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經濟發展調查報告多篇

經濟發展調查報告多篇

經濟發展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我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為促進我市民營經濟發展,3月,財經委和財經與預算專業代表小組部分成員先後到市工商聯、市統計局、市工商局、市國税局、市地税局、市經信委等部門進行了調查,對有關部門貫徹落實《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推動民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意見》(鄂政發[20xx]82號)情況進行了檢查。同時,要求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人民銀行等部門對該意見的落實情況進行了自查,併到九江市進行了學習考察。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二、主要問題

3、創新能力不強,技術含量仍然較低。近年來,我市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但總體上還處於創業發展初期,主要集中在工業和建築業,而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製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分佈較少。民營企業多數處於產業價值鏈低端,從業者大多為農民和手工業者,產品技術含量低,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去年,我市只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省工程實驗室1家,並且大多集中在大中型企業,90%以上的中小企業沒有自主研發力量。

對上述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乏濃厚的創業氛圍,全民創業意識不強。儘管去年我市被評為全國創業先進城市,但少數職能部門主動性不強,羣眾對相關政策瞭解度、知曉度、認可度較差;民營企業家隊伍現狀堪憂,我市民營企業家主要來源於改制企業、自身資本積累企業和外來投資辦廠企業,整體年齡結構、知識結構老化,部分民營企業家小富即安,做強做大的願望不強;部分創業人員思想守舊,行為保守,技能不高,全民創業的氛圍不夠濃。二是缺乏科學的企業運行,企業核心競爭力不突出。我市多數民營企業為家族式企業,單打獨鬥型的較多,聯合集羣的較少,並且生產經營粗放,裝備水平低,缺乏現代公司治理機制,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生命力不強。三是缺乏低成本的融資,資金滿足率不高。由於民營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門檻高、融資的綜合成本高、貸款的風險高等問題,加大了民營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度。四是缺乏優良的公共服務,企業發展環境不優。主要是政府承諾的部分優惠政策難以落實,生產要素供應不足,服務體系不健全,企業的隱形負擔較重等。

三、幾點建議

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經濟發展、活躍城鄉市場、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勞動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為促進我市民營經濟發展,我們建議:

1、加快出台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要集中精力全面梳理國務院及各部委、省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出台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結合我市民營企業的實際和需要,儘快出台切實可行的落實政策,真正把上級各項優惠政策用足、用活、用到位。要依法分級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並向民營小微企業傾斜,支持民營小微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提升產品檔次和品質,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推動我市民營經濟跨越式發展。

2、加快培育競爭力強的市場主體。要加強對市場主體培育工作的領導,按照抓大壯小扶微的工作思路,明確各部門職責,大力實施市場主體增量行動,放手發展民營經濟,鼓勵民間投資、全民創業,培植一批具有帶動作用的龍頭型企業,形成各類市場主體競相發展、有機互補的良好局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兩大支柱、八大重點產業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產業鏈招商,努力引進一批強鏈、補鏈、建鏈產業,實現產業規模的擴張。同時,鼓勵本地民營企業圍繞我市產業鏈與大企業進行配套協作。

3、加快建立完善的融資服務體系。要搭建民營企業和銀行信貸需求交流平台,實現銀行和企業資金供需對接。要加強與風險投資機構的聯繫,引進風險投資基金,促進高成長性、高技術含量的中小科技型民營企業快速發展。要認真落實各項財政補貼、税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要協調金融部門進一步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探索適應民營企業的貸款新產品。要積極發展表外業務、中間業務和理財服務,積極運用表外融資形式滿足民營企業資金需求。要進一步加強民營企業信用培植,規範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完善民營企業擔保機制,壯大擔保公司及擔保基金規模,不斷擴大對民營企業的擔保面。

4、加快打造優良的發展環境。要以春雷行動為契機,進一步改進機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並建立有效的涉企收費維權機制,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要建立健全全市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借鑑九江做法,組建黃石市中小企業服務超市,推行項目審批代辦制度,在全市選調優秀年輕幹部作為項目審批代辦員,全程服務項目審批。要搭建智力平台,聘請知名院校教授為民營企業家進行培訓輔導,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要認真研究民營企業生產要素供給問題,在我市各類工業園區中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微企業創業園,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第2篇】勞務經濟發展調查報告

農村富餘勞動力戰略化轉移,是現代農業躍升發展的大趨勢,是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應循坦途。xx縣挾口岸之利,特色農業氣候小成,勞務經濟發展也自成特色,需予以疏理、探究和提升。為此,縣委辦調研室會同縣農委等部門的同志進行了針對性的調研,並形成報告。

一、特色勞務經濟發展情況

作為龍江重要的國家一類對俄陸路口岸,xx縣轄6鎮102個村,農業人口10.1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6.2萬人,富餘勞動力3.5萬人;耕地面積73.3萬畝,人均7.26畝。近年來,通過境內外互動,轉移、中轉、吸納並舉,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快,xx年共轉移3.38萬人,佔富餘勞動力總數的96.8%,其中,就地轉移2.46萬人,向境外及國內大中城市轉移9200人,分別佔轉移總數的73%和27%。具體呈現以下趨向和特點。

1、轉移領域由埠內向境外轉變。充分發揮口岸中龍頭帶動作用,擴大對外投資與合作,擴張農村富餘勞力就業空間。大力開拓俄羅斯市場,先後在俄十月區、烏蘇里斯克、海參崴等地建成16處以輕工產品、果菜、糧食為主的綜合批發市場,有1700多名農村勞動力在此從事境外營銷,人均年收入1萬多元。積極推進跨國投資,目前邊貿企業已在境外創辦各類實體52家,其中加工型38家,投資額達2.97億元,涉及輕工產品、木材加工及金屬冶煉、裝璜建築等領域,承載農村勞動力近千人。擴大對俄農業科技合作,縣政府在俄羅斯租賃土地1300公頃興建農業技術合作基地,在俄遠東地區創辦13家中小型農場,年輸出縣內外農民勞務人員xx多人,收入近xx萬元。xx年,向俄、韓、日等地轉移縣內勞動力4300人,佔轉移總數的13%。

2、轉移渠道由單一向多元轉變。做精做強縣域經濟,廣闢轉移渠道。圍繞壯大口岸進出口加工業,深入實施“落地生根”工程,累計投資1.26億元,興建對俄進出口加工、綏陽進口鋸材加工及華宇工業園區,已承載企業37户,26户建成投產,華海木業、寧城漁業、順風松仁加工廠等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相繼投產,安置農民進城務工1700多人。加快發展鄉鎮企業,培養產值超百萬元、就業超百人的鄉企45户,安置農村勞動力2400餘人;綏陽鎮創辦木材加工企業28户、黑木耳加工企業15家,安置農村勞動力1000多人。加速發育農村第三產業,吸納富餘勞動力到小城鎮經商、務工,xx鎮依託城郊優勢,常年從事餐飲、運輸各業農民4000多人,佔農村勞動力50%以上;綏陽鎮投資1800萬元建成全國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綏陽黑木耳批發大市場,帶動6000多名農民專門從事黑木耳銷售、運輸及其它關聯產業。發展“能人”經濟,縣內及境外已有4000多名經紀人脱離土地,常年或季節性從事農產品販銷。

3、轉移方式由輸出向吸納轉變。培育壯大特色農業,發展袋栽木耳2.4億袋,耳農7000餘户,年產量達萬噸;建成果樹、蔬菜生產基地18.5萬畝,年產鮮品17萬噸,成為全國黑木耳生產銷售第一縣和沿邊較大的出口果菜生產集散地。黑木耳、出口果菜、特色養殖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蓬勃興起,對本地和外埠農民產生了強勁的吸納力。據不完全統計,4大農業主導產業年以“離土不離村”方式就地消化農村富餘勞動力2萬餘人,吸納穆稜、林口等周邊縣(市)民工1000多人。綏陽鎮綏西村218户農民,今年發展袋栽木耳1200萬袋,冬春兩季户均僱傭附近農村勞動力4人,全村年勞務費支出達到80多萬元。啟動建設以加工為主的中俄xx——波爾塔夫卡互市貿易區,中方一側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的商品交易中心主體工程完工,僅建築一項就吸納外地民工xx餘人。走出國門創建吸納基地,在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市、十月區等地興建勞務點300多個,面積達到4.5萬畝,長期僱工4000餘人,其中外地民工達2500多人,來源多為吉林、山東及本省齊齊哈爾、龍江、海倫、巴彥、蘭溪、綏化、呼蘭等地農民,人均純收入1~2萬元;吉信工貿集團分別與温州達芙妮、盛宏達鞋業合作,投資3000萬元在俄烏蘇里斯克興建11條鞋業生產線,日產皮鞋、旅遊鞋4萬雙,僅此吸納温州籍農民工400人,月收入均在xx元以上。

4、轉移農民由體能型向技能型、管理型轉變。着眼提升轉移農民素質,以縣農廣校為中心,利用縣職教中心、勞動培訓中心、農技推廣中心、農機駕校的師資和設施,對農村準備從事非農產業和進城打工的初高中畢業生開展勞動預備制培訓,協調縣內26户企業與各鎮簽訂550餘份用工協議,舉辦黑木耳栽培、木工、電工、土木工程、俄語等專業培訓班53期,受培訓人員1.17萬人次,佔農村剩餘勞動力76%。對外出務工人員開展《勞動法》、《合同法》、安全知識、境外風俗、禮儀常識及專業技能培訓,為打造外向型勞動力品牌奠定了基礎。一批轉移出去的高素質農民逐步從操作層步入管理層,由受僱於人變為僱人務工的經理人。俄十月區200多箇中國勞務點中,90%以上的承包人都為xx本地農民,建成俄羅斯最具規模的蔬菜生產基地之一,產品全部直銷俄市場,投入產出比1∶2,每人年淨收入50萬元。大肚川鎮勝利村農民趙彥銘投入100萬元,~區、西伯利亞承包菜田500畝,僱傭國內民工50餘人,年收入超過100萬元。

5、組織形式由無序向有序轉變。成立勞動力轉移領導機構,確定鎮村專人管理,對農村勞動力全部登記造冊。加強埠外勞務市場對接,組織參加海林勞動力轉移洽談會,召開有60餘個企業、800個民工參加的勞務供求洽淡會,安排勞動力600餘人,佔總數75%。三岔口鎮泡子沿村組織村民與俄十月區星火公司簽定300公頃土地承包合同,兩批派出駕駛員、農業指導員98人,月工資1300~1500元;分別與華宇集團、寧城漁業、綠林牧野養貂公司及建築企業多方聯繫,轉移勞動力600餘人,佔全村勞動力6成以上,人均月工資1000元~2200元,僅此一項年可增純收入100萬元,人均增收430元。高安村發揮親緣優勢,主攻對韓勞務輸出,村委會為出國農民統一辦理各種手續,全村500名勞動力已赴韓350多人,年純收入高達400多萬元。制發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實施意見、方案及考核辦法,放寬户籍管理,為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辦理城鎮户口;對農民從事農產品加工和營銷給予政策、資金扶持,設立農村勞動力轉移小額貸款,三岔口鎮xx年落實農貸資金xx萬元,其中勞務輸出專項資金達320萬元,佔總額16%。

二、主要成效及影響

1、提升了農民生活質量和水平。xx年,實現勞動力轉移收入1.56億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12.7%,佔全年人均純收入30%以上,勞務收入成為許多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一些鎮村出現了“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帶活一方”的可喜局面。三岔口鎮4個朝鮮族村60%的勞動力長期在俄、韓、日從事跨國勞務,今年該鎮又通過邊貿公司向俄輸出勞動力500餘人,人均年收入在1.2萬元以上;依託能人帶動向韓國輸出勞動力400多人、向日本輸出100多人,人均年收入達5~15萬元。高安村農民權仁培在俄羅斯承包了120畝菜田和5000平方米棚室,帶動本村80餘名農民到境外出勞務,年收入達130萬元;當地農民金吉男承包了赴俄務農村民留下的200畝土地,發展綠色水稻種植,年收入近10萬元,實現了境外土地開發和村域資源利用的良性互動,今年該村人均收入高達2萬多元,成為依靠境外輸出致富的新亮點。

2、推進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農村勞動力轉移帶動全縣4.3萬畝耕地流轉,有效盤活了農村人力資源,推動了耕地資源優化配置,促進了地產優勢農產品的專業、規模、區域化生產。將已轉移農民棄耕的土地及山場、水面、灘塗,及時進行轉、賣、租,一批專業村、種養大户脱穎而出,帶動發展黑木耳、烤煙、果菜、優質米、特色養殖等生產基地30.5萬畝,其中綠色食品13.5萬畝;木耳專業村發展到98個,佔行政村總數96%,輻射農户1.5萬户,吸納農民富餘勞動力2萬餘人,其中綏陽鎮綏西、三道河子和大肚川鎮石門子村黑木耳示範區擺放規模分別達到1200、1500、1600萬袋,純收入實現1162、1329和2080萬元。三岔口鎮幸福村農民王會仁,通過合理流轉土地,從45户外出農户手中承包了330畝土地種植圓葱,總產達1300噸,純收入超過50萬元。

3、加速了農村城鎮化進程。以縣城為龍頭、中心鎮為依託的小城鎮發展體系初步形成,一批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在城鎮有了穩定職業,併購房落户,去年以來已有1900名農民變“市民”,示範帶動更多的農民入城安家置業。部分外出打工者致富不忘家鄉,紛紛返鄉回城投資創業,又反哺了“打工經濟”發展。進城、返鄉農民共同構成農村城鎮化的建設主體,助推了城鎮第三產業及公益事業發展。三岔口鎮農民金聖範赴韓務工多年,回鄉後投資20多萬元建起一流的韓式餐館,僱工20多人,帶動全鎮發展餐飲服務業170餘家。綏陽鎮紅旗村農民董玉臣通過打工完成原始積累,現投資100多萬元,建起了佔地1000餘平方米的木材加工廠,安置農村富餘勞動力56人、下崗職工15人,吸納周邊縣(市)民工31人。xx鎮大城子村民畢希銘打工緻富後不忘鄉親,多方籌措資金48萬元修建長642米的便民路,解決了困擾村民多年的行路難問題,在村委會換屆選舉時高票當選為村主任。

三、存在問題及制約因素

一是受傳統觀念束縛和舊的小農生產方式制約,農民不會轉移、不懂轉移和不想轉移現象仍普遍存在;受域內黑木耳等特色、高效產業快速崛起的吸引,一些農民產生小富即安、看家守業等狹隘思想,不考慮潛在的發展,不願離土創業,部分外出務工人員甚至迴流,給資源合理利用、調精做強產業增添了壓力。

二是農民整體素質不高,腦力型、技能型的高素質農民還佔少數,近90%的農村勞動力均為國中以下文化,接受過技術培訓的也較少,由於缺乏科學知識、專業技能和市場意識,轉移出來後大多隻能從事苦、髒、累的工作,更難向新興產業轉移,制約了就業結構調整,在與城市勞動力的競爭中也往往處於劣勢。

三是除對外輸出勞務趨於有序外,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程度仍較低,大多還處在自發、無序狀態,主要途徑限於“親靠親”、“鄰幫鄰”,制約了勞務經濟的深層次發展;一些中介組織運行不規範,存在着信息不準、管理不細,重利益、輕服務,影響農民合法權益等現象。

四是隨着近年來改革的不斷深化,城鎮下崗職工有所增多,導致城鎮對農民工的容納能力沒能有效提升,甚至出現“吐納”現象,阻礙了勞動力轉移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具體操作部門受職能、權限等掣肘,仍限於抓引導、攏情況、報數字,綜合管理、協調力度不夠。

四、對策及建議

1、深化農業結構調整,提升特色產業吸納力。着眼創建全省重要的農村勞動力中轉吸納基地,牢固樹立“抓調整就是促增收”理念,堅持發展區域性特色農業不動搖,促進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打造外埠農民吸納平台。穩定、有序擴張黑木耳生產,力爭xx年發展袋栽木耳3.5億袋,建成國家級食用菌生產基地;以創建全國黑木耳菌種生產管理規範化示範縣為契機,組建世界上首個黑木耳dna標準指紋圖譜和數據庫,強化菌種研發和系列食品精深加工,爭取綏陽黑木耳批發大市場躋身國家級龍頭企業行列,將xx建成黑木耳生產、加工、銷售、效益的全國第一縣,僅此一項產業年承載埠內外農村勞動力3萬人以上。推進農業標準化、產業化、精準化,統籌發展烤煙、果菜、特色養殖等主導產業,完善國家級蘋果梨示範區、萬頭優質馬鹿核心羣基地建設,合理擴張發展規模,興建綠林牧野裘皮加工廠、xx對俄出口果菜批發市場等一批加工、儲運龍頭,壯大龍型經濟,延伸產業鏈條,形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吸納的強勢載體。

2、全方位拓展勞務輸出,打造勞務經濟強品牌。深度發掘口岸中轉功能和現實潛力,突出境外市場信息與地產農產品、域外資本與地利條件、國外豐富土地資源與縣內富餘勞動力三項整合,迅速將向境外輸出勞務這塊“蛋糕”做大,促進農民成規模、跨區域流動就業,建成全省最大的勞務中轉基地。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規模化經營、一體化服務的勞務輸出新模式,推進對俄勞務輸出產業化,發揮外貿企業對俄市場開拓的先發優勢,吸引聯合香港、江浙名企、名牌,共赴俄建企興業,創辦境外實體羣、創業園,帶動埠內外農村勞動力批量輸出;擴大對俄經濟技術合作,夯實農業種植、養殖,拓展輕工產品加工、家電裝配、建築承包、礦產開發等優勢及新興領域,為農村勞動力境外就業構築適宜平台。廣借跨國企業、駐外機構、海外親屬等媒介聯絡接洽,對口輸出高素質“產業工人”,樹立國際信譽,叫響xx勞務輸出品牌,促使更多農民走出國門。

3、着力發展非農產業,開闢轉移吸納新渠道。將培植壯大非農產業作為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長效轉移的重要抓手,活商興工強企,形成農民增收致富的骨幹支撐。傾力推進中俄xx——波爾塔夫卡互市貿易區建設,運營中方一側商品交易中心,鼓勵吸引兩國企業相對投資,促成中俄對應建設、對等開放,建成以加工為主的特色互貿區,形成巨大的跨國商流、人流、物流,帶動周邊運輸、餐飲等配套產業快速發展,最大限度擴展農村勞動力的承載空間。着眼創建沿邊重要的輕工產品、進口木材、綠色食品加工基地,深入推進“工業興縣”,整合在建“一區五園”,規劃建設帶狀中~際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大型跨國連鎖加工園區,促進項目集聚、企業簇羣,形成特色塊狀經濟,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容量。發揮民營化程度高、原始積累雄厚的優勢,引導全民創業,壯大民本經濟,扶強做大勞動密集、技術密集結合型中小企業,加速發展與區域支柱產業密切相關的商貿、飲食服務、休閒娛樂等第三產業,使農村勞動力實現可靠的職業轉移。

4、實施城鎮拉動戰略,為轉移提供廣闊空間。統籌城鄉經濟發展,落實“小城鎮,大戰略”,加速發展一批產業密集、商貿發達、承載力強的精品小城鎮,促進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以鐵路建設、園區擴張為契機,拉大城市框架,擴展中心城區;堅持量力而行、分步實施,建設城郊型、工貿型、商業型、資源利用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鎮,聚集商機、物流和人氣,縮小城鄉差別,進而加速實現全面城鎮化,降低外向轉移成本,消化吸收富餘農民。注重小城鎮建設同二、三產業發展相結合,鼓勵村辦企業、鄉鎮企業和民營資本逐步向中心鎮(區)集中,釋放產業聚集和擴散效應,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農民離土進城、務工經商,成為新一代的城市居民;推動閒餘土地向種養能手及大户合理、規範流轉,促進以適度規模經營為特徵的“農莊經濟”快速發展。深化城鎮户籍、土地使用、社會保障等配套制度改革,完善城鄉統一的就業體制,為打破城鄉二元分割、加速“農民變市民”創造條件。

5、積極強化組織服務,促進勞動力有序轉移。完善管理、服務、協調機構,對剩餘勞動力技術特長登記造冊,完善勞動力輸出檔案和待轉移勞動力人才庫,為勞務經濟長遠發展奠定基礎。組建職業培訓基地,開展職業、電視、函授等多樣化繼續教育,利用實用技術流動學校、“三下鄉”、科普等形式,使富餘勞動力人人一專或一專多能,提升職業技能和創業本領。放開城鄉就業市場,統一規則,全面覆蓋,鼓勵農村創辦合法民辦職介公司,全面激活農村勞動力市場。完善食用菌、圓葱等民間協會,組建水果、反季節蔬菜、特色養殖等行業協會,成立境外勞務人員互助協會,溝通信息、互幫互惠。開拓中介渠道,在國外、國內發達地區設立辦事處、聯絡處,及時瞭解反饋勞務市場動態和用工需求。加強組織調控,建立供求信息預測預報體系,減少轉移盲目性。健全勞動法規和用工合同制度,提供法律援助和保護,維護打工者合法權益。妥善處理外出人員承包地流轉,照顧家庭成員生產生活,確保轉得安心、乾的開心。鼓勵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提供税費減免、資金信貸、場地安排等優惠,解除户籍、子女教育、住房等後顧之憂,促其反哺家鄉、造福鄉鄰。

【第3篇】關於我國縣域經濟發展方式調查研究報告

關於我國縣域經濟發展方式調查研究報告

一、縣域經濟發展模式類型

(一)以服務中心城市為主的城郊服務型縣域經濟發展模式

指在城市經濟的帶動下,根據城市經濟發展需要,形成的以服務中心城市為主要功能的縣域經濟發展類型。由於中心城市經濟發展的輻射和帶動,加之長期的城鄉交往,造就了此區域勞動力總體素質高,技術力量強,資金積累快,融資條件好,城鎮密集且呈放射狀分佈,水陸交通條件便利等特點。這類縣域經濟發展很快,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受城市經濟發展影響大,對城市經濟有明顯的依附性。如以我國的上海、南京等城市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以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為中心的京津唐地區,以廣州、深圳等城市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的各縣域,已形成了我國典型的高層次城郊型縣域經濟發展區域。

(二)以農業產業化為主的專業化基地型縣城經濟發展模式

這類縣域經濟發展模式是指利用縣域內較好的農業自然資源基礎,發展生產力水平較高的傳統農業產業,並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着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農業延伸產業——農產品加工業及其他服務業的出現,逐步形成了以原有的產業為基礎,以若干適應市場需要的骨幹農產品加工企業為龍頭,以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外聯市場、內聯市場為特徵的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專業化基地型縣域經濟發展模式。這種模式根據產業規模的不同,分為農業規模化專業基地型模式和工業規模化專業基地型模式兩種。農業規模化專業基地型模式是以發展商品性農業為基礎,興辦專業化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然後拓展農產品加工鏈,包括縱向產業鏈(農產品由粗加工發展到深加工、精加工)和橫向產業鏈(為農產品加工配套的包裝工業、銷售業、運輸業和其他服務業),其發展的優勢在於以縣為單位,農工商、產供銷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而工業規模化專業基地型模式,主要出現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以及中部和西部那些交通、通訊條件好,靠近中心城市的縣域。這些地區工業化程度高,總產出規模大,經濟結構合理,經濟機制自我調節能力強,城市化水平高,居民文化水平和技術素質高,就業結構合理,就業率高,人均收入水平較高,具有吸收消化現代科學技術的能力和發展現代工業的基礎,並有拳頭產品享譽國內外。這些縣域經濟發展實際上走上了農村工業化、農村城市化道路。如廣東佛山、南海、中山等市,河南鞏義、偃師、濟源等都屬於此種模式。

(三)以招商引資為主的外向商貿型縣城經濟發展模式

這類縣域經濟發展模式是指,利用縣域內便利的經濟發展優勢及地處沿海、沿江、沿邊、沿重要交通幹線的對外交通運輸條件,發展以流通組織系統為主導的商貿產業。有的縣域華裔僑民較多,與境外聯繫密切,工業上充分利用境外力量,尤其是僑資僑力,通過建立三資企業和發展“三來一補”等形式的對外貿易,促進當地工業的發展;農業上則利用本地優勢農業資源,通過發展名、優、珍、奇、特等農副產品,促進出口創匯外向型農業的發展,如珠江三角洲地區及浙江沿海地區的經濟發達縣域多屬此種類型。有的縣域雖不在沿海地區,無沿海開放優勢,但卻具有重要的區位優勢,它們或鄰近重要交通幹線,或地處兩省甚至三省交界地區,或地處重要邊境口岸,具有發展商貿經濟的優越條件,通過商貿產業的發展帶動生產、加工、物流、餐飲等多種相關產業的發展,進而促進縣域經濟的全面發展。

(四)以自然資源開發為主的資源型縣城經濟發展模式

這類縣域經濟發展模式是指利用縣域內的資源稟賦,通過發展農業和礦產資源的開發,以農業、礦業產品的輸出,來帶動縣域經濟的全面發展。這種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對本縣域自然資源和區域外市場的依賴性很大,一旦自然資源枯竭或域外市場萎縮,縣域經濟發展就會受到嚴重影響。我國中西部一些地區,在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由於缺少發展的機會,許多縣域都把對某種優勢資源的開發作為啟動縣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來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在經濟發展水平處於較低級階段時,選擇這種模式具有客觀必然性。但當縣域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受資源的約束,縣域經濟要想繼續獲得發展,就必須尋找新的發展模式。

二、制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選擇的主要因素

(一)政策性因素

近年來我國出台的一些宏觀經濟政策對縣域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些約束效應。如國家出台壓縮過剩生產能力的產業政策,對國家宏觀經濟的調控和結構的優化是有積極作用的,但同時對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縣域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在具體的土地、户籍、金融等政策中,有些內容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成為縣域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

(二)體制性制約因素

近年來,國家對縣域經濟的發展沒有一個系統的政策體系,儘管對解決“三農問題”強調很多,但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論是採取的扶貧政策,還是制定的支農政策,都不能從根本 上解決問題。如在財税體制改革中,部門權力強化,財力向上級集中,縣級政權受條塊分割體制制約,缺乏集中有效的經濟調控手段。再如在國家宏觀調控導向和市場配置資源導向的雙重作用下,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越來越向大中城市、大中企業集中。缺乏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經濟發展後勁不足,幾乎是縣域經濟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縣域幹部任期短、換屆快,導致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規劃缺乏穩定性和連續性,短期行為時有發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環境性制約因素

縣域經濟發展環境的好壞,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受發展條件和思想觀念的限制,全國縣域經濟發展的軟硬環境都存在着一些問題。在發展硬環境的建設上,一些縣域由於意識不強、財力不足、工作不力,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落後。部分老、邊、窮村,至今尚未通公路,出入不便,信息閉塞。在發展軟環境上,一些地方和部門官僚主義、本位主義嚴重,公僕意識、服務意識淡薄,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收費項目多,審批程序複雜,“四亂”行為屢禁不止,企業負擔嚴重。同時個別縣域信用環境、發展環境、服務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也存在諸多問題,如不少縣域知名度、美譽度不高,在經濟交往中,合同履約率低,影響到縣域經濟的發展。

三、縣域經濟發展模式選擇的對策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縣城經濟發展。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其核心內容有兩條:一是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沒有發展就談不上科學的發展;二是強調全面發展,實現經濟增長的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保持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在經濟起步階段,經濟增長必須放在優先位置考慮;進入比較發達階段後,則更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縣域經濟在發展模式選擇上,應貫徹科學發展觀的三大戰略原則:

一是資源經濟的比較優勢原則。根據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的比較成本理論,即使不論生產什麼都居劣勢的國家,也能通過專門生產經營自己佔有相對優勢的產品而獲得比較利益。落後地區也一樣,總有自己的相對優勢,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比較利益。由於縣域經濟最大的比較優勢是自然資源,因而理應在經濟起步階段揚長避短,以發展資源工業為突破口,以便迅速取得突破性發展。不過,在對資源的理解上不能狹隘和簡單化,從思想上要跳出“縣域經濟等於資源經濟”的怪圈,避免陷入為追求眼前效益而犧牲長遠利益的“資源開發陷阱”。從經濟學來看,一切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因素都是資源,不僅本地資源,還包括域外資源;不僅包括自然資源,更重要的是人文社會資源。因此,在發揮資源比較優勢時,應注意對各種資源的綜合利用,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是落後經濟的後發優勢原則。縣域經濟在工業化歷史進程中落後,但辯證地看,落後也有優勢。首先,由於落後,勞動力和土地價格低,生產要素物美價廉,具有低成本的競爭優勢,有利於承接發達地區轉移出來的勞動密集型出口加工業。其次,後發者有先行者的經驗可資借鑑,免去了自己摸索的過程,可以節省大量人力物力,也可少走許多彎路。再次,由於社會經濟的進步,後發者處於較高的發展起點,可以獲得更有利的發展條件。最後,後發者較少受到傳統的束縛和舊技術結構的制約,既有競爭的壓力,又有追趕目標,有更強烈的上進心和積極進取精神。正因為後發者也有種種優勢,才有“後來者居上”之説。

三是知識經濟的以人為本原則。知識經濟時代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是人力資源,知識產業已控制了全球經濟資源的流向和配置。因此新世紀的經濟發展戰略已不再以gdp的增長為中心,而是以“人”為中心,通過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取得技術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改善人的生活條件和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縣域經濟目前雖然還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但大勢所趨,觀念必須超前。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努力降低經濟發展的資源成本、生態環境成本和社會成本,走出一條經濟與資源、人口、社會、環境及生態相互協調的發展道路。

(二)在制度和政策上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條件是縣域經濟發展模式選擇的有力保證。

國家扶助縣域經濟發展,根本性的措施是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保障性的制度環境和一個寬鬆的政策環境,以緩解和減輕城市經濟對縣域資源的吮吸和榨取,提升縣城經濟自身的“造血”機能。首先,需要從制度上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解除城鄉分割的歧視性制度,包括户籍制度、勞動就業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縣鎮行政管理及公務員薪酬制度等方面,縣域應該與城市接軌,逐步實現無差別的“國民待遇”。其次,需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完善土地流轉制度,在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益和不改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前提下,探索農村土地資本化,賦予農民土地經營產權,實現農村土地產權明晰化,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再次,需要在深化農村税費改革的基礎上,在財税政策、產業政策、金融和信貸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上對縣域經濟傾斜,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刺激縣域經濟發展,增強縣級財政的自給能力和發展能力。最後,國家在交通、電信、水利等基礎設施和市政公共設施的建設投資上,也需要加大對縣域經濟的支持。

(三)培育支柱產業是縣域經濟發展模式選擇的核心內容。

能否培育出具有帶動全局作用的支柱產業,對縣域經濟的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由於各縣域情況不同,條件各異,所以在推進縣域工業化的過程中,各縣域要發展具有優勢和自己特色的工業部門,走特色經濟之路,切不可照搬照抄。一是要充分發揮縣域農副產品豐富和勞動力廉價的優勢,把大力發展農產品的加工、儲藏、保鮮、運輸,提高農產品的加工深度,實現農產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拉長農業生產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作為縣域工業發展的重點。二是要培植龍頭企業,完善產業鏈,使“公司十基地+農產”的生產經營方式成為農副產品深加工的主線。要以生產高質量的綠色食品為中心,積極採用生物技術和工程化食品技術開發新資源、新產品,向方便營養、安全衞生、天然保健的方向發展。三是要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市場需求和當地實際,加快縣域原有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對那些浪費資源、污染嚴重、質量低劣、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益低的小企業,通過生產要素的整合和重組及時進行改造和轉產,促進縣域工業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質量,提高縣域工業競爭力。同時,要積極研製和開發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投入少、見效快、市場前景好的產品,努力培植一批小而專、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科技型企業,走專業化生產、社會化協作的路子。四是要逐步提高產業聚集水平,實現集約化發展。縣域工業發展一定要進園區,決不能再走“村村點火、户户冒煙”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的老路。發展園區經濟要以資源引項目,以項目引資金,以存量引增量,採取園區招商、規劃招商、重點項目招商、產業招商等方式,把工業企業聚集到園區,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延長產業鏈,推動形成集羣經濟和塊狀經濟。五是要抓住非公有制經濟准入放寬的機遇,引導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向交通、能源、供水、供氣、道路、環保等行業和教育、文化、醫療、信息、中介服務等新興行業推進,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六是要注意發展配套經濟。隨着生產社會化、專業化的發展,優勢企業紛紛將非核心產業向外擴散,給廣大中小企業帶來了大量配套空間。縣域工業發展要適應這一趨勢,採取多種形式,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加入大企業集團、優勢企業的產業分工協作體系,主動配合工業化程度高的大城市進行產業產品配套,發展配套產品和下游產品,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四)壯大民營經濟,激發縣域經濟活力是縣域經濟發展模式選擇的重點。

發展縣域經濟,必須堅持民營經濟為主體的發展思路,取消對民營經濟的一切不合理的限制。要降低門檻,取消註冊資本金限制,推行註冊登記備案制;要放開市場準入,廢除一切歧視民營經濟發展的規定,除國家明確限制的領域外,都要對民營資本開放,為民營經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盡力降低民營經濟投資創業的成本;要引導民營企業樹立誠信敬業、守法經營的觀念,政府應出台明確的保護政策,加大對民營經濟的保護力度,使其能夠放心經營、大膽發展。如在浙江省的工業產值中,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佔到95%以上,浙江省民營企業對全省經濟發展的貢獻達到了60%。所以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的選擇,應按照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思路進行,吸引民營企業向工業園區聚集,鼓勵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建設,實現中小企業體制和機制創新,促進以民營化為主體的中小企業強勁發展,帶活縣域經濟。

【第4篇】威海市經濟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調查主題:威海市經濟發展狀況局部概況

受訪對象:威海市神龜餡餅(古寨店)經理

前言:選題初衷

據筆者所知,經濟發展本身是一個立體概念,大致包含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經濟量的增長,它指的是產品和勞務數量的增多;第二層次,是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具體表現為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人力資源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第三層次,則是經濟質量的改善提高,與社會民生緊密相連,直接表現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筆者認為,大學生應當摒棄好高騖遠的假大空作風,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切實把握實踐機會,對有限的資源作好充分的利用,故對經濟發展的第一層次未作專門、明確的涉及。而目前大學生處在就業的前夜,同時享受着也社會中的種種資源,故對經濟發展的第三層次理應有着較深的體會,對經濟發展的第二層次理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基於以上考慮,2022年寒假期間,筆者會同組內成員,秉承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的理念,對基礎教育學院團委下發的選題要求進行了慎重分析,最終於寒假接近尾聲之際,採取局部抽樣的方式,着重在神龜集團的對話背景下,結合自身生活實際,對威海市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走訪調查,重點着眼於就業、民生層面,以概況結題式調查報告的形式展現社會實踐活動成果,旨在通過對已採集的有限信息的整合達到以小見大、觀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並試圖就此對政府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議。

專題一:透過餐飲業發展現狀,看威海市就業形勢

(一)概況

本着團委文件中的就近就便、因地制宜的精神,筆者帶領組內成員首先來到了住宅附近的神龜餡餅連鎖店。(神龜餡餅是發家於威海本地的一家餐飲企業,筆者年幼時其整個店面只是十幾平米的小間房,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以中式快餐為主體,海鮮酒樓為配套,集研發、加工、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大型餐飲連鎖機構。)在筆者表明來意後,通過與筆者的交涉,在值的沈經理接受了筆者的採訪。

對目前神龜餡餅自身的發展狀況,沈經理表示,目前威海餐飲業面臨的主要是人員問題。

其一,在當前教育體制不斷完善的條件之下,國民素質不斷提高,高學歷求職者在待分配人力資源中所佔比重逐漸提高。就餐飲行業而言,對服務員、收銀員等基層工作人員的需求量較大,而該職業對學歷要求並不高。現階段的情況是,神龜餡餅服務員職位有着較多空缺需要人員,而人才市場有着大批待就業人員需要工作,二者看似需求互補,但卻由於後者的高眼光難以協調。

其二,在對經理等高層工作人員的招聘方面,沈經理指出,學歷在招聘方的考量中所佔比重並不很大,取而代之的,招聘方更重視應聘人員在餐飲領域的思路。推而廣之,由此可見,學歷本位並非放之四海而皆能大行其道,技術與能力上的專精往往比一紙空泛的文憑更加可靠。

(二)結題

綜合以上兩點,我們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威海存在着數量可觀的人力空閒,從整體上看就業形勢良好,但並不容過分樂觀。

第二,威海目前存在着的人力空閒並不是由人力宂餘所造成的,部分行業所需人才依然稀缺。

第三,目前,威海市人才培養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並不完全與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相協調。

據此,筆者團隊建議政府,一方面從教育問題上尋找突破口,加大專才教育投入,努力、適度地培養符合當前社會對人才需要的專業對口型人才;另一方面,通過社會宣傳的力量,採取多種形式,積極對閒置人才進行正確引導,促進滿足條件的人才與相應就業單位的對接。

專題二:透過市民生活變化,看威海市民生動態

(一)概況

筆者團隊着重就住房與出行問題與沈經理交換了意見。

住房方面,威海屬於三線城市,市民住房壓力並不大,大學生畢業後如果選擇在本地發展往往能夠從父母手中繼承房產。然而對於外來務工人員或擬在威海發展的外地大學生來講,面對一路上揚的房價,在短期內買到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也並非易事。但總體來講,相對於一線城市,住房壓力要小得多。加之近期政府對房價的宏觀調控,禁止了開發商以叫賣期房樓花的方式籠集資金牟取暴力的行為,房價也有望被調控在某一穩定水平,甚至可能產生小幅回落。

出行方面,由於近幾年威海市家用車激增,車流量顯著增大,堵車問題出現的頻率日益升高。並且近幾年,出於某種考慮,政府重修了於十幾年前拆除的道路中心線護欄,導致個別交通樞紐的靈活程度下降,城市主幹道局部運載能力減弱,更加重了當前堵車問題的嚴重性。

(二)結題

結合專題一,以上情況可以簡單總結為如下幾點:

第一,總體上看,威海市的教育、就業、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的整體態勢較好,但仍存在有一定數量的問題。

第二,住房方面,政府對房地產市場合理的調控有效地抑制了房價的過度上揚,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市民的購房負擔。

第三,交通方面,新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不完全適應實際情況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激化了交通擁堵問題。

據此,筆者團隊建議政府,繼續貫徹落實上級調控房地產市場的精神,促進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各項市場的繁榮穩定。此外,對城市交通狀況進行深入調查,採取如裁撤不必要的道路護欄等措施,增強道路週轉能力,輔以其它的必要的輔助措施,有效改善交通擁堵問題。

【第5篇】2022經濟發展調查報告

2022經濟發展調查報告(1)

黨的xx大報告指出,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要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特大城市為依託,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羣,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這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在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思想。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xx年底,武漢城市圈(以下簡稱城市圈)被國家批准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此前後,圈域內各市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按照兩型社會建設的要求,着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圍繞着民營經濟的發展,今年以來,城市圈各市工商聯(商會)對所在城市民營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武漢市工商聯對城市圈民營經濟發展現狀進行了彙總分析,並提出了推進城市圈民營經濟又好又快、協調集約發展的探討建議。

一、城市圈民營經濟發展現狀及特點

進入新世紀以來,城市圈民營經濟在黨的十六大、xx大精神指引下,在各市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活躍市場、穩定社會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民營經濟總量佔據半壁江山

根據各市提供資料統計,20xx年,城市圈實現gdp共計5555.16億元,其中民營經濟實現gdp達2724.36億元,比上年增加19.9%,佔整個城市圈gdp的49%,基本與國有經濟平分秋色。城市圈九市民營經濟gdp總量排序前三位的是武漢市、孝感市和黃岡市;在所在市佔比排序前三名的是孝感市、潛江市、仙桃市,除武漢市外,其他各市的佔比均超過了50%,其中孝感市接近四分之三(見表一)。

表一:武漢城市圈民營經濟gdp情況統計表單位:億元

城市 各市gdp(億元) 民營經濟實現gdp(億元) 與上年同期增長% 佔本市gdp%

武漢市 3141.5 1262.14 22.5 40.,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6篇】對加快我縣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

一、現狀和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縣委、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縣域經濟呈現出發展步伐加快、總量持續增長、質量穩步提升的良好態勢,綜合實力、發展活力、對外影響力顯著增強,初步形成了以優質糧油、生豬、茶葉、烤煙、中藥材等為重點的農業主導產業,以煙草、設備製造、化工、建材、礦產冶金和農副產品加工為重點的工業支柱和以旅遊業、房地產開發等為重點的第三產業。xx年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考核中,由xx年的26位提升到19位;xx年全縣生產總值突破50億元大關,達到50.81億元,增長13.1%,三年年均增長12.4%,增速比“十五”期間加快3.7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三年累計完成30.56億元,xx年達到13.25億元,增長32.2%,年均增長21.27%。財政總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達到10.72億元,增長24%,年均增長16.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86億元,增長23.5%,年均增長21.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0167元,增長20.3%,年均增長17.56%。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3000元,達到3360元,增長20.2%,年均增長18.1%,主要經濟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但是跳出南鄭看南鄭,我縣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一些需要認真破文祕雜燴網解的問題。一是經濟發展仍然比較滯後。經濟總量仍然較小,xx年儘管我縣生產總值達50.81億元,但與位居全省首位的神木縣相比相差近3倍,神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是70349元,我們是10307元,僅是神木的14.65%。財政總收入神木是712050萬元,我們是107187萬元,僅是神木的15.53%。發展速度仍然較慢,xx年,全省83個縣市中,有53個增長速度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根據漢中市xx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我市生產總值增長12.8%,南鄭增長13.3%,均低於全省14.4%的增幅。農民收入依然偏低。xx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2645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3.9%。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393元,佔全省90.4%,南鄭農民人均純收入xx年3360元,雖略高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但與全國相比差距仍在拉大。加快發展步伐,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是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任務。二是經濟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障礙仍然突出,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夠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低,特色基地規模小,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產品質量不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偏小;工業骨幹少,產品科技含量較低,競爭力不強,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相對滯後,對經濟持續增長的拉動作用不夠明顯。三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綜合抗風險財政體系尚未形成,單極化(煙財政)現象十分突出,財政自給率仍然較低,保工資、保運轉、保重點能力脆弱。培育壯大羣體支柱財源,構建綜合抗風險財政體系的任務十分緊迫。四是城鎮化水平不高。目前全國城鎮化水平為44.9%左右,全省為40.6%,而我縣僅為33%。特別是縣城人口少,規模小,難以形成聚集和輻射帶動效應。

二、思路和重點

儘管我縣經濟發展面臨着不少困難和矛盾,但同時也面臨難得的機遇。從大的方面來看,一是國家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特別是近一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實行結構性減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支持優勢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服務業等,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重大政策機遇。二是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區域協調發展,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發展,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對縣域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了農業主導產業培育、龍頭企業發展、經濟園區建設、交通、城鎮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力度和政策支持,隨着西漢、成漢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以及規劃中的寶雞至南充鐵路、西漢蓉高速鐵路、襄樊至天水國家級高速公路、寶雞至巴中高速公路、漢中機場等重大項目的建設,使南鄭有望融入以西安為核心的關中經濟圈、以成都、重慶為核心的成渝經濟圈和以武漢為重要節點的長江中下游經濟帶,為我們突破交通等瓶頸制約、加速信息溝通和經濟橫向聯合,擴大招商引資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三是由於東部地區產業升級,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急於尋求新的發展空間,這對於我們承接產業轉移,優化經濟結構,改善城鄉面貌,提高民生水平,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四是我縣生物、礦產、水能、旅遊等資源豐富,為我們立足資源抓特色,依託特色強產業,圍繞產業上項目,依託項目求發展,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走特色取勝的路子提供了巨大潛力。五是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持續快速發展,全縣的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明顯增強,特別是人民謀發展、促和諧、奔富裕的真切期盼、參與熱情和創造力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幹部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不斷提高,為我們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實現率先突破提供了重要前提和保證。

綜合分析各種不利因素和有利條件,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縣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xx大及xx屆二中、三中全會和縣委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壯大經濟實力、增加財政收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加快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為主要任務,以擴大對外開放、推進機制創新為動力,持續推進“五大突破”,着力發展特色經濟,突出發展民營經濟,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全面提升勞務經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鄉一體化步伐,努力構建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環境優美、人民安居樂業的和諧南鄭。力爭到2022年: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7%,達到8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2 %,達到 15450元;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 20 %,達到3.87 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 23 %,達到 30.7 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6 %,達到5600 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

圍繞上述思路和目標,我縣經濟發展應着力抓好以下幾個重點:

1、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夯實縣域經濟的發展基礎。一是培育壯大農業主導產業。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和綠色產業,按照市場化、品牌化、標準化、集約化、綠色化的要求,發展壯大優質糧油、茶葉、烤煙、生豬、中藥材、蔬菜等主導產業,積極培育蠶桑、苗木花卉、藤草編等後續產業。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重點攻堅,堅持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突出優勢、規模連片、相對集中的原則,推進“一村一品”向“一鄉一業”,“多鄉一業”轉型,加快建立一批高產、優質、高效的規模化農產品生產基地。糧油產業要建設平川、丘陵二農區優質糧油產業帶,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58萬畝,油料種植面積23萬畝。建成米倉山沿線9萬畝生態茶葉產業帶和丘陵小南海、塘口、兩河等13個鄉鎮4萬畝優質烤煙產業帶。以發展專業村、萬頭養豬場為重點,帶動家庭養殖,建成全省生豬養殖大縣,年飼養總量達到175萬頭。中藥材產業要突出骨幹,加快gap生產基地建設,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蔬菜產業重點在漢江、濂河、冷水河沿岸發展精細菜、地方特色菜,擴大設施蔬菜規模,在元壩、碑壩等山區發展野生菜、高山菜,建設7萬畝綠色蔬菜生產基地。柑桔產業建成梁山山脈沿線4萬畝柑桔產業帶。二是精心培育龍頭企業。要扶持壯大一批,選擇發展勢頭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進一步增強其核心競爭力,打造縣域名牌產品。嫁接改造一批,對現有經營狀況一般但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引進有資金實力,有科技含量、品牌市場的企業進行嫁接改造,通過注入資金、引入機制、引進技術,使之儘快壯大起來。招商引進一批,鼓勵引導各類工商企業、技術院校、投資商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實施品牌戰略,把資源、資金、技術向骨幹龍頭企業聚合,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三是建立健全與產業化配套的服務體系。積極爭取省、市支持,切實做好試點縣建設工作,高標準建設2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經紀人隊伍,直接為農民提供生產、營銷、信息、技術、培訓等服務,提高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引導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逐步發展規模經營。

2、加快推進縣域工業化進程,培育縣域經濟的主導力量。堅定不移地走縣域工業化道路,重點抓好捲煙、設備製造、建材、礦產冶金和農產品加工為主的五大工業主導產業,加快中小企業示範縣建設步伐,培育骨幹企業、名牌產品,實現工業經濟總量擴張、質量提高、水平提升、效益增加。工業經濟總量年均增速25%左右,力爭到2022年,工業增加值佔全縣gdp的比重由xx年的44.99%提高到70%左右。力爭到2022年末,培育年產值30億元的企業2户以上,10億元左右的企業2户以上, 1億元以上的企業10户以上,規模以上企業的個數由xx年的34户發展到70户以上。一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搭建企業發展平台。圍繞“兩園兩區一帶”(即梁山建材工業園區、碑壩礦產冶金工業園區,草堰機電設備工業聚集區、陽春農產品加工聚集區,大河坎至陽春濂水河流域中藥材種植及提取加工產業帶)為重點,科學合理佈局,高起點編制園區規劃。增加建設投入,抓好工業園區道路、供排水、供電、環保設施等基礎建設,改善園區的硬環境。引領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催生新的產業羣。制定優惠政策,積極探索工業園區市場化管理機制,最大限度地讓利於企業、促其發展。二是狠抓骨幹工業企業培育和重點工業項目建設。重點扶持行業優勢明顯、代表性強、成長性好、市場空間大、產業鏈長,具有較強帶動力的企業發展,幫助其做大做強。加快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上億元、利税超千萬元的骨幹企業。實行重點企業掛牌保護制度。建立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的聯動協調機制和推進機制,強化重點工業項目的規劃、論證、報批(核准)和建設工作,確保工業項目建設可持續發展。三是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實施好“330工程”(即:培育30個骨幹企業,30個科技型企業,30個成長型企業),促進非公經濟健康快速成長。四是繼續深化企業改革。積極推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建立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創新企業管理,規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權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逐步改變企業產權單一、管理落後而造成的效益低下問題。鼓勵非公有制企業通過併購和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組、改制、改造。

3、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打造縣域經濟的有效載體。一是努力提高城鎮化水平。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實施重點突破,持續推進城鎮化發展。到2022年,初步形成以縣城為中心,以重點鎮為支撐、以集鎮為基礎的全縣城鄉一體化框架,縣城和建制鎮、集鎮規模進一步擴大,城鎮化率達到35.4%,城鎮人口達到19.6萬,力爭使全縣城鎮化水平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在陝南處於領先地位。二是切實抓好縣城建設。依託我縣毗鄰漢中市區的區位優勢,緊緊抓住漢中“雙百”城市規劃實施、加快“一江兩岸”開發建設和城市重心南移的良好機遇,按照“相互呼應、功能對接、產業互補、融為一體”的原則,以漢南大道、大河坎東片區開發建設等項目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拉大城市骨架、擴大城市規模、完善城市功能、改變城市面貌,加快推進周家坪、大河坎城區與漢中中心城區一體化進程,使縣城成為漢中今後商住、休閒發展的重點新區。三是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重點發展西漢高速公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寶巴高速公路沿線,以及漢寧公路、二南公路、漢通公路沿線城鎮帶建設。將聖水鎮、梁山鎮、陽春鎮、高台鎮、新集鎮、元壩鎮確定為縣域北片一級城鎮發展軸帶,並積極爭取將梁山鎮、新集鎮、聖水鎮申報為全省100個重點鎮扶持範圍;黃官鎮、青樹鎮、牟家壩鎮、碑壩鎮確定為縣域南片一級城鎮發展軸帶;濂水鎮、協税鎮、紅廟鎮為縣域西片二級城鎮發展軸帶;小南海鎮、法鎮、湘水鎮為縣域南片二級城鎮發展軸帶;到2022年將胡家營鄉、喜神壩鄉發展為建制鎮。四是加強城鎮規劃編制和管理。積極爭取省、市資金支持,進一步加大規劃投入,啟動縣城城鄉一體化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結合漢中“雙百”城市規劃修編縣城總規和城鎮規劃、村莊規劃,xx年底前完成縣城總規、建制鎮規劃修編工作,到xx年完成12個鄉鎮規劃編制工作,到2022年完成全縣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4、大力發展旅遊經濟及第三產業,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後勁。一是加強旅遊項目建設。圍繞“打造漢中休閒旅遊目的地”與“秦巴天府·水韻漢中”旅遊品牌,按照“山水南鄭·詩畫家園”主題形象,認真實施全縣旅遊總體規劃,以開發黎坪和天漢水城旅遊區為重點,加快黎坪旅遊區基礎設施建設及配套設施工程。加快天漢水城旅遊區開發建設步伐。狠抓小南海、龍崗寺等宗教和歷史文化景區開發,提高旅遊產業文化內涵。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結合“和諧城鄉遊”和新農村建設,加快青樹、紅廟、黃官、元壩和小南海等旅遊重點集鎮建設,改造城鎮風貌,完善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全力打造旅遊名鎮。加大鄉村旅遊景點開發,大力扶持發展農家樂。開發旅遊產品,延長旅遊產業鏈條。二是擴大旅遊宣傳營銷。以唱響“黎坪”和“天漢水城”兩大品牌為重點,全面實施“三位一體”宣傳模式,通過定期舉辦“兩節一會”、設置宣傳牌、電視、網絡、報刊等宣傳方式,提升南鄭在外知名度和旅遊美譽度,塑造“山水南鄭·詩畫家園”良好旅遊形象。建立和完善跨區域的旅遊合作機制,拓展旅遊客源市場,實現資源共享、宣傳互動、聯合促銷、共同受益。三是創新旅遊發展機制。堅持旅遊經營項目市場化運作,實行旅遊開發“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分離,鼓勵國有、集體、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股份制或其它經營方式投資開發旅遊項目。進一步加強旅遊行業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到2022年,年接待遊客達15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2.12億元。旅遊總收入在gdp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5、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增強縣域經濟活力。一是培育壯大民營主體。圍繞放寬准入領域、精簡審批項目、落實扶持政策、營造良好環境四個環節,結合構建縣域農產品加工、新型建材、礦產開發、建築房產、三產服務和機械加工六大工業體系,大力發展企業集聚區和產業集聚區,推動民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二是鼓勵全民創業。放寬企業名稱、投資主體、經營範圍、出資期限、出資方式、經營方式、投資領域、投資比例等限制;健全完善小額貸款、信用擔保、技術支持、信息諮詢、市場服務等創業服務。積極培育創業主體,適當放寬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以及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市場準入條件,鼓勵廣大羣眾不拘形式、不拘規模自主創業,壯大民營經濟發展基礎。三是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建立目標考核責任制度。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獎勵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和有功人員。加快構建政策性、商業性和民間互助性信用擔保機構,破解中小企業資金難題。到2022年,全縣民營企業增加值達到25億元,年均遞增15%;總產值達到60億元,年均遞增15%;工業總產值達到33億元,年均遞增15%;營業總收入達到90億元,年均遞增15%;初步形成民營經濟為主體的縣域經濟格局。

三、措施和對策

一是優化發展環境。着眼於打造漢中最具優勢的投資環境,大力建設透明優惠的政策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規範有序的執法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寬鬆和諧的人文環境、功能完備的人居環境,助推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二是狠抓招商引資。大力實施對外開放戰略,充分利用我縣的區位、資源優勢,加大項目的策劃包裝和推介力度,憑藉優勢項目、優惠政策、優質服務和優良環境激發各類投資主體的投資熱情。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獎勵辦法、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鼓勵支持社會各方面直接參與招商引資工作,形成招商引資工作合力。加強招商引資成果後續工作的落實,竭力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

三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充分發揮財政的職能作用,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投入,每年縣財政投入資金600萬元,用於生豬、茶葉、中藥材等農業五大主導產業及後續產業發展。積極籌措資金,支持縣域工業園區建設和中小企業發展。要加大財政對小城鎮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完善財源建設激勵機制,將招商引資、財政收入作為考核部門和鄉鎮的重要指標,年終對完成任務的部門或鄉鎮進行獎勵。

四是提高金融保障水平。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引導更多的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進一步加大對縣域工業金融支持力度,切實解決好企業貸款難問題。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縣域經濟的資金投入,幫助金融機構開發適應縣域經濟特點的信貸品種、融資產品。

五是堅持科教興縣,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統籌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加快發展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為工業、農業和勞務輸出培養技術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訓長效機制。加快實施縣鄉實用人才工程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陽光工程”,提高從業人員科技文化素質。改革和創新人才管理體制,重視培養和挖掘使用縣內人才,注重吸引外來人才,拓寬取才、引才渠道,形成納才、用人的良性機制。全面實施科技特派員示範工程。發展農業科技示範基地,注重培育和保護農村科技大户。設立縣域優秀人才獎勵資金,重點獎勵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第一線優秀人才。建立科技投入的保障機制,增加縣本級科技投入,改善基層科技基礎條件。到2022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

六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圍繞縣域經濟發展,狠抓幹部培訓工作,不斷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着力提高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及成員駕馭市場經濟和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積極選拔在發展經濟中成績突出的優秀基層幹部進入各級黨政班子,注重把熟悉市場經濟、城市管理、招商引資等方面工作的優秀幹部選拔為鄉鎮、部門黨政主要領導。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把黨的各級組織建設成為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為推動南鄭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政治和組織保證。加強對《南鄭縣科級幹部管理有關規定》和縣委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對各級領導班子及成員的考核,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考核評價體系,對落實科學發展有創新、發展縣域經濟有實績的,給予表彰獎勵,特別優秀的,予以提拔重用。定期對各級黨政領導班子進行研判,及時研究解決班子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建立經濟發展情況巡查制度,每年組織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各鄉鎮和縣直部門單位黨政領導班子推動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巡查,並及時予以通報。通過強化幹部監督和管理,促進各級領導班子及成員做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實績。

【第7篇】經濟發展調查報告

xx年4月9日至4月12日,xx民營經濟調查組一行6人對位於粵西山區的陽江市三縣(市)一區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作了為期4天的調查和了解。1997年以來特別是黨的xx大召開以後,陽江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機遇,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堅定不移地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使個體私營經濟迅速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成為陽江最具生機和活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有力地推動了陽江國民經濟的發展,其經驗作法對我省其它地區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具有很大的借鑑和啟迪作用。現將有關情況彙報

一、 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

xx年,陽江市個體私營企業達36171户,全市個體私營企業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8.2億元,比上年增長12.49%;工業產值112億元,增長21.70%;出****貨值42.62億元,增長9.60%;入庫税收6.64億元,增長61.40%;新增投資11.54億元。

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1、 發展越來越快。xx年,全市個體私營企業的户數比1997年增加7178户,增長24。8%;當年實現的國內總產值、工業產值和税收收入,分別比1996年增長102.06%,173.17%和309.24%;比同期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和税收總額的增幅高出44.23%,91.35%和203.24%。

2、 地位越來越高。xx年,全市個體私營企業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值、工業產值和税收入,分別佔當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和税收收入總額的52.95%,67.50%和61.50%。個體私營經濟已經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3、 規模越來越大。經過幾年的發展,規模以上私營企業增加較多,私營企業的發展狀況已由過去單純的總體數量擴張向個體規模擴張的方向轉變,一些企業不斷增資擴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在現有7574户工業企業中,年產值500—1000萬元的有86户、1001—5000萬元的有145户、5001—1000萬元以上的有19户、億元以上的有9户。

4、 層次越來越高。私營企業家不但投資興辦工業,而且投資家業和其它產業,進一步拓寬經營領域,構築了以第二產業為主,一、二、三產業全方位發展的私營企業體系。

5、 外向型企業越來越多。一是企業出****貨值增加。xx年,全市私營企業出****貨值42.62億元,佔私營企業工業總產值的38.05%,比1998年增長64.87%。二是享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增加。xx年,有24户私營企業享有自營進出口權。產值億元以上的9户私營企業中,有6户是進出口生產企業。

6、 品牌越來越響。一些發展基礎較好、產品質量穩定的企業越來越重視樹立自己的品牌和企業形象,開始投入大量資金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門策劃,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企業文化。目前,“喜之郎”獲得全國馳名商標,“喬士”、“十八子”、“銀鷹”、“盛達”等品牌在全國知名度較高,頗受歡迎。去年,陽江市在獲得“中國菜刀中心”、“中國剪刀中心”的基礎上,又獲得“中國刀剪之都”的稱譽,品牌效應正在形成。

7、 從業人員越來越多。全市在私營企業中從業的人員,xx年達到20.97萬人,比1996年增加了42.27%。

我們認為,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主要得益於他們敢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創新,建立了 “五個互動”機制。

一是政策拉動。陽江市委、市政府於1997年11月頒發了《關於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決定》,對個體私營經濟實行“六個放寬”、“六個優惠”的“蜜糖”政策:放寬從業對象,放寬經營範圍,放寬註冊資金標準,放寬出國(境)從事商務的限制,放寬內資、外資經營審批手續和給予用地價格、税收(地方留成部份)、規費減免、信貸、用人、入户優惠。

二是服務推動。通過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領導就是服務”和“你發財、我發展”的觀念,積極對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進行扶持和引導。1997年陽江市成立了由市委副書記、市長擔任組長的民營經濟領導協調小組,加強對民營經濟的協調、指導、服務和監督。1998年又成立了市投資服務中心(與民營經濟領導協調小組合署辦公),市直24個職能部門在“中心”設置辦事窗口,12個單位在“中心”設置特派員,實行“四個一”服務,即:一幢樓辦事、一個窗受理、一個口收費、一條龍服務。xx年,建立了市領導掛點扶持制度,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主要領導帶頭,四套班子領導成員掛點扶持35家重點企業。通過幾年努力,在各級領導層中形成了對個體私營經濟時時關心、事事支持的局面。

三是外向帶動。市委、市政府把引進外資作為確保民營經濟資金來源的重點來抓,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利用舉辦各種洽談會、交流會、招商會和組團上門等方式,大力開展招商引資。

四是科技驅動。市委、市政府從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方面開展創新活動,以企業為主體,建立科研機構,增大科技投入,用先進適應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並積極鼓勵企業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依託建立科技創新體系,着力解決科技與經濟脱節的問題。

關於家鄉經濟發展調查報告

汶上古稱中都,歷史悠久,文化底藴豐厚,是著名的佛教聖地。縣城西北隅的太子靈蹤塔始建於宋代,氣勢雄偉。1994年3月,在塔內發現了141件佛教聖物。公元前5xx年,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初仕中都宰。明朝嘉靖至萬曆年間,汶上相繼有四人出任尚書之職。汶上現存眾多名勝古蹟,發掘的北辛文化遺址和細石器化距今約1—1.5萬年。文廟建築羣始建於唐代,堪與曲阜的孔廟相媲美。

本人暑假期間通過社會實踐進行實地調查,網上查詢,採訪領導等方式對家鄉的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調查。以下是這次的調查報告:

一、我縣經濟發展的特點

1.經濟規模不斷擴大。“xx”以來,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縣域經濟發展,通過簡政放權、分類指導、促強扶弱、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了全縣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汶上縣xx年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6%,地方財政收入分別比上年增長24%。

2.結構調整彰顯成效。近年來,各縣市都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振興縣域經濟,增強可持續發展的着力點,力促縣域經濟協調發展。農業方面着力提質增效,推進生態農業、特色農業、新型農業建設,產業鏈條繼續延伸,產業化經營加速發展。工業方面傳統產業得到改造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獲得較快發展,工業結構已由能源開採加工為主導轉變為以製造業為主導。服務業方面積極擴大產業規模,鞏固提升傳統服務業,努力打造新型服務業。

二、經濟發展的不足

1.經濟整體實力不強,我縣仍為省級貧困縣,目前在全省排名為63位,相比同市的兄弟縣市鄒城市(9位)、兗州市(22位)有很大的差距,且我縣的地方財政收入處在全省70位之後

2.產業結構不合理,沒有特色。我縣產業是典型的資源主導型產業,表現出明顯的產業結構單一特徵,產業鏈條短,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並且與其它兄弟縣市之間產業雷同嚴重,經濟主要靠煤炭拉動。

三、經濟發展的建議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戰略轉型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證。汶上作為經濟欠發達縣,經濟總量小、基礎相對薄弱、發展質量不高,面臨着加快速度與提升質量的雙重壓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崛起,必須堅定“產業興縣”不動搖,更加註重城鄉統籌、更加註重生態建設、更加註重民生和諧,在發展中加快轉變,在轉變中加速發展,探索走出一條速度、結構與效益相統一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1. 堅持以新型產業化為主導

立足產業基礎優勢,圍繞培育高端、高質、高效產業,提升一產,優化二產,繁榮三產,加快形成結構合理、節能環保、效益良好、獨具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2. 打造現代產業體系。

加快培育新興產業。以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節能環保產業為重點,科學編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強化政策扶持,加快推進新風光產業園、led、太陽能光伏組件、鋰離子動力電池等項目建設,儘快形成一批新興產業優勢技術和優勢品牌,搶佔新興產業的發展先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立足做優做強煤電化工、機械電子、紡織服裝三大百億產業,依託如意天容、萬發服飾、金成機械、祥遠機械等行業龍頭企業,規劃實施一批技術改造項目,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企業向研發設計和銷售服務兩端延伸,加快傳統產業向特色產業升級,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按照“科學化、集約化、市場化、產業化”要求,實施農業“六大工程”,優化產業發展佈局,加快發展一批優質、高效、精品、生態農業。壯大大汶河現代農業、利生面業等企業規模,擴大奶牛、生豬、蘆花雞等特色養殖和山藥、白蓮藕、核桃等經濟作物的種植規模,打響生態和綠色品牌,帶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3. 構築轉型升級平台。

按照“佈局集中、用地集約、項目集羣、產業集聚”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園區產業佈局和功能定位,加快形成互為配套、集羣發展的產業佈局。加快縣經濟開發區機械電子產業園、紡織服裝產業園、節能產品產業園等“區中園”建設,構建“一區多園”發展格局。加快完善次丘、康驛、白石等鄉鎮產業協作區,大幅提升產業協作配套和集羣發展能力。加快聯想化工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全面拉開發展框架,不斷提升承載能力;按照“煤鹽結合,高端發展”的產業定位,採用國內外先進、綠色、環保新技術,大力發展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三大主導產業,傾力打造省內一流、特色鮮明的化工園區。

4.提高招商引資質量。

牢固樹立“突破靠產業,產業靠項目,項目靠招商”的理念,堅持招商選資,提高招商門檻,緊緊圍繞煤電化工、機械電子、紡織服裝、文化旅遊、現代農業、商貿流通等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着力引進一批帶動能力強、示範作用大、節能環保類大項目,全面提高招商引資成效。確保年內引進億元以上項目5個、5億元以上項目2個、10億元以上項目1個;每個鄉鎮至少新上3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1個。

5.堅持以城鄉一體化為引領

牢固樹立“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發展理念,圍繞“儒釋聖地、生態水城”城市發展定位,加速推進城鎮化進程,全力打造跨越轉型的強力支撐。進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電、供水、供熱、供氣等設施;加快推進城區道路與環城路的互通連接,力爭實現縣城到中心城鎮二級路連接,鄉鎮之間三級以上公路連接。改善教育、文化、娛樂設施,推進綠化美化工程,確保綠化有層次、亮化有特色、美化有品位。創新城市管理方式,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調查前,我們事先做好了細緻的準備工作,並請當地學校的同學作為我們的嚮導幫助我們完成調查。

在當地,我們分別採訪了村委會領導和許多當地村民。組員們用自己禮貌的態度和真摯的感情令村民對我們敞開了心扉。但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是,在採訪工作結束後,我們卻得到了兩種完全不用的信息。一方面,是代表官方的村委會領導發表的説辭,另一方面,是來自廣大基層羣眾反饋的信息。

首先我們前往的是該村的村委會,這棟二層小樓與周邊還比較落後的景象相比格外惹眼,寬敞的辦公會議室和不斐的紅木傢俱讓我們不禁感歎這還只是一個村級政府。接待我們的是一位職務類似助理的工作人員,他向我們介紹到:**村從xx年開始經濟結構調整。到目前,已經發展成以礦山開採和礦石深加工為支柱產業,農作物種植為第二產業以及少量第三產業為輔的經濟結構。**村背靠塔山,礦石開採以大理石,漢白玉,紅砂巖為主,在就地加工後可製成各種石雕,板材,玻璃,膠水等,成品在銷往北京市區、河北省等地的同時還出口到中國台灣和日本。農業作為第二產業,種植作物有玉米和小麥兩種,並有少量果樹。第三產業是一些企業,有月餅廠,箱包廠,福利紙箱廠,為全村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也有一定創收。

村裏有一定的基礎設施,流動人口較少,並且貧富差距不大,人均年收入5600元上下,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在談到**村未來如何發展的問題時,村為會領導告訴我們,xx年5月市政府出資已經修好了一條貫通全村的水泥路為大家出行提供方便,今後將繼續加緊基礎設施的建設併除舊建新,即以村委會出面的形式,由投資商出資為村民推除舊房每户建起一座二層別墅,將村民住宅集中,空出的宅基地用於建設企業廠房,發展如物業公司的第三產業經濟,以解決住房問題,增加就業機會。

在村委會採訪的近30分鐘的時間裏,通過領導給我們的信息,最大的感覺就是這裏人民的生活正在向小康邁進,這裏的未來充滿希望。儘管現在並不富足,但是在這樣一個有能力有抱負的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實現小康只是時間的問題。

走出村委會,我們走進村子先看到的就是剛才提到的水泥路,路旁的磚房還算整齊,我們就選擇從這裏開始採訪村民。

村民對我們很友好,我們在攀談中提到想核實一下村委會告訴我們的信息是否屬實,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給了我們這樣的答覆:全村幾乎所有的經濟來源就是農作物種植,品種有玉米和小麥。土地資源匱乏嚴重,人均不足4分地(4分地約為150平方米)。一年一收,但因村裏的灌溉用井被村委會所有,灌溉成本高於農作物實際收益,35元/小時的價格令農民難以接受,所以農田生長只靠自然降水。這樣一來每年打下來的糧食僅夠自足,基本沒有富餘的糧食作為商品糧出售來增加收入,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態。而村領導所説的礦石開採和加工廠到了羣眾這裏則表示前幾年這裏的礦山和加工廠都已經不屬於本村,礦石開採被一個叫天龍集團的公司買走,加工廠也已經賣給了外村。然後我們説到種田沒有既然沒有農業收入那生活怎麼辦,一位老人説農閒時村裏的輕壯都會出去打工,務工的地點一般也不會太遠,基本都在大石窩的石材加工廠裏。農忙時回家的人也不多,這樣一年下來,人均年收入4000元上下,和村領導給出的信息有一定差距。除此以外,村裏的月餅廠以為經營不善已經出售,對面的福利紙箱廠也早已倒閉,所謂的第三產業只不過是兩三家條件破敗的小商店。其他人還告訴我們,村裏的這條水泥路是今年五·一修好的,剛過一個月,路面就出現裂痕和掉渣現象,據説這是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由政府撥款建設的。而我們看到應該是水泥築成的路面裏卻不合比例的混進大量沙子和石頭。緊接着。村民看到一個騎自行車的男子從我們面前路過後馬上催促我們趕快離開,這是村委會的人。無奈之下我們繼續前進,和不遠處的一個的看着攤子的老奶奶了起天來,説明來意後老人家説,現在家裏沒有任何耕地,5個孩子全部在市區打工,每個月依靠兒女寄回來的一點生活費度日,擺這個攤子賣的都是一些很便宜的糖果,因為村裏的小孩子很多,也沒有什麼可以讓他們玩的東西,也是為了給自己無聊的生活一個精神的寄託。

調查進行了剛剛不足一個小時,我們的心情越發沉重。我們發現,在北京,還有的地方的生活水平和我們有着天壤之別。於是下一步,我們準備前往村民所説的已經被收購的礦山去看一看。

沿土路一直走,會看到地面上很多的還未雕琢的漢白玉原石,繼續走,就是一個廢棄的漢白玉加工廠,廠房外面有廢棄的石坯和吊裝設備,這些都緊鄰一個沙石廠,但因為工人們似乎並不歡迎我們的到來,所以只好放棄了對這裏的採訪計劃。在靠近山腳的地方我們看到了一些堆砌的紅沙石,原來這是一個開採和初加工一體的廠。就在碎石機前,這裏的老闆告訴我們:紅沙石的主要部分是表面的紅沙,可製成膠水,玻璃等,中間白色石頭部分主要用做雕刻。這個的幾個工人和老闆並不是本地人,靠把原石粉碎後出售紅沙的初加工來賺取利潤。幾年前從村委會手中買來了這裏紅沙石的開採權,每年只向村裏繳納少量的費用。在正常使用炸藥開山炸石的情況下,兩台碎石機年產量約為16000噸,可是炸藥的使用越來越受到限制,並且工人工資,運輸費用也不斷上漲,進而影響了產量,現在的收入也只能勉強支撐。負責深加工的廠子都設在周遍的村子,在**目前還沒有。

走出採石廠,在來時的路上我們遇到一位放羊的大爺,聽口氣估計是位老紅軍。因為沒有土地,所以只好以放羊餬口,他向我們感歎:哪個農民不想老老實實種地,但是共產黨把我們活命的根子都拿走了,本來就不多的土地都拿去建廠,最後落得工廠沒建起來耕地也沒了。我的這些羊有二十多隻,連填飽肚子還是困難呢,拿什麼去提高生活水平。想想毛主席時候的領導們都是怎麼為羣眾服務的,現在的幹部,老人也只能搖搖頭。再我們即將離開的時候。老人的一句話至今讓我記憶深刻:“誰要是佔了共產黨的便宜,算誰厲害”。從話語中,透出對當前一些領導的強烈的不滿。

至此,調查已經基本結束,在返回學校的路上我們的小嚮導對我説,儘管大家説的都帶有一定情緒,有些偏激,但是基本上都是事實。

所以,我們根據一路上看到的,聽到的,對該地區的經濟情況做一個總結:該地區基礎設施落後;羣眾住房一磚瓦房土房結合居多;耕地面積少,灌溉困難,農業果實僅夠自給自足,經濟來源靠外出務工支撐;礦石開採加工作為當地的的優勢項目已經被別人佔領;第二第三產業幾乎崩潰;人均收入約4000元/年。

從整個調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來看,農民的觀點雖然有些偏激,但仔細想來不無道理。政策的扶植是一方面,最主要的一方面,從農民對村委會的不滿就可以看出,問題出在領導班子自身,作為人民的公僕,是為自己牟取利益還真正為人民服務,這就需要各位領導捫心自問了。

般海村經濟發展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般海村位於亞熱帶山區地區,海拔812米,總人口4320人,其中男2103人,女2217人,共902户,漢族3230人,佔74.7%,哈尼議長1090人,佔25.2%,勞動力(18歲至60歲)2530人,半勞動力(16—40歲以上)1630人,在家務農3520人,蒼老男2680人,佔76.1%,女1826人51.9%。xx年外出務工1082人,全村總面積54085畝,林地5200畝,荒地2152畝。全村總收入129257元,人均收入1418.8元。

二、發展現狀

般海村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牛為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玉米、小麥為主的種植業,以林業為輔,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近年來,隨着各項支農惠政策的出台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產業結構情況。

1、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稻穀、小麥”種植為主。經濟作物可以説是寥寥無幾,畜牧業以養豬、牛和雞為主。

2、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xx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道路1條,硬化鄉村道路一條,約1.5千米,其它的道路全部是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5個,小水池10個,沼氣池100個。

3、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般海村建有1個文化活動室,1個醫療衞生室。全村有100多户享受農村低保,困難户基本上得到救助,全村有10户農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還在全力進行,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税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到落實。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般海村委會到縣城的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坑渣不平,石頭露出路面,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衞生條件差,全村沒有一個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衞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分散,多數是坡地,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勞動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後,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製約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着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農產品人格偏低,農民增收項目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全村除烤煙種植具有一定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生薑、核桃種植才剛剛起步。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佈局。我村在新農村建設上,村領導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組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寬,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動、不積極,工作方法不多,這些將嚴重製約和影響了整個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進程和質量。

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組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領導班子成員中文化程度不高,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在帶領羣眾致富的中上力不從心;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三是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還不夠強。

三、今後應加大科技培訓,加強班子建設

1、加強新型農民科技培訓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是國家對農民實施素質提升之惠民工程。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是認真貫徹黨的xx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之歷史任務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

結合項目,按照重要農產品有現供給和糧食高產創建要求以“圍繞之導產業,培訓專業農民進村辦班指導,發展一村一品”為原則圍繞支柱產業和重點工程項目培訓,着重抓好養殖業、茶業、咖啡業培訓重點培訓。重點抓好無種子茶葉育苗技術,茶園栽培管理技術,茶葉產品加工技術,養殖業發展,家禽病防控的技術培訓,提高受訓農民的綜合素質,市場經營管理能力和科技致富能力。通過培訓核心聯繫户,更好地帶動主要從事當地主導產業生產和經營,有利於形成“一村一品”強勢推進主導產業,有利於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

2、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

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策關於“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羣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加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

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為主體,充分調動羣眾積極性。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領導要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能幹實事,樂於奉獻,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領導先鋒模範作用。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己,激發廣大羣眾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是關鍵。要調動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集資、投工投勞等方式積極參與各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建設好每一個新農村項目。

要抓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着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村民產業化進程步伐,形成以“科學種植穩村、科學養殖興村、特色養殖富村”的產業結構思路。在今年推廣烤煙和煙後玉米種植的基礎上,大力推廣核桃、茶葉種植,養殖業方面,加大扶持種豬的養殖力度,從而可以推動我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要搞好規劃,必須保護好耕地。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並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在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注意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確保畜禽養殖安全。因為糧食安全直接關係到整個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總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長期性、持久性的過程。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户,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解決農民最關注、要求了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實際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產業支撐為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羣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持的積極性。我相信,只要我們村幹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積極理清我村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富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潔,農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更加優美。

【第8篇】市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xx年4月9日至4月12日,xx民營經濟調查組一行6人對位於粵西山區的陽江市三縣(市)一區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作了為期4天的調查和了解。1997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五大召開以後,陽江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機遇,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堅定不移地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使個體私營經濟迅速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成為陽江最具生機和活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有力地推動了陽江國民經濟的發展,其經驗作法對我省其它地區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具有很大的借鑑和啟迪作用。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

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2、地位越來越高。xx年,全市個體私營企業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值、工業產值和税收入,分別佔當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和税收收入總額的52.95%,67.50%和61.50%。個體私營經濟已經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3、規模越來越大。經過幾年的發展,規模以上私營企業增加較多,私營企業的發展狀況已由過去單純的總體數量擴張向個體規模擴張的方向轉變,一些企業不斷增資擴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在現有7574户工業企業中,年產值5001000萬元的有86户、10015000萬元的有145户、50011000萬元以上的有19户、億元以上的有9户。

4、層次越來越高。私營企業家不但投資興辦工業,而且投資家業和其它產業,進一步拓寬經營領域,構築了以第二產業為主,一、二、三產業全方位發展的私營企業體系。

6、品牌越來越響。一些發展基礎較好、產品質量穩定的企業越來越重視樹立自己的品牌和企業形象,開始投入大量資金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門策劃,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企業文化。目前,喜之郎獲得全國馳名商標,喬士、十八子、銀鷹、盛達等品牌在全國知名度較高,頗受歡迎。去年,陽江市在獲得中國菜刀中心、中國剪刀中心的基礎上,又獲得中國刀剪之都的稱譽,品牌效應正在形成。

我們認為,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主要得益於他們敢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創新,建立了 五個互動機制。

一是政策拉動。陽江市委、市政府於1997年11月頒發了《關於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決定》,對個體私營經濟實行六個放寬、六個優惠的蜜糖政策:放寬從業對象,放寬經營範圍,放寬註冊資金標準,放寬出國(境)從事商務的限制,放寬內資、外資經營審批手續和給予用地價格、税收(地方留成部份)、規費減免、信貸、用人、入户優惠。

三是外向帶動。市委、市政府把引進外資作為確保民營經濟資金來源的重點來抓,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利用舉辦各種洽談會、交流會、招商會和組團上門等方式,大力開展招商引資。

四是科技驅動。市委、市政府從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方面開展創新活動,以企業為主體,建立科研機構,增大科技投入,用先進適應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並積極鼓勵企業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依託建立科技創新體系,着力解決科技與經濟脱節的問題。

五是市場牽動。適應入世需要,市委、市政府經過認真分析,認識到加入wto對陽江來説是利大於弊,必須充分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主動融入世界經濟潮流,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市場。所以,在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同時,積極引導個體私營企業面向市場,以市場為導向,做好市場分析和市場預測,加快市場營銷營網絡建設。目前,全市重點私營工業企業普遍建立了全國性的營銷網絡。比如喜之郎集團,從市場調研到產品設計,從生產製造到網絡銷售,構築了一條龍的工程體系,形成了消費者需要什麼,我們便做什麼;我們做了什麼,消費者就喜歡什麼的良性互動關係,產生了良好的規模效益,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產品市場佔有率在同行中居於世界第一位,產品遠銷英國、北美等海外市場。

二、陽江個體私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障礙

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還創造了一套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成功經驗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同時也存在着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 對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思想和觀念還要進一步解決。補充論、社資論的觀念在少數部門和少數幹部中還有定的存在。一是前置審批過多。二是個別部門和幹部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

(二) 行業結構不合理,規模經濟發展速度較慢。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傳統產業多,高新技術產業少。二是產品結構不合理。低附加值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三是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生產集中度低。小型企業多,大型企業少;勞動密集型企業多,技術密集型企業少。四是資本結構不合理。絕大多數私營企業的資本結構仍以家族式資本為主,實行家長式的管理,難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也難以建立完整的社會信譽,從而影響有效的融資和資本擴張,並最終影響企業的資本運營效果和經營規模,限制了企業的優化升級。

(三) 個體私營經濟融資困難。銀企之間良性互動的正常關係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私營企業融資渠道較為狹窄,缺乏有效的融資管道。

(四) 管理模式滯後,影響自身發展。私營企業普遍存在家庭式管理和家長式決策。這種模式適應不了企業再擴大、再發展的需要,日益暴露出它的弊端和致命的弱點,導致企業決策科學性、準確性差。

(五) 人才嚴重缺乏。私營企業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數企業缺乏管理和技術人才,加上未能建立一支掌握現代管理知識和先進科學技術的人才隊伍,造成企業素質不高,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能力薄弱。

三、推動個體私營經濟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的對策建議

目前,我省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共同發展的局面基本確立,但在國民經濟三大構成中,民營企業這一塊發展不太理想,針對上述原因,結合形勢發展的要求,我們認為,要促進個體私營經濟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就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優化環境,加強指導,打好品牌,營造政治上認同,社會上尊重,政策上支持,有利於民營企業成長的良好氛圍和環境。因此,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武器,大力營造發展私營經濟的良好氛圍。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做好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工作,優化發展環境。一是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建立公平競爭機制,對包括個體私營經濟在內的不同所有制企業採取統一的市場準入標準,打破行業壟斷。二是依法規範行政行為。以改革和加入世貿為契機,進一步理清政府的審批事項,可由企業自主決定、市場自行調節和社會中介組織辦理的審批事項一律取消。三是改善融資環境。金融機構應按照對各種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的要求,解決好對個體私營企業的信貸投入問題。四是加大維權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強對各類市場主體的監督管理,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依法查處製假售假、走私販私、偷税逃税及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為,依法保護個體私營企業的知識產權和其它合法行為。五是加強和改進對個體私營企業的服務。在內容上,拓寬服務領域,從技術支持、人才引進、教育培訓、信息諮詢、創業輔導、市場拓展、對外合作、資本運作、安全生產、法律諮詢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務。

第二,扶強扶優,積極引導個體私營經濟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個體私營企業的宏觀指導,促進個體私營經濟早日完成五個戰略轉變,實現行業的優化升級。第一,在組織結構上,由小而全、小而散向專業化協作和公司化、集團化轉變。第二,在產權制度上,由自然人產權向現代企業產權制度轉變。第三,在企業管理上,由傳統的家庭式管理向科學的現代化管理轉變。第四,在技術進步上,由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相結合轉變。第五,在經濟增長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第三, 切實加強各級個體勞動者協會、私營企業協會(以下簡稱兩個協會)的地位和作用。協會和它所領導的眾多行業協會,已經具備全面服務的功能:其一,省各行政部門已經賦予了它辦理邊防證、會計證、港澳多次往返證、出國(境)通行證等功能。其二,省勞動廳、省人事廳已將人才交流、職稱評定、檔案掛靠等權利賦予兩會。其三,兩會轄下的行業協會具有的協調行業生產經營、規範行業自我管理、促進行業平等競爭、引導行業互助互利、提高行業整體素質、維護行業整體利益的作用。針對陽江市委、市政府和廣大個體私營企業主反映的情況,如,普遍的不良競爭和人才缺乏現象,教育培訓、融資困難和法律諮詢的空白及行業協調和市場拓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來看,正是兩個協會能夠解決的,也能夠解決好的。多年來,兩個協會為廣東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已做出了重大貢獻,廣泛受到了廣大個體工商户和私營企業的擁護和愛戴,也得到了各級黨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兩個協會所具有的羣眾性和廣泛性以及在教育、管理、服務廣大個體工商户和私營企業,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健康發展方面不僅行政部門不能替代,其它社團組織也無法類比。無論是參照國際經驗還是我國我省的實際,要發展好個體私營經濟這一塊,就必須切實加強兩個協會的地位和作用。

【第9篇】網絡經濟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網絡經濟這種新的經濟形態正以極快的速度影響着社會經濟與人們的生活。隨着互聯網應用的普及,面對龐大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選擇“觸網”。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

2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已逾6.1萬億,同比增長39.3%。為加強扶持引導和幫助,促進**網絡經濟快速健康發展,進一步發揮網絡經濟在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中的加速器作用,共青團**縣委和**縣工商局一同對全縣3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300多家網店和機牀工具、燈管等部分行業協會的網絡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全縣當前網絡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近年來,**依託優勢產業和便利的立地條件,通過政府引導,借力三大服務中心和三種成功經營模式,幫助農村青年快速邁上電商品牌路,今年已累計完成農村電子商務銷售額2.3億元,已有各類電子商務(企業)網店850家,網店年銷售額在千萬元以上的6家,並形成具有典型意義的農村電子商務集聚村——**村。通過網絡經濟發展,解決了一大批農民和失業人員的就業,促進了企業經營方式的轉變和企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了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優化了社會勞動就業結構。特別是**村的電子商務發展被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稱之為——“**模式”,並得到中央電視台在內的15家媒體和近百家網站報道轉載。

1、企業涉網意識不斷增強。據統計全縣上網用户達到1萬多户,很多企業開始在網上建立自己的網站或網頁,涉足網絡宣傳和網絡交易並嚐到了甜頭。從調查結果看,我縣企業的電子商務意識總體尚可,雖然不能和金華地區的義烏、永康相比,但由於接近永康的區位優勢,在**來説電子商務意識是最強的。據初步統計,全縣目前有343家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進行網絡宣傳和拓展銷售渠道,總網站數量624個,其中一級域名網站386個,二級域名網站238個。其中自建網站佔比達61.8%,在其他網絡平台建網頁達38.1%。通過網絡銷售商品的比例達18%。也有部分企業開始通過進駐淘寶商城等方式開拓網絡銷售市場,並取得成功,如浙江天喜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從5月份開始進駐淘寶商城,到目前已經達到月銷售額50多萬元,成為淘寶炊具行業上升最快的明星店鋪,發展非常迅速。

2、網商得到迅猛發展。近年來**網商發展非常迅速,據初步統計目前全縣有在淘寶網上經營的各類網商400多家,按行業劃分:經營食品土特產類網店27家,服裝鞋百貨類網店140家,户外用品38家,汽車裝飾用品55家,數碼電子產品20家,五金機械類5家。本地**電子商務平台上經營服裝百貨的網商7000多家(**縣本地約1000多家)。其中經工商登記註冊的淘寶商城有80家、皇冠級信用賣家27家,網店年經營額達上千萬元的有3家,實現年網上銷售額近3億元,初步形成了以地方特色農副產品、户外用品、數碼電子、五金機械等為主的幾大網絡特色行業。

3、網絡交易平台實現零突破。4月19日,全市首家區域性綜合電子商務平台在浙江怡木公司正式投入運行,實現了**縣網絡交易平台的零突破。該平台以“零成本投資”和“30秒開網店”為獨特創意,以家紡、服裝、日化用品等為主打產品,通過幾個月的試運行,已經加盟的中外知名品牌五十多個,上線產品一萬多種,發展會員一萬多名,發展網商7000多家(本縣約1000多家)。以後可能會湧現出更多的**縣的網絡交易平台。

4、行業網站發展開始起步。經調查全縣19家行業協會中有3家行業協會(即**縣燈管行業協會、**縣網商協會和**縣建材裝飾網)建有協會單獨的網站,並通過行業網站的建設對行業協會及協會會員開展網絡宣傳和營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縣網絡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企業對網絡經濟的重視度仍顯不夠。雖然隨着網絡經濟的不斷髮展,眾多企業都開始觸網,介入電子商務發展大潮,但仍有相當多的傳統制造企業沒有介入電子商務,自主建設網站或通過知名商務網站建設網站的仍只佔少數。企業大都還把競爭焦點定位於實體市場,沒有充分認識到知識經濟時代搶佔網絡信息虛擬市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據統計,目前全縣只有不到3%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户建立網站或網頁開展網絡營銷宣傳,不到1%的企業有開展電子商務的成功記錄。在行業網站調查中,行業協會和企業對建立行業網站開展宣傳的需求和意願也不強,目前**縣現有的19家行業協會僅有3家行業協會(燈管行業協會、網商協會、建材裝飾行業協會)建有協會單獨的網站,行業協會會員仍缺乏網絡經濟宣傳意識,如調查中的燈管行業目前開展網絡營銷和宣傳的有17家企業。

2、企業電子商務應用層次較低。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目前全縣99%以上的企業網站不具有電子商務功能,同時企業網上銷售商品的交易額普遍不高,電子商務在行業中應用範圍小、應用率低。企業對如何開展電子商務缺乏瞭解,甚至網站建成後沒有專人負責。被調查的企業電子商務應用主要以企業自建宣傳性網站或參與第三方交易平台為主,一般實行網上詢價、網下籤約的交易模式,基本上都不能實現在線商城、在線支付交易等電子商務功能,網站和網頁的主要用途基本仍處於發佈和獲取信息,沒有或很少有通過電子商務進行網上在線採購或在線銷售。

3、缺乏網絡經濟相關的專業人才和資金。人才和資金是電子商務發展中的二大重要因素。作為一項新型商業模式,網絡經濟發展需要既懂傳統生產營銷又要懂電子商務的雙料複合型人才,這是目前制約我縣網絡經濟發展的最大問題。而此類人才在**這樣的山區縣城相當缺乏,即使有,工資待遇要求也較高,一些小企業難以承受,**由於各種生活條件制約也難以留住外來的高端人才。同時,資金短缺也是一些中小企業深入開展電子商務普遍遇到的困難。交易平台的開發、搜索引擎的競價排名、網上產品推廣等都需大量的資金來支撐,使得一些中小企業望而卻步。

4、網絡交易安全因素制約。在調查過程中通過對部份企業的瞭解,我們發現網絡交易安全因素也是影響企業電子商務積極性的一個原因。一方面是網上交易的技術安全得不到保障,現有的安全和保密技術難以讓人放心,黑客威脅嚴重。另一方面是網上企業信譽難以辨別。網上詐騙、虛假廣告層出不窮,假冒偽劣商品氾濫,由於交易雙方的地域距離等問題,加之相關法律法規不配套,出現交易問題後難以用法律的手段解決。如**縣警方最近查獲的利用網絡釣魚的手段盜竊淘寶網用户帳號內金錢的犯罪團伙一案就充分證明了這點。嫌疑人利用“網絡釣魚”盜竊淘寶網用户的帳號、密碼、支付寶密碼。並以“第三方詐騙”、“支付後退款”、“用假身份證補辦淘寶用户手機卡”等方式不斷變換盜竊手法,入侵淘寶網用户一千多個,其中被盜取金額的受害人達一百多名,受害人遍佈全國二十多個省市,涉案金額八萬多元。

5、行業網站建設相對滯後。經調查全縣經民政部門登記的行業協會的有19家,現有的19家行業協會僅有3家行業協會(燈管行業協會、網商協會、建築裝飾行業協會)建有協會單獨的網站,行業協會對上網的需求和意願不強,行業協會會員仍缺乏網絡經濟宣傳意識。行業網站建設缺少資金投入也是一個重要方面,目前大部分行業協會除個別大行業有政府專項補助外本身活動經費有限,只有通過收取有限的會員費,同時行業網站要實現有效的贏利模式也比較困難。政府相關部門對行業網站建設不重視,缺乏對行業協會網站建設和電子商務平台建設等方面的項目扶持和資金扶持補助政策。由於缺少政策很難向政府申請到專項的行業網站建設資金。

6、物流配套體系不夠完善。物流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對**縣經濟的發展也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其中的快遞行業發展是隨着近年來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全縣統一集中的物流基地,物流比較分散,沒有形成統一規範配套的市場,導致物流成本高。快遞行業管理不規範也是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伴隨網上購物、電視購物等消費方式的興起,快遞行業的投訴在迅速增加。快遞市場秩序比較混亂,存在着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服務意識淡薄、法律意識不強、經營行為不規範,在物品派送時常常出現遺漏、損毀、丟失以及錯送、誤送,以及旺季爆倉等問題。特別是我縣的快遞行業還存在着壟斷經營、人為劃分市場等,導致價格高於周邊地區,因此建立貨運流暢的高效率物流服務體系,加強對物流快遞行業的監管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7、缺乏政府政策的強有力扶持。到目前為止,我縣還沒有出台有關促進服務業方面的政策,包括對網絡經濟、電子商務發展方面。因此我縣的網絡經濟發展既缺乏區位優勢,又與周邊地區相比缺乏財政、税收、貸款等方面的優惠和適度寬鬆的管理政策,導致我縣大批網商到義烏、杭州等區位優勢明顯的地方去經營。據瞭解,我們的周邊一些縣市已經出台了許多針對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發展方面的相關政策,如金華、義烏等地,但目前我縣僅有對電子商務平台有個別政策,眾多的網商和開始涉足電子商務的企業仍無法享受到各級政府和部門的足夠的政策支持。

8、税收政策不明確限制了網商的大膽發展。税收政策是眾多參與網絡經濟的企業和網商關注度最高的問題。雖然國家對網店徵税還沒有確定,但税務部門近期開展的網店税收調查,特別是“武漢開出內地首張個人網店税單,一網店被徵税430萬”的消息以及我縣規模最大的網商神州數碼去年被國税徵收了二十多萬元税收等引發了眾多網商的擔憂。眾多網商對電子商務税收方面的擔憂限制了其大膽發展經營,導致網商只能是選擇“潛水”經營,無法做大做強。

9、網絡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隨着網絡購物的發展,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市場對網絡信用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當前互聯網誠信缺失及網絡欺詐問題日漸成為制約我國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繁榮發展的重要因素,網店侵權、售假等問題日益暴露、網絡團購成消費者投訴熱點、3q大戰無視消費者權益等,這都對網絡誠信體系建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雖然國家工商總局早已出台了要求網店實名制的規定,但網絡誠信體系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加快**縣網絡經濟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大力發展網絡經濟,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徑,也為傳統產業的提升和改造開闢了新的途徑,在繁榮市場、擴大居民消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進再就業和推動當地企業加快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建設步伐等方面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優化**縣網絡經濟發展環境

要加快我縣的網絡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是通過制定**縣網絡經濟發展規劃,積極創新發展方式,努力創建和優化**縣的網絡經濟發展環境,建立積極有效的政府政策助推平台,以此來推動**縣的網絡經濟實現大發展大跳躍。

1.加快制定**縣網絡經濟發展規劃。網絡經濟作為一項發展迅猛的新生事物,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培育和扶持。浙江省電子商務產業“xx”發展規劃已經於20**年6月出台,我縣應結合本縣xx規劃,儘快出台促進網絡經濟發展的中遠期規劃,明確發展重點與中長期發展目標,並納入各級規劃體系,建立和完善促進網絡經濟發展的工作協調機制,切實加強對網絡經濟發展的管理指導、規劃引導和協調服務,探索搭建有利於網絡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產業專項扶持政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政策、促進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投融資政策及有關標準規範的總框架。

2.研究制定促進網絡經濟發展政策和辦法。成立由政府牽頭,各職能部門和單位參與的網絡經濟指導服務中心,分工協作,各負其責,研究制定促進全縣電子商務(網絡經濟)發展辦法和規劃。加快出台促進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投融資政策,爭取配套出台電子商務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政策,設立網絡產業專項扶持資金,出台對電子商務平台、從事電子商務和網絡經濟發展相關的企業和個人給予財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優惠和適度寬鬆的管理政策,積極鼓勵和推進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進程。

3.積極發展網絡經濟技術支撐服務。由政府牽頭成立專門機構,整合國際、國內優秀電子商務軟件開發企業及電子商務策劃機構的資源,引進一批國際知名電子商務企業及配套服務商,為我縣企業從事網絡經營提供全方位的、個性化的服務。並鼓勵設立一批專業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為傳統企業提供電子商務模式設計、網站設計製作、支付方式設計、物流配送體系等電子商務外包服務,滿足企業不同層次的電子商務和網絡經濟發展需求。加快電信光纖入户工程,提高網絡帶寬,為網絡經濟發展提供高速優質的服務。

4.加強網絡經濟創新人才培養。一方面加大本地人才的培育力度。充分發揮本地職業技術類學校的作用,開設或增設電子商務相關專業,引進或培養高水平的師資,提高教學效果。勞動人事、工商等部門要加強企業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培訓,加強對企業信息化人才和電子商務專業技術人才及信息技術、經營管理方面的複合型人才的培養,設立專項資金開展網店經理人培訓等高端人才的培訓;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引進一批素質較高、層次合理、專業配套的、具有創新商業模式的網絡、計算機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網絡經濟創業人才,以滿足我縣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發展的急需。並安排專項獎勵資金,積極鼓勵電子商務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和高級人才回鄉創業,並提高待遇,確保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培養新一代的農村電子商務建設主力軍。

5.加強電子商務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在完善金融數據通信網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建設現代化支付系統和客户服務系統,逐步將銀行傳統業務移植到網上,在跨銀行、跨地區的貿易結算、資金劃撥等方面有所突破,為開展電子商務提供全面、安全、快捷的支付結算服務。加大對電子商務企業的資金支持,幫助引進風險投資,充發發揮現有各銀行的“**通寶”、聯保聯貸等融資工具和網銀、支付寶等電子支付工具的作用;創新金融支持,鼓勵銀行對網店提供免息小額貸款支持,按信用等級提供免擔保信用貸款等,解決網絡經營企業資金困難。

6.完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物流配送是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環節,加快建設**縣物流中心,建立以**縣商貿物流、貨運市場和信息中心為主,新碧、**以工業倉儲配送為主的物流基地模式。充分發揮物流基地的作用,以市場運作的模式,加以政策引導,使其逐步成為電子商務條件下具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物流中心,以滿足電子商務條件下物流支持的快速性和全方位性要求,形成支持電子商務發展完善、健全的物流配送網絡體系。

(二)積極實施網絡經濟培育扶持工程

1.建立網絡經濟的政府政策助推工程。及時推出助動網絡經濟發展的相關舉措,對電子商務平台和網絡創業者給予財政、税收、貸款、土地等方面的優惠和適度寬鬆的管理政策,快速地推動**縣網絡經濟的發展,從而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一是明確税收政策,在目前國家尚未出台明確的電子商務(網店)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借鑑其他地方,明確對淘寶商城類公司制企業採取從低税收定額徵收的辦法進行徵税,對其他普通的c網店免予徵税,以減除網商的經營顧慮。二是設立網絡產業專項扶持資金,優惠和減免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税收政策,積極鼓勵和推進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進程。三是制定相關財政扶持政策,支持電子商務企業做大做強;為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第三方平台服務提供入門資金補貼,降低應用電子商務門檻;為電子商務服務企業提供基礎營運平台支持或者補貼(企業資格、辦公環境、網絡接入、策劃輔導等)。四是加強和支持行業協會發展,加強行業網站建設的重視,出台扶持行業網站建設的專項扶持政策和相應的資金補助,推動行業電子商務平台的發展。

2. 搭建網絡經濟和網商孵化平台。規劃建設**縣網絡經濟科技創業園,也可以結合我縣當前已經規劃出台的物流基地建設,把物流基地建設成為集物流集散信息、電子商務應用和網商創業為一體的現代化物流基地和電子商務(網商)創業園。創業園以優惠的税收、金融政策以及低廉的租金吸引網上創業者,形成商貿型電子商務企業的集聚,促進**縣第三產業的發展,帶動**縣特色工業品和特色農副產品的銷售。通過網商創業園的建設,培育和孵化更多的網商,促進更多的企業進入電子商務,帶動**網絡經濟整體上水平。

3. 實施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培育工程。一是制定相關財政扶持政策,為電子商務龍頭企業解決在發展壯大中亟需的土地、倉儲、貸款等問題,支持電子商務企業做大做強,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中小電子商務企業,引導、鼓勵重點企業或行業龍頭企業加大電子商務投入,探索開發b2b、b2c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力爭在xx期間,在電子商務應用服務及相關領域培育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超過1-2家,超5000萬元企業5-10家,超1000萬元企業20-50家,並在户外用品、汽車用品、農副土特產品等領域形成產業新優勢;二是堅持把農村電子商務與企業轉型升級緊密結合,注重引導傳統優勢企業通過電子商務網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產品銷售量,擴大企業知名度,從而使得企業在實施電子商務化的同時帶動全縣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近兩年來,天喜控股集團(廚具)、**縣濤濤休閒用品有限公司(休閒健身用品)、浙江金棒運動器材有限公司(運動器材)、浙江固馳電子有限公司(益智玩具)等多個知名品牌,依託本身產業優勢和企業資源,紛紛投入電子商務經營,取得良好成效。比如:天喜控股集團從20**年7月份開始,設立網絡推广部,短短的6個月銷售額達到1000萬,在淘寶網廚具類目銷售量位列第二(第一為蘇泊爾)。電子商務銷售額佔該集團當年增長銷售額(2億)的5%,增加青年網創就業崗位30餘個,一個公司帶動了一個網商類目的發展。

4.開展企業網絡信息化建設工程。鼓勵企業通過專設信息機構、信息主管,配備適應現代企業管理運營要求的自動化、智能化、高技術硬件、軟件、設備、設施,建立包括網絡、數據庫和各類信息管理系統在內的工作平台,資助企業建立和使用自己的電子商務平台,進行信息化升級改造等,並根據企業實際投資額按百分比給予補助,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引導鼓勵企業大力開展電子商務,幫助企業通過電子商務拓展國內和海外市場,為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第三方平台服務提供入門資金補貼,降低應用電子商務門檻;由政府對開展網絡營銷推廣的企業進行專項補助、或委託專業性網絡推廣公司或知名商務網站對企業進行整體打包推廣。

5.開展網絡創業幫扶工程。一是突出“三心一庫”功能發揮。建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電商培訓和技術諮詢中心”,整合電商協會和電商志願分隊等新興力量,有效加強了培訓和技術普及服務。建立**縣全程網絡科技培訓中心和**網貨供應平台(供貨數據庫),提供了較為完備的供貨企業產品鏈接,為青年初創者提供貨源渠道保證;二是做好“兩項服務”強勢帶動。在電大**分校,**成技校等培訓基地定期舉辦技能培訓班,將網創青年作為信貸扶持優先幫扶對象,開通綠色通道,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已完成初創技能培訓200餘人,精英提升培訓60餘人,累計發放貸款300餘萬元,通過一站式服務,扶持140名青年成功開出網店;三是藉助“高校智力”順勢推動。通過邀請相關專家定期指導,與高校達成電子商務的專項合作等形式,為**的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四是營造“比學趕超”良好氛圍。選取行業中發展較為成熟的企業推進團屬陣地建設,通過建立企業團組織、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組建網創志願服務隊、電商導師團,評選電子商務示範企業等有效舉措,不斷豐富青工創新創效行動,將青年員工的“比、學、趕、超”與企業的發展有機結合,堅持企業文化形成和生產效益的齊頭並進。

6.開展網商知名品牌培育工程。一方面通過總結推廣電子商務成功經營模式,着力推動青年網商“品牌電商化,電商品牌化”的發展之路。積極開展網商知名品牌培育,運用行政指導手段扶持電子商務企業和網店發展壯大,確定一批皇冠級和淘寶商城網店作為網商知名品牌的重點培育和監管對象,鼓勵引導其申請註冊自有品牌商標,引導網店大賣家逐步擺脱低價競爭賺快遞費的做法,指導他們通過創建自己的品牌從代理銷售模式走上定牌生產和加工製造等自主品牌發展道路,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能力;另一方面積極幫助青年網商申報省、市級名優產品,力爭xx期間通過網絡的發展培育2-5個**縣本地的網絡知名品牌,並幫助申請1個浙江省著名商標,2-3個市著名商標。

7.開展電子商務平台培育工程。引導、鼓勵建立行業性網站、電子商務平台,大力建設和發展生產資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及網上市場,以此來推進特色產業和專業市場的轉型提升。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自主經營、有償服務”原則,積極支持全縣的幾大特色產業建立行業門户網站,力爭xx期間建設2-3家年交易額上千萬元甚至是上億元的電子商務平台,並依託平台建立網上公共交易和服務平台,幫助廣大企業設立網上商鋪,發佈信息、展示商品、洽談交易,促進網下店鋪與網上店鋪的有機結合,利用兩種業態拓展國內外市場,促進我縣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和轉型升級。

(三)開展網絡經濟信用監管工程,加強網絡經濟服務監管

1. 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監管。以開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為抓手,突出對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等級保護,加強網絡安全風險檢查評估,強化網絡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有效堵塞安全漏洞,保障互聯網和信息系統的安全有序運行,嚴厲打擊網絡詐騙、網絡盜竊等網絡違法犯罪行為,保障網絡交易安全,為網絡經濟發展提供安全的信息技術保障。

2. 建設網絡經濟信用監管綜合體系。建立政府牽頭、團縣委、工商、公安、電信、金融管理機構等職能部門、電子商務網站等共同參與的,相互協調配合的網絡經濟信用監管綜合監管體系和工作機制,形成網絡市場監管合力;推行網絡實名制,對從事網絡交易的市場主體進行身份認證,鼓勵企業申領數字證書,並利用數字證書中嵌入的營業執照和電子公章的作用,全面推進電子執照網上標識和電子合同應用,提高網絡經營誠信度;加強引導網上市場主體信用建設,建立健全網絡信用管理制度和網站信用評價體系,促進網絡經濟信用體系建設;建立網絡投訴、舉報體系,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網絡商品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積極查處網絡經營違法案件,重點查處無照經營、非法傳銷、商標侵權、網絡虛假廣告、出售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網絡經營行為,淨化**縣網絡市場環境。

3. 加強物流快遞行業規範管理。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物流運輸行業的規範管理,整頓規範物流運輸行業,如建立物流運輸行業登記備案、完善物流快遞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建立綜合信用登記和誠信認證管理體系等,同時引進更多的物流和快遞企業,促進形成規範有序的物流競爭環境。

【第10篇】近年來陽山縣黎埠鎮經濟發展社會調查報告

近年來陽山縣黎埠鎮經濟發展社會調查報告

xx~xx年特別的寒假裏,在學院領導的號召下,我決定於寒假期間開展主題為“實踐科學發展觀奉獻青春促和諧”大學生志願者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準備調查我鎮的經濟發展狀況。

我於xx年1月17號返回家鄉,但很不幸,我一回到家鄉就下了連續10幾天的雨,並且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在2月3號那天還下了很大的雪,隨後就連續性斷電,一直到正月初五。由於天氣的影響,把我原來的計劃全盤打掉而不能更具體的調查。以下是我的幾方面的調查結果:

一地理位置

我的家鄉位於粵北的陽山縣黎埠鎮,小北江中游,位於國道107線和清線一級公路互通處,距縣城25公里,到廣州約185公里,離小北江河不足10公里,可直通清遠、廣州珠三角工區,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有豐富的非金屬和金屬礦產資源,尤其是石灰石、白石資源和選礦儲量更大,自然生態環境優越,屬亞熱帶雨林氣候,風景優美,人口多且密集。

二主要經濟來源

當地農民主要經濟來源還是靠初級種植業和養殖業,種植類主要有:水稻,蔬菜,桔子,李子,馬蹄等;養殖業主要有:豬,魚,牛,雞等。

另外,近年新興起了一些小型企業,有:黎埠重質碳酸鈣工業園區﹑陽山縣黎埠鎮粉體加工基地﹑深裝總公司精細粉體加工廠﹑中礦實業有限公司﹑盈達礦業有限公司﹑11萬伏變電站﹑機磚磚廠等。

三所見所聞

在寒假期間,從家人(本人是出自農民家庭)和本村一些農民口中得知種一畝水稻所需成本數據:

項目

碳氨

尿素

農藥

谷種

犁田費

成本

200斤約60元

30斤約50元

50元

10元

100元

總計

60+50+50+10+100=270元

平均每畝水稻產量:800斤

現在市面水稻價格:100元∕百斤

每畝水稻收入:8*100-270=530元∕畝·造

每户家庭基本上有兩畝水田,如此算得每户家庭的年收入為530元∕畝·造*2畝*2造=2140元

從數字上可以看出,如果單純靠耕田種水稻為收入,根本上無法維持現在的基本生活,也因為如此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出外打工,他們每年每人純收入在5000元以上。

通過過年拜年時,從親戚朋友口中得知,現在年輕人不會留在家裏耕田了,寧願出外找500元一個月的工都好過在家耕田種地(因為搞養殖業一沒技術二沒有本錢且很辛苦)現在都留下一些老弱病殘的人在家了,偏僻點的地方都沒人耕作了,老人帶着小孩在家養些家禽罷了。

不過我看見很多人把田租給別人耕做,有些被別人承包統一耕作;有些就起了很多豬舍養起了數十到數百條豬,在鎮的集市上政府還用廣告做各方面的宣傳,近年來國家免學雜費,免税收對很多家庭的貧窮狀況有很大幫助且鎮上新興起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一些家庭的收入。

總體上來説,經過黨和政府的努力,我們鎮的總體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這是很多村民一至同意的)現在普遍家庭都蓋了洋樓了,且交通通訊設備都跟上來了。但與此同時我也深深的認識到,我們鎮的發展空間還有很大,也就是説我們鎮還存在一些問題,以下是我在寒假裏發現的一點問題:

a全民總體素質底,特別是農民;

b收入微薄且單一,農產品種類少且粗,收成底;

c人口多,勞動力少;

d交通算不上方便;

e沒有自身特色產業,自身資源沒利用好。

針對這些問題,我提出了我個人的一些見解:

a提到全民在農業上的技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對專業農户進行輔導,使用機械生產;

b政府應該提供市場養殖信息,對各地區自然環境理性的分析,提供意見,改造有利環境;

c開辦一些初級農產品加工廠輔助農業,創新特色民族風味小吃,開發旅遊景點,做好宣傳,提高知名度;

d全面落實道路,電網,通訊等基本設施,如能開通鐵路、組建信息流通驛站,提供相關的網絡設備等將會帶動我縣各地經濟發展;

e整頓黨員政府幹部不良作風,嚴懲貪官污吏,真真正正為人民服務。

當然的,要克服自身不足是不易辦到的事,但我相信只要有步驟的實施,一定會發揮好我們鎮優越自然生態環境的,我們的鎮也會更加富裕的!

【第11篇】關於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的調查報告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為實現規模推進年的各項任務目標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帶隊,協調組織人大內司委、市經貿委等有關部門,組成專題調研組,走訪市直有關部門,深入縣(市)區,對我市經濟建設的政策、法制、服務等環境建設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現將調查報告如下:

一、我市經濟發展環境的現狀

年初以來,我市的經濟發展環境,經過市、縣(區)兩級黨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積極推進和整治,呈現出越來越好的發展態勢。各項優惠政策逐步得到了落實,三亂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服務質量進一步優化,行政執法逐步規範,監督力度不斷加大,有力地促進了市域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

1、領導重視層次高,推進力度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市的經濟南市展環境工作。年初發綏發[2003]3號文件下發了《全市整冶經濟發展環境工作方案》,明確了工作總體思路,重點任務,時間步驟,保證措施和要達到的目標。二月份,市委市政府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全市集中整冶經濟發展環境工作進行了專題部署。此外市人大、政協召開的兩會上、市紀委四次全會和市本級規模推進工作會議等大型會議上,市級幾大班子都對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工作做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各縣(市)區都成立了由書記為組長,主管經濟工作的副書記為副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專題領導小組,下設專項推進辦公室。層層落實了目標責任,制定了具體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領導小組統一協調、牽頭部門和責任部門齊抓共管的領導機制和組織體系,為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2、宣傳教育工作抓得實,輿論氛圍濃。一是全市廣泛利用各種新聞媒體開展了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的宣傳教育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幹部羣眾參與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初步形成了領導重視、羣眾關心、全社會參與的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的濃厚社會輿論氛圍;二是加強了對各級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教育,提高了領導者和行政執法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識;三是強化了對公務員、企業廠長(經理)wto知識的培訓,提高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四是加強了對青少年法制教育,從基礎、源頭上預防了犯罪,減少了社會不穩定因素。

4、服務環境有了較大改善,服務質量逐步提高。全市各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社會服務部門不斷加強隊伍建設,深入開展雙評活動,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和承諾制,着力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樹立了良好的部門形象和行業形象。各地進一步加大了行政審批改革力度,規範了審批行為,減少了審批環節,普遍實行了一站式辦公。各縣(市)區還強化了對服務中心的投資建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慶安縣實行了行政機關審批事項首問負責制和限時辦結制。全市在各行業開展了治亂減負工作,對企業加大了扶持力度,對域外企業實行零干擾、免打擾。2002年,市本級僅為三精藥業、銀娃乳業、客運樞紐工程減免基礎建設配套費400萬元,減免排污費38萬元。各地還深入開展了對行政執法的評議監督工作。慶安縣的季度評議,肇東市的全行業評議,都是成功的範例。通過評議,對執法部門形成了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促進了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提高。

二、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我市的經濟發展環境雖然有了較大改善,但與發達地區相比,與我市加快發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服務意識不強,執法工作的整體水平和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於進一步提高。有些地方存在説功好、做功差,喊的多、乾的少,上熱下冷現象。有些行政職能部門輕管理、輕服務,存有較嚴重的以罰代管,只罰不幫的現象,錯誤地認為管理就是處罰,服務就是收費,導致管理職能弱化和執法目的扭曲。有的行政執法行為不規範,文明執法意識不強。有些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言行粗魯,態度冷、橫、硬、衝,勒拿卡要報等不正之風較為嚴重,該辦的事頂着不辦,可辦可不辦的事拖着不辦,可這麼辦可那麼辦的事卡着不辦。有的部門隊伍建設抓得不力,對職工幹部疏於教育、疏於管理、疏於監督,導致一些工作人員素質差,不懂政策,不熟業務,甚至違法違紀。

二是行政管理體制不理順,給部門執法帶來了一定難度,同時也導致三亂加劇,加重了企業負擔。如審計部門,由於雙重管理體制的束縛,對地方政府和行政執法等部門的審計監督受到了很大限制,難以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還有一些部門在執法過程中,也遇到了同樣問題。我們現行的管理體制,存在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人員比例過高。據調查,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全額撥款的3763人,自收自支的3097人,差額撥款的2730人。這些自收自支和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為了保開支,想方設法加重收費。還有的個別單位自行制定收費標準,確定收費項目,使三亂現象久禁不止,企業負擔減而不輕。

三是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個別地方參與競爭,背離了市場經濟規律。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般規則應當是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便我們有些政府部門還不適應駕馭市場經濟規律的工作方法,不能為企業搭台唱戲,造成市場的無序競爭和不平等競爭,違背了市場規律。

四是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力度不夠。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和人民羣眾的民主監督、紀檢部門的紀律監督和新聞單位的輿論監督,這些層級監督都發揮了很大作用,但還須進一步加大力度。目前,這些監督還沒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統一的協調推進機制。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度落實不到位,對一些違法違紀問題懲處的力度不夠,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一些違法違紀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時有效查處。

通過調查分析,我市經濟發展環境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觀念滯後。由於在一部分行政管理和執法部門中存在較嚴重的全局與局部利益錯位、管理與服務職能錯位,特別是某些領導幹部對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思想上存在誤區,沒有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和人人是環境,事事是環境的觀念,不能站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抓環境建設,因而導致政府某些部門服務意識淡薄,服務職能弱化,服務質量和水平也存在較大差距。二是部門利益至上。有些有行政執法執罰權的職能部門,為了本部門利益,為了小集團或個人利益,在行政執法中,違規執法、越權執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亂收亂罰,給企業增加了沉重的負擔。三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到位。在一些部門和單位,行政審批事項該下放的沒有下放,該精簡的沒有精簡,對保留的審批項目缺乏嚴格規範,審批環節過多,審批程序過於繁雜。一些過時的政策,沒有及時清理、修訂,個別地方還存在用已經明令廢止的政策文件收費的現象。四是社會監督機制不健全。目前,還沒有真正形成政府部門為納税人服務,納税人有權力監督政府工作的良好社會環境。

三、對策建議

針對我市經濟發展環境存在的問題,我們應立足市情,狠抓當前,着眼長遠,擺正局部和整體、管理和服務、監督和扶持的關係,進一步強化環境意識,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的理念。重點應抓好以下工作:

1、抓領導,確保政令暢通。實踐證明,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環境如何,關鍵在領導。因此,各級領導要把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工作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研究部署,層層落實責任,加強督辦檢查,狠抓工作落實。特別是經濟管理部門、行政執法部門和條條部門的領導,要進一步深化對改善經濟發展環境重要性的認識,從放寬經濟發展環境會影響部門、條條發展的誤區中走出來,舍小家,顧大家,切實做到放水養魚,真正樹立起發展是硬道理,改善環境是前提、是關鍵的思想,按照市委一屆十一次全會通過的《關於創建優良經濟發展環境的實施意見》和市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專題推進組下發的《全市整治經濟發展環境工作方案》的要求,錛住總體目標,扭住八項任務,緊跟階段步驟,認真做好整治推進工作。

2、抓改革,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把該減的審批項目減下來,把能減化的審批環節減下來,公開收費罰款標準,規範行政行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要進一步增強法制觀念和依法行政意識,對審批、收費、執罰、檢查等行政執法行為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實施和辦理,切實提高行政執法工作的透明度,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嚴格監督、規範公務和管理活動。要繼續深入實施綠色通道工程,實行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公。市縣兩級政府都要建立政務超市,推行限時辦結制、首問負責制和服務承諾制等項制度,將行政審批、收費、政策諮詢等事宜都納入到政務超市中來,以此建立起辦事高效、服務周到、行為規範、運轉協調的長效運行機制。在搞好審批制度改革的同時,要積極探索行政制度的改革,理順開支渠道,逐步減少自收自支人員。大量事實充分説明,只要存在靠罰沒收入解決人員工資和辦公經費問題,經濟發展環境就很難寬鬆。

3、抓服務,着力提高工作效能。改善經濟發展環境,要在搞好服務和提高效率上下功夫。一要認真清理廢止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需要的政策性、規範性文件,制定出台促進經濟發展的更加優惠的政策,對該調整的政策文件要及時調整,並向社會公佈,增強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二要切實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各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政務公開制度,特別是要加強對各項制度、規定執法情況的監督檢查,認真解決辦事拖拉、推諉扯皮以及刁難勒卡、政令梗阻等違規違紀問題,切實提高工作效率。三要減輕企業負擔。嚴格禁止有關單位從本部門利益出發向企業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保護企業合法的經濟利益不受侵害。要建立執法部門聯合執法制度,減少到企業檢查的次數,努力為企業發展創造寬鬆條件,加大服務和扶持力度,主動加強與企業和投資者的聯繫,積極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各項服務,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4、抓落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建立起以紀律檢查委員會為核心的創優經濟發展環境統一監督系統,形成有效配合、協同並進的運行機制;各級黨政幹部要切實轉變作風,組織力量深入基層督促檢查和指導工作,親臨一線,解決具體問題;要加大對市場經濟秩序的規範和整頓力度,依法取締市場壟斷、地方保護等不正當競爭,嚴厲打擊詐騙、製假售假、欺行霸市等違法行為,淨化市場環境,促進公平競爭;紀檢、監察部門對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案件,要一查到底,嚴肅追究;要紮實有效地開展雙評工作,進一步改進評議方法,完善評議程序,嚴肅評議紀律。

5、抓教育,努力提高執法隊伍的執法水平和業務素質。一要加大對各種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力度,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業務技能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不經過業務技能培訓的,不能安排上崗。二要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精簡機構,精簡人員。對一些經濟槓桿部門和經濟管理部門,要着力解決職能交叉、重疊的問題,要砍掉那些為安排子女就業、送人情而設置的機構和崗位,實行全員競爭上崗、擇優錄用。三要加強對幹部的業務考核,建立健全約束激勵機制,全面調動廣大幹部職工獻身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經過業務考核達不到要求的,要從執法崗位上撤下來。

【第12篇】關於網絡經濟發展調查報告

網絡經濟這種新的經濟形態正以極快的速度影響着社會經濟與人們的生活。隨着互聯網應用的普及,面對龐大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選擇“觸網”。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

2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炕易額已逾6.1萬億,同比增長39.3%。為加強扶持引導和幫助,促進**網絡經濟快速健康發展,進一步發揮網絡經濟在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中的加速器作用,共青團**縣委和**縣工商局一同對全縣3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300多家網店和機牀工具、燈管等部分行業協會的網絡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全縣當前網絡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奎年來,**依託優勢產業和便利的立地條件,通過政府引導,借力三大服務中心和三種成功經營模式,幫助農村青年快速邁上電商品牌路,今年已累計完成農村電子商務銷售額2.3億元,已有各類電子商務(企業)網店850家,網店年銷售額在千萬元以上的6家,並形成具有典型意義的農村電子商務集聚村——**村。通過網絡經濟發展,解決了一大批農民和失業人員的就業,促進了企業經營方式的轉變和企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了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優化了社會勞動就業結構。特別是**村的電子商務發展被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稱之為——“**模式”,並得到中央電視台在內的15家媒體和近百家網站報道轉載。

1、企業涉網意識不斷增強。據統計全縣上網用户達到1萬多户,很多企業開始在網上建立自己的網站或網頁,涉足網絡宣傳和網絡交易並嚐到了甜頭。從調查結果看,我縣企業的電子商務意識總體尚可,雖然不能和金華地區的義烏、永康相比,但由於接近永康的區位優勢,在**來説電子商務意識是最強的。據初步統計,全縣目前有343家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進行網絡宣傳和拓展銷售渠道,總網站數量624個,其中一級域名網站386個,二級域名網站238個。其中自建網站佔比達61.8%,在其他網絡平台建網頁達38.1%。通過網絡銷售商品的比例達18%。也有部分企業開始通過進駐淘寶商城等方式開拓網絡銷售市場,並取得成功,如浙江天喜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從5月份開始進駐淘寶商城,到目前已經達到月銷售額50多萬元,成為淘寶炊具行業上升最快的明星店鋪,發展非常迅速。

2、網商得到迅猛發展。近年來**網商發展非常迅速,據初步統計目前全縣有在淘寶網上經營的各類網商400多家,按行業劃分:經營食品土特產類網店27家,服裝鞋百貨類網店140家,户外用品38家,汽車裝飾用品55家,數碼電子產品20家,五金機械類5家。本地**電子商務平台上經營服裝百貨的網商7000多家(**縣本地約1000多家)。其中經工商登記註冊的淘寶商城有80家、皇冠級信用賣家27家,網店年經營額達上千萬元的有3家,實現年網上銷售額近3億元,初步形成了以地方特色農副產品、户外用品、數碼電子、五金機械等為主的幾大網絡特色行業。

3、網絡交易平台實現零突破。4月19日,全市首家區域性綜合電子商務平台在浙江怡木公司正式投入運行,實現了**縣網絡交易平台的零突破。該平台以“零成本投資”和“30秒開網店”為獨特創意,以家紡、服裝、日化用品等為主打產品,通過幾個月的試運行,已經加盟的中外知名品牌五十多個,上線產品一萬多種,發展會員一萬多名,發展網商7000多家(本縣約1000多家)。以後可能會湧現出更多的**縣的網絡交易平台。

4、行業網站發展開始起步。經調查全縣19家行業協會中有3家行業協會(即**縣燈管行業協會、**縣網商協會和**縣建材裝飾網)建有協會單獨的網站,並通過行業網站的建設對行業協會及協會會員開展網絡宣傳和營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縣網絡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企業對網絡經濟的重視度仍顯不夠。雖然隨着網絡經濟的不斷髮展,眾多企業都開始觸網,介入電子商務發展大潮,但仍有相當多的傳統制造企業沒有介入電子商務,自主建設網站或通過知名商務網站建設網站的仍只佔少數。企業大都還把競爭焦點定位於實體市場,沒有充分認識到知識經濟時代搶佔網絡信息虛擬市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據統計,目前全縣只有不到3%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户建立網站或網頁開展網絡營銷宣傳,不到1%的企業有開展電子商務的成功記錄。在行業網站調查中,行業協會和企業對建立行業網站開展宣傳的需求和意願也不強,目前**縣現有的19家行業協會僅有3家行業協會(燈管行業協會、網商協會、建材裝飾行業協會)建有協會單獨的網站,行業協會會員仍缺乏網絡經濟宣傳意識,如調查中的燈管行業目前開展網絡營銷和宣傳的有17家企業。

2、企業電子商務應用層次較低。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目前全縣99%以上的企業網站不具有電子商務功能,同時企業網上銷售商品的交易額普遍不高,電子商務在行業中應用範圍小、應用率低。企業對如何開展電子商務缺乏瞭解,甚至網站建成後沒有專人負責。被調查的企業電子商務應用主要以企業自建宣傳性網站或參與第三方交易平台為主,一般實行網上詢價、網下籤約的交易模式,基本上都不能實現在線商城、在線支付交易等電子商務功能,網站和網頁的主要用途基本仍處於發佈和獲取信息,沒有或很少有通過電子商務進行網上在線採購或在線銷售。

3、缺乏網絡經濟相關的專業人才和資金。人才和資金是電子商務發展中的二大重要因素。作為一項新型商業模式,網絡經濟發展需要既懂傳統生產營銷又要懂電子商務的雙料複合型人才,這是目前制約我縣網絡經濟發展的最大問題。而此類人才在**這樣的山區縣城相當缺乏,即使有,工資待遇要求也較高,一些小企業難以承受,**由於各種生活條件制約也難以留住外來的高端人才。同時,資金短缺也是一些中小企業深入開展電子商務普遍遇到的困難。交易平台的開發、搜索引擎的競價排名、網上產品推廣等都需大量的資金來支撐,使得一些中小企業望而卻步。

4、網絡交易安全因素制約。在調查過程中通過對部份企業的瞭解,我們發現網絡交易安全因素也是影響企業電子商務積極性的一個原因。一方面是網上交易的技術安全得不到保障,現有的安全和保密技術難以讓人放心,黑客威脅嚴重。另一方面是網上企業信譽難以辨別。網上詐騙、虛假廣告層出不窮,假冒偽劣商品氾濫,由於交易雙方的地域距離等問題,加之相關法律法規不配套,出現交易問題後難以用法律的手段解決。如**縣警方最近查獲的利用網絡釣魚的手段盜竊淘寶網用户帳號內金錢的犯罪團伙一案就充分證明了這點。嫌疑人利用“網絡釣魚”盜竊淘寶網用户的帳號、密碼、密碼。並以“第三方詐騙”、“支付後退款”、“用假身份證補辦淘寶用户手機卡”等方式不斷變換盜竊手法,入侵淘寶網用户一千多個,其中被盜取筐額的受害人達一百多名,受害人遍佈全國二十多個省市,涉案金額八萬多元。

5、行業網站建設相對滯後。經調查全縣經民政部門登記的行業協會的有19家,現有的19家行業協會僅有3家行業協會(燈管行業協會、網商協會、建築裝飾行業協會)建有協會單獨的網站,行業協會對上網的需求和意願不強,行業協會會員仍缺乏網絡經濟宣傳意識。行業網站建設缺少資金投入也是一個重要方面,目前大部分行業協會除個別大行業有政府專項補助外本身活動經費有限,只有通過收取有限的會員費,同時行業網站要實現有效的贏利模式也比較困難。政府相關部門對行業網站建設不重視,缺乏對行業協會網站建設和電子商務平台建設等方面的項目扶持和資金扶持補助政策。由於缺少政策很難向政府申請到專項的行業網站建設資金。

6、物流配套體系不夠完善。物流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對**縣經濟的發展也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其中的快遞行業發展是隨着近年來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全縣統一集中的物流基地,物流比較分散,沒有形成統一規範配套的市場,導致物流成本高。快遞行業管理不規範也是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伴隨網上購物、電視購物等消費方式的興起,快遞行業的投訴在迅速增加。快遞市場秩序比較混亂,存在着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服務意識淡薄、法律意識不強、經營行為不規範,在物品派送時常常出現遺漏、損毀、丟失以及錯送、誤送,以及旺季爆倉等問題。特別是我縣的快遞行業還存在着壟斷經營、人為劃分市場等,導致價格高於周邊地區,因此建立貨運流暢的高效率物流服務體系,加強對物流快遞行業的監管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7、缺乏政府政策的強有力扶持。到目前為止,我縣還沒有出台有關促進服務業方面的政策,包括對網絡經濟、電子商務發展方面。因此我縣的網絡經濟發展既缺乏區位優勢,又與周邊地區相比缺乏財政、税收、貸款等方面的優惠和適度寬鬆的管理政策,導致我縣大批網商到義烏、杭州等區位優勢明顯的地方去經營。據瞭解,我們的周邊一些縣市已經出台了許多針對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發展方面的相關政策,如金華、義烏等地,但目前我縣僅有對電子商務平台有個別政策,眾多的網商和開始涉足電子商務的企業仍無法享受到各級政府和部門的足夠的政策支持。

8、税收政策不明確限制了網商的大膽發展。税收政策是眾多參與網絡經濟的企業和網商關注度最高的問題。雖然國家對網店徵税還沒有確定,但税務部門近期開展的網店税收調查,特別是“武漢開出內地首張個人網店税單,一網店被徵税430萬”的消息以及我縣規模最大的網商神州數碼去年被國税徵收了二十多萬元税收等引發了眾多網商的擔憂。眾多網商對電子商務税收方面的擔憂限制了其大膽發展經營,導致網商只能是選擇“潛水”經營,無法做大做強。

9、網絡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隨着網絡購物的發展,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市場對網絡信用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當前互聯網誠信缺失及網絡欺詐問題日漸成為制約我國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繁榮發展的重要因素,網店侵權、售假等問題日益暴露、網絡團購成消費者投訴熱點、3q大戰無視消費者權益等,這都對網絡誠信體系建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雖然國家工商總局早已出台了要求網店實名制的規定,但網絡誠信體系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加快**縣網絡經濟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大力發展網絡經濟,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徑,也為傳統產業的提升和改造開闢了新的途徑,在繁榮市場、擴大居民消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進再就業和推動當地企業加快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建設步伐等方面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優化**縣網絡經濟發展環境

要加快我縣的網絡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是通過制定**縣網絡經濟發展規劃,積極創新發展方式,努力創建和優化**縣的網絡經濟發展環境,建立積極有效的政府政策助推平台,以此來推動**縣的網絡經濟實現大發展大跳躍。

1.加快制定**縣網絡經濟發展規劃。網絡經濟作為一項發展迅猛的新生事物,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培育和扶持。浙江省電子商務產業“xx”發展規劃已經於20**年6月出台,我縣應結合本縣xx規劃,儘快出台促進網絡經濟發展的中遠期規劃,明確發展重點與中長期發展目標,並納入各級規劃體系,建立和完善促進網絡經濟發展的工作協調機制,切實加強對網絡經濟發展的管理指導、規劃引導和協調服務,探索搭建有利於網絡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產業專項扶持政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政策、促進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投融資政策及有關標準規範的總框架。

2.研究制定促進網絡經濟發展政策和辦法。成立由政府牽頭,各職能部門和單位參與的網絡經濟指導服務中心,分工協作,各負其責,研究制定促進全縣電子商務(網絡經濟)發展辦法和規劃。加快出台促進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投融資政策,爭取配套出台電子商務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政策,設立網絡產業專項扶持資金,出台對電子商務平台、從事電子商務和網絡經濟發展相關的企業和個人給予財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優惠和適度寬鬆的管理政策,積極鼓勵和推進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進程。

3.積極發展網絡經濟技術支撐服務。由政府牽頭成立專門機構,整合國際、國內優秀電子商務軟件開發企業及電子商務策劃機構的資源,引進一批國際知名電子商務企業及配套服務商,為我縣企業從事網絡經營提供全方位的、個性化的服務。並鼓勵設立一批專業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為傳統企業提供電子商務模式設計、網站設計製作、支付方式設計、物流配送體系等電子商務外包服務,滿足企業不同層次的電子商務和網絡經濟發展需求。加快電信光纖入户工程,提高網絡帶寬,為網絡經濟發展提供高速優質的服務。

4.加強網絡經濟創新人才培養。一方面加大本地人才的培育力度。充分發揮本地職業技術類學校的作用,開設或增設電子商務相關專業,引進或培養高水平的師資,提高教學效果。勞動人事、工商等部門要加強企業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培訓,加強對企業信息化人才和電子商務專業技術人才及信息技術、經營管理方面的複合型人才的培養,設立專項資金開展網店經理人培訓等高端人才的培訓;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引進一批素質較高、層次合理、專業配套的、具有創新商業模式的網絡、計算機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網絡經濟創業人才,以滿足我縣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發展的急需。並安排專項獎勵資金,積極鼓勵電子商務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和高級人才回鄉創業,並提高待遇,確保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培養新一代的農村電子商務建設主力軍。

5.加強電子商務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在完善金融數據通信網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建設現代化支付系統和客户服務系統,逐步將銀行傳統業務移植到網上,在跨銀行、跨地區的貿易結算、資金劃撥等方面有所突破,為開展電子商務提供全面、安全、快捷的支付結算服務。加大對電子商務企業的資金支持,幫助引進風險投資,充發發揮現有各銀行的“**通寶”、聯保聯貸等融資工具和網銀、等電子支付工具的作用;創新金融支持,鼓勵銀行對網店提供免息小額貸款支持,按信用等級提供免擔保信用貸款等,解決網絡經營企業資金困難。

6.完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物流配送是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環節,加快建設**縣物流中心,建立以**縣商貿物流、貨運市場和信息中心為主,新碧、**以工業倉儲配送為主的物流基地模式。充分發揮物流基地的作用,以市場運作的模式,加以政策引導,使其逐步成為電子商務條件下具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物流中心,以滿足電子商務條件下物流支持的快速性和全方位性要求,形成支持電子商務發展完善、健全的物流配送網絡體系。

(二)積極實施網絡經濟培育扶持工程

1.建立網絡經濟的政府政策助推工程。及時推出助動網絡經濟發展的相關舉措,對電子商務平台和網絡創業者給予財政、税收、貸款、土地等方面的優惠和適度寬鬆的管理政策,快速地推動**縣網絡經濟的發展,從而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一是明確税收政策,在目前國家尚未出台明確的電子商務(網店)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借鑑其他地方,明確對淘寶商城類公司制企業採取從低税收定額徵收的辦法進行徵税,對其他普通的c網店免予徵税,以減除網商的經營顧慮。二是設立網絡產業專項扶持資金,優惠和減免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税收政策,積極鼓勵和推進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進程。三是制定相關財政扶持政策,支持電子商務企業做大做強;為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第三方平台服務提供入門資金補貼,降低應用電子商務門檻;為電子商務服務企業提供基礎營運平台支持或者補貼(企業資格、辦公環境、網絡接入、策劃輔導等)。四是加強和支持行業協會發展,加強行業網站建設的重視,出台扶持行業網站建設的專項扶持政策和相應的資金補助,推動行業電子商務平台的發展。

2. 搭建網絡經濟和網商孵化平台。規劃建設**縣網絡經濟科技創業園,也可以結合我縣當前已經規劃出台的物流基地建設,把物流基地建設成為集物流集散信息、電子商務應用和網商創業為一體的現代化物流基地和電子商務(網商)創業園。創業園以優惠的税收、金融政策以及低廉的租金吸引網上創業者,形成商貿型電子商務企業的集聚,促進**縣第三產業的發展,帶動**縣特色工業品和特色農副產品的銷售。通過網商創業園的建設,培育和孵化更多的網商,促進更多的企業進入電子商務,帶動**網絡經濟整體上水平。

3. 實施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培育工程。一是制定相關財政扶持政策,為電子商務龍頭企業解決在發展壯大中亟需的土地、倉儲、貸款等問題,支持電子商務企業做大做強,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中小電子商務企業,引導、鼓勵重點企業或行業龍頭企業加大電子商務投入,探索開發b2b、b2c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力爭在xx期間,在電子商務應用服務及相關領域培育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超過1-2家,超5000萬元企業5-10家,超1000萬元企業20-50家,並在户外用品、汽車用品、農副土特產品等領域形成產業新優勢;二是堅持把農村電子商務與企業轉型升級緊密結合,注重引導傳統優勢企業通過電子商務網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產品銷售量,擴大企業知名度,從而使得企業在實施電子商務化的同時帶動全縣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近兩年來,天喜控股集團(廚具)、**縣濤濤休閒用品有限公司(休閒健身用品)、浙江金棒運動器材有限公司(運動器材)、浙江固馳電子有限公司(益智玩具)等多個知名品牌,依託本身產業優勢和企業資源,紛紛投入電子商務經營,取得良好成效。比如:天喜控股集團從20**年7月份開始,設立網絡推广部,短短的6個月銷售額達到1000萬,在淘寶網廚具類目銷售量位列第二(第一為蘇泊爾)。電子商務銷售額佔該集團當年增長銷售額(2億)的5%,增加青年網創就業崗位30餘個,一個公司帶動了一個網商類目的發展。

4.開展企業網絡信息化建設工程。鼓勵企業通過專設信息機構、信息主管,配備適應現代企業管理運營要求的自動化、智能化、高技術硬件、軟件、設備、設施,建立包括網絡、數據庫和各類信息管理系統在內的工作平台,資助企業建立和使用自己的電子商務平台,進行信息化升級改造等,並根據企業實際投資額按百分比給予補助,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引導鼓勵企業大力開展電子商務,幫助企業通過電子商務拓展國內和海外市場,為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第三方平台服務提供入門資金補貼,降低應用電子商務門檻;由政府對開展網絡營銷推廣的企業進行專項補助、或委託專業性網絡推廣公司或知名商務網站對企業進行整體打包推廣。

5.開展網絡創業幫扶工程。一是突出“三心一庫”功能發揮。建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電商培訓和技術諮詢中心”,整合電商協會和電商志願分隊等新興力量,有效加強了培訓和技術普及服務。建立**縣全程網絡科技培訓中心和**網貨供應平台(供貨數據庫),提供了較為完備的供貨企業產品鏈接,為青年初創者提供貨源渠道保證;二是做好“兩項服務”強勢帶動。在電大**分校,**成技校等培訓基地定期舉辦技能培訓班,將網創青年作為信貸扶持優先幫扶對象,開通綠色通道,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已完成初創技能培訓200餘人,精英提升培訓60餘人,累計發放貸款300餘萬元,通過一站式服務,扶持140名青年成功開出網店;三是藉助“高校智力”順勢推動。通過邀請相關專家定期指導,與高校達成電子商務的專項合作等形式,為**的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四是營造“比學趕超”良好氛圍。選取行業中發展較為成熟的企業推進團屬陣地建設,通過建立企業團組織、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組建網創志願服務隊、電商導師團,評選電子商務示範企業等有效舉措,不斷豐富青工創新創效行動,將青年員工的“比、學、趕、超”與企業的發展有機結合,堅持企業文化形成和生產效益的齊頭並進。

6.開展網商知名品牌培育工程。一方面通過總結推廣電子商務成功經營模式,着力推動青年網商“品牌電商化,電商品牌化”的發展之路。積極開展網商知名品牌培育,運用行政指導手段扶持電子商務企業和網店發展壯大,確定一批皇冠級和淘寶商城網店作為網商知名品牌的重點培育和監管對象,鼓勵引導其申請註冊自有品牌商標,引導網店大賣家逐步擺脱低價競爭賺快遞費的做法,指導他們通過創建自己的品牌從代理銷售模式走上定牌生產和加工製造等自主品牌發展道路,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能力;另一方面積極幫助青年網商申報省、市級名優產品,力爭xx期間通過網絡的發展培育2-5個**縣本地的網絡知名品牌,並幫助申請1個浙江省著名商標,2-3個市著名商標。

7.開展電子商務平台培育工程。引導、鼓勵建立行業性網站、電子商務平台,大力建設和發展生產資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及網上市場,以此來推進特色產業和專業市場的轉型提升。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自主經營、有償的服務”原則,積極支持全縣的幾大特色產業建立行業門户網站,力爭xx期間建設2-3家年交易額上千萬元甚至是上億元的電子商務平台,並依託平台建立網上公共交易和服務平台,幫助廣大企業設立網上商鋪,發佈信息、展示商品、洽談交易,促進網下店鋪與網上店鋪的有機結合,利用兩種業態拓展國內外市場,促進我縣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和轉型升級。

(三)開展網絡經濟信用監管工程,加強網絡經濟服務監管

1. 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監管。以開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為抓手,突出對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等級保護,加強網絡安全風險檢查評估,強化網絡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有效堵塞安全漏洞,保障互聯網和信息系統的安全有序運行,嚴厲打擊網絡詐騙、網絡盜竊等網絡違法犯罪行為,保障網絡交易安全,為網絡經濟發展提供安全的信息技術保障。

2. 建設網絡經濟信用監管綜合體系。建立政府牽頭、團縣委、工商、公安、電信、金融管理機構等職能部門、電子商務網站等共同參與的,相互協調配合的網絡經濟信用監管綜合監管體系和工作機制,形成網絡市場距管合力;推行網絡實名制,對從事網絡交易的市場主體進行身份認證,鼓勵企業申領數字證書,並利用數字證書中嵌入的營業執照和電子公章的作用,全面推進電子執照網上標識和電子合同應用,提高網絡經營誠信度;加強引導網上市場主體信用建設,建立健全網絡信用管理制度和網站信用評價體系,促進網絡經濟信用體系建設;建立網絡投訴、舉報體系,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網絡商品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積極查處網絡經營違法案件,重點查處無照經營、傳銷、商標侵權、網絡虛假廣告、出售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網絡經營行為,淨化**縣網絡市場環境。

3. 加強物流快遞行業規範管理。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物流運輸行業的規範管理,整頓規範物流運輸行業,如建立物流運輸行業登記備案、完善物流快遞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建立綜合信用登記和誠信認證管理體系等,同時引進更多的物流和快遞企業,促進形成規範有序的物流競爭環境。

【第13篇】工業企業調查報告:融資不是產業經濟發展瓶頸

融資不是產業經濟發展的瓶頸,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是產業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同時,放寬貨幣政策並不能真正促進產業發展,只會維持過剩產能並在長遠上不利於產業經濟。5月13日,《證券日報》記者從長江商學院發佈的關於工業企業大樣本問卷調查報告瞭解到。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利潤留存是最重要的融資渠道,96%的企業回答這是他們最主要的融資方式。其次,分別有3%的企業以企業創始人資金為最大資金來源。此外,企業資金來源的渠道非常集中,以利潤留存來説,61%的企業認為這種資金來源佔其資金總額的50%以上。

調查結果顯示,經歷了困難的2022年,產業經濟在今年第一季度企穩。產業景氣指數為50,處於榮枯臨界點。

數據表明,中國產業經濟不太可能出現硬着陸,原因有三:第一,在過去幾個季度企業經營狀況持續好轉。反映經營狀況困難的企業逐季遞減,從2022年第二季度的19%下降到今年第一季度的4%。第二,雖然產能過剩的問題仍然普遍並且是產業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其嚴重程度在緩解。最後,融資仍然不是產業經濟發展的瓶頸。

【第14篇】般海村經濟發展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二、發展現狀

般海村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牛為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玉米、小麥為主的種植業,以林業為輔,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近年來,隨着各項支農惠政策的出台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產業結構情況。

1、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稻穀、小麥種植為主。經濟作物可以説是寥寥無幾,畜牧業以養豬、牛和雞為主。

3、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般海村建有1個文化活動室,1個醫療衞生室。全村有100多户享受農村低保,困難户基本上得到救助,全村有10户農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還在全力進行,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税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到落實。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般海村委會到縣城的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坑渣不平,石頭露出路面,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衞生條件差,全村沒有一個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衞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分散,多數是坡地,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勞動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後,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製約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着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農產品人格偏低,農民增收項目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全村除烤煙種植具有一定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生薑、核桃種植才剛剛起步。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佈局。我村在新農村建設上,村領導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組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寬,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動、不積極,工作方法不多,這些將嚴重製約和影響了整個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進程和質量。

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組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領導班子成員中文化程度不高,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在帶領羣眾致富的中上力不從心;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三是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還不夠強。

三、今後應加大科技培訓,加強班子建設

1、加強新型農民科技培訓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是國家對農民實施素質提升之惠民工程。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之歷史任務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

結合項目,按照重要農產品有現供給和糧食高產創建要求以圍繞之導產業,培訓專業農民進村辦班指導,發展一村一品為原則圍繞支柱產業和重點工程項目培訓,着重抓好養殖業、茶業、咖啡業培訓重點培訓。重點抓好無種子茶葉育苗技術,茶園栽培管理技術,茶葉產品加工技術,養殖業發展,家禽病防控的技術培訓,提高受訓農民的綜合素質,市場經營管理能力和科技致富能力。通過培訓核心聯繫户,更好地帶動主要從事當地主導產業生產和經營,有利於形成一村一品強勢推進主導產業,有利於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

2、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

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策關於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羣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加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

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為主體,充分調動羣眾積極性。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領導要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能幹實事,樂於奉獻,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領導先鋒模範作用。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己,激發廣大羣眾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是關鍵。要調動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集資、投工投勞等方式積極參與各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建設好每一個新農村項目。

要抓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着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村民產業化進程步伐,形成以科學種植穩村、科學養殖興村、特色養殖富村的產業結構思路。在今年推廣烤煙和煙後玉米種植的基礎上,大力推廣核桃、茶葉種植,養殖業方面,加大扶持種豬的養殖力度,從而可以推動我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要搞好規劃,必須保護好耕地。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並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在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注意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確保畜禽養殖安全。因為糧食安全直接關係到整個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總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長期性、持久性的過程。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户,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解決農民最關注、要求了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實際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產業支撐為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羣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持的積極性。我相信,只要我們村幹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積極理清我村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富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潔,農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更加優美。

【第15篇】城鎮經濟發展調查報告

近幾年來,x縣立足資源優勢着力培植和發展特色產業,先後湧現出一批具有較高市場佔有率的企業,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x鎮依託當地豐富的牛羊皮資源,開展招商引資,以企興農,發展鎮域經濟的做法,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下面是做的調查報告:

一、做法

x鎮曾經是一個經濟弱鎮,收支矛盾突出,經濟總量少,曾經是該鎮面臨的主要困難,近幾年來,在工作中,長官鎮黨委、政府在這些問題上沒有迴避而是積極探索解決的辦法,特別是在發揮當地牛羊養殖業這一優勢上做大文章。

(一)引導促發展。

(二)招商促跨越。

二、啟示

x鎮立足當地優勢,發展經濟的做法,對全縣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鄉鎮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好的思路,同時這一發展特色產業的路子對我們最大的感觸和體會是:要真正發展當地經濟,把產業做大做強,就必需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立足資源優勢,理清發展思路,科學制定應對方案,最大限度的發展經濟。

(一)抓資源優勢,走產業化發展之路。

近幾年,x鎮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立足當地實際,充分利用和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人文環境優勢,找到了一條適合該鎮特點的發展路子。對全縣來講,我們要認真分析自身優勢和有利條件,要善於尋找和發揮這些優勢和條件,使潛在的優勢變為現實優勢,使個別優勢變為羣體優勢,使單一優勢變為綜合優勢,促進民營經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要選準發展民營經濟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着力發展壯大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象我縣的五金加工業、地毯業、x打火機業、x木器業、柴胡店蔬菜生產等,都具有一定的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利用好這些優勢,因地制宜的做大陪強,使其形成產業化發展專業化經營的格局,是加快經濟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

(二)抓項目建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x鎮羊皮收購加工,之所以能夠成為該鎮一項優勢產業,關鍵是狠抓了項目建設,正是該鎮12處畜產品收購加工冷藏企業的建設帶動了全鎮經濟的發展。項目是加快發展的載體,是經濟增長的命脈,因此,在工作中我們要始終堅持把項目工作作為加快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切實加大謀劃和建設力度,不斷增加固定資產投入,使傳統產業的主導產品逐步實現從單一型向多元化、從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從底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轉變,形成高新技術和傳統產業結合,資源與生產能力配套的工業格局。

(三)抓招商引資,走經濟跨越發展之路。

x鎮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其充分發揮了羊皮經銷業這一地方產業優勢,引進了一個年產值過億元的誠鑫皮革廠,這一事例更鮮明的告訴我們,招商引資工作並不是千難萬難,其關鍵在於工作中是否注重發掘和利用自身優勢,去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我縣經濟雖然欠發達,但在招商引資方面也有諸多相對優勢,一是資源性優勢,我縣的自然資源特別是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相對較為豐富,價格較為低廉。二是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我縣擁有大批閒置勞動力,這為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打火機業、木器加工業等提供了條件。三是招商引資領域比較寬泛,基礎設施、農產品深加工等行業都有待投資開發。四是招商引資有很大的產業優勢,象我縣的木器加工業、地毯業、玻璃器皿業、打火機業等在市場上佔有很大的份額,並且都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充分發揮這些優勢,千方百計把客商引進來,使客商把企業建起來,是我們的最終目的,長官鎮通過一羊皮經銷大户引進誠鑫皮革廠的事例,更有力的證明了我們在招商引資上有自己的優勢,關鍵是我們要認真去發掘和利用好這些優勢。

(四)抓環境建設,走以環境促發展之路。

從某種意義上説,發展環境就是發展經濟,哪個地方的環境好,哪個地方經濟發展就快,象長官鎮這樣一個回漢兩族共居地,正是建設了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才有外商來投資,經濟才得到了發展,因此在工作中,我們要繼續做好軟硬環境建設,圍繞改善發展環境,最大限度的減少辦事程序,提供優質服務,解決投資者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使他們安心在寧津投資,在這一方面,我們應有一個明確的指導思想,凡是外地實行的政策我們都可以實行,同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政策,並認真抓好落實。要教育各級部門特別是執法執紀部門,牢固樹立服務意識,滿腔熱情、真心實意的為全縣經濟發展搞好服務。要開展部門承諾和下評上活動,健全社會監督機制,促進部門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對侵害企業利益的行為要嚴肅處理。

標籤: 多篇 調查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e365g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