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經濟論文模板 >

關於加快發展我市園區經濟的調研報告

關於加快發展我市園區經濟的調研報告

關於加快發展我市園區經濟的調研報告
關於加快發展我市園區經濟的調研報告
 加快發展園區經濟專題調研組
 【內容摘要】本文擬就我市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如何發展園區經濟進行探索和思考。文章介紹了我市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和其他各類園區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針對園區發展的薄弱環節,提出在我市工業強市戰略背景下,各類工業園區如何建設和發展的建議:一是擴大園區管委會權限,給予園區更大的自主權;二是優化園區配套功能,打造優良工業發展載體;三是加強園區招商引資,促進增加總量、提高質量;四是注重園區產業的“錯位發展”,避免同質競爭;五是加強協調服務,營造園區發展的良好政務環境;六是加強合作共建,深化與產業轉出地的對接合作機制;七是加強配套平台建設,提升園區服務質量與水平。通過多種措施並舉,發揮工業發展的載體和平台作用,加快發展園區經濟。
【關鍵詞】產業轉移 園區經濟 發展對策
 
為貫徹落實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市人大十三屆一次會議關於“振興工業經濟”、實施“工業強市”的戰略部署,按照局的統一安排,本調研組圍繞“加快發展園區經濟”專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探討。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園區建設和發展現狀
(一)園區建設發展速度加快,產業承載能力持續增強
1、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發展迅猛。截止2011年底,4個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規劃總面積6.85萬畝,已開發面積2.27萬畝,產業承載力顯著增強。2011年產業轉移工業園完成工業增加值37.70億元,增長54.3%;固定資產投資75.72億元,增長34.1%,其中工業投資53.18億元、增長31%。東***(***)產業園以機械裝備製造業、玩具、電子信息製造業為主導產業,已落户工業項目193個,建成投產項目120個。其中,總投資38億元的比亞迪項目預計達產後年產值達70億元,税收達4億元以上。2011年,東***(***)產業園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分別完成107.34億元、23.42億元,分別增長29.57%、21.7%。東***石龍(始興)產業園以電子資訊、機械裝備、新材料為主導產業,已入園項目15個,總投資15.66億元。東***東坑(樂昌)產業園以機械、傢俱為主導產業,已建成投產和在建項目20個,到位資金6.85億元。東***大嶺山(南雄)產業園以精細化工為主導產業,入園企業90家,總投資超46.99億元,已投(試)產企業45家。
2、縣域特色園區發展態勢良好。目前,進駐翁源華彩化工塗料城的企業23家,合同投資總額28億元,投資超億元的企業4家,均是省內知名企業,分別是廣州五羊油漆、廣東化建物流、廣州秀珀化工和***歐文化工。現已動工在建企業10家,其中五羊油漆、化建物流、褰力克等企業建設進展迅速,其他13家企業也正在作動工前籌備。全部建成投產後,年產值可達60多億元,可實現税收2.5億元,安排2萬多個就業崗位。仁化縣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已累計完成投資8777萬元,隨着基地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基地內發展,現入園企業11家,投資總額8億元,已有4家企業開始動工。始興制筆研發製造、***氯鹼化工及鋁箔產業基地、新豐建陶和稀土基地等縣(市)特色產業園區也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二)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聚集效應基本形成
1、產業集聚度進一步增強。目前,我市園區的集聚效應,一是體現在區域內項目向園區集聚;二是園區內產業集聚效應逐步凸顯。4個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產業集聚度進一步增強。東***(***)產業園兩大主導產業發展初具規模:機械裝備業已引進87個項目,大部分已動工建設,近兩年內將全部建成投產,將形成有龍頭企業帶動的汽車零配件、礦山工程機械、金屬鑄造等諸多行業;玩具製造業以旭日、康瑞、科藝等規模企業為龍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東***大嶺山(南雄)、東***石龍(始興)、東***東坑(樂昌)產業園分別在精細化工、新型材料、紡織服裝等產業上形成了較高的集聚度,其中東***大嶺山(南雄)產業園引進精細化工及配套企業90家,2011年35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19億元。
2、“四大新興產業”發展初具雛形。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已初步形成以液壓機械裝備、汽車零配件、鑄鍛裝備等產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生物製藥產業已簽約18個項目,投資約25億元,預計建成後產值50億元以上;新材料產業已逐漸形成以歐萊、西格瑪、安達科技、錦源實業等企業為龍頭的顯示器材料產業和以金億合金等企業為龍頭的合金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已引進深圳市深華龍科技實業等7家LED項目,總投資44.3億元。
3、縣(市)特色產業園區持續壯大。各縣(市)立足於產業發展現狀和產業政策導向,堅持特色園區的發展理念,科學制定園區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園區功能定位,推動園區產業集聚發展,形成了始興制筆研發製造、仁化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氯鹼化工及鋁箔產業基地、翁源華彩環保塗料城以及粵北危廢處理處置中心、新豐建陶基地和稀土基地等縣(市)的特色產業園區,產業規模也在持續壯大。
(三)招商引資勢頭持續向好,項目質量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突出強調以招商引資統攬經濟工作全局,各縣(市、區)均把招商引資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以工業園區為主戰場,從“大招商”向“招大商”轉變,注重招大項目、大企業。目前,我市大部分園區已逐步從“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方向轉變,項目質量不斷提高。2011年,全市承接產業轉移項目數350個,承接產業轉移項目資金260.12億元,到位資金122.18億元,同比增長20.09%。2011年,全市產業轉移工業園承接投資額5000萬元以上產業轉移大項目100個,總投資237.76億元,佔同期承接產業轉移項目投資總額的91.41%;其中投資超1億元的項目58個,總投資211.21億元。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引進重大項目取得新進展,近年來總投資超10億元的大項目就超過10個。2011年,東***(***)產業園共引進合同和協議項目69個,合同協議累計利用資金82.97億元;東***大嶺山(南雄)產業園目前已有多家國內、國際知名企業有意向進入二期園區。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園區管委會管理權限和機構職能缺失
目前,園區管委會作為政府派出機構,事實上只有對工業項目的立項、報建等少數幾項審批權限,還未能按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在園區內行使市(縣)一級管理權限,以致管委會工作的大部分時間要用在部門之間的協調上,無法集中人力和精力來研究、組織園區的規劃、開發、管理和招商引資,難以為入園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務。
(二)建設資金缺口大
由於我市各級財力有限,一方面是園區外圍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大。對園區外圍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不足,造成外圍配套建設進度緩慢;另一方面是園區內開發建設資金缺口大。在目前徵地成本不斷增加和現行信貸管理體制的制約下,園區自籌建設資金的難度增加,而且部分縣(市)仍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更多行之有效的融資手段和方法,因此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不從心,制約了園區的開發建設和園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用地指標嚴重不足
目前,我市承接產業轉移形勢持續向好,來***投資項目日益增多,各類園區的招商方向已由“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但由於用地指標不足, “有項目沒用地”的狀況在全市園區普遍存在,缺的不是項目,而是有項目卻進不來。建設用地指標不足的問題,已成為我市今後承接產業轉移的瓶頸問題,嚴重製約了園區經濟發展和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的順利推進。
(四)園區招商引資項目質量不高
目前,我市園區普遍存在小、散、雜等問題,園區規劃配套不完善,發展定位模糊,園區內土地利用效率低,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未能真正發揮工業發展主戰場作用。與清遠、河源、贛州、郴州等地高標準、大氣魄規劃建設工業園區相比,***在這方面還有相當的差距。由於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佈局較分散等原因,我市園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項目不夠多、質量偏低,主要體現在承接產業轉移新批項目引資規模小、項目質量低,投資1億元以上的項目仍然偏少,投資10億元以上的項目更是寥寥可數;帶動力強的工業項目少,勞動密集型項目較多;產業鏈中低端項目佔比大,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項目少;產品附加值低,競爭力不強。
(五)企業創新能力有待加強
園區內工業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研發投入不足,自主研發能力有限,產品、技術的更新比較遲緩,而且缺少知名品牌,科技含量不高,產品附加值低,競爭力不強。產業園內的高新科技企業不超過10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少,對地方財政税收貢獻率不高。
(六)部分企業用工緊缺
雖然我市勞動力資源豐富,但部分企業招工較難。一是由於就業觀念還未徹底轉變。我市勞動力大多不願在本地就業,我市許多務工人員都願意往發達地區謀職發展,不少勞動密集型企業存在一定程度的招工難。二是勞動力技能偏低。據統計,目前我市國中及以下人員佔可供轉移農村勞動力的80%以上,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對勞動者素質的新要求,企業需要的是技術工、熟練工,而現有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技能型產業工人比例偏低,很難實現穩定就業。
三、對策和建議
(一)擴大園區管委會權限,給予園區更大的自主權
下放管理權限,有利於增強園區的發展競爭力,有利於園區經濟的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園區管委會擴大其管理權限、賦予在園區範圍內市(縣)一級經濟管理權和相應的行政管理權,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權限的擴大,直接效果是提高行政辦事效率,增強企業投資的信心和園區發展的競爭力。從各地工業園的發展經驗來看,凡是辦得比較成功的園區,都享有較高的經濟和行政管理權限,有高度的管理自主權,如惠州大亞灣開發區、東***松山湖科技園區、贛州開發區、蘇州工業園等。因此,我們認為,對我市各園區管委會,可以借鑑上述各地建設發展園區的成功經驗,按全市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和產業總體佈局,賦予市(縣)一級經濟管理權和相應的行政管理權,鼓勵園區探索創新管理體制,建立靈活高效的運行機制,賦予園區更大的改革創新自主權,在相關領域進行先行先試,園區管委會負責園區招商引資、區內土地儲備、開發和管理、產業佈局和入園企業項目的投資審批、招投標核准、環保、施工監督及園區項目的日常管理服務等工作。如果我們能夠在行政管理體制上解除束縛,減少辦事層次,提高效率,增強競爭力,將會大大增強各園區管委會對把握機遇、加快發展的能力。
(二)優化園區配套功能,打造優良工業發展載體
1、加強規劃落實,大力推進主導產業項目向園區聚集。各園區應通過落實《***市承接產業轉移實施方案》、《***市承接產業轉移佈局指導意見》、《關於提高全市產業集聚度優化工業園區產業佈局建設的實施意見》,並按照自身產業規劃佈局,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招好項目、大項目、高科技項目。堅持科學佈局,集約、節約用地,以工業園區為主要載體,形成上下游相互配套、專業化分工合作的產業鏈,培育一批新的產業集羣,進一步提高產業聚集度。突出產業轉移工業園“一園一主業”、“一園一特色”,實行項目向園區集聚、投入向園區集中、政策向園區傾斜,協調指導各縣(市、區)實施錯位競爭,促進全市經濟協調發展。
2、優化資源配置,加大園區建設資金投入和用地保障。進一步完善園區投入和開發機制,採取政府推動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辦法,採取BT、BOT、特許經營、合作、共建等方式,綜合運用政策和市場手段,吸引民間、企業、金融機構、戰略投資者、科研院校等多元化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完善與合作方的共建產業轉移園資金投入機制,破解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難題,加強和完善園區配套設施建設,提高產業承載能力,打造優良招商載體。集中資源向工業園區傾斜,加快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標準廠房、員工生活區、物流、倉儲、治安等配套設施及環保設施,全面提升園區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水平;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中,將產業轉移項目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予以保障,確保轉移企業用地需要。
3、優化園區配套服務,加強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創新園區管理服務機制,提高項目服務水平,增強園區產業承載力和吸引力,努力建設主業突出、特色明顯、佈局合理、功能完備的園區,打造一流承接產業轉移載體。
4、加快東***(***)、東***大嶺山(南雄)等產業轉移工業園規劃調整及擴園步伐。近年來,有關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相繼提出了規劃調整和擴園的意願,我市相關部門要加強與省對口部門的聯繫溝通,指導園區管委會根據要求,完善好擴園可研報告、環評、土地利用評價、申請報告相關資料,爭取規劃調整和擴園成功,為園區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發展後勁。另外,我市除了已有的6個經濟開發區和4個已認定的產業轉移工業園,部分縣市還有未經批准的工業園區,建議各有關部門積極向上反映,儘快解決這些工業園的合法地位問題,避免這些地區既要發展又無合法載體的尷尬局面。
(三)加強園區招商引資,促進增加總量、提高質量
創新園區招商引資模式,加強各園區招商引資統籌。加大質量招商力度,逐步實現從“招商引資”到“招商選資”的轉變;加強產業招商和產業鏈招商,變“大招商”為“招大商”,鼓勵大力引進帶動力強的優質項目。
一是在招商引資方式上,要注重包裝招商項目、吸引鼓勵投資,園區要充分挖掘我市當地及周邊配套資源,建議藉助國際性的專業機構編制包裝有吸引力、操作性強的對外招商引資項目,實現市場化運作,加大項目對外宣傳力度,吸引世界500強等大項目投資落户園區。
二是在招商引資模式上,要着力引進戰略投資者參與園區招商引資工作,堅持引進外資與引進內資相結合,擴大引資規模與提高引資質量相結合,發揮政府引導作用與突出企業主體作用相結合,項目與品牌一起引,技術與人才一起引,提高招商引資工作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加強對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廣東100強企業和上市公司的招商引資,爭取上述企業在園區落户,發揮強大的帶動作用。
三是在招商引資重點上,要突出圍繞園區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招商,按照發展特色產業、培育產業集羣的要求,着力引進大項目、好項目,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和產業集羣培育,主動融入珠三角產業分工體系。重點抓好鋼鐵及有色金屬、機械裝備及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化工、醫藥、農業及農產品加工、物流、旅遊、生物工程等產業招商,加快發展專業化園區,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和產業集羣培育。
(四)注重園區產業的“錯位發展”,避免同質競爭
通過加強規劃引導,科學利用政府調控手段,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功能,促進園區佈局優化、功能定位科學,引導和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形成我市與珠三角地區之間、市與各縣(市、區)之間、各縣(市、區)之間的產業分工協作關係,形成合理產業分工,避免區域之間產業同質競爭。在市區重點打造******產業園經濟帶,各縣(市、區)各類園區要突出以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招商,尤其要以“一園一主業”、“一園一特色”原則,實施錯位競爭,避免爭奪招商資源而造成“內耗”,以各自特色園區建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促進全市經濟協調發展。南雄精細化工基地、樂昌紡織基地、始興制筆研發製造、仁化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氯鹼化工以及鋁箔產業基地、翁源華彩環保塗料城以及粵北危廢處理處置中心、新豐建陶等縣(市)特色產業園區要鞏固原有基礎和優勢,繼續打好特色牌,形成適應區位特色、發揮比較優勢、最有效利用區域產業發展資源的特色園區,進一步提高產業集聚效應。
(五)加強協調服務,營造園區發展的良好政務環境
1、完善轉移項目跟蹤服務制度。建立項目落地“綠色通道”制度,保障產業轉移重大項目優先審批立項、優先環評、優先提供土地、優先提供信貸支持,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實行重大項目建設責任制,簡化產業轉移項目手續辦理程序,確保項目早落地、早建設、早見效。
2、創新園區管理服務機制。提高項目服務水平,降低項目建設成本,加快項目入園進度,加強對轉移企業的服務和扶持,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加快園區服務體系建設,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必須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重點和非重點產業制定不同的優惠政策,並兑現招商引資的相關承諾。
(六)加強合作共建,深化與產業轉出地的對接合作機制
1、強化與產業轉出地的交流合作。完善合作機制,創新合作方式,尤其是******產業園要結合擴園工作,借鑑順德(英德)產業特別合作區的合作模式經驗,根據我市與東***合作的基礎和自身實際情況,加快開展可行性研究,市政府儘快與東***市政府協商,建立“******產業園合作共建工作專責小組”,成員由東***、***兩市的發改、經信、財政、規劃、國土、環保、人社和******產業園管委會等部門組成,各部門形成合力,重新明確雙方合作共建******產業園的責任、權利、義務以及人、財、物投入計劃等重要事項進行可行性研究,加快推動******產業園合作共建工作。同時還可以借鑑順德(英德)產業特別合作區合作模式,在有條件的園區推行“飛地模式”,鼓勵、吸引珠三角地區投資主體來園區共同合作開發,並實行產值、税收等利益按比例分享。
2、積極加強經貿協作。以“政府搭台,企業唱戲”方式,積極引導企業參加國內外各項經貿活動,進一步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充分利用中博會、山洽會、泛珠洽談會等平台,積極組織各產業園專場推薦會或設立專門展區,突出宣傳推介我市工業園區投資環境。突出推介我市“宜商、宜居、宜遊”的發展環境,尤其是區位、交通、資源、產業、政策、人力、市場、服務等綜合比較優勢,深度對接廣州融入珠三角。
3、完善合作機制,創新合作方式。建立健全政府、省產業轉移工業園、行業協會“三結合”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和協會的資源優勢及作用,積極推動政府、園區、協會聯合定向招商;大力推進鄉賢迴歸工程,積極促成外出鄉賢迴歸,在園區投資辦實業。凝聚資源,多方聯動,形成政府、園區、協會和企業的工作合力,加快推進園區開發建設。
(七)加強配套平台建設,提升園區服務質量與水平
1、建立投融資服務平台。發揮政策性擔保公司和金融機構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產業轉移企業優先得到貸款、貼息、擔保等服務;支持金融機構創新針對產業轉移的金融產品和審貸模式,支持符合條件的產業轉移企業優先得到貸款、貼息、擔保等服務,為產業轉移提供融資便利;進一步拓寬園區發展的融資渠道,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園區建設,積極破解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及落户企業融資難題。
2、建立企業配套服務平台。大力發展園區現代物流、倉儲服務、專業市場、信息服務、管理諮詢、中介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以及生活配套等設施,為企業提供專業化配套服務。妥善解決產業轉移企業員工及家屬學習、文化娛樂、生活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借鑑國內外先進工業園區經驗,實行工商並舉、綜合開發的工業新城開發模式,在促進工業發展的同時,完善商住、購物、休閒、文化等城市設施和功能,促進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為投資者構建投資、生活的良好環境,努力營造重商、親商、助商、護商的良好氛圍。
3、建立科技服務與科技創新平台。支持園區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組建技術研究院、產業孵化基地、產學研創新基地,在轉移項目中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要引導園區走自主創新和品牌之路,努力在引進的基礎上加快消化吸收再創新步伐,儘快創出自己的品牌。要大力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加強對關鍵技術的消化吸收,促進產業實現由產業鏈的低端向高端轉變,由貼牌生產為主向擁有和生產自主品牌為主轉變,推動轉移項目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打造一批中國名牌、廣東省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廣東省著名商標。
4、建立人力資源服務平台。目前,“招工難”已從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蔓延,部分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招工難”問題更為突出,因此,勞動保障部門和園區管理部門必須努力為轉移企業提供人才和用工保障,加強企業用工指導,促進農村勞動力與轉移企業有機對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ji/kkrl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