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新版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多篇)

新版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多篇)

新版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多篇)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一

農民的醫療保健制度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新型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説明此項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本研究對合作醫療及現狀進行專題調查,提出發展新型合作醫療的對策。

1、農村合作醫療服務須重細節

法規缺位、定位不清城鎮合作醫療遭遇制度尷尬。

由於相關制度法規的不完善,這項新探索在推行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一是由於合作醫療法規缺位,目前對醫療機構監管無據可依,這成為合作醫療工作推行的難點。一些基層經辦人員説,有時明知醫療機構收費、處方有問題,也難以處罰。“因為沒有處罰依據,也難以執行。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合作醫療就不能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二是經辦機構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處於兩難境地。縣級合作醫療管理機構的職責是替政府和羣眾管好“救命錢”,讓基金髮揮最大的效益,而不是純粹的出納,這就涉及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問題,如合理收費、控制大處方、合理檢查、合理治療、醫療費用增長等問題,如果不加以監管,羣眾就難以真正得到實惠。但目前縣級經辦機構隸屬於衞生系統,管理起來非常困難。

三是資金規模小,保障困難。據瞭解,目前金寨縣城鎮合作醫療的資金來源由城鎮居民個人繳納、縣級財政配套組成。作為國家重點貧困地區,全縣財力捉襟見肘,配套資金只是靠縣級財政多方擠來的,沒有固定來源。而且整體資金規模小,風險大,補償水平相對而言比較低,還只是一種高覆蓋低水平的醫療保障,急須相關政策資金支持。

此外,目前的個人籌資主要靠鄉村、街道幹部上門收繳,難度大,成本高。

安朝玉等基層幹部呼籲,國家應儘快出台相關法規政策,明確合作醫療機構的地位和職責,確定醫療機構的監管主體和統一的監管模式,從而確保管好用好百姓的“救命錢”。他們建議,在省一級經辦機構目前仍隸屬省衞生廳管理不變,縣級的經辦機構應當脱離衞生行政主管部門,給經辦機構創造一個良好的管理環境。同時,鑑於目前醫療保障已全面覆蓋,可以對醫療保障管理部門進行資源整合,在一個地方建立一套管理機構,實行資源合理配置。

此外,在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地區,把城鎮居民合作醫療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並軌運行,實行同等國民待遇。形成穩定的配套資金保障體制,通過立法的形式,將各級配套補助資金固定下來,採取分類指導的資金配套辦法,在個人籌資水平較低的情況下,中央、省級可對貧困地區增加配套資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存在的問題和麪臨的挑戰如下:

1、住院費用平均補償25、7%新農合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由於住院費用平均實際補償只有25、7%,農民患大病住院,仍要自付很高的醫療費用,現有的籌資和補償水平距離幫助農民擺脱因病致貧的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這不僅影響到制度運行的質量和效果,而且成為不同收入水平農民受益不均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醫療救助的資金有限,僅有15%的救助對象能夠獲得60%以上的醫療費用補償,很多特困家庭連200~300元都難以自付。所以,即使參加合作醫療,在較低的補償比例下也難以利用合作醫療所覆蓋的醫療服務。

2、籌資工作難度最大長效機制尚未建立

穩定、低成本的長效籌資機制是合作醫療持續發展的前提,目前在政府籌資和農民籌資兩方面均存在着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於政府籌資,一是面臨政府補助水平隨經濟發展和醫療費用自然增長而逐步提高問題。目前絕對數額的籌資方法,會導致合作醫療籌資水平相對降低,保障水平難以提高。二是面臨政府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問題。由於部分財政補助資金往往到下半年才能完全到位,資金的正常使用受到一定影響。此外,個別地區財政困難,農業人口多,資金壓力大。

儘管農民籌資難度逐年下降,但籌資仍是工作難度最大的環節。參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層幹部工作的努力程度,籌資成本相對較高,其原因並非農民負擔不起。據調查,僅有5%的農民認為目前籌資水平過高。受農村經濟體制、社會文化特點、農民價值觀等因素影響,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採用農民自願繳費方式籌資仍然會有相當大的難度。

3、一人管5、44萬參合農民管理資源缺能力差

隨着合作醫療的推進,管理資源短缺和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日漸突出。

第一,包括人、財、物在內的管理資源數量短缺問題比較嚴重。人員數量不足。據統計,每名管理人員要管理5、44萬參合農民,主要工作只能是審核報銷單據和數據錄入,其他工作難以正常開展。不少地區依靠臨時借調或兼職人員開展工作,影響工作質量和管理隊伍的穩定性。管理人員經費和日常工作經費不足。部分試點縣合作醫療日常管理經費投入沒有明確標準,隨意性大,無法保證管理支出的需要。合管辦只能開展最必要的審核報銷工作,監管、宣傳、數據分析等工作受到嚴重影響。一些地方信息網絡化管理系統建設滯後,管理效率不高。

第二,管理技術力量薄弱。多數基層合作醫療管理人員只能承擔最簡單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方案設計、對供方行為的監督、信息分析等方面能力較差。根據經驗開展工作,通過“試錯”積累經驗。不僅增加了管理成本,也影響到合作醫療的正常運行。

4、監督缺位和違規成本過低難保規範執行政策規定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注重了制度化建設,但是由於監督缺位和違規成本過低,在一些地區不能保證制度和措施的有效實施。儘管各試點縣都成立了合作醫療監督委員會,並制定了監督制度,但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監督委員會有效監督的動力不足,形式化現象比較嚴重。此外,監督委員會缺乏專業技術能力,不足以對醫療服務提供方實行有效監督。由於地方監督力度較弱,在部分地區實際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違反政策和管理規定的行為。

5、來自供方“對策”的挑戰醫療機構監管有待加強合作醫療的管理規則受到了醫療服務提供方“對策”的強烈挑戰,不少提供者處於經濟利益的考慮,採取各種對策,謀求自身利益。調查發現,一些醫療機構存在着不規範的醫療行為,影響到合作醫療資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

針對新農合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麪臨的挑戰,評估組提出:要逐步建立穩定可靠、合理增長的籌資機制,以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合作醫療管理體系,加強管理能力建設;進一步明確基本制度統一,不同地區實施分類指導的原則;強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監管,提高管理效率;推進配套制度改革,改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外部環境。

新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在提高廣大農民健康意識,改變農民就醫觀念,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廣大參合農民從新型合作醫療中真正體會到合作醫療給他們帶來的好處。但隨着合作醫療工作的深入開展和廣大參合農民對醫療需求的不斷增長,在解決參合農民能夠就近就醫,方便就醫方面,凸現出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低下與參合農民就醫需求之間的矛盾,迫使參合農民看病舍近求遠。

二、產生捨近求遠的原因

1、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就醫環境差。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鄉鎮醫療機構,病區房屋年代久遠,甚至是破爛不堪。醫療器戒、診療設備不足,甚至根本就沒有最基本的診療設備,多數是外援的淘汰設備,還有個別醫療機構長期借用計劃生育服務站的便攜式b超機,用於臨牀診斷。部分基層醫療機構由於管理不善,不注重自身衞生環境的治理,環境衞生狀況較差,醫療垃圾處理不規範和不及時,導致就醫環境惡劣,給患者在感官上以不好印象和刺激。

2、基層醫療服務專業人員少,服務能力弱化。基層醫療機構的從業者,特別是鄉鎮醫療機構,從事臨牀的主力軍是過去各級衞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再經過外出進修培訓或自學大專醫學專業改行的。這些人的轉行,在一定時期內,對基層衞生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可以説,沒有他們的昨天加入、他們的努力和鑽研,就沒有今天的基層衞生事業。但也必須清醒的看到,隨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農民看病治病積極性的提高,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和醫療質量將會隨着時間的推移,需求愈來越旺盛,要求也隨之愈來越高。基層衞生專業人才的缺乏,特別是相對較高層次的人才缺乏,是制約基層衞生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由於人才的匱乏,在基層醫療行業裏,醫技水平良莠不齊,甚至摻雜着不具有執業資格的人員從事醫療活動,不合理治療,不合理用藥,甚至是亂用藥,特別是對抗生素和激素的濫用,使醫療事故的發生頻率相對較高,給患者產生心理恐懼。

3、基層醫療服務價格與價值相悖

基層醫療機構過去長期受到自身財力的困擾,多數醫療機構因收入不足,基本生存難以為繼,加之羣眾看病治病的積極性不高,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處在半癱瘓狀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不僅給廣大的農民帶來了福音,同時也給處在極不景氣的基層醫療機構帶來了希望、機遇和活力,客觀的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在試點實踐中,起到了一箭雙鵰的作用和效果,即參合農民得實惠、醫療機構得發展。就基層醫療衞生行業來看,除了希望、機遇和活力外,也伴隨着對自身的挑戰,如何應對今天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如何通過精湛的醫技和優質的服務,從合作醫療基金中分得應得和必得的一杯羹,是擺在基層醫療機構面前一道苦澀難解而又必須要解的題。遺憾的是,這並沒有引起我們基層從業人士的高度重視,採取的要麼是怨天尤人,對合作醫療説三道四,消極等待,甚至消極抵抗,要麼是利用患者的參合身份,以眼前利益為重,講求短期經濟效益,採取亂檢查,亂用藥,降低收治住院指徵等,賺取眼前的不當利益,其結果,羣眾的錢多花了,病到是沒有明顯的好轉,甚至惡化。這些不對稱的醫技和服務的價值與價格,最終傷害的是醫療機構自身的信譽和長期的利益,機遇也會隨之消失。

三、對策與措施

1、改善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的就醫環境。整合現有醫療資源,把現有的設備和設施合理的利益好,讓其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和應有的效益,除了能夠解決羣眾看病治病的需要外,作為醫療衞生行業,還要在一個地方起到衞生示範帶動作用,樹立良好的綜合衞生形象。

2、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注重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和素質培養。在目前大專院校畢業生還不能充實到基層的現實狀況下,要對現有的人才資源進行必要的培訓和加強,特別是對本單位急需的專業人才,要不等不*,積極創造條件,培養出自己的人才隊伍,更為重要的是要保證好人才的穩定和不流失。在注重個人技能培養的同時,要注重團隊的精神的培養,發揮團隊的整體優勢,以彌補暫時的不足,此提升醫技能力和服務水平,贏得羣眾的信賴。

3、擺正眼前利益與長期利益的關係,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契機,推動衞生事業的整體發展。要以優良的服務,精湛的醫技基礎,通過合理的醫療活動,賺取合理的應得收入,以參合農民的實惠,醫療機構得發展為出發點,克服只顧眼前利益的思想和做法,杜絕亂收費,亂檢查和亂用藥的現象發生,把長期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合作醫療和衞生事業健康長期的開展好。

4、提高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適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開展的要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着很強的政策性,特別是對基金的管理,具體管理部門都有一套適合新農合運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要從過去在醫療活動中的沒有人説“不”中解脱出來,規範自己的醫療行為,迎接全民醫保時代的到來。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二

安徽省自近年來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以來,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在阜陽市韋寨鎮“新農合”的實施中仍存在高“參合率”下的低滿意度、政策宣傳不到位、報銷範圍窄的嚴重問題。本實踐報告對這些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加強合作醫療的宣傳力度,豐富籌資機制,擴大報銷範圍,讓法律走進新農合等相應對策,以促進當地新農村合作醫療健康發展。

20xx年8月10號—20xx年8月23號

安徽省臨泉縣韋寨鎮

安徽省臨泉縣韋寨鎮農民、韋寨鎮衞生院

運用走訪,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調查

宣傳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增強農民的自我保障和防範風險意識,提高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積極性,同時探索現有醫療保障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在政府、企事業單位與農民之間構築起溝通的橋樑,為農民醫療保障問題獻計獻策。在不斷的努力實踐調查下,深入探討和總結,將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理成實踐調查報告,讓更多的人瞭解到真實的農村合作醫療現狀,壯大關注“三農”問題的隊伍。

在“關注民生,共建和諧”這一大的社會主題的引導下,響應時代號召,關注社會民生,對關係農民切身利益並有待完善的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進行研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努力在三年內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城鄉全體居民參保率均提高90%以上。安徽省作為一個全國中等發展水平的人口大省,其農村人口比例約為72.9%,對其新型農合醫療實施現狀,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的醫保現狀。臨泉縣韋寨鎮,又是安徽省中農村醫保參合率較高的縣區,作為阜陽市新農合的試點,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農村醫療保障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着一些嚴重問題,選擇其為調查地區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可實施性。

在臨泉縣韋寨鎮衞生院,每天看病的人都很多,醫院門口停滿了各種電瓶三輪車、自行車等,從一個側面來説,農村醫療合作制度的實施,確實給農民們看病帶來了很大方便,由於報銷過後,所花費的費用並不會太多,人們不管大病小病,都會往大點的醫院跑,因為在他們眼中,大醫院的醫療水平有保證,所以新農村醫療合作的實施,真正做到了惠及農民,提高了農民的幸福生活指數。

通過對來看病的農民進行採訪,他們表示新農合確實給百姓們帶來了諸多好處,讓人們擁有一個更健康的身體。但同時也表示,新農合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報銷落實的慢,惠及面窄等,而對醫院醫生的採訪,他們深切感受到比以前累很多,有時候身體吃不消,確實,醫生也是人,需要休息,這就需要醫院擴招一些年輕有幹勁的醫生。對護士的採訪,都表示會很累,因為病人太多,大病小病都來醫院,但是這就是他們的職責所在,這就需要醫院制定出一個合理完善的輪崗制度。

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固然好,都是為了農民的切身利益着想,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確實存在着上述的一些問題,希望有關政府部門做好相關工作,讓這項制度真正為農民造福,讓農民的生活和生命得到保障。

那麼,結合以上調研所反映出的一系列問題,我們能夠給出什麼樣的應對策略呢?

1、切實把農村醫療衞生事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農村醫療衞生事關廣大農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沒有農民的健康,就沒有農村的小康。面對新的形勢,要把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擺上各級政府及部門重要的工作議程,根據新情況制定長、中、短期發展規劃,完善政策措施。各鄉鎮要落實相關部門和兼職幹部負責此項工作,要切實把健康教育、愛國衞生等工作納入政府工作日程,要堅持常抓不懈,改變鄉鎮政府對“大衞生”工作“活沒人幹,事沒人管”的局面。在全縣中國小生中繼續開展好健康教育課,在農民羣眾中做好保健知識的宣傳,進一步促進全民自我保健意識的提高。

2、要推進鄉(鎮)衞生院運行機制的改革。努力探索鄉(鎮)衞生院的多種運營方式,不搞一刀切,不強求一種經營模式。要認真總結大崗子鄉衞生院改革經驗,進一步深化運行機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推行人員聘用制度,注重引進人才、引進資金,以此來改善醫療條件和提高醫療水平,更好地滿足農民羣眾的醫療需求,力爭在三年內取得明顯成效。

3、建立人才流入機制,抓好從業人員培訓。要加快衞生系統內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激活用人機制,制定寬鬆的人才政策,積極創造有利於人才流入的環境,廣攬技術人才。要繼續加強對農村衞生人員的培訓,每年對鄉村醫生輪訓一次,加快鄉村醫生知識更新步伐。進一步完善醫療集團運行機制,醫療技術下沉一級,實施技術合作和指導,幫助當地提高醫療水平,進一步提高我縣農村衞生隊伍的整體素質。

4、加強醫療衞生事業的軟環境建設。監察、物價等部門要加強對相關部門針對村級社區衞生服務站所設立的收費項目的檢查力度,堅決取消不合理收費,對合理收費項目的不合理部分也要堅決取消,並重新確定標準,為村級醫療衞生機構減負。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非法行醫現象的懲治力度,徹底淨化農村醫療衞生市場,使非法行醫現象在農村沒有生存的土壤。

5、積極創造條件,儘快建立農民醫療保險制度。在農村全面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是大勢所趨,要抓住我省2008年全面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這一契機,抓緊為我縣推行此項制度做好各項準備。在暫時沒有實行該項制度的情況下,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把開展扶貧工作與解決農村困難羣眾醫療需求結合起來,把因病致貧的羣眾當做扶貧重點,要採取多種措施,有效地解決貧困羣眾就醫難的問題。

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對政府、鄉鎮衞生院和新農合醫療制度試點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讓好的制度措施真正造福於農民,提高農民的幸福滿意指數。

總之,這次社會實踐調查,讓我經歷了很多,同時也學到了很多,瞭解到了我們國家農村發展的進步和存在的不足,希望政府能夠積極落實國家的制度政策,做到一切為了人民,為了人民的一切,提高整個國民的幸福生活。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三

沒有健康,就沒有人的全面發展,就沒有全面小康。9億農民的“看病難”、“因病致貧”、“困病返貧”的問題深深牽動着中央領導的心。為此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改善鄉村衞生醫療條件,積極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行對貧困農民的醫療救助。xx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開始在全國陸續推行。為了推進這項造福於億萬百姓的民心工程的順利開展,我們來到了湖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首批試點縣,漣源市茅塘鎮,進行了相關的問卷調查。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開展情況,以及農民的切身感受,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們對漣源市茅塘鎮的道童村,柿鄉村,光陽村等四個村的117份問卷調查中,調查者的學歷,年齡:

表一:

學歷 文盲 國小 國中 高中 大中專 大學以上

人數(人) 11 25 68 43 14 5

比例(%) 9.4 21.3 58.1 36.7 11.9 4.2

表2:

年齡(歲) 18歲以下 18-40 40-60 60-90

人數(人) 9 71 81 20

比例(%) 5.3 36.9 47.3 11.7

茅塘鎮是漣源市一個經濟較為發達的鄉鎮,尤其以鄉鎮企業發展出名,全鎮有3萬-4萬人,而在外地經商或打工的人佔了調查者人數的67.6%,依靠農作物作為主要收入的家庭只有相當少的一部分。

在調查問卷中問及農民的家庭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佔有54%,800-1000元的佔有14.9%,1000元以上的佔有31%,而家庭醫療費用的支出每年在300元以下的佔有44%,300-900元的佔有34.9%,每年醫藥費用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佔有20.6%,近幾年,農民的收入有了不少的增加,特別像茅塘鎮這種鄉鎮企業較為發達的小鎮,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收入增加的同時,農民醫療費用的支出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這是我們在問卷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應的問題。據資料顯示,1990年至1999年,全國農民的平均收入從686元增加到了2240元,增加了3.32倍。但農民看病的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也分別由10.9元、47元增加到了79元和289元。也就是説農民在收入僅增長3.32倍的情況下,門診費和住院費的費用分別增長了4.4倍和3.7倍。這意味着農民住一次院差不多要花去全年的收入,醫療費用的支出增加過快,增幅過大,致使許多農民生病後不去醫院就診,需要住院的不去住院,貧病交加。

在問及當前農民看病就醫存的最大問題時,有43.9%的人認為現在鄉鎮醫院醫藥費用太貴,家庭難以承擔,我們在農村調查時,農民還反映農村醫療保險定點的鄉鎮衞生院醫藥費用更貴(相對於私人的診所醫院)。而且根據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規定,只有在指定的定點醫院就醫所產生的費用才能得到補償。農民並沒有得到實惠。另有33.2%的人認為鄉鎮醫院就醫程序複雜,醫療人員素質普遍不高,技術水平較差,醫療設備陳舊,農民根本不能從其獲得醫療保障。農民大病小病不願去鄉鎮一級醫院就醫。同時也有7.9%的人認為鄉鎮醫院路途太遠,不方便就醫,只有15%的人對當前鄉鎮醫療狀況還比較滿意。

國家對農村推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有80%的農民表示支持認同這一政策,減輕了農民遭遇重大疾病時的醫藥負擔。可以看出農民對於參保的積極性很高、期望也比較大。15.4%的人認為這項政策有利也有弊,自己也有其它的看法。在問及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有何顧慮時;有42.7%的人擔心新型農村醫保政策不穩定,怕錢白投了,12.6%人對其獲得補償時,擔心資金無法兑現,辦理時程序複雜。也有25.5%的人對此無顧慮,相信政策帶來的巨大實惠性和穩定性。

調查農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瞭解,有58.8%的人聽説過,自己也參了保,但對其政策具體的內容如補償辦法等卻不清楚,21.8%的人對這一政策,一點都不瞭解,甚至沒聽説過。

農民從農村醫療保險管理機構獲得補償,這是關係到農民切身利益也是農民最為敏感的的問題,同時也是新型農村合作醫保執行和落實的關鍵所在。有41.6%的人認為從管理機構獲得補償不方便,要獲得補償,比較難辦,程序也比較複雜,辦事效率不高,29.6%的人承認是自己對農村醫療保政策的不瞭解倒致獲得賠償時不方便,只有24%的人認為辦理農村醫保補償,還比較方便,很滿意。

由以上對問卷調查的統計和分析可以看出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出的初級階段。農民得到實惠,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着許多問題,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鄉鎮醫院醫藥費用太貴,尤其是農村醫保的定點鄉鎮醫院,醫藥費用更貴,服務質量卻比較差。農民不願去定點的鄉鎮醫院看病。而根據農村醫保政策,只有在定點的鄉鎮醫院就醫所產生的醫療費用,農村醫保管理單位才會予以補償。農民普遍反映即使是有補償,自己也要支付相當多的部分。這種農村醫保機構定點的鄉鎮醫院,沒有給農民帶來廉價的醫療服務 ,也沒有給農民帶來最大的實惠。

二、農村的鄉鎮醫院醫療人員素質普遍不高,醫療技術水平落後,醫院的醫療設施陳舊,農民從鄉鎮醫院得不到醫療保障。這是我們在茅塘鎮調查時農民反映最為迫切的問題。而且根據農村合作醫保的政策規定,鄉鎮醫院作為農民第一級醫療保障機構,定點的鄉鎮醫院報銷額度在30-60%,報銷幅度最大。縣級醫療機構報銷額度在30-40%之間。農民不但沒有地方看好病,而且也不能享受醫保政策帶來的優惠,切實減輕醫藥負擔。

三、農民從農村醫療保障中獲得補償時普遍反應不方便,程序複雜,原因應該有兩方面:①從調查中可以看出農民雖然知道這項政策,但對於政策的相關內容卻不是很瞭解。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對於投保和報銷都有明文規定。只有符合報銷條件所產生的醫藥費用,才能獲得補償。並不是什麼都可以報銷,如打架、鬥摳、交通肇事以及性傳播疾病等所產生的醫療費用、規定的自費藥等都是不能從農村醫保中獲得補償的。但我們在調查中幾乎沒有農民知道這些規定。②農民從醫療保險中獲得補償時,必須經過三級政府機構的審批核查。雖然當地縣鄉政府都專門設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保管理辦公室,但辦事效率不高,不專業,沒有一批專業統一的審核機構。甚至有農民反應個別管理幹部損公肥私,“拿回扣”。以上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新型農村合作醫保的繼續向前發展,降低了農民對農村醫保的信任和支持。

要使農民得到最大實惠,不但要使農民有地方看病,還要有錢看病。就要不斷完善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正確對待擺在我們面前,客觀存在的種種問題。以下是個人的一些建議:

首先要解決的是要讓農民有地方看病、看好病、有醫療保障,這是辦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前提。這就必須要深化農村鄉鎮醫院改革規範醫療服務行為,更新醫療設備,提高醫療業務水平。鄉鎮醫院的改革一直時我國農村醫療衞生改革的“老大難”。我國現在的鄉鎮衞生院絕大多數都是以行政鄉的建制發展而來,有的鄉鎮只有3萬到4萬人,完全可以同周邊鄉鎮一起建,充分利用醫療資源,合理配置。漣源市茅塘鎮這種3萬到4萬人的小鎮就完全可以和附近的鄉鎮合併建院,然後再向每村配置駐村醫生。這樣既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又方便農民看病。同時,鄉鎮醫院也可以投入市場,任其參與市場競爭,而不是國家來養活衞生院,將鄉鎮衞生院承包或拍賣,能夠解決鄉鎮衞生院的投資發展,但醫學人才的引進,也是鄉鎮醫院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國每年有許多醫學大學生寧願在大城市作醫藥代表,也不去鄉鎮醫院當醫生,不外乎是鄉鎮衞生院收入低,待遇差。在現在高校就業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茅塘鎮衞生院還沒有一個正規大學生,甚至大專生也沒有,國家應該出台政策,宣傳和鼓勵醫學大學生到鄉鎮醫院就業。這樣才能為鄉鎮醫院的發展注入活力。農民的醫療保健也才能有保障。

有較低廉的藥品,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鄉村醫院醫藥費用太貴,特別是定點的鄉鎮醫院,必須加強對藥品的購銷監管。可以實行鄉鎮醫院村衞生所,由上一級醫療機構牽頭,直接向廠家統一採購藥品,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藥品進價,鼓勵使用低成本、低價格,療效又肯定的藥物。要制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實行藥品價格公示,加大農民羣眾的監督,讓農民明明白白看病買藥,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我們在茅塘鎮以及附近幾個鄉鎮調查時知道,每個鄉鎮的衞生院都是被農村醫保部門自動指定為醫保定點醫院。對於醫療和藥品定點機構的確定,必須加強對定點醫院的審批和檢查,不管哪種所有制形式,只要條件俱備,人民羣眾滿意的醫院和藥店都可以作為定點醫療和藥品供應機構。而對於那些不及時提高自身素質,管理鬆弛,私自漲價,弄虛作假的定點醫院和藥品供應機構要及時取消農村醫保定點資格,加強動態監督。否則,這種定點醫院靠醫保養身,農民有苦難訴的現象 ,將嚴重阻礙農村合作醫保繼續向前發展

農民反映獲得補償不方便,對農村醫保的各種顧慮,關鍵還是要加大醫保政策內容宣傳,積極引導,進一步提高農民羣眾參加合作醫療的各種積極性。鄉政府應該通過各種渠道如,電視、報紙、傳單、公開信,幹部下鄉等使合作醫療的政策優越性,實施補償辦法以及各項規定家喻户曉,人人明白,這樣既可以使農民打消各種顧慮,提高積極性,又可使醫保管理部門提高辦事效率,切實使農民方便滿意。

搞好合作醫療,有利於保障農民獲得基本醫療服務,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利於減輕農民負擔,緩解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有利於促進農村衞生事業的全面發展,是實現小康和現代化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的初級階段,雖然我們遇到了許多困難,但我們只要提高對合作醫療的認識,正確的對待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用事實來打消農民心中的疑慮與困惑,相信這項為農民服務的政策必將深入民心。從而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全面向前發展。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四

2、人口狀況:本村人口20xx多人,農業人口1500多人。

3、經濟狀況:本村經濟發達程度位於所在辦事處中上等水平,全部是農業區。

4、村中共4位幹部,全年個人工資為8000到10000元,村中有診所一個,圖書屋一處,村中有固定辦公場所。

我也是從農村貧窮家庭出來的,所以我對於農民患者看病難問題曾有過很深的瞭解,因此,當我成為一名大學生後,我更加關心這一問題,並把他納入我的調研課題。

目前我國把看病貴列為新的民生三大問題之一。多數農民由於無力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往往有病不看,小病拖大,大病等死,與此同時,他們由於缺乏保健知識和自我保健意識,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陷入惡性循環。醫療保障的缺乏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阻礙,再此背景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20xx年10月誕生了。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自20xx年開展至今,在全國已經有了多個試點,合作醫療制度正在逐步的發展和完善。我這次調研的內容便圍繞合作醫療展開,通過了解農作醫療的實施情況以及村民對合作醫療的滿意程度,以求進一步發現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而作為國家提出的一項惠民措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確實給農民帶來一定的好處,但中間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因此我利用業餘時間對本村有關合作醫療方面事宜進行調研,通過此次調研活動,對本村合作醫療情況有一定的瞭解,對實施中出現的優缺點進行初步總結,以便對總體情況作大概的統計!

在調研期間我以走訪的形式瞭解有關合作醫療方面事宜,然後以入户訪談的形式進行具體瞭解,並總結出了我村有關合作醫療的詳細信息。我村有一家合作醫療定點診所,在村中心地段,村民大部分看病在村中診所進行。村醫療診所的醫生都有行醫證,農民在村衞生所看病都有保障。我們與醫生交談時得知:農民所交的保險金額全部歸農民所得,所交保險費用完以後另外每人還可以享受200的報銷。在鎮醫院住院病人可以享受80%的報銷,到市級醫院的住院病人可以享受50%的報銷。到省醫院住院的可以享受40%的報銷。

我們在於農民交談的時候得知農民對新型合作醫療都非常滿意。他們説:現在看病方便便宜,鄉村醫生服務態度好,村民們看病放心,現在也不愁生大病,國家可以報銷。以上是我們交談及作調查問卷時他們提及的,其中的道理就由大家來思考吧!

比例由07年的90%上升到08年的95%,我村的合作醫療宣傳力度逐年增大,宣傳方式也不斷增多!同時由於07年有一部分受益家庭,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起到了宣傳作用,而國家的支持更是此項制度不斷擴展的堅實後盾。

報銷問題是合作醫療中的一個大問題。開始大部分村民表示怕麻煩,怕浪費更多的人力物力而不願去報銷:也有村民説報銷要走後門,而自己又一沒錢、二沒權,還是不要吃這個苦為好也有村民認為家裏人身體都很好,沒有也不會遇到報銷的事,因此對此事漠不關心;還有一部分村民這樣解釋不瞭解報銷比例、報銷流程的事,不好意思詢問那些辦過報銷的家人,認為那是隱私的侵犯。部分得到報銷的村民説旗醫生服務態度好,每天的單子都會給你填好,你要是有不清楚的地方,他們會給你指點。後來,通過政府部門加大宣傳密度,村委會班子人員商們講解,讓羣眾瞭解合作醫療的好處,村幹部幫助農民到鎮合作醫療站點報銷。羣眾們逐步瞭解到了合作醫療的好處,由不願參加合作醫療轉變到自願參加。

我們從報銷較多一户瞭解到,夫妻二人同時患病,治病使其欠下債務,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捉襟見肘。雖説補償的較少,不足以填補其家庭空缺,但從一方面可以使留下的人得到一絲安慰,也算是國家給咱們的交代。從此可見,因病至貧的事在農村還是較為普遍,想要徹底實現合作醫療的最終目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從其他村民口中瞭解到大家對國家補償這件事還是相當滿意的。

經調研發現新農村合作醫療在樑城村有了很好的開頭,而98%的參合率更能説明此項政策的可行性。同時我們也應從實際中找出潛在的問題。

1、仍有個別農民未參加合作醫療,任然對合作醫療存在質疑。有兩户較為特殊:一户是退休老教師,國家補助較好,且女兒遠嫁在外,老人家身體很好,因此對合作醫療很不在意。另一户是認為平常沒有生什麼大病,不需要看病就醫,於是就不辦合作醫療證。由此可見,第一:宣傳到位,解釋不到位。雖説都知到這項政策,但具體實施過程和實施內容並不為農民清楚。大部分人還是隨主流的加入,並不關心細節,容易吃啞巴虧。第二:沒必要我家有錢,家人身體都好,不需要加。第三:政府給着我補貼,你卻讓我

出錢參合,這賠本生意我才不做呢!再説,誰知道錢落到哪裏了。

2、村民維護自身權益意識不強,不能及時瞭解政策變動 上面説到有一家兩年都沒用合作醫療本,卻沒要求村幹部開證明,導致看病和不加合作醫療一樣,這就導致政策實施時有障礙,自身權益得不到實現。而有的村民看病從來不拿合作醫療本,問其原因,要不説忘記帶了,要不就是不知道怎麼用。

3、醫生素質有待提高,藥品價格應明碼標價 對上面提到的拿合作醫療本就漲價的現象,一方面應明碼標價,防止不法人員從藥價上打人民的主意。另一方面要加強醫生素質的培養,嚴格把住人才關。

4、報銷比例小,範圍窄 因病反貧的情況時有發生,在目前農村無法避免。而報銷只能是事後諸葛,許多高科技治療費用不在報銷範圍之內,這令許多村民感到不解。很多農民希望有更完善的補償制度,能真正符合現實需求。

5、農民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處於被動地位,參與率高而參與度低。樑城村總人口20xx人,其中農業人口1500人,據統計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村居民達1980人,參保率超過95%,然而我在入户中感到,不少農民對待合作醫療實際持懷疑和觀望態度。

作為一項政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推行是自上而下的。這裏,政府和衞生院管理部門理所當然是運作主體,旗鄉兩級公立醫療機構也是積極主動的,農民則完全處於被動狀態,被宣傳、被動員、被要求始終被動的農民似乎不知道自己應當是合作醫療的主人和收益者。儘管有關部門通過動員、勸慰等方式獲得較高的參與率,但實際上農民的參與度並不高,即內心的認可程度、信任和信心不足,熱情不高。

經過調研,我對發現的問題作了總結:

第一: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能更深入、更詳細地向村民講解有關合作醫療的規章制度,使農民作到心中有數。如有必要,可定期開設培訓班,請有經驗的人員講解有關信息,也可請受益人獻身説教。

第二:農民是合作醫療的主力軍,只有真正動員他們,合作醫療才能算是最後的成功。

第三:基層幹部及醫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俗話説:一隻死老鼠壞了一鍋粥。若因某一人的失誤或過失而影響整個政策的實施就太不值得了。而人才是關鍵,因此要切實把好人才關,政府在選拔人才時要極其嚴格,從源頭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

第四:明牌標價 每日都有部分藥價公佈,讓農民看到,瞭解到藥價的具體情況,真正讓他們作到心中有數。並且加大監管力度,如有可能讓農民參與監督,防於民、用於民。

通過這次調研,我以合作醫療為主要切入點,較為深入地瞭解了現行農村的一些基本情況。在中國這廣袤的土地上,或許良城村不能被稱之為農村的典型,但是通過這些年村支部各幹部的工作,我親身感覺到樑城村幹部及羣眾正在努力尋找出路,努力追趕時代步伐的,成為新農村的示範點。

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符合廣大農民羣眾切身利益,有利於我國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和不斷縮小城鄉貧富差距。他在實施的開始階段並不是順利的,一定會存在很多的現實問題,這需要在推廣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我相信它在我們黨和人民的不斷努力下,將是我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事業改革中一個成功的典範,將為當前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偉大事業添磚加瓦。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五

化作鄉衞生院二〇一四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等

專項資金管理使用自查報告

為了保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等專項資金的專項使用,減輕農民負擔,減少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我院根據二〇一四年僅降消項目資金和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的情況,從2014年1月至9月底,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和降消項目資金進行了自我清查。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

(一)建立了新農合資金專用帳户,使新農合專用資金正常運行,堅決杜決挪用資金現象發生。

(二)按照新農合相關政策規定對門診、住院補償進行嚴格審查,堅決杜絕將門診病人納入住院病人報銷行為發生,對不符合規定的已按規定及時處理。

(三)查無非農户口參合和未以户為單位情況發生。

(四)查無為農民墊資、代交等套取國家資金現象發生。

(五)按時將合作醫療證辦好發放到農民手中。

(六)在衞生院住院的參合患者,結帳時如實進行現場補償。

(七)在縣級以上及縣外醫療機構住院的參合患者,按時對其住院資料進行審查,在規定期間對其患者進行補償。

(八)本次農村合作醫療資金自查具體情況如下:

(1)村級門診共3271人次,門診總費用為92792.00元,實際補償金額為92792.00元;

(2)鄉級門診共5417人次,門診總費用為71561.68元,實際

補償金額為71561.68元;

(3)鄉級住院總人次數為2507人次,住院總牀日數為7661

日,住院總費用為492624.50元,實際住院補償金額為340842.70元;

(4)縣級以上住院(含外出打工)49人次,住院總牀日數為468日,住院總費用為214026.04元,實際住院補償金額為62429.23元;

二、降消項目資金

今年收到二〇一四年住院分娩17人,資金5100.00元,核降消項目資金5100.00元。

化 作 鄉 衞 生 院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九日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六

近幾年來,農村問題牽動着億萬人民的心。久違了故鄉的我,走進了故鄉,調查了我們村莊的情況,我深切感受到了改革30年來農村的巨大變化。同時也讓我感受到黨和政府興農富農政策給農村和農民帶來的實惠。

以前農民們在種地的同時還要給國家繳納農業税,而現在人們不僅不用繳税還可以得到國家給的糧食補貼;以前村裏的孩子沒錢上學,現在卻可以免費去上學甚至還有補貼的伙食費,部分地方還有蛋奶工程;以前農民們總是因為家電太貴而買不起,現在家電下鄉工程更是大快人心,讓那些沒錢用電器的人們擁有了自己的家電。.。.。更令人欣喜的還要算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了,人們從此不用再愁有病沒錢看的問題了。使更多的人民得到了實惠。

(一)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具體內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二)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具體做法。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開展七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指導下,在市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上下的積極爭取和共同努力下,我們堅持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大力改善民生,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的德政工程,切實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強化責任,狠抓落實。自上世紀90年代一直把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體系和改革公務員及事業工作人員公費醫療制度工作並了成就,但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一直未將農村人口納入思考範圍,農村人口否能享受醫療保障關係到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健全環節。以前在我們村,地區自費醫療制度仍然占主導地位,農民是當地最大的自費羣體。前幾年,本地農村人口老齡化醫療服務普及藥品價格上漲等原因。農民醫療費用攀升超過了農民平均收入增長幅度,越來越多農民無力承擔。增長的醫療費用已成為我村醫療衞生保障問題“因病致貧”的主要成因,而現在市政府成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分別成立管理組織,併成立相應的監督組織。同時,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引導廣大農民逐步樹立互助共濟的觀念,積極參加合作醫療。並多方籌資,保證基金運轉。籌集資金以市為單位進行統籌,農民以户為單位自願繳納,部分鄉鎮還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原則,由經濟條件較好的村集體對農民個人出資部分給予適當補貼。由於近年來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農民們收到了政府的關懷和實惠的效果。

(三)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存在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我市的全面實施,有效地緩解了患病家庭的經濟壓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現象,促進了農村衞生事業的發展,受到農民的擁護和支持,但該制度推行過程中仍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

(1)少數農民認識不夠到位。由於部分基層幹部和工作人員對推行新農合的目的、意義缺乏深入瞭解,宣傳發動工作尚有差距,致使少數農民對實施新農合的認識還不足;加之合作醫療曾幾經反覆,一些農民對新農合制度還存有疑慮:一怕合作醫療不持久;二怕擠佔挪用合作醫療基金;三怕醫療單位多收費、亂收費。同時,一些農民的健康投資觀念、互助共濟觀念以及風險觀念較為淡薄,自覺參合意願還不強。

(2)參合羣眾的受益面和受益率均較低。新農合實施以來,我市主要對參合羣眾的住院醫藥費用給予報銷,另有10種慢性病門診可審核結報,加上享受體檢和分娩補助缺乏穩定高效的籌資渠道。

(3)缺乏穩定高效的籌資渠道。儘管新農合強調農民參加要以自願為原則,但為了保證參合率,目前參合羣眾個人籌資部分主要還是採取行政推動、層層包乾、實績考核的辦法,由基層幹部挨門逐户收繳,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籌資成本較高。

(四)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涉及千家萬户、維繫農民健康的“民心工程”,也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為農村實事之一、新農村建設十大工程之一——“農民健康工程”的頭號重要內容。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從執政為民、以人為本和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新農合工作的重大意義,把這項造福廣大農民的大事抓緊、抓實、抓好。

(1)繼續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工作。要結合本地實際,加大宣傳力度,改進宣傳方法,利用多種方式,幫助羣眾算大帳、算細帳、算長遠帳,引導他們克服僥倖心理,轉變單純“受益”的觀念,強化健康投入和互助共濟意識,增強參合自覺性和主動性。要廣泛宣傳醫療服務機構不同的報銷比例和醫生用藥告知制度,切實保障農民權益。要強化和普及農村健康知識教育,建立農民健康檔案,切實提高農民的衞生意識和健康水平。

(2)鎮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政府的工作目標和為民辦實事的內容,納入領導幹部任期目標和政績考核的內容。結合本地實際,認真制定我鎮每年實施方案,真正把這項民心工程落到實處。

(3)不斷強化合作醫療管理能力建設。要加強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建設和管理,按規定解決經辦機構的編制,將經辦機構人員和工作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予以保證。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合作醫療信息化建設,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儘早實現網上審核報銷、監管和信息傳輸,實現參合羣眾即看即時結報。在此基礎上,強化經辦機構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學習培訓,提高合作醫療管理能力。

(4)完善農村醫療服務監管機制。要建立合作醫療定點服務機構的准入和退出機制,採取有效措施減輕農民醫藥費用負擔。加強對醫療機構管理人員和醫務工作人員的教育,提高政策和業務水平,堅持實行用藥告知制度,進一步規範醫療行為,改善服務態度,保證廣大參合農民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堅持按期公佈收支賬目,及時公示農民個人醫藥費用核銷情況,並擴大公示範圍,廣泛接受監督,提高農民對新農合的信任度。

(5)加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組織領導。要加強對有關部門的組織協調,做好新農合制度的實施、推進和監督工作。財政、宣傳、農業、民政、食品藥品監管、扶貧以及紀檢監察、物價、審計等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明確責任,密切配合,共同推動新農合工作的開展。衞生部門要充分發揮主管部門職能作用,加強管理和政策指導。要動員各種社會力量理解和支持新農合制度,通過全社會的不懈努力,逐步在我市建立起符合市情、適應我市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醫療衞生需求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r7dre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