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2022勞動教育調研報告多篇

2022勞動教育調研報告多篇

2022勞動教育調研報告多篇

2022勞動教育調研報告篇1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提到,德智體美勞培養十分重要,因此教育建設應當做到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時期下,現代大學生往往缺乏勞動意識,其原因在於現代大學教育側重於理論知識,忽略了勞動精神的培養,同時受家庭教育影響,很多家長從小溺愛孩子,大學生自小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這種習慣也許會隨着年歲增長淡化,但很難完全消失,代表大學生缺乏勞動精神。5月1日-5月4日對系部教師及17級、18級、19級學生分別開展勞動教育相關調查,得出以下結論;

一、目前大學生勞動觀念現狀

當前我校大學生均為95後學生,大部分學生處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狀態中,從國小到大學,勞動對大部分學生來説比較陌生。另外,目前我們的德育工作中也缺乏此類教育環節。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勞動以及社會實踐的學時數比例遠遠低於在校總學時數。在學生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良習慣:

1、不尊重他人勞動成果。不尊重校內保潔及勤工儉學學生勞動成果。在學校中隨處可見教室牆壁、書桌上的腳印和亂塗亂畫的痕跡。隨處可見的紙屑、垃圾,食堂裏剩飯剩菜成堆。很多學生無視父母辛苦,在消費上大手大腳,鋪張浪費,互相攀比。

2、勞動觀念和勞動意識淡薄。很多大學生在學校組織的勞動活動中偷懶耍滑,一些必要的勞動比如個人清潔衞生也不願意做,有的甚至在校期間沒有打掃過寢室教室衞生,很少清洗自己的衣服和被褥,假期回家不願意幫助家人分擔家務,勞動意識淡漠,表現在學習上就是好逸惡勞,曠課違紀甚至考試時弄虛作假。

二、原因分析

1、從家庭層面來看,獨生子女政策及學業競爭壓力,導致勞動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視,學生在家裏基本不參與家務勞動,家長也不主張孩子參與勞動鍛鍊。家長往往只關心孩子的學業成績,只要努力學習,什麼都不用幹。

2、從學校層面來看,沒有開設勞動教育相關課程,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培養較少。

3、從社會層面來看,學生在社會大環境影響下放鬆了對自身的要求,存在一些錯誤的思想,部分學生受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影響。一部分學生認為混張文憑只需拿到好分數,不需要有積極的勞動意識。學生之間的競爭也只是分數的競爭,沒有人會對勞動的積極性進行競爭。同時受某些不勞而獲錯誤思想的影響,導致出現看不起體力勞動、輕視勞動人民的現象。

三、學生對勞動教育的意義的認識

通過調查,學生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時代背景、重要意義和主要內容有所瞭解但瞭解不深入。學生普遍認為勞動教育有利於培養一個人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感恩意識,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自己的責任心,對於參與社會競爭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對於學校勞動教育開展的建議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從小事入手,認真對待日常生活中水滴石穿的養成教育,入情入理地達到教育目的,幫助自我管理能力差、艱苦奮鬥精神淡薄的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樹立克勤克儉、奮發向上、開拓進取、嚴謹踏實的艱苦奮鬥作風。倡導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2、加強勞動方面的教育。首先,加強勞動觀念教育。勞動觀念作為人們對勞動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人們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通過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樹立科學的勞動觀念,端正勞動態度,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中,為弘揚中華民族熱愛勞動的優良傳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進行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勞動人民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 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直接創造者。國和民是密不可分的,愛國必愛民,愛民必愛國,這是愛國主義的基本涵義。再次,進行勞動技能教育。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勞動技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勞動技能教育不僅要通過勞動理論課教育,而且要參加適當的勞動,使大學生學會各種勞動的實際操作規程,以保證勞動的安全和勞動的質量。

3、積極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艱苦奮鬥的意志和品格。勞動教育應符合學生髮展特點,激發學生勞動熱情。開展形式應多樣化,通過社區義務勞動、三下鄉活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軍訓、勤工助學等活動,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認識社會,在實踐中培養勞動觀念和熱愛勞動人民的真正感情,培養全面人才,使大學生具有艱苦奮鬥精神和健康向上的素質,鍛鍊大學生堅韌不拔、艱苦奮鬥的意志品格。例如結合專業特點進行發明創造,實踐操作,裝扮校園,利用學校資源,開展結合社區義診等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衞生保潔和綠化美化,普及校園種植。開闢專門區域種植花草樹木或農作物,讓班級、學生認領綠植或“責任田”,予以精心呵護。大力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俱樂部活動,進行手工製作、班務整理、室內裝飾、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廣泛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團隊會、勞模報告會、手工技能展示,提高學生勞動意識。重視每一次勞動成果,可在班級舉行成果展示,激發大家勞動熱情、創造火花,體驗活動樂趣。

4、完善勞動教育體制。建立完善的勞動教育體制,使其更加規範化,日常化和習慣化。學校根據勞動教育需求,制定勞動教育計劃,依照計劃有序進行引導、實踐教學,針對未能完成分配勞動事務或工作質量較低的學生,需要進行批評或處罰。

2022勞動教育調研報告篇2

在前不久舉行的一場畢業生雙選會上,某單位的招聘台前一下子擠來了個人,但其中只有人是求職者,另外人都是“參謀”——求職者的爺爺、奶奶和父母。對於類似現象,有社會學家指出,中國的第一批獨生子女正大規模地步入社會,他們的就業體現出不同的特點,應該引起高校和社會的重視。

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多年來,獨生子女的數量與日俱增,逐漸成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羣體。由於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備受寵愛,心理較脆弱,承受職場挫折與失敗壓力的能力相對較弱,在初次步入職場時,很多人感到無所適從。

應聘:全家總動員

楊強是南寧某高校屆畢業生,是家中的獨苗。從今年月開始,為了幫助楊強找工作,他的父親特地從江西趕到南寧,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住下,準備打一場“就業持久戰”。對於這樣做的理由,楊強父親的解釋是“兒子還小,面對五花八門的招聘單位,不懂如何辨別真偽”。

月下旬,廣西人才市場專門舉辦了一場南博人才交流會。筆者看到,楊強的父親邊看邊講,儼然一位解説員,每走到一個招聘單位前,他都要先對該單位的崗位、薪金水平和發展前景進行一番深入的分析,再決定是否同意楊強投遞簡歷。當看到楊強遞過簡歷後老半天支支吾吾、不善言辭時,楊強的父親連忙“挺身而出”,協助兒子……

在今年廣西全區首屆人才交流會上,筆者看到這樣“動人”的一幕:一名女生的父母分開在房地產公司的招聘台前同時排隊,而女兒卻悠閒地坐在後面一條長凳上無所事事,待快輪到遞送簡歷時,女兒才有些不耐煩地將其父母替換下來,嘴裏還嘟噥着“真麻煩!”。

當筆者詢問“為什麼不讓女兒自己排隊?”時,女孩的母親不以為然:“女兒辛辛苦苦讀了十幾年書,畢業找工作還要飽受折磨之苦,做父母的理所應當替她分擔。”

這樣的現象在招聘會場上並不鮮見。一家長對記者説,之所以要跟着孩子來招聘會,是因為怕孩子“稀裏糊塗,一不小心就明珠暗投”,父母親自上陣“心裏會踏實許多”。對於要選擇哪一家單位,一般會全家人反覆推敲,他們討論的內容包括單位的工作地點、工作的穩定性、工資待遇及發展空間等等。

心態:對未來霧裏看花

那麼,獨生子女的就業心態如何呢?請看廣西大學學生會的一項調查:多名獨生子女中,有近七成的人對前途存在不同程度的擔憂,普遍認為用人單位對於工作經驗、學歷的要求過於苛刻,並且薪水達不到自己的預期設想;相當一部分學生希望找一個離家近、工作相對穩定的單位;在調查中,幾乎沒有獨生子女有自己獨立創業的想法。

調查顯示,獨生子女普遍不能準確客觀地為自己定位,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氣質、性格、興趣以及職業能力並不瞭解,自我評價偏高。另外,他們對職業和社會的瞭解存在很大侷限性和片面性,把就業前景想象得過於美好或過於艱難,直接導致期望過高或畏縮不前。而且,他們比較注重經濟利益,擇業時往往把經濟收入因素放在首位。

調查還反映出獨生子女就業的一些矛盾心理。許多學生對自我缺乏正確的分析,不考慮所選單位是否適合,而是盲目攀比,還有的同學想找一份“比較好聽的工作”。不少獨生子女寄希望於父母長輩的社會關係,眼高手低,“這山望着那山高”。還有的獨生子女因專業技能、專業知識不紮實等種種原因,沒有信心向用人單位展現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在採訪中我們發現,即將踏入社會的獨生子女普遍有一種危機感,他們認為社會競爭太激烈,人際關係太複雜,自己難以適應。許多人選擇讀研或出國留學以爭取一個緩衝期,有的甚至不願意捲入激烈的競爭中,寧可選擇成為一族。

針對獨生子女羣體的職業心態,廣西大學招生就業辦負責人説,作為大學生的獨生子女,一直囿於校園生活,經歷簡單,沒有經受過挫折考驗,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較差,一旦遭遇挫折,則感到失落、悲觀、失望,對未來失去信心。近年來,學校一直致力於學生的就業指導,從信息來源、聯繫工作、出面調節到心理輔導等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周到細緻的工作,以便獨生子女在畢業找工作時即使遇到挫折也一樣可以充滿自信,甚至越挫越勇。但是面臨擇業就業,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有極大的心理壓力,表現出茫然、不自信以及很強的依賴性。

競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林明是廣西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去年通過自己聯繫實習,最後被北海某公司聘用。如今林明已是公司的技術骨幹,他感覺公司員工熱情,氣氛活躍,工作中學有所用,很滿意現在的狀態。現在他正準備考託福,出國讀碩士,拿到學位再回國發展。

今年歲的小敏畢業於廣西師範大學英語專業,年畢業的她雖然只有兩年的“工齡”,卻已經跳了兩次槽。令她感到自豪的是兩份工作都是她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很累,老是加班加點,很少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而且和我的專業沒有一點聯繫,所以幹了一年,我就不幹了。剛開始工作時,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被上司批評一兩句,心裏會難受好幾天,還經常落淚。不過,現在已經完全適應和改變了。所以我覺得獨生子女的適應能力並不差。”

李彤是年湖南大學的畢業生,在人才市場投簡歷謀得深圳某酒店財務部會計一職。在該酒店工作年的李彤也有跳槽的打算,她説:“工資不太高,主要是覺得自己沒太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我想跳槽去外企。我最大的心願是找份好工作,買套大房子,接父母同住,只要我們一家三口在一起,比什麼都快樂。”

擇業:揚長避短天地寬

很多家長對子女擇業不放心,但是有父母“親自把關”是不是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呢?國凱房地產公司的負責人説,用人單位看重的是求職者的人品、學歷和經驗。獨生子女們連找工作都要父母親陪同,甚至幫忙查資料、填寫表格,這不能不讓人懷疑他們的獨立能力。

對此,社會心理學專家認為,獨生子女有其特定的成長環境和空間,可以説是社會的特殊羣體,在他們開始步入社會的時候,需要大家的關注和引導。一般來説,受過高等教育的獨生子女經過幾年大學集體生活的磨鍊,已經具有一定的自理和交際能力。但他們在工作中的刻苦和創新精神相對弱些,需要用人單位的培養,才能更好地發揮出潛能。

正如一位兒童心理、衞生專家提出的那樣——“愛比維生素還重要”。由於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優越,家長對“獨苗”教育比較重視,所以一般而言獨生子女智力早熟、興趣廣泛、知識面寬。同時,獨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愛,在愛的陽光中成長,個性發展健全,多數獨生子女性格活潑、開朗、大方、敢説敢想。可以説,在就業擇業的過程中,只要善於揚長避短,獨生子女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他們是有獨立見解的一代,他們是平等意識、法律意識、環保意識很強的一代,也是市場經濟觀念很強的一代。

2022勞動教育調研報告篇3

隨着近年各大高校擴招,全國總體就業壓力嚴峻。對每個大學生來説,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鬥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於不敗之地。我和其他兩位同學一起組成一個團隊用問卷形式對西南政法大學的同學做了一個不完全的調查,問卷的問題極具代表性,對沒每一個大學生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調查內容:

一·大學生對就業形式的認知

就業是每個大學生都要面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有清晰的認識會對自己的就業有很大的幫助的。有絕大多數人對就業這個問題的認識是很清楚的,75%的人認為就業形式嚴峻,就業難。17%的人認為形式正常。看來許多人對這問題沒有偏離現實。就業形式的嚴峻迫使大學生在大學裏努力的學習知識,嚴峻的形式也是大學生學習的壓力。所以,認清形勢將會幫助你更好就業。

二·就業的砝碼

問卷裏提到專業、學校、個人能力,什麼對就業的幫助最大。5%的人選擇了學校,現在社會上確實存在這樣不公平的現象,或許她的招聘廣告上寫道“只招211工程大學”。大學的名氣對就業確實有影響,但是進入名牌大學的人卻是少數啊。總體上來看,其他大學的就業率也不差。11%的人選擇了專業,社會上流傳“選好學校,還不如選個好專業”。專業對以後就業確實有影響,比如某大學的王牌專業,它的就業率就一直很高。但是就業以後,經常會出現專業不對口。專業只是影響就業的一個因素。90%的人贊成個人能力才是就業的最大砝碼。有了能力,無論走到那裏就有飯吃。但我個人認為,你沒有那塊敲門磚,進不了那扇門,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無濟於事。所以光有能力是不行的,你得有一定的資質,文憑。

三·怎麼樣就業

談到通過什麼方式就業,也不過這幾種方式:校方推薦、找關係、靠自己。這是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舉一個例子,但不是絕對的。一個農村的孩子大學裏學業平平,沒有被校方推薦就業,沒有親戚朋友可以幫助他,他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找一份工作,但是糟糕的是能力又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失業了。這就是許多大學生失業的原因。15%的人認為就業要靠父母和親戚,這是走向崗位的捷徑。81%的人憑自己的實力找工作,這是當下最普遍的現象了。什麼北漂一族,下南洋啊……都是大學生為了工作,靠自己在外面打拼。多麼鮮活的例子。只要是自己願意,憑自己的雙手肯定能夠為自己謀得一席之位的。

四·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學生對工作的初期月薪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45%的人定位在1000~1500元/月,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就我看到的啊,普通的洗碗工月薪是800~1000。那麼大學生在社會上的定位就是比洗碗工高那麼一點,這也是因為就業難造成的問題。許多畢業的大學生認為能夠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幸運的啦,慌不擇路,什麼職業都可以,最緊要的是能夠有錢可賺啊。1500~3000元/月,這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説還是有點難的啊!46%的人對自己的期望就在這個層面,當她們出入社會後會發現許多現實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馳。合理的定位將會擴大大學生的就業面,就業的機會也會更多。

五·留守或外出

究竟在哪裏就業也困擾着很多大學生。選擇家鄉還是外地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家鄉,是自己出身的地方,那裏有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在家鄉工作的話,適應工作的速度肯定會很快,自己的親人也在那裏,可以提供很多幫助,有利於自己的發展。在異地工作,有利也有弊,利在於大學生可以開闊眼界,接觸到更多的新鮮事物。弊在於,大學生對這裏的一切都很陌生,可能對氣候不適應,沒有親戚朋友,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可能會面臨危險。59%的人選擇在家鄉就業,18%選擇在外地就業。看來當代大學生對自己的檢驗不僅侷限於家鄉,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外地,在那裏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

六·自主創業

自主創業越來越成為當下流行。我們會在報子上看到某大學高材生賣豬肉,某大學生賣包子……這樣的例子不是一個兩個,已經是普遍的現象了。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是一石二鳥的舉動。一是緩減了大學生就業壓力,二是解決自己的就業的問題。59%的人選擇了自主創業,顯然很多人對就業也是有兩手準備。光靠企事業單位來吸收畢業大學生肯定是不夠的,如果還是一味的等着招聘的話,那好比在抹殺機會。自主創業是大學生對自由的追求和對工作的渴望的結晶。

結論和建議

中國經濟體的壯大,是一把雙刃劍,它給中國帶來了可觀的gdp,也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大學生就壓苦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這不是一兩年的事了,是中國長期積累下的問題。經濟的壯大,對人力需求增多了,高科技的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都走上了這座獨木橋,在激烈的競爭中失業。嚴峻的形式依然沒有改變,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

怎麼解決大學生就業苦難的問題呢?

教育體制需要改革,高校擴招是造成就業困難的問題之一。中國的高校擴招,生產出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大學生的價值也在不斷的貶值。高校只知道擴招、再擴招,收錢,還是收錢。他們有為自己生產出的產品想過嗎?到底銷路怎麼樣啊?廁所裏的環衞也是大學生。高校理應制定出一套方案解決這個問題。

企業法人應該擔負一定的社會責任,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離不開企業的,企業的發展是離不開大學生人才的。所以他們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關係。企業是解決就業的一大支柱。

只是靠外界因素是完全改變不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的。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大學生只有改變自己,來適應這個社會。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現在的就業形式多種多樣,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自主創業、當村官……關鍵在於自己,轉變了就業觀念將會更有利於就業。

所以,提升自己,把握機會,就業就不再是難事。

2022勞動教育調研報告篇4

黨的十六大確定了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總方向,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實現農村社會小康成為當前黨在農村的中心工作,同時也指出了要致富農民就要減少農民,因此,合理有序地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成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根本途徑。永川市市委、市政府也在年初的“兩會”上提出:在未來7年內,讓30%以上的農村人口必須轉移到城鎮,把永川建設成為渝西地區的大城市。為了貫徹落實重慶市農業局召開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試點縣(市)工作會議”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管理培訓班”的有關精神,切實有效地搞好永川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早日實現把永川建設成為大城市。永川市農業局科教信息中心組織人員對永川農村勞動力整體狀況、富餘勞動力轉移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及轉移方向進行了調查與分析,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勞動力整體狀況

全市總人口106萬,農村勞動力43萬,其中農村富餘勞動力20餘萬,農村人均耕地面積0.8畝,是重慶轄區的勞務輸出大縣(市)之一,常年在外務工經商的農民達14.9萬人,每年帶回的經濟收入總額在4億元以上。農村富餘勞動力有效轉移,是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農民外出經商務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為我市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永川要在未來7年內建設成為大城市,30%以上的農村人口必須轉移到城鎮,這其中,首先是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必須通過多種措施吸納這部分人就業。

我市農村富餘勞動力中,30歲以下的勞動力佔68%,30—40歲佔27%,40歲以上佔5%。農村勞動力特別中40歲以下的人將是轉向城鎮的主要人口,他們的轉移情況、務工收入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我市城鎮化建設的進程。

二、富餘勞動力轉移現狀

去年,我市農村勞動力在永川範圍內轉移4萬人,在重慶市區轉移2萬人,重慶市外轉移12萬人,境外轉移累計人數1498人(次)。重慶市外轉移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珠海、福建、廈門、上海等沿海城市和新疆、雲南等邊遠地區,境外轉移主要在新加坡、南非、阿根遷、日本北海道等十幾個國家從事漁業捕撈。外出人員中,86%的人員從事第二產業,從事第三產業和第一產業的各佔7%。永川範圍內轉移的勞動力,主要在城區、集鎮從事運輸、建築、餐飲、服務業,重慶市內轉移的勞動力主要從事建築、服務、經商業。

經過近年的努力,我市農村富餘勞動力輸出已經呈現出了“三健全”格局。一是勞動力市場進一步健全。目前,我市建成了高規格的綜合服務大廳和交易大廳,成功與重慶市勞動力市場聯網,初步形成了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勞動力市場框架。二是服務功能進一步健全。據調查瞭解,我市先後建立了勞動技能培訓基地26個,建立了農村富餘勞動儲備基地3個,勞務輸出基地5個。同時,對各類外出民工分別進行登記造冊,促進民工有序流動。僅去年,就幫助民工追收工資96萬元,清退保證金1.8萬元,督促用工單位替民工參加社會保險850人,處理民工工資爭議案件156件。三是職工技能鑑定和就業准入制度進一步健全。在建立和完善農村勞動力市場中,我市大力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就業制度和預備制度的同時,規範和發展社會力量培訓機構18家,職業技能鑑定機構增加到4家。

三、存在的問題

在對我市農村富餘勞動力市場調查中瞭解到:三大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市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癥結”:一是自發外出,無序流動。有關資料顯示,除境外勞務輸出通過勞動部門外,我市90%以上的農村勞動力轉移主要依靠親朋好友或自發外出。由於不規範的勞務輸出,這部分民工的勞動權益往往很難得到保障,極易造成用人單位拖欠民工工資、發生勞動爭議等侵權行為。二是文化層次低。我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中,48%為國中以上文化,30%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國小文化或文盲人員高達20%,大專文化以上僅佔2%。文化偏低,使他們難以進入較高層次的產業,往往在低層次的產業中競爭,工資收入低,生活工作條件差,勞動福利待遇得不到較好保障,處於劣勢求生狀況。據市農調隊和勞動部門抽樣調查統計,我市民工從事第一產業的勞動力月平均收入500—700元,從事第二產業的勞動力月平均收入1000元,從事第三產業的勞動力月平均收入1000元以上,境外就業的農村勞動力月平均收入1500元左右。其中,從事第二產業的民工高達86%。這些低水平務工結構,直接影響到農民的增收。三是開發難度達。我市二、三產業發展滯後,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制約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而外出務工,又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常年性轉移人數尚需鞏固:進一步增加外出人數,又因為有的地方經濟基礎差、交通不便、信息不靈,大量富餘勞動力難以轉移。

四、方向

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近期看是實現農民增收,遠看是加快城鎮化進程、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根本途徑。有關人士認為,要實現我市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大轉移,必須“六架馬車”拉動。一是以經濟增長拉動勞動力轉移。堅定不移地在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中,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努力保持區域經濟較快增長的勢頭,不斷創造和開闢新的就業渠道,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二是以結構調整帶動勞動力轉移。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是擴大農民進入城鎮就業的主要途徑。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旅遊、商貿和飲食服務業,實施品牌戰略,培育商貿優勢企業,加快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三是以政策投入驅動勞動力轉移。認真貫徹落實有關勞動力轉移和就業工作的各項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在城市自主創業,積極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和其它適宜農民進城就業的項目,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四是以職業培訓促進勞動力轉移。我市應全面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就業准入制度和勞動預備制度,加大職業教育培訓工作力度,以培訓學校或者中心為基礎,建立各種專業技能培訓基地,凡申請辦理《職業資格證》,必須培訓合格後有職業培訓中心向技能鑑定部門申請鑑定。努力提高農民工勞動者隊伍素質,增強其就業的能力,從根本上改變其劣勢地位。五是以就業服務推動勞動力轉移。充分利用我市作為全國100個流動就業重點監控點的特有優勢,加快勞動力市場建設,充分發揮人才交流中心和各種職介所的作用,加快我市“職業培訓、勞動力儲蓄、勞務輸出、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四大勞務輸出基地的建設,進一步規範用人單位招工用工行為,督促指導各類用人單位與招用的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形成穩定的勞動關係。六是以小城鎮建設拉動勞動力轉移。

2022勞動教育調研報告篇5

當代的學生都生活在二十一世紀信息瞬息萬變的網絡的時代,知識面廣,獲得知識和信息的渠道多,但他們上交的勞動“答卷”卻一直令人擔、憂,青少年勞動意識淡薄,勞動能力差、甚至不勞而獲的現象隨處可見。通過對這些現象的分析,可以清楚的意識到勞動能力低下給孩子們帶來的不便及留下的隱患,並希望通過這樣的深刻認識來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網絡時代的社會信息多元化,評價多元化,社會分工逐漸細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父母們帶給孩子的愛也越來越多。在這各父母要求多,社會需求多的情形下,孩子們要學習的內容也種類繁多,沒有時間勞動,不願勞動,逐漸遠離勞動,日漸形成勞動力低下的現象。如:近些年陝西澄城某高中學校錄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會自己掛帳子,許多高中生在入學前沒有親手洗過一件衣服。一個班50名學生的調查,有49名不會縫補衣服,不會釘釦子。該縣對所重點中學七年級年紀的'學生作過一次調查測試,結果表明,從沒有洗過一件襯衫的佔79%,不能煮好一鍋白米飯的佔84%,不會和不敢使用電飯鍋、液化汽爐的佔67%。對某國小一個班的調查,謬論班44名學生中,家長每天給整理書包的佔39%,家長給洗手絹的佔66%,家長給洗腳的佔52.3%,家長給穿衣服的佔59%。由此可見,勞動這種人類生存的基本素質,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在由於某些因素的影響而被淡漠,被弱化,被遺忘。這種勞動觀念淡漠,勞動能力低下的不正常現象影響着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人類,勞動是人類的第一需要,不勞動者不得食。”這些觀點反映了客觀真理。要做一個真正的人,就必須愛勞動。愛勞動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什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每況愈下?究竟是什麼原因?該如何繼承弘揚中華民族的美德?筆者對這些問題做了深刻的思考,以供探討。

一、青少年勞動能力的現狀

1、在家裏:現在的青少年,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被嬌慣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骨頭,在家裏很少幹家務活或不幹家務活。飯前不知道整理餐桌,拿碗筷,飯後更不知道收拾餐桌及刷鍋洗碗,房間髒了不掃,油瓶倒了不扶。甚至自己的一些自理性勞動都推給父母。

2、在學校:爺爺,奶奶接送心愛的孫子孫女,還有一些爺爺奶奶弓着腰在教室裏替孩子們打掃衞生,或給孩子們記作業。到了中學最令班主任頭疼的是班裏的衞生,不會做值日,不知做什麼,該幹什麼活,做值日逃跑等問題;還有很多學生記不住老師佈置的作業,不做作業,抄作業,甚至花錢僱同學來寫作業。

二、導致青少年勞動能力低下的原因:

1、家庭因素:

(1)家庭勞動啟蒙教育不恰當;

(2)孩子小,怕添麻煩。一如:跟着洗衣服,跟着擇菜,跟着擀餃子皮,跟着拿筷子端碗等,這時家長都會説:“快去自己好好玩去,別弄髒了手和衣服,等長大了再學,這是爸爸、媽媽做的事。”父母這種認為孩子太小不適合參與勞動的意識,在孩子遠離勞動的行為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3)孩子學習忙,怕耽誤時間;

(4)心疼孩子,不讓勞動。一有一份關於各國中國小生每日勞動時間的統計顯示:美國72分鐘,泰國66分鐘,韓國42分鐘,法國36分鐘,英國30分鐘,中國只有12分鐘。中國城鎮的中國小生大約有50%不參加或每天只參加10分鐘的家務勞動。德國法律明確規定: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做家務,其中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餐具,給全家人擦皮鞋;14—16歲要負責擦汽車和菜園翻地;16—18歲要完成每週一次的房間大掃除。

(5)生活富裕,沒必要勞動;

(6)用勞動懲罰孩子;

(7)工種用貴賤來區分;

(8)家長養育觀念的狹隘性;

(9)家長沒有起到榜樣作用;

(10)家長勞動教育沒有持續性

2、學校因素:學校勞動教育的、缺失,也造成了孩子重學習,輕勞動的態度。學校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過多的追求了成績,忽視了勞動教育,課程安排很滿,沒有時間安排勞動課,鍛鍊課,沒有大面積的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勞動最多也就是做值日和大掃除,由於人生安全問題,學生還沒有擦玻璃的經驗,技能及樂趣。

3、社會因素:

(1)社會片面的成才觀和用人觀對青少年勞動能力低下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2)社會主流觀念的陳舊,不認同勞動最光榮。

三、培養孩子勞動能力的途徑與方法:

勞動能力的培養重在家庭教育中,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品質。

1、及早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嬰兒剛出生經常有不會吮吸母親的乳汁而餓哭的現象,為了生存嬰兒每天學習吮吸媽媽的乳汁,所以勞動是人的本能。家長應儘量滿足孩子的需要,讓他儘早的參加家務勞動,這種做法並不單純是為了幫助大人減輕家務負擔,而重要的是通過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獨立自主能力這些都是塑造健康人格所必需的保障。

2、家長要起到勞動教育的示範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勞動教育方面家長首先要為孩子做表率。父母主動承擔家務勞動的精神會感染孩子,在這各好的家庭氛圍的薰陶下,孩子會逐步從父母身上學到為他人着想,熱愛勞動的美好品質。

3、家長要鼓勵孩子進行自理性勞動。

4、家長隨時樹立孩子的勞動自信心。

5、家長多帶孩子參加公益勞動。讓孩子能明辨是非,全面看問題,知道不是所有的勞動都有報酬,勞動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金錢上,從而正確的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6、重視勞動實踐

四、勞動教育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影響

1、勞動有助於孩子的發展

2、勞動能促進孩子智力發展

從生物學角度講,適當勞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過程,調節大腦疲勞,有利於大腦發育。長期的勞動過程還可以培養孩子對事物的觀察、分析和判斷能力。

3、勞動易於培養孩子的創新品質。一切的創新能力和技能與勞動實踐者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經過動手和實踐,思維和想像往往不夠深刻,不夠深遠。即使科學家的發現和發明,都是在動手的實踐活動中產生的。

4、勞動促使關係和諧

5、勞動能更好的孝敬老人,給國家減免。

勞動是人類的第一需要,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馬克思説過:“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説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勞動可以創造一切,純真質樸的中華民族用勞動創造了華夏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歷史文化,創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是每一個人必備的基本素質或行為習慣,是獲得幸福的首要條件。勞動的作用從古至今從未泯滅,忽視勞動的惡果日益凸顯,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缺乏勞動教育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者是不成功的教育。勞動教育要從小抓起,首先應該成為家庭教育的不容忽視的教育內容。家長應該為孩子積極創造勞動機會和勞動崗位,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勞動,為孩子創造各種提升自我的機會,從而體驗到勞動的必要性,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和光榮,深刻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和光榮,深刻感受“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世界”的深刻道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9lq46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