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差不多先生》讀後感(精彩多篇)

《差不多先生》讀後感(精彩多篇)

《差不多先生》讀後感(精彩多篇)

《差不多先生》讀後感 篇一

今天,我讀了作家胡適先生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做《差不多先生傳》。這個題目十分有趣,我帶着一絲好奇讀完了全文。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從前有一個叫“差不多”的人,他看不清,聽不明,做事總是馬馬虎虎,他常説:“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去幫媽媽買紅糖,結果卻買成了白糖,他媽罵他,他卻説:“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上學時,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省?”他説是陝西。先生説:“錯了,是山西,不是陝西。”他説:“山西同陝西,不是差不多嗎?”

他長大後在店鋪做夥計,做事總是不精細,“十”跟“千”常常寫錯。掌櫃的生氣了,罵他不仔細。他只是笑嘻嘻的賠小心道:“千與十隻差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嘛!”

有一次,他有事要外出,慢悠悠地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鐘,火車開走了,他不滿地説:”八點三十分開,八點三十二分開,不是差不多嗎?“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醫生。誰知家人弄錯了,喊來了西街的牛醫王大夫。他説:”汪大夫跟王大夫不是差不多嗎?就讓他試試吧!“王大夫走上前,用醫牛的方法替他治病,不一會兒,他便一命嗚呼了。他臨死前,説:”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就好。何……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説完了這句格言,方才絕氣了。

他死後,大家都説他看得破,想得開,於是,人人都象他學習,中國很快變成了一個”懶人國“。

讀了這篇文章,我認識到了懶惰和做事馬虎的危害。我們絕不能像文中的差不多先生一樣,不求上進,馬虎行事,這樣只會讓我們一事無成。

仿寫差不多先生 篇二

馬馬虎虎先生

從前,有一位非常出色的魔術師,叫“馬馬虎虎先生”,他無論做什麼事都很馬虎,所以人們都很不喜歡他。他長着一張長長的臉,一雙大大的眼睛和一張小小的嘴巴。

因為自己太馬虎,所以馬馬虎虎先生給自己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有一次,他正要去馬戲團表演魔術,剛剛出門,就發現自己的魔術帽沒帶,又返回來拿,走了一會兒,他的朋友給他打電話,説:“馬馬虎虎先生,演出還有十五分鐘就開始了!你到哪裏了?”馬馬虎虎先生説:“已經到了!”朋友説:“我在大門口,我怎麼沒看見你呢?”馬馬虎虎先生説:“我就在興華馬戲團門口呀!”朋友無奈地説:“大馬虎,今天去的馬戲團不是興作文華,是大華!”原來馬馬虎虎先生是看錯了馬戲名了呀!於是馬馬虎虎先生着急地説:“什麼?是大華呀?我馬上到!”朋友便無奈地放下了電話。

到了馬戲團,馬馬虎虎先生急急忙忙地上了場,一開始一切都比較順利,但到了變兔子的環節,馬馬虎虎先生又發現他把兔子給弄丟了,於是他的總導演只好和觀眾們解釋,馬馬虎虎先生尷尬地下了場。觀眾們紛紛議論馬馬虎虎先生太馬虎,都很不滿意。

在後台,總導演對馬馬虎虎先生説:“你這次表演很成功,值得表揚!”馬馬虎虎先生聽了很高興,但他並沒有意識到導演這是在批評他,所以被解僱了,他很不理解,但從此以後他都沒有再找到過工作,就是因為他太馬虎了。

《差不多先生》讀後感 篇三

人的一生中,總有那麼一篇文章或一本書讓你記憶深刻的。近日,我讀了胡適的《差不多先生傳》,受益匪淺。文章詼諧幽默,頗有深意的描寫了“差不多先生”。這位先生凡事都不講求認真,“紅糖和白糖差不多”“陝西和山西差不多”“千字和十字差不多”“今天走同明天走差不多”,就連自己得了重病,也認為“牛醫和人醫差不多”,死前還説:“活人與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認真呢。”故事雖然可笑,卻令我反思和警醒。

在“差不多先生”的身上,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學習上不求甚解、淺嘗輒止、粗心大意,經常把“差不多”掛在嘴邊。課後作業“差不多寫完”就行了,會寫的寫上,不會的空着;英語單詞“差不多是那個讀音”就算過關了;語文隨筆也是“隨便寫寫”“差不多字數夠”就行,反正也不評獎;練字僅限於“字形差不多像”就算完成任務了,甚至對待考試也是“差不多”應付的心態。就拿這次月考來説吧,數學計算馬虎:加號看成減號,加法算成減法,把“(9b)2”寫成“9b”,得出的數據與標準答案大相徑庭;語文書寫馬虎:把“開玩笑”寫成“開完笑”,英語單詞拼寫:錯誤百出……當“差不多先生”的後果是很嚴重的,不僅僅是成績直線下滑,更可怕的是不知不覺中養成了懶惰思維和馬虎惡習,這一切都是“差不多”思想在作怪。

古人云:“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百分之一的疏漏往往會造成百分之百的錯誤。凡事不能差不多,一旦差不多,什麼事也幹不好、幹不成,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偉人毛澤東曾經説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講認真”就不是“差不多”。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説,要堅決摒棄“差不多”思想,把“認真”作為一種態度、一種能力、一種習慣,做到樂學、善問、慎思、明辨。

讓我們每個人都認真起來,從告別“差不多先生”開始。

《差不多先生》讀後感 篇四

偶讀胡適先生的《差不多先生傳》,感覺很是好笑。心想怎麼會有如此毫無準則、隨隨便便的人呢?簡直是不學無術、愚昧荒唐!看他最後隨便到將自己的小命也稀裏糊塗地送掉了,卻又笑不出來。

掩卷沉思,“差不多”先生好似一面鏡子,鏡子裏也有你我的影子。小時候老師佈置作業,馬馬虎虎完成,差不多就好了;成年工作了,領導交待的任務,做完後感覺差不多就了事了……

差不多思想這種“毒瘤”,以一種潛在的形式搗亂社會,比如某建築隊施工的橋樑為什麼塌了?因為採購員中了“差不多先生”思想之毒,認為此鋼筋與彼鋼筋差不多,此水泥與彼水泥差不多;再如全國的礦難為什麼頻繁發生?因為採礦設備、條件與國家規定的差不多;假冒偽劣產品為什麼屢打不盡,充斥市場?因為那些個假冒的牛奶飲品、食品日化什麼的與正牌差不多,其實充其量是包裝差不多,而實質……如此種種,貽害無窮。

古英格蘭有一首著名的民謠:

“少了一個鐵釘,丟了一隻馬掌,

少了一隻馬掌,丟了一匹戰馬,

少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

敗了一場戰役,失了一個國家。”

這是發生在英國查理三世的一場戰役。

細節決定成敗,這是不爭的事實。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做什麼事情都必須盡心盡力做好。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紡織行業,從棉花到成品紗的生產過程工序多,人員多,從前紡、後紡到筒子,經過一道道工序精心製作出來的成品紗,若其中有人懷有“差不多”思想,便可能留下隱患,嚴重的導致客户退單索賠,會給公司帶來較大的損失。因此,我們每一個人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產工作中,杜絕“差不多”思想的滋生,認真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斷改進,盡善盡美地完成各項工作。

《差不多先生》讀後感 篇五

今天我讀了胡適寫的《差不多先生》,覺得差不多先生實在是可笑,白糖與紅糖差不多,山西與陝西差不多,就連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錯了醫生,請來了牛醫,也認為牛醫與人醫差不多,死前還説:“活人與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確。”我忍不住笑到:“真的差不多嗎?表面上差不多,實際上可差太多了。”

但我冷靜下來一想,還説別人呢,我自己還不是這樣嗎?有一回考試把“休息”寫成了“體息”,白白丟了一分,卷子發下來了,我還認為差不多,不應該減分。還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寫成了“切除十指”,當時還認為差不多,沒什麼大不了的。可現在想一想,如果醫生在寫治療方案時,把“切除食指”寫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後寫“無數的人都學習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天啊。”我忍不住要驚呼,這怎麼成?打仗時,部隊潛伏在敵人後方,準備發動襲擊,如果有一個人動一下,如咳嗽一聲或蜷縮一下腿,就有可能造成全軍覆沒;發射衞星,如果科學家計算時,小數點錯一位,又認為差不多而不糾正,結果衞星掉了下來,那會造成多大的損失啊!……

看來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處處求精,越精越好,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樣做事,只求應付。

《差不多先生》讀後感 篇六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今天我又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差不多先生》。文章講述了一位被稱作差不多先生的人,他名字的由來是因為他覺得差不多就可以了。文章用了五件事體現了他的性格:第一件事情是媽媽讓他買紅糖,但他買回的是白糖;第二件事是去學堂先生問他問題,他把山西讀成陝西;第三件事是他去店鋪做夥計,他經常把十字寫成千字;第四件事是他有一件要緊的事,要搭火車,可他晚到了兩分鐘,火車開走了。

我認為差不多先生這個習慣會讓他存活不了,因為現在如果一個差不多就會變成差很多,比如:他把10後面多加了一個零變成100那樣就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很多了!如果他覺得沐浴露和洗髮水差不多,洗完頭,他不就成光頭了嗎?在醫院,如果醫生開藥把一個叫0105A的藥寫成了A105A的藥,那樣不就會吃死人了嗎?

我對這篇文章有一個看法:如果差不多先生,用準確的標準要求任何事情。這樣差不多先生就不會被媽媽罵了,不會被老師批評,不會趕不上火車,不會死去。現實生活中,要是所有人都像差不多先生這樣,那醫生覺得藥都是藥,給病人隨便吃藥;人們覺得死和活都一樣,死人越來越多,基本沒活人了。這樣世界上沒有人和有人就差太多了!

我讀完這篇文章,知道了:差不多會變成差很多,差不多有時會變成一個應該的意思,用在合適的地方是可以的。可覺得兩個不同性質的東西差不多是不行的,以後我要改掉我的口頭禪差不多。做任何事都要認真完成,不能總覺得差不多就行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o5g89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