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高中弟子歸讀後感多篇

高中弟子歸讀後感多篇

高中弟子歸讀後感多篇

《弟子規》是源於《論語》,是隨順聖賢教誨,也就是人生的真理,來做事、來處事待人,並不侷限於幼兒教育,也適用於成年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高中弟子歸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高中弟子歸讀後感範文1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弟子規》。它全文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講述了我國古代的基本道德和規範。我特喜歡!

《弟子規》裏有“入則孝”、“兄弟睦”、“出則悌”、“信為先”等篇章,“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就是其中的一篇。它告訴我們,看到別人好的地方,就要向他學習,馬上下決心,立志要趕上他;即使相差很遠,也要立下一個長遠的規劃,逐漸趕上去。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那就是“見賢思齊”。

記得我7歲的時候剛學舞蹈,由於個兒小,練基本功特別費勁,老是比別的同學“慢半拍”。別的同學在學“倒立”了,我還不會“下腰”;別的同學已能筆直地跨“一”字了,我還在用力壓腿……最讓我頭疼的是那個“側手翻”了。我生性膽小,兩手着地後右腿不敢蹬地騰空,所以只能像小青蛙一樣跳過去。見到同學們一個個翻得像模像樣,那樣的輕鬆,那樣的漂亮,我既羨慕又着急。怎麼辦呢?“思齊”唄!向老師請教,向同學們學習,非趕上他們不可。課間休息時,同學們都去玩了,我馬上跑到基本功張老師面前説:“張老師,我想學好側手翻,您能再教教我嗎?”“好呀!老師再給你講講動作要領”張老師滿面笑容地説。老師耐心地把整個動作分解開,一點點讓我領會,還叫來一位做得好的同學示範。

就這樣,我終於有所頓悟,多次練習。當汗水浸透我的衣裳時,我已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一個側手翻了。我十分高興,並堅定了學好舞蹈基本功的信心,繼續苦練。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天課程結束的時候,我終於能穩穩地蹬、踢、撐、翻,完成了一個漂亮的側手翻。成功了!我欣喜若狂。

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會遇到眾多的“高山”,一定會看到特好的“景行”。我們一定要“仰之”、“行之”,“見賢”而“思齊”。這樣,我們才會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成功。

高中弟子歸讀後感範文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的總訓。“孝”被放在了首位,可見“孝”是做人的基礎,是道德的根本,正所謂“百善孝為先”。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字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聖賢——堯、舜、禹、孔子、孟子等人,沒有一個不教導人要孝順父母,尊敬父母。沒有一個不是自己努力去實踐孝道的。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傳統美德,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後來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學習了《弟子規》,對孝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想想我們成長的過程,每一步都滲透着父母的心血,一句句愛的叮嚀,一個個温暖的懷抱,一次次期待的眼神。他們把最好的給了我們,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感恩,不去孝敬他們呢?

現在的我們生活幸福,在父母家人的呵護下健康快樂的成長。我的父母每天起早貪黑,早出晚歸的,為了給我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不辭辛勞,任勞任怨,我看在眼裏,疼在心裏。我不能幫上什麼忙,我只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來表達我的感激之情。有的時候,父母的艱辛我們是無法體會的,現在的我們年齡尚小,還不能和父母一起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父母,儘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來減輕父母的負擔;我們可以在出門時對爸媽説一聲“再見”,進門時投一個微笑,讓爸爸媽媽的心裏感覺暖暖的,我們可以給忙碌一天的父母搬一把椅子,可以給口渴的父母倒一杯水,我們對勤勞的父母説一句真誠温暖的話語,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在他們生日的時候做一張賀卡,寫上真誠的祝福。孝敬父母,其實真的不難做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體現出來。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連小草都知道報答春天的光輝,何況是人呢!所以,今後我會時刻想着父母,孝順父母,聽父母的話,把學習搞好,不讓父母為我操心,長大後用實力回報父母,孝不能等待,千萬不要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做一個懂得感恩、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高中弟子歸讀後感範文3

放假了,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弟子規》,這是我認識的第一本關於孔子的書籍,對於這位新“朋友”,剛開始我並不欣賞它。

我漫不經心的打開這本書的第一頁,我就開始害怕了,因為裏面有很多我不認識的字,不明白的意思。我不情願的讀着:“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咦!這是什麼字呢?”我奇怪的自言自語道。隨手翻開了字典,找到了這個字。我以為我自己記住了這個字,可讀到第二遍的時候,我又忘記了。“真煩人!”我大聲喊起來。媽媽走過來,問我發生了什麼事,我把剛剛發生的一切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親切的説:“這是一本國學書籍,裏面講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媽媽耐心的講了裏面的內容。聽了媽媽的話,我又繼續讀起來,讀到了:“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我明白了:從小要孝順父母,我為自己能夠理解這些道理而感到高興。於是我更加渴望能把它讀懂,漸漸地我開始喜歡我的這位新“朋友”了。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同時也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我對哥哥説:“俊傑,給我倒杯水。”現在想想,這是不對的,自從我學了“稱尊長,勿呼名,對長輩,勿見能”現在,每次我都喊他一聲“哥哥”。

還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媽媽把飯菜端來,我就自己吃了起來,完全沒有想到剛剛辛苦做飯的媽媽,學了“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後,我現在每次吃飯都等爸爸媽媽坐下來後,我才坐下。

《弟子規》使我懂得了要在生活中孝敬父母,有愛兄弟姐妹,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還使我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説話要文明,和別人相處的時候,要團結有愛。

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所以以後我要多讀一些好書,這樣才能更加完善自己。

高中弟子歸讀後感範文4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如:要有規矩,有禮貌,守信用,孝敬父母,尊老愛幼……

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詩句是:“父母教,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貴,須順承”這幾句話。這是書中“入則孝”的一部分,其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等了好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就應該快點去做,不能拖延或推辭。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一定要恭敬地聽,不能頂撞父母,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應當虛心接受,不能強詞奪理,這幾句詩通過四個不同場景,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必須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體諒父母,不能和父母頂嘴,不能讓父母傷心。

想到這兒,我不禁有點兒羞愧了。雖然這些詩句我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但是我在生活中卻並不是這樣做的,平時爸爸媽媽呼喚我,我要麼就等他們喊了好多聲後才不耐煩地答應,要麼就假裝沒聽見不迴應他們。他們若是要我做什麼事情,我一定會百般推辭,如果實在推辭不了,我就答應一聲然後遲遲不去做。當父母苦口婆心地開導我時,我總是嫌他們嘮叨,不耐煩地聽那滔滔不絕的嘮叨聲,可又是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把他們的話當耳旁風。爸爸媽媽批評我時,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辯解,絕口不承認我做錯了什麼事情。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我深深地感觸到自己以前太不懂事了,認為自己不應該那樣對待生我養我的爸爸媽媽。今後,我一定要做一個聽話、懂事、勤勞的好孩子。為父母分忱解難,不能再讓他們給我操心。

高中弟子歸讀後感範文5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説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説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説得多有道理啊!

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摺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

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説:“你摺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摺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

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裏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後悔,她説:“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着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最後,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lvo5r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