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5q3r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