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月光曲》教學設計(多篇)

《月光曲》教學設計(多篇)

《月光曲》教學設計(多篇)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努力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所以,本節課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對文本進行自主理解、體驗和感悟,從而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給學生以人美、景美、曲美、情更美的印象,同時以朗讀為載體、感悟為主線,引領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探究。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命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課文語言優美,感情豐富,意境優雅,適宜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閲讀訓練的好材料。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結合自己的理解讀出人物內心的情感。

學會根據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的聯想,在想象,表達的訓練中,提高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

2.理清課文線索,抓住貝多芬的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內容。

3.從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説中,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2.引導學生體會由實在事物展開的適當的聯想,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首樂曲時的情和景。體會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今天,不僅是我要與各位同學共同渡過這40分鐘,我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個人,這個人相信你一定聽説過,而且還會有所瞭解。(放課件,貝多芬圖片)認識他嗎?對他你有什麼瞭解?

2.師簡介貝多芬並出示他的話“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

3.學生談感受,引出課題《月光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讀一讀課文,爭取讀準字音,將句子讀通順。

2.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中為我們講了一件什麼事?

3.指名彙報,理解“傳説|。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1.《月光曲》是怎樣誕生的呢?課文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筆墨為我們記敍了月光曲的誕生過程。現在就請大家再次細細地讀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直至結尾段,找一找《月光曲》是怎樣誕生的。

2.學生自由讀文並勾畫。

3.生彙報。此時貝多芬正幽靜的小路上散步。體會一下,他當時的心情會是什麼樣?本來正在悠閒地散步的貝多芬,又是什麼吸引了他,讓他創作出這著名的月光曲呢?

4.學生彙報,預設:

對話一:一個姑娘説:“這首曲子多難彈呀!……説説罷了。”

(1)生彙報,師:他找的是兄妹倆的對話,這段對話正巧被站在茅屋外的貝多芬聽見了。(出示句子)

(2)透過盲姑娘的這句話,你能感受到她在想什麼嗎?(生:想聽貝多芬彈琴,喜愛音樂等)

(3)請大家再來讀一讀盲姑娘的這句話,看看誰能打動貝多芬的心?(自由讀)

(4)同學們,貝多芬不但是一個音樂家,他更是一個心思細密的人。他又會從姑娘的這番話中,他能聽出什麼呢?(渴望)

(5)是呀,貝多芬除了聽出盲姑姑內心的渴望,還聽出了什麼?(喜歡音樂)

(6)何止是喜歡,也許她已經達到了痴迷的程度。除此之外,在這句話中,你還聽出了什麼?(家窮)

(7)從哪些細節中讓你能感受到姑娘家很窮呢?(生彙報:找本段中的話,或文中的相關描寫)

(8)生彙報,再次指導朗讀本次對話。

對話二:出示“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1)生彙報,出示句子。

(2)大家看,此時盲姑娘已經十分激動,因為她猜出了這個人就是貝多芬,但貝多芬聽了盲姑姑的話,有什麼反應?(沒有回答)

(3)盲姑娘她看不見,可為什麼一聽就知道是貝多芬?誰來説一説你的想法?

(4)看來,這位盲姑娘真是對音樂真是太痴迷了,難怪她聽了一曲之後,就猜到了這人就是貝多芬。的確有這樣出名的音樂大師親自為她彈奏,你想,她怎能不激動呢?來,自由讀一讀這句話,讀出你此刻的心情。(生自讀)

(5)同學們,假如你就是這位痴迷於貝多芬音樂的盲姑娘,老師相信,能見到貝多芬的你們也一定會激動萬分,所以你們也會激動地説:(生齊讀)彈得多純熟啊,……

(6)而此時的貝多芬雖然沒有回答姑娘的話,但他此時的心情已經難以平靜,已由原來的感動變成了萬分的。激動。於是,他決定再彈奏一曲,將這份真摯的感情送給兄妹二人,將這份愛心傾瀉在了他的指間中……

四、感受《月光曲》意境

1.這時候,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從窗子照進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都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藉着這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2.指名配樂朗讀第九自然段,生欣賞。

3.聽着這美妙的音樂,兄妹二人看到了什麼?(大海)是真看到了嗎?這是什麼?(聯想)

4.透過兄妹二人的想象,你能看到哪些不同的畫面?

5.學生彙報,師相機指導朗讀。

6.既然大家已經從文字中感受到了這不同的意境,那現在誰能將整段文字再給大家讀一讀,(指名配樂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靜靜地感受這音樂和語言相融合的無窮魅力。

7.讀文就要熟讀成誦,語文學習也重在積累。這段文字作者描寫得那樣生動細膩,你們能將它記在心裏嗎?來,自己先練一練。(生練習後,出示填空,師生齊背)

8.同學們,其實畫面的變化也代表着貝多芬內心情感在不斷地變化着。猜猜此時的他會想些什麼呢?

五、昇華情感,總結全文。

1.正當兄妹二人還陶醉在這美妙的琴聲中時,貝多芬呢?

2.此刻,貝多芬的內心已不再平靜,他的心中完全是創作的激情,在有感於知音,寄情於月光中,即興創作出了這首曲、意、境都非常美妙的樂曲——(課題)月光曲。

3.整篇課文以事情發展的順序,也就是《月光曲》的誕生過程為主線,以人物情感的變化為副線,構思巧妙,故事情節環環相扣。你們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好不好呀?相信大家以後也能寫出這樣好的文章。

4.(出示貝多芬的圖及音樂直到結尾)也許,大家還不曾瞭解,貝多芬的內心除了飽含着對窮苦人民的同情與關愛外,更多的還是對音樂的那份痴迷。現在我們就一起再次走進貝多芬那不平凡的一生吧。(放課件,師介紹)

5.聽了這段介紹,你想對貝多芬説些什麼?(生彙報)

6.有人説,美妙的音樂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愉悦我們的心靈,因為它不僅會給人以美的享受,更會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老師真心地希望大家能夠在閒暇之餘,再去欣賞一下貝多芬其它的作品,用你的心去熱愛音樂,去感受藴含於每首樂曲中的那份情和意。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二

設計理念:

體現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這一課程性質,以朗讀這種有效方式,走入文中的意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感悟,使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發展語言,掌握由現實產生聯想這一表達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也使學生在精神上受到薰陶感染,豐富學生的情感。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清課文線索,抓住貝多芬的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容,並從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説中,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

3、貝多芬情感變化的原因,能夠分辨出描寫聯想和寫實的句子,並能運用聯想的寫作方法進行練筆。

4、學會該認的 6 個生字,掌握會寫的 9 個生字,背誦第八、九自然段。

學習重難點:

目標 2.3

課時安排:

2 課時

教學流程:

第 1 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畫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隨後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你還認識這個人嗎,他就是我們曾經瞭解的不畏權貴的貝多芬,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貝多芬創作樂曲的傳説,看看你對他又有了什麼樣的認識,而他創作的這首著名的曲子叫做《月光曲》。

【設計意圖:調動原有認知,引向對人物新的認識,激發起閲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文

2、出示三組詞語:讀準確並看看你發現了什麼?

貝多芬 譜寫 琴鍵 陌生人

茅屋 盲姑娘 恬靜 陶醉

霎時間 一縷 微波粼粼 波濤洶湧

3、點名朗讀課文

4、選用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詞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用抓關鍵詞的方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品讀課文,領略音樂美、情感美、語言美。

是什麼激發了貝多芬的靈感,讓他創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設計意圖:這一問題可以牽一髮而動全身,以此切入,可以直接抓住文章的主幹】

(一)為什麼貝多芬會走進茅屋,為盲姑娘彈奏樂曲?(引出三自然段)

語段一: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

1、從這段話中你聽出了什麼弦外之音,話外之意?

(1) 盲姑娘家境貧窮。

( 2 )盲姑娘熱愛音樂。

( 3 )妹妹的懂事、兄妹倆之間的相互關懷與體諒等。

(感情朗讀體會)

師:盲姑娘這麼貧窮,卻這麼懂事,雖然雙目失明卻對音樂無比的熱愛,貝多芬的心被深深感動了,所以走進茅屋。

過渡語:一曲終了,貝多芬又為姑娘彈奏了第二曲,(引出六、七自然段)。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段,你是不是有什麼疑問?

語段二: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你愛聽嗎?我再給你彈一首吧。”

預設問題一:為什麼盲姑娘聽完後就猜到是貝多芬?

預設問題二:為什麼貝多芬沒有回答?

預設問題三:貝多芬為什麼又為盲姑娘彈奏了第二首曲子?

通過梳理問題使學生明白,貝多芬為遇到知音而內心激動,有感而發,情不自禁的為盲姑娘彈奏了第二首曲子。

材料補充:(出示知音一詞的由來)

“知音”一詞出自《列子·湯問》。

《列子·湯問》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伯牙彈琴,彈到描寫高山時的曲調,在旁聽琴的鐘子期就説:“善哉,巍峨兮若泰山。”彈到描寫流水的曲調時就説:“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認為沒有人比鍾子期更懂得他的音樂。後來人們就用“知音”來指了解自己特長的人。

(感情朗讀)

過渡語:除了上述的兩個原因外,還有別的原因激發了貝多芬創作的靈感嗎?(引出八自然段。)

語段三: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從窗子照進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都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1、清幽的意思(清靜而悠遠)

2、朗讀體會優美的意境

3、貝多芬望着兄妹倆,心裏在想些什麼,學生動筆寫一寫。

(清涼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麼朦朧,那麼美,就連破舊的茅屋也顯的具有詩情畫意。這樣的美,蓋過了茅屋裏的窮困和淒涼。此情此景,深深打動了貝多芬,他“望了望”窮兄妹倆,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樂應當給予窮苦而又愛好音樂的人們。這樣想着,他情不自禁的按起琴鍵來。)

4、指導背誦第八自然段

【設計意圖:通過三個語段的品讀,讓學生明確因為對盲姑娘的同情,以及對知音的感謝,是《月光曲》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時想象練筆,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 】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我們知道了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原因與過程,同時也對貝多芬這位偉大的音樂家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關於《月光曲》的具體內容,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 2 課時

一、回顧上文,賞析樂曲

1、説説上節課我們知道了什麼?

2、這節課我們來欣賞世界名曲《月光曲》(引出第九自然段)

3、學生以多種朗讀方式品味這段語言文字,體會月光曲的意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畫面。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風捲巨浪 月光照耀、波濤洶湧)

4、引導背誦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加深學生多內容的理解,在朗讀中進入美得意境,引發情感,產生共鳴,讀中感悟美的語言,最後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5、請大家再次朗讀八、九自然段,用“~~”畫出表示實在事物的句子,用“——”畫出由實際事物產生的聯想的句子。

6、學生讀、畫——指名回答——分別讀實在的和聯想的句子。

二、品悟寫法,紮實訓練

1、同學們,第八、九自然段最大的特點是根據看到的、聽到的實實在在的事物產生的聯想。這樣寫的好處是使文章內容更具體、更豐富,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習作時,不僅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時還要把想到的寫下來。在記事中恰當地加進自己的聯想,文章就會更加的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加豐富,更加深刻! (齊讀)

2、閲讀下面的片段,用﹏畫出描寫實實在在的事物的句子,用——畫出描寫聯想的句子。並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裏。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過了好一會兒 , 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 , 我是在看荷花呢!

【設計意圖:葉聖陶先生説“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藉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這個環節,學生親歷了概括、表達、訓練的過程。】

三、讀寫結合,遷移運用

同學們,不同的人欣賞音樂會產生不同的聯想,請欣賞貝多芬的鋼琴曲《致愛麗絲》,這首曲子的曲調和《月光曲》可不一樣,插上你想象的翅膀,把你聯想到的寫成一段話。我靜靜地聽着。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使學生學會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學會閲讀和表達。因此,我設計了這個環節,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寫一段話,進一步訓練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四、佈置作業

1、今天這堂課,我們領略了月光曲的美,並對音樂展開了豐富的聯想。音樂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可以愉悦我們的心靈,還可以培養我們豐富的想象力。老師希望同學們課後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來聽一聽,像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這些著名音樂家的樂曲,將會給你美得享受。

2、本文只是一個傳説,表達了人們的一個美好的意願,如果是你,你覺得《月光曲》還有可能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呢,請你展開豐富的想象,也來試試寫一個美好的傳説。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本課8個生字,能掌握“譜寫、蠟燭、清幽”等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背誦第九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學習作者在寫實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關鍵的字、詞、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傳達出的貝多芬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進而培養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品味文章的優美語言,理解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

【難點】

體會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感受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任務導向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導入部分,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讓學生沉浸在鋼琴曲美好的氛圍之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屏幕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讀,教師範讀,為同學正音)

2.學生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容,思考:《月光曲》是如何譜成的?

明確:貝多芬為盲姑娘彈奏兩首曲子,第二首是在貝多芬有感於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的情況下,即興創作的,遂成《月光曲》。

3.播放《月光曲》,讓學生結合課文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自由談感受。

(三)以句帶篇,深入研讀

1.賞析重點句子

(1)一個姑娘説:“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説:“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

明確:這段文字是語言描寫,用兄妹之間的對話,生動傳神地表現出兄妹倆相依為命的真情,同時,也表現了妹妹的善解人意以及對音樂的熱愛,為後文寫貝多芬兩次為她彈奏奠定了基礎。

(2)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説:“談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談一首吧。”

明確:體現了盲姑娘不光愛音樂,更能夠懂音樂,並且懂得貝多芬的音樂,使得貝多芬引之為知音,因此而創作了《月光曲》。

2.學生分組討論:貝多芬為什麼會譜成《月光曲》,他是以何種心情創作的這首曲子?

明確:曲為心聲,貝多芬在彈奏月光曲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也是不平靜的。面對着眼前窮苦的兄妹倆,面對着自己真正的知音,貝多芬同情之中又有感動,更有得見知音的感慨與激動。

(四)拓展延伸,理解難點

各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內心是怎麼想的,他會對兄妹兩個説些什麼?

提示: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

(五)小結作業

1.讀完本課對你有什麼啟發?

明確:我們要向貝多芬學習,關愛別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2.查找並欣賞貝多芬其他作品,向同學們介紹。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r71e8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