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研報告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研報告

2020年11月16日,局黨委書記 、局工會主席 、黨委辦公室主任 一行來到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保護區能力建設做了調研,通過現場觀看、基本情況彙報,座談會形式進行研討。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研報告

一、子午嶺保護區基本情況

陝西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陝甘交界的子午嶺山脈,屬於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形地貌,保護區內最高山峯興隆關海拔1687米,最低海拔1100米,地勢西高東底。保護區轄區河水四季清澈見底,水量穩定水質優良,自古以來這條川的河流被稱為“清水河。”區內有榆林水庫一座,建於1958年,庫容量180萬立方米。保護區成立於2006年2月11日,總面積61萬畝。保護區是延安市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稱為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和陝西的“一葉肺”;主要保護對象是黃土高原天然次生林森林生態系統及野生動植物資源。

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植物種類繁多。目前記錄的有994種。其中有國家珍稀保護植物紫斑牡丹、核桃楸(qiu)和刺五加3種;有陝西省地方重點保護植物杜鬆、陝西鵝耳櫪和文冠果3種;據統計保護區動物有188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黑鸛、華北豹、金雕3種;列入Ⅱ級保護的有水獺、豺、鴛鴦、紅腹錦雞、長耳鴞xiao),大鴇(bao)等16種。特別是經過與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協作,2018年6月通過新華社媒體發佈,保護區至少有28只野生華北豹種羣,保護區內的野生動物華北豹種羣,無論是數量、還是密度都是目前我國境內最大的,近年來通過進一步監測又發現了華北豹幼崽種羣,意味着野生華北豹在子午嶺不斷的繁衍和增長。

二、保護區機構設置及人員編制

當前,保護區初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管理機構,形成了局、站二級保護管理體系。局機關下設保護科、科研宣教科2個科室,基層設槐樹莊、榆林、陳家河3個保護站;設防火門、蒿地溝、午亭子、油坊台4個檢查站;目前保護區職工編制98人,現有70人,包括新聘職工17人,新聘職工為保護區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保護區重要性

(一)黃土高原生物多樣性,延安市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被屬於華北暖温帶半濕潤落葉闊葉林帶,轄區內植物物種豐富,被子植物93科323屬596種,其中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植物紫斑牡丹、核桃楸、刺五加、杜鬆、陝西鵝耳櫪、文冠果。優勢樹種為山楊、遼東櫟、側柏、油松等。

(二)涵養水源,保護區內年均降水量約500~600mm,其地表枯枝落葉層厚大30cm以上,是黃土高原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對調節氣候、降水、減緩水土流水起決定性作用。

(三)保護區域生態安全,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延安市南部的富縣境內,西靠子午嶺主脊,北臨毛烏素沙漠邊緣,南界渭北大平原,地處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的腹地、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最嚴重地區。保護區茂密的森林植被阻擋了草原化的南侵,防止了北面沙塵入侵到渭北大平原,保護了渭北大平原的農業安全。

四、保護區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機構不完善。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延安市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由延安市橋北國有林管理局代管,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管理模式。自然管理局下設保護科和科研宣教科兩個科室,下設三個基層保護站(科級建制)。由於施行這種管理模式,容易形成對保護區管理不健全,資金不到位情況。

(二)基礎設施嚴重落後。保護區自成立以來,基礎設施建設一直停留在修修補補的基礎上,未能有效解決基礎落後問題,目前保護區基礎設施存在的問題有。一是防火道路破損,無法正常通行,近幾年局多次下發經費對保護區道路進行維修,但是每次由於經費限制,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特別是遇到雨雪天氣,車輛無法通行,嚴重影響到保護區工作正常開展。二是辦公住宿壞境無法滿足現有人員工作生活。保護區地理位置偏遠,距離最近的直羅鎮38公里,保護區職工大多職工家都在富縣縣城。因此,職工每年將近有四分之三的時間都在保護區度過。但,保護區住房年久失修,大多出現地基下沉、室內裝修破損現象,嚴重影響到職工安全和工作積極性。三是辦公設備不足,由於受經費制約,目前保護區辦公設備急劇短缺,電腦、打印機、辦公桌椅等無法滿足現有工作任務。四是衞生條件不達標,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離開旱廁所,建設文明城鎮、鄉村。但是,保護區目前全部使用的是旱廁所,夏秋季節糞便在高温下發酵,產生臭氣,為蚊蠅滋生提供了生存環境,蚊蠅攜帶細菌病毒,容易導致菌痢、甲型肝炎等多種疾病發生和流行,威脅職工的生命健康。五是取暖設施落後,冬季夜間取暖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三)保護區宣傳力度不足。子午嶺保護區“華北豹”是延安環境保護的一張名片。雖然,中省市官方媒體多次進行報道,但是,在社會上未能引起廣泛的關注,知名度不高。究其原因是保護區對外宣處不足,侷限於常規宣傳、間斷性宣傳。

(四)保護區利益衝突嚴重。保護區內原有是槐樹莊林場、監獄局等單位,自撤場設區和監獄局遷離後,原有監獄局土地一直對外出租從事農業生產,對保護區管理造成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春種秋收時間,農業大型機械、運輸車輛通行對防火道路破壞,農耕人員流動性大,管理約束存在一定困難,森林資源保護與羣眾的生產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五)保護區開展保護區考察與科研工作不足。主要體現在科研項目少,經費短缺,科研成果轉化週期長。

(六)專業技術人員缺乏。保護區目前人員中80%屬於林業招工,文化水平大多處於初高中間段,不能勝任保護區科研工作開展。2019年新招17名職工,所學專業與保護區職能不匹配。並且由於各方面因素影響,幹部職工長期缺乏系統和專業的培訓,自然保護專業技能低,人員素質亟待提高。

(七)保護區缺少全面性、系統性規劃,未形成整套前景規劃。

五、保護區提升建議

(一)社會能力建設。

1、依託保護區優勢資源,積極爭取項目建設,解決基礎設施落後問題。一是打好“華北豹”最大種羣名片,積極向相關部門申請建立華北豹研究中心;二是加強保護區水文水質氣象監測,為延安地區水文水質氣象研究監測提供準確數據,建立專業化、標準化水文水質氣象監測中心;三是為應對日益嚴峻的疫情,加大對保護區動物保護力度,申請建立野生動物疫情、疫源、疫病監測中心。四是利用保護區負氧離子濃度高、空氣清新、森林資源豐富優勢建立康養中心和開展森林體驗活動。依託這些項目開展解決保護區基礎建設落後問題。

2、積極尋求與大學院校、研究所開展動物、植物、昆蟲、微生物科研項目。將研究成果轉化為保護區工作開展助力。

3、加大保護區宣傳力度。一是利用互聯網、電視、網絡平台(微信、今日頭條、抖音)等,積極向社會進行宣傳保護區環境、法律法規、野生動植物等。提高保護區知名度和重要性,爭取得到企業、社會團體公益基金贊助和項目援助,為保護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提供經費支持。二是建立集教學、參觀光電數字化展館,有計劃地安排教學實習、參觀考察及組織青少年夏令營活動,利用自然保護區的標本、模型、圖片和錄相等向人們普及生物學、自然地理等自然知識。

4、協調解決土地權屬問題,及時向上級部門反映保護區遺留下的監獄局土地權屬。

(二)加快機構能力建設,建立科學高效管理體制。

1、保護區機構管理應實行綜合管理和分部門管理結合的管理體制。

2、組成機構構成; 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下設辦公室、保護科、科研科、宣教科、財務科、規劃項目科、檢查站、派出所。

(三)人員能力建設。

1、加強人員管理。核定保護區人員數量,積極提高管理人員專業技能。建議相關部門為保護區招聘符合保護區職能的專業技術人員,提高管理和業務工作水平。實行定崗定責制度,明確崗位職責。

2、大力推行考評制度。從工作人員知識水平、技能水平、政策法規理解能力、創新能力、協調能力等方面進行考評。以此提高工作人員幹事創業積極性、獨立性、熱枕性。

3、多方面採取鼓勵激勵措施。對保護區工作有突出貢獻的工作人員進行待遇、評先進、物質獎勵、外出學習、社會保障等方面進行優先獎勵。例如:記錄發現省級重點保護物種10元/次種、國家二級20元/次種、國家一級50元/次種、新物種100元/次種、新物種填補國家空白200元/次種。

4、組織定期培訓。為了轉變工作態度提高工作績效、更新知識、技能、工作方法,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培訓。一般採取課堂教學法、錄像資料教學、座談會交流、案例分析會、現場操作、傳幫帶、網絡遠程教育等培訓方式。主要培訓內容為:體能素質、野生動植物識別、保護區法律法規、植物標本採集、動物標本製作、水文水質氣象監測、各類儀器操作、撲火撲救知識實戰演練、辦公室業務知識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5e9nz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