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月光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月光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月光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月光曲教案 篇一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了解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説,瞭解貝多芬思想感情所發生的變化,感悟音樂的魅力。

2、懂得窮兄妹倆是怎樣通過聯想和想象理解月光曲的,瞭解通過聯想和想象深入表達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

3、學會本課8個生字,掌握有繩子組成的新詞,只以積累優美的詞語和句子。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最後三個自然段。

【學習重點】

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學習難點】

貝多芬感情變化的原因。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上一節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從課文中你結識了誰?貝多芬是什麼人?你怎麼知道他著名的?

2、課文寫了他譜寫《月光曲》,那課文中還有哪一段和他創作《月光曲》沒有關係?

(隨機教學最後一小節。)

3、過渡:

一個曲子為什麼這麼着急,貝多芬為什麼要“飛奔”回客店,還要連夜寫下來?

二、直奔重點,體會樂曲的意境

1、文章題目是《月光曲》,主要寫的也是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我備課時讀了半天,你們剛才也説了不少,可是,文章並沒有寫《月光曲》這首曲子的琴聲、節奏和旋律,這《月光曲》在哪兒呢?

2、學生讀課文第九段:

⑴ 這段寫了什麼?那怎麼説是《月光曲》呢?

⑵ 引導學生理解月光、大海變化的內容,通過朗讀來體會,並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⑶ 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發生了嗎?是誰的聯想?他們這種聯想是怎麼產生的呢?

⑷ 教師小結:

這些月光和海面的變化,是貝多芬演奏《月光曲》時所引起的兄妹倆的聯想。那麼什麼樣的旋律才能讓他們想到月亮剛剛升起……呢?

⑸ 系統練説:

師開頭──貝多芬面對着月光,按起琴鍵來,一開始,他的琴聲是柔和徐緩的,所以聽在他們兄妹倆的耳朵裏,產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聯想,生接着説──

⑹ 是這樣的音樂引起了這樣的聯想。這是我們的猜想,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這樣的嗎?想不想聽一聽?

(音樂欣賞。)

⑺ 想象練習:

你聽着這首曲子好像看到了什麼?

三、追根溯源,瞭解人物的心境

1、如此美好的樂曲,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學到這兒,你有沒有什麼新的疑問產生?(學生質疑)那麼,他的創作激情、創作靈感從何而來?帶着問題自讀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2、學生分小組研讀2~8段。

3、引導學生理解創作的源泉:

⑴ 有感於知音:

什麼叫知音?從哪兒看出貝多芬遇到的是知音?這位知音特別嗎?特別在哪兒?在貝多芬遇到知音的過程中,他的感情有什麼變化?

板書:

一分觸動

十分感動

萬分激動

⑵ 寄情於月光:

他把這份感情寄託給了誰?

4、現在你還認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變化的嗎?

(是反映貝多芬那天晚上和空兄妹倆接觸的過程和他的感情變化的。)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2、感情朗讀課文,感受音樂家貝多芬深切同情勞動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投影,音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出示課題:月光曲

問:同學們,當你看到課題以後,你最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你們最想知道的問題答案,都在課文中隱藏着呢。你們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學習去發現它呢?下面就請同學們先來尋找“《月光曲》的曲調”。請認真讀課文,劃出暗示《月光曲》曲調的句子。

討論交流暗示《月光曲》曲調的句子。

三、學習第九自然段

1、請大家自由讀第九自然段,根據你對音樂的理解,體會《月光曲》曲調的旋律可能會是怎樣的。

(先慢後快,先低後高。)

2、老師出示幾種曲調,請大家選擇,並説出理由:

⑴ 舒緩──明快──激昂。

⑵ 明快──激昂──舒緩。

⑶ 舒緩──激昂──明快。

3、學生交流,並説説理由。

4、下面請同學們親耳聽聽《月光曲》,看曲調同大家理解的是否一樣。

(放音樂。)

5、這段曲調是貝多芬用鋼琴彈奏出來的,大家能不能通過朗讀把這段曲調表現出來?

請同學讀《月光曲》的內容,老師用投影片打出這幾句話,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句子所描繪的景象。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

《月光曲》的第一部分描述的是月光照耀下的微波粼粼的海面,所對應的音樂應該輕柔舒緩,朗誦時的語調要柔和一些。

《月光曲》的第二部分描述的是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這時風捲巨浪,所對應的音樂應該明快,朗誦時的語調也要高昂一些。

《月光曲》的第三部分描述的是月亮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所對應的音樂應該渾厚激昂,朗誦時的語調要凝重有力一些。

師小結:

清幽的月光照耀着那時而平靜,時而奔騰的大海,讓我們把大海的柔和美、壯闊美讀出來,讓我們把貝多芬融入《月光曲》中的對窮兄妹倆的深情讀出來。

(感情朗讀。)

板書:

樂曲 聯想

舒緩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光曲 明快 月亮升高 風捲巨浪

激昂 月光照耀 波濤洶湧

四、指導背誦第九自然段

1、剛才同學們聽了音樂,讀了課文,請你説説對這《月光曲》的理解。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這《月光曲》太美了,以致於盲姑娘和皮鞋匠都陶醉了。

引讀:

“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好像面對着大海……”

2、你能不能把這美妙動人的《月光曲》背誦出來呢?背誦第九自然段。

五、聯繫課文,展開聯想

1、在課文中,大家是通過什麼途徑體會到《月光曲》的曲調的?

(皮鞋匠的聯想。)

2、同樣的音樂,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產生的聯想也不一樣。皮鞋匠聽着貝多芬彈奏的《月光曲》產生了這樣的聯想,那麼盲姑娘會產生怎樣的聯想呢?你自己會產生怎樣的聯想呢?

六、發展題

你能不能也像課文一樣,把你產生的聯想寫成一段話呢?

《月光曲》教學反思

遵循教學客觀規律。教學是一個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從流暢到停滯再到流暢的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能沒有學習障礙。什麼是學習?在《月光曲》的朗讀教學中,有位同學第一遍朗讀有幾個字的語音讀得不夠正確,還偶爾出現了添字、漏字,直到第三遍朗讀才將句子讀正確、通順,這樣由不會到會,就是在學習。學習就是不斷進步。教師的作用,教師導的藝術就體現在及時捕捉學生的疑點並因勢利導啟發組織學生探究討論,展示、分析、解決問題。保持朗讀整體效果。

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全神貫注地在用心讀、體會,如果此時教師突然插話,揭示其不足,學生必然會產生緊張心理,再讀後面內容就會更加拘束,放不開,生怕再讀錯,而這種心理往往會適得其反,會使他的朗讀出現更多的紕漏。

《月光曲》教案 篇三

一、課題:

月光曲

二、課型:

新授課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理解月光曲。

2.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能抓住重點段,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景象,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

2、使學生能抓住重點段,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景象,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情感。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美好的音樂可以使我們的心靈受到美的薰陶和啟迪,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月光曲》去感受音樂的魅力。

師:同學們,你們聽説過貝多芬嗎?你對貝多芬有哪些瞭解?

生:自由談。

總結: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大音樂家,他的傳世作品有許多,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關於這首曲子的譜成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瞭解這首曲子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二)推進新課

1、前提測評:

(1)教師帶領學生讀生字詞:

萊茵河入場券波光粼粼

恬靜波濤洶湧霎時間

(2)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品讀課文,感受貝多芬的人民性。

學習內容:自由讀2----7自然段,然後思考一下問題。

(1)貝多芬在旅行途中經過小鎮時聽到了什麼?是怎樣做的?他為什麼這樣做?

然後出示窮兄妹倆的對話,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感悟盲姑娘對音樂對生活的熱愛,引起了貝多芬的同情。

①盲姑娘説:“這首曲子真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得,哪有多好啊!”

②哥哥説:“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等我所做幾雙皮鞋,多掙點錢,一定給你買一張票。”

③盲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我會談好這首曲子的。”

(2)貝多芬彈完一曲後,盲姑娘是怎樣説的?貝多芬的感受是什麼?於是他又做出了怎樣的決定?

為了讓學生明白貝多芬再一次彈奏曲子的原因,教師出示下面重點句子讓學生再次品讀。

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的説:“彈的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3、精讀感悟。

自學內容:8—10然段。

(1)貝多芬為盲姑娘演奏第二個曲子時,當時的環境怎樣?

(2)聽着琴聲皮鞋匠眼前呈現出怎樣的景象?

(3)想一想《月光曲》的旋律有什麼變化?

(4)貝多芬為什麼能夠創作出這麼美妙的《月光曲》

出示“月亮出升、越升越高,穿過微雲、颳起大風”圖片及音樂伴奏,讓學生在情境中邊讀邊感受《月光曲》的內容、意境、旋律。

4、齊讀結尾段

這一段讓你明白了什麼?

(三)課堂小結:

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窮兄妹倆帶來一片温馨的人間之愛,一次美的藝術享受,給自己的藝術創作帶來了一次意外的收穫,。本文通過記敍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故事,表現了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對窮苦人民的同情,以及他在音樂方面所具有卓越才華。

(四)佈置作業

1、按課文內容填空。

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地方升起來,()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輕紗似的薄雲。

2、課文《月光曲》通過記敍()的故事,表現了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和音樂的()。

3、文中的貝多芬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八、板書設計

月光曲

聆聽談話(同情)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創作《月光曲》(感動)月亮升高捲起巨浪

月光照耀波濤洶湧

《月光曲》優質教案 篇四

第一課

一、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有各種小動物的音樂。

2、師:你有什麼感受?

3、指名回答。

4、師:在森林中,各種小動物的叫聲都是美妙的音樂,他們共同組成了林中樂隊。

5、板書課題:林中樂隊。學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

(1)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師:其餘同學仔細傾聽,聽一聽他們的朗讀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3)指名學生讀課文,其餘學生認真聽,注意讀音。

2、學生讀後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學生讀生詞。

(2)用形象法理解詞語。重點:帶“口”字旁的字。

3、初步感知文意。

(1)師:大家掃清了閲讀的障礙,大家來找一找“林中樂隊”的成員有誰呢?找到後畫出來。然後,四人小組交流,到底樂隊奏出怎樣的樂曲。

(2)四人小組交流。

(3)指名回答。

三、小結

這麼美妙的樂曲是誰演奏,作者為什麼能描繪這麼美妙的景色,你們想知道嗎?下節課我們再一起探討。

第二課時

一、看圖説話

1、師:仔細觀察文中的插圖,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他們都在做什麼呢?

2、指明回答。

二、細讀理解課文

1、師:請大家快速地默讀課文,用直線畫下中心句。

2、學生默讀課文,畫出中心句。

3、學生根據自己剛才的閲讀回答。

1)師:用課文中的哪一句話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2)過渡:走,讓我們走進林中,聽一聽這些美妙的音樂吧。

3、再指名讀課文。

師:林中的音樂都有哪些?分別在哪個自然段描寫了?

A第一自然段:夜鶯的特點。

B第二自然段:各種動物的聲音。

C第三、四自然段:小洞“樂器”和“演奏方法”。

4、師:你喜歡哪一種音樂?把這個自然段讀出來。

(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彙報。)

A、有感情朗讀

B、師:你想象一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C、學生想象後回答。

D、教師根據學生彙報及時給予評價。

5、師:這些音樂都是由哪些動物演奏的?

A、學生根據自己的瞭解回答。

B、齊讀和指名讀相結合。

6、師:跟隨着作者的腳步,你都瞭解到什麼?用曲線畫出來。

A、指名學生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B、有感情地朗讀。

三、拓展

1、師:你認為林中還有哪些動物的演奏?

2、指名回答。

四、小結

1、以前我們曾經瞭解過海底世界有奇妙的聲音,今天的學習,又讓我們領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樂,現在就來談談你的感受。

2、師:那麼作者的感受又是什麼呢?

3、指名回答。

4、師:作者感歎道:森林裏的樂隊就是這樣組成的。同學們,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再來感受一下林中樂隊的奇妙吧。

5、全班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完成《伴你成長》;

3、預習語文天地——讀一讀。

板書設計

林中樂隊

森林裏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樂器

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月光曲》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的和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説,認識到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課文的語言美和音樂美,從而受到美的教育。

3理解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運用“幽靜”、“斷斷續續”、“彷彿”等詞語造句。

4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掌握文章的思路;分清課文中哪些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第二大段的第二層,貝多芬走進茅屋為盲姑娘彈了兩首曲子,特別是貝多芬彈第二首曲子的經過,是本文的重點。分清事物和聯想是本課的重點訓練項目。

2難點:課文中對《月光曲》內容的描述,意境較深,是本文的難點。

三、課前準備

1生字詞幻燈片若干張。

2圖畫幻燈片三張:

①貝多芬在茅屋中彈奏《月光曲》;②平靜的大海;③波濤洶湧的大海。

3小黑板一塊,上寫“水天相接”、“微波粼粼”、“灑遍了銀光”、“一縷縷輕紗似的微雲”等詞語。

4放《月光曲》的音樂錄音兩段。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教學內容和要求

1分析課題,檢查預習,處理生字詞,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使學生初步瞭解全文。

2分析閲讀課文,從開頭到貝多芬為盲姑娘彈完第一首曲子,使學生知道貝多芬同情盲姑娘;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是貝多芬的知音。

二、教學過程

1分析課題(板書:28月光曲)。《月光曲》是本課的課題,它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一首鋼琴曲的名字。這篇課文記敍的就是貝多芬譜寫這首鋼琴曲的故事。

2檢查預習的情況,提出生字、新詞進行教學。本課的生字詞共有10個,通過字詞幻燈片,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讀音、字形、筆順和字義掌握的情況。其中“芬、譜、茵、鍵”都是聲旁直接標音的形聲字;“幽”的筆順較難(丨幽);“券”容易和“卷”混;“幽靜”、“恬靜”、“陶醉”等詞語與理解課文關係密切,可以在講讀課文時進一步講解。

3教師範讀全文。要求學生注意聽,把不懂的地方記下來,並能説出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事。

4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通過質疑瞭解學生掌握課文的情況,然後引導學生初步瞭解課文的重點和難點,為深入學習課文作準備。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1)什麼是傳説?

(2)貝多芬剛彈完一首曲子,盲姑娘怎麼會知道他就是貝多芬呢?

(3)盲姑娘眼睛是瞎的,怎麼能看到她從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呢?

(4)為什麼貝多芬彈完第二首曲子,沒有向兄妹倆告別,就飛奔回客店去了呢?

5閲讀第一段課文。指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瞭解這一段簡單介紹了《月光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簡要介紹貝多芬的生平。重點讀最後一句話。

提問:

(1)什麼是傳説?

(2)這一段最後一句話:“傳説是這樣譜成的。”下面應該寫什麼?小結:“傳説”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確有其事,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虛構的。但是,一般的民間傳説都能較真實地反映出人民羣眾的願望、好惡。從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説中,我們可以正確地認識貝多芬是怎樣一位音樂家。這一段寫了“傳説是這樣譜成的”,下面就應該寫《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了。全文從這裏分為兩大段。

6閲讀第二段,到貝多芬為盲姑娘彈完第一首曲子。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這一段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

提問:

①貝多芬在什麼情況下聽到了琴聲?“幽靜”是什麼意思?(板書:聽到)

②琴聲為什麼斷斷續續?當貝多芬聽到別人彈他的曲子,彈得很不熟練,他可能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板書:走近)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這一段主要寫貝多芬走近茅屋,聽到了兄妹倆的談話。

提問:

①貝多芬走近茅屋聽到了什麼?(板書:聽到)

②貝多芬聽到兄妹倆的談話以後,可能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板書:走進)指導朗讀:兄妹的對話。妹妹的話,要讀出那種想彈而又彈不好,感到為難的語氣和渴望聽到貝多芬演奏的感情。哥哥的話,“是啊”,語氣中充滿對妹妹的愛和對妹妹的歉意;“可是”後面的話,他不忍説出,語氣中帶有不滿情緒。妹妹安慰哥哥的話,要表現出她很懂事,可是心裏也很難過。

(3)指名讀第四自然段,這一段主要寫貝多芬走進茅屋看到的情景。

提問:

①貝多芬走進茅屋看到了什麼?茅屋的情景,説明這家人的生活怎麼樣?

②貝多芬知道琴聲為什麼斷斷續續了嗎?這時,他的心情怎樣?

(4)指名讀第五自然段,這一段寫貝多芬決定為盲姑娘彈琴。指導朗讀:貝多芬回答皮鞋匠的問話。貝多芬決定為盲姑娘彈琴,這句話充滿了熱情,態度非常誠懇。

(5)指名讀第六自然段,這一段主要寫盲姑娘聽到貝多芬彈琴,心情非常激動,她馬上想到了這是貝多芬在彈琴。

提問:

①在貝多芬彈琴的時候,盲姑娘怎麼樣?“入神”是什麼意思?

②貝多芬彈完一曲時,盲姑娘是怎麼説的?説明了什麼?指導朗讀:盲姑娘讚美貝多芬的話。要用讚賞的語調來讀,第二句要比第一句讀得高一些、重一些。第一句還在回味剛才的音樂突出一個 “熟”字;第二句感情越來越激動突出一個“深”字;第三句猜想到為她彈琴的可能是貝多芬本人,第一個“您”字後面要有較大的停頓,表現出驚喜的心情。

(6)指名讀第七自然段,這一段主要寫貝多芬決定為盲姑娘再彈一曲。

提問:

①貝多芬聽到盲姑娘讚美的話後,為什麼又給她彈一曲呢?他可能是怎麼想的?(板書:聽到再彈)

②貝多芬再彈一曲,彈的是哪一首曲子?

小結:夜深人靜,從茅屋裏傳出了斷斷續續的琴聲,引起了貝多芬的注意。促使他走進茅屋,聽到了兄妹倆的談話。兄妹倆是那麼喜歡音樂,又是那麼可愛,可是窮困得連張音樂會的入場券也買不起,這引起了貝多芬的同情。於是,他走進茅屋,看到彈琴的竟是個盲姑娘,他的心情非常激動,決定為盲姑娘彈一曲。一曲彈完,盲姑娘熱情地讚美他的彈奏,並且聽出他就是貝多芬,使他感到自己遇上了知音,他決定為盲姑娘再彈一曲。著名的《月光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出來的。

第 二 課 時

一、教學內容和要求

1把全文讀完,使學生體會到課文中語言的美和《月光曲》音樂的美,使學生知道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

2總結全文,使學生掌握全文的思路並分清課文中實在的事物和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3佈置作業。

二、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

(1)用幻燈片檢查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

(2)朗讀學過的課文。

2繼續閲讀第二段課文。

(1)指名讀第八自然段,這一段主要寫貝多芬彈奏《月光曲》時的環境。

提問:

①課文中描寫的是什麼時候的月光?(指名學生背李白的詩《靜夜思》。)

②這時茅屋裏是什麼樣的情景?按照圖畫描述貝多芬彈奏《月光曲》時茅屋內的情景。(用幻燈揭示圖畫①)

(2)指名讀第九自然段,這一段主要寫兄妹倆聽《月光曲》時的情況和《月光曲》的內容。

提問:

①“好像”是什麼意思?皮鞋匠在聽《月光曲》時好像看到了什麼?按照圖畫描述月光照耀下海面的美麗景色。(用幻燈揭示圖畫②)(出示小黑板,根據提示的一組詞語,想象月光照耀下大海美麗的景色。)

②皮鞋匠在聽《月光曲》時,真的看到大海了嗎?(開錄音機,欣賞《月光曲》中表現平靜的大海的一段音樂。)(指導朗讀,表現出大海的平靜和美麗。)

③海面上發生了什麼變化?按照圖畫描述大海波濤洶湧的情景。(用幻燈揭示圖畫③)(開錄音機,欣賞《月光曲》中表現海面上波濤洶湧的一段音樂。)(指導朗讀,表現出海面上波濤洶湧的激烈變化。)

④貝多芬彈的曲子開始是那樣優美平靜,為什麼忽然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誰能體會一下貝多芬當時的心情?

⑤妹妹在聽《月光曲》時的情形怎樣?“恬靜”是什麼意思?⑥妹妹是個盲姑娘本來看不見,課文中怎麼説看到了?

(3)齊讀第十自然段,這一段主要寫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譜寫《月光曲》。

提問:

①“陶醉”是什麼意思?

②貝多芬為什麼要飛奔回客店去譜寫《月光曲》?(板書:飛奔)小結:通過朗讀課文、觀察圖畫和欣賞音樂,我們好像和兄妹倆一起聽到了貝多芬在演奏《月光曲》。貝多芬的音樂是那麼美,那麼富於變化,他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用音樂表現出來了。貝多芬的音樂使我們想象出月光照耀下大海美麗壯闊的景色,我們也像那兄妹倆一樣,被動人的琴聲陶醉了。貝多芬真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他的《月光曲》就是在這樣激動人心的情況下譜寫出來的。

3再次讓學生提出自己還不懂的問題。

4默讀課文的重點部分,從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到“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以這部分課文為例,指導學生分清課文中實在的事物和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實在的事物:蠟燭、月光、窗子、茅屋、琴鍵以及貝多芬彈琴發出的琴聲等。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茅屋裏的一切披上了銀紗,皮鞋匠和盲姑娘聽貝多芬彈琴時看到的大海上的景象等。

5朗讀全文,總結課文。

(1)概括段意:第一段:簡單地介紹了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第二段:詳細地介紹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整個過程。

(2)歸納主要思想內容:這篇課文生動地記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説,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

6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完成課後作業第二題,“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帶點的詞語的意思”。

(2)用“幽靜”、“斷斷續續”、“彷彿”造句。

附板書:

月光曲

聽到 聽到 聽到

走近→走進→再彈→飛奔

《月光曲》教案 篇六

一、導入

師:關於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麼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麼事?

生2:是什麼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裏要表達自己的什麼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於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麼,有什麼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後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女孩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女孩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麼不回答女孩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

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麼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麼?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麼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説是什麼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麼?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麼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女孩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麼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願。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説自己不過是隨便説説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女孩很善良。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麼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麼?

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師:貝多芬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女孩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女孩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願。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女孩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盲女孩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麼好。

生2:從兩個歎號可以看出盲女孩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女孩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麼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裏,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藉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説,告訴對方自己是誰並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女孩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女孩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藉着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的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麼感受呢?練習讀課文的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範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的旋律嗎?

生:樂曲的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師: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後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的正是自己見到盲女孩前後的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女孩前後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説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後一小節。

(生讀)

師:聯繫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麼意思。

生:從“甦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説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後,兄妹倆會交談些什麼?前後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

表演過程略

六:作業:

1、蒐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板書設計:

(好奇)

聽到琴聲————走近茅屋海上升明月——輕柔、舒展

(感動)

史妹對話————進屋演奏月下海嘯圖——急促、劇烈

(激動)

巧遇知音————再彈一曲

《月光曲》教案 篇七

〔教學要求)

一、從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説中,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並對學生進行美的的教育。

二、鞏固剛學過的生字,理解"譜寫、傳説、幽靜、恬靜、純熟、陶醉"等詞語,描述畫面進行語言訓練。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自學課文,理清文章層次,範讀課文,講讀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總結課文、練習。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生興趣,

同學們,這一課我們要學習一個傳説,那就是課本上的第28 課《月光曲》。(板書課題)這篇課文很美,也寫得比較深,看哪些同學能自己讀懂課文,讀好以後能回答兩個問題:

1.《月光曲》是一首什麼樣的曲子,是誰寫的?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

二、自學課文(默讀)。

三、讀後提問。(結合句子訓練,幫助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1.《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

提示:《月光曲》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嗎?(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傳説"。)

解釋"傳説":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於什麼的傳説?(揭示句式:《月光曲》是 的傳説。)

(懂得《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於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説。)

3.《月光曲》是個什麼曲子?看誰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當的附加成分。

(通過練習,懂得《月光曲》是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子。)

結台學生回答,介紹貝多芬,以激起學生學習情緒:

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麼的幸福!"

四、講讀第一節。

1.學到這裏,第一節的內容也懂了。

齊讀第一節。

2.釋"譜寫":

"歌譜"同學們是知道的,根據歌詞寫譜,叫"譜寫"。如果沒有歌詞,單純作曲子,也叫"譜寫",簡單的説法叫"譜曲子"。曲子寫好了,就叫什麼?("譜成")

(結合板書:譜寫 譜 譜成)

寫曲子叫"譜寫",寫出非常壯麗的詩,也可以説"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譜寫了一首扣人心絃的詩篇。"

五、在理解篇章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分段。

1.這一節最後説"傳説是這樣譜成的。"這一句在這裏起了什麼作用?

2.課文從哪兒到哪兒寫了這個傳説?

3那麼課文分成幾大段?

段意:①總的介紹。②關於《月光曲》的傳説。

六、範讀課文第二大段。

這是一個很動人的傳説,你們聽老師讀課文。

七、讀後提問,引導分層次。

1.現在你們誰懂得了貝多芬為窮兄妹前後彈了幾首曲子?第幾首是彈的《月光曲》,寫彈《月光曲》從哪兒到哪兒?

2.因此第二部分又分成幾個部分。

在第二段段意後補充板書成為:

一、總的介紹

第一首

二、傳説

第二首--《月光曲》

八、讀講課文第一層。

1.指名讀本段第一節。

2.通過教師描述,帶入情境:

這個傳説,一開始就給我們描寫了一個非常美湖面:我們彷彿看到一個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萊茵河水靜靜地流淌着,貝多芬在一條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老師的描述,在學生眼前呈現出一個畫面,學生聽着老師的描述開始進入情境,緊接着啟發想象,使畫面更清晰,感情上更接近課文。)同學們想一想,在這幅畫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還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根據故事的發展,畫面上還應該有什麼?(一間小茅屋,茅屋的牆壁上最好畫上窗口,而且從窗口裏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兩個人影。)

3.這兒離熱鬧的在方比較遠,又給人美的感覺,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我們就可以説"這兒多麼幽靜啊!"這小路就可以説"幽靜的小路"。

4.貝多芬就在幽靜的小路上散着步,他聽到從那所茅屋裏傳來斷斷續續的琴聲,你們想當貝多芬聽到這斷斷續續的琴聲,而且在這僻靜的小鎮上,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麼想?誰能猜想到。

5.貝多芬正是這樣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後來還走進了茅屋。

貝多芬為什麼要走進茅屋呢?(他聽到了一個姑娘和一個男的對話後,他走進了茅屋。)

(通過設問,啟發學生思考)

現在讓我們跟着貝多芬來到茅屋的窗口,便聽到了兩個人的對話。

◇男女生分角色讀。

◇ 讀後指導:

◇"那有多好啊!多"表示程度念第二聲,示範,要把這姑娘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彈琴的心情讀出來。(結合人物説話內容,板書:太貴、太窮)

◇"一個姑娘説" "男的説",誰能根據説話的內容,加上適當的提示語,想象他們説話的神情、語氣。板書:

男的〔 〕地説

一個姑娘( )地説

同座對讀。

指名兩人。現在讓我們大家跟隨着貝多芬來到這小茅屋的窗外聽着屋裏的談話。

6.聽到這裏,貝多芬可能會怎麼想?

(在這樣僻靜的地方,在這樣的茅屋裏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説明窮苦的人也愛我的曲子;但是他們又這麼窮,票價又那麼貴,我應該親自彈給他們聽,用我的琴聲讓他們得到藝術的享受。)

7.從哪一個詞裏説明他一點兒也沒有猶豫,(就)説明他對窮苦人是非常同情,很有感情的。

8.貝多芬進了屋,看到的是什麼情景,使他同情、感動,哪些詞語説明茅屋裏的姑娘和男的確實太窮?自己説説看,把這些詞語畫下來,再練習讀讀。

(一支、微弱、正在、舊、瞎)

指點:學到這裏,我們知道了吧,為什麼那琴聲是斷斷續續,原來彈琴的是個盲姑娘。

9.下面是貝多芬和他們的對話。

這次老師不指導,你們能不能讀好。

指名分角色讀本段4.5兩節的對話。

10.讀後指導。

指點(結合示範):注意姑娘已經聽得入了神,他是那樣激動地説。

應該怎麼讀呢?要讀好,首先要理解。

釋"純熟";技術高超而又熟練。

重點指導"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技術這麼熟練,感情表現得這麼深,盲姑娘會想,這彈琴的人是誰?因此課文上兩個"您"讀起來不一樣,第一個是表示猜想,語調稍延長一些。後來她作出了判斷,彈得這麼好的,只有貝多芬,因此第二?quot;您"就很肯定:"您"就是--"

示範;練習朗讀。

通過填充練習,小結課文。

( )貝多芬走近( )茅屋,給一位( )( )姑娘彈琴,貝多芬的琴聲使盲姑娘( )。

板書:

月光曲是 曲子。

/ 太貴 譜寫 幽靜 純熟

聽\ 太窮 譜

譜成

第二課 時

一、講讀課文第二段第二部分。

1.從前課導入:第一課我們學了第一段第一部分,講貝多芬走進了低矮的茅屋,為盲姑娘彈了一首曲子。盲姑娘聽了貝多芬的曲子,那麼激動,那麼興奮。上一課我們提到貝多芬説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還説,"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啊。"這時,貝多芬看到盲姑娘聽到他的曲子是這樣的興奮,這樣的喜悦,貝多芬心裏怎麼樣?

2.師生對讀盲姑娘和貝多芬的話。

3.於是,貝多芬又給她彈了一曲,這個曲子就是《月光曲》。這首曲子是不是貝多芬早已譜寫好的,還是趁着興致當時彈出來的?從哪一旬裏可以看出?("他飛奔口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quot;)

4.同學們想一想,當時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著名的樂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樣聽的?他們聽着,聽着,又展開了怎樣的聯想?請你們看看插圖、帶着這個問題自學第二部分。

(學生自學)

5.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聞名的樂曲呢?這個情景課文中有一幅插圖(老師讀課文"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讀後描述,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這個情景多美啊。蠟燭滅了,屋子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那麼自,那麼亮,那麼美。(結合情境的感受,教給詞)為了描寫這個環境,課文中用了什麼詞?(清幽)這個"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給人寧靜的美感。前面也講到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這兩個詞的意思有兩點相同:"清幽"、"幽靜",都有由雅、美和靜的含義。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麼亮、那麼美,也給人寧靜的感覺。

6.現在就請你們把這一節課文讀一下,眼睛閉起來想一想,月光怎麼清幽,小屋子裏是什麼情景?屋子裏人物的形象怎麼樣?然後請你們講這幅圖。

(學生各自準備,同座兩人對話。)

例話:(描述插圖)一陣風拂過,把蠟燭吹滅了。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啊,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月夜呀,身邊的窮兄妹是這樣的窮苦,他們同樣需要音樂,我一定要用我的音樂給他們帶來快樂,給盲姑娘帶來光明,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藉着月光彈起琴來。

7.月光是這樣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卻看不見。貝多芬的琴聲給窮兄妹帶來了什麼呢?課文上沒有寫,但是從哪兒我們可以知道?

8.通過貝多芬的琴聲,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聯想來寫的。現在我們看看下一節課文,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聽琴聲的事實,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因聽琴聲產生的聯想?

(學生自學。)

9.學生讀寫實的部分:"皮鞋匠靜靜地聽?quot;,"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他睜得大大的眼睛"。

指名讀。引導學生體會這兩處寫事實的課文,從內容上講是連貫的。

10.從事實引出聯想,課文中用了哪兩個詞語?

(板書:好像……彷彿……)

11.下面,我們先看皮鞋匠聽着貝多芬的曲子,他好像看到了什麼?有幾個畫面。

學生自學課文分層次。

"月亮鵠戳?quot;;"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颳起大風,捲起巨浪"三個畫面。

他們兄妹倆聽着好像看到了這些美妙的畫面。

12.(用簡易畫創設情境,理解課文詞句,體會感情,伴隨老師哼唱。)

(1)語言描述帶入情境:現在我們也彷彿來到皮鞋匠的小屋裏,站在盲姑娘身邊,一起聽貝多芬彈琴,想象也看到了課文上的一幅幅畫面。老師輕聲地慢慢地哼唱《月光曲》起始句613 613 613 613;我們也好像到了大侮,還看到了什麼?你們説,老師畫。

(2)第一幅畫面:

?月亮應該畫在哪兒?為什麼要畫在海平線上?(理解"水天相接")

?邊作畫邊指點:"粼粼"指水清。

指導看插圖:聽到貝多芬的琴聲,皮鞋匠彷彿覺得月亮從大海上慢慢升起,這是一個平靜的大海上的月夜,你們想這時貝多芬在怎樣彈琴?(貝多芬可能是輕輕地按起琴鍵,節奏也比較慢。)

(3)第二幅畫面。

敍述:貝多芬繼續彈着,皮鞋匠靜靜地聽着,她又彷彿看到了什麼?

(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

? "微雲"是"小云"嗎?從整個句子看,是"一縷一縷輕紗似的"。想一想,這兒的"微"是什麼意思?(薄)"一縷一縷"的微雲又是什麼樣兒的,你們説老師畫。(邊討論邊畫圖,

見右圖)

?這時貝多芬的琴聲,一定比開始時怎麼樣?(再回到插圖,進一步把學生帶入情境)

(4)第三幅畫面:

?描述:皮鞋匠聽着聽着,覺得海上颳起了大鳳,捲起了巨浪,這情景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波濤洶湧)

波濤洶湧的大海上有沒有月光?從哪兒知道?結合學生回答作畫:"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湧向岸邊"(見右圖)

?指點:可見仍然是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那是一種歡樂的,令

人激動的情景。

?引導再看圖:想一想皮鞋匠聽了琴聲,彷彿覺得大海捲起了巨浪,貝多芬在怎樣彈琴,琴聲怎樣?(貝多芬越彈越激動,身子也可能搖擺起來,節奏也越來越快。)

13.描述性小結:貝多芬的琴聲把鞋匠帶到了海邊。這兒,有平靜的大海,有奔騰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壯闊的美。但無論是平靜的大海,還有波濤洶湧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

這是多麼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麼寬闊自由的天地呀!

14.皮鞋匠所聯想到的,盲姑娘有沒有想到和看到呢?從哪兒可以看出?

(姑娘眼睛睜得大大的,她彷彿也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指點:眼睛睜得大大的,好像看到了嚮往的那個光明美好的情景。這一點還表現在哪兒?(恬靜的臉上。)

釋"恬靜".臉上是"恬靜的",表示心裏很舒適的,很安逸的。這波濤洶湧的大海,盲姑娘以前有沒有看到過?

這琴聲使窮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幾乎忘掉了周圍的一醉:快樂得人迷了,時間比較長,程度比較深,忘掉了一切,就叫"陶醉"。

指導讀:"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這裏運用重複,強調看到了景象,是她從來沒有看到的。

15.引導體會聯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這個傳説之所以寫得這麼感人,這麼富有美感,同在記敍中展開了聯想有很大的關係。

引導對比:如果把聯想部分去掉,看文章會變得怎麼樣?(不那麼深刻感人。)不信,可以讀讀。

指導讀:讀這類文章時,要搞清楚哪是敍事,哪是聯想,從而很好地瞭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導寫:作文時,不僅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時還要把想到的寫下來。在記事中恰當地加進自己的聯想,文章就會更加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加豐富、深刻。

男生讀寫實部分。

女生讀聯想部分。

16.照應前文指點;盲姑娘聽到貝多芬的第一個曲子是"入神激動",聽了"月光曲"是"恬靜"是"陶醉",我們想想看這個窮苦的盲姑娘此刻心裏覺得怎麼樣呢?她心裏可能要説什麼?我們幫她説出來。

17.貝多芬説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而且説如果做到這一點的時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這時貝多芬的心情怎麼樣,從哪個詞兒説明他也很激動?(飛奔)。

二、朗讀全文。

三、創造性描述:

貝多芬回到客店記錄《月光曲》時,當時他可能怎麼寫?怎麼想?請你寫一段話。

要求:

1.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2.貝多芬在追記時,眼前可能出現了什麼景象,學習在寫事中加入聯想。注意用上"好像彷彿",引出聯想的內容。

學生描述。

總結:

學了這個美妙的傳説,我們知道了貝多芬對勞苦大眾的感情是很深的。課文本身寫的是關於《月光曲》創作的傳説,其實這個傳説本身也是一首動人的《月光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ez1p5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