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特色調研報告多篇

特色調研報告多篇

特色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城市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畜牧業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併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畜牧業是我市農業生產中的傳統產業,在為農民增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市農業特色產業之一,是我市未來重點經營的產業項目。深化特色產業的發展,對我市今後的經濟提升有着重要意義。

一、產業現狀

1、生產情況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重視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創建畜牧大縣為載體,以農民增收、牧業增效為目的,不斷優化畜牧產業結構、轉變畜牧業增長方式,重點抓好畜牧產業化建設、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畜牧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建設進程,不斷增強畜牧經濟綜合實力,實現了畜牧產業快速發展,全市生豬存欄65萬頭,牛、羊分別存欄8.3萬頭、4.5萬隻,家禽存籠195萬羽,長毛兔存欄12萬隻;全年生豬出欄85萬頭,出籠家禽298萬羽,實現牧業產值12億元,農村人均牧業收入達到1550元。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全市畜牧事業發展有五個方面的明顯進步:

(1)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有突破性發展。通過政府強力推進,惠牧政策拉動、辦試點帶動、激活了民間資本投資畜牧業的熱情,標準化規模養殖勢頭強勁。建成萬頭豬場一個、生豬標準化150養殖模式豬舍30棟、10萬套種雞場一個、1萬隻以上的蛋雞場10個。去年8月上旬,市人民政府在汪營鎮召開畜牧產業發展推進會,8月中旬州政府在利川召開規模化養殖現場會,從而我市的規模養殖有了亮點、激發了羣眾投資畜牧業、發展畜牧業的熱情和積極性,帶動了全市畜牧產業的快速發展。

(2)畜禽品種改良有明顯進步。近三年,市政府列支專款,每年引購良種公豬20頭投放到養殖大户,建好了100個生豬中心人工授精站,能繁母豬達到5.8萬頭,能繁母豬可以突破6萬頭,加快了生豬品改進程,生豬三元雜交率達到65%以上。

(3)動物防疫工作成效明顯,沒有發生大的疫情。近年來,國際國內動物疫情形勢嚴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動物防疫工作,每年市政府與各鄉鎮政府簽訂了動物防疫工作責任狀,並將動物防疫工作納入市對鄉鎮的經濟工作綜合考核內容,同時落實了相關的防疫工作經費,防疫的質量和效果明顯好於往年。

(4)黨和政府的惠牧政策得到落實。一是落實了中央的能繁母豬補貼、保險政策;二是去年《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利川市創建畜牧大市實施方案的通知》(利政辦發[]2號)文件出台的六項獎勵扶持政策得到了較好的宣傳和落實。

(5)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逐步發展壯大。多仁多實業有限公司年屠宰禽類加工300萬隻的生產線於6月正式投產,產品銷路看好,目前正着手準備遷入工業園區;土家牧業有限公司30萬頭生豬肉聯加工廠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總投資800萬元,完成了徵地60畝、三通一平、規劃設計和簽訂了設備採購合同,主體工程即將動工,可在底前建成投產;樂福畜產有限公司購銷加工兔毛450噸,實現銷售收入5500萬元;五洲牧業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飼料加工廠正在安裝和調試設備,預計在本月下旬正式投產。這些企業的建設、發展、壯大,改變了過去我市無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格局,拉動了畜牧產業的發展。

(6)畜牧隊伍建設有明顯提高。一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關懷下,全市600多名集體獸醫人員的養老保險得到落實,解決了集體獸醫老有所養問題,調動了在崗獸醫人員的從業積極性;二是畜牧系統的行風建設有所提高。,認真執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參加“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和“兩提高、兩滿意、創服務性機關”的主題教育,畜牧局迅速在新聞媒體公開作出五項承諾,其主要一項是製作了便民服務卡,將局長、局技術人員、鄉鎮畜牧服務中心主任的電話號碼製成便民服務卡、發放到養殖大户,做到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難必幫,使畜牧系統幹部職工服務三農的意識增強,使社會關注畜牧、支持畜牧部門工作的關注程度提高,使畜牧系統職工的精神面貌有所改觀、隊伍的思想作風有所好轉、行業的服務形象有所提升。三是當前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正紮實有效推進,必將增強隊伍的發展意識、服務意識,提高隊伍服務三農的水平和能力。

2、存在問題

(1)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畜牧業內部結構不合理。從生豬產業發展情況看,生豬肉聯加工龍頭企業還未建成投產,沒有品牌,更沒有知名品牌,也沒有一家有品牌、上規模的飼料加工企業,“公司+基地+農户”的經營組織形式尚未形成,產業鏈條脱節,抗擊市場風險能力低。同時,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畜牧業生產結構仍很單一,主要是生豬生產,佔85%以上,沒有很好地利用我市豐富的草山草坡資源,優勢資源利用不夠,草地牧業發展步伐不大。我市有宜牧草山草坡291萬畝,且集中成片,理論載畜量20萬個牛單位,實際載畜量11萬個牛單位,目前,市內10萬畝以上的四大草場僅齊嶽山的少部分被建設利用,寒池、麻山、嚴家坪等草山草坡都亟待開發,存在草多畜少、草場資源浪費的情況,草食畜牧業發展差距大、發展空間大。

(2)畜牧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用地和污染矛盾日益突出。規模養殖是推動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力量,決定着畜牧業發展水平,而我市規模養殖目前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約,進展緩慢,畜牧產業發展成敗在防疫,畜禽規模化養殖往往造成氣味難聞、水體污染。一方面,土地調整難,土地流轉難,導致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難建。另一方面,治理污染難,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糞污排放量大,一個萬頭規模養豬場的糞污處理設施建設成本約為200萬元以上,排污治理的成本高,很多養殖户不願投入。因此,發展規模化養殖要研究污染治理問題迫在眉睫。目前養殖場(小區)糞污處理主要通過建沼氣池和簡單的沉澱處理後直接排放,很難做到達標排放,對環境和人畜飲水安全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3)動物防疫基礎不牢。目前動物疫情形勢複雜嚴峻,保障畜牧產業健康發展的任務艱鉅。一是當前重大動物疫情形勢總體呈疫源分佈廣、毒株變異快、外疫威脅大的特點,一旦市場價格下滑,一些養殖户綜合防控措施不到位,稍有不慎就有爆發大範圍疫情的可能,如生豬口蹄疫、藍耳病、豬流感以及禽流感等疫情,形勢十分嚴峻,不僅動物發病流行,而且感染人,防控的難度越來越大;二是我市與周邊六縣市接壤,邊境線長。隨着社會總需求的擴大,地區間的畜禽商品流通量增大,由於各地區防疫水平的差異,加之重大動物疫病的互通機制沒有建立,容易造成地區之間動物疫病傳播,增大了防控的難度。三是村級防疫隊伍不穩定。目前我市的村級動物防疫從業人員常年480人左右,平均年齡在49歲左右,從文化程度看,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佔30%、國中文化程度的佔50%、國小文化程度的佔20%,業務素質低。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畜牧獸醫基層隊伍建設,年投入獸醫防疫員報酬已達150萬元,但全市有575個村,防疫員人均報酬相對較低,加之工作量大、注射免疫操作程序多(如一頭生豬:春秋兩季,要各打三針、掛耳標,要求一頭一針、一苗一針、一針一消毒,還要填寫免疫檔案),技術要求高,年輕的寧願外出打工也不願從業,年老的迫於無奈還在從事,防疫工作面臨人員斷層的問題。注射防疫的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

(4)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手段不硬。近年來,隨着市外一些地方蘇丹紅、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畜產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國家開始實施行政問責制,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工作責任重大,工作難度很大。一是食品安全問題,國家給部門職能分工是分段執法。一頭生豬從飼養到餐桌,有4個部門監管:從飼養到屠宰環節由畜牧部門監管;城市定點屠宰的行業監管是商務部門;屠宰後上市銷售由工商部門監管;消費者(機關、學校、企業、賓館等)購買到烹飪食品上餐桌的衞生監管由衞生部門負責。管理部門多,執法部門的配合、銜接上難免有真空,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監管到位難度大。二是在畜牧部門的檢疫(畜禽屠宰檢疫、活畜運輸檢疫)執法上,目前檢疫人員仍是靠肉眼、手感、經驗判斷,加之,動物疫病有潛伏期的特點,缺少快速、科學的檢疫檢測設施設備,檢疫的手段落後,檢疫的準確度不高,檢疫執法的説服力不強,國家農業部在執法裝備、設施設備的購置投入上向中央爭取的政策不夠、爭取的投入不夠。三是在飼養環節,對違禁藥品添加的監管難度大。養殖檔案的建立工作才剛剛起步,加之,我市現在仍以散養為主,規模養殖發展不夠,疫源的可追溯體系至今還沒有建立起來,監管的難度大;同時,飼料生產企業、經營行業的監管部門多(有畜牧、工商、質檢等部門),監管執法的力度不強,手段也不硬。

二、發展思路

1、工作思路

、已至“xx”期末,工作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州委、州政府“建設百億元畜牧產業”總體目標要求,大力發展生豬生產,突破性發展草食畜牧業,加快發展家禽業,積極發展特種養殖,奮力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切實壯大畜牧業經濟塊頭,鞏固農業經濟“半壁河山”基礎,實現創建畜牧大縣目標。

2、奮鬥目標

全市生豬存欄達到65萬頭(其中能繁母豬達到6萬頭),牛、羊存欄分別達到8.5萬頭、4.5萬隻,家禽存籠200萬羽,長毛兔存欄15萬隻;全年生豬出欄90萬頭,出籠家禽450萬羽,實現牧業產值13億元,人平牧業增加收入100元。

到2022年、全市出欄生豬120萬頭以上(能繁母豬存欄8萬頭),生豬規模養殖出欄達到40%以上,牛、羊出欄分別達到10萬頭、6萬隻以上,家禽出籠500萬羽,長毛兔存欄20萬隻,畜牧業總產值達到18億元,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比重達50%,農村人均牧業收入達到元以上。

三、發展措施

1、全面建設良種繁育體系。以萬頭豬場和規模養殖大户為依託,全面加強生豬“三羣一站”建設,重點抓好生豬生產羣和人工授精站的建設,同時抓好牛、羊、禽的地方品種保護和品種改良工作。

2、全面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以汪營五洲牧業的萬頭豬場、團堡金牧民族牧業有限公司萬頭豬場建成投產營運為抓手,以利中盆地為中心,着力建設生豬規模養殖帶,到2022年,力爭建成萬頭豬場2個、5000頭豬場2個、3000頭豬場10個、50—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户達到户,建成生豬“150”養殖模式圈舍300棟;家禽養殖以東城、涼霧、汪營、南坪為中心,建成常年存籠蛋雞3萬羽的20户,年出籠肉雞1萬羽的50户,突破出欄生豬100萬頭、家禽出籠500萬羽的大關。同時大力扶持畜禽產銷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積極引導養殖大户、畜牧經紀人創辦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各類畜產品經營中介服務組織,努力提高畜牧產業組織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

3、全面普及實用科學技術。在全市大力推廣良種繁育、健康養殖、疫病防控等實用技術,努力提高科技興牧水平,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培訓各級技術骨幹。根據利川實際,我們要着力推廣生豬人工授精、養豬“三料一補”、生物發酵牀養豬、牛凍配、肉牛快速育肥、山羊“一推三改”飼養、土雞散養、飼草“三貯一化”、草場改良、規模養殖場程序免疫等十項技術。

4、全面培植市場主體。一是積極支持現有的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二是招商引資,引進知名企業到利川投資興建畜產品加工企業;三是積極發展中介組織,培養經紀人;四是抓好市場對接,發展批發市場和專業市場。

5、全面防控重大動物疫病。圍繞不發生大範圍的重大動物疫情的目標,抓好五個到位:一是認識到位,樹立“養重於防、防重於治”的防疫理念;二是人員到位,配齊、配強並管理好村級防疫員;三是設施到位,搞好市局化驗室建設,配齊動物檢疫必需的設備設施;四是投入到位,努力爭取政府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五是工作到位,把春秋集中免疫、月月補針抓好抓實,逐年提高防疫的質量和效果。

6、全面實施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高度重視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一是加強獸藥、飼料等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管理;二是加強畜產品流通環節的檢疫監管;三是加強屠宰環節的檢疫監管;四是加大畜禽產品的抽檢力度。

7、全面加強項目建設。一是搶抓中央擴大內需和湖北省大力發展生豬產業的機遇,多上項目、爭大項目;二是優化項目儲備;三是圍繞鏈接產業鏈全方位實施產前、產中、產後招商引資。

8、全面落實惠牧政策。認真落實好中央能繁母豬補貼、保險政策和省政府大力發展生豬產業的獎勵政策,會同財政部門及時兑現到場、到户。同時,認真貫徹、落實、兑現《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利川市創建畜牧大市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出台的六項扶持生豬生產的獎勵扶持政策,促進生豬生產大發展,其內容是:對每新建一棟標準化“150”模式豬舍的,給予5000元補貼;對人平出欄肥豬1.5頭,户平飼養能繁母豬0.4頭以上的鄉鎮,獎勵3萬元;對年出欄肥豬500頭以上、1000頭以上、頭以上的養殖大户分別獎勵3000元、5000元、1萬元;對生豬營銷組織(大户)的獎勵標準在表彰時另行制定;對新建飼養良種母豬100頭以上的養豬場(户),一次性獎勵1萬元;人工授精每配種受孕1頭母豬,獎勵生豬人工授精站5元;建成年加工生豬30萬頭規模的畜產品加工企業,獎勵100萬元(作資本金注入)。

9、全面加強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紮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提高業務技術素質,提高服務三農的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強鄉鎮畜牧服務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改善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的工作、生活環境;三是進一步深化獸醫服務體系改革,千方百計調動基層防疫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第2篇】突出特色公共氣象服務狀況調研報告

突出特色公共氣象服務狀況調研報告

公共氣象服務是指氣象部門使用各種公共資源或公共權力,向政府決策部門、社會公眾、生產部門提供氣象信息和技術的過程。

一、前言

發展公共氣象服務,是中國氣象局黨組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國務院3號文件和國辦49號文件精神,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改革的經驗而提出的戰略任務,是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應對氣候變化和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氣象部門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職能的有效途徑,是增強氣象服務在整個氣象業務中主導地位、實現氣象綜合實力整體躍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發展公共氣象服務,不僅是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羣眾對廣大氣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們氣象部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我們作為發展公共氣象服務的促進者和實踐者,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標,切實轉變作風,不斷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二、調研方法

1、時間:4月21日—5月5日

2、地點:市氣象台、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懷寧縣氣象局、嶽西縣氣象局

3、調查對象:在職職工及外聘人員

4、調研方法:座談會與發放調查問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調研發現我市氣象事業發展面臨着不少突出的問題。一是氣象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與防災減災的需求不相適應,災害性預報的準確率不高,特殊天氣預報能力很弱,氣象服務產品單一,專業服務產品精細化嚴重不足,服務缺乏針對性;二是氣象現代化體系中業務、創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與業務服務不結合、人才結構與工作實際不適應,各個方面優秀人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弱,氣象科研實際應用不夠;三是受區域經濟、業務量、人員現狀和歷史原因影響,職工待遇與工作不一致,重點項目在爭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夠,地方政府投入嚴重不足,一些縣局多年地方支持沒有變化,縣局氣象事業發展不平衡。

(二)建議

繼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服務需求為牽引,大力推進三個體系建設,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災害性天氣監測和預報服務能力,不斷拓展業務和服務領域。

1、抓好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突出雷達工程

發展現代氣象業務體系是提升服務水平、業務能力的正確方式和有效途徑。要以公共氣象服務為引領,以氣象預測預報為核心,以綜合氣象業務為基礎,加快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步伐。

要完善決策氣象服務和公共氣象服務流程、服務規範,質量考核和效益評估,提高公眾氣象服務的精細化水平。深入開展政策性農業氣象保險氣象服務,逐步建立城鄉規劃、重大工程建設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和制度,加強交通、旅遊、電力專業氣象服務能力。要改進和完善以數值預報產品為基礎的中短期精細化預報技術方法,提高降水預報水平,預報成績要達全省較前水平;加強短時臨近預報,完善業務值班、預警發佈等制度,加強重要天氣過程預報技術總結分析;加強規範化建設,編制業務手冊,服務手冊,技術要規範,使每個業務人員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氣特點進行鍼對性服務。

堅持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不動搖,提高氣象的裝備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國布點的_____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雷達樓要確保20xx年底前達到基本運行,確保工程建設質量,氣象新區建設要同步進行。進一步加強專業氣象觀測站點建設,進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風能觀測及資料整理分析,爭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幹線,佈設包括能見度自動探測項目的多要素自動氣象站。全面升級建設縣級dvb-s數據接收系統,進一步發揮業務監控系統的作用。落實裝備保障“三級管理、二級維修”業務工作體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實質性開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動氣象站、區域氣象站的巡查、巡檢、校標、維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和建立氣象觀測業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對氣象站歷史沿革、觀測環境等進行信息化管理。要繼續抓好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和改善,年內專項規劃要全面完成,對環境無法改善的縣局要爭取地方政府支持,進行站址遷移。

2、繼續提高業務管理水平,突出保證基礎業務質量穩定

繼續加強規範化建設,提高工作效率;繼續加強規章制度執行,提高服務意識,強化責任感;繼續加強學習和崗位練兵,練好基本功。抓好日常儀器巡視維護、觀測發報、報表審核、網絡維護等關鍵環節,繼續完善基礎業務流程,搞好質量控制;建立業務管理員台站聯繫制度。每個業務管理員聯繫1-3個台站,負責所聯繫台站的業務指導和運行監控;建立全市業務質量分析會制度,監網科每月召開一次有分管領導參加的全市業務質量分析會,對前期業務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對下一步業務工作進行部署。切實保證地面測報、高空探測、農業氣象業務質量的穩定,保證區域自動站、特種觀測 、網絡傳輸等考核達到目標要求。

弘揚我市基礎業務工作優良傳統,提高管理水平。組織制定和完善綜合氣象觀測業務急需的規範標準,積極研究開發市縣氣象業務服務系統平台。繼續完善台站監測網絡業務應急預案。加強探測業務及保障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進一步規範預警信息發佈,災情直報流程及制度。健全應急響應機制,落實氣象災害應急隊伍,加強預案演練,全面增強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制定相關應急預案,適時開展應急演練。進一步做好區域站的評估和優化工作,完善區域站網布局。加強區域站的巡視、維護和維修,提高區域站資料的可靠性。

3、繼續抓好氣象服務,突出氣象防災減災

做好氣象防災減災是黨和國家對氣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_____市政府對氣象工作的需求,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決策,全力以赴做好氣象服務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鬆,一個過程不放過”為宗旨,努力實現氣象服務“無所不在,無微不至”,做到服務準確、及時、優質、高效,切實當好決策氣象參謀。

要始終堅持以需求為牽引,全面做好各項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始終堅持把氣象服務放在氣象工作的首位,秉承氣象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務的根本宗旨。毫不放鬆地抓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始終把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切實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預測準確率作為提升氣象服務水平的首要任務。重點加強災害性天氣事件的會商分析,做好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重大天氣預報和趨勢預測工作。切實加強汛期氣象服務,全力做好重大社會活動氣象保障,進一步提高氣象災害預警時效性和主動性。發揮氣象災害的監測系統效益,拓展預警時空。提高科研與業務結合能力,促進內在質量的穩定提高。

加強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災害調查,逐步建立多部門聯動防災減災協調機制。加強雷電防護氣象服務,積極做好國家農村中國小雷電防護項目;加快人影作業裝備升級,抓住中央財政投資機遇,各縣(市)局積極爭取地方配套資金,完成火箭人工增雨配備。

4、加強為“三農”服務,突出特色服務

把服務“三農”作為氣象落實三中全會精神重要舉措,提高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水平,着力增強農村氣象災害預警接收能力。提升氣象信息和農村綜合經濟信息服務能力,建立和完善氣象協理員隊伍,強化農村氣象服務公益化。推進和實施安徽省《糧食增產氣象服務工程》,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服務。加強農業氣象業務能力建設,促進農業氣象預測預報和災害預警等技術發展。加強農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服務。

豐富我市為農服務手段,同時積極參加全省農業氣象科研交流。加強農業氣象災害監測評估預警和病蟲害氣象服務。加強森林火險等級氣象預報服務。以農網、先鋒網或政務網為依託,全面實施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建設,加強農村氣象信息員(協理員)隊伍的建設、管理和培訓,使氣象信息員成為氣象信息通訊員、氣象災害預報與警報接收傳播員、氣象災情收集報告員,

鄉鎮自動站日常巡視和維護管理員。繼續加強對農村國小氣象災害防禦知識教育,探索對不發達地區信息傳輸途徑。

5、加強科技服務,突出部門合作和社會管理

突出強化部門合作,重點做好氣候可行性論證和影視服務的拓展工作。要不斷拓展氣象影視服務資源,在縣級力爭不少於2個頻(次),探索開展網絡氣象影視和手機氣象影視服務項目。逐步完成市帶縣製作電視天氣預報節目業務,推動建立市縣廣告集約經營機制。要積極培育氣候可行性論證依託氣象業務和科技優勢的新項目。按照《氣象法》和《氣候可行性論證管理辦法》(中國氣象局第18號令)的規定和要求,加大投入,提高氣候可行性論證的科技含量;加強市縣配合,勇於承擔重大論證項目;與發展改革、建設、規劃等部門建立合作機制,推動氣候可行性論證納入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查內容。加強與環保等部門的合作,加大大氣環境評價工作的力度,推進環境氣象服務,包括風能、太陽能等氣候資源和綠色能源應用服務,積極培育新的科技服務增長點。

突出強化社會管理職能,要繼續加強地方氣象規章建設,依法履行氣象信息發佈、防雷安全、氣球施放安全、氣候可行性論證、氣象防災減災等社會管理職能。重點要發展防雷技術服務和信息服務工作。加強與職能部門合作,依法加強防雷社會管理,進一步規範防雷安全檢測、雷擊風險評估、防雷圖審、跟蹤檢測、防雷工程管理、竣工驗收等防雷各項管理、業務、檢測和工程服務,加強全社會,特別是農村、學校、社區、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防雷減災宣傳教育,推進城市社區和鄉村的防雷技術性服務。推動雷擊風險評估和雷電災害調查鑑定工作,體現氣象高科技含量,不斷拓展防雷技術服務新領域。

6、加強氣象人才體系建設,突出優秀人才的培養

繼續重視和加強氣象人才隊伍的建設,發揮人才對支撐氣象業務科技發展的主導性作用,不斷增強氣象事業發展後勁。努力為專業技術人員創造成長、成才條件,引導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省內外學術交流,在科研業務實踐中不斷提高發展現代氣象業務的自主創新能力。認真做好科技帶頭人、中青年科技骨幹、青年科技新秀的選拔推薦工作;加強首次設崗聘用後的管理考核工作,建立健全相應的崗位考核辦法,建立崗位考核檔案;不斷完善對中青年科技骨幹、青年科技新秀、高級職稱崗位的業績評價。通過錄用和選調的途徑,進一步充實業務隊伍,加大業務崗位培訓力度,健全完善新進人員崗前考核、上崗資格審核以及培養工作。

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切實提高領導能力。繼續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加快培養選拔德才兼備的優秀年輕幹部。更加關注年輕幹部的思想品德修養和科技素養的提高,注意在最需要的崗位上磨練、培養和選拔後備幹部。要通過調整,使科級領導班子結構有改善,知識水平、業務能力有明顯提高,形成一支知識層次較高,年齡、專業結構合理,具有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的科級幹部隊伍。

繼續合理控制隊伍總量,提高氣象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編制內外氣象職工總量都要合理控制,聘用人員素質能力要符合崗位要求,聘用程序要符合有關法規。市縣級業務單位新進人員必須具備大氣科學及相關專業背景的本科以上人員,外聘人員必須符合外聘人員管理辦法規定身份。積極探索充滿活力的人員流動機制,加大市局專業技術空缺崗位從縣(市)氣象部門擇優選拔聘用力度;市局機關要進一步補充有業務工作經歷素質優秀的管理人員,注重從氣象事業單位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依照公務員法以及公務員調任規定,通過調任的方式補充到市局機關擔任科級領導職務。要繼續加強編制外用人管理,充分發揮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7、加強基層台站建設,突出市縣一體發展

全面落實《安徽省氣象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台站工作實施意見暨20xx年行動計劃》,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進“一流台站”建設。利用現代通訊技術實現一體化、網絡化綜合管理和遠程監控,進一步完善市縣一體綜合管理,全面規範科技服務管理,實行合同、申報網絡遠程控制,加強綜合預算,解決“縣財市管”的問題,理順資金收支關係。

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桐城業務樓裝飾和整體改造年內必須完工;切實推進樅陽新址建設,年內要達到基本完工要求;潛山觀測場搬遷要有整體改善規劃,年內要完成土地辦證及項目可行性論證,隨時做好項目申報;宿松、太湖完成綜合改善掃尾工作。二是按照省局20xx年加強縣局十件實事,根據本單位實際切實做好落實,特別對要爭取省局支持的有關單位和縣局要做好對接。三是縣財市管要嚴格按照市局財務部門要求,加強綜合預算和分類核算,建立相應帳户和賬套,在實踐中完善中央帳套、地方帳套、科產事業帳套、科產企業帳套核算,堅決杜絕一個户頭一本帳,完善和全力推進“縣賬市管”具體操作方法。四是充分發揮科技服務平台的作用,實行科技服務管理網絡化管理,《科技服務綜合管理平台》投入日常業務運行並完善細化,重點加強合同管理,流程管理,財務公開;加強科技服務項目成本控制,增收節支;加大科技服務督查檢查監督力度,通過平台完善對市及各縣科技服務各項目流程、合同、財務的監管,確保科技服務穩定健康發展。要加強科技服務資金的分類核算,規範管理,提升綜合預算和綜合管理水平。五是積極探索市縣工作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共同發展。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必須要突出實踐特色,充分發揮基層在公共氣象服務引領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創新精神,積極探索公共氣象服務的體制機制和具體措施,全力推進氣象事業的科學發展。

【第3篇】特色城市建設調研報告

根據工作計劃安排,最近,我們在分管主任帶領下,對我市城市建設管理工作進行了調查。調查組先後聽取了建設、城管、市政、公安、交通、規劃、城改辦等部門的工作彙報,到有關街道進行了實地調查,走訪了部分人大代表和羣眾。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總的認為,近年來,市政府及有關部門以建設富裕和諧現代化強市為目標,以完善城市功能為重點,把城市建設管理工作擺上重要位置,認真落實城市規劃,加快建設進度,規範公共秩序,我市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市容市貌明顯改觀,城市品位明顯提升,城市整體功能逐步增強,有效地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一)舊城改造和樓宇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

根據我市城市總體規劃、中心城地區空間發展規劃以及舊城改造項目規劃,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片區拆遷、組團開發、配套完善、功能齊全的原則,加強協調調度,落實包靠責任,舊城改造和樓宇項目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房產交易、管理和服務等工作上了新水平。截止到目前,全市共規劃高層樓宇469棟,建築面積550萬平方米,已開工298棟,完成封頂176棟;城中村改造拆遷土地面積1300餘畝,開工建設安置樓149棟、封頂89棟;鄉鎮(街道)駐地拆遷改造工作進展順利,推動了我市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城市基礎設施取得新進展

一是拓寬改造了人民路、繁榮路、和平街等城區道路20多條,高標準建設了橫四路、和平街濰河大橋,人民路、繁榮路扶淇河大橋,城區道路網絡進一步優化。投資近5000萬元,更新高檔公交車、線路班車347部,改善了市民出行條件。

二是規劃建設銀河、舜河及舜王、辛興、昌城、相州、林家村七處污水處理廠和密州、龍都、皇華、賈悦、枳溝五處污水長輸管線,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了100%。全面改造城區管網400多公里,市區主要幹道的排水管網基本實現了雨污分流。

三是加強對濰河、扶淇河等重點河流的監控,大力實施濰河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新建改建橋樑6座、攔河閘5座,高標準硬化綠化亮化濱河道路37.3公里,配套建設供排水管網23.8公里,大大改善了我市的水環境質量。

四是對城區供水、供氣、供熱、排水工作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今年全市新增集中供熱面積4.9萬平方米,新增管輸燃氣用户2000多户,日供水能力達10萬多方,城市載體功能進一步提高。

(三)城市綜合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美化綠化工作上了新水平

圍繞創建生態城市,按照園在城中,城在綠中的總體思路,結合我市龍城碧水的特色,加大資金投入,新建擴建了恐龍公園、濰河水利風景區等一批精品工程,大大改善了城市人居生態環境。以增加綠量、提升品位為目標,不斷加快城鄉綠化步伐,提升綠化檔次,實施精細管理,力求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確保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城市綠化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目前,我市城區綠化面積已達1295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了38.5%,人均佔有公共綠化面積19.5平方米;完成林場造林11.4萬畝,植樹總數達到950.3萬株,為創建生態園林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大力實施亮化美化工程,初步形成了以主幹道路燈為脈絡,以景觀燈、霓虹燈為背景,高低錯落、動靜結合、色彩各異的城市亮化新景觀,城市環境更加優美。

我市城市建設管理工作雖然有了較大進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城市規劃相對滯後

我市現有的城市總體規劃是2022年制定並由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期間雖有個別修訂,但從近幾年城市發展情況看,城市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城市規劃水平,也就是説城市規劃已滯後於城市發展。特別是隨着大量樓宇項目的建成,城市功能劃分和部分區域缺少停車場、市場、公共綠地及活動場所的問題逐步顯現;個別單位規劃執行不到位,違規建設、建設走樣、少批多建或建設過程中隨意調整規劃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二是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道路方面:城區主要道路基本完成改造,但部分次幹道和背街小巷年久失修,路況較差。如老泰薛路(舜王路段)、紡織街南段、台下巷等。管網方面:部分供水管網老化生鏽;部分排水管網仍為雨污合流方式,即使新建道路的排水管網進行了雨污分流,但由於路旁的單位和村居、小區未進行同步改造,對雨污分流有着一定影響。其它公用設施方面:垃圾集中處理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垃圾處理廠至今仍未建成;集中供熱、供氣率還不高,尤其是老舊小區及水、熱、氣配套設施落後,急需改造。

三是城市管理有待加強

1、小市場管理不夠規範,中醫院北側小巷和紡織街南段自發形成的市場攤位混亂、佔道經營現象突出,既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又影響了居民出行。

2、個別路段交通秩序需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如府前街國小、實驗國小所在街道在學生上學、放學高峯期經常形成交通堵塞。

3、廣告張貼欄設置少,小廣告等牛皮癬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

4、沿街居民樓亂搭亂掛現象經常發生,防護網形狀各異,影響了城市美觀。

5、城區缺少規範的停車場,導致車輛亂停亂放屢禁不止。

6、背街小巷缺乏統一管理,存在髒亂差現象。

關於下步工作,調查組建議:

(一)強化宣傳教育,進一步營造城市建設管理的良好社會氛圍。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廣泛宣傳城市建設管理有關法律法規、文明市民公約以及公民道德規範等,教育和引導廣大市民不斷增強法制意識、城市意識、責任意識和公德意識,培養文明習慣,爭做文明市民,動員全市上下共同維護、參與城市建設管理工作,努力創造優美、和諧、整潔、文明的城市環境。同時,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推動市民素質全面提高。

(二)科學合理規劃,進一步提高城市建設整體水平。城市規劃決定着城市的發展方向。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適時修訂完善城市規劃,搞好城市總體規劃與鄉鎮總體規劃、詳細規劃以及專業規劃之間的相互銜接,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編制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城市交通、消防、環衞等各類專項規劃,使其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和長遠性,促進城市建設上水平、上台階。規劃一經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嚴格遵照執行,不得隨意變更。要加大規劃執法力度,堅決制止亂規劃、亂建設、亂改造現象,切實維護城市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三)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加快城市建設步伐。以土地、電力、供排水等資源為重點,盤活城市資產,拓寬投融資渠道,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運營機制,走出一條以城建城、以城養城、以城興城的城市經營新路子。繼續加強城區道路、配套管網、停車場、污水處理廠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好城市燃氣、集中供熱、垃圾處理等問題,抓好城區綠化和亮化,完善城市載體功能,滿足城市發展需求。採取得力措施,加快舊城改造步伐,積極發展樓宇經濟,確保各項在建工程如期或提前竣工。加大對建設工程的技術指導、質量監理和監督檢查力度,做到精心設計、規範施工,建設精品工程。

(四)健全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城市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要根據我市實際情況和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城市建設管理體制,建立科學、高效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標準和技術規範,進一步明確職能部門、街道和社區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做到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努力構建政府統一領導、主管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避免出現多頭管理和誰都不管的現象。堅持建管並重,疏導結合,嚴管重罰,務求實效的原則,運用法律、經濟等手段,以市容市貌、城區污染、交通秩序和社會治安為重點,不斷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加快數字諸城建設步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精細化水平。不斷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從制度、考核、體制上着手,形成嚴密的管理網絡和監督體系,做到持之以恆、常抓不懈,促進城市管理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

【第4篇】安監部門科學發展觀特色產業調研報告

安監部門科學發展觀特色產業調研報告

為找準掛鈎聯繫點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促進思想解放,更加有力地推進農業增長、農民增收,按照局學習實踐活動實施方案,根據縣委的要求,4月28日,安監局一行10人在局長、書記的帶領下,到掛鈎聯繫點_____鎮_____村進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_____村基本情況:

_____村隸屬於_____鎮管轄,位於_____縣城西部,_____村委會有20個小組,有1199户共4585人,其中:拉祜族4037人佔總人口的88%,漢族533人,哈尼族11人,傣族4人。年內實有勞力2791人。20個小組中,已實現通水7個小組、通電15個小組、通路19個小組。全年糧食總產量1036210公斤、人均有糧226公斤,其中谷物面積11396畝、產量991333公斤,豆類作物面積2846畝、產量44877公斤,經濟作物面積7146畝(含甘蔗面積);全年經濟總收入3796380元、人均收入828元。現有學校兩所(村完小、南迴校點),在校學生共有341人,其中住校生230人,教師4人。_____村作為_____鎮西部一個以農業為主、二三產業尚未發展、人口相對聚居的農村,要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從本村域實際出發,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兼顧,調整經濟結構,打造主導產業,突出區域特色。

二、存在的問題

主要是面對突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和我縣的現有基礎,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壓力較大;農業招商引資中規模項目、外資項目和高水平項目較少,發展高效有機農業在土地流轉、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制約因素較多,設施農業還處在起步階段,園區建設水平不高;農業投入不足,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農業產業化缺乏“旗艦”式龍頭企業,且規模不大,組織程度不高,拉動力不足,發展水平亟待進一步提升;集體經濟基礎仍很薄弱等等。

三、今後一個時期發展的總體思路

(一)以發展經濟為中心,增加農民收入。近幾年來,隨着惠農政策的全面落實、支農力度的加大、瀾西公路建設步伐的加快,_____村農村經濟發展的整體實力得到了提升,但橫向比差距仍然很大,經濟總量小、財政實力弱、人均收入不高、羣眾生活還不富裕,農民人均純收入20xx年為828元,是全縣平均人均水平的60%。必須把抓經濟發展放在首位。結合本地區情實際,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着力從三個方面做文章。一是積極爭取國家扶持,動員組織羣眾投資投勞,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通過土地整理項目、扶貧項目的實施和拉動,使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有一個較大的改善,生產能力有一個較大的提高。二是立足優勢,圍繞效益搞調整,發展特色種養業。利用土地優勢,在雜交玉米種植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富民興村主導產業,力爭用三年的時間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以上,儘快使每畝經濟效益達到750元以上。另外,還要立足“綠色金三角”旅遊開發、毗鄰縣城的區位優勢,搞好養殖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牛羊短期育肥和豬禽養殖,加快週轉,提高養殖業的經濟效益。三是通過引進企業帶動基地擴張規模,優化產業佈局,逐步建成優質無公害蔬菜基地、生豬養殖基地,達到村村有產業,户户有項目;鼓勵企業開展特色農產品的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升產業綜合效益;支持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建立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形成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的新載體,逐步實現特色產業規模化生產、區域化佈局、標準化管理、專業化服務、產業化經營。

(二)以村容建設為切入點,着力改善村貌。村容面貌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改變村鎮面貌是廣大人民羣眾的迫切願望。結合_____的實際情況,以改善鎮容村貌為切入點,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讓農民羣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打開工作新局面。從目前情況看,相對城鎮而言,農村生產生活環境較差,基礎設施比較落後,村莊建設浪費大,水平低。因此,新農村建設應當從改善農民最需要的生產生活設施着手,從“治缺、治亂、治髒、治空”上下功夫。治缺,就是要完善基礎設施。抓住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投入的機遇,積極爭取國家的支持,加快農村道路、電力、通訊、廣播電視以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電話進程。治亂,就是要穩步實施村莊改造。按照節約用地、適度集中的原則,採取村民自願、政府扶持、分批推進的辦法,對已經具備一定基礎的村組,實行整治改造;對茅草房集中連片、生活環境差、絕大多數羣眾有要求和改建能力的,實施村莊整體拆舊建新,建設新村莊。通過村莊整治,基本消滅高山獨居户和特困危房户,每個村形成幾個相對集中的居民小區。治髒,就是要改善生態和生活環境。全面開展“一建五改”(建沼氣池、改廁、改圈、改灶、改欄、改省柴火爐),突出抓好房前屋後、河溝池塘、豬圈牛欄、廁所糞坑等污染源的整治。對村組內排灌溝渠進行生態治理。大力推廣“豬一沼一果”、“豬一沼一菜”等生態農業模式,促進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相協調。治空, 就是要充實服務功能。以建立農村服務中心為主要形式,按照便民利民、實用有效的原則,整合社會力量,建設衞生醫療、村民購物、農資供應、農技服務、文體活動等服務點和公益設施,為農民提供公共服務。通過“四治”,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使農村逐步達到佈局合理、設施配套、環境美化、村貌整潔。

(三)着力塑造農村文明新風尚。立足於提高廣大農民羣眾的科技文化素質,立足於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堅持重在建設、注重實際、多辦實事,用先進文化佔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改變農村面貌,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積極開展“榮辱觀”教育,廣泛開展創建文明村鎮、創評“十星級”文明户、農民致富競賽等多種活動,大力倡導文明新風,革除陋習,抵制迷信,培養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着力形成健康、文明、進步的社會風尚。在實踐中注重引導幹部羣眾弘揚誠信守諾精神,褒揚誠信典型、營造誠信風氣,使重信、守信正在成為幹部羣眾的自覺行動。在加強和完善農村黨的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的基礎上,以促進村民自我管理為目標,成立農村紅白理事會、計劃生育協會、種植養殖協會、經紀人協會、道德評議會等自治組織,制定和完善村民公約,增強農民羣眾的法律意識,逐步建立農民羣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長效機制,構建和諧平安新農村。結合創建“平安_____”活動,加強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把維護社會穩定納入村兩委重要工作日程,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教育農民樹立“崇尚科學、關愛家庭、珍惜生命、反對邪教”的新風尚,維護安定團結,保持社會穩定,為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三要注重培育農村文化的內生機制。以民間文藝團體培育和農村文化資源開發為核心,加大對民間文藝團體的支持力度,利用各種節慶、民族傳統節日、農閒時間和農村集市,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羣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促進民間文藝團體的發展;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對豐富的農村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讓農村“土生土長”的文化發展壯大起來,滿足農民羣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第5篇】2022年特色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為了深入瞭解我縣休閒農業發展現狀,根據xx市一村一品發〔20xx〕6號文件精神及上級主管部門的相關要求。近期,我站就全縣休閒農業發展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採取採取重點調研與全面調研相結合的方法對全縣休閒農業經營實體(休閒農家、休閒農莊、休閒農業園區)及休閒農家明星村展開調研工作。現就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休閒農家

此次重點調研了我縣櫻桃溝景區的休閒農家發展情況,按30%的比例抽取了27户進行了入户走訪。27户休閒農家從業人數147人,經營面積90.8畝,總收入395.3萬元,其中種養業收入11.87萬元佔總收入的3%,服務業(餐飲、休閒)收入343.3萬元佔總收入的87%,其他收入佔10%。年人均純收入1.4萬元。

(二)休閒農莊

1.西鄉縣鈞鑫農場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是集生態農業,旅遊觀光,餐飲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農場。該農莊佔地面積400畝,總資產1420萬元,單日最大可接待遊客260人次,擁有住宿牀位8張,可提供餐位26桌。該農莊從業人數49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32人,帶動農户328户,年營業收入543萬元,利潤162.9萬元,從業人員年人均純收入1.5萬元。

2.陝西西鄉一品源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葡萄生態農業休閒觀光示範園。該園區包含了葡萄採摘體驗及茶園觀光兩個項目,以休閒農莊模式開展生產經營。該農莊佔地面積200畝,總資產600萬元,單日最大可接待遊客120人次,可提供餐位12桌。該農莊從業人數60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50人,帶動農户180户,年營業收入1800萬元,利潤120萬元,從業人員年人均純收入1萬元。

(三)休閒農業園區

1.陝西東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於西鄉縣沙河鎮棗園村,距縣城10公里。該公司是以綠茶種——產——銷為一體的產業園區,園區佔地面積xx畝,總資產6686萬元,單日最大可接待遊客50人次,可提供餐位5桌。該農莊從業人數590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500人,帶動農户4000户,年營業收入4060萬元,利潤230萬元,從業人員年人均純收入2.5萬元。

2.西鄉縣峽口鎮江榜村茶產業休閒農業示範園。位於西鄉縣峽口鎮江榜村,距縣城30公里。該園區以綠茶種植為主要產業,佔地3500畝,總資產500萬元,單日最大可接待遊客40人次,可提供餐位4桌。該農莊從業人數230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180人,帶動農户3250户,年營業收入2500萬元,利潤100萬元,從業人員年人均純收入1.4萬元。

(四)休閒農家明星村

西鄉縣峽口鎮江榜村是此次調研的明星村,該村有休閒農家標示牌數25個,公共衞生間2個,合作社組織1個,綠茶種植是該村的主導產業。該村603户1768人,其中從事休閒農業25户125人,分別佔全村户數4%、人數的7%。全村年收入2670萬元,其中休閒農業經營性收入190萬元,佔全村總收入的7%。全村年人均村收入9090元,休閒農家從業人員年人均純收入1.2萬元,年接待遊客達1.2萬人。

二、休閒農業的特點及成效

(一)規模化發展迅速。西鄉縣在發展休閒旅遊農業方面,堅持在政策引導、規劃設計、規範管理、強化服務上下功夫,注重規模化發展。目前,已形成了以櫻桃溝景區,水東河灘景觀,羅鎮茶園,棗園湖公園為主的四大休閒旅遊農業特色區。四大區域充分利用周邊優越的自然環境,形成了以果蔬採摘、生態休閒、茶園觀光、水上娛樂為特色的遊覽項目。

(二)品牌特色突出。西鄉休閒農業不僅在數量上有較快的發展,而且在品質、特色上有較大的提高,圍繞歷史文化、民族風情、農耕文化等主題,逐步打造出了一批特色鮮明的休閒農業產業集羣,其中包含了生態農業、休閒垂釣、農村風情、歷史人文、特色餐飲、林果苗木等方面。

(三)休閒農業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休閒農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餐飲、休閒等服務業,也帶動了當地農村的種養業和加工、運輸製造業,進一步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

(四)休閒農業推進了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休閒農業作為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既帶動了旅遊休閒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我縣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從事休閒農業的農户、企業都能圍繞“綠色、安全、生態”這一主題,發展無公害和綠色農業。通過正確引導,農户、企業開展標準化生產,建立了一批標準化生產基地,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農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三、休閒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户對休閒農業的認識不高,發展局限。一些農户在發展休閒農業時,首先對休閒農業的認識不到位,僅憑一個灶台,幾張餐桌就開始搞農家樂。缺乏對休閒農業的基本認識,導致其發展規模侷限,效益低下,前景渺茫。

(二)科學化、規模化管理缺失。一是當前我縣的休閒農業普片存在設計單一雷同,功能欠缺,簡單仿效,經營粗放等問題。二是缺乏科學的管理。經營休閒農業和旅遊農業是一項新的事業,但多數經營者自身組織能力及管理技能不高,往往憑着自己的經驗對項目的建設及經營管理做出決策,明顯跟不上市場步伐。同時多數休閒農業企業的從業人員缺少必要的培訓,素質和服務水平低,管理水平差。

(三)資金支持與優惠政策少。農民發展旅遊農業的資金極其匱乏,發展後勁嚴重不足。由於相關部門缺乏聯動機制和相關項目缺乏整合捆綁機制,真正能夠使休閒農業和旅遊農業經營户得到實實在在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的措施還很少見,專門針對休閒農業旅遊農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比較滯後。

四、對進一步推進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的建議

(一)要進一步提促進社會對發展休閒農業的認識。目前社會各方面對發展休閒農業認識不足,影響了休閒農業的健康發展。政府部門做好對休閒農業的宣傳和推介,進一步提高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及社會對發展休閒農業的認識,切實把發展休閒農業放在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高度考慮,充分發揮休閒農業在統籌城鄉發展、擴大內需、增加農民就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確保休閒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提升科學規劃。科學規劃是辦事前提,在發展休閒農業的過程中,首先要從規劃入手,要緊緊把握市場需求,結合當地農業發展實際和地區特點,依託當地資源稟賦、文化特色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發展規劃。在規劃設計中,要突出功能定位與開發,要堅持突出文化功能、生態功能、科教功能和載體功能上下工夫,文化功能要把重點放在文化傳播和特色文化打造上,形成地方特色突出的農村和農耕文化;生態功能上要突出生態、安全特色,形成獨特的生態休假平台;科技功能上,要不斷打造生產、科研、休閒觀賞、教育於一體的現代農業技術、品種展示平台;載體功能就是通過發展休閒農業,舉辦各類特色節會,打造合作交流平台。

(三)創造休閒農業發展的優越環境。一是政策環境,就是各級黨委、政府必須重視,把這項工作放到應有的位置,加強領導和服務,規範經營發展,切實減輕農户的負擔。圍繞解決影響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的難點、熱點問題制定扶持政策,切實解決好影響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的用地、用電等各種問題,形成促進產業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二是社會環境,要在全社會打造產業發展的輿論氛圍,發揮社會的力量支持、維護、促進產業的發展。提升西鄉縣休閒農業的社會知名度。

(四)完善服務體系。政府相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在教育培訓、信息交流、創業輔導、融資貸款、管理諮詢、宣傳推介、規劃設計、教育培訓上加大工作力度。要把服務始終貫穿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全過程,在發展初期階段,重視創業輔導和教育培訓,對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要突出在行業規範、規劃設計、市場推廣加強服務。

(五)創新發展體制。休閒農業不是純粹的農業開發,也不是傳統的旅遊項目開發,它的發展涉及農業、環境、生態、環保、教育、經濟、社會、旅遊、醫療、文化等,是一個大的產業鏈條。發展休閒農業必須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不僅要把產業鏈條上的各個產業緊密聯繫起來,更重要的是把每個鏈條上的經營者的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只有這樣休閒農業才能走上健康的發展之路。休閒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體是“休閒旅遊農業企業(中介組織)”,而基礎是“農户”,其實質是“農户”通過休閒農業企業(中介組織)把自己與市場連接在一起,通過有效的產品價值鏈管理,形成貿工農一體化。在發展方式上,要堅持以市場引導、政府支持、農民自願的原則,鼓勵農民和城市工商資本發展休閒農業,農民可以發揮自身優勢舉辦農家樂等小型企業,城市工商資本可舉辦大型的休閒農莊、農業觀光采摘園,農業科研、企業單位要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發展現代農業示範園。農民可採取土地租用、入股等方式參與休閒農業的創建,並享有薪金、租金、股金等穩定、長期的收益回報,確保農民穩定就業和增收。

(六)要注重優勢企業、特色產業和名牌產品的培育。提高休閒農業的影響力和凝聚力,關鍵是要打造品牌企業和品牌產品。要通過培育特色產業,打造休閒農業的產業基礎,為當地農民創造更多的創業就業機會。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帶動休閒農業產業集羣的發展,增強產業的競爭力。通過培育品牌產品,帶動種養業的標準化、規範化生產,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第6篇】特色農家樂游泳館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_____縣地處昭通腹心地帶,自古以來都是連接滇川的交通要道,是昭通市北部發展的一個經濟重要增長點。以前,由於縣城規劃起點低,建設和管理水平落後,整個縣城就象一個“大集鎮”,嚴重影響了_____形象和縣域經濟的發展。近幾年來,_____縣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經營”的城市發展理念,致力於打造“特色山城,秀珍山城”。以規劃為龍頭,按照“分步進行、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的原則,狠抓城市建設和管理。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行政辦公區、商業居住區、商貿區、工業區等功能分區日趨明顯,城容城貌明顯改善。城市品位的提升,吸引了大批縣內外客商、羣眾來縣城居住、創業。

一、以規劃為龍頭,打造特色_____。

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靈魂,是城市發展的藍圖,是建設管理的依據,也是本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框架。_____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重要的區位優勢、獨特的氣候條件,為從根本上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個性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近年來,我們一直強調規劃在城市建設中的戰略地位,聘請高標準的規劃設計部門編制了縣城總體規劃和重點區域的修建性詳細規劃,明確了城市定位、功能分區、建築風格和城市佈局,為城市建設提供了可行依據,是實現建設_____社會文明、經濟繁榮、安全舒適、設施完善、景觀優美、生態良好、適宜居住的現代化城市發展的重要舉措。力爭逐步彰顯城市特色,為_____縣經濟社會的發展描繪出了宏偉藍圖。在規劃管理中,始終遵循“規劃是一切工作的起點,也是一切工作的終點”的原則,力求達到城市建設不留遺憾,不留敗筆,不留罵名。在城市建設中,狠抓城市總規和詳規的落實。嚴格審批程序,堅持依法辦事,實行一支筆審批,防止政府與部門、部門與個人亂插手現象,實現規劃的高起點,管理的高要求,政府的高投入,使城市規劃的美好藍圖逐步呈現。

二、依託項目建設,打造產業化_____,創造適居環境,打造和諧_____。

推進城市化建設進程必須依賴於主導產業,達到城市建設與特色產業的相互促進、和諧統一。從優化縣城功能佈局入手,以解決企業用地瓶頸為重點,積極推行“工業入園、商業入市”,打造產業集羣,建立專業市場。把企業發展的要求與_____縣城建設發展的實際結合起來,推動全縣的城市化進程。和諧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城市

建設管理的目的也是以人為本。_____縣以完善城市功能,打造靚麗、優美、便捷、舒適、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小城市為目標,以總體規劃為指導,以解決羣眾熱點、難點問題為突破口,齊心協力、真抓實幹,在住宅小區、道路拆遷、供排水、綠化、亮化、淨化等方面效果顯着,有效促進了_____城市化建設。為改善羣眾居住條件,美化居住環境,積極推進亮化、綠化、美化、淨化工程,完成了城區主要街道、重要部位及沿街建築物的亮化,從根本上解決城區道路擁擠混亂、髒亂差等現象。

三、依靠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打造文化_____。

文化是民族的,是世界的,是永久的。只有在城市建設中體現城市文脈,挖掘文化、傳承文化、展示文化、發展文化,才能建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個性化城市。_____歷史悠久,縣內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古蹟多。風景名勝古蹟、城市建設需要大量資金作保障。_____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單靠財政投入遠遠不能滿足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要求。而經營城市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決城建資金瓶頸制約的有效手段,是轉變城建機制、加快城建步伐的有效途徑。只有解放思想、轉變職能,樹立經營城市理念,走市場化、產業化的路子,城市才更有活力。_____縣按照“以城養城、以城建城、以城興城”的經營城市思路,運用市場經濟手段,激活各方面的資本要素,實現了城市建設存量資本和增量資本的良性循環,克服了縣城建設起點低、財力不足、歷史欠帳較多的困難,通過內部挖潛、以地生金、加強外聯、拓寬投資,實現了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為強化政府對土地的壟斷性管理,堵住零星建設的口子,將城市建設用地全面納入市場化軌道,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設用地規劃範圍內的所有土地,由縣政府統一徵用、統一收購、統一儲備、統一供應,收益資金全部用於城市建設。

四、調研建議

針對_____現在沒有一個成規模的農家樂,夏天非常炎熱,沒有一個成規模的游泳館,沒有一個成規模的舒適的錘釣魚場。因此,我們建議,借_____實施四大戰略的大好契機,在_____縣城南大門(原國營紙廠)區位優勢好,水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是_____的門面,有旅遊業的帶動,在此興建農家樂、修游泳館、建活魚養殖場,供縣城居民和外來遊各度假旅遊,提供休閒悦樂一條龍服務,拉動二三產業發展,增加財税收入,擴大就業渠道,減緩就業壓力。

_____的城市化建設才剛剛起步,處在初級階段,還有許

多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但是我們堅信,有縣委政府的堅強領導,有上級的關心心支持,各部門通力協作,經過不懈的努力,_____人民一定能實現規劃目標。不久的將來,一座經濟發達、環境優美、個性突出的現代化小城市必將展現在我們面前。

【第7篇】特色小鎮創建情況調研報告

建議以特色小鎮建設為抓手,配合以下措施,進一步加快我市鄉鎮特色發展和優化提升。如下是給大家整理的特色小鎮創建情況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特色小鎮創建情況調研報告篇為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特色小鎮創建的要求,加快我鎮特色小鎮建設步伐,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城鄉統籌發展,根據縣委辦、縣政府辦《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創建工作調研的通知》要求,我鎮組織專門力量對創建特色小鎮的工作基礎、特色亮點、意見建議等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_____鎮特色小鎮創建的總體情況

(一)工作基礎

今年8月,在中共_____鎮第十六次黨員代表大會上提出,要更加註重產業發展,推動鎮域經濟新跨越,並提出了用五年的時間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做全縣農業轉型的示範園;因地制宜主攻工業,做全縣主攻工業的創業園;因勢利導做大服務業,做全縣服務業發展的後花園的創建特色小鎮總體思路。明確要求全鎮上下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重點支持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啟動鎮電商服務站、村(社區)電商服務點建設,培育一批農特產品銷售電子商務交易企業,重點打造_____村電商產業點。加大旅遊項目宣傳推介力度,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重點開發_____*、_____等農家樂生態休閒旅遊項目,做旺旅遊經濟。力爭到2022年,全鎮特色產業增加值達到2.8億元。目前,_____鎮特色小鎮按照3年近期5年遠期的規劃正在穩步推進,其中約五分之一的特色小鎮創建工作已基本成型。如_____村溝域經濟示範帶集鄉村旅遊與民宿體驗、傳統產業及新興產業、運動休閒產業於一體,成為全縣最大的生態旅遊農莊和柑橘苗木繁育基地之一。

(二)產業基礎

根據_____鎮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特色小鎮將聚焦溝域經濟、現代農業、綠色環保、生態休閒旅遊等支撐未來發展的三大產業,並堅持產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目前,_____休閒農莊、_____休閒農莊已成為全縣休閒生態遊的品牌,特別是_____休閒農莊,2022年被評為全市三星級農家旅遊地;_____村柑橘苗木繁育、假植基地已完成土地流轉,正在搭建育苗大棚,預計今年12月可以進行育苗,是目前全亞洲最大的柑橘苗木繁育基地之一;_____村千畝獼猴桃種植基地,有集中種植和分散種植兩種方式,通過集中種植來帶動分散種植,目前已建成種植基地一個,面積300餘畝,正在籌建一個採用現代化管理方式的種植基地一個,擬種植面積200畝,總投資1000餘萬元;_____村中華蜜蜂谷,以綠色、創新、共享為理念,通過三養模式帶動養蜂業發展,目前已養蜂1600餘桶,後期將陸續開發綠色生態產品,並將採取現代銷售模式,將實現產供銷的產業一體化。

(三)資源基礎

我鎮位於_____縣西南部,與_____縣、_____縣和_____縣接壤,縱座_____粵邊陲,是_____、_____兩縣與_____省_____縣交界處,是_____西大門。鎮政府駐地_____村,距縣城15公里。全鎮國土面積237.5平方公里,耕地420.73公頃。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6個行政村和_____、_____2個居委會,共125個村民小組和6個居民小組,總人口3669 户1.25萬人,其中畲族人口210人。全鎮共有林業面積32萬畝(其中毛竹林基地面積6.5萬畝),林木茂盛,植被保護完好,毛竹林區已列入世行發展規劃,並已編入珠江防護林區規劃。境內有60餘種野生中草藥材和豐富的動物物種。礦產資源有鐵、鈾、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石英、鉛鋅礦等。境內有45條河溪,河流匯入東江,屬東江河系脈源之地,興建_____、_____一級及二級、鐵水坑等電站11座。

(四)土地基礎

在土地資源保障方面,對納入創建範圍單的項目,新增的建設用地將由各村(社區)先行進行土地流轉並辦理農用地轉用及供地手續。如目前的休閒農莊、苗木基地、養兔基地、獼猴桃種植基地等土地流轉,大部分由所在地村委會與農户訂立土地流轉合同,再由建設方與村委會訂立總合同,這樣既減少了中間環節,又體現了對建設方的服務,減輕了項目建設方的負擔。目前,僅_____村一個村,用於特色小鎮創建的土地流轉面積,便達1200餘畝。

二、_____鎮推進特色小鎮創建的特色亮點

目前,_____鎮通過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有效帶動了鎮域經濟發展變化,有力推動了經濟轉型升級和城鄉統籌發展,特色小鎮的創建工作已走在全縣前列。我鎮特色小鎮的主要做法和特色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發展一個產業(一個特色)。我鎮提出,特色小鎮創建要與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打造溝域經濟示範點相結合,相促進,必須是產業特色明顯、自然資源豐富的區域,在全縣要有較高的代表性,並將其打造成為產業集中、專業化強、富有特色的地方特色產業集羣。為此,我鎮立足生態做文章,發展生態休閒遊、生態種(養)植,開發生態綠色產品,注重引進資本、加強技術培訓,不斷提高檔次與競爭力。

二是明確一個主體(一個投資主體)。我鎮在創建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堅持政府搭台、企業唱戲,政府只提供規劃、土地流轉,由企業自主籌融資,不但減輕了政府負債壓力,也釐清了政府與企業的責任與分工。目前共引進資金3500萬元,這種以企業為投資主體的運作方式,有效解決了特色小鎮創建融資難的問題。

三是劃定一個區域(一個發展思路)。我鎮創建特色小鎮工作,在區域方面採取與溝域經濟相結合的形式,在思路方面採取一帶一路的方式有序推進,區域面積不超過3平方公里,體現了小而精的理念。

四是實行一個運作方式(市場化運作)。我鎮明確以市場化運作為主,藉助企業招引企業,通過產業集聚產業,政府主要做好規劃編制、完善政策、設施配套等,不直接干預企業的市場行為。

三、對推進我縣特色小鎮發展的建議

當前我縣鄉鎮經濟實力總體較弱,xxxx年全縣鄉鎮財政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的鄉鎮僅2個,大部分鄉鎮財政收入在600萬左右,因此,急需要通過特色小鎮發展,做優做特進而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強化產業就業支撐能力,實現轉型升級。

下一階段,建議以特色小鎮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加快我縣特色小鎮發展和優化提升。

一是出台特色小鎮創建工作意見。圍繞培育特色小鎮,出台培育相關工作意見,針對我縣產業優勢和特色,按照自主申報、專家評審、縣領導小組批准等程序,培育一批工業主導型、現代農業型、生態休閒型、文化旅遊型、商貿物流型特色小鎮,打破行政區劃,在中心區域、城郊的周圍或部分鄉鎮,探索設立一批特色小鎮進行培育。

二是完善工作協調推進機制。成立全縣特色小鎮創建領導小組,整合成員單位資源力量,制訂完善加快特色小鎮發展和優化提升的政策意見,研究制訂特色小鎮創建標準、考核辦法、獎補標準。

三是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對特色小鎮範圍內的建設項目整體打包列入縣級及以上重大項目,並享受重大項目優惠政策。設立特色小鎮項目建設用地專用指導數,對需新增建設用地的,適當給予指標傾斜。設立專項扶持資金,用於小城鎮基礎設施、公共事業、特色產業項目建設,優先考慮特色小鎮需要。

特色小鎮創建情況調研報告篇,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8篇】民族風情特色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民族風情特色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眾所周知,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類文明及農耕文明發祥地之一。中國古代科技曾經長期領先於世界,還曾創造出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和城市文明,創造出世界上獨具特色的文學藝術、哲學、史學、教育等精神文明成果。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生命力最強、曾經最發達的文明,在整個世界文明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

_____縣是_____西北部邊境_____縣,草原文化古蹟大縣,也是_____等遊牧民族生息繁衍之地,歷史悠久。這裏地形地貌複雜,擁有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如草原神石城、木斯島冰川、紅山湖、雅丹地貌神祕大峽谷等,旅遊資源極為豐富。_____*位於_____地區_____縣境內,距_____縣城18公里,_____的柏油路與著名景區喀納斯湖相通,西聯哈國齋桑縣,交通十分便利,這裏的_____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他們的民族餐飲、服飾、民族歌舞、婚娶節慶文化等獨具特色,具有濃厚的民族丰韻和文化參考價值,這裏有較多的文化古蹟,開發文化旅遊潛力巨大,這些種種的資源和_____文化古蹟就形成了獨具_____特色的_____文化。近年來,_____縣委、政府加大對人文文化和文化古蹟的開發力度,做強本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把_____縣的文化建設當成一項重要的工程來抓,取得了矚目可喜的成績。目前,在縣域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我縣的文化建設,我認為應該主要側重於五個方面:突出一個重點;建設兩個基地;打造三個品牌;堅持以人為本;開發文化旅遊景點。

一、突出一個重點。

重點就是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越是民族的東西,越是世界的東西。20xx年10月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約》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應涵蓋五個方面的項目:〈1〉口頭傳説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風俗、禮儀、節慶;〈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並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中的非物質性涵義,是與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質生產相對而言的,是指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為目的的精神生產這層涵義上的非物質性。

所謂非物質性,並不是與物質絕緣,而是指其偏重於以非物質心態存在的精神領域的創造活動及其結晶。它的方針: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工作原則: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20xx年5月24日,在成都召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論壇上,數10位國內外專家發表世界上首個國際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宣言——《成都宣言》,以喚起全世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保護和促進世界文化的多樣性。37位專家共同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着現代文明衝擊和被世人遺忘的嚴峻形勢。宣言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每個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活態基因,是確定文化特性,激發人類創造力的重要因素。雖然,我國的非物質文化起步晚,但動作大,影響大,投資力度大。我縣也不例外,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力度較大。

20xx年5月20日,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伊犁_____自治州的“_____族阿依特斯”被錄入。我縣在現有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_____族動物模擬舞阿尤畢”。為此,我們不能停留在取得的成績上而應更加加倍努力,積極工作。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通知》(國發[20xx]4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20xx年4月26日)和《關於加強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的文件精神,提高認識,明確指導思想;強化責任,加強領導;加大力度,全面管理。政府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文化旅遊發展計劃,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廣泛吸納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開展保護工作;要加大保護工作的經費投入,人才培養,切實認識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指導思想、基本方針和總體目標,解決突出問題。在保護的基礎上,正確利用和開發,不斷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推動我縣各項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建立兩個基地。

(一)以五鄉兩鎮為中心建立_____族民俗風情文化基地。

_____縣的五鄉兩鎮有_____族獨有的民俗活動。41個行政村都有各自不同的習俗、禮儀、節慶、節令並且正在形成與現代文明相融合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地域文化。除已經由自治區級批准公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外,還有許許多多民族民間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存。如歷經九代、傳承千年的_____族民間舞蹈“哈熊舞”,“黑走馬”等,這些民間民俗活動至今仍留存於鄉村,並代代傳承。此外,包括民間的一些傳統民俗文化遺產應有盡有,在外人看來,_____族人民 天天跳舞,月月過節,年年喜慶,一波接一波。而內涵豐富的民俗文化已經逐漸引起全國文人墨客的重視和參與。所以,搶救、挖掘、整理、保護、傳承和開發民間民俗文化是我們工作的當務之急。從以上內容來看,這裏基本上形成了一個民俗活動基地,有着建立_____*族民俗風情文化基地足夠成熟的條件,我們要抓住機遇,千萬不能錯失良機。

(二)以_____為中心建立旅遊休閒度假文化基地。

_____*地處中國_____縣與_____斯坦國交界處,距_____縣城18公里,號稱“_____西北對哈第一大門”。_____的柏油路與著名景區喀納斯湖相通,西聯哈國齋桑縣,交通十分便利。國門景區地勢平坦,草木茂盛,界河兩岸生長着茂密的白楊、絮柳等,景色宜人,國門構成_____景區獨有的風景。遊人來到此處觀光,可清新感受到異國風光;通過_____還可以清楚的看到鄰近哈國齋桑縣風景,齋桑縣境內風光旖旎,旅遊資源豐富,擁有美麗的齋桑湖,湖邊沙灘與有名的庫爾勒“黃金海岸”相比毫不遜色。遊客既能欣賞誘人心醉的異國風光,又能領略哈國獨特的亞歐交融自然生態和民俗風情。_____在秦漢時,呼揭、匈奴相繼駐牧於此。魏晉南北朝時為柔然、突厥薛延陀部等民族駐牧。隋唐之際,為西突厥葛邏祿牧地。唐王朝先後設大漠、陰山、金山都護府管轄其地。五代宋、遼時期,克烈、乃蠻等部在此遊牧。西遼曾在此設西部招討司。公元1204年,蒙古鐵木真征服乃蠻,乃蠻西遷,斡亦刺惕部崛起,本地為窩闊台封地,設尚書省、行省,公元1762年,清設“總統伊犁等處將軍”,統轄天山南北路,本地屬將軍治下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管理,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_____縣佐,1930年,_____縣佐升格為縣,屬阿山道管轄,1954年_____隸屬_____地區。無論是歷史文化、商業文化、古道文化,還是大眾教育文化以及以文學和傳統書畫藝術為主體的高雅文化,各種形態的民間文化,已形成多元文化基因和恆久的生命力,當屬文化之鄉的行列。總之,這裏的交通、飲食、通訊等等已具備建立文化基地的條件。

三、打造三個文化品牌。

(一)打造“_____歷史古蹟”文化品牌。

_____縣是_____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名勝古蹟、歷史文化眾多。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森塔斯石人像以及託海闊拉斯巖畫,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在歷史的長河中,_____族人民及其先民們在草原上創造了燦爛的牧業文明,他們留在巖石上的巖畫,留在荒蔓草地上的遺址及遺物記載了人類的繁衍,敍述着他們的歷經滄桑,不斷戰勝自然、創造古代文明的過程。已發現的巖畫可分為敲鑿、磨刻、彩繪數種,其中敲鑿畫最多,盛行於青銅及鐵器時代。_____喀爾交牧場的克孜爾庫拉地方的巖畫面積較大。巖畫處於懸崖陡壁之上,採用陰刻手法,題材廣泛,刻有黃羊、狐狸、大頭羊、駱駝、馬、牛、犬、射弓箭的人物等。是人類生殖、狩獵、勞動、征戰、娛樂及其他各種活動的真實紀錄。加克別依特古墓:位於_____縣城南部,距託普鐵熱克鄉12千米,地處拉斯特河灘,是古墓遺址,周圍樹木成蔭,夏季風景秀麗。佔地面積24平方米,高3.5米,用鐵皮做成半球型墓頂,有月牙標誌。加克,清官吏,死於1914年。此墓當年6月開始興建,10月竣工,十年**中被破壞,現僅存遺址。經恩斯汗別依特古墓:位於託斯特鄉政府東南9千米的一山谷內,地勢平坦,四周有圍牆,形如氈房(蒙古包),經恩斯汗是清末地方官吏,艾林郡王之父,王公銜,1910年去世。經恩斯汗墓建於1913年,12柱土塊結構,內葬經恩斯汗公爵和其長女帕孜依。1969年秋,在_____縣拉斯特(什汗塔勒)挖掘渠道時發現文物,據初步考證,屬1883左右蒙古親王(_____稱“薩爾王”)的墳墓中的殉葬品,共22件。1986年,地區檔案處拿走了一部分文物。據推測,這些由黃泥、酥油拌和,通過模範刻製出來的模塊,主要內容是佛像、經幢、錢幣等類物品。因為蒙古族信奉藏傳佛教或喇嘛教,這些物品可能是有祭祀意義的殉葬品。這些文化遺產和歷史遺物真正打造出了“_____歷史古蹟”在_____的文化品牌。確認歷史遺留古蹟,打造“_____歷史古蹟”文化品牌,不但對豐富我縣的文化內涵有積極作用,而且對全世界展示邊境遊牧民族文化有積極意義;不但對推動全縣旅遊業的發展有積極作用,而且對推動我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打造“_____族動物模擬舞阿尤畢”文化品牌。

“_____族動物模擬舞阿尤畢”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阿尤畢是_____族獨有的民俗活動,其中的儺文化現象引起多方的關注。他們用舞蹈來表達思想,抒發感情,具有濃郁的草原民族生活特點,其中有模擬動物動態特徵和生活習性的舞蹈(又稱似獸舞蹈),比如熊舞(阿尤畢)刻畫着狗熊的動態,黑走馬(卡拉角勒哈)表現草原上駿馬的矯健,還有天鵝舞、山羊舞、鷹舞等。這都是能歌善舞的_____人結合牧區生活和勞動生產創造的舞蹈。“阿尤畢”當年實際上就是_____在託依(聚會)時“逗樂子”的一個活動。為了製造喜慶的氛圍,人們模仿熊的步態、捕食、睡覺等動作而創造了這種舞蹈,因為表演者特殊的化粧和詼諧的的動作贏得了大家的喜愛。作為一種民間舞蹈,“阿尤畢”的奇特之處在於它是模仿動物的舞蹈,尤其是模仿哈熊。追溯_____傳統,狩獵曾是一項重要的任務。_____獵人過去常年遊走在哈熊等獵物出沒的地方,經常觀察熊的各種習性特徵,積累了豐富的狩獵經驗。為了歡慶捕獵的勝利,獵手們模仿着熊的各種動作,把狩獵的情景編成了“阿尤畢”(即哈熊舞),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阿尤畢”在形勢規模上既有延續性,又有羣眾參與的廣泛性。表演有一定的節奏和順序,參與羣眾十分虔誠和踴躍,與鄉村文化、生活時序緊密結合,有明顯的動物模仿功能。內容豐富多彩,極富民族地方特色,其藝術內涵、音樂、表情、頌詞、服飾、禮儀等特色鮮明。即表現了_____族的文化個性,又體現了多元文化共生共榮,相互影響、交融的民族和諧現象。通過打造“_____族動物模擬舞阿尤畢”品牌,可以帶動當地民間傳統舞蹈,_____族飲食,民居等文化和其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也可以推動_____族阿依特斯文化的開發和建設。

(三)打造“自然風光度假旅遊”文化品牌。

_____地形地貌複雜,擁有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如烏拉斯特河谷避暑療養度假村、草原神石城、木斯島冰川、紅山湖、雅丹地貌神祕大峽谷等;這些自然景點可以作為象徵_____縣旅遊文化的形象品牌,由縣委、政府擴大_____草原休閒度假、旅遊觀光的影響力、宣傳力和透明度,在現有的初級規模的基礎上再次提升,與周圍的文化景區、文化中心點、農家園(樂)等有機的結合起來,上下連動,共同開發,點面結合,齊抓共管,真正打造出自治區較有影響的而且輻射面較廣的“自然風光度假旅遊”文化品牌。

四、堅持以人為本。

堅持社會主義的科學發展觀,建設文明和諧富裕的新_____,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人的因素是幹好工作的第一要素,沒有強有力的文化旅遊幹部隊伍那就是竹籠子裏打水——一場空,根本上還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目前,我縣文化旅遊隊伍人員現狀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隊伍年齡過大,專業人員缺乏,現有工作人員對現代化信息知識瞭解度欠缺,而且專業水平不高,文字功底較底,社會實踐經驗不足,加上業務經費少,辦公條件較差,沒有室內活動場所、參觀展廳等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制約,使文化工作遇到很多棘手的難於開展工作的局面和問題,建議縣委、縣政府認真研究和考慮此問題。改變調入不能調出、有編制不能進、長期有病不能退的現象,加大文化體制改革力度,真正把會管理、懂專業、善思考、有魄力的適用在合適的崗位上。説實話,我們的文化隊伍也處於瀕危狀態,工作分工,任務明確,但不能按期完成。所以,我們幹好工作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該增的增,該減的減,該上的上,該下的下,向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轉變,轉變用人理念。

五、開發旅遊景點。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旅遊業以不斷增長的勢頭迅速發展。我國旅遊業自1986年正式納入國民經濟計劃,已20多年;1998年12月國家已將旅遊業列為經濟發展的龍頭或支柱產業予以優先發展。旅遊景點(區)作為旅遊吸引物,是遊客外出旅遊的主要動機所在。旅遊景點(區)所依託資源的價值大小、景點接待服務質量的高低等,直接影響着遊客外出旅遊過程中的整體感受。旅遊景點有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資源、文物、森林園區。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生態旅遊是旅遊資源開發的三大領域。我縣可以開發的而且條件較成熟的旅遊景點有_____族民俗風情(熊舞阿尤畢)、邊境自然景區、歷史文化古蹟、邊陲國門觀光、_____*跨國旅遊等。根據以上景點,我縣以建設五個_____為主線,可以做大做強文化旅遊文章,要總體設計,儘快規劃全縣旅遊線路。線路就是產品。

總之,文化旅遊業是全社會的事業,不是單靠旅遊部門來實現來解決的問題,所以,要統籌安排,共同協作,齊抓共管是最關鍵的環節。

【第9篇】關於發展特色文化的調研報告

一、前言

(這篇調研報告原是我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科觀活動中的一個專項調研報告,由於自認為是一篇相對來説還算下了一番功夫,沒有過多八股文成份的東西,所以感覺尚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故收錄進來,也算是為我的博客增加一個新的原素吧。本文部分內容業已在淮南文化雜誌上發表,收錄時亦有刪減)

根據文體局關於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要求,從11月中旬開始進行專題調研活動,按照局黨支部的分工,由我負責《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着力打造特色文化》這一調研課題,並組成了由我任組長,劉羣、沈金鋼和李家敏三同志為成員的調研小組。11月13日,根據局《關於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認真做好專題調研活動的意見》安排,我組織召開了本課題調研組成員會議,對調研課題進行了認真討論,擬定了調研提綱。從11月14日開始,分別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實地查看等形式,認真開展了專項調研活動,調研中,共召開鄉鎮文化站長、分管文化工作副鄉鎮長、社區文藝骨幹等三個層次人員的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39份,實地考查在建鄉鎮綜合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室1個,社區文藝活動4處,廣泛聽取和蒐集社會各界對發展我區特色文化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調研對我區文化工作的現狀、資源、突出問題、羣眾需求等有了新的和更加全面的瞭解,調研小組針對所掌握的情況,從當前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視野進行認真分析形勢,運用科學發展的理念來審視我區在發展特色文化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差距,並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力求對今後這項工作的開展有所裨益。

二、現狀

1、文化設施現狀:我區原有文化館1個,區級公共圖書館1個,礦業集團企業所屬影劇院3所,經營性音樂吧8家,網吧28家,遊戲廳(室)13家,書店12家,近年來新建村級圖書室7個,11個鄉鎮(街道)雖設有文化站,但基本上都是“一塊牌子、一間屋子、一個人”,只有個別鄉鎮文化站有少量而陳舊的圖書;

2、文化隊伍現狀:區文化館現有在編人員8人,其中:中級技術職稱4人,初級技術職稱3人,但多數專業知識都不能滿足工作需要;鄉鎮文化廣播站現有人員22人,其中從事文化工作12人,這些人員中只有極少數人具備基本的文化專業知識,大部分是鄉鎮原聘任的事業單位工人身份人員或組織安置的退伍軍人,總體隊伍文化專業知識貧乏,文化活動的組織、協調水平也不高;全區現有各類民間藝術團體8個,經常性參於人員約90人,其中:民間戲劇團體3個、歌舞藝術團體1個、傳統文藝(鑼鼓、鎖吶、花鼓燈、民間燈舞)4個;區內文藝培訓點6處,以個人名義從事文藝培訓的教師約20人。

3、文化活動現狀:近年來,我區文化活動大體以重大節慶活動、參於上級舉辦的少兒文化藝術節活動、社區文化調演活動以及與企業聯合舉辦的文藝活動為主要形式。其中尤以社區文藝調演活動和與企業聯合舉辦的百姓舞台大家樂——家庭才藝展示、潘集青年歌手大獎賽經過幾年精心的培育,在區內外影響範圍不斷擴大,知名度不斷提高,已逐漸成為較具地域和風土人情特色的文化品牌;我區羣眾性文化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由羣眾自發組織開展的傳統文化活動、由企業以促銷為目的的單一演出活動和以健身休閒為目的的晨晚健身舞蹈活動較為活躍,顯現出企業以及廣大羣眾對於精神文化生活的熱情與渴求。

4、特色比較:就我區現有文化資源、基礎設施、文藝人才隊伍以及文化活動的特徵來説,與市內其他區縣相比,據有以下劣勢:一是由於缺乏基本的文化活動場館,因此,難以舉辦參於人員較為集中的大型文藝活動;二是由於基礎薄弱,師資力量較為匱乏等因素的制約,在開展少兒文藝方面同田家庵區、謝家集區等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三是由於缺乏專業人才以及後續人才的培訓相對薄弱等因素,在沿淮傳統文化藝術如花鼓燈、戲劇等方面難以與鳳台縣、毛集試驗區。據此,打造我區特色文化應考慮在上述三個方面以外進行探索創新。

三、分析

就我區現狀分析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在發展特色文化方面應予關注:

1、在全市範圍內我區人口總量靠前,經濟總量全市居中,人均經濟總量全市靠後,這一特點一方面決定了我區文化工作應以大眾化,平民化為主要方向;

2、由於農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農民增收壓力較大,整體文化消費水平較低;

3、由於區內青壯年大都外出務工,因此,文化活動的服務羣體多是“38619”部隊人員,即:婦女、少兒、老年人;

4、隨着我區煤電工業的快速發展,必將帶動區內小城鎮化進程,使農村人口快速成向城鎮聚集,以農民為主體的的城鎮社區將成為我區基層組織的主要形式;

四、存在的突出問題

1、“三熱三冷”問題。從區域上看,目前全區文化活動基本上呈現出城市熱、農村冷,從羣體上看呈現出羣眾熱、幹部冷,從職能上看呈現出企業熱、政府冷的現象。

2、“三缺問題。多年來全區羣眾性文化活動基本上處在一個缺活動場所、缺活動經費、缺專業人才的被動局面,尤其在農村,既沒有組織和從事文化活動的專業人才,也缺乏召集和管理農村文化活動的“熱心人”。

3、“三滯後”問題。就目前我區文化工作的現狀來説,一是相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速度和規模總體上是滯後的;二是相對於科技、教育、計生、衞生等其他社會事業發展的步伐來説也是滯後的;三是相對於黨的十七要求、科學發展觀的需要和廣大羣眾的需求來説更加滯後。

4、“三個薄弱方面”問題。由於上述現狀和問題的長期存在,致使當前在農村文化創作、文化氛圍以及文化品次上比較薄弱。農村中尤其是村及農户層面上,幾乎是政府公共文化事業的一個肓區;當前農民現有的文化生活有低級化、庸俗化傾向,大都侷限與農村中一年一度的廟會等。

5、城鄉、地礦統籌難度較大。由於隸屬關係、服務對象的不同,雖然我區城鄉交錯,礦村相鄰,工農混居,但現有的文化設施卻是相互封閉,各自為“政”,利用率不高,出現了整體文化設施落後與現有文化設施閒置兩種現象並存的矛盾。

6、文化隊伍缺而弱的問題。首先,各鄉鎮文化站一般只有一個人員,難以承當起組織開展一個鄉鎮文化工作的重任;其次,現有鄉鎮文化幹部多是一些聘任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或退伍安置人員,缺乏從事基層文化工作的專業知識的業務技能;第三,全區文藝骨幹呈現出兩個極端的現象,一方面傳統文藝如花鼓燈、戲曲等以老年人為主力軍,後繼乏人;另一方面,現代文藝如歌舞等則以年輕人為主力軍,形式較為單一。尤其是具有典型民俗特色的傳統文藝,在傳承與挖掘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有斷代的危險。

7、思想觀念層面的問題。目前在各級領導和文化幹部中對於發展文化事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等、靠、要”的消極思想,對於上級有項目或經費補助的就積極去做,對於上級沒有投入的活動就沒有熱心做,一些鄉鎮文化幹部反映參加區組織的文藝活動連幾百元的交通和生活補助都難以解決;受政府長期以來對於文化事業的投入缺失慣性思維的影響,不少文化幹部對工作激情不高,信心不強,只能做些鄉鎮黨委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其文化的特性成了虛名;工作缺乏創新精神,對於面臨的難題束手無策,思想僵化,思路不開闊,畏難情緒較重,工作中叫若埋怨的多,開拓創新的少,被動接受上級部署的多,主動組織舉辦的少。

8、政策層面的問題。長期以來文化事業經費沒能納入財政預算科目,財政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僅僅反映在人員工資上,有錢養兵,無錢打仗的現象比較突出;文化事業的發展沒有一箇中長期的規劃,政府也沒有一套鼓勵和扶持文化事業發展的政策與措施;現有一些以政府職能部門名義組織的文化活動大都屬於靠向企業或其他單位拉贊助的“乞丐”文化,因此影響了文化部門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挫傷了一些文化幹部的工作熱情。

五、發展特色文化的基本思路

黨的xx大把文化建設提升到展示國家軟實力的歷史高度,這對於文化工作者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加強地礦、城鄉統籌,促進區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協調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這一新要求也為我區文化事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當然,欣喜與責任同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當前,我們應當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乘勢而上,勇於開拓,秉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理念,不斷創新,走城鎮帶動農村,社區服務農民,以文藝隊伍的培育帶動文藝活動的開展,以文藝活動的開展推動文化陣地的建設,以文化陣地的建設催化特色文化的形成的發展思路。

六、主要建議

1、創新文化平台。根據我區地處沿淮,淮河傳統文化積澱厚重和區內大型企業較多,人員來自於全國各地的情況,建議策劃舉辦民俗文化藝術節,先由市級開始申辦,培育一二年後再申辦為省級節會;

2、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鑑於在不久的將來,我區11個鄉鎮都將有國有大型企業開工建設,社區將逐步成為基層管理組織的主要形式,建議及早制定全區文化事業發展規劃,完善文化設施佈局,以社區為支點,構建二公里文化圈,建立健全全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3、培育和扶持民間文藝團體。按照業餘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的要求,切實加大對民間業餘文藝團體的培育和扶持,努力扶持一批農民業餘劇團和社區文藝團體,支持他們利用節假日和集市開展內容健康向上、形式豐富多彩、風格清新質樸的農村文化活動;

4、探索加強地礦統籌,盤活現有文化資源的新機制。破除行政區劃、行業部門各自封閉的現狀,探索建立區域文化資源共享流動機制,充分發揮現有文化資源的作用,通過盤活現有文化資源來彌補文化設施不足的缺陷;

5、把人才的培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實施“種”文化戰略,改變過去單一送文化下鄉的模式,通過“請進來,送出去”,加大人才培訓力度,使傳統優秀文化得到更好的挖掘和傳承,使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地保護,使基層文化活動有人去組織,時事政策有人去宣傳,文化市場有人去管理,充分發揮人民羣眾的首創精神和積極性,努力培訓一批農民文化骨幹隊伍,實現由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讓文化真正紮根於農村,紮根於廣大人民建羣眾;

6、堅持以人為本,不斷豐富羣眾文化活動。積極創造條件,克服困難,繼續組織豐富多彩的羣眾性文化活動,力求重大節慶活動求規模,少兒文化活動上水平,品牌文化活動出精品,社區文化活動創特色;

7、實施特色文化工程。在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選擇一批具有較強文化底藴,傳統特色比較突出,傳統文化藝人相對集中的社區、村進行挖掘、整理、策劃、培育和扶持,打造特色文化社區、村,幫助其策劃,申報文化名村(社區);培植一批文化示範大院(户),並加以策劃、包裝和推介,使其成為觀念先進、文化繁榮、經濟發展、文明和諧的典範;

8、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區文體中心項目建設進度,努力使該項目成為集健身、培訓、競賽、演出、展演、陳列等多項功能為一體,功能齊備,造型美觀的文化標誌性建築;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儘早構建全區以區文體中心為中樞,以綜合鄉鎮文化站為骨架,以社區和村文化活動室為基地,以文化資源資源信息共享工程為紐帶的全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9、構建發展和扶持特色文化的長效機制。建立和完善特色文化的政府扶持機制,鼓勵創新機制和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制定發展特色文化的長遠規劃,把發展特色文化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和領導幹部目標考核體系;設立區級文化發展基金,鼓勵社會各界自辦或援助農村文化事業,用足用好國有有關扶持農村文化事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各類涉文項目;

10、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創新精神謀劃文化工作。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加強文化隊伍建設,充實鄉鎮文化幹部隊伍,加強對文化幹部隊伍的政治業務培訓,提高他們在實踐中運用科學發展觀推進特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能力;轉變工作作風,堅持文藝工作雙百方針和三貼近原則,鼓勵創作反映時代風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有思想性,又為廣大羣眾所喜愛的文藝作品;尊重人民羣眾的首創精神,積極挖掘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將傳統藝術形式賦予時代鮮活內容。

黨的xx大已經為文化工作描繪了宏偉的藍圖,科學發展觀為廣大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時代成就偉業,思路決定出路,我們堅信,有黨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全體文化工作者的共同拼搏,我們一定會迎來一個盛世興文的新局面。

【第10篇】鄉鎮特色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近年來,薛城區沙溝鎮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強力推進第三產業,全力打造特色產業鎮。

一、特色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沙溝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總面積84.5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人口5.5萬人。全鎮特色產業主導產品為木材、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從業人員4100餘人,去年實現年銷售收入8.4億元。自以來,重點培植了捷利林業等8家限額以上骨幹企業,全鎮發展民營企業24家,總數達到46家,新發展個體工商户720户,總數超過1000户。累計簽訂招商引資合同38項,合同利用外資8.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7.4億元,年均增長50%。先後招商引資了棗莊港、濟正保健品、順翔科技、超級市場等4個過億元項目,捷利木業等過千萬元項目14個,過百萬元項目20個,實現當年投資、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項目12個,增加税收2200萬元,為沙溝經濟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二、主要特點和經驗做法

一是經濟發展速度快。近年來,全鎮上下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二是重點骨幹項目多。順翔科技、棗莊港、濟正保健品、捷利木業、超級市場等一批骨幹項目、龍頭企業促進了沙溝經濟的迅猛發展。今年1-9月份,全鎮實際利用外資3.68億元,實際到位固定資產投資2.94億元,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122%和117%。三是基礎設施投入大。為確保特色產業發展,自以來,共投入資金3000餘萬元,整理土地2萬畝,新增灌溉面積2萬畝,改善灌溉面積3.5萬畝,為特色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四是中小型企業發展迅速。自至今,全鎮共有總投資1.6億元的濟正保健品、總投資1.2億元的棗莊港、總投資1.2億元的順翔科技、總投資1.2億元的超級市場等4個過億元企業,帶動了沙溝鎮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

沙溝鎮特色產業,近年來取得了很大成績和經驗,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在發展中也存在和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如:農業基礎比較薄弱,產業化水平較低;工業結構不合理,骨幹企業少;第三產業層次較低,經濟運行質量不高,經濟效益差,缺乏特色和競爭能力,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上級特色產業政策和資金的幫扶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等等。

四、下步工作打算和意見建議

今後,我鎮將繼續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富民政策,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效益為中心,做好三個方面結合文章,努力促使全鎮特色產業快速發展。

(一)結合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逐步實現由農業、林業大鎮向工業化城鎮轉變

堅持把工業放在經濟發展的突出位置,進一步強化工業興鎮意識,以招商引資為動力,在實現經濟跨越發展上求突破。以招商引資為動力,不斷在創新招商引資方式上做文章,千方百計把項目引進來。加大跟蹤服務力度,對引資落地項目,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實行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項獎懲,確保建設見效。不斷拓寬招商新空間,狠抓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提高項目合同履約率、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做到引資一個,落實一個,建成一個,達效一個,不斷提高招商引資成功率。

(二)結合市區城市規劃,切實擴大城鎮建設規模

結合新城城區南擴、薛城城區南拓的市區城市規劃,以個體經濟為重點,發展私營經濟主導型城鎮。以民營企業發展為重點,在培植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上求突破。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強鎮富民”的戰略措施來抓,擴大城鎮建設規模,提高規劃檔次和建設水平。突出特色,強化功能,重點抓好城鎮基礎設施,工貿小區和市場建設,積極發展以民營經濟為特色的城郊型城鎮。

(三)結合區位優勢,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充分發揮我鎮區位、交通優勢,加快棗莊港建設,加快魯南物流中心建設速度,繼續加大張莊石榴山莊投入力度,積極挖掘鎮內旅遊資源,開展以鐵道游擊隊基點村為主體的紅色旅遊,加快城鎮住宅示範區建設,大力改善住宅功能,搞好小康型住宅,使建設的總體水平有新的提高,同時因勢利導,啟動民資、外資,大力發展商貿、餐飲、文化、娛樂等第三產業,在全鎮形成千家萬户搞個體、幹民營的良好局面。

【第11篇】氣象部門突出特色公共氣象服務狀況調研報告

公共氣象服務是指氣象部門使用各種公共資源或公共權力,向政府決策部門、社會公眾、生產部門提供氣象信息和技術的過程。

一、前言

發展公共氣象服務,是中國氣象局黨組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國務院3號文件和國辦49號文件精神,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改革的經驗而提出的戰略任務,是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應對氣候變化和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氣象部門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職能的有效途徑,是增強氣象服務在整個氣象業務中主導地位、實現氣象綜合實力整體躍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發展公共氣象服務,不僅是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羣眾對廣大氣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們氣象部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我們作為發展公共氣象服務的促進者和實踐者,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標,切實轉變作風,不斷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二、調研方法

2、地點:市氣象台、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懷寧縣氣象局、嶽西縣氣象局

3、調查對象:在職職工及外聘人員

4、調研方法:座談會與發放調查問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調研發現我市氣象事業發展面臨着不少突出的問題。一是氣象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與防災減災的需求不相適應,災害性預報的準確率不高,特殊天氣預報能力很弱,氣象服務產品單一,專業服務產品精細化嚴重不足,服務缺乏針對性;二是氣象現代化體系中業務、創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與業務服務不結合、人才結構與工作實際不適應,各個方面優秀人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弱,氣象科研實際應用不夠;三是受區域經濟、業務量、人員現狀和歷史原因影響,職工待遇與工作不一致,重點項目在爭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夠,地方政府投入嚴重不足,一些縣局多年地方支持沒有變化,縣局氣象事業發展不平衡。

7

(二)建議

繼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服務需求為牽引,大力推進三個體系建設,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災害性天氣監測和預報服務能力,不斷拓展業務和服務領域。

1、抓好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突出雷達工程

發展現代氣象業務體系是提升服務水平、業務能力的正確方式和有效途徑。要以公共氣象服務為引領,以氣象預測預報為核心,以綜合氣象業務為基礎,加快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步伐。

要完善決策氣象服務和公共氣象服務流程、服務規範,質量考核和效益評估,提高公眾氣象服務的精細化水平。深入開展政策性農業氣象保險氣象服務,逐步建立城鄉規劃、重大工程建設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和制度,加強交通、旅遊、電力專業氣象服務能力。要改進和完善以數值預報產品為基礎的中短期精細化預報技術方法,提高降水預報水平,預報成績要達全省較前水平;加強短時臨近預報,完善業務值班、預警發佈等制度,加強重要天氣過程預報技術總結分析;加強規範化建設,編制業務手冊,服務手冊,技術要規範,使每個業務人員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氣特點進行鍼對性服務。

堅持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不動搖,提高氣象的裝備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國布點的_____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雷達樓要確保2022年底前達到基本運行,確保工程建設質量,氣象新區建設要同步進行。進一步加強專業氣象觀測站點建設,進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風能觀測及資料整理分析,爭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幹線,佈設包括能見度自動探測項目的多要素自動氣象站。全面升級建設縣級dvb-s數據接收系統,進一步發揮業務監控系統的作用。落實裝備保障“三級管理、二級維修”業務工作體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實質性開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動氣象站、區域氣象站的巡查、巡檢、校標、維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和建立氣象觀測業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對氣象站歷史沿革、觀測環境等進行信息化管理。要繼續抓好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和改善,年內專項規劃要全面完成,對環境無法改善的縣局要爭取地方政府支持,進行站址遷移。

2 3 4 5 6 7

2、繼續提高業務管理水平,突出保證基礎業務質量穩定

繼續加強規範化建設,提高工作效率;繼續加強規章制度執行,提高服務意識,強化責任感;繼續加強學習和崗位練兵,練好基本功。抓好日常儀器巡視維護、觀測發報、報表審核、網絡維護等關鍵環節,繼續完善基礎業務流程,搞好質量控制;建立業務管理員台站聯繫制度。每個業務管理員聯繫1-3個台站,負責所聯繫台站的業務指導和運行監控;建立全市業務質量分析會制度,監網科每月召開一次有分管領導參加的全市業務質量分析會,對前期業務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對下一步業務工作進行部署。切實保證地面測報、高空探測、農業氣象業務質量的穩定,保證區域自動站、特種觀測、網絡傳輸等考核達到目標要求。

弘揚我市基礎業務工作優良傳統,提高管理水平。組織制定和完善綜合氣象觀測業務急需的規範標準,積極研究開發市縣氣象業務服務系統平台。繼續完善台站監測網絡業務應急預案。加強探測業務及保障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進一步規範預警信息發佈,災情直報流程及制度。健全應急響應機制,落實氣象災害應急隊伍,加強預案演練,全面增強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制定相關應急預案,適時開展應急演練。進一步做好區域站的評估和優化工作,完善區域站網布局。加強區域站的巡視、維護和維修,提高區域站資料的可靠性。

3、繼續抓好氣象服務,突出氣象防災減災

做好氣象防災減災是黨和國家對氣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_____市政府對氣象工作的需求,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決策,全力以赴做好氣象服務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鬆,一個過程不放過”為宗旨,努力實現氣象服務“無所不在,無微不至”,做到服務準確、及時、優質、高效,切實當好決策氣象參謀。

1 ,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12篇】縣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調研報告

農業是城鎮的支柱產業之一,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縣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閲讀!

根據xx區農牧業廳印發的關於開展《特色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修編資料編報的通知要求,xx縣農技推廣中心對xx縣特色農產品實際情況作了認真調研,現將調研內容報告如下:

一、xx縣特色農產品發展現狀

xx縣總土地面積592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18萬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常年維持在100萬畝左右,其中雜糧雜豆30萬畝左右,最高年份可達 40萬畝以上,平均單產200公斤左右;甜菜種植面積7萬畝,平均單產3噸左右;馬鈴薯種植面積11萬畝,平均單產2000公斤左右;向日葵種植面積 8.5萬畝,平均畝產165公斤左右。

農業是xx縣的支柱產業之一,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近年來,在上級業務主管單位的指導xx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為指針,緊緊圍繞xx縣實際情況,加快培育主導產業和區域性特色產業的步伐,選擇馬鈴薯、向日葵、雜豆和甜菜產業作為全縣突出發展的優勢產業,不失時機地推動這些主導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積極引導和扶持林西冷山製糖公司、馬鈴薯深加工產業、設施馬鈴薯、xx縣老三區牌雜糧豆等區域性特色產業發展。通過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和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擴大了生產規模,加強了基地建設,提高了農業產業化整體和集約化生產水平,產業區域化生產格局基本形成,特色優勢日益凸現。總的來看,我縣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是健康的、卓有成效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

xx縣成立了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結合我縣實際,立足資源優勢,制定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思路明確,佈局科學,工作力度明顯加大。根據農業發展定位和期限發展目標,我縣農業發展的功能區塊可劃分為以下四塊:一是馬鈴薯高產高效示範區;二是甜菜高產高糖示範區;三是雜豆生產示範區;四是向日葵高產高效示範區。

2、產業佈局取得新突破,優勢特色產業帶初步形成

一是馬鈴薯高產高效示範基地建設,建設示範區3片,分別落實在統部鎮水泉村、碧流汰村和統布村,重點推廣脱毒優質種薯、合理密植、測土配方施肥、機械化作業、節水灌溉、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高產高效配套技術,通過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和辛勤努力,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馬鈴薯的品種專用化、技術標準化、生產區域化、經營產業化,提升馬鈴薯的品牌,實現增產增收;二是甜菜高產高糖示範區,以糧油糖高產創建項目為支柱,以冷山糖業為市場依託,全面帶動甜菜高產高糖示範生產,大力發展甜菜生產特色產業。三是雜豆生產示範區,xx縣老三區牌雜糧響譽區內外,並直接供給中南海,而且於 2022年通過了無公害生產基地的認證,在新城子鎮和十二吐鄉建立雜豆生產示範區,大力發展雜糧豆產業,使雜糧豆產業成為xx縣品牌的優勢產業之一。四是向日葵高產高效示範區,在向日葵全膜雙壟溝播及膜下滴灌項目的帶動輻射下,向日葵種植輻射到統部鎮、新林鎮、五十家子鎮和官地鎮4個鄉鎮,帶動周邊6.5 萬畝向日葵生產。推廣各類適用節本增效栽培技術3.6萬畝,包括地膜覆蓋栽培技術2萬畝,膜下滴灌技術1000畝,全膜覆蓋面積860畝,目標產量150 公斤/畝,平均畝產204.5公斤,發展前景可觀。

3、優勢特色產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直接和間接促進了農民增收。據調查,馬鈴薯主產區平均畝產2720.6公斤,1.2元/公斤,畝產值3264.72元,成本 730元/畝,畝純收入2534.72元,收益很高;甜菜高產高糖示範區平均畝產3.1噸,520元/噸,畝產值1612元,成本530元/畝,畝純收入 1082元;向日葵及雜豆實用新技術在高產高效示範區內的大面積推廣應用,顯著地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大大提高了示範區農業科技含量,促使示範區形成鮮明的主導技術,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科技支撐作用明顯,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有所提高,優勢特色農業普遍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示範區和現代農業的樣板基地。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總體目標

1、指導思想

以市場為導向,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品質量為重點,以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在穩定優勢特色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傳統優勢產業,着力培育發展特色型和經濟型農業,進一步調大規模,調高檔次,調大市場,調活機制,推動全縣農業向優質特色、高效、發展,堅持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通過幾年的努力,基本建成現代農業發展的格局。

2、基本原則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堅持重質量、講效益的原則,堅持以科技為動力的原則,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的原則。

3、發展目標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重點,產業化經營、項目化運作、社會化服務,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積極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開拓市場。以優質馬鈴薯、向日葵、甜菜種植和特色雜豆產業為龍頭,培育扶持優質馬鈴薯、雜糧豆、甜菜、油葵等主導品種,形成規模化生產,增強市場競爭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積極開發市場,發展品牌農業,增強優勢農副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搞好農業項目招商。按照工業項目的運作方式,做好農業項目的規劃、可研、申批工作。

到20xx年,我縣在穩定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確保產品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擴大特色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力爭馬鈴薯達到15萬畝,向日葵10萬畝,甜菜10萬畝,雜糧豆30萬畝,到2022年全縣優質專用馬鈴薯種植面積20萬畝,向日葵15萬畝,縣內甜菜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雜糧豆40萬畝,年平均培訓農民4.5萬人次,科技入户率達90%以上,主要農作物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新品種應用率達到40%,種子精選加工率達100%。 積極促進科技進步,大力推廣優勢特色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防治、新品種引進等技術措施;積極構建農業信息網絡平台,促進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大力扶持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經紀人隊伍的發展,扶持發展規範化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100個,切實提高服務水平;繼續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認證力度,擴大品牌優勢,農產品商品率達85%,其中無公害產品達80%以上。全縣勞動力從事二、三產業的比重達到85%。使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 8000元大關。種植業結構和品種進一步優化。 特色農業進一步發展,產業化經營水平明顯提高。培育重點龍頭企業10個,帶動農户20000户,促進加工型、服務型、營銷型農業龍頭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產業化經營機制進一步健全,訂單農業、合同農業、產銷銜接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農業服務體系。 到2022年,我縣將基本形成現代化農業,達到六化標準,具體指標如下。

(1)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現代化。生產條件得到徹底改善,設施農業比重加大,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電氣化、水利化。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5%;三灌有效控制面積達到80%。

(2)農業科學技術現代化。建立起完善的農業科技引進、示範、推廣體系和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在農業生產上廣泛採用現代化農業技術。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0%;居領先水平的種養業良種普及率達到90%;實用農業技術普及率達到85%。

(3)農業生產經營產業化。實現農業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户的產業化格局。

(4)農業管理水平現代化。農業和農村資源的生產要素實現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優化組合配置。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組織健全,實現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的全過程優質服務。

(5)資源環境優良化。合理利用和綜合開發土地、水利、林木等農業資源,建立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6)經濟收益高效化。土地投入產出比達到1∶3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

三、存在的問題

1、部分特色產業佈局分散,規模偏小

我縣部分特色產業仍以千家萬户的小規模、分散式經營為主,規模化程度只有25%左右,批量小、集中度低,管理粗放,使一些加工企業,因缺乏原料導致經濟效益低下,影響了發展的積極性。另外分散經營問題十分突出,不能實行統一的標準化和規範化操作,致使產量低,產品質量不高,經濟效益差。雜豆、向日葵等產業也存在諸如此類的問題。甜菜產業由於規模小,分散種植成本高,加之加工能力過剩,致使現有的龍頭加工企業原料嚴重不足,雙向影響加工和經濟效益。

2、龍頭企業不強,帶動力弱

隨着優勢特色農產品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和產量的逐年增長,縣內深加工龍頭企業少、加工轉化能力低、帶動力弱的問題日益凸現出來,嚴重製約了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一是缺少大型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層次低。由於加工業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落後,產品單一粗放、附加值低,深加工產品基本沒有開發,經濟效益偏低。優質糧、牧草等產業都存在類似的問題。二是龍頭企業少、加工能力弱。如甜菜只有冷山糖業獨領風騷,甜菜的加工轉化率低,影響了甜菜產業整體效益的增長。其他產業突出的龍頭企業也寥寥無幾,加工轉化能力有限。

3、市場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沒有完全穩定建立起來,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尚未形成

基地與農户、基地與公司之間缺乏穩定長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因而未能實現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由於農企之間沒有形成穩定、長效的利益關係,農户難以穩定地給加工企業提供優質專用原料,生產與加工、銷售與市場常常脱節,豐收的年份往往銷不出去,歉收的年份又使得各廠家爭相搶購原料。利益聯結機制的缺乏,致使購銷合同往往不能按約兑現,農民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嚴重影響了農户、基地、公司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目標的實現。

4、產業鏈短,標準化生產不夠,最大經濟效益得不到實現

我縣馬鈴薯、雜豆、向日葵等產業處在粗加工初級階段,深加工還基本處於空白,沿用傳統粗放的生產手段,生產全過程技術落後,標準化技術的組裝配套不夠,不能實現優質生產、集約經營。

四、對策和建議

1、樹立大農業思想,用發展工業的理念來抓優勢特色產業發展

注重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有利於帶動和促進全縣優勢產業的整體發展。當前首要的是要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充分用好、用活優勢資源,走開放式發展的路子,積極引進國內外農產品加工企業和營銷公司,享受自治區產業發展扶持政策,通過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集中土地資源,投資興建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擴大規模生產,發展貿易和外向型農業,提高產業層次。我縣很多優勢農產品加工企業對外合作聯營已是大勢所趨,應當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打破封閉,積極吸引外部資本與管理儘快進入,建立聯合艦隊,也可以採取借船出海的辦法,依託縣外大型企業的品牌和市場優勢壯大自己,爭取能夠在全國優勢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的新一輪競爭中捷足先登,加快發展。

2、加強政策引導,從建立和創新機制上解決問題

一是要集成政策,扶優扶良,鼓勵先進。對發展突出的加工企業、流通企業和原料基地,給予以獎代補獎勵或貼息支持,促進產業做大做強,提升綜合效益 ,帶動產業擴張和升級。二是要整合資金,集中財力,解決發展資金短缺的矛盾。自治區的扶持資金要集中使用,避免撒胡椒麪,要補貼到技術服務、良種、農機等關鍵領域和核心環節,形成引領效果,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三是積極探索建立包括防範疫病和價格風險在內的農業風險基金和產業保險體制,構建產業發展的內在穩定器和緩衝台。四是要支持和引導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推進企業與基地的對接,形成企業+合作組織+農户穩定的利益共同體,使市場主體都能獲得平均利潤,從而建立穩定合理的利益連接機制,加粗和延長產業鏈條。五是適度調控支農金融策略,制定鼓勵金融企業支農的優惠政策,加快農業和農村信用評級以及擔保機構等誠信體系建設,建立金融支農長效機制,引導金融資金有序流向農村和農業產業,解決農業產業資金不足的貧血問題。

3、做大做強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產業,擴大產業規模和效益

第一,重點發展、集中扶持產業集中度高、帶動力強的馬鈴薯、向日葵、甜菜和雜豆產業的經營,提高層次,使這四大產業成為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帶動極產業。第二,積極支持和推動特色明顯、有潛力的其他特色產業發展,對這些產業要重點培育,積極扶持,規模生產,使這幾大產業成長為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骨幹產業。

4、鼓勵和發展中介組織,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

要鼓勵和發展專業合作組織,發揮好中介組織連接農民與市場、企業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協調好彼此關係,形成企業與農民雙贏的格局,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規範市場秩序,優化市場環境,支持和引導龍頭企業和銷售大户開闢市場。促進建立機制靈活、功能齊全、層次分明、體系完整、開放有序的各類市場,開闢產業發展的廣闊天地。各級幹部要學會跑項目、跑市場,為企業和產業發展搭建平台。要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市場營銷活動,注重培育、打造和保護xx縣知名品牌,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提高我縣優勢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佔有率,獲得較大的比較效益。

【第13篇】移民開發局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特色發展調研報告

移民開發局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特色發展調研報告

為深入推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紮實開展調研實踐,全面推進全區水電移民工作。按區委的安排部署,近日,區移民局組織黨員幹部對我區當前水電移民搬遷安置、基礎設施建設、移民資金及檔案管理、移民工程項目實施管理和移民後期扶持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調研。調研組先後深入箐門口水庫、景洪水電站、糯扎渡水電站等移民點和_____鎮、龍潭鄉、_____鄉、_____港鎮進行調研,就蹲點調研,並就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影響和制約我區移民工作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及對策建議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移民安置總體任務和年度計劃完成情況

我區當前水利水電移民安置工作涉及景洪、糯扎渡兩個大中型水電站和區內大中河、箐門口以及區外爐房、蒿枝壩(昭通遷入)等大中型水庫。

(一)景洪水電站。根據《景洪水電站建設徵地及移民安置規劃實施報告實物指標及移民安置規劃》(審定本),我區景洪水電站建設徵地規劃水平年移民搬遷安置人口1754人。現已完成了庫區、失穩區移民搬遷安置219人。20xx年度需完成大營盤383人、七星巖325人的搬遷安置任務。

(二)糯扎渡電水站。根據《糯扎渡水電站建設徵地及移民安置規劃實施報告實物指標及移民安置規劃》(審定本),我區糯扎渡水電站建設徵地規劃水平年移民搬遷安置人口6280人。現已完成了施工區、提前徵用區、圍堰截流區等移民搬遷安置1220人。20xx年度需完成多渠道安置庫區移民方案編制工作。

(三)其它水庫。從20xx年始逐年落實大中河、箐門口以及爐房、蒿枝壩等大中型水庫移民2315人後期扶持政策20年,包括移民後期扶持資金兑付及庫區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大中河等水庫20xx年第三季度至20xx年第二季度後期扶持資金的兑付工作。

二、移民安置點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根據景洪、糯扎渡水電站移民安置實施規劃報告,景洪水電站共規劃建設大營盤、七星巖、蚌塘、南奪、冬谷田三期5個安置點;糯扎渡水電站共規劃建設冬谷田、南島河、整碗、龍潭、大沙壩、三棵樁6個安置點。

(一)景洪水電站移民安置點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1.大營盤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實施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文化室、廁所、廣播電視、人畜飲水、對外交通等項目,計劃投資1287.818萬元。現已完成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工程項目建設,共投資967萬元。

2.七星巖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實施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文化室、廁所、廣播電視、人畜飲水、水利設施、對外交通等項目,計劃投資898.733萬元。現已完成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老普地箐水庫工程建設,投資357萬元。

3.冬谷田三期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實施土地流轉(宅基地)、場平、文化室、廁所、廣播電視、人畜飲水、對外交通等項目,計劃投資175.97萬元。現已完成土地流轉(宅基地)、場平、文化室、人畜飲水、對外交通工程項目建設,共投資175.97萬元。

4.蚌塘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規劃生產安置107人(蚌塘村民小組30人、中隊77人),實施人畜飲水、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項目,計劃投資194.93萬元。現已完成人畜飲水工程項目建設,共投資14萬元。生產用水工程因大中河干渠建設未啟動未實施。

5.南奪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原規劃對六隊的33人進行生產恢復,現針對移民意願,已取消了該安置點。

(二)糯扎渡水電站移民安置點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1.冬谷田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文化室、廁所、廣播電視、人畜飲水、對外交通等項目,計劃投資711.946萬元。現已完成土地流轉(宅基地)、場平、文化室、廁所、廣播電視、人畜飲水、對外交通等項目建設,共投資711.946萬元。

2.南島河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河道改造、文化室、廁所、廣播電視、人畜飲水、對外交通等項目,計劃投資1139.07萬元。現已完成土地流轉(宅基地)、場平、河道改造、廁所、村內供電供水等項目建設,共投資753萬元。

3.整碗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文化室、衞生室、廁所、供電、廣播電視、人畜飲水、農田水利、對外交通等項目,計劃投資868.7萬元。現已完成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整、文化室、廁所、人畜飲水、對外交通、供電工程等項目建設,共投資606.97萬元。

4.龍潭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文化室、衞生室、廁所、供電、廣播電視、人畜飲水、農田水利、對外交通等項目。現已實施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廁所、人畜飲水、農田水利等工程項目建設,共投資6084.93萬元。

5.大沙壩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文化室、衞生室、廁所、供電、廣播電視、人畜飲水、農田水利、對外交通等項目,計劃投資197.35萬元。現已完成土地流轉(宅基地)、場平、廁所、供電、人畜飲水等項目建設,共投資152.23萬元。

三、移民安置點生產資料配置情況

(一)景洪水電站移民安置點生產資料配置情況。移民生產資料原規劃共需配置水田402畝、產業地2127畝、旱地812.5畝、林地1625畝,具體實施情況如下:

1.大營盤移民安置點:人均配置水田0.4畝、產業地5畝,規劃安置383人共需流轉水田153.2畝、產業地1915畝。根據移民恢復生產需要和_____港鎮橄欖壩村實際情況,採取移民自行流轉和政府統一流轉相結合的辦法恢復羣眾生產,現已流轉產業地(橡膠)400畝,支付土地流轉費用800萬元。水田因移民不同意用土地補償費進行改造,無法進行配置。

2.七星巖移民安置點:人均配置水田0.6畝、旱地2.5畝、林地5畝,規劃安置325人共需流轉水田195畝、旱地812.5畝、林地1625畝,現已流轉園地350畝(用於改造為水田),投資170萬元,計劃開墾為水田195 畝。

3.冬谷田三期移民安置點:規劃安置移民屬生活安置,不配置生產資料。

4. 蚌塘移民安置點:人均配置水田0.65畝、產業地1.98畝,規劃安置107人共需流轉水田53.5畝、產業地212畝,採取羣眾自行流轉的方式恢復生產。

5.南奪移民安置點。人均配置水田1.17畝,已採取羣眾自行流轉的方式恢復生產。

(二)糯扎渡水電站移民安置點生產資料配置情況。移民生產資料原規劃共需配置水田2542畝、旱地5509畝、菜地290畝、林地13375畝,具體實施情況如下:

1.冬谷田移民安置點:冬谷田一、二期移民安置點規劃安置糯扎渡水電站施工區南帕河村民小組移民248人,屬生活安置,不配置生產資料,移民仍回老寨子耕種田地。

2.南島河移民安置點:人均配置水田0.7畝、旱地1.5畝、林地 4畝、菜地0.1畝,規劃安置556人,共需流轉水田389畝、旱地834畝、林地2224 畝、菜地55.6畝。已流轉水田442.93畝、菜地27.9畝。

3.整碗移民安置點:人均配置水田0.7畝、旱地1.5畝、林地5畝、菜地0.05畝,規劃安置568人,共需流轉水田397.6畝、旱地852畝、林地2840畝、菜地28.4畝,已流轉水田475.72畝、旱地1080.97畝、置換林地 5000 畝。

4.龍潭移民安置點:人均配置水田0.8畝、旱地1.7畝、林地4畝、菜地0.1畝,規劃安置2065人,共需流轉水田1652畝、旱地3510畝、林地8260畝、菜地206.5畝。已流轉水田746.518畝、旱地2327.89畝、其它土地502畝,支付土地流轉費用3329.497萬元。

5.大沙壩移民安置點:人均配置水田 0.5 畝、旱地1.5 畝,規劃安置209人,共需流轉水田104.5畝、旱地313.5 畝、林地51.6畝。已流轉水田105畝、其它土地180畝,支付土地流轉費用181萬元。

四、移民資金管理及使用情況

移民專項資金共分為農村移民補償費、基本預備費和其它費用等。其中農村移民補償費為主要資金,包括移民搬遷補償補助和移民安置點基礎設施建設兩大部分。我區移民資金使用管理嚴格執行《_____省大中型水利水電移民資金管理辦法》,落實制度,強化監督,專款專用,保證了移民資金的規範管理和高效使用。

(一)移民補償補助費支付程序。實物指標認證兩榜公示無異議,移民局彙總材料逐級上報確認、核准後,個人和集體財產補償補助費由區移民開發局撥付到相關鄉(鎮),由鄉(鎮)支付給移民個人(專户儲存);土地補償費統一用於安置區土地流轉,土地流轉後剩餘土地補償費由區移民局兑付給村民小組用於生產發展。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結束後,全部補償、補助費由區移民開發局核實結算。

(二)移民工程款項支付程序。移民工程款項嚴格按照項目預算、財務決算和審計後支付的程序進行。所有項目須驗收合格並經移民綜合監理部審核和審計部門審計通過後進行結算,每個項目款項必須按工程建設管理規定經監理部門、管理技術人員、區移民開發局分管領導等審核簽字後,由局長審批支付。

(三)移民專項資金收支情況。截至20xx年2月,我區移民專項資金共撥入44202萬元,共支付37782萬元。

1.景洪水電站移民專項資金共撥入21061萬元、支出17007萬元。其中,農村移民補償費(移民搬遷和基礎設施建設費)撥入12774萬元、支出10779萬元;國有土地補償費撥入1011萬元、支出674萬元(20xx年12月撥入區財政);_____港防護工程建設費撥入6514萬元、支出4814萬元;專業項目費撥入454萬元、支出348萬元;基本預備費撥入141萬元,支出140萬元;其它費用(實施管理費)撥入167萬元、支出252萬元。

2.糯扎渡水電站移民專項資金共撥入23141萬元,共支出20775萬元。其中,農村移民補償費(移民搬遷和基礎設施建設費)撥入22332萬元、支出19698萬元;基本預備費撥入336萬元,支出210萬元。其它費用(實施管理費)撥入473萬元、支出867萬元。

五、移民工程項目實施管理情況

(一)工程項目規劃設計。根據移民安置實施規劃和結合移民安置區實際情況,由區移民開發局委託設計單位,對所擬實施項目進行設計,並將初步設計成果提交專家會議評審。

(二)工程項目上報核准。根據項目規劃設計成果及專家評審結果,嚴格按照《_____省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實施項目核准辦法》和《_____省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管理費使用審批辦法》規定,認真做好項目的上報核准工作。

(三)工程項目組織實施。項目核准後,嚴格按照招投標法組織項目招投標。工程項目建設委託具有相應監理資質的監理公司負責監理,並請質檢部門進行質量監督,完工後按要求進行初驗和終驗。根據項目歸口管理規定,專業項目一律委託相關部門具體組織實施,如水、電、路、學校、衞生等。如在建的龍潭泡貓河水庫工程委託區水務局建設,整碗國小擴容工程委託區教育局建設等。

(四)工程項目移交使用。工程項目建設竣工並通過驗收後,由區移民開發局現場移交相關部門、移民村組管理使用,並履行移交手續。

六、檔案管理情況

_____區水電移民檔案管理工作始終嚴格按照《_____省水電工程移民檔案管理辦法》(雲移局[20xx]7號)和《_____省水電移民檔案工作三個業務規範》(雲移局[20xx]90號)的各項規定和要求,結合水電移民工作實際分文書檔案、會計檔案、移民搬遷安置户專業檔案、移民工程建設項目專項檔案和移民影像電子文本檔案五大類進行收集整理、立卷歸檔。至目前共建立文書檔案19卷、會計檔案52卷、移民搬遷安置户專業檔案289件,刻錄影像光盤100盤,影像電子檔案30000餘張。移民工程建設項目專項檔案正收集整理歸檔中。由於諸多原因,移民工作實施初期部分檔案資料缺失較大,目前正在蒐集、完善和彌補。

七、移民後期扶持政策落實情況

(一)移民後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記情況。根據《國務院關於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的意見》(國發〔20xx〕17號)和《_____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_____省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實施方案及相關暫行辦法的通知》(雲政辦發[20xx]8號)精神,認真核定登記了我區20xx年6月30日前竣工的大中型水庫移民人口共2135人,其中區內大中河水庫409人、箐門口水庫1440人,區外昭通爐房水庫254人、其它水庫32人;核定登記了我區景洪水電站移民後期扶持人口1102人。

(二)移民後期扶持資金兑付情況。20xx年第三季度至20xx年第二季度,市財政局、市移民開發局共下撥我區移民後期扶持資金256.2萬元,其中_____鎮1443人173.16萬元,已兑付3人3600元,因箐門口水庫移民身份界定工作未結束,1440人172.8萬元的後期扶持資金暫未兑付;_____鎮2人兑付2400元;倚象鎮27人兑付3.24萬元;六順鄉663人兑付79.56萬元。

(三)移民後期扶持項目實施情況。根據_____省移民安置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轉發做好大中型水庫庫區和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大綱的通知》(雲移領辦[20xx]31號文)要求,結合實際編報了《大中河水庫庫區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及經濟發展規劃》、《箐門口水庫庫區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及經濟發展規劃》和《景洪水電站庫區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及經濟發展規劃》。大中河水庫項目規劃總投資348.6萬元,箐門口水庫項目規劃總投資300萬元,景洪水電站項目規劃總投資358萬元,分別包含基礎設施、農田水利設施、基本口糧田改造、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等。所規劃項目待上級核准後實施。

八、影響移民安置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移民庫區剩餘資源處理政策未予明確,移民後期扶持政策落實相對滯後,已搬遷安置移民意見較大,返遷現象突出,移民安置點生產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二)新老移民政策更替和受“同地不同庫”、“同庫不同策”情況的影響以及現行移民政策難於全部解決移民人口指標、移民身份界定、補償補助標準等實際問題,移民上訪頻繁,維穩形勢嚴峻。

(三)移民安置點生產資料配置較遷出地大為減少,移民自身技能難於適應安置地生產發展要求,移民產業培植較為困難,移民生產生活恢復發展緩慢。另外,安置點土地流轉過程中,經過收儲和分配環節後,土地損失突出,造成今後無法結算。

(四)整體聯動、上下互動的移民工作機制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和更好的落實,歸口解決好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中,諸如組織建設、户口遷移、入學就醫、扶貧幫困、生產發展等實際問題,更好的服務於移民羣眾。

(五)涉及移民安置工作相關鄉(鎮)黨委、政府需進一步提高認識,充分發揮鄉(鎮)黨委、政府對移民工作的主導作用,依據職責區分切實抓好相關工作落實。

(六)移民工作的協調力度需進一步加大,要積極與業主、設計、監理等部門溝通協調、互通情況、共商對策,及時解決好移民搬遷安置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熱點問題,促進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健康發展。

(七)糯扎渡、景洪水電站20xx年以前須直接完成7756人的搬遷安置和落實20年後期扶持政策,繁重的工作任務與移民工作機構缺編少員的現狀極不相符,維持工作正常運行十分困難。建議增加人員編制,充實工作人員。

九、下步工作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對移民工作的領導,全力推進移民安置工作。

(二)進一步加大移民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特別是糯扎渡水電站庫區多渠道安置移民政策的宣傳。

(三)進一步加大移民工作的協調力度,特別是與省市、昆明院和業主的協調,以保障移民安置工作有序推進。

【第14篇】特色產業培植的調研報告

在實施統籌城鄉發展綜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舊城鎮青禾村經濟社會發展,按照鎮新農隊辦的要求,我先後深入各村小組,圍繞特色產業培植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了調研報告。

一、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是青禾村跨越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是調整農業結構的主攻方向。調整農業結構,是建設新農村和發展現代農業的根本途徑之一。青禾村利用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產業,打造農業特色產品,培植農業特色產業帶和產業羣,以實現農業資源的多渠道、多層次的開發利用,滿足多樣化、優質化、商品化的市場需求,有利於開闢新的市場空間,促進青禾村農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二是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20xx年,青禾村有農業人口7399人,佔鎮總農業人口數的14.7%,人均純收入4407元,低於全鎮6055元的平均水平,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較大。通過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建設一批規模化農業產品基地,帶動加加工、儲藏、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區域性支柱產業,有利於把獨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有助於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機會,轉移富餘勞動力,促進農民收入增收。

三是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可以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青禾自然鼻尖豐富,生態環境優良。既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開發具有顯著效益的特色農產品,又要調動農民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二、青禾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通過政策扶持、財政支持,青禾村結合當地的資源特點、土質特性、氣候特徵,本着產量高、品質優、特色強的產業定位原則,採取突破重點、帶動農户、輻射周邊的發展思路,加快了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步伐。

一是花卉產業初具規模。青禾村的青禾村小組不同程度地發展户玫瑰鮮切花種植户,種植面積多的達畝,少的也有畝,產品暢銷昆明呈貢斗南。

二是畜禽產業初見成效。依託龍頭企業,加快培育特色農產品基地,目前已有佳旺辰養殖場為代表的大型養殖場4家,發展以肉牛、肉羊和蛋雞養殖為主的畜禽產業。

三是經果產業起步良好。利用國家退耕還林還草政策,青禾村大力髮菜了水果等經濟林木,高原梨、紅梨、楊梅、葡萄。

四是蔬菜產業發展迅速。青禾村充分發揮石瀘二級公路、三(河)舞(街)公路的交通優勢和自然氣候條件,以土地流轉方式,大力發展大棚蔬菜,創下了較好的知名度。

與此同時,全村的糧油產業、勞務產業都得到了長足發展,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青禾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特色產業既是朝陽產業,也是弱質產業,對照上級領導的要求和現代農業園區的標準,我們也面臨許多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

一是特色產業化水平不高,結構單一,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帶動能力弱;市場開拓力度不夠,缺少品牌, 公司+基地+農户的經營組織形式尚未形成。

二是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農民的科技、創新意識還很不夠,增收致富的手段不多,增收的路徑還比較窄。

三是農產品市場機制不健全,企業和農户缺乏對市場信息進行快捷瞭解把握的渠道和平台,成產存在盲目性,個別市場存在管理滯後,給農業產業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

四是畜禽業發展多注重疫病防治和食品安全,忽視產業發展,畜產品深加工發展較為滯後,商品效益不高,抗擊市場風險能力低。

四、深化特色產業發展的創新路徑和對策建議

一是建議再進一步做好青禾村特色農產業開發的規劃,突出優質區劃,做到發展有目標、開發有針對性,措施有操作性,在規劃中建議青禾村的畜禽產業、優質水果、花卉產業列入全鎮重點發展的農業特色產業。

二是建議下達經費或相應扶持時充分考慮政策性、項目性和應急性的綜合作用。

三是加強農產品市場機制建設,努力為企業和農户創建方便了解市場信息的渠道和平台,建設安全暢通、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場網絡體系。

四是加快農技體系建設步伐,使農技人員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中大顯才能,為農特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五是出台政策要堅持分類指導原則,兼顧邊遠貧困地區和立體性強的山區,以特為主,不要過分強調規模經濟,同時,制定政策要細,使幹實事的單位和人員用得上資金,幹得了實事。在特產品種、技術研究、基地建設、企業創建、農業經濟組織發展、品牌創新、產地市場拓展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

六是繼續扶持壯大一批農特產業龍頭企業,重點培育一批畜產品加工企業。加強農特產業的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全方位、多渠道的鼓勵、吸納民間資本和外資,進一步加大對農特產業的投入。

七是在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和動物食品安全的基礎上,加快畜牧產業的發展,增加畜牧業對農特產業的貢獻率。

【第15篇】市政府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祕書長、各位委員:

一、主要成效

近年來我市各級政府認真貫徹黨的xx大和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加強農業,做特農業”產業發展思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立足資源優勢,大力培育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農業產業,取得了明顯成效,促進了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優質煙葉產業。做大做強“金三明”煙葉品牌。突出發展“翠碧一號”特色品種和生態型無公害煙葉,保持年種植面積在40萬畝以上,年產量6萬噸以上。筍竹苗木花卉油茶產業。以竹山集約經營為重點,竹子現代科技園為示範,提高林地產出率,大力發展筍竹精深加工,大力發展苗木花卉和油茶產業。新建豐產竹林6.56萬畝,種植苗木花卉2.9萬畝,新造和撫育油茶林4.2萬畝。畜牧水產業。加快發展肉牛肉羊規模養殖,同時積極推進產品深加工。全市生豬年出欄139.71萬頭,肉牛出欄4.25萬頭,肉羊出欄18.82萬頭,家禽出欄2515.13萬隻,水產品年產量6.4萬噸。中藥材產業。重點抓好緊缺中藥材和製藥企業所需的原料藥材品種栽培、引進和示範。全市中藥材面積達18.44萬畝。食用菌產業。突出抓高海拔地區反季節和珍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區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籃子”食用菌。全年栽培食用菌2.7億袋,產量7.66萬噸。果茶產業。加快品種結構調整,引進推廣優質品種,發展水果加工和茶葉精加工,擴大名優茶種植面積。全年茶葉面積達24.66萬畝,產量2.4萬噸,水果面積114萬畝,產量84.71萬噸。建蓮產業。進一步選育和推廣優質高產建蓮品種,與旅遊觀光農業相結合,加強深度開發建蓮功能食品和醫藥原料,延長建蓮產業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ppjq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