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社區調研報告多篇

社區調研報告多篇

社區調研報告多篇

社區調研報告範文篇1

隨着城市化的推進,老齡社會的到來,社會生活的多樣化,大量“單位人”轉為“社會人”,社區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加強社區建設,對於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着重要意義。為了解市區的社區建設現狀,探索加強社區建設、完善社區服務功能的路子,市政府研究室組成調研組對市區的社區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基本情況

1986年,民政部倡導在城市基層開展以民政對象為服務主體的社區服務,標示着“社區”概念首次進入政府工作的視野。xx年12月,市政府辦公室轉發市民政局《關於推進全市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提出了城市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實施步驟、工作目標、基本原則以及主要工作任務。隨後,我市先後出台了《關於對全國文明衞生城市測評體系進行責任分解的通知》、《六盤水市創建平安六盤水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掛幫社區創建工作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強社區雙擁工作的意見》、《關於開展科技、文化、衞生、法律四進社區,提升市民素質活動的通知》、《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衞生服務的指導方案》、《關於在全市開展綠色社區創建活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指導社區建設工作。

在對社區的人口、地域、面積、單位、資源、社區辦公用房等調查摸底的基礎上,xx年以來,全市共整合成立86個城市社區,在社區建立了黨支部,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選舉了社區居委會。各級各部門相繼重心下移,結合社區建設開展各項工作,初步形成了“黨政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街道主管、社區主辦、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

目前,市區範圍內共有50個社區,其中鐘山區49個,水城縣1個,管理總面積約7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9萬人。通過近年來的努力,社區工作者隊伍、社區辦公條件和社區服務工作有了較大變化。

(一)社區隊伍建設得到加強。

xx年社區居委會選舉後,一批文化程度高、有辦事能力的人員進入社區機構工作,使社區工作者的年齡結構、文化素質得到優化和提升,形成了一支社區專職工作隊伍。目前鐘山區251名社區居委會成員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0人,佔19.9%;高中和中專文化程度的有137人,佔54.6%;30歲以下的67人,佔26.7%;31—50歲的有175人,佔69.7%。xx年,鐘山區採取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方式,從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中招考了xx年租金約11萬元),13個社區借房辦公。總投資8xx年內兩次提高了社區工作者的待遇,一次是在xx年,由平均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230元,第二次是從xx年6月起,把社區黨支部、居委會正職、副職、委員的月工作待遇分別從260元、230元、xx年辦公經費從每年1600元提高到了6000—8000元。

(三)社區服務逐步開展。

隨着社區在城市發展中作用的顯現,各部門對社區工作逐漸重視,法律、警務、城管、消防、民政、衞生、計生、街道、勞動保障、文體科教等部門逐漸將工作重心下移,社區服務工作也因此得到加強。目前,市區社區配備了計生服務專職管理人員50人,面向居民開展計生宣傳、藥具發放、婦檢等生殖健康和計生服務,計生工作網絡基本形成。已經建成衞生服務中心(站)25個,為居民提供診療服務。結合“平安六盤水”創建工程,在各社區建立了警務室,實現了“一區一警”,社區治安防範工作得到加強。各社區配備勞動社會保障協管員110人,負責開展社區就業工作,提供政策諮詢、就業培訓和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再就業援助、社會保障等服務。實施全國萬家社區圖書室援建項目49個,購置圖書22500餘冊,部分社區組織開展了“三個一”(即一本好書、一個好故事、一支好歌)讀書活動。已建設“星光老年之家”15處,為居民提供健身娛樂等服務。社區志願者隊伍建設有了較大進展,已組建社區志願者隊伍89支1萬餘人,社區志願服務工作進一步增強。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城市社區建設工作,使此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隨着社區建設的深入推進,凸現出一些困難、矛盾和問題。

(一)對社區的認識有待深化。

第一,對社區建設的主體認識模糊。社區是城市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羣眾性自治組織,其健康發展有賴於充分發揮居民自治的效力。而當前社區行政化現象普遍。一方面,社區居委會的工作方式仍然以行政指揮為主導,對引導社區居民增強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認識不夠,對居民的服務意識不強,簡單地把社區工作等同於完成部門交辦的任務,從而形成對政府的依賴性,社區工作尤其是社區服務比較滯後。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往往把社區居委會當成“下屬”,直接向社區安排行政工作,“什麼事都要社區參與,什麼人都可以指揮社區”,社區忙於應付,難以開展自己的工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社區居委會需要承擔xx年教育等服務還沒有深入開展,社區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缺乏吸引力,還不能滿足居民需要。二是服務設施缺乏,很多院落、樓棟沒有活動場地,不能滿足居民就近、多形式活動的需要。除了廣場社區能依託廣場開展較多活動,人氣較旺外,其他社區要麼活動場地小,要麼沒有活動場地,難以聚集人氣。三是社區服務主體單一。政府和社區包攬了許多應由市場提供的服務項目,新型社區服務業還沒有形成規模,在引導非營利性組織、社會團體、協會等各類民間組織發揮作用方面有待加強,社區服務的內容有待豐富,質量有待提高。由於社區服務不到位、不主動,轄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不強,參與社區建設的意識薄弱,甚至大多數居民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哪個社區。

(二)社區工作經費及人員待遇有待提高。

儘管近年來社區經費和人員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遠遠不能滿足社區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市區社區工作者的收入僅在400—500元之間,與其他城市工作崗位的待遇差別很大。由於待遇低,挫傷了社區工作者積極性,一些調研對象表示自己在任期滿後將不再參加社區選舉;鐘山區招考的20名社區工作者中已經有部分人員辭職。造成社區經費緊張和工作人員待遇低的原因,一是財政投入不足,隨着社區作用的凸顯和部門管理重心下移,社區承擔的工作任務逐漸增多,但“費隨事轉”的原則未能得到很好貫徹,社區在承擔工作的同時,相應的工作經費較少,有的社區工作人員甚至自己墊錢開展工作,待遇與工作量不相符;二是社區自我發展能力弱,社區服務發展滯後,收入渠道少。

三、對社區建設的建議

社區作為城市的基層細胞,建設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一座城市的文明和穩定發展,對促進城市管理,提高羣眾生活質量,建設和諧社會也有着重要意義。沒有無數個社區的發展與進步,城市的整體管理和發展水平就難以提高。針對我市社區建設中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發揮社區居委會自治作用。

——提高對社區居委會法律地位的認識,避免居委會變相成為政府的下屬機構。社區建設的主旨是發揮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能力,使居民獲得的認同感、歸屬感、安全感和親情感,增強居民的凝聚力和建設社區的積極性,從而使社區成為社會的“減震器”。因此,在社區建設中,不應將社區視為政府機構,單純地將政府工作職能直接轉嫁給社區,把社區建設變為行政體制的向下延伸。應把政府的角色定位於“教練員”而非“運動員”,應發揮政府的主導和指導作用,形成政府、市場、社區組織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合作關係,形成共同改善社區經濟、社會及文化狀況的局面。同時,把轉變政府職能和社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治安、教育、科技、文化、勞動保障等部門要以社區作為平台,各負其責,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協作配合,將工作開展到社區,並真正做到工作人員進社區。

——進一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推進居委會選舉改革,試行居民直接選舉,擴大選舉參與面。指導社區完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推行社區民情懇談會、民事協調會、民意聽證會和民主評議會“四會”制度,引導居民參與社區公益事業、實事項目和公共事務決策,逐步實現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健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代表大會、社區議事委員會、社區居委會等組織體系,制定社區居民公約,明確社區居委會選免權、社區事務決策權、社區財務自主權、對政府部門的評議監督權和不合理攤派的拒絕權等自治權,在社區建設中在城市規劃、建設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工作中,有關部門應通過社區徵求居民意見,保障社區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幫助社區開展好工作。

——認真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原則,使責、權、利統一起來。一是對部門轉移延伸給社區的有關工作進行清理和規範。對確需社區居委會協助完成的行政性和臨時性任務,可按照社區管理人口數量制定社區工作補貼標準,由相關部門及時向社區撥付工作經費;二是所需人員由社區居委會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由社區對所聘人員進行考核監督;三是明確社區和有關職能部門的責、權,儘量將社會公益性的工作交由社區,而政府部門做好行政執法、行政管理。同時要避免行政不作為或亂作為,避免社區承擔本應由政府部門履行的職責。

——加強對社區建設的相關政策的學習和宣傳,讓各級部門、廣大居民充分認識和理解社區建設的重大意義,明確自己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形成社區建設的合力。使社區內的居民都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提建議、出點子,監督評議社區居委會的工作。同時,社區要增強主體意識,加強宣傳,主動開展服務,提高居民的認知度,增強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

(二)增強社區服務能力。

社區服務涉及千家萬户,是社區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但目前服務設施有限,成為制約市區社區服務能力提高的“瓶頸”,要下大力打破這個“瓶頸”,改進社區的管理與服務,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增強社區的凝聚力。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針對社區服務的需求,落實社區服務所需場地。在城市規劃建設、房地產開發中應考慮到社區服務的需要,將社區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公共設施配套建設規劃,落實所需的用地、配套設施和活動用房,對已驗收但未提供相應配套公用設施的住宅區,要通過新建、改建、租賃等形式逐步加以解決。對《關於推進全市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市府辦發〔xx〕137號)中要求的“房地產開發商要按照建築面積百分之一的比例無償幫助所在社區建設社區工作用房,或折成相應資金支持社區建設”,要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督促落實。各級各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加大對社區公益設施的投入,並明確這些設施的產權歸屬於政府,使用管理權歸屬社區居委會。推進社區信息化,為社區配備電腦、網絡,形成信息終端,獲取社情基礎數據,實施人口、輿情、公共事件的動態管理。

二是對社區內的場地資源進行整合。以建設“適宜居住的城市”為目標,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根據居民生活需要,合理規劃服務場地,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投入,鼓勵駐社區單位、各類社會組織和服務機構開發、開放社區居民需要的體育場、圖書館、博物館等活動場地,解決當前文化娛樂場地缺乏的問題。

三是加快發展社區服務。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國發〔xx〕14號),針對社區就業、文體、教育、體育、安全等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服務制定具體實施辦法,並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1、政府與民間的關係。按照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改善公共服務方式,同時支持各類民間組織發展,讓它們積極參與到社區服務中來,防止政府在社區建設中大包大攬。

2、部門指導與社區推動的關係。有關部門要以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結合本單位業務,積極制定社區工作方案,指導社區開展服務工作。既要防止撒手不管、一推了之;又要防止相互爭利、引發矛盾。

3、市場與志願服務的關係。制定優惠政策,簡化審批程序,鼓勵創辦各類社區服務企業,鼓勵待業人員、下崗職工開辦社區服務項目,以市場化方式推動社區服務,同時,要提倡中華民族互助互愛的美德,注重志願服務隊伍的培養,將社區志願服務的經歷作為幹部考察的一項內容。

四是以解決羣眾關心的生活熱點、難點問題為突破點,拓寬社區服務面和影響力,增進社區居委會與轄區居民和單位、社會組織之間的聯繫,促進社區共駐共建。就目前的狀況和條件而言,衞生、文體娛樂、下崗工人再就業、殘疾人住房難、低保工作等系列問題都是羣眾關心的生活熱點和難點,在有關部門的指導、協調下,由社區進行統籌管理比較現實,而且情況也更為清楚,反應更為直接,解決起來更方便。關鍵是理順管理體制,真正放權給社區。

(三)加強社區居委會隊伍建設。

一是擴大居民對社區選舉的參與面,把一批政治素質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強、熱愛社區工作的優秀人才充實到社區隊伍中,努力建設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社區工作者隊伍。二是通過多種渠道提高社區居委會成員及其聘用服務人員的待遇,把社區工作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列入議事日程,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三是加強對社區服務人員的思想教育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他們服務居民、管理社區的能力。四是加強社區黨組織的建設,發揮黨員在社區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五是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和考核體系,對社區治安、服務滿意度、居民參加活動率等指標進行考核,促進社區工作。

(四)建立和完善籌資機制,解決社區建設經費問題。

一是建立政府補貼機制,市、縣各承擔一定比例,將社區工作者補助納入財政預算,逐步提高社區工作者待遇。二是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改善社區福利和服務設施,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區建設;多渠道籌集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鼓勵發展社區服務企業,鼓勵社會捐助社區事業。三是出台政策,明確駐社區單位按照共駐建的原則,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對社區建設給予支持,充分調動社區內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組織等一切力量廣泛參與社區建設,最大限度地實現社區資源的共有、共享,營造共駐社區、共建社區的良好氛圍,促進社區資源整合;四是鼓勵社區結合社區服務興辦經濟實體,開展家政、物業、信息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務,確保社區收入不斷源。

社區調研報告範文篇2

社區矯正是完善刑罰執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制度,恰逢《社區矯》自本月1日起正式實施,為進一步推動我縣社區矯正工作健康有序發展,縣人大常委會社區矯正工作調研組一行五人,在XX帶領下,於8月下旬-9月上旬,先後到縣司法局、、檢察院、公安局及X司法所等,採取聽彙報、召開座談會、查看資料、實地視察等方式,對全縣社區矯正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國社區矯正從20xx年開始試點,20xx年在全國全面試行,我縣社區矯正工作是安徽省第一批試點縣,自20xx年開始試點。近年來,我縣突出“堅持把引領貫穿於社區矯正工作全過程”這條主線,實現堅守底線、堅持基本、堅定治本三級目標,實施創新監督管理、教育矯正、社會適應性幫扶三大手段,強化組織、基礎、制度、綜合四項保障,統籌推進構建“1334”社區矯正工作新格局,為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20xx年以來,我縣共接收社區矯正對象X人,辦理集中宣告X場次,期滿解除矯正X人,目前在矯對象X名,其中假釋X人,緩刑X人。共完成社區影響調查評估X件,社區矯正對象在矯正期限內,X人被特赦,X人被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X人被書面警告,X人變更居住地後到新居住地執行社區矯正,開展集中教育和社區服務X場次,入監警示教育X次,集中點驗X場次,重新犯罪率為零。

二、主要做法

(一)堅持專羣結合,加強隊伍建設。縣社區矯正中心現有工作人員X名,其中公務員X名,輔助人員X名,掛職民警X名;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聘用X名社會工作者和輔助人員,充實到社區矯正中心和司法所,X個司法所均配齊了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建立社區矯正志願者隊伍,共聘任村(居)委會幹部、專家學者、離退休人員、教師、矯正對象的近親屬和原工作單位人員等X人擔任志願者。

(二)創新五式矯正,提升監管質量。多年來,我縣探索創新出“管控式、獎懲式、教育式、幫扶式、監督式”的五式矯正,在實行分類分級管控、嚴明獎懲、教育矯正、社會適應性幫扶和主動接受檢察機關監督等方面探索出了成功經驗,監管教育質量不斷提升,實現了“管得住、矯得正、扶得準”的工作目標。

(三)健全完善機制,規範工作運行。完善調查評估、交付接收、管理教育、考核獎懲、收監執行、解除矯正等環節的工作制度,細化完善工作流程,確保社區矯正工作從入矯到解矯的各項程序規範運行。一是規範入矯銜接。及時、高效、規範開展社區影響調查評估、交付接收、報到登記和入矯宣告等工作,從源頭上把控符合社區矯正人員條件的入口關。二是規範矯正執行。嚴格落實社區矯正人員每月8小時學習、8小時公益勞動、每月思想彙報、請銷假、考核獎懲等日常監管制度,對違反監督管理規依法給予警告、行政拘留、撤銷緩刑等,確保了社區矯正執法的嚴肅性、權威性。三是規範矯正解除。按照社區矯正規定依法開展解除矯正宣告,發放解除矯正證明書,同時建立安置幫教工作台賬,確保社區矯正與安置幫教實現無縫對接。

(四)強化矯治功能,增強教育效果。一是加強教育矯正。為每名矯正對象建立教育矯正小組,定期開展思想、法治、道德和愛國主義教育,依託敬老院、物業小區建立社區服務基地,制定《XX縣社區矯正服務菜單》,推行“社區矯正對象公益勞動服務令”,實行“一法、一令、一書、一簿”式管理。二是加強社會適應性幫扶。縣司法局與民政、人社、教育等部門加強溝通協作,協調解決社區服刑人員的就業、子女就學、低保、臨時救助等問題,促使其順利融入社會。三是加強心理矯治輔導。與XX縣心理諮詢協會簽訂“心理服務社會化合作協議書”,為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干預,幫助他們重新塑造健全的人格,實現心理矯正與行為矯正有效結合。

三、存在問題

1、社會認知度不高。社區矯正工作宣傳發動不夠廣泛,社會影響力和認同感不高,沒有真正深入人心,社會公眾對社區矯正的概念、內容、目的、意義和作用知之甚少,導致羣眾對社區矯正人員存在憂慮、恐懼、排斥、防備、歧視等心理較為普遍,對矯正工作往往採取不配合不支持態度,給矯正社會化增加了難度。

2、組織機制有待加強。社區矯正工作綜合性強,涉及職能部門多,目前縣級層面還缺少有效的組織領導和議事協調機構,沒有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社區矯正工作的領導和統籌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相關職能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尚未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在法律文書的傳遞、人員的交接及監督管理等銜接上,有時還存在不到位、不合拍的現象。

3、工作力量嚴重匱乏。司法所是社區矯正的主力軍,根據社區矯正機構的'委託,承擔社區矯正相關工作。實際工作中,基層司法所事務繁多、職責廣泛,不但承擔着社區矯正任務,還要承擔法治宣傳、調解、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安置幫教、綜合治理及鄉鎮其他中心工作等,而我縣司法所人員配備情況嚴重不到位,全縣X個司法所,現有工作人員X人,其中:X人所X個、X人所X個、X人所僅X個,全縣平均每所X人,與全國平均每所X人的差距較大,現有司法所工作力量難以適應社區矯正及其他司法行政工作的實際需要。

4、社區矯正中心建設滯後。我縣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已整整十四年了,但縣級社區矯正機構至今仍未有屬於自己的固定場所,一直靠租賃民房度日,場地面積和內部設施均達不到上級規範化要求,執法的規範性和嚴肅性大打折扣。

5、經費保障不到位。目前,社區矯正人員的日常監管、審前調查評估、檔案卷宗以及執法、辦公設施、培訓等,都需要大量經費支出。我市《關於加強社區矯正經費保障的意見》中“縣按照每名社區服刑人員每年1500元標準落實”和《社區矯》第六條“各級應當將社區矯正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其他社會組織依法協助社區矯正機構開展工作所需的經費應當按照規定列入社區矯正機構本級預算。”等規定亟待落實。

6、社會力量參與度不高。一是社區矯正的社區參與性,決定了社區矯正需要社會力量的介入。實踐中,農村、社區承載功能不強,志願者資源、志願服務意識和激勵機制缺乏,社會力量參與作用發揮有限。二是幫困扶助工作直接關係到社區服刑人員能否平穩融入社會,但當前,我縣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社會救助、職業教育、就業指導等幫扶措施針對性不強,社會力量參與幫扶的深度和廣度不夠,社區服刑人員重新就業、親情維護、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幫扶亟需加強。

四、意見建議

1、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社區矯》。社區矯正工作對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效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社區矯》已於20xx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全縣要以學習宣傳貫徹《社區矯》為契機,認真組織開展《社區矯》的學習、宣傳、教育,積極推進依法設立XX縣社區矯正委員會、全面清理和修訂社區矯正現有規章制度、依法做好社區矯實施時的工作銜接,努力推進全縣社區矯正工作高質量發展。要充分利用電視、電台、報紙、廣播、網絡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社區矯正工作,營造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持、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良好氛圍。

2、健全社區矯正工作保障機制。認真落實社區矯的相關規定,加強社區矯正機構、隊伍、場所、經費等保障,為社區矯正工作創造更加有力的發展環境。一是縣應依法設立XX縣社區矯正委員會,加強組織保障,發揮其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二是司法局應提出設置社區矯正機構的意見,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審批;縣要妥善解決社區矯正機構固定場所建設問題,依法規範刑事執行工作;三是加強隊伍建設。充實司法所工作力量,切實解決“一人所”問題;以購買服務、專項保障等方式招聘社區矯正輔助工作人員,配齊配強社區矯正執法工作力量。四要進一步加強經費保障。縣要嚴格按《社區矯》的規定,將社區矯正經費單獨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實際工作需要建立社區矯正經費動態增長機制。

3、不斷優化社區矯正工作新機制。一是不斷優化工作制度,全面梳理現行社區矯正工作制度,及時做好廢、改、立工作,進一步規範調查評估、接收入矯、考核獎懲等重點環節的工作制度,嚴格執法標準、嚴密執法程序,形成科學規範的管理機制,以制度體系建設為依託,全面提升社區矯正規範執法水平,確保《社區矯》在XX落地見效。二是全面推進社會化建設。創新多元化社會主體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模式,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在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基層組織、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上下功夫,主動搭建平台、暢通渠道,最大限度動員和凝聚社會力量參與,改變以往社區矯正機構唱獨角戲的局面,切實提高社區矯正社會化、專業化水平。

社區調研報告範文篇3

社區矯正是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是指將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置於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和社會志願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促進其順利迴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社區矯正的適用範圍包括被判處管制、被宣告緩刑、被暫予監外執行、被裁定假釋以及被剝奪了政治權利並在社會上服刑的五種罪犯。20xx年11月,我省根據中央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要求,啟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三年多來,福州、廈門、泉州等地積極探索,先行先試,紮實推進,採用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招聘社區矯正專職社會工作者(下稱專職社工),協助司法助理員從事社區矯正工作,推動了試點工作的有序開展,取得較好的法律和社會效果。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專職社工隊伍建設,5月下旬,我廳按照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組織部等《關於開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調研活動的通知》精神,組成調研組,並下發相關文件,發放調查表,部署各設區市司法局和社區矯正試點縣(市、區)開展調研。6月中下旬,調研組先後到長樂市、連江縣、福清市、湖裏區、同安區和思明區,召開六場座談會,有7個基層司法局的.負責人、24個基層司法所的所長和近40名專職社工參與座談,共同探討研究專職社工隊伍建設,形成了調研報告。

一、專職社工隊伍的基本情況

20xx年11月,經省委領導同意,在省委政法委的牽頭組織下,思明、豐澤、梅列3個區第一批開展社區矯正試點。20xx年11月,省委政法委確定福州市鼓樓區等20個縣(市、區)為第二批社區矯正試點單位,廈門、福州主動擴大試點範圍,自行批准12個縣(市、區)開展試點工作。全省共有35個縣(市、區)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在第二批擴大試點時,省裏明確要求每個司法所配備1名專職社工,社區矯正對象50名以上的司法所配備2名專職社工,作為司法所的輔助力量協助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廈門、福州、泉州等地的縣(市、區),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先後制定相關規定,面向社會招聘專職社工。其它試點縣(市、區)也陸續配備社工,或正積極努力按要求配備社工。20xx年8月,省兩辦轉發《省司法廳關於加強全省司法所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要聘用社區矯正專職社會工作者、專職人民調解員等人員充實司法所,從事社區矯正、人民調解、安置幫教等工作;專職協助社區矯正工作的社會志願者,可享受縣級固定工工作津貼;將社區矯正工作經費納入財政保障範圍。目前,全省共聘用專職社工417人,其中福州289人,廈門55人,莆田10人,泉州14人,漳州3人,龍巖21人,三明12人,寧德10人。在我省35個試點縣(市、區)中,有23個縣(市、區)聘請專職社工,佔比67%;在384個試點司法所中,有280個所配備專職社工,佔比72%。專職社工佔社區矯正試點司法所工作人員1049名的40%,佔社區矯正試點司法所在編人員384名的108%,是基層司法所非監禁刑執行工作的一支重要輔助力量。

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職社工隊伍,各地在招聘時都有相應的條件限制,從總體上看呈現如下特點:一是年齡輕。全省417名專職社工中,25歲以下佔45%,35歲以下佔44%,一大批年輕人進入基層司法行政部門,為基層司法所隊伍建設增添了新鮮的血液。二是學歷高。全省417名專職社工,大專學歷174人,佔比42%,本科學歷240人,佔比58%。基層司法所在編或其他聘用人員,學歷普遍是在職大專及以下,而專職社工大多受過高等教育,學歷優勢明顯。三是專業強。專職社工中法律類專業畢業的有153人,佔比37%以上,其餘264人也均具備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專業特長,具有良好的多學科、交叉學科專業素養,基層司法所專業能力進一步增強。四是素質好。各地進人時大多經過嚴格的筆試面試,品行良好,文字能力、口頭表達強,近一半人還獲得國家外語及電腦操作考試等級,適應工作快,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

二、專職社工隊伍在社區矯正工作中的作用

截至20xx年6月底,全省35個試點單位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9765人,累計解除矯正3091人,正在接受矯正的有6674人,重新犯罪5人,重犯率僅為0.05%。我省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總體是好的、平穩的、有效的、符合要求的,基層幹部羣眾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態度更趨理性、寬容,初步顯示出社區矯正工作在促進罪犯改造、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的作用。通過調研,我們充分認識到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取得的成效與專職社工的工作是分不開的。其功能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緩解司法所矯正力量不足。司法所是執行社區矯正工作的主體和平台。擔負着人民調解、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社區矯正、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法律援助等工作。全省1101個司法所,政法專項編制2285個,使用1891個,所均不到1.7人。社區矯正試點過程中,普遍存在人員不足,矯正力量薄弱,工作難以拓展等問題。新增社區矯正工作職能後,人少事多矛盾更加突出。據統計,目前正在接受矯正的社區服刑人員有6674人,384個試點司法所平均接收社區矯正對象17人,最多的將近百人。在各項保障措施尚不完全具備的情況下,要教育矯正、監督管理好社區服刑人員,單靠1-2名司法助理員,是難以完成好任務的。專職社工就是基層司法行政在社區矯正試點中,探索通過社會化渠道解決人員不足的一種嘗試。從實踐看,採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為基層司法所配備專職社工,初步緩解了司法所矯正力量不足的問題,為全省試行社區矯正工作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二)適合社區矯正工作特點。遵循社會規律、運用社會工作方法、整合社會資源、組織社會力量對五種罪犯進行教育改造是社區矯正與監獄矯正的重要區別。我省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啟動以來,一直在積極探索司法行政部門與其他社會力量的結合,重視吸引專職社工參與社區矯正工作,以彌補專業人才和專門知識的不足。調研中,我們發現專職社工一般具有本土化色彩。户籍地屬本縣(市、區)的有379名,佔比91%。社區服刑人員按現有政策,以户籍地矯正為主,基本上分散在鄉鎮街道的各村居。本地專職社工熟悉社情民意、瞭解風俗習慣,開展工作能得到家庭、親友支持幫助,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共同做好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正、監督管理和幫困扶助,這些都符合社區矯正的特點和要求。

(三)促進非監禁刑罰規範進行。社區矯正是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具有很強的法律性、規範性、嚴肅性,從長遠看,需要專門的機構、專業的隊伍和專門的知識。專職社工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法律、教育、心理等專業的學習背景,法律意識、規範意識強,他們作為社會工作人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專門從事社區矯正輔助工作,可以發揮其專業優勢,有利於基層司法所更好地把握社區矯正工作特點和工作規律,提升社區矯正的專業化和規範化水平,深入推進基層司法所依法、公正、廉潔、文明執法。

(四)改善基層司法所人員結構。384個試點司法所共有在編司法助理員384人,其中35歲以上佔272人,學歷也均在大專及以下,從總體上看,呈現人員單一,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的狀況。而目前的專職社工隊伍,80%的以上是經過公開招聘的,他們珍惜工作機會,吃苦耐勞,愛崗敬業,聽從指揮,遵守制度,兢兢業業,成績顯著,有37名專職社工受到各種表彰。特別是能利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結合社區矯正工作實踐,虛心學習,積極探索,提高技能。全省共有403名社工參加各類社區矯正工作培訓班的輔導教育,掌握了社區矯正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工作環節,積累了司法所基層工作實用經驗。調查中,司法所普遍反映專職社工頭腦靈活,思路清晰,接受新知識快,進入工作角色快,獨立完成工作任務好。國家在短時間內不能大幅增加政法專項編制的情況下,專職社工是基層司法所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不可或缺的輔助力量。

三、加強專職社工隊伍建設的建議

專職社工是我省社區矯正試點工作中的嘗試性和探索性工作,從部分試點縣(市、區)看,其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一些困難和問題亟待解決。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在我省開展時間短,範圍僅限於35個縣(市、區),是一個新生事物,社會認知度和知曉率還不夠高。社會各界及基層黨政領導,對專職社工的理解還比較模糊,對“社工”作為一種職業的認識還不完全到位,有的認為是“義工”,有的認為是“志願者”,有的認為是“臨時工”,有的認為是“編外合同工”。由於認識存在偏差,導致在使用專職社工時就出現隨意性,專職社工被當作臨時工隨意派遣,從事鄉鎮街道計生、綜治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專職社工設立的社會性、專業性和專職化的初衷。因此,有必要加強社區矯正的宣傳工作,突出作為社會工作人才一部分的專職社工隊伍在社區矯正中的功能作用,進一步提高認識,為專職社工隊伍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社區調研報告範文篇4

為了加快新農村百村萬户小康住宅工程,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近日,區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深入河東、金沙等10個鄉鎮的13個新型社區,採取實地查看和村組幹部、農户交流等方式對全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工程進度、土地利用、資金籌集、基礎設施配套及社區管理運行等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及呈現的特點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後,我區把農村小康住宅建設做為實踐和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抓手,審時度勢在全區實施新農村百村萬户小康住宅建設工程,在城鄉融合發展戰略迅速推進的新形勢下,按照農民集中居住、生產生活分離、功能配套完善、社區管理規範的目標,採取合村並點的方式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今年以來,新建新型農村社區和小康住宅示範點48個,10561户,其中動工新型農村社區24個,9983户,動工小康住宅點24個,578户。

(一)農村面貌變化快。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動了農村生產、生活和管理方式的變革,社區的.建設,打破了傳統的觀念,人畜分離,把後院從原來的生產區變為生活區,有效地杜絕了畜禽、秸稈進入小區,影響環境衞生的三堆從根本上得到了治理,農民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進廠不進城、就地市民化。城鄉融合邁出了實質性步伐,農民將住上單元房,購物有超市,休閒有廣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二)羣眾得到實惠多。

幾年來,市、區財政補助資金3000多萬元,用於新型農村社區、小康住宅示範點建設。對近兩年20户以上的小康住宅示範點,今年300户以上的新型農村社區,每户給予不少於2萬元的補助,農民羣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農村信用社發放微利、政策性信貸,其它商業銀行積極支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如五和鄉為解決羣眾資金困難,和建設銀行武威分行合作,正在為社區入住農户辦理按揭貸款。一些企業集團參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減輕了農民負擔。住房一次投入長期使用,據調查,目前我區農宅82%以上是磚土木結構,使用期限一般在20年左右,新建的農宅基本是全框架鋼筋混凝土結構,使用期限70年左右,避免了農民在住宅建設上的重複投入。

(三)拉動投資貢獻大。

今年以來,全區新建新型農村社區和小康住宅示範點共10561户,目前已完工8526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81億元,佔同期全區固定資產投資204.86億元的6.74%。帶動了鋼筋、水泥、玻璃、塑料、木材、磚瓦等一系列建材生產消費,促進了家電、運輸、通信、建築、餐飲等行業發展,拉動了全區經濟快速增長。

(四)土地節約集約化。

新型農村社區規劃以多層或小高層為主,按照小區式集中建設,單體面積在90㎡左右,大幅度節約了土地。如金沙鄉金廈社區,規劃佔地1204畝,入住農户4049户,可節約用地750畝;河東鄉中心社區一期規劃佔地300畝,入住農户630户,可節約土地840畝。據區委農辦測算,目前我區農村住宅佔地近27.9萬畝,户均1.5畝,發展新型農村社區全區預計佔地不到8萬畝,土地節約的空間非常大。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從入户和羣眾交談以及在鄉鎮召開座談會了解的情況看,羣眾對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積極性高,但也程度不同地反映出了一些擔憂,綜合起來主要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總體規劃滯後。

全區新型農村社區總體規劃還沒有啟動,部分鄉鎮只是依據當地羣眾的積極性搞建設,選址的隨意性很大。空間佈局輻射人口少,建設規模小,如發放鎮在一平方公里範圍內佈局了賈家墩、雙橋和小路社區,造成入住農户分攤的基礎設施配套費用和運行成本高。同時,新型社區建設和二、三產業的發展佈局統籌考慮不夠。

(二)建設機制不完善。

沒有建立統一的協調機制和完整的工作流程,建設手續多,報批困難。如高壩鎮十三里社區報批手續達15項之多,收費平均達到170元/㎡,辦完所有手續時間長達6個多月。有些社區土地使用不規範,存在未批先建的問題。社區後期的運行和管理還沒有深入研究,羣眾還存在上水何處來,下水如何排,取暖怎麼供,社區誰來管的顧慮。

(三)基礎設施配套緩慢。

各鄉鎮普遍重視住房實體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比較緩慢。個別鄉鎮未將基礎設施配套部分計入住宅建設成本,實現完工入住的資金缺口大。如河東鄉前期為鼓勵農户到中心社區居住,未將供暖、供水、供電、排水等基礎設施配套相關費用攤入房價,建設資金缺口達600多萬元;補助資金、危改資金和其它項目資金撥付和工程建設進度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基礎設施配套;已經建成的示範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還沒有全面完工,影響了羣眾入住的滿意度。

(四)籌資渠道不寬。

新型社區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據鄉鎮初步測算,每户建築面積以80—120㎡計,建房資金需要12—18萬元,主要靠羣眾集資和政府補助。建設500户以上規模的社區,按照目前設計要求,水、電、路、供暖、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户均需2—3萬元,資金壓力相當大,社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存在很大的難度。

(五)工程質量管理不夠規範。

部分社區建設前期工作不細,施工準備工作不充分,以包代管,管理制度不健全;個別施工企業技術力量不足,規範性施工不到位;有的鄉鎮工程招標、質量監管未完全按基本建設程序辦事,監理費用由施工方承擔,工程監理錯位,不能有效履行其職責;現場監理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施工檢查、旁站監理不到位,資料記載不全,存在質量管理漏洞。

三、對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健全工作推進機制。

實踐證明,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更是實施城鎮化戰略、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契機。各鄉鎮、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認真總結經驗,抓好典型帶動,用新的理念指導建設,用實際案例教育引導羣眾,形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合力。要進一步加強領導,組建一支業務熟、素質高、能力強的建管隊伍,具體負責政策研究、組織協調、措施落實、施工管理、監督檢查等工作。強化聯席會議、一事一議會議制度,凡是區上辦理的各種手續,簡化辦事程序,儘量減免各種規費。市一級報批的建設手續,由鄉鎮提供完備資料,對口區級部門協助報批。同時,進一步明確部門、鄉鎮、村委會、農民羣眾在社區建設中的責任,形成政府統籌推進、部門協調配合、鄉(鎮)村積極運作、農民主動參與的推進工作聯動機制。

(二)堅持規劃先行,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科學合理。

要堅持先規劃後建設,依照《甘肅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武威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總體規劃》,邀請國內有資質、有影響的規劃單位,打破現行的行政區域界線,採取合村並點的方式,加快制定全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總體規劃和各鄉鎮的詳細規劃,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以及村鎮體系、農村住房建設等專項規劃相銜接,與產業發展規劃、農村公共服務規劃以及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等有機結合、配套跟進。要充分考慮各鄉鎮的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資源配置、人文環境和村民生活習慣等因素,合理確定社區建設位置和規模。積極探索適合我區實際的建設模式,建議城郊和工業園區鄉鎮發揮土地增值優勢,藉助相關政策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機遇,以小高層和高層為主;金色大道沿線條件較好的鄉鎮,以高層或多層為主;人口分散,經濟條件薄弱、有荒灘空地的沿山邊緣鄉鎮根據羣眾意願以二層或平頂房為主,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各具特色、風格鮮明的新型農村社區。

(三)強化產業支撐,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供持久動力。

農户入住社區後,雖然生活開支有所增加,但相對完善的服務功能,可以使他們從繁重的家務和土地勞作中解放出來,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發展產業、增加收入。一是注重產業發展。隨着社區規模的擴大,要更大範圍規劃產業佈局,加大勞務輸出,促進土地合理流轉,實現生產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催生一批高效節水種植大户、設施農牧業大户、特色林果業大户和龍頭企業,從而使農民羣眾既不離鄉也不離土,就近就業,形成農民增收致富的穩定來源。二是引導好各種農村合作組織在社區中的銜接,發揮優勢,為農副產品的外銷搭建好平台。三是有針對性地引進勞動密集型、適於鬆散管理、分散經營或生產的企業,為家庭婦女和居家留守人員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增加收入,解決入住的後顧之憂。

(四)拓寬融資渠道,破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瓶頸。

資金短缺是制約目前我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最大因素。要進一步完善社區建設扶持政策,探索市場化融資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資金。一是建立農村社區建設專項資金逐年穩步增長機制。區上每年度安排一定的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並逐年增加,同時積極爭取上級項目和資金支持,用於農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二是用足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以地生財,借地發展,對集體建設用地,除統籌安排好農村社區及公益事業建設用地外,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可置換為城鎮建設用地指標使用。對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國家規定用途外,其餘部分應優先用於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配套。三是整合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新農村建設等多個部門涉農資金捆綁使用,按照渠道不亂、各記其功、統一撥付、集中投放的原則,用於農村社區建設。四是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社區建設。積極招商引資,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對公共服務設施項目進行包裝,積極推介,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五是引導金融資金參與社區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在金融產品、擔保方式、投融資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多方化解資金難題。

(五)保證工程質量,不斷提升農村社區建設整體水平。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羣眾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須自始至終堅持高質量建設。嚴把質量安全關,不能因盲目降低成本、滿足羣眾的購買能力而忽視工程質量。繼續嚴把施工圖審查、招標、監理、質監等重要環節。充分發揮相關部門對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的監管作用,對在建工程進行安全、質量、手續、監理、節能方面的全面檢查,切實搞好建築質量監理和工程驗收。要按照建設集約化、居住生態化、管理科學化、佈局合理化的理念,做到八通(路、電、水、沼氣、電話、有線電視、寬帶網、科技信息網絡)、五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三有(休閒廣場、農家店、農家書屋)、一集中(垃圾集中處理),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休閒娛樂、綠化美化、生產佈局等通盤考慮,努力建設一批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配套的新型農村社區,確保羣眾買着放心、住着舒心,把好事辦實,讓羣眾滿意。

(六)創新工作思路,不斷提高社區管理服務水平。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僅帶來了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還將引發農村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社區建成後,幾個村集中居住,村級組織如何設置、集體資產如何管理、物業和社區服務如何開展等等,都是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因此,在社區建設的同時,就要提前思考社區管理工作。建議有關部門和鄉鎮及早研究農村社區管理的新途徑,培養一批指導社區管理及服務的人才,為新型農村社區管理蓄積力量。

社區調研報告範文篇5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出一份力,讓敬老院的老人感受社會的温暖。因此我們去了西湖區社會福利中心去看望孤寡老人。逝者如斯夫,寒假已悄然而至,我們也開始着手準備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平時,整天呆在校園裏,做慣了籠中的金絲鳥,這次終於有機會去實踐,大家都歡呼雀躍,紛紛出謀劃策。有人提議去西湖,有人提議去敬老院,有人提議去支教,還有人建議去工廠參觀。最終經過商議,我們組決定去西湖區社會福利中心看望老人。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許多相關故事一直廣為傳頌。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説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村裏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因此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義無反顧地要將美德傳遞下去。而西湖區社會福利中心距離學校只有幾十分鐘的車程,來往十分方便。更何況對於我們學生來説,可動用的資金是有限的,因此金錢是我們的首要考慮因素。

“來到這裏,是一種教育,也是一種鍛鍊,老人需要社會的關心,社會也應該給予這些老人一定的關注。敬老愛老應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常抓不懈的工作,我們當代大學生有必要和老人們多交流溝通,明白老人的苦處、難處,這有利於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

老人,他們是社會的弱者,可曾經他們也是社會的創造者,祖國之棟樑!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將自己活力釋放的同時,我們感到一種充實。這些活動很好的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風采,一方面培養當代大學生關心他人,敬老愛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觸社會,瞭解社會,鍛鍊自己,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關心他們,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其實,作為一名志願者,我們理所當然要獻出一份努力,給老人帶去關愛、歡樂和温暖,樹立榜樣,營造全社會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風尚。在此,我們呼籲更多的志願者行動起來,通過實際行動,傳遞愛的接力棒,給老人們帶去物質支持和精神關懷,讓老人家們感受到我們廣大志願者的愛心。

社區調研報告範文篇6

社區建設是基層社會在黨和政府的指導下,通過調整、強化社區組織,利用社區資源,發展社區事業,促進社會進步的重點“工程”。加強社區建設,對於提高羣眾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近期,筆者與有關單位的同志一道,就加強我縣社區建設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社區建設現狀

目前,我縣共有57個城市社區(其中城區xx年發展,已奠定了一定基礎,社區管理體系、工作隊伍、社會服務基本到位。

(一)管理體系基本形成

全縣社區均成立了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組建了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社區成員單位議事會和社區監督委員會等,形成領導層、決策層、監督層和執行層兼備的組織體系。其中,社區黨組織在協調社區單位、開展社區服務中起着核心作用。如巴川街道各社區以黨員志願者為骨幹,採取“一幫一”的方式,為弱勢羣體排憂解難。

(二)工作隊伍基本建立

全縣共有228名社區幹部。城市社區配備“五職”幹部(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居務助理員、文書、計生專幹),鎮級社區配備“四職”幹部(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文書、計生專幹),部分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一肩挑”。社區幹部中,黨員佔總數的82%;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佔總數的29.4%。街道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補貼為500元月,其他幹部xx年僅400至600元,他們普遍認為工資待遇與其工作量不對等;由於部分社區幹部文化水平較低,缺乏社區工作的專業知識,導致工作效率不高。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四)缺乏“造血”能力

社區基本沒有“造血”能力,每年僅靠2萬元經費開展工作,沒有經濟實力更好地為民服務。僅有部分條件較好的社區,如正街、東城、龍山等社區,靠自有房屋出租和社區服務組織中介兩種方式增收,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缺少優惠政策支持,社區發展經濟的動力不強、支撐不夠;二是社區幹部的精力主要放在事務性工作上,在興辦實體、發展經濟上缺少時間和精力。

二、加強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多方面為社區“減負”

在社區職責和服務對象逐漸增多的情況下,社區已不堪重負,建議充分為社區“減負”。一是政府要理順和社區之間的權責關係,進一步轉變職能,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讓社區有更多的精力為居民服務。二是在條件允許下調整社區佈局。社區合理規模一般是000户至3000户,目前袁家、塔山等社區已嚴重“超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重新劃分社區。三是對管轄範圍廣、管理人數多的社區,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配專職幹部,或適當增加工作經費讓社區聘用工作人員,解決事多人少的問題。四是政府部門將工作交給社區要做到“權隨責走,費隨事轉”,並安排專業人員指導社區幹部開展工作,確保取得實效。

(二)加強社區陣地建設

採取多元化方式,統籌解決社區辦公及服務用房不足的問題。一是將社區建設納入新城建設規劃,縣城開發區新建設社區要根據實際需要留足辦公和服務用地。二是採取加大財政投入、爭取上級補助和將部分閒置國有房屋調配給社區使用等辦法,解決老城區社區用房不足的問題。三是新建或改建住宅小區應按照每00户5平方米的標準無償提供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難以落實的,應提供一定的資金用於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建設。四是採取聯辦、有償或無償等方式,將社區內單位、企業的服務設施納入社區協調使用。

(三)整合力量共建社區

社區建設是一項大工程,僅靠社區居委會的力量遠遠不夠。應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共同建設社區。一是探索“合作共建、責任共擔”的路子,完善縣領導、縣級部門聯繫社區制度,發揮部門優勢,為社區提供人、財、物等方面的支持,解決社區無法解決的難題。二是根據社區居民需要,培育和扶持社區社會,充分發揮其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三是鼓勵社會資金進入社區,設立社區建設基金,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支持為輔的多元化資金籌措模式。

(四)增強社區“造血”能力

社區經濟是深化社區建設、拓展社區服務的保障,應增強社區“造血”能力,大力發展社區經濟。一是落實上級優惠政策,出台具體配套政策,在城建、工商、税收、信貸等方面給予社區大力支持,為社區發展經濟實體提供政策保障。二是以滿足社區居民生活需求為目的,大力發展社區商業和有償服務,如鼓勵有條件的社區創辦超市、茶樓、綠色網吧,為單體樓提供物業管理,為社區居民提供家政服務等,在增加社區收入的同進為困難居民提供就業崗位。三是鼓勵社會力量通過投資入股、合夥經營等方式,興辦服務機構,實行社區服務市場化運作。如通過連鎖經營,為居民提供購物、餐飲、保健等服務。

(五)充分調動社區幹部積極性

社區幹部在社區建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應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一是建立健全社區幹部保障機制。建議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工作實績逐步提高社區幹部報酬,逐步建立完善社區幹部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和離任補貼制度,解決其後顧之憂。二是探索建立激勵機制。在招考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時,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個人給予表彰獎勵。三是建立社區幹部培訓制度。定期對社區幹部進行政策法規、業務知道的培訓,政府部門可結合實際對社區幹部進行短訓輔導,不斷提高社區幹部的基本素質和工作能力。

(六)培育公眾參與意識

公眾參與匱乏是導致社區治理動力不足的原因,應強化公眾參與,凝聚居民力量。一是增強居民歸屬感。讓社區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權、管理權、監督權,充分調動其參與社區事務管理和建設的積極性。二是增進居民感情。經常開展鄰里聯誼會、二手物品交易、社區歌唱比賽等羣眾參與性強的活動,增加居民與社區的聯繫,增強鄰里感情和互助意識。三是壯大志願者隊伍。建立社區志願服務激勵機制、志願服務儲蓄回報機制,樹立志願服務的典型,鼓勵更多人蔘與到志願服務中去。

(七)大力發展社區養老

社區養老能夠用較小的成本滿足大多數老年人的服務需求,結合我縣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現有養老機構無法滿足實際需要的情況,建議大力發展社區養老。可以根據社區老年人狀況,提供生活協助、特殊護理等多樣化服務。鼓勵社區創辦各類符合老年人特點的福利機構,讓老年人在社區得到更多的照料和幫助。此外,社區可試行建立“老年人醫療救助基金”,通過社會捐助等渠道籌集資金,幫助生活困難的老年人解決醫療難題。

社區建設是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有着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社區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困難多、責任重。只有正視社區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地改革創新,開拓進取,才能讓社區充滿生機與活力,從而有力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社區調研報告範文篇7

X月15日—X月15日,我在唐家莊西北樓社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現將我的實習情況總結如下。

社區是整個社會最基本的單元,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也是社會整體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研究社區建設新問題,探討社區工作新思路,力求在服務羣眾上出成效,我於X月23日在西北樓社區進行了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調研。我通過與社區負責人的交談,察看實地、查閲資料,走訪了10位黨員、居民代表,收集了有關重點徵求的意見。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社區基本概況

西北樓社區位於古冶區社保局北側50米,包括西北樓24棟樓,啟新5棟樓,啟新平房5排,四建5棟樓,康樂園5棟樓,愛民花苑3棟樓,共有2202户,3681人,設有35個居民小組,在冊116名黨員。社區辦公用房12間,佔地面積180平方米,一居五站設立齊全,在唐家莊街道黨工委的正確領導下,以社區黨建為龍頭,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理念,在構建和諧,爭創,打造宜居,推進安全社區,平安社區建設等工作中,堅持羣策羣力,共駐共建,努力營造和諧創建的氛圍。

二、開展多項活動,提升社區品質

1、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居民素質,營造良好風氣。根據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及要求,把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作為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作來抓,不斷加大對市居民教育的力度。每年開展道德模範評選活動,推薦我身邊的好人活動等等,通過這些先進居民的事蹟,來影響居民那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促進了居民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目前,社區通過市民學校、法制學校、黨員大講堂等形式為抓手,學習內容涉及時事政治、法律、計生、環保、健康、科普等方面知識,擴大了居民的視野,又起到了很好的社區宣傳作用。通過活動的開展把居民思想教育的具體要求融入社區工作之中,引導市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珍惜時間、提升自己。

2、堅持標本兼治,創造優美環境,提高生活質量。近年來,圍繞“創文明城”的目標,大力開展綠化美化家園,創造優美社區環境活動。開灤唐家莊社區服務中心投入數萬元把開灤所屬的西北樓小區的路面全部硬化,老化的水電暖管道換新,路燈,門燈,健身器材的安裝,進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四建工房等區屬工房的舊小區改造也使居民的居住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原來的四建工房居民冬天靠生爐子取暖,家家户户的煤棚裏面全是煤塊,頂上放滿了木柴,亂堆的東西到處都是,自從改造後,居民用上了煤氣,暖氣,房前屋後堆放的雜物也沒有了,居民樓的巷道變得敞亮了,居民扔垃圾也很自覺的扔到垃圾箱裏,居民的行為變的文明瞭。

3、堅持羣防羣治,保持社區安寧,促進社會穩定。在開展文明城創建活動中,堅持把“平安社區、安全社區、文明社區”創建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實行羣防羣治、聯防聯治。一是建立治安工作網絡。由居委會在小區居民中聘請政治、身體素質較好的人員擔任治安巡邏隊,並在小區責任民警的業務指導下開展治安值班巡邏。二是加強治保會,調委會建設,及時化解、疏導各種居民糾紛,建立幫教隊伍,對社區內幫教對象調查摸底,登記造冊,有針對性地開展幫助活動。此外,小區民警與巡邏隊人員在執勤的同時向居民宣傳自我保護、居家安全的常識,增強居民的防範意識。

三、存在問題

在設施建設方面,反映經費投入不足,社區環境建設欠帳較多,有的小區缺少為羣眾休閒、健身的公益場所,托幼所託老所不配套,公廁少;有的提出要改造社區的下水道,更多的羣眾提出要求要在社區內鋪設步行彩色道板,但都難以得到解決。社區羣眾對生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社區建設經費普遍短缺,社區創建的經費籌措相當困難。經費投入不足,制約影響了社區創建上檔次,無法滿足羣眾提出呼聲要求,不同程度地挫傷部分羣眾參與創建的積極性。此外,齊抓共管意識不強。區域共建是開創社區建設新局面的重要途徑,共建單位在社區創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有的產權單位缺乏參與共建的積極性。一些職能部門對社區居民羣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和矛盾採取繞、躲、拖、推的消極辦法,缺乏責任心。

四、建議與對策

把“告訴羣眾怎麼做,我為羣眾做什麼”作為社區的重點工作來抓。

1、要充分認識深入開展社區居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從社區羣眾最關心、反映烈的問題入手,把工作做到羣眾的心坎上,使社區羣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2、加強社區組織建設,建立高素質的社區工作隊伍。社區組織是在黨的領導下的社區居民依法自治組織。社區工作人員選派一些老、中、青人員,政治素質較高、熟悉社區管理、善於組織羣眾的德才兼備、年富力強、有事業心、有專業特長人員充實到社區工作隊伍中去。

3、加強教育,切實提高社區的文明程度。抓文明社區創建,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一靠教育,二靠管理。沒有管理的配合,教育往往是軟弱無力的,沒有教育作基礎,管理往往是簡單粗暴的。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寓於生動的活動形式之中,增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把改造配套老區,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社區基礎設施落後、不配套問題較為突出,如文化娛樂場所、休閒健身場所、生活服務設施等較為缺乏,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結合城市社區改造,有計劃、有步驟地改善社區的各種配套設施,開闢更多面向廣大羣眾,便於羣眾參與的公益性文化體育場所等。

5、各職能部門要盡職盡責,充分行使職權和義務,形成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整體合力。社區建設除各級黨委、政府重視外,各級職能部門的整體配合,各盡職責、各管其事非常重要。充分發揮共建優勢,堅持不懈抓好共建。共建單位共同落實社治安綜合治理,共同治理髒、亂、差,共同興建基礎設施,搞好綠化、美化,共同建設衞生、整潔、優美的社區,動員社區共建單位力量,積極籌措資金,不斷完善社區服務設施,為拓寬服務領域打好基礎,共建單位要積極扶持社區服務的專、兼職隊伍,幫助他們拓展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促進社區服務向專業化、產業化、社會化發展。轄區內各單位聯手齊抓共管,對社區環境實行長效管理,為社區居民創造較好的生活環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6lmqz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