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實習報告 >

新型 農村合作新醫療試點調查報告

新型 農村合作新醫療試點調查報告

第一篇:新型 農村合作新醫療試點調查報告

新型 農村合作新醫療試點調查報告

公安縣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邊緣,荊江南岸,版土面積2257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431個村、101.4萬人,其中農村人口77.3萬,農民人均純收入2885元。2014年,公安縣被列為全國八個首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之一,從2014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試點工作。試點中,我們堅持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的原則,加強宣傳引導,不斷提高農民認識,增加參合率,並在管理上力求規範,在運行上力求有序,較高質量地推進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農村的深入開展,使農村的醫療保障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農民因病致貧的現象大為減少。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健全網絡,構建了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體制。

1、健全組織領導體系。縣、鄉兩級政府分別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的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村成立了合作醫療管理小組。同時成立了縣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核定編制6人,各鄉鎮相應地設立了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工作人員按參加合作醫療人數1:20140的比例配備;並在村衞生室設立了核算員,由鄉村醫生兼任。注重加強工作專班隊伍建設,從2014年起,對鄉鎮和縣直定點服務醫療機構合作醫療專管員實行考試聘用制度,經考試、考核後擇優錄用。錄用的專管員在縣合管辦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工資待遇由縣合管辦考核發放,業務上與所在單位徹底分離,不在醫療機構兼職,獨立行使監督職能。

2、落實經費保障體系。為切實保障合作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縣財政將縣合管辦人員和工作經費按行政事業人員經費標準列入預算,2014年列支20萬元,並將鄉鎮經辦機構人員經費按預防保健人員經費標準納入衞生事業經費預算,2014年列支16萬元。今年,縣財政還增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改印費用16萬元。

3、建立信息網絡體系。籌建了公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網,點擊網站就可查詢或下載合作醫療各項政策、工作動態、補償公示等。網站開通以來,點擊人數已達43000餘人次。同時開發了實用性較強的《公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用系統》,對定點服務醫療機構、鄉鎮合管辦實行了計算機聯網管理,加強動態實時監測,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了失誤,堵塞了漏洞。

4、強化責任考核體系。堅持縣、鄉(鎮)兩級政府“一把手”負責制,將農民的合作醫療政策知曉率、參合率納入政府和主要責任人的述職和考核內容,強化政府的引導責任和主要負責人的領導責任。我們還制定了《縣財政局合作醫療工作職責》、《農業銀行公安支行合作醫療工作職責》、《縣農業税務管理局合作醫療工作職責》等,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用制度強化責任,形成了合作醫療管理工作的合力,推進了科學化管理。

(二)強化監督、規範管理,確保了合作基金的安全平穩運行。

1、不斷完善基金收繳方式。2014年合作醫療剛開始進行試點時,有的地方先登記後收費,出現了治病了的願意交費,沒生病的人不願交費的現象。為有效解決合作醫療統籌費收繳難、效率低的問題,以及農民年初登記年尾不交錢的問題,從2014年開始,我們實行邊登記、邊籤合同、邊繳費、邊發證的“四邊”工作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內,一次性完成。今年試行以來運行良好,共有42.7萬農民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加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收繳率為100%。

2、切實規範基金的管理。嚴格實行“收、管、支”三分離模式,做到收錢的不管錢,管錢的不用錢,用錢的看不到錢。通過農業銀行網上銀行系統,加強對合作醫療基金運行情況的實時監控。農民個人門診基金納入合作醫療基金統一管理,分鄉鎮核算。鄉鎮建立了農民個人門診帳户台帳,分村記帳,明細到户,精確到人。農民個人門診帳户可隨時到鄉鎮經辦機構查詢,做到了縣、鄉鎮、村、農户“四對口”。

3、有效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我們積極探索併成功實施了五項管理制度,有效地將醫療費用控制在支出能力之內。一是實行住院醫療費總額控制制度。對各級定點服務醫療機構制定了醫療費用總額控制標準,如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人均醫療費控制在2300元以內;鄉鎮衞生院人均醫療費控制在1000元以內。凡參加合作醫療人員因病住院人均醫療費超過控制總額的,超過部分由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承擔。二是實行醫療服務項目限額結算制度。制訂了《公安縣合作醫療服務項目結算標準》和《手術項目結算標準》,共核定常用醫療服務項目結算標準197項,凡超過規定服務項目結算標準的部分,農民不繳,合管辦不補,由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承擔。三是實行合作醫療用藥目錄以外的藥品使用比例控管制。合作醫療用藥目錄以外的藥品使用比例,鄉鎮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控制在5%以內,縣級控制在10%以內,市級控制在25%以內,超過規定比例的由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承擔,從補償基金撥款中扣出。四是實行住院費用一日清單制。住院病人在醫院住院治療時,就診醫院必須將住院病人一日消費卡送到牀頭,讓病人明明白白地消費。五是實行藥價公示控管制。縣直醫療衞生單位嚴格執行藥品招標採購,鄉鎮衞生院實行實價進藥,村衞生室的藥品由鄉鎮衞生院統一配送。藥品一律實行順價銷售,銷售價格公開、公示。

3、嚴格加強對補償費用的審核監管。推行住院補償“三級結算審核制”。參合農民在定點服務醫療機構住院治療,住院時由醫療機構進行資格審查,出院時合作醫療補償部份由醫院直接補償;鄉鎮合管辦或醫院合管科負責對補償情況進行復審,審查出來的問題由其負責處理;縣合管辦負責對鄉鎮合管辦或醫院合管科上報的結算資料進行審核,對審核出的不符合規定的不予補償,並責令鄉鎮合管辦或醫院合管科限期整改。同時,加強對住院情況的實時監督,做到巡查到科室,核對到牀頭。實行“四查四看”,一查病人,看是否人、證相符;二查病歷,看記錄和醫囑執行是否真實;三查處方,看用藥是否符合規定;四查服務、手術、檢驗、藥品、材料,看收費是否符合規定。截止2014年12月,共查處冒名頂替行為10起,扣減違規收費、違規補償金額32014元,處罰定點服務醫療機構1個。

(三)以人為本,合理補償,讓農民在合作醫療中切實得到了實惠。

1、不斷調整完善補償政策。在以收定支、保障適度的原則指導下,我們根據基金運行情況及預測,先後4次調整了有關補償政策。一是調整住院“起付線”標準。鄉鎮定點服務醫療機構住院治療“起付線”由100元調整為50元,地市級醫院住院起付線由200元上調至400元,引導病人合理分流;二是擴大補償範圍。將地方病血吸蟲病、住院分娩、非人為或不可抗力因素所致的意外傷害等納入合作醫療補償範圍;三是將中風後遺症、糖尿病、惡性腫瘤、肺結核等七種慢性病實行門診限額補償。四是支持和鼓勵中醫藥參與農村合作醫療。將中醫醫療機構、組方中藥飲片、自制中成藥、適宜技術均納入了合作醫療補償範圍。

2、充分尊重參合農民的權益。尊重患者的擇醫權,實行合作醫療一證“走”全縣,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患者在本縣範圍內各縣、鄉(鎮)、村定點服務機構就診,不需辦理轉診手續。住院治療直接補償,門診屬地報銷,讓參合農民充分行使自主擇醫權,防止層層設卡截留病員,消除醫療隱患,並促進了定點醫療服務機構的良性競爭。尊重參合農户的知情權。實行合作醫療公示制,將《合作醫療服務項目結算標準》、《手術項目結算標準》、《湖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用藥目錄》、《參合住院患者結算流程》、《參合農民權利和義務》等規範性的文件製成公示牌,掛在定點服務醫療機構補償結算處,方便參合人員對照結算。各級定點醫療機構每月月初將上月在其處住院治療並獲得合作醫療補償的病患者基本情況及補償金額上牆公示,接受監督。

3、盡力擴大合作醫療保障程度。為使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享受到合作醫療制度最大的優越性,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我們推行了住院醫療費用補償保底制度,從2014年3月1日起實行,在鄉鎮衞生院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總額50%的,補償保底到50%;在縣二人民醫院、縣皮膚病防治院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總額35%的,補償保底到35%;在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總費用30%的,補償保底到30%;在縣外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費總額20%的,補償保底到20%。另外,我們還推行了二次補償制度,如果合作醫療基金節當年餘較多,則對患者進行適當的二次補償。如2014年對部分重病患者進行二次補償60多萬元。

4、積極探索門診合作新方式。2014年,我們在埠河、麻豪口兩個鄉鎮對門診補償進行了不同模式的試點。埠河鎮實行的是“鎮級統籌,合醫不合藥”的辦法,主要是對門診服務費全免和對常規檢查費用減免,但對藥費不進行補償。麻豪口鎮採取的是“鎮級統籌,既合醫又合藥”的辦法,即對門診按醫療費的20%的比例補償,並設立封頂線,每次不超過6元;單項檢查費在40元以下的按20%進行補償,超過40元部分不予以補償。一年多來,兩個鄉鎮門診合作補償的方式運行基本穩定,體現了“農民互助、政府補助,大病大補、小病小補”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特點,得到了農民的認可。

目前全縣參合農民達到43萬人,基金運行規模達到1645萬元。2014年,在確保人平10元的門診補償全部落實的前提下,共有11916人次得到住院補償,補償金額680.3萬元,列支慢性病補償、大病救助、二次補償、健康體檢等228.9萬元,大病統籌資金節餘99.2萬元,大病統籌資金有效使用率達到91.5%。

二、幾點思考

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問題,需要逐步加以解決。 <

第二篇:新型農村合作新醫療試點調查報告

公安縣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邊緣,荊江南岸,版土面積2257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431個村、101.4萬人,其中農村人口77.3萬,農民人均純收入2885元。2014年,公安縣被列為全國八個首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之一,從2014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試點工作。試點中,我們堅持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的原則,加強宣傳引導,不斷提高農民認識,增加參合率,並在管理上力求規範,在運行上力求有序,較高質量地推進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農村的深入開展,使農村的醫療保障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農民因病致貧的現象大為減少。

一、主要做法:

(一) 加強領導、健全網絡,構建了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體制。

1、健全組織領導體系。縣、鄉兩級政府分別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的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村成立了合作醫療管理小組。同時成立了縣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核定編制6人,各鄉鎮相應地設立了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工作人員按參加合作醫療人數1:20140的比例配備;並在村衞生室設立了核算員,由鄉村醫生兼任。注重加強工作專班隊伍建設,從2014年起,對鄉鎮和縣直定點服務醫療機構合作醫療專管員實行考試聘用制度,經考試、考核後擇優錄用。錄用的專管員在縣合管辦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工資待遇由縣合管辦考核發放,業務上與所在單位徹底分離,不在醫療機構兼職,獨立行使監督職能。

2、落實經費保障體系。為切實保障合作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縣財政將縣合管辦人員和工作經費按行政事業人員經費標準列入預算,2014年列支20萬元,並將鄉鎮經辦機構人員經費按預防保健人員經費標準納入衞生事業經費預算,2014年列支16萬元。今年,縣財政還增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改印費用16萬元。

3、建立信息網絡體系。籌建了公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網,點擊網站就可查詢或下載合作醫療各項政策、工作動態、補償公示等。網站開通以來,點擊人數已達43000餘人次。同時開發了實用性較強的《公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用系統》,對定點服務醫療機構、鄉鎮合管辦實行了計算機聯網管理,加強動態實時監測,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了失誤,堵塞了漏洞。

4、強化責任考核體系。堅持縣、鄉(鎮)兩級政府“一把手”負責制,將農民的合作醫療政策知曉率、參合率納入政府和主要責任人的述職和考核內容,強化政府的引導責任和主要負責人的領導責任。我們還制定了《縣財政局合作醫療工作職責》、《農業銀行公安支行合作醫療工作職責》、《縣農業税務管理局合作醫療工作職責》等,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用制度強化責任,形成了合作醫療管理工作的合力,推進了科學化管理。

(二) 強化監督、規範管理,確保了合作基金的安全平穩運行。

1、不斷完善基金收繳方式。2014年合作醫療剛開始進行試點時,有的地方先登記後收費,出現了治病了的願意交費,沒生病的人不願交費的現象。為有效解決合作醫療統籌費收繳難、效率低的問題,以及農民年初登記年尾不交錢的問題,從2014年開始,我們實行邊登記、邊籤合同、邊繳費、邊發證的“四邊”工作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內,一次性完成。今年試行以來運行良好,共有42.7萬農民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加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收繳率為100%。

2、切實規範基金的管理。嚴格實行“收、管、支”三分離模式,做到收錢的不管錢,管錢的不用錢,用錢的看不到錢。通過農業銀行網上銀行系統,加強對合作醫療基金運行情況的實時監控。農民個人門診基金納入合作醫療基金統一管理,分鄉鎮核算。鄉鎮建立了農民個人門診帳户台帳,分村記帳,明細到户,精確到人。農民個人門診帳户可隨時到鄉鎮經辦機構查詢,做到了縣、鄉鎮、村、農户“四對口”。

3、有效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我們積極探索併成功實施了五項管理制度,有效地將醫療費用控制在支出能力之內。一是實行住院醫療費總額控制制度。對各級定點服務醫療機構制定了醫療費用總額控制標準,如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人均醫療費控制在2300元以內;鄉鎮衞生院人均醫療費控制在1000元以內。凡參加合作醫療人員因病住院人均醫療費超過控制總額的,超過部分由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承擔。二是實行醫療服務項目限額結算制度。制訂了《公安縣合作醫療服務項目結算標準》和《手術項目結算標準》,共核定常用醫療服務項目結算標準197項,凡超過規定服務項目結算標準的部分,農民不繳,合管辦不補,由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承擔。三是實行合作醫療用藥目錄以外的藥品使用比例控管制。合作醫療用藥目錄以外的藥品使用比例,鄉鎮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控制在5%以內,縣級控制在10%以內,市級控制在25%以內,超過規定比例的由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承擔,從補償基金撥款中扣出。四是實行住院費用一日清單制。住院病人在醫院住院治療時,就診醫院必須將住院病人一日消費卡送到牀頭,讓病人明明白白地消費。五是實行藥價公示控管制。縣直醫療衞生單位嚴格執行藥品招標採購,鄉鎮衞生院實行實價進藥,村衞生室的藥品由鄉鎮衞生院統一配送。藥品一律實行順價銷售,銷售價格公開、公示。

3、嚴格加強對補償費用的審核監管。推行住院補償“三級結算審核制”。參合農民在定點服務醫療機構住院治療,住院時由醫療機構進行資格審查,出院時合作醫療補償部份由醫院直接補償;鄉鎮合管辦或醫院合管科負責對補償情況進行復審,審查出來的問題由其負責處理;縣合管辦負責對鄉鎮合管辦或醫院合管科上報的結算資料進行審核,對審核出的不符合規定的不予補償,並責令鄉鎮合管辦或醫院合管科限期整改。同時,加強對住院情況的實時監督,做到巡查到科室,核對到牀頭。實行“四查四看”,一查病人,看是否人、證相符;二查病歷,看記錄和醫囑執行是否真實;三查處方,看用藥是否符合規定;四查服務、手術、檢驗、藥品、材料,看收費是否符合規定。截止2014年12月,共查處冒名頂替行為10起,扣減違規收費、違規補償金額32014元,處罰定點服務醫療機構1個。

(三) 以人為本,合理補償,讓農民在合作醫療中切實得到了實惠。

1、不斷調整完善補償政策。在以收定支、保障適度的原則指導下,我們根據基金運行情況及預測,先後4次調整了有關補償政策。一是調整住院“起付線”標準。鄉鎮定點服務醫療機構住院治療“起付線”由100元調整為50元,地市級醫院住院起付線由200元上調至400元,引導病人合理分流;二是擴大補償範圍。將地方病血吸蟲病、住院分娩、非人為或不可抗力因素所致的意外傷害等納入合作醫療補償範圍;三是將中風後遺症、糖尿病、惡性腫瘤、肺結核等七種慢性病實行門診限額補償。四是支持和鼓勵中醫藥參與農村合作醫療。將中醫醫療機構、組方中藥飲片、自制中成藥、適宜技術均納入了合作醫療補償範圍。

2、充分尊重參合農民的權益。尊重患者的擇醫權,實行合作醫療一證“走”全縣,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患者在本縣範圍內各縣、鄉(鎮)、村定點服務機構就診,不需辦理轉診手續。住院治療直接補償,門診屬地報銷,讓參合農民充分行使自主擇醫權,防止層層設卡截留病員,消除醫療隱患,並促進了定點醫療服務機構的良性競爭。尊重參合農户的知情權。實行合作醫療公示制,將《合作醫療服務項目結算標準》、《手術項目結算標準》、《湖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用藥目錄》、《參合住院患者結算流程》、《參合農民權利和義務》等規範性的文件製成公示牌,掛在定點服務醫療機構補償結算處,方便參合人員對照結算。各級定點醫療機構每月月初將上月在其處住院治療並獲得合作醫療補償的病患者基本情況及補償金額上牆公示,接受監督。

3、盡力擴大合作醫療保障程度。為使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享受到合作醫療制度最大的優越性,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我們推行了住院醫療費用補償保底制度,從2014年3月1日起實行,在鄉鎮衞生院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總額50%的,補償保底到50%;在縣二人民醫院、縣皮膚病防治院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總額35%的,補償保底到35%;在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總費用30%的,補償保底到30%;在縣外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費總額20%的,補償保底到20%。另外,我們還推行了二次補償制度,如果合作醫療基金節當年餘較多,則對患者進行適當的二次補償。如2014年對部分重病患者進行二次補償60多萬元。

4、積極探索門診合作新方式。2014年,我們在埠河、麻豪口兩個鄉鎮對門診補償進行了不同模式的試點。埠河鎮實行的是“鎮級統籌,合醫不合藥”的辦法,主要是對門診服務費全免和對常規檢查費用減免,但對藥費不進行補償。麻豪口鎮採取的是“鎮級統籌,既合醫又合藥”的辦法,即對門診按醫療費的20%的比例補償,並設立封頂線,每次不超過6元;單項檢查費在40元以下的按20%進行補償,超過40元部分不予以補償。一年多來,兩個鄉鎮門診合作補償的方式運行基本穩定,體現了“農民互助、政府補助,大病大補、小病小補”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特點,得到了農民的認可。

目前全縣參合農民達到43萬人,基金運行規模達到1645萬元。2014年,在確保人平10元的門診補償全部落實的前提下,共有11916人次得到住院補償,補償金額680.3萬元,列支慢性病補償、大病救助、二次補償、健康體檢等228.9萬元,大病統籌資金節餘99.2萬元,大病統籌資金有效使用率達到91.5%。

二、幾點思考

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問題,需要逐步加以解決。

(一) 合作醫療運行成本逐步增高。據測算,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參合率達到60%時,人均成本費用達到2.5-2.8元,全縣費用支出達到100萬元左右。縣人民政府在合作醫療的配套費和管理費用方面,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衞生部門也承擔了很大的經濟壓力,但仍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資金需求。公安縣是農業大縣,是補貼財政,吃飯財政,財力十分緊張,難以滿足公共衞生保障體系的投入需求,需要上級部門把縣、鄉合作醫療工作經費列入衞生事業發展項目,從資金上予以支持。

(二) 合作醫療基金面臨醫療費用上漲的壓力。儘管我們在醫療費用的控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醫療費用上漲也有其內在的必然因素。如果醫療費用不斷上漲,而合作醫療籌資固定不變,最終會導致合作醫療基金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要麼降低補償標準或範圍;要麼增加合作醫療籌資標準。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增收,後者有較大的可及性。增加籌資標準時,國家補貼部分和農民上交部分都應相應提高。

(三) 農村衞生專業人才匱乏。由於人才流動的市場化作用,農村醫療衞生機構,特別是主要承擔農村合作醫療的鄉鎮衞生院人才缺乏的問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緩解。一方面是中專無人讀,大專畢業生引不來,多數鄉鎮衞生院近5年來沒有新進大中專生,形成了一個人才斷檔期;另一方面是培養成才的想跳槽。鄉鎮衞生院條件差、環境不好、待遇低,留不住人才。解決佔總人口70%的農民基本醫療服務,首先要解決農村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問題。如何改善待遇、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是當前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更是真正把衞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的方向性問題。

(四) 村級衞生組織建設亟待加強。村級衞生組織是農村衞生工作的基礎,在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初級衞生保健,保護人民羣眾的健康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對村級衞生機構的建設、管理,以及鄉村醫生的待遇、激勵、約束等,國家沒有政策,地方沒有規定,以致成為衞生政策的盲區。隨着國家“三農”政策的落實,農民經濟條件好轉,村級衞生機構建設和鄉村醫生的水平將無法適應農民日益提高的醫療保健需求。國家應制訂相關政策,對村級衞生機構建設和鄉村醫生培訓給予適當的投入,不斷提高農村衞生工作水平。

第三篇:新型 農村合作新醫療試點調查報告

公安縣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邊緣,荊江南岸,版土面積2257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431個村、101.4萬人,其中農村人口77.3萬,農民人均純收入2885元。2014年,公安縣被列為全國八個首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之一,從2014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試點工作。試點中,我們堅持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的原則,加強宣傳引導,不斷提高農民認識,增加參合率,並在管理上力求規範,在運行上力求有序,較高質量地推進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農村的深入開展,使農村的醫療保障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農民因病致貧的現象大為減少。

一、主要做法:

(一) 加強領導、健全網絡,構建了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體制。

1、健全組織領導體系。縣、鄉兩級政府分別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的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村成立了合作醫療管理小組。同時成立了縣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核定編制6人,各鄉鎮相應地設立了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工作人員按參加合作醫療人數1:20140的比例配備;並在村衞生室設立了核算員,由鄉村醫生兼任。注重加強工作專班隊伍建設,從2014年起,對鄉鎮和縣直定點服務醫療機構合作醫療專管員實行考試聘用制度,經考試、考核後擇優錄用。錄用的專管員在縣合管辦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工資待遇由縣合管辦考核發放,業務上與所在單位徹底分離,不在醫療機構兼職,獨立行使監督職能。

2、落實經費保障體系。為切實保障合作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縣財政將縣合管辦人員和工作經費按行政事業人員經費標準列入預算,2014年列支20萬元,並將鄉鎮經辦機構人員經費按預防保健人員經費標準納入衞生事業經費預算,2014年列支16萬元。今年,縣財政還增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改印費用16萬元。

3、建立信息網絡體系。籌建了公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網,點擊網站就可查詢或下載合作醫療各項政策、工作動態、補償公示等。網站開通以來,點擊人數已達43000餘人次。同時開發了實用性較強的《公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用系統》,對定點服務醫療機構、鄉鎮合管辦實行了計算機聯網管理,加強動態實時監測,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了失誤,堵塞了漏洞。

4、強化責任考核體系。堅持縣、鄉(鎮)兩級政府“一把手”負責制,將農民的合作醫療政策知曉率、參合率納入政府和主要責任人的述職和考核內容,強化政府的引導責任和主要負責人的領導責任。我們還制定了《縣財政局合作醫療工作職責》、《農業銀行公安支行合作醫療工作職責》、《縣農業税務管理局合作醫療工作職責》等,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用制度強化責任,形成了合作醫療管理工作的合力,推進了科學化管理。

(二) 強化監督、規範管理,確保了合作基金的安全平穩運行。

1、不斷完善基金收繳方式。2014年合作醫療剛開始進行試點時,有的地方先登記後收費,出現了治病了的願意交費,沒生病的人不願交費的現象。為有效解決合作醫療統籌費收繳難、效率低的問題,以及農民年初登記年尾不交錢的問題,從2014年開始,我們實行邊登記、邊籤合同、邊繳費、邊發證的“四邊”工作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內,一次性完成。今年試行以來運行良好,共有42.7萬農民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加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收繳率為100%。

2、切實規範基金的管理。嚴格實行“收、管、支”三分離模式,做到收錢的不管錢,管錢的不用錢,用錢的看不到錢。通過農業銀行網上銀行系統,加強對合作醫療基金運行情況的實時監控。農民個人門診基金納入合作醫療基金統一管理,分鄉鎮核算。鄉鎮建立了農民個人門診帳户台帳,分村記帳,明細到户,精確到人。農民個人門診帳户可隨時到鄉鎮經辦機構查詢,做到了縣、鄉鎮、村、農户“四對口”。

3、有效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我們積極探索併成功實施了五項管理制度,有效地將醫療費用控制在支出能力之內。一是實行住院醫療費總額控制制度。對各級定點服務醫療機構制定了醫療費用總額控制標準,如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人均醫療費控制在2300元以內;鄉鎮衞生院人均醫療費控制在1000元以內。凡參加合作醫療人員因病住院人均醫療費超過控制總額的,超過部分由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承擔。二是實行醫療服務項目限額結算制度。制訂了《公安縣合作醫療服務項目結算標準》和《手術項目結算標準》,共核定常用醫療服務項目結算標準197項,凡超過規定服務項目結算標準的部分,農民不繳,合管辦不補,由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承擔。三是實行合作醫療用藥目錄以外的藥品使用比例控管制。合作醫療用藥目錄以外的藥品使用比例,鄉鎮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控制在5%以內,縣級控制在10%以內,市級控制在25%以內,超過規定比例的由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承擔,從補償基金撥款中扣出。四是實行住院費用一日清單制。住院病人在醫院住院治療時,就診醫院必須將住院病人一日消費卡送到牀頭,讓病人明明白白地消費。五是實行藥價公示控管制。縣直醫療衞生單位嚴格執行藥品招標採購,鄉鎮衞生院實行實價進藥,村衞生室的藥品由鄉鎮衞生院統一配送。藥品一律實行順價銷售,銷售價格公開、公示。

3、嚴格加強對補償費用的審核監管。推行住院補償“三級結算審核制”。參合農民在定點服務醫療機構住院治療,住院時由醫療機構進行資格審查,出院時合作醫療補償部份由醫院直接補償;鄉鎮合管辦或醫院合管科負責對補償情況進行復審,審查出來的問題由其負責處理;縣合管辦負責對鄉鎮合管辦或醫院

合管科上報的結算資料進行審核,對審核出的不符合規定的不予補償,並責令鄉鎮合管辦或醫院合管科限期整改。同時,加強對住院情況的實時監督,做到巡查到科室,核對到牀頭。實行“四查四看”,一查病人,看是否人、證相符;二查病歷,看記錄和醫囑執行是否真實;三查處方,看用藥是否符合規定;四查服務、手術、檢驗、藥品、材料,看收費是否符合規定。截止2014年12月,共查處冒名頂替行為10起,扣減違規收費、違規補償金額32014元,處罰定點服務醫療機構1個。

(三) 以人為本,合理補償,讓農民在合作醫療中切實得到了實惠。

1、不斷調整完善補償政策。在以收定支、保障適度的原則指導下,我們根據基金運行情況及預測,先後4次調整了有關補償政策。一是調整住院“起付線”標準。鄉鎮定點服務醫療機構住院治療“起付線”由100元調整為50元,地市級醫院住院起付線由200元上調至400元,引導病人合理分流;二是擴大補償範圍。將地方病血吸蟲病、住院分娩、非人為或不可抗力因素所致的意外傷害等納入合作醫療補償範圍;三是將中風後遺症、糖尿病、惡性腫瘤、肺結核等七種慢性病實行門診限額補償。四是支持和鼓勵中醫藥參與農村合作醫療。將中醫醫療機構、組方中藥飲片、自制中成藥、適宜技術均納入了合作醫療補償範圍。

2、充分尊重參合農民的權益。尊重患者的擇醫權,實行合作醫療一證“走”全縣,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患者在本縣範圍內各縣、鄉(鎮)、村定點服務機構就診,不需辦理轉診手續。住院治療直接補償,門診屬地報銷,讓參合農民充分行使自主擇醫權,防止層層設卡截留病員,消除醫療隱患,並促進了定點醫療服務機構的良性競爭。尊重參合農户的知情權。實行合作醫療公示制,將《合作醫療服務項目結算標準》、《手術項目結算標準》、《湖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用藥目錄》、《參合住院患者結算流程》、《參合農民權利和義務》等規範性的文件製成公示牌,掛在定點服務醫療機構補償結算處,方便參合人員對照結算。各級定點醫療機構每月月初將上月在其處住院治療並獲得合作醫療補償的病患者基本情況及補償金額上牆公示,接受監督。

3、盡力擴大合作醫療保障程度。為使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享受到合作醫療制度最大的優越性,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我們推行了住院醫療費用補償保底制度,從2014年3月1日起實行,在鄉鎮衞生院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總額50%的,補償保底到50%;在縣二人民醫院、縣皮膚病防治院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總額35%的,補償保底到35%;在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總費用30%的,補償保底到30%;在縣外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費總額20%的,補償保底到20%。另外,我們還推行了二次補償制度,如果合作醫療基金節當年餘較多,則對患者進行適當的二次補償。如2014年對部分重病患者進行二次補償60多萬元。

4、積極探索門診合作新方式。2014年,我們在埠河、麻豪口兩個鄉鎮對門診補償進行了不同模式的試點。埠河鎮實行的是“鎮級統籌,合醫不合藥”的辦法,主要是對門診服務費全免和對常規檢查費用減免,但對藥費不進行補償。麻豪口鎮採取的是“鎮級統籌,既合醫又合藥”的辦法,即對門診按醫療費的20%的比例補償,並設立封頂線,每次不超過6元;單項檢查費在40元以下的按20%進行補償,超過40元部分不予以補償。一年多來,兩個鄉鎮門診合作補償的方式運行基本穩定,體現了“農民互助、政府補助,大病大補、小病小補”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特點,得到了農民的認可。

目前全縣參合農民達到43萬人,基金運行規模達到1645萬元。2014年,在確保人平10元的門診補償全部落實的前提下,共有11916人次得到住院補償,補償金額680.3萬元,列支慢性病補償、大病救助、二次補償、健康體檢等228.9萬元,大病統籌資金節餘99.2萬元,大病統籌資金有效使用率達到91.5%。

二、幾點思考

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問題,需要逐步加以解決。

(一) 合作醫療運行成本逐步增高。據測算,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參合率達到60%時,人均成本費用達到2.5-2.8元,全縣費用支出達到100萬元左右。縣人民政府在合作醫療的配套費和管理費用方面,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衞生部門也承擔了很大的經濟壓力,但仍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資金需求。公安縣是農業大縣,是補貼財政,吃飯財政,財力十分緊張,難以滿足公共衞生保障體系的投入需求,需要上級部門把縣、鄉合作醫療工作經費列入衞生事業發展項目,從資金上予以支持。

(二) 合作醫療基金面臨醫療費用上漲的壓力。儘管我們在醫療費用的控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醫療費用上漲也有其內在的必然因素。如果醫療費用不斷上漲,而合作醫療籌資固定不變,最終會導致合作醫療基金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要麼降低補償標準或範圍;要麼增加合作醫療籌資標準。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增收,後者有較大的可及性。增加籌資標準時,國家補貼部分和農民上交部分都應相應提高。

(三) 農村衞生專業人才匱乏。由於人才流動的市場化作用,農村醫療衞生機構,特別是主要承擔農村合作醫療的鄉鎮衞生院人才缺乏的問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緩解。一方面是中專無人讀,大專畢業生引不來,多數鄉鎮衞生院近5年來沒有新進大中專生,形成了一個人才斷檔期;另一方面是培養成才的想跳槽。鄉鎮衞生院條件差、環境不好、待遇低,

第四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情況的調查報告

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黨中央作出的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提高農民醫療和健康保障水平的一項重大決策,也是我縣當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試點工作任務。為全面瞭解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展情況,並探索促進這項工作開展的有效途徑。近期,根據縣委安排, 我們深入農醫辦、部分定點醫療單位和鄉(鎮)、村、組,採取聽情況介紹、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走訪羣眾等形式,就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情況進行了一番深入調查,並形成了專題報告,供縣委領導參考。

一、總體運行情況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於今年元月1日正式啟動,通過近一年時間的運行,總體狀況良好,全縣參合農民人數達21.64萬,佔總數的72.6%,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

一是領導重視,農民參合積極性較高。在啟動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過程中,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始終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和各部門聯動,抽調精幹力量組織宣傳發動工作,為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同時,由於政策得民心,廣大村幹部和羣眾給予了試點工作大力支持,特別是一些集體經濟相對較好的村實行集體投保,極大地提高了參合率。

二是機構健全,運行規範。縣裏成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和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做到了機構、人員、編制、經費四到位,安裝了縣、鄉兩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全縣聯網管理和信息資源共享,方便了工作。農醫辦嚴格按照專款專用、專户儲存、以收定支、保障適度的原則,對於農村合作基金進行使用管理,並在國有商業銀行設立基金專用帳户,嚴格基金封閉運行,確保了資金運行安全。同時,在縣醫療行政管理部門的嚴格監管下,各定點醫療單位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合理收費得到了較好執行,參合農民醫藥費負擔明顯減輕。

三是廣大農民和定點醫療單位直接受益,黨羣幹羣關係進一步融洽。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較高,大多數生病農民基本上都能夠得到及時就近醫治。而且各鄉鎮均統一為農村五保户、特困户以及享受定補的優撫對象等特殊羣體和弱勢羣體交納了個人應繳的參合資金,確保這一部分人100%的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從根本上解決了社會弱勢羣體的看病就醫問題。據統計,截止11月底,全縣共有11221人次門診治療,治療總費用達32.84萬元,實際補償費用達23.69萬元;共有14029人次住院治療,總治療費用達17191502.94元,實際補償金額達5152498.34元,其中總治療費用上萬元的大病醫療發生135人次,治療總費用達2384532.96元,實際補償金額達4xx2.08元,農村人口“小病拖成大病、輕病拖成重病、重病拖成絕症”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大大減少。同時,各定點醫療單位對農村羣眾的醫療服務態度有了明顯好轉,其經濟效益也有了大幅度提高,醫務人員的待遇也有了相應的提高。據調查估計,縣級醫院的效益較去年提高了40%左右,鄉鎮衞生院的效益較去年提高了30%左右。一些鄉鎮負責同志深有感慨地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行,不僅有效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而且對改善黨羣關係、化解基層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產生了積極影響。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1、宣傳發動不夠深入,農民對相關政策規定了解較少。我們從調查中瞭解到,由於有關部門、鄉鎮宣傳發動工作不夠深入,對有關政策宣傳不夠透徹,許多農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細則,特別是對於參加後需要遵守哪些規定、什麼情況下才能夠享受補償以及如何結算等細節問題一知半解。調查問卷統計顯示,只有52.5%的農户知道報銷醫藥費是有條件限制的,有11.5%的農户明確表示不知道;有44.8%的農户知道醫藥費報銷手續,有16.8%的農户明確表示不知道;有33.2%的農户知道可報醫藥費範圍,有25.9%的農户明確表示不知道。也正是由於農民對報銷住院醫療費用的限制條件、如何計算報銷的醫療費用、醫藥費報銷的相關手續和程序等知之不詳,導致一些農民在報銷醫療費用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煩,並由此產生了“手續繁瑣”的意感,挫傷了他們的參合積極性。

2、一些鄉村幹部工作方式過於簡單,少數農民產生了牴觸情緒。少數鄉村幹部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長期性和艱鉅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加上去年縣裏要求各鄉鎮完成任務的時間太緊,因而他們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了“收費”和完成“參合率”指標任務上,工作過於簡單化、形式化,沒有耐心細緻給農民講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意義和相關政策標準,以致有的農民誤將此項工作認為是政府“形象工程”,也有的農民將其與亂攤派、亂集資等同起來,產生了一些牴觸情緒,影響了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

3、農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濟意識弱,直接影響了參合率。農民互助共濟,並且自覺自願地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順利推行的基礎和保證。但是我縣地處邊遠山區,經濟基礎薄弱,貧困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39.9%,並有2.33萬人處於絕對貧困線以下。很多農民自我保健意識不強,比較注重眼前利益,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嚴重性認識不足,他們今天花了10元參加了合作醫療,總想着能不能儘快得到實際的利益,甚至有不少農民認為交了錢沒有生病就吃虧了。這種心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普及率的提高。

4、一些工作環節透明度不高,部分農民心存疑慮。在調查過程中,不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住院病人反映,與市級以上正規醫療單位不同的是,縣、鄉兩級醫院都沒有給病人發放“每日清單”,病人對醫院的各種藥價、檢測、治療費用計價心裏沒底,時刻有一種被人“宰割”的擔心。同時,同樣是感冒或其它小病,他們在鄉村醫生那裏只需花幾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而且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定點醫院的醫生卻要病人作心電圖、b超和各種化驗,“小病大看”的現象時有發生。還有一些農民反映,為了能報銷部分醫藥費用,他們有病就往定點醫院跑,但把路費、餐宿費、誤工費再加上醫院某些虛高收費等,化了許多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划算。

5、鄉鎮醫療服務質量不高,農民健康保障水平受到制約。目前,我縣相當部分偏遠鄉鎮的衞生院連b超機、x光機等普通的檢測設備都沒有,仍然使用聽診器、體温計、血壓計等“老三件”給病人看病。由於條件差、環境不好、待遇低,主要承擔農村合作醫療的鄉鎮衞生院人才相當缺乏,整體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較弱,對一些疑難病症的診斷和治療更是束手無策,難以適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發展需要和農民健康保障需求。調查問卷統計顯示,只有20.9%的農户對當前農村就醫條件表示滿意,46.2%的農户明確表示不滿意。調查中我們還了解到,我縣相當部分農民生病後並沒有在縣內的定點醫療單位住院治療,而是直接去了市級以上的醫院就醫,還有一些本來就入住縣內醫院的病人想方設法轉往市級以上醫院。據一些縣內定點醫療單位的負責人透露,很長一段時間內,僅洪江市二院入住的病人中就有50%以上的是會同人。

6、外出務工人員享受不方便,降低了農民對合作醫療的支持力度。我縣外出務工人員相當多,且有相當部分農民是舉家外出務工,僅王家坪鄉今年就有275户農民舉家外出務工。而現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外出農户就醫政策缺乏靈活性,如果外出農民一旦患病,需要回本地定點醫療機構接受治療才可能報銷醫療費用,或者需要回本地相關部門辦理有關手續後,方可在外地治療報銷有關費用。因此,外出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後,如果直接在外地就醫,則無法享受到補償帶來的好處,而回到當地定點醫院就醫或辦理相關手續,則要花費不菲的路費,甚至有可能耽誤病情,常常陷入兩難困境而不知所措。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一些舉家外出的農民根本就不參加合作醫療,還有一部分農民由於打算外出務工,明確表示明年將不再繼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三、進一步推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對策建議

“救護車一響,一頭牲畜白養;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窮”,這一順口溜是我縣農民長期以來缺乏基本醫療保障的真實寫照。因病而貧,貧病交加,更是我縣農民繞不開的怪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我國正在探索的新型農村保障體系,是一項旨在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但同時也是一項十分複雜和艱鉅的系統工程。為此,我們務必要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切實把這項工作抓好抓實。

第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進一步強化宣傳教育工作。各級領導一定要認真學習和領會中央和省裏下發的有關文件精神,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高度重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推行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宣傳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電視講話、廣播、報紙、印發宣傳資料、組織宣傳車、設置宣傳點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大造輿論,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家喻户曉,深入人心。要組織縣、鄉、村各級幹部和鄉村衞生人員,開展面對面的宣傳,切實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加辦法、參加人的權利與義務以及報銷和管理辦法等宣傳到千家萬户,使廣大農民真正認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意義和好處,不斷培育和引導農民增強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濟意識,增強農民羣眾參與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第二,要強化資金籌措和管理,確保基金正常運行。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資金籌措和資金管理都是關鍵。要探索和建立有效的的資金籌措機制,做到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確保資金到位。要繼續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積極開展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和互助等社會事業,切實加強農村保障體系建設,特別是對農村特困家庭、重點優撫對象等實行醫療救助,真正使救助對象能夠享受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待遇。要從建章立制入手,逐步建立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縣、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機構要認真履行管理職能,切實加強資金管理,嚴格按照“公開、公正、公平”和“以收定支、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做到專户儲存、專帳管理、專款專用,保證合作醫療資金全部公平、有效地用在農民身上。要堅持實行“陽光”操作,定期向社會公佈資金收支、使用情況,保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的參與、知情和監督的權利。特別是要採取張榜公佈的形式,公佈農民往年參加醫療的情況以及

第五篇: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調查報告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簡稱“新農合”)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該制度的實施是黨和政府“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體現,是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民健康素質、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按照中央七部委文件的要求,新農合將於2014年在全國基本推行,2014年

實現基本覆蓋農村居民的目標。我市懷遠縣於2014年初申報,10月份獲得省政府批准,2014年元月1日正式啟動試點。為了解這項造福農民的德政工程在懷遠縣的試點運行情況,為下一步在全市推廣提供經驗,市政協社法委和九三學社蚌埠市委聯合組成調研組,在王心雲副主席帶領下,於2014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深入懷遠縣部分鄉鎮,分別召開座談會、走訪農户、視察鄉鎮醫院,並先後聽取了懷遠縣政府及市各有關部門的情況介紹。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懷遠縣新農合試點工作情況

懷遠縣總人口12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9.19萬人。全縣共有876472人自願參合,參合率達80.27。通過半年左右的運行,總體狀況良好,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

1、農民得實惠,政策得民心。1~6月份統計數據顯示,全縣參合農民住院14290人次,約佔參合人數的1.6;住院醫藥費用總額為2493.11萬元,補償總額為888.26萬元,大病住院醫藥費負擔平均減輕35.6,農民患病住院率平均提高30,住院醫藥費均次補償額678.24元,最高單人次補償2萬元發生兩例。新農合政策受到農民羣眾的普遍歡迎。在荊芡鄉張圩村,參加座談的農民交口稱讚新農合,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張道鬆老人爭着向調研組敍説,孫子在上海打工患病,趕回縣裏住院,花了4000多元給補償了1000多元,這樣的好事在過去連想都不敢想;張金興老人告訴我們,農村人在過去有個病都是“小病扛、大病拖”,哪敢動不動就去醫院!現在有了新農合,自己腳上長了9年多的瘤子要等秋涼後去縣上治治了。在萬福鎮、在新城區的曹河村、在鄉鎮醫院的病房裏,所到之處參合農民的感激之情都溢於言表。新城區負責同志説,新農合不僅有效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而且必將對改善黨羣關係、化解基層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產生積極影響。

2、試點工作順利推進,資金運行安全平穩。由於準備工作抓得早、抓得細、抓得實,懷遠縣在考察借鑑的基礎上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使試點工作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局。各鄉鎮、村幹部全力以赴,逐户上門宣傳,確保在試點啟動之時達到了超過80的較高參合率。參合資金按人均45元籌集,其中農民個人繳納10元,國家、省、市、縣財政分別為每個參合農民投入20元、6元、3元、6元。個人繳納的10元中有5元進入家庭賬户,用於支付門診及購藥費用。全縣共籌集資金3942萬元,實行專款專用、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安全。上半年共支出補償總額是888.26萬元,下半年費用支出由於項目增加(包括慢性病補償、免費體檢、新增補償範圍、家庭帳户支出等)預計將比上半年有所增長,但綜合分析,全年度基金管理符合“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節餘”的原則,出現重大風險的可能性不大。

3、農村醫療衞生事業得到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在市發改委的積極努力下,懷遠全縣有16個鄉鎮醫院共獲得820萬元的國債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半年以來,全縣33個定點醫療機構門診及住院率平均增長30,鄉鎮、縣級和縣外定點醫療機構住院人次比分別為53:32:15,表明農民就近醫療的選擇在增加。以魏莊鎮衞生院為例,去年全年門診量是26253人次,住院416人次,全年收入140多萬元;而今年1—8月份,門診量已達到27300人次,住院372人次,收入已達120萬元。目前,各鄉鎮醫院在嚴格管理的同時,在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方面也採取了各種措施。魏莊鎮衞生院新添了半自動生化儀等醫療設施,萬福醫院還購置了兩輛救護車,實行24小時免費接診;新城區醫院(縣三院)和萬福醫院還對參合住院農民提供免費餐飲。許多醫務人員表示,一定不辜負各級領導和農民羣眾的信任支持,把新農合這件惠農利民的好事做好。

二、試點工作的主要做法與經驗

懷遠縣新農合試點工作取得上述成績是來之不易的。總結他們的做法與經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各相關部門通力配合。懷遠縣委縣政府充分認識到,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縣委縣政府專題研究試點工作,分別成立了由縣長任主任的新農合管理委員會和由縣人大、縣政協負責同志牽頭,有關部門和農民代表組成的新農合監督委員會。在本縣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確保首批縣級配套資金525萬元按時到位。縣衞生、財政、民政等部門通力合作,積極為爭取試點及正式運行創造條件。縣衞生局作為主管部門,在整個工作中全力以赴

。財政局在做好資金工作的同時,並組織各鄉鎮財政所進行業務培訓,承擔起各鄉鎮合醫辦大量艱苦細緻的日常工作。

2、精心組織,廣泛宣傳,深入發動。為保證新農合的正常運行,懷遠縣成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作為縣衞生局二級機構,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專門負責對新農合有關事項的具體組織和管理,選配了一批懂業務、能吃苦、工作認真負責的

得力幹部具體組織實施;各鄉鎮也分別成立管委會、監委會及鄉鎮合醫辦(設各鄉鎮財政所);行政村成立村合管小組,各定點醫療機構也成立合醫辦。各級組織通過廣播、電視、會議、宣傳單等形式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宣傳發動,按期完成了參合動員,保證了較高的參合率。

3、健全制度,積極探索,不斷完善。為確保新農合的健康運行,懷遠縣先後制定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辦法(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關問題的規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關補償問題的規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財務及相關手續的管理規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慢性病管理辦法》等多項管理制度。為方便農民和便於管理,從三月份起,將農民在縣內定點醫院住院醫藥費補償方式全部改為墊付制,即農民在出院結算時由醫院墊付其應當享受的補償,然後由醫院與縣合管中心清算;將參合農民縣外轉診手續由縣合管中心統一辦理改為在各鄉鎮合醫辦直接辦理。縣合管中心負責同志表示,他們將密切注意運行情況,以方便農民、實惠農民為宗旨,不斷完善各種制度。

4、強化監管,規範行為。為確保參合患者得到合理治療,減少醫療風險,該縣制定了定點醫療機構准入制度。醫療機構進入定點醫院體系需自願申請,經衞生局與合醫辦審核認定,縣合管中心與定點醫院簽訂協議,定點醫院繳納管理押金,實施動態管理。全縣共設立定點醫院33家。制定出台《懷遠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稽查工作管理辦法》,在縣合醫中心成立稽查科,選人配車對定點醫院和鄉鎮合醫辦進行定期不定期督查。對所發現的管理不規範、制度不嚴格、超能力接納病人住院的少數醫院以及違背因病施治、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原則,增加參合農民醫藥費負擔的個別醫護人員,都堅決進行了查處。1~6月份共對5所定點醫院提出通報批評,扣除相關定點醫療機構違規違約金4萬餘元,一所定點醫療機構承包科室的合作醫療相關業務被終止,5名相關責任人受到相應的行政和經濟處分。

三、需要努力加以改進的幾個問題

懷遠縣的新農合工作經過半年左右的試運行,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加以改進。

1、宣傳工作有待進一步深入和加強。雖然參合率已超過80,但有近20的農民未參合,原因主要表現為“三不”,一是“不知道”,部分外出務工人員與家鄉失去聯繫,不知參合;受該縣電視覆蓋範圍有限、部分鄉村幹部工作不力等影響,在一些地處偏遠的鄉村,宣傳工作仍有死角。二是“不相信”,部分農民對新農合持懷疑態度,有些年輕、身體好的農民存在一定僥倖心理。三是“不理解”,由於政策各項具體內容的傳播有個過程,部分農民甚至部分基層幹部對相關政策規定理解得不深不透,甚至存在一些誤解。少數基層幹部思想認識不到位,有的甚至以為是衞生部門的事,因而政策執行不力、工作配合不夠。上述因素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今年的參合率,同時也將影響明年全縣參合率的鞏固和提高。

2、如何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有待進一步探索。在座談和走訪中,有不少農民反映:報銷起點高,一般生病花不到200元不給報銷;報銷範圍窄,有許多情況被限制不能報銷;報銷比例低,尤其需轉診到縣外醫院就診,花費多報銷比例反而低。對這些反映,一方面要看到在運行初始,嚴格把握基金安全運行、適當控制補償範圍是絕對必要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新農合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農民看不起病的問題。因此,如何把握“大病住院補償為主與兼顧受益面”之間的關係,使農民享受到更多看的見、摸的着的實惠,使新農合的實施有一個更加穩固的基礎,需要引起重視並加以解決。醫院方面有個別人員認為農民提出這些問題是“要求過高”,這種認識是不利於新農合健康運行的,應當在今後工作中注意糾正。

3、在方便農民就醫方面有待做出進一步改善。在解決農民“看病貴”的同時,還要解決好農民“看病難”的問題。首先,鄉鎮醫療機構布點少,一些村莊距定點醫療機構較遠,加上路況不好,看病就醫十分不便;其次,對於《轉診證明》的開具,雖然已經由縣合管中心統一辦理改為分散到鄉鎮合醫辦辦理,但鑑於鄉鎮合醫辦並不能確定病人是否需要轉診,實際上只是增加了農民患者及家人的負擔。第三,由於該縣金融機構工作配合不夠,部分鄉鎮農民羣眾反映縣外就診費用報銷拖延時間較長。

4、各定點醫療機構在加強能力建設、提高服務水平上有待做出進一步努力。隨着農民就醫需求的增加,各定點醫療機構能否提供有效的診療服務,不僅關係醫院自身的信譽和生存,也影響農民對新農合政策的信任。而目前全縣衞生技術人員1278人,中高級職稱251人,僅佔19.6;其中鄉鎮醫院衞生技術人員672人,中高級職稱51人,僅佔7.6。醫療人才的匱乏,已經形成制約農村衞生事業發展的瓶頸,也成為實施新農合政策的關鍵環節。

5、新農合在全市的全面實施將使市、縣財政面臨一定支出壓力。根據《蚌埠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規劃目標和階段性計劃》,到2014年新農合將覆蓋全市50的農村居民,到2014年將基本上覆蓋全體農村居民。屆時,由於市、縣兩級財政對每個參合農民的補助將由現在的3元、6元分別增加到4元和7元,以全市260萬農業人口和80的參合率計算,蚌埠市財政每年將需提供800多萬元的資金支持,而所屬區縣每年將需提供1400多萬元的資金支持,同時還需提供與實際運作相配套的管理、運行等各種費用(懷遠縣今年提供了50萬元)。市、縣兩級面臨的財政壓力和困難,將直接關係到這一政策的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

四、建議

綜合上述調研情況,我們認為,懷遠縣的試點工作經驗,可以為其他兩個縣的試點和全市的普遍推行提供借鑑。為確保新農合的健康運行,我們向懷遠縣政府及市政府提出如下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宣傳範圍,使新農合政策深入人心。在下一步宣傳工作中,要着重針對農民的“三不”,結合農民最講實際的特點,⑴抓住典型事例來宣傳,將參合受益的典型事例、受益者的現身説法等篩選整理,打印張貼到村莊農户。⑵通過補償公示來宣傳,特別在村一級要定期向農民公佈補償兑現情況。⑶通過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宣傳,將參保辦法、參保人的權利義務、審核結算流程等總結提煉,以生動、形象的方式,通過縣廣播、村喇叭等廣為傳播。⑷將新農合的基本規定、政策制度編印成冊,發給農户。尤其要抓好對外出務工人員的宣傳,通過親友書信、同行者轉告等途徑與之建立聯繫,要利用春節前後、農閒時期進行宣傳。目前全縣有26萬外出人員,應當將之作為鞏固、提高明年參合率的工作重點。

2、健全運作機制,切實履行職責,加強監管力度。一是建立健全新農合管理組織、參保者和醫療單位三方制約機制,規範運作。二是進一步完善定點醫療機構的准入、退出制度,完善定點醫療機構考核管理辦法,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優勝劣汰。三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應切實履行組織、協調、管理和指導等工作職責,同時要切實發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監督委員會作用,努力使新農合的健康運行具有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四是加強經辦機構建設,按規定落實人員編制、工作經費,完善工作制度,加強規範管理。五是完善基金監管機制,制定監督管理措施,形成定期審計監督制度,確保基金運作規範、透明、高效,保證制度的公平公正。

3、全面加強醫療機構建設,切實規範醫療服務行為。如果説,黨和國家的決策是新農合制度的先決條件,農民羣眾的積極參與是新農合制度的廣泛基礎,那麼醫療隊伍建設就是這一制度健康運行的關鍵環節。珍惜新農合為農村醫療衞生事業帶來的發展機遇,首先要抓好醫德醫風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決不允許個別醫護人員從中牟取不當利益;其次要通過優惠的政策穩定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積極引進醫療技術人才,以精湛的醫術和熱忱的態度獲取農民的信任,塑造良好的醫衞形象;再次要用好國債資金,抓緊鄉鎮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強和改善鄉鎮醫院的服務能力和服務環境。

4、進一步完善試點方案,真正體現便民利民。一是總結經驗,科學測算,不斷完善基金管理使用方案,防止過多沉澱或透支。按照農民得實惠、醫院不虧本、基金不透支的原則,穩步探索降低起付線、提高封頂線以及增加個人帳户比例的可行性,合理擴大受益面,增強制度吸引力。二是積極探索改進,確保醫療費用報銷一次辦結。三是儘快提高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計算機及網絡,將參保農民的個人資料、就醫情況、住院費用報銷情況等基礎資料實行計算機網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各項工作的開展和各種數據的統計,杜絕一些人為因素的影響。四是加快農村醫療衞生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村級衞生組織,研究解決村衞生室納入新農合網絡的具體措施,為農民就近看病提供便利條件。五是在原設立舉報電話的基礎上,在縣合管中心設立諮詢熱線電話,方便農民羣眾隨時諮詢。

5、進一步加強部門配合,真正形成工作合力。要重視醫療救助與新農合的協調互補作用,進一步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懷遠縣民政部門在為全縣五保户、特困户共計2.7萬人出資參合的同時,今年上半年還對全縣19户大病救助對象發放救助資金8.8萬元。但是農村醫療救助資金缺口很大,大病救助額度最高為6000元,明顯過少。建議市、縣政府在加大對醫療救助資金投入的同時,研究解決如何開闢籌資渠道,增強救助能力。藥品監督部門近年來在藥品供應和監督“兩網”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在新農合體系中應當如何發揮作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認真研究解決好。

6、積極爭取,確保新農合資金投入。根據今年元月份中央七部委《關於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從明年起省、市、縣三級財政對每個農民的投入要增加到20元,“地方財政增加的合作醫療補助經費,應主要由省級財政承擔,原則上不由省、市、縣按比例分攤,不能增加困難縣的財政負擔”。建議市政府向省政府報告,積極爭取這一政策精神的落實,合理調整省、市、縣投入的分擔比例,儘量減輕我市市、縣兩級的財政壓力,防止新農合運行因地方財政困難受到影響。

7、提前行動,為在全市推廣創造條件。鑑於五河、固鎮兩縣即將正式實施新農合,建議市政府及兩縣及早作好以下工作,⑴、幹部培訓,對縣相關部門、鄉、村幹部要提前培訓,主要解決對相關政策的理解,端正思想認識,提高開展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⑵宣傳動員,要抓住農閒季節和春節前後,特別針對外出務工農民,為確保較高參合率打好基礎;⑶選配人員,為縣合管中心及鄉鎮合管辦選配得力人員,提前作好籌備工作;⑷調查摸底,掌握好縣內醫院醫療設施、人員狀況、管理水平等基礎情況,為確定定點醫院提供資料;⑸制定制度,吸收借鑑懷遠縣成功經驗,結合各自實際擬定相應管理制度和具體措施。

作者:市政協第三調研組

來源:

2014-9-817:01:38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shixibaogao/55e1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