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經濟社會發展問題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經濟社會發展問題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經濟社會發展問題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湖南地處內陸,是對外開放相對薄弱地區,但也意味着巨大的開發開放潛力。作為後發地區,湖南發展開放型經濟,必須堅持改革創新、攻堅克難,着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努力實現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和安全的相統一。

一、湖南開放型經濟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問題和差距依然明顯

近年來,全省深入實施“開放崛起”戰略,堅持“擴規模” 與“轉方式”相結合、“促內需”與“擴外需”相結合、“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開放型經濟規模進一步擴大,發展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高。但是與東部沿海地區比,與中西部兄弟省份比,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在全國的格局比,還存在開放不夠、規模不大、水平不高、質量不優等諸多問題,並且有差距擴大的趨勢和危險。

1、總量增長迅速,但落後於經濟發展水平。近5年來,全省實際利用外資從2014年的40.1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88億美元,年均增長17%;外貿進出口額從125.7億美元增加到246億美元,年均增長14.4%;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營業額從10.5億美元增加到29.2億美元,年均增長22.7%;對外投資連續7年居中部第一。2014年我省地區生產總值列全國第10位,中部六省第3位,但我省進出口總額僅列全國第21位,中部六省第5位,僅為湖北的65%、安徽的52%、河南的44%、重慶的36%;外貿依存度僅為6.3%,低於全國48.8%的平均水平;利用外資僅佔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3.3%,佔全國的比重僅為1.5%;外匯存款餘額僅為22.4億美元,居全國第22位,貸款餘額54.4億美元,居全國第21位。

2、結構有所優化,但落後全國平均水平。2014年我省出口額最大的企業僅15億美元,而河南、湖北出口額最大的企業分別達到近300億美元和50億美元。出口商品中,鋼鐵、有色等傳統粗放型產品佔比達到30%,而且主要是資源輸出型;加工貿易僅佔總量的29%,低於全國35%的平均水平;利用外資中,來自香港、台灣等亞洲地區的佔80%,來自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僅佔9%;第三產業佔比僅為25%,比全國平均水平低近30個百分點。全省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僅居全國第18位、中部六省第4位,進出口額僅相當於上海的2%、北京的3%、廣東的4%、湖北的1/2。

3、 產業集羣不斷壯大,但帶動力強的新興產業仍然不多。近年來,通過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大力承接產業轉移,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户湖南,世界500強企業有131家來湘投資,總數居中部第一,上海大眾、廣汽菲亞特、藍思科技、富士康、歐姆龍、台達電子等一批戰略項目的相繼落户,帶動了我省汽車、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但是,我省仍然缺乏像河南富士康電子信息產業、重慶5+6+800筆記本產業集羣(5大品牌商、6大代工商、800家零部件廠商)、西安三星電子這樣具有帶動效應的大產業。2014年,河南富士康一家企業的進出口就近300億美元;重慶出口筆記本電腦近6000萬台,全球每4枱筆記本電腦有一台重慶造,以電腦等智能終端為主的工業品實現出口450億美元。三星電子西安高端存儲芯片項目第一期70億美元投資達產後,每月可生產10萬片,可形成660億元人民幣的年銷售收入。

4、載體平台不斷夯實,但承載聚集能力薄弱。我省目前有2家綜合保税區,6個國家承接產業轉移重點承接地,13家國家級園區、80家省級及省級以上園區等開放平台,平台數量居中西部前列,但這些平台普遍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承載聚集能力薄弱、投入產出效益不高等問題。2014年我省80個省級以上園區利用外資僅佔全省總量的36.6%,有40%的園區利用外資為零,13個國家級園區利用外資僅佔全省總量的20.5%,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5個百分點;80個省級以上園區進出口總額僅佔全省總量的45%,有30%左右的園區進出口為零;長沙機場國際旅客居中部第一,但國(在好範 文 網搜索更多的文章)際航空貨運量僅居中部第4。

5、投資環境有所改善,但仍需繼續優化。近些年我省以項目服務年等活動為抓手,在改進服務、優化環境和降低營商成本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有些問題企業和羣眾反映仍然比較強烈,有待進一步優化。比如行政審批程序仍然繁瑣,時限較長。不少審批涉及中央、省、市、縣四個行政層級和多個行政部門,形成縱、橫兩個審批“鏈”,環節之間不順暢,上下之間不協調,我省一個外商投資項目走完所有的審批流程最快要120天。一些地方部門對政務中心窗口授權不充分,窗口成了“收發室”、“傳達室”。權力部門化與利益化的問題亦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多頭執法、多層執法、重複執法和交叉執法的現象還較為普遍。許多中介機構依附於政府部門開展服務創收,加重了企業負擔。許多地方政府對前任領導所定的政策措施不兑現。

6、機制體制建設有所完善,但有待進一步理順。近年來,我省成立了由省長任組長,省委副書記、人大副主任、分管副省長、政協副主席為副組長,省商務廳牽頭,省直有關部門為成員的發展開放型經濟領導小組,出台了一系列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措施,同時建立健全了部門聯席會議制、重大項目調度制、重大活動協調製、重大任務交辦制度、工作督查問責制等工作推進機制。但是,相關機制體制還有待進一步理順。比如加強招商引資活動的統籌規劃,避免招商活動過多過濫不實的問題;比如內資、外資分頭管理,資源分散的問題;比如園區管理、物流管理政出多門、整合不夠的問題,等等。

二、湖南開放型經濟發展在全面深化改革階段面臨新挑戰和新機遇

(一)新變化帶來新挑戰

一是世界經貿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國際金融危機後,美國、歐元區、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增速仍然偏低,全球經濟格局“東昇西降”更加明顯。全球需求結構深刻調整,不少發達國家深陷債務危機的沼澤,經濟復甦艱難曲折,國際經濟“企穩回升”態勢仍存變數,美債危機、歐債危機、日債危機沒有根本好轉,新興國家增速下滑,地緣政治衝突不斷,新一輪工業革命尚缺乏實質性突破。

二是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和結構調整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新一屆政府上台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以“調結構、促轉型”為核心,採取了一系列調控措施,尤其十八屆三中全會後,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突破深層次障礙,在財政、金融、價格、企業、土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國內消費市場仍面臨內需增長動力偏弱和cpi衝高的雙重壓力。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企業景氣狀況較低,居民收入增長隨之明顯放緩。此外,國家在財政、金融、資源價格、國有企業、行政管理、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和調整,在給湖南帶來極大的利好同時,也帶來一定衝擊。比如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將可能對周邊地區及中部地區產生“虹吸效應”;國家《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將使湖南鋼鐵、水泥等行業雪上加霜。

三是區域競爭與合作的態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從全球範圍看,區域競爭與合作仍在深化,各國搶佔產業制高點的競爭日趨激烈。利用外資承接產業轉移面臨發達國家“製造業迴歸”和新興國家“低成本競爭”的雙重衝擊。越南、泰國、印度等其他新興國家其更低廉的生產成本,對我省承接產業轉移造成衝擊。而且在國內,中西部省份之間以及沿海省份的競爭越來約激烈。中西部省份為爭取企業落户,各出奇招,力度空前。廣東、浙江、福建等沿海發達省份為促進省內區域協調發展,爭相出台一系列強有力的扶持政策,鼓勵本省資金和產業向省內落後地區轉移。

四是湖南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基礎和條件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目前,隨着“四化兩型”、“三量齊升”戰略的推進、我省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承接產業轉移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間和紅利,進一步發展商務和開放型經濟具備更加堅實的基礎。隨着明年滬昆高鐵的開通,湖南將成為中部最大的高鐵樞紐,勞動成本、土地利用和環境容量、要素保障比較優勢仍然明顯。但是,隨着勞動力、土地等各類要素成本進入集中上升期,低成本製造的傳統優勢受到削弱,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強化。對外貿易面臨國際貿易環境嚴峻以及自身產業競爭力不足的雙重挑戰。國際市場需求總體偏弱,剛剛結束的第114屆廣交會上,大會成交和客商到會雙雙下降,我省成交僅與上屆基本持平,且三個月以內短單佔比達80%左右。此外我省傳統優勢產業發展緩慢,新興優勢產業太少。目前傳統產業中鋼鐵企業經營困難,紡織服裝產業的規模在不斷縮小,農產品行業規模沒有大的擴張,有色金屬缺乏可持續性增長,日用陶瓷大而不強,花炮規模難以擴大;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動漫、汽車及零部件是近年來我省重點培育的新興產業,但是,除裝備製造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優勢外,其他都沒有做大做強。

(二)新機遇藴含新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湖南發展開放型經濟經歷了4次重大機遇(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2014年加入wto、2014年金融危機全球產業加速向我國中西部轉移),但是在這些機遇面前,湖南每次基本都是“醒得早、起牀遲、出門晚”。以外貿為例,2014年我省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居全國第16位,2014年已退至第21位,先後被江西、廣西、重慶、新疆、吉林趕超。江西打造粵港澳後花園、廣西打造北部灣經濟圈、重慶打造中西部開放高地、新疆打造歐亞橋頭堡、吉林打造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中心無不風生水起。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我國自上而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調研期間,希望湖南發揮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我們必須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緊緊抓住歷史賦予湖南的各種重大機遇,在貫徹落實中央改革要求的前提下,抓住影響我省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全局性問題和制約轉型升級的突出矛盾,制定和實施立足省情實際、有創新突破、有震撼力的改革措施。一是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機遇。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新的考驗和試驗。制度的完善和體制的創新將極大地激發社會創造活力,促進市場經濟的大循環、大發展。二是要抓住中部崛起和長江開放的機遇。國家區域經濟戰略佈局的重心正向中西部傾斜,繼中部崛起戰略滯後,2014年又把依託長江建設中國經濟支撐帶上升到戰略高度,完全有可能在湖南這個“過渡帶”、“結合部”開展系列重大政策試點,佈局系列重大基拙設施、基礎產業項目,為湖南發展開放型經濟開闢新途徑。三是要抓住產業轉移的機遇。全球產業轉移已進入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並存的階段。湖南憑藉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基礎優勢獲得承接產業轉移的機遇更加優良。過去,我省錯過了多次改革的重大機遇,面對新一輪的機遇,我們必須起跑快,起跑好,搶抓機遇,奮力趕超,決不能輸在新的起跑線上。

三、以改革創新為主線構建湖南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根本在於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要重視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立足現有的各種多雙邊經貿合作機制,拓寬視野,內外聯動,積極參與國家經濟外交,擴展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空間。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為契機,促進與東盟和西部沿邊地區海陸通道互聯互通。推進與上海自貿區的產業對接、功能對接和發展空間對接,構築內陸開放新高地。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打造產業發展新“航母”,加快培育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更加積極主動實施“開放崛起”戰略,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攻克體制機制的痼疾,釋放深化改革的紅利,為“四化兩型”戰略的推進、“三量齊升”目標的實現提供新動力。

基本原則:一是實現改革創新與擴大開放良性互動。以開放獲得外部動力,倒逼關鍵領域的改革。尤其是吸收國際投資中搭載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先進管理經驗,促進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二是實現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良性互動。加強區域合作,全面取消各類市場封鎖和地方保護,依據經濟規律和統一市場規則,建設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確保各類投資主體的合法權益和平等地位,確保各類要素資源順暢流動和優化配置。三是實現引進來與走出去良性互動。在全面放開市場準入、提高利用外資質量的同時,消除對外投資合作的障礙,大力推動產業進湘、資本進湘、技術進湘和商品出省、產能出國、勞動力出境,拓展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空間。四是實現鞏固傳統優勢與培育新優勢良性互動。在鞏固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優勢,通過技術改造、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更要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

重點舉措:

(一)改革境內外投資管理體制

1、大幅度放寬外資准入門檻。做好全面實施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準備工作,在一般製造業領域,探索進一步取消對外資在註冊資本、股權比例、經營範圍等方面的限制。鼓勵跨國公司在我省設立研發、設計、採購等各類地區總部。

2、全面推行民間投資非禁即入原則。除法律法規明文禁止外,對民間投資放開所有投資領域,公佈明晰的准入標準、准入時限,並根據國家政策的變化及時調整扶持措施。鼓勵民間投資主體以多種方式投資市政建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國防科技工業及壟斷行業等,破除操作層面的“玻璃門”、“彈簧門”。

3、擴大開放服務業利用外資領域。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流通、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

4、理順招商引資體制機制。整合部門資源,由商務主管部門統籌並歸口管理全省招商引資工作,構建“內外資統一,外資、外貿、外經、外僑、外宣五外聯動”的“大招商、大承接”格局。加大外向型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

(二)推進投資審批流程再造

1、精簡審批事項。嚴格依法設定、實施、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事項。有序推進負面清單之外投資項目由核准制改為備案制,實行國民待遇。透明公開審批流程,為每一個審批事項編號存檔,並公示到政府網站上。

2、下放審批權限。3億美元以下、1億美元以上允許類外資項目和20億元以下、10億元以上的內資項目審批權全部下放市州以及國家級園區。1億美元以下允許類外資項目和10億元以下的內資項目審批權下放至區、縣以及省級園區。立項、土地、規劃、環評、質檢等環節按照層級同步下放。

3、改革審批方式。設立省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項目審批實行分層級免費代辦制。3億美元以上允許類外資項目和20億元以上內資項目,省政府授權省商務廳全程代辦,原則上40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畢。3億美元以下、1億美元以上允許類外資項目和20億元以下、10億元以上的內資項目,1億美元以下允許類外資項目和10億元以下的內資項目分別由市(州、國家級園區)和區(縣)商務主管部門全程代辦。項目審批按照投資規模,由企業直接向相應層級的政務中心申報。全面實行並聯式、一站式網上申報。精簡規範項目申報材料。

(三)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

1、培育外貿綜合服務型企業。充分發揮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作用,為中小民營企業出口提供通關、物流、融資、退税等服務,提高外貿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對認定的大型外貿綜合服務型企業給予税收、通關等方面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可作為出口退税主體,視同a類企業優先辦理退税。簡化對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税收管理,允許其各種服務收費按統一税率徵收,或者採取資金統一支付、賬冊備查的方式徵收。允許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採用“旅遊購物商品”貿易方式出口。海關將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視同aa類企業,適應“屬地申報、屬地放行”和“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的通關模式。

2、創新貿易方式。大力發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爭取儘快獲批跨境電子商務試點。積極探索市場採購貿易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採用“旅遊購物商品”貿易方式出口,國税部門給予免徵不退的税收政策支持。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從組裝加工向研發設計、核心元器件製造、物流營銷等環節拓展。

3、加強出口基地建設。在已經形成一定的行業出口規模和行業企業聚集的地區打造出口基地,通過完善基地產業鏈和公共配套服務,進一步提升行業企業聚集度,增強行業的出口競爭力。加大對出口基地龍頭企業的扶持,支持其建設為基地內企業服務的公共技術研發、公共物流、公共營銷、公共交易、公共展示等外貿公共服務平台,支持龍頭企業走品牌化發展道路。

4、改進通關模式。加快推進關檢合作“三個一”試點,使我省進出口貨物真正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海關進一步深化區域通關合作,擴大“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和“屬地申報、屬地放行”通關作業模式適應範圍,加快推廣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檢驗檢疫部門進一步加強與沿海沿邊口岸合作,按照“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要求,推動進出口檢驗檢疫本地化、便利化;對法定檢驗的我省出口貨物,除質量安全風險高的外,原則上由產地檢驗監管後放行,口岸不再抽檢;對法定檢驗檢疫的進口貨物,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入境口岸檢疫後由我省檢驗檢疫實施檢驗監管。

5、促進外貿物流發展。大力推動我省“內陸無水港”建設,儘快實現長沙、衡陽、郴州、永州的“無水港”功能,打造我省外貿貨物通江達海的高效平台。進一步開通好我省“五定班列”和“五定班輪”,將其打造為我省貨物進出口的快捷通道。進一步加強口岸建設,優化全省海關、檢驗檢疫機構佈局,切實加強我省各類口岸、“內陸無水港”的海關、檢驗檢疫機構建設。

(四)加強區域經濟合作

發揮湖南“一帶一部”的區位優勢,鞏固港台、發展兩角長三角、珠三角,拓展日韓,重點對接上海自貿區,積極融入“一路一帶”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格局。

1、主動對接上海自貿區。積極借鑑自貿區體制機制創新的新理念新舉措,及時做好自貿區改革創新經驗的複製推廣準備工作。完善岳陽城陵磯港區和郴州出口加工區功能,創造條件升級為綜合保税區,積極爭取在黃花機場臨空經濟示範區、岳陽城陵磯港區和郴州出口加工區等有條件的地區發展自由貿易園(港)區。設立省政府駐自貿區日常辦事機構或窗口公司,涵蓋招商推介、商品展示、研發設計、貨物通關等多項功能,並儘早謀劃赴滬開展定點招商,對接產業轉移,爭取上海自貿區設立後溢出的製造業和服務外包項目能在湖南落地。積極爭取將岳陽城陵磯港列入上海自貿區的啟運港退税試點範圍。

2、積極融入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爭取開通長沙-廣西-越南、株洲-新疆-歐洲的國際貨運班列,開通到達北部灣、珠三角水運口岸的鐵海聯運,增加黃花機場至東盟、中亞、歐洲的國際客貨運航線。建設好我省在越南、老撾、泰國投資的境外工業園,鼓勵更多企業赴東盟、中亞建立境外工業園。加強與東盟、中亞各國的產業對接,鼓勵我省軌道交通、特變電、茶葉等優勢產業積極拓展東盟和中亞市場。在廣西、新疆設立湖南東盟、湖南亞歐辦事處。將永州打造為我省對接東盟的物流通道,支持東盟與永州互設辦事處。

3、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將岳陽以城陵磯港為中心的沿長江150公里左右的經濟帶,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將全省大運力工業配置在這一區域,重點發展物流航運業。申請增加岳陽城陵磯和長沙霞凝港口岸對外直航航線,拓展至台灣、日本、韓國等近海集裝箱直航業務。在岳陽建立湖南航運交易所,建立集“平台監管、數據處理、政策發佈和國際物流動態”於一體的電子口岸,與中國電子口岸尤其是長江流域地方電子口岸實現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

(五)加快推進 “走出去”步伐

1、確立企業及個人對外投資的主體地位。爭取個人境外投資試點。落實“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和個人到海外整合和延伸產業鏈。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創新方式走出去開展綠地投資、併購投資、證券投資、聯合投資。

2、改革投資審批方式。放寬對外投資准入,境外投資開辦企業實行以備案製為主的管理方式,將核准範圍限定在敏感國家和地區、敏感行業兩類,進一步簡化核准手續。推動事前審批轉向改善對外投資信息、法律、融資、保險等服務支撐體系轉變。

3、鼓勵企業抱團走出去。以優勢企業為龍頭,以延長產業鏈為紐帶,引導扶持水電、農業、文化創意、礦產資源、服務業、生物醫藥、裝備製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聯盟抱團出海“走出去”。鼓勵中聯、華菱、遠大、南車、湘電風能等企業在境外創辦產業園。鼓勵企業抱團參與國家援外項目招投標,拓展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帶動我省設備、技術、服務、勞務輸出。

4、加快“走出去”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打造和建設集國內外政府部門、境外園區、境外商會、金融機構和中介機構於一體的“走出去”促進平台,完善風險防範體系。

(六)推動發展平台向高端、集聚發展

1、加強園區平台的規劃和管理。支持有條件的園區申報國家級園區。圍繞我省規劃的10大優勢產業和50個產業集羣,對我省目前80個省級及省級以上園區進行統一規劃,整體推進。建立園區績效考核機制,突出園區單位面積投入產出效益和開放型經濟指標,對省級園區實行動態管理、末位淘汰。

2、加強功能性平台建設。積極申報岳陽城陵磯和長沙黃花機場綜合保税區;申請設立城陵磯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增加口岸的“保税倉庫”功能;爭取將長沙市列入全國第二批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建設好以新華聯為龍頭的原油進口平台、城陵磯凍品口岸平台;將金霞保税區打造成集綜合保税、進出口商品展示及交易中心、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水陸物流集散中心等於一體的綜合性功能平台。

3、加快會展平台建設。理順會展業管理體制,構建職能清晰、協調一致、“多位一體”的湖南會展管理服務體系,制定出科學的會展標準和規範會展評估體系,切實加強會展業財政扶持力度。借鑑國外著名展館的經驗,高起點建好長沙新的國際會展中心,徹底解決湖南會展業在硬件設施方面的瓶頸問題,全力申報國家級經貿會展平台。

4、打造商協會服務平台。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商會類行業協會平台,發揮其在整合招商資源、制定行業標準、規範行業秩序、開拓國際市場、應對貿易摩擦等方面的作用;限期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脱鈎,明確地位,釐清職責,規範管理;建立政府資助重點行業協會發展和購買服務機制,對主導產業行業協會和部分綜合性重點行業協會,政府實行長期購買固定性服務。

5、加大金融平台建設力度。支持省內企業在境外上市、境外發債,同時在資金調回和使用方面爭取更為寬鬆的政策;積極支持企業開展商業信用融資,在堅持交易背景情況下,支持銀行為企業提供貿易融資服務。支持境內項目使用外匯轉貸款。支持境內外金融機構在湖南設置分支機構,逐步將國際結算業務網點延伸到產業轉移承接地的縣域範圍。推動保税區和出口加工園區金融機構網點建設。優化國際結算網絡系統,完善國際結算工具,推廣跨境貿易網上銀行服務、網上結售匯等電子化產品,提升結算效率,加快資金週轉。有序放開對中小企業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等特種行業市場準入的指標限制,加大對江浙、粵港台、晉商財團等民企金融資本的招商力度,積極吸引內外資進入省內金融市場。

6、大力推進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鼓勵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開展跨省、跨境區域合作。湘南三市比照長沙,全面享受營改增試點以及項目審批等相關政策,全面啟動公司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統籌規劃湘南三市主導產業,實行錯位發展、互補發展,杜絕低水平重複建設和惡性競爭。推進衡陽、郴州、永州“內陸無水港”建設;支持郴州出口加工區升級為綜合保税區;支持永州藍寧道新等加工貿易走廊設立公共保税倉;充分發揮郴州快件中心的功能。

第二篇:經濟社會發展問題調研報告

經濟社會發展問題調研報告

**鄉是全縣唯一的民族鄉,多年來一直被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和傾斜支持,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實施災後重建和各類項目建設,鄉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中央、省、市關於維護民族地區穩定和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更加優越,各級領導十分重視,優惠政策疊加,發展機遇空前,幫扶力度加大。如何全力維護穩定,推動民族地區轉型跨越、和諧發展,是擺在聯鄉單位和鄉黨委政府面前緊迫而重要的課題。為此,按照縣委蘇書記在該鄉草河壩村鄉村幹部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和馬主席的安排,縣政協組成調研組,採取進村入户問計問需於民、召開鄉村幹部及鄉直單位負責人蔘加的會議尋找對策等方式,就**鄉經濟社會發展有關問題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下:

一、基本情況

全鄉轄16個村,51個村民小組,2834户,10857人,其中藏族634户,2545人(在外工作人員除外)。國土面積3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782畝,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594元。16個村中有純藏族村4個,藏族自然村14個,藏漢雜居村7個。純藏族村中,麥貢山村100户,360人,其中立志山36户,172人。入貢山村92户,392人。強曲村163户,688人,其中朱林坡47户,216人。枕頭壩村68户,236人;藏漢雜居村中,舊寨村中嶺山藏族村小組24户,102人。景家壩村夾石山藏族村小組9户,58人。下墩上村腰坪山藏族村小組11户,42人。草河壩村草坡山藏族村小組62户,237人。寨科橋村迭堡寨藏族村小組33户,112人,寨科橋9户,35人。石門溝村案板地藏族村小組57户,253人。李子壩村楊尕山藏族村小組6户,30人。

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關心下,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鄉幹部羣眾艱苦努力,完成了農村居民災後重建,實施了扶貧整村推進、鄉村公路、文化教育衞生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狠抓水力電力開發,大力開展白馬民俗文化挖掘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引導羣眾栽植花椒、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果,人居環境得到改善,藏漢羣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行政村所在地全部通了公路,部分村實施了“一池三改”項目,硬化了村內道路,修建白馬民俗傳習所5個,新建了中、國小教學樓、鄉衞生院醫技樓和鄉政府辦公樓。全鄉呈現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良好勢頭。

二、潛力優勢及困難和問題

**鄉除政策優越之外,有着較好的自然、人文資源優勢。水力資源豐富,白馬河橫貫全鄉,36條小溪常年不竭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有利於水利電力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較高,草場面積大,白馬河上游地區特別是邱家壩等區域生態景觀宜人,棲息着大熊貓、金絲猴、紅腹錦等多種珍稀保護動物;多樣性垂直氣候明顯,“一溝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中藥材、山野菜、食用菌種類繁多,有利於發展多種農業特色產業;白馬民俗文化古老獨特,享譽較高,已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有利於發展生態民俗相結合的旅遊產業;人口較多,耕地較少,富餘勞動力較多,有利於開展勞務增收。

雖然有着上述優勢和潛力,經濟社會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由於自然和歷史等因素的影響,與縣內其他鄉鎮相比,發展相對緩慢,還存在着較多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自然條件較差,迫切需要改善。境內山大溝深,土地瘠薄,人均佔有耕地1.5畝左右,以旱地和山坡地為主,暴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繁,農作物增產增收難,農業生產效益低。

基礎設施滯後,迫切需要加強。以鵠鐵路為主的鄉村公路雖然得到改善,但通行能力較差,存在晴通雨阻現象,部分自然村不通公路,白馬河沿線5處古廊橋年久失修,影響通行,特色建築面臨消失。公路交通不能滿足藏漢羣眾生產生活需求,更難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水利設施老化,沿川地區灌溉水渠基本屬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坍塌滲漏現象較為普遍,如鐵樓村白馬渠、舊寨村八一渠、強曲和石門溝村團結渠、肖家山村桂家溝渠、景家壩村陽山渠和倒虹工程等水利設施都需要修復完善;中、國小教學樓雖已竣工使用,配套設施不完善,樓後未建護坎,存在安全隱患。部分村級組織活動室缺少設施,各村缺少衞生室,鄉村醫生不能有效發揮作用。5處民俗文化傳習所缺設施,缺乏文化廣場;麥貢山、下墩上兩村沒有實施農村電網改造,不能滿足羣眾安全正常用電。

教育衞生落後,迫切需要提升。通過災後重建和項目建設,教育衞生硬件設施得到改善,但師資力量短缺,醫技人員缺乏,致使教學質量不高,學生流失嚴重,羣眾就近就醫存在困難,嚴重影響着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全鄉有國小、村學11所,7至12歲適齡兒童694人,在校學生384人,流出外鄉310人,有教師47人,其中民辦轉公辦18人,高樓山農場工人轉教師3人,學歷合格的僅有26人,缺少英語和音、體、美教師。有國中一所,13至15週歲適齡兒童540人,在校學生260人,流出280人,有教師26人,其中代課教師3人,特崗教師5人。缺少英語和數理化教師;有衞生院一所,醫務人員7人,其中助理醫師2人,藥劑師1人,醫技人員短缺。

經濟發展緩慢,迫切需要加快。資源優勢尚未轉化為產業優勢,白馬民俗文化利用剛剛起步,停留在唱歌跳舞接待客人的狀態,沒有帶來經濟收入。市場發育程度低,沒有農貿市場,沒有信用社,非公企業處在初始階段。農業效益低下,保護區內保護動物損害農作物的問題較為突出,農業特色產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缺乏科學管理,基本處在種糧食吃飯、種花椒用錢、打工養家過日子的狀態。

三、思路和打算

**鄉處在轉型跨越、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把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放在首位,搶抓優惠政策疊加、各級領導關注的良好機遇,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健康發展。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做到長計劃與短安排有機結合,學好用好政策,強化資源利用,加快基礎建設,壯大富民產業,加強組織建設,統一全鄉思想,花大氣力、下大功夫狠抓各項工作落實。

1、抓好旅遊開發。按照《藏族鄉村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白馬河旅遊發展詳規》,抓好生態民俗相結合的旅遊產業開發,實施“兩點一線”旅遊發展戰略。以石門溝為中心點,輻射帶動小溝橋、強曲、入貢山,以草河壩為中心點,輻射帶動枕頭壩、寨科橋、李子壩,連接邱家壩,着力打造白馬河風情線。對白馬河所有古廊橋、水磨坊儘快進行修復,對全鄉所有古樹木進行掛牌保護,建立白馬文化藝術團,引導扶持能人大户興辦民族特色的農家樂,在邱家壩恢復建立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馴養場。

2、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從長遠謀劃,不放鬆對平鐵公路的爭取。從當前思考,必須升等改造23.5公里的鵠鐵公路,硬化鐵樓至邱家壩19公里的旅遊公路,硬化強曲、石門溝、入貢山、枕頭壩通村公路和迭堡寨通社公路,修通強曲至朱林坡、舊寨至中嶺山通社公路。全面修復白馬河沿線的5處古廊橋;完善修復沿川地區灌溉設施,修建景家壩、舊寨、鐵樓、草河壩等村河堤;實施麥貢山、下墩上兩村農網改造;修建鐵樓初級中學、中心國小教學樓樓後護坎。

3、抓好富民產業。一是抓好農業特色產業開發。依據地理條件和氣候特徵,白馬河中下游地區鞏固提升花椒、核桃產業,在景家壩至舊寨段推廣種植油橄欖,形成南岸花椒、北岸油橄欖種植模式,沿山及上游林緣地帶發展山野菜、食用菌,擴大板慄,種植漆樹,高半山地區發展青稞、苦蕎、高粱、糜谷等小雜糧。二是抓好農業示範點建設。確定肖家山村核桃坪為優質核桃基地,寨科橋村芝麻河壩為板栗基地。修通核桃坪農機道路,加大科技含量,強化科學管理,以“兩點”示範帶動全鄉農業特色產業,促農增收。三是抓好勞務增收。發揮富裕勞動力多,北京、天津等地在外幹事創業能人大户的優勢,搭橋牽線,加強聯繫,強化技能培訓,做好組織輸送和維權工作,提升勞務輸轉工作水平。四是採取政策扶持,政府幫助等辦法,帶動非公經濟發展。支持魏家咀釀酒、養殖,舊寨獺兔養殖,鐵樓梅花鹿養殖和白馬機磚廠等私營企業。強化引導,強化服務,擴大規模,提質增效,使其為區域經濟發展做貢獻。

四、意見和建議

1、重視民族宗教和維穩工作。把維護穩定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視民族宗教工作和綜治信訪工作。統戰宗教部門和鄉黨委政府,要對全鄉兩大宗教派別,15個宗教場所,1100多信教羣眾,經常開展宗教政策宣傳,加強依法管理,防止邪教滲透,引導他們遵紀守法,愛國愛教,為維護和諧穩定做貢獻。發揮好司法調解作用,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教育引導藏漢羣眾,消除爭草場、爭地界、各自為政的觀念和陋習,樹立“兩個離不開”和“兩個共同”的思想,為加快發展創造和諧穩定的環境。

2、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鄉黨委自身建設,強化學習,提高執行能力和駕馭全局的能力。抓班子、帶隊伍,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高度重視教育衞生事業,特事特辦,傾斜政策,配齊配強師資力量和醫務人員,加強業務技能培訓。制定出台優惠政策,提高藏族鄉幹部職工福利待遇,使其進得來、留得住、能安心,踏踏實實工作,樂意為民族地區的穩定和發展做貢獻。完善村級組織活動室各類設施和村級衞生室,使廣大羣眾能就近就醫,真真讓村級組織陣地發揮作用。

3、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各項目單位要站在維護民族地區穩定發展的高度,全力為民族鄉報項目、跑項目、落實項目,不僅要作為工作責任,而且要作為政治任務去謀劃和落實,規劃設計要有前瞻性,切合實際,突出特色,有利於長遠發展。鄉黨委、政府要營造好投資建設環境,協調解決好各類問題,確保項目能落地、能動工、能順利完成。

4、共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建議交通部門對鐵樓鄉農村公路建設繼續給予傾斜,對通鄉、通村、通組公路及時進行勘測設計,結合“聯村聯户、為民富民”活動,整合資金項目,儘快予以實施。鐵邱公路硬化項目,要充分利用現有6.5米寬有效路面,着眼長遠,從有利於發展旅遊事業出發,變更設計,至少按7米寬砼路面標準實施,做到一步到位。保護局應發揮自身優勢,想方設法為鐵邱路投入一定數量的資金,為保護區的保護與發展做出貢獻;建議旅遊、文體、交通、扶貧等單位,通盤思考,共同出資,及時對白馬河沿線5處古廊橋進行完善修復;建議文體、財政、旅遊等部門共同籌措資金,做好設計預算,對5處傳習所完善設備,新建文化廣場;建議組織、財政、民政、衞生部門整合力量,完善各村村級組織活動室、衞生室各類設施;建議發改、水利、水保、國土、環保、教育等部門整合資金項目,對鐵樓各村護村、護地河堤和教學樓護坎工程,及時協商研究,現場規劃設計,予以動工修建;建議水利、扶貧等單位,及時對沿川地區水利設施進行普查,分別予以修復完善;建議電力部門儘快實施鐵樓35kv送變電工程和麥貢山、下墩上兩村農網改造,變電站地址應確定在鐵樓村以上區域。

5、為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創造條件。建議農牧、林業、水保、扶貧、科技等單位,給予傾斜支持,按照職能為培育壯大民族地區農業特色產業提供有效服務,創造各類條件。提供好苗木和技術指導,根據需要架設引水管道,提高成活率,開展好科技培訓,辦好示範點,真正把農業特色產業辦成富民產業。

6、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和能源建設。鄉黨委政府要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羣眾多栽樹、少砍柴,保護好生態資源,注重環境衞生,轉變傳統觀念,樹立新思想、新風尚。扶貧辦要繼續重視民族鄉村的扶貧開發工作,對尚未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的村要繼續實施,確保全覆蓋。推廣完善“一池三改”,實現村村有太陽能,户户有沼氣池,村容整潔,人居環境極大改善的目標;環保局要做好電站建設項目的環境評估和監測工作,根據實際為各村修建垃圾屋,鄉村幹部要落實措施和辦法,確保垃圾屋發揮作用。

第三篇:貧困山區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訪民情聽民聲解民憂

努力提高貧困山區村委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對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聯繫點****村委會的調研思考

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

根據縣委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相關要求,安排本人聯繫指導**鎮**村委會,為能實實在在的體驗民情、體會民生、體察民

苦,落實為民務實清廉要求,切實幫助解決羣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在踐行黨的羣眾路線中取得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羣眾脱貧致富的雙重實效,2014年3月5日、3月7日、3月27日,自己多次深入到**村委會對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指導、開展民情訪談和民情民意收集活動,並對**村委會的村情、民情、民苦、民盼進行深入細緻的調研,就如何提高貧困山區村委的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作了深入思考,現作如下探討。

一、**村委會的基本情況

**村委會地處**鎮西北角,東與**海良、大會村委會相接,南、西與**縣相鄰,北與麗江永勝縣相接,距**鎮政府25公里,距賓川縣城35公里。全村轄5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農户325户,總人口1189人,主要有漢、彝、土家、傈僳、藏、白等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480人,全村耕地面積1530畝,其中水田400畝、山地1230畝,是一個典型的以傳統農業生產為主的山區貧特困村委會。

近幾年來,**村委會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大力實施扶貧開發、社會主義新農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村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一定成績。一是羣眾收入穩定增長。2014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46元,羣眾收入呈增長態勢。二是基礎設施逐步加強。實施了投資近246萬元的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完成了7公里的進村彈石路面通達工程,實施了2個村小組的村間道路硬化,投資28萬元打了一眼受益人口600餘人、受益面積700餘畝、深150米的深進。三是產業調整邁出步伐。除主要種植玉米、白肋煙、香葉等農作物外,種植有少量的葡萄、柑桔等水果產業。今年,在縣人大常委會的協調幫助下,與賓川縣國巨農副產品有限公司達成協議,發動村組幹部試種香葱30餘畝並進行全額收購,邁出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四是農民素質有所提高。

二、**貧困山區發展中存在的因難和問題

(一)自然環境條件惡劣。森林覆蓋率低,乾旱缺水嚴重,除有3個村民小組有龍潭、山箐水可供一部分農田灌溉外,其餘村民小組無水源,只能靠天吃飯,如團山村民小組中有14户62人因無任何水源,多年來一直靠政府送水解決人畜飲水問題。土地貧瘠,全村約75.5%的耕地面積是山地,乾旱貧瘠,土地產出率極低。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公路通達能力差,全村只有7公里的進村彈石路,還有9公里土路,同時只有2個村民小組實施了村間道路硬化,坡陡崎嶇,通行不暢;農田溝渠不完善,不配套,滲漏於阻嚴重,農田灌溉極不方便;公共服務設施匱乏,全村6個村民小組沒有一間老年活動室和文化活動室,村民文化生活極為單調和貧乏。

(三)羣眾思想不夠解放,羣眾脱貧依賴心理嚴重。村民素質普遍偏低,國小及文盲人口占總人口的70%左右,依靠科技脱貧致富有一定難度。貧困人口“等、靠、要”心理嚴重,加之還有大約17.5%的農户處於極度貧困和温飽線下,村民脱貧致富工作任務艱鉅。

(四)產業結構調整難和缺乏主動應變能力。以傳統農業為主,習慣於粗放型的農業經濟,新的科技成果和耕作方式難於推廣和應用,產業結構調整難,加之農民種植意向盲目“跟風”,缺乏主動應變能力,對收益造成一定風險。

三、對提高貧困山區發展能力的措施和建議

(一)夯實社會事業,提高貧困山區的人口素質。要免費為山區農民提供技術培訓,加大對山區義務教育投入,加大對外交流力度,夯實各項社會事業基礎,提高山區羣眾人口素質,增強其抵禦貧困、脱貧致富的能力;要加大貧困山區勞務輸出、外出務工的指導和引導力度,帶動山區人民增收致富;鎮人民政府要以村委會為活動平台,多開展一些送文化送科技送衞生下鄉活動,並要以點帶面,對條件較好的小組率先爭取啟動實施建設老年活動室和文化活動室,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二)加強教育引導,樹立自力更生的時代精神。要破除山區羣眾“等、靠、要”思想,積極引導農民牢固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雄心壯志,教育其自強不息、不等不靠。幫扶和掛鈎聯繫部門要認真落實為民務實清廉要求,堅持在一線瞭解情況,與貧困山區一道認真研究上級政策,主動對接業務部門,紮實抓好政策落實,做到想事情、做決策,尊重實際,尊重規律,切實幫助貧困村組解決問題。

(三)加強基礎建設,夯實貧困地區脱貧致富基礎。要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着力點,爭取救濟救助與推進“造血”式扶貧相結合的方式,在充分發動羣眾自籌的基礎

上,財政每年應劃出一部分扶貧專項資金,集中解決貧困村的行路、飲水、上學、就醫、住房等“五難”民生問題,夯實貧困地區脱貧致富基礎。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堅決制止和杜絕亂砍濫伐行為,同時開展好四旁植樹活動,綠化美化家園。要大力倡導推廣使用沼氣等清潔能源,減少生產生活對植被的破壞,促進山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四)調整優化結構,拓寬

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路子。一是要確立產業定位。在做大做強傳統優勢產業項目的同時,變單一的糧食型農業向複合型農業轉變,提高山區農業產業化程度,切實提高農民自我發展能力。二是要發展特色產業。走“一村一品”的發展路子,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花椒、核桃、中藥材、葡萄、香葱等高效農林產業,建立特種產品基地,發展壯大貧困山區經濟。三是要延長產業鏈。重點引進一定規模、高起點、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大力推廣“企業+基地+農户”的組織形式,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四是要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把科技推廣應用貫穿於產業化扶貧的始終,用科技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效益。五是要念好“山”字經。重點發展生豬、山羊、土雞等養殖業,不斷改良品種,加強疫病防控,努力提高出欄率和肉品質量,不斷提高貧困山區羣眾收入水平。

(五)轉變工作作風,在為民解困中踐行黨的羣眾路線。要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認真踐行為民務實清廉要求,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村組、深入農户,傾聽民聲,瞭解民苦,解決民盼,在羣眾“最盼”上贏民心,在羣眾“最急”上見真情,在羣眾“最怨”上改作風,做到缺資金幫協調、缺科技幫培訓、缺方向引路子,切實為民解決問題,真正實現羣眾觀點在生產中昇華,羣眾路線在生產中實現,羣眾利益在生產中保障,羣眾工作在生產中提升。

第四篇:喬家山村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喬家山村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根據縣委關於機關企業包聯農村的有關安排,縣委黨校包聯古陽鎮喬家山村,經多次實地走訪調研,與村民和村幹部交流溝通,認真研究村情民貌,對喬家山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有一點思考。

一、基本情況

喬家山村位於古陽鎮西南部,全村156户510口人,耕地1140畝,無村集體企業。近年來,依託緊鄰沈煤集團煤礦的優勢,發展貨運產業,成立了新盛、鼎鑫兩個運輸車隊,共計40餘輛車輛,收益相對可觀,農民以務工為主要收入,平均每個家庭都有勞力在煤礦打工,收入相對穩定。村“兩委”班子工作踏實,2014年投資20萬元修建便民橋一座,投資200餘萬元硬化道路12.5公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作為我縣北部資源性農村,喬家山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許多影響發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雖然全村人口不多,

但居住相對分散,加上緊鄰煤礦,大型運輸車輛對道路破壞嚴重,羣眾出行多有不便。農村安全飲水沒有實現全普及,部分村民組斷水情況時有發生。農村規劃相對滯後,綠化配

套不夠合理,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需要提高。

2、羣眾思想觀念相對保守。走訪交談中發現,多數羣

眾存在安於現狀,小富即安的思想。由於打工收入相對固定,全家衣食無憂,缺乏進一步增收的動力。另一方面,部分農民閒時沉迷於紙牌麻將,甚至賭博,影響社會穩定。

3、缺乏支撐發展的產業體系。由於長期依賴煤炭資源

開採,村集體無其他經濟收入和經濟產業,受煤炭市場波動影響較大,直接關聯農民收入。農村發展受制於煤礦效益,受制於煤炭市場。

三、解決問題的思路

鑑於以上存在的問題,應從下幾個方面入手解決:

1、解決思想問題。從轉變羣眾思想入手,引導大家樹

立正確的發展觀念,培養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營造安全和諧的農村發展環境。進一步激勵羣眾積極進取,爭先發展,擺脱小富即安的小農思想,追求過更加美好生活的願望,形成你爭我趕的發展局面,促進農村經濟整體提升。

2、解決產業發展問題。在羣眾思想意識顯著提升的基

礎上,着力培養特色支柱產業,形成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增收見效快、適合本地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體系,逐步擺脱對煤礦的過度依賴。利用婦聯等組織將農村閒置婦女勞動力動員起來,發展手工業,讓羣眾忙起來,緩解農村矛盾糾紛的產生。鼓勵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種植養殖上做文

章,在增收上下功夫,逐步使全村在產業發展上再上新水平。

3、解決基礎設施問題。基礎設施是農村發展的基礎條

件,在解決基礎建設問題上可以採取多種措施,吸納各類資金搞建設,在正確政府支持的基礎上,協調周邊企業出資,鼓勵個人投資,進行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共同解決建設資金問題。同時要嚴格工程管理,將實事辦實,好事辦好,堅決杜絕質量缺陷工程,加強對公用設施的維修保護,管好用好各類設施,使其發揮最大作用。

四、對今後工作的思考

開展包聯農村活動是促進農村發展的重要舉措,對農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單位要切實重視此項工作,尤其是農村,自身首先要重視,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與包聯單位正在“聯”在一起。幫扶單位要切實履行職責,利用自身優勢真正為農村發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辦一些實實在在的好事,更重要的是將先進思想帶到農村,從思想上幫扶農村,幫助農民轉變思想,轉變觀念,才能從根本上促進農村的大發展大繁榮。

第五篇:某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調研報告

2014年,是**縣經濟和社會發展迎來百年難遇的重大戰略機遇的關鍵年,也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年。為實現**縣經濟和社會事業的持續快速協調發展,我們必須分析機遇並搶抓機遇,認清挑戰並直擊挑戰,研究對策並實施對策,以團結奮進的雄心,加快發展的決心,全力打造活力**、魅力**、和諧**、美好**。一、**縣發展的機遇與優勢

今世界,一方面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步伐不斷加快,形勢逼人;另一方面,和平崛起、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環境友好、構建和諧、全面小康等理念已成為絕大多數人的共識,催人奮進;這給**縣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的機遇和挑戰。一是科學發展觀正釋放出巨大能量,推動着經濟社會發展快速變革,傳統發展正沿着科學發展的軌道蜕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正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這將為**這個生態大縣、資源大縣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二是全省第四屆旅遊發展大會將在宜賓召開,**縣分會場共確立了32個必建項目,包括交通基礎設施在內預計投入資金近4億元,將對**縣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要的拉動作用。屆時,將有國家和省、市各級各部門領導,國內外賓館、飯店、旅行社老總,海內外各大報社記者在內的近2014名參會人員在**石海蔘觀考察,將大幅度提升石海乃至**的知名度,對我縣旅遊業發展將迎來百年難遇的戰略機遇。三是成渝經濟區納入國家重點區域佈局,只要**縣能夠有機地融入長江經濟帶,融入成渝經濟區,我們與周邊城市的區域分工和合作將更加緊密。四是中城——共樂作為宜賓市“十一五”規劃城市發展的次區域中心,**將成為宜賓、瀘州連接黔東南和滇東北地區的重要物資集散地,具有更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集聚優勢。五是隨着全世界不可再生能源減少所造成的資源日益緊張的局面,這為我縣由礦產資源規模開採向利益最大化的深度加工轉變帶來了機遇。六是省、市領導的關懷、**在外工作人士的支持以及全縣44萬苗漢各族同胞強烈改變家鄉面貌的殷切希望,進一步增添了我們的信心和勇氣。

二、**縣發展的困難和差距

一是經濟基礎薄弱。2014年,全縣gdp實現17.6億元,列全市第9位;人均4512元,列全市第6位。二是財源支柱不大。幾乎沒有上千萬元税費的工業支撐性項目。電力公司税收500餘萬元,煙草公司800餘萬元,錦巍集團140餘萬元,絲綢公司130餘萬元,上1000萬元的只有華福煤礦、並且主要是煤炭經營。三是城市建設滯後。功能不全面,佈局不合理,美化、綠化、亮化不足,文化底藴缺乏,也沒突出僰苗文化內涵。四是旅遊要素不配套。吃、住、行、遊、購、娛還跟不上,參與性、互動性、娛樂性、趣味性、知識性還不突出。五是發展環境不優。重建設、輕管理,重收費、輕服務現象嚴重。六是經過礦業秩序整頓,有效規範了幹部行為,也有少部分同志因此背上了思想包袱,不敢果斷決策。

三、**縣發展的對策和思路

面對現實,機遇與挑戰並存;展望未來,希望和困難同在。只要敢於面對困難,我們就會抓住新的歷史機遇;只要敢於迎接挑戰,我們就會催生新的希望。因此,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機遇、新挑戰,我們只能直面挑戰,搶抓機遇,團結奮進,加快發展。

(一)直面挑戰。就是要在挑戰面前不害怕、不退縮,要開動腦筋,創新思維,攻堅破難,排除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障礙,推動經濟社會的前進和發展。當前,**面臨的挑戰很多,只要我們精誠團結,不斷增強憂患意識、機遇意識、發展意識、競爭意識,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遠一些、想得更深一些,進一步增強預見性、避免盲目性,就一定能攻堅破難。特別是今年,全省旅發大會**縣分會場有32個項目將要完成,這些項目,有的傷筋動骨、有的缺錢少米,困難很多、任務很重,假如我們的幹部都不敢面對困難和挑戰,不積極想辦法、添措施,要順利完成今年旅發大會的重任就是一句空話。

(二)搶抓機遇。就是在機遇面前要立足一個“搶”字,表明一種積極的工作態度,樹立一種果斷的工作作風。機遇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搶”就是要早認識、早研究、早準備、早行動,快速反應,搶佔先機。就全省旅發大會在宜賓市召開而言,機遇對幾個旅遊資源縣都是均等的,目前長寧、江安、翠屏區早就憋足勁頭飛奔快跑,特別是長寧更是勢頭迅猛。我們前有標兵、後有追兵,形勢逼人,時不我待。任何猶豫、徘徊、觀望、等待的消極態度和行為,都會使我們在激烈的競爭中坐失良機,留下無窮遺憾!我們只有進一步增強搶抓機遇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項目建設,才不至於落伍於競爭的跑道。

(三)團結奮進。就是要把全社會的力量凝聚起來,把全縣人民的智慧凝聚起來,共同建設和諧**、美好**。**要振興、要發展,僅僅依靠市委、市政府還不行,“船上人不得力,坎上人掙斷腰”,關鍵的關鍵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non6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