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説課稿圓的認識(熱門21篇)

説課稿圓的認識(熱門21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1篇《説課稿圓的認識》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説課稿圓的認識》相關的範文。

説課稿圓的認識(熱門21篇)

篇一:六年級數學《圓的認識》説課稿

一、説教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圖形、面積的計算,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圓的有關知識的。本節課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圓、瞭解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説,也進入了一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對周圍事物的瞭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後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在同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係;使學生學會用圓規畫圓。

2.技能目標:

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圓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並能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當中。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由於教材並沒有給圓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主要是通過直觀演示,動手操作使學生感知並瞭解圓的基本特徵,因此“感知並瞭解圓的基本特徵和用圓規畫圓”就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認識圓的特徵的過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來理解其中許多的概念,因此“認識圓的特徵,畫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圓”是本節課的難點。

四、説學情

本班上共有84名同學,其中有少數同學的成績較差,他們上課時不愛聽課,也不知道怎樣學習,平時很少舉手回答問題的了。但班上象徐小紅、徐港新、徐煥這樣的學生還是有幾位的,他們在班上的表現還是可以的,一般情況下,都能回答教師提出的一些問題,有時,較難的也有個別學生也能答出來。我在教學時,注重鼓勵和表揚學生,有時也給予批評。我儘量做到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和結果,讓他們有思考的空間。

五、説教法、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呢?根據教材的特點,本節課將以分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操作,發現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從培養學生主體參與和創新意識的角度出發,以學生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分如下三個環節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六、説教學過程

(一)課前學習調查

1.《圓的認識》課前學習調查。

(1)你已經知道了圓的那些知識?還學會了什麼?

(2)怎樣使用圓規畫圓?有什麼技巧?

(3)圓與其它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

(4)圓有什麼特徵?

(5)生活中哪裏用到了圓?你能解釋為什麼用?

(6)關於圓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設計説明“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從學生不會、不瞭解、不知道的地方入手教學,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也體現了教師的教師的教因為需要教。】

(二)認識圓的特徵

1.認識曲線圖形:教師閉眼徒手畫一條不封閉的曲線。

這是圓嗎?最不像圓的在哪裏?

2.探索圓的特徵。

(1)整體把握曲線圖形。

我們常採用“對比、比較”的方法探索特徵。你能想起那些平面圖形?

把這些圖形進行分類,你會如何分類?為什麼?

(2)出示一組組合圖形:圓裏面內接一個最大的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正八邊形、正十二邊形。

(3)猜想:每個正多邊形的中心點到角頂點的線段長度有什麼特點?

(4)動手驗證猜想:正多邊形的中心點到每個角的頂點距離一樣嗎?分別有幾條相等的線段?

(5)學生逐一彙報,教師引導思考“正多邊形的變數不斷增加,你發現了什麼?”正多邊形的變數不斷增加,正多邊形越來越逼近圓形,但是,正多邊形內相等的線段數是有限的,而圓從圓上到圓心相等的線段數是無限。

【設計説明:從一維空間到二維空間,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溝通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型的聯繫,加深對各自特徵的認識,為概括圓的特徵打下知識基礎。】

(6)歸納圓的特徵:

3.認識圓形的各部分名稱:

板書:圓心半徑直徑

4.認識“圓,一中同長也”:

對於圓人們很早就開始研究了,春秋時期的墨子就在《墨經》記載“圓,一中同長也”,一中指的是?同長呢?什麼叫做直徑?這一認識比其他國家早了1000多年。

5.小結:圓有什麼特點?叫什麼圓?

【設計説明:在猜想、驗證、推理的數學過程中,概括出圓的特徵,通過對墨子於圓的論述介紹,加強數學文化教學,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畫圓

1.圓規是不是可以畫出一個圓?請用圓規試着畫一個圓,並標註出各部分名稱。

介紹圓規:兩腳距離等於圓的什麼?

2.特殊畫圓方法。

【設計説明:動手畫圓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數學技能,通過教學直觀演示,學生練習,逐步掌握使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四、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聯繫

剛才用對比的方法找出了圓的特點,事物之間往往存在着聯繫,用聯繫的眼光看,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有聯繫嗎?

【設計説明;對於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對比,使學生認識曲和直的相互關係,增強思辨意識。】

五、立體圓形。認識球體圓和平面圓。【設計説明:完成從一維空間、二維空間再到三維空間的空間建構過程。】

篇二:六年級數學《圓的認識》説課稿

一、説教材

《圓柱的認識》是人教版國小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學習內容,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圖形的認識部分,學生在低年級已經初步感性認識了圓柱,能夠辨認圓柱物體。在學習了圓等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基礎上,本課進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幾何形體?D?D圓柱。教學這部分內容,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學習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和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高年級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瞭解,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二、説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瞭解圓柱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

2、懂得圓柱側面展開圖的形狀,理解展開圖與圓柱的關係。

3、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等活動,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瞭解圓柱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懂得圓柱側面展開圖的形狀,理解展開圖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

三、説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將採用觀察法,從直觀實物入手,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形狀:用實踐操作法,使學生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以及它的長與寬跟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的關係。如果按以上的教學方法實施,學生在學習中將會自主探究,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去真正認識圓柱

四、説教學過程

為有效的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六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同學們:課前,我讓大家在生活中尋找圓柱,你們找到了嗎?誰願意來説一説。同學生紛紛説出生活中見到的圓柱體(茶杯、藥瓶、鉛筆、柱子。)生活中的圓柱可真多呀!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圓柱。

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我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聯繫生活,説説所見到的圓柱物體,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自主學習、初步認識,我採用學生自學的方式,讓學生結合自帶的圓柱自學課本第18頁的內容。讓學生在閲讀中思考:

(1)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有什麼特點?叫做什麼?

(2)什麼是圓柱的高?它有什麼特點?

(3)什麼是圓柱的側面?然後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全班交流,

篇三:六年級數學《圓的認識》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幾何初步知識,既是一節起始課,也是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的基礎。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圓形物體,在低年級也已經有了初步認識,但是都是直觀的表象認識,這節課將更深入的去認識圓。

二、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個部分的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經歷圓的認識過程,讓學生通過直觀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徵,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圓心,半徑與圓的位置,圓的大小的關係。

三、教法學法

設計具體有現實意義的情景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着痕跡地將學生帶入圓的研究之中。六年級的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思維能力已經有了較大發展,本課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交流思考、討論歸納等活動,自主探索,深入地認識圓,瞭解圓。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通過小明家距離學校300米,分析小明家的具體位置這一貼近生活的實例,引導學生得出小明家的位置實際上是在以學校為中心,300米為半徑的一個圓上,讓學生感知圓心,半徑,圓是有無數個點組成,從而揭示本課的學習任務——圓的認識。

2、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和發現,摺痕都交於一點,即圓心。所有摺痕都經過圓心,引出半徑直徑的感念,並且得出半徑和直徑都有無數條。

再通過量的方法和分析推理的方法討論半徑和直徑的關係,從而得出同圓或等圓中,直徑是半徑的2倍。

3、歸納小結,提升認識

(1)設計在一個圓內找半徑直徑的練習,加強學生對半徑直徑概念的理解:直徑和半徑都是經過圓心的線段,半徑的兩個端點一個是圓心,一點在圓上,直徑是經過圓心,兩個端點在圓上。

(2)歸納小結本節課中學生對圓的認識,並提出墨子的“一中同長”的説法,讓學生思考。通過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的對比,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一中同長”就是對圓的特

篇四:國小六年級數學圓的認識説課稿

國小六年級數學圓的認識説課稿

一、説教材

圓的認識是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較為重要的教學內容。這節教材的內容有:畫圓的步驟和方法,圓心、半徑和直徑的認識,圓的特徵。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説,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通過圓的有關知識的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教材的編排思路是先借助實物揭示出“圓”,讓學生感受到圓與現實的密切聯繫,再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直徑、半徑、圓心等概念,同時掌握圓的基本特徵。再引導學生藉助“圓規”方式畫,再次感受圓的特徵,並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這樣的編排,學生對於圓的'相關概念及特徵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師的明確指引和調控之下,學生相對獨立的探索空間不夠,而與此同時,學生對於圓所內涵的文化特性也無從感受、體驗。基於以上認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旨在加強操作、研討等數學活動,通過小組學習這種主要形式,引導學生實踐、探索,逐步形成圓的表象,掌握圓的特徵。教學儘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嘗試成功的愉悦。另一方面,又藉助媒體,將自然、社會、歷史、數學等各個領域中的“圓”有效整合進本課教學,充分放大圓所內涵的文化特性。

二、説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教學知識與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教學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知道同一圓內直徑、半徑的特徵,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在同一個圓裏直徑和半徑的關係,並能根據這種關係求圓的直徑或半徑。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1.知道圓各部分名稱與關係

2.學會畫圓

教學難點:畫出規定條件的圓

三、説教學方法

1.教法。

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讓他們探索、發現圓的特徵。

2.學法。

教師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我在學法上安排了: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等方法。教學圓的特徵時,主要採用了操作法,學生藉助圓形紙片,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使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發現特徵後,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能自學的儘量讓學生自學,教學圓的畫法時,採用了嘗試法與操作法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嘗試精神。

四、説教學過程

首先我會讓學生舉舉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的?”學生可能會説出:硬幣、光碟、路標、鐘面、車輪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的。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接着我會出示多媒體課件,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接着,我會出示的兩組圖形,第一組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第二組就是剛認識的圓,通過對比,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組圖形是由線段首尾連接所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所圍成的,形成正確表象――圓是一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1.找圓心、認識半徑、直徑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摺後打開,用筆和直尺把摺痕畫出來,並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複上面的摺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後,問:“你發現了什麼?”通過自學課本讓學生自己去了解它們的名稱和特徵。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掌握畫圓方法

在教學畫圓的過程中,我同樣會放手讓同學們大膽的動腦,動手探索不同的畫圓方法。學生可能會想到藉助圓形物體畫圓,用繞線釘子畫圓,還有用圓規畫圓等等。最後我會讓學生自學畫圓的方法,通過學生的彙報,我引導他們歸納出畫圓的一般步驟:(1)定點(也就是定圓心的位置)(2) 定長(也就是定半徑的長度),(3)旋轉畫圓。接着我會示範一次畫圓的方法,強調畫好後要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

3.利用特徵,解決問題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處處充滿數學。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現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使用價值。

篇五:國小六年級數學説課稿《圓的認識》

人教版國小六年級數學説課稿《圓的認識》

一、 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圓》的第一節內容《圓的認識》,主要內容有:用圓規畫圓、瞭解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等,

2、教材簡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並通過觀察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再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畫圓的操作過程,掌握圓的畫法。經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等數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學重點:會使用圓規畫圓,知道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5、教學難點:用圓規畫圓。

6、教學關鍵: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圓規,多進行實際操作練習。

二、 學生分析

在國小階段,學生的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比較低;本校處在城鄉結合處,家庭輔導能力較低,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鑑於以前學習長、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三、 説教法學法

1、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先前經驗,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知識。本節課我以學生親自動手製作車輪為主線,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以及教學圓的畫法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

2、 教學中理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的主觀影響,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產生問題意識,自己探究、嘗試,修正錯誤,總結規律,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3、 本節課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運用操作、探究、討論、發現等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與教法相對應,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將演示、觀察、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圓有一個形象的感知。同時作用於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新意識。

四、 説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 創設遊樂場的.一個情境

屏幕出示:五輛車,問:你最喜歡乘哪輛車?為什麼喜歡乘這輛車? 學生討論、交流 ,

(車輪有長方形的、正方形的、平行四邊形的、三角形的、圓形的)

2. 導入:現實生活中的車輪都是圓的,而且車軸都裝在圓的中心,為什麼要裝在中心,不裝在中心,行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做車輪,好嗎?

(設計意圖:創設“遊樂場乘車”這樣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最喜歡乘的車,並説明喜歡的理由,使數學的內容充滿人文色彩。在體現了社會性和時代感的同時,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及強烈的探究慾望生動活潑,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動手實踐,發現新知

1.做車輪(畫圓)

師:要做車輪,首先要做什麼?(畫圓)

學生小組合作,任選工具畫圓,再把圓剪下來。

師:你是怎樣畫這個圓的? 學生介紹不同的畫圓方法。

師:你是怎樣用圓規來畫圓的?你認為用圓規畫圓時要注意什麼?

師介紹圓規的結構及畫法。

2.安車軸(認識圓心)

師:車軸安裝的地方我們把它看作一個點,那麼車軸應裝在哪裏呢? 學生裝車軸 。

圓規畫圓時,針尖固定的一點。

不是圓規畫圓的,怎樣找車軸? 學生介紹方法(多次折)

師小結,屏幕顯示:圓心O (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

3、裝鋼絲(認識半經): 學生裝鋼絲

投影出學生所畫的鋼絲,問:你是怎樣安裝這些鋼絲的?它們都是怎樣的線段?

師小結: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這樣的線段你能畫幾條?你還有什麼發現? (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屏幕顯示:半經r。 學生判斷

問:你現在明白車軸為什麼裝在圓的中心了嗎?(迴應了引入的問題)

4、認識直徑:1)用學生剪出來的圓進行對摺,讓學生觀察摺痕有什麼特點?懂得: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2)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你能否發現直徑有什麼特徵嗎?為什麼?

3)彙報:同一圓裏,直徑有無數條,長度都相等。

屏幕顯示:直經d 學生判斷

5、認識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師:剛才我們通過設計車輪,知道了圓內各部分的名稱,那麼你們還可以發現什麼規律嗎?

學生小組討論 (可以讓學生在圓上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

出示板書:在同一個圓裏, d=2r或r=1/2d

現在假如要長途旅行,你要選擇哪輛車?為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做車輪、安車軸、裝鋼絲”等一系列開放性活動,變被動地“學數學”為主動地“做數學”。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等方式中,學生掌握了數學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圓的基礎知識,訓練了一些基本技能。尤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合作精神,體驗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讓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三)、 鞏固練習

1、 第88頁第一題。(學生回答後讓他們再説説一些物體的哪一部分是圓。)

2、 填表。(讓學生充分理解在同一個圓裏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r(米) 0.24 1.42

篇六:國小六年級數學圓的認識説課稿

一、説教材

《圓的認識》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93頁-94頁的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麪積計算,以及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説,進入了一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後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教材通過圓的直徑和半徑以及它們的長度之間的關係,使學生認識圓的特徵。在此基礎上,使學生了解畫圓的步驟和掌握畫圓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圓的認識。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係,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能夠理解並形成圓的概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並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認識圓各部分名稱及其特徵,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二、説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我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運用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討論、觀察發現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髮現和掌握圓的特徵。

三、説學法

這節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主動探索、合作交流、觀察發現,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創新意識。

四、説教學準備

1.圓形實物、直尺,圓規,圓形紙片等。

2.多媒體課件。

五、説教學程序

這一節課,我們安排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尋找圓,欣賞圓。第二部分,感知圓,認識圓。第三部分,學畫圓,探究圓。第四部分,鞏固圓,拓展圓。

(一)尋找圓、欣賞圓。

俗話説:“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節課,我們五年級數學組確定不需要任何花俏的東西來導課,只是讓學生通過黑板、課件或桌面上的學具片等看到圓,直奔課題――圓。接着老師藉助古希臘的一位數學家曾經説過的“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最美”這句話,帶學生一起走進圓的世界(課堂),這樣導課直接、簡單、有效。

(二)感知圓、認識圓。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我們根據這一理念,設計了一個摸圓遊戲,通過摸一摸,看一看,分一分,説一説,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回憶起我們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又能幫助學生從感官上體驗圓和其它平面圖形的區別,圓摸上去是彎彎的,學生對圓有了初步感知。接下來老師讓學生對這些平面圖形分類,要求分成兩類,學生也很容易把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歸為一類,把圓單獨歸為一類,再問問學生為什麼這樣分,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對圓和其它平面圖形進行比較,通過對比,學生能清楚地看到,第一類圖形是由線段首尾連接所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所圍成的,形成正確表象――圓是一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三)學畫圓、探究圓。

實踐是認知的來源,孩子們的智慧,集中在手尖上,手是意識的培養者,是智慧的創造者。所以,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動手操作(畫圓),自主學習(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1)我們先讓學生説説畫圓的方法,然後介紹圓規,讓學生第一次利用圓規嘗試畫圓,學生在畫圓時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就從問題入手,明確畫圓的每一個步驟,定點(固定針尖)---定距(兩腳叉開)----旋轉一週(成圓),

(2)由教師直觀演示畫圓,學生掌握圓規的使用方法後,安排學生第二次自由畫圓。

(3)自學圓的各部分名稱

這部分內容是讓學生通過自學、交流、操作等活動,自主建構起對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再通過交流反饋來及時檢查自學的效果。最後老師引導學生在自己畫出的圓裏標出圓心,畫一條半徑和一條直徑,並分別用字母O、r、d表示。

(4)實踐出真知。在學生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後,安排了一定練習來檢驗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判斷半徑,認識直徑。

第一幅的線段,兩端都不和圓心、圓上相連,第二幅一端在圓心,另一端在圓內。第三幅圖,一端在圓心,另一端在圓外。第四幅圖是半徑。學生在這四幅圖的判斷過程中,認識圓內、圓外、圓上的點,進一步明確半徑的意義,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是半徑,圓上有無數個點,圓的半徑也有無數條。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在探究圓內直徑和半徑之間的關係,以四人小組合作形式,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的方法來探究:

(1)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2)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

(3)同一個圓的直徑和半徑有什麼關係?

(4)圓是軸對稱圖形嗎?它有幾條對稱軸?

設計意圖:在實物畫圓時,讓學生説出畫圓的辦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體現方法的多樣化。從實物畫圓到用圓規畫圓這一過程,讓學生感受用圓規畫圓的普遍性,使方法得以優化。在學習圓各部分的名稱時,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閲讀和理解能力,可以通過自學、交流、操作等活動,自主建構起對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在研究圓的特徵時,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掌握新知,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的意識。

(四)鞏固圓、拓展圓。

我們安排了三個環節,第一,練習。第二,總結。第三,拓展。

及時的反饋練習,可以鞏固新知,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設計練習,注意把知識性、趣味性、發展性有機結合,設計了三組練習。

練習後老師讓學生説收穫、提疑問。

學生回顧總結之後,出示了生活中美麗的圓讓學生欣賞。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前後呼應,通過回顧總結,對知識進行梳理,有助於學生逐步形成數學學習方法和經驗;同時將“圓”再次迴歸生活,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

篇七:六年級數學《圓的認識》的説課稿

六年級數學《圓的認識》的説課稿

“説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説課稿】則是為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説“怎樣教”,下面是六年級數學《圓的認識》的説課稿,請參考!

六年級數學《圓的認識》説課稿

一、説教材

圓的認識是國小數學六年級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過平面直線圖形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教學是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和麪積的.重要基礎,同時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很重要。

這節教材的內容有:圓心、半徑和直徑的認識,圓的特徵。

二、説教學目標和學習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感受並發現同一圓內半徑和直徑的特徵以及它們的關係。並提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讓學生經歷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通過活動曾強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圓與生活的聯繫,從數學的角度感受圓的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學習目標: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知道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係。

教學重點;學生掌握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同一圓內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教學難點 :半徑、直徑、及其關係。

三、説教學方法

1.教法。

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讓他們探索、發現圓的特徵。

2.學法。

教師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我在學法上安排: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等方法。教學圓的特徵時,主要採用操作法,學生藉助圓形紙片,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使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發現特徵後,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能自學的儘量讓學生自學,教學圓的畫法時,採用嘗試法與操作法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嘗試精神。

四、説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我首先讓學生欣賞圖片,並抽象出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的。從生活圖片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探索新知部分

(1)找圓心、認識半徑、直徑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摺後打開,用筆和直尺把摺痕畫出來,並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複上面的摺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後,問:“你發現什麼?”通過自學課本讓學生自己去解它們的名稱和特徵。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研究圓的直徑半徑的特徵以及相互關係。

我想讓學生畫幾條直徑和半徑,並讓學生量一量,比一比,把自己的發現先在組內交流再大組彙報,學生彙報時讓學生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任何直徑都是半徑的2倍呢 能舉例説明嗎。我出示兩張大小完全不同的圓形紙片,問:“這兩個圓的半徑相等嗎?”學生恍然大悟,必須加上“在同一個圓內”這個前提。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圓的特徵,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接着讓學生用字母表示出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係。我這樣設計意在於讓生學生通過動手、測量、觀察、比較等活動,讓學生知道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直徑都相等,所有的半徑都相等,直徑是半徑的2倍。

總之我在自主學習是儘可能的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不要讓自主學習流於形式。在展示交流時要儘量把展示的機會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展示中不斷獲取知識和方法。我要儘量做到調控和把握。在檢測時我在把握基礎的同時注意提升性練習針對易錯點設計判斷,選擇生活應用等題型,從不同角度,不同知識點對學生進行考測。

篇八:圓的認識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圓》的第一節內容《圓的認識》,主要內容有:用圓規畫圓、瞭解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等。

2、教學內容及其所處的位置與作用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幾何初步知識內容,既是一節起始課,也是後繼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的基礎。

3、教材簡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麪積計算,以及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説,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後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空間與圖形”領域提出了這樣一條具體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和圓,會用圓規畫圓;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本人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徵,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係。瞭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並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圓的各點分佈均勻性和廣泛的對稱性,同時獲得思維的進一步發展與提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並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三、説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教學準備:

學生:剪刀、白紙若干張、彩筆、圓規、直尺、圓形物體一個

教師:課件、圓規、直尺、圓形紙片等

四、説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將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用“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圓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繫,用“活動探究法”讓學生主動探索,實踐操作,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具體特徵。用“小組合作法”讓同學們在小組活動中,相互合作,通過讓學生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學會畫圓。

五、説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為我們教師展示了一個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面對着實實在在的孩子,我的設計本着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的教學思想,對本節課的教學,我精心設計了二個主要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複習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麼線圍成的?簡單説出這些圖形的特徵。

(二)、突出主體、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圓

首先我會讓學生舉舉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的?”學生可能會説出:硬幣、光碟、路標、鐘面、車輪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的。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接着,我會出示的兩組圖形,形成正確表象——圓是一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2、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

(1)找圓心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摺後打開,用筆和直尺把摺痕畫出來,並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複上面的摺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後,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親手操作後,發現所有的摺痕都會相交於一點。這些摺痕的交點,正好在圓的正中心,我們數學上把這一點叫作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直觀操作,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動作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並有意設置一些認知衝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認識半徑、直徑

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讓學生通過動手畫一畫,小組議一議,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出:在同一個圓裏,半徑能畫無數條,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這裏因為有半徑的知識做基礎,我會嘗試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探討直徑的知識,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出,在同一個圓裏直徑也能畫無數條,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3)探討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分組討論在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有什麼關係?通過測量和比較,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係,讓學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關係。得出d=2r與r=d/2的字母公式,並在練習中通過填表強調了圓內半徑與直徑的對應關係,還要求學生在圓內一些線段中,找出半徑和直徑。(設計意圖:合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眼,自主探索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並及時鞏固學習成果。)

3、掌握畫圓方法

在教學畫圓的過程中,我同樣會放手讓同學們大膽的動腦,動手探索不同的畫圓方法。學生可能會想到藉助圓形物體畫圓,用繞線釘子畫圓,還有用圓規畫圓等等。最後我會試着讓學生用圓規在練習本上畫圓,並要求一邊畫,一邊想畫圓的步驟有哪些。通過學生的彙報,我引導他們歸納出畫圓的一般步驟:(1)定點(也就是定圓心的位置)(2)定長(也就是定半徑的長度),(3)旋轉畫圓。接着我會示範一次畫圓的方法,強調畫好後要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

六、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一

1判斷:

(1)在同一個圓內可以畫100條直徑。

(2)所有的圓的直徑都相等。

(3)等圓的半徑都相等。

(4)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5)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6)半徑是2釐米的圓比直徑是3釐米的圓大。

2、選擇題:

(1)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

A.半徑長度B.直徑長度

(2)從圓心到()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半徑。

A.圓心B.圓外C.圓上

(3)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叫直徑。

A.直線B.線段C.射線

3、想一想1:車輪為什麼是圓形的?車軸應裝在什麼位置?

想一想2:井蓋為什麼做成圓形的?

(這些題進一步加深對圓的認識,並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和判斷能力。)

七、拓展練習

在操場如何畫半徑是5米的大圓?

篇九:圓的認識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圓》的第一節內容《圓的認識》,主要內容有:用圓規畫圓、瞭解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等。

2、教學內容及其所處的位置與作用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幾何初步知識內容,既是一節起始課,也是後繼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的基礎。

3、教材簡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麪積計算,以及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説,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後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空間與圖形”領域提出了這樣一條具體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和圓,會用圓規畫圓;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本人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徵,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係。瞭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並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圓的各點分佈均勻性和廣泛的對稱性,同時獲得思維的進一步發展與提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並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三、説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教學準備:

學生:剪刀、白紙若干張、彩筆、圓規、直尺、圓形物體一個

教師:課件、圓規、直尺、圓形紙片等

四、説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將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用“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圓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繫,用“活動探究法”讓學生主動探索,實踐操作,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具體特徵。用“小組合作法”讓同學們在小組活動中,相互合作,通過讓學生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學會畫圓。

五、説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為我們教師展示了一個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面對着實實在在的孩子,我的設計本着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的教學思想,對本節課的教學,我精心設計了二個主要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複習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麼線圍成的?簡單説出這些圖形的特徵。

(二)、突出主體、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圓

首先我會讓學生舉舉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的?”學生可能會説出:硬幣、光碟、路標、鐘面、車輪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的。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接着,我會出示的兩組圖形,形成正確表象——圓是一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2、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

(1)找圓心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摺後打開,用筆和直尺把摺痕畫出來,並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複上面的摺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後,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親手操作後,發現所有的摺痕都會相交於一點。這些摺痕的交點,正好在圓的正中心,我們數學上把這一點叫作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直觀操作,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動作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並有意設置一些認知衝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 認識半徑、直徑

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讓學生通過動手畫一畫,小組議一議,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出:在同一個圓裏,半徑能畫無數條,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這裏因為有半徑的知識做基礎,我會嘗試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探討直徑的知識,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出,在同一個圓裏直徑也能畫無數條,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3) 探討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分組討論在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有什麼關係?通過測量和比較,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係,讓學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關係。得出d = 2r與r = d/2的字母公式,並在練習中通過填表強調了圓內半徑與直徑的對應關係,還要求學生在圓內一些線段中,找出半徑和直徑。(設計意圖:合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眼,自主探索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並及時鞏固學習成果。)

3、掌握畫圓方法

在教學畫圓的過程中,我同樣會放手讓同學們大膽的動腦,動手探索不同的畫圓方法。學生可能會想到藉助圓形物體畫圓,用繞線釘子畫圓,還有用圓規畫圓等等。最後我會試着讓學生用圓規在練習本上畫圓,並要求一邊畫,一邊想畫圓的步驟有哪些。通過學生的彙報,我引導他們歸納出畫圓的一般步驟:(1)定點(也就是定圓心的位置)(2)定長(也就是定半徑的長度),(3)旋轉畫圓。接着我會示範一次畫圓的方法,強調畫好後要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

五、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一

1、判斷: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圓的直徑。

(2)半徑是連接圓心與圓上的直線。

(3)等圓的半徑都相等。

(4)圓的半徑是直徑的二分之一。

2 口答:

鞏固練習二

1 判斷:

(1)在同一個圓內可以畫100條直徑。

(2)所有的圓的直徑都相等。

(3)等圓的半徑都相等。

(4)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5)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6)半徑是2釐米的圓比直徑是3釐米的圓大。

2、 選擇題:

(1)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 )。

A.半徑長度 B.直徑長度

(2)從圓心到( )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半徑。

A.圓心 B.圓外 C.圓上

(3)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 )叫直徑。

A.直線 B.線段 C.射線

3、想一想1:車輪為什麼是圓形的?車軸應裝在什麼位置?

想一想2:井蓋為什麼做成圓形的?

(這些題進一步加深對圓的認識,並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和判斷能力。)

六、拓展練習

在操場如何畫半徑是5米的大圓?

篇十:圓的認識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圓是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行後所要認識的國小階段的又一種圖形。學生認識圓應把握它的特點,藉助多媒體使學生體會到圓所藴涵的美學特徵,本課教學針對的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初步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和邏輯推理的能力,特別是結合多媒體教學使這成為現實。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多媒體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平台。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和設計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在知識目標方面,使學生認識圓的個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和畫圓的方法,在技能目標方面,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熟練掌握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在情感目標方面,我通過生動畫面,圖象,演示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圓的存在與作用,感受其神奇與藴涵的美學價值。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目標設置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多媒體演示及動手操作認識圓的圓心、半徑及直徑,掌握圓的特徵,教學難點:掌握圓的特徵,能熟練的畫圓。

教法與學法:

根據本課的目標設置和重點難點特制定教法:以學定教,綜合探究如情景陶冶法,學法是順學而導,互助學習如師生互動學習法等。

四、教學流程

首先我通過傳統節日中秋節引入圓形的概念,又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創設情景,展示生活中中隨時都有圓的存在,讓學生感受到圓的神奇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的導入到新課之中.然後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的圓形紙片上動手摺一折,確定多條摺痕都交於一點,這一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表示。選擇其中一條摺痕,沿摺痕畫下來,分析這條摺痕的特點,得到通過圓心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從圓心向圓上畫一條線段,給出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用字母r表示。

其次,我會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此時我會播放課件:在同一個圓裏:你能畫多少條半徑?量一量這些半徑都相等嗎?你能畫多少條直徑?量一量這些直徑都相等嗎?直徑和半徑的長度有什麼關係?讓學生實際動手畫一畫,量一量發現圓內的所有直徑都相等,有無數條,半徑也都想等,有無數條,計算髮現直徑是半徑的兩倍。同時用多媒體以旋轉兩條半徑得到一條直徑的動畫,讓學生觀察分析發現直徑是半徑的兩倍,推導出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再次,我會在認識了圓的圓心、半徑、直徑的基礎上在向外延伸:如何才能既準確又方便地畫出一個圓呢?先認識圓規,然後自學圓的畫法並分組嘗試畫圓,一半的學生畫半徑是2cm的圓,另一半的學生畫直徑是4cm的圓,接下來我會讓學生談談畫圓的基本步驟及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指出直徑4cm也就是半徑2cm。最後播放課件圓規畫圓的過程得到鞏固。

最後,我根據以上所學的內容,為學生準備了兩大習題,來加深所學的知識。一塊是判斷題和選擇題,鞏固對圓的圓心、半徑及直徑的認識。另一塊是運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如車輪為什麼是圓的?理論聯繫實際,做到學有所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以及在以後的數學學習中,更加用心。

篇十一:《圓的認識》説課稿

一、教學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並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例我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折圓紙片、同學之間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圓的一些特徵。這樣的組織教學,使整節課充滿了“做數學”的過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展現。

現代信息技術是為教學服務的,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學生學習背景,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本課例的教學設計還着力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經歷體驗的過程,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P55—58頁的內容。

本單元教材教學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和麪積、軸對稱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了一些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有關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麪積,以及在低年級直觀認識圓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

《圓的認識》是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是這一單元中較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本課時的教學是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和麪積的重要基礎,同時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很重要。

三、學生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更應當關注數學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使他們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而且學數學是有用的、必要的,從而願意並且想學數學。對於本節課教學的圓學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觸,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基礎,同時學生具備了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有較強的交流與表達的願望,使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成為可能。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

2、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合作、探究、遊戲等活動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發現圓的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以及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瞭解數學傳統文化知識,感受圓的美、生活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五、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同圓或等圓中的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六、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在本年段的教學建議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創設一個自主性、研究性、協作性的教學環境,構建一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協作學習。

七、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圓規,三角板,課件。

學生準備:圓規,尺子,白紙,圓片等。

八、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賽車比賽嗎?當你們看着運動員騎着自行車在賽道上飛奔的時候,什麼感覺?老師也準備參加賽車比賽,還專門設計了三款自行車,可是選擇其中哪輛車去參加自行車比賽呢?出示三輛自行車圖(第一輛橢圓形輪子、第二輛正方形輪子、第三輛圓形輪子)

學生討論回答:選擇第三輛車

師:為什麼大家都選擇了第三輛車子呢?

生:因為第三輛車子的輪子是圓形的,騎得快。

師:為什麼車子的輪子都做成圓形的?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走進圓的世界,去探索有關圓的知識。

(板書課題——認識圓)

【設計意圖: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課,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學生積累豐富的感性認知材料,為探究新知打好鋪墊。】

(二)、自主探索,獲得新知

1.感知圓。

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車輪是圓的以外,在周圍的物體上哪裏還有圓?

學生舉例: ①硬幣的邊是圓的;②圓桌的邊也是圓的;③有些鐘錶的外形象也是圓的……

師:(出示課件)如果我們沿着這些物體的外沿畫下來,就得到了一個圓,圓和咱們原來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四邊形相比有什麼不同?

三角形和四邊形都是由什麼圍成的?(線段)我們就把它們叫做平面上的直線圖形。而圓是什麼圍成的?(曲線)所以,我們就把圓叫做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設計意圖:學生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採取讓學生舉實例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圓的表象認識。既注意了新舊知識的銜接,又注意了學生的思維特點,為進一步認識圓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初步感知圓的特徵。】

2.探究圓。

(1)認識圓心

先把圓對摺、打開,換個方向,再對摺,再打開……這樣反覆折幾次,折過若干次後,你發現了什麼?(在圓內出現了許多摺痕)

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摺痕總在圓的什麼地方相交?(圓的中心一點)

教師指出: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師板書:圓心O

【教學設計】藉助直觀、形象的教具,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2)認識半徑

用尺子量一量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看一看,可以發現什麼?

(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教師指出:我們把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教師在圓內畫出一條半徑,並板書:半徑r)

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

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3)認識直徑

我們把圓對摺時,每條摺痕都從圓的什麼地方通過?兩端都在圓的什麼地方?

指出:我們把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教師在圓內畫出一條直徑,並板書:直徑d)

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出多少條直徑?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個圓裏的幾條直徑,看一看,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4)小結: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也都相等.

(5)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討論:在同一個圓裏,直徑的長度與半徑的長度又有什麼關係呢?

生1:同一個圓裏直徑是半徑的2倍,或者説半徑是直徑的一半,我們是通過量來的。

生2:同一個圓裏直徑是半徑的2倍,或者説半徑是直徑的1/2。我們是這樣想出來的:

圓心把直徑分成了相等的兩部分,每一部分是半徑,所以説直徑是半徑的2倍,或者説半徑是直徑的1/2。

師:你們回答都對。(板書:d=2r或r= d/2)

練習:對口令,看看誰的反應快。(已知直徑求半徑,以及已知半徑求直徑。)

【設計意圖】讓學生能夠直觀、形象、深刻、準確地理解有關圓的數學名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讓學生操作的形式來突出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並讓學生體驗自主探索獲得成功的喜悦的情感過程。

3.畫圓

出示課件,同學們請看看這幾個圓一樣大嗎?他們各自在什麼位置?為什麼?(發現半徑不一樣)(半徑決定圓的大小)(發現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1).學生畫圓(要求:先用瓶蓋畫圓,但要畫比其大的和小的圓就不行了,不方便)

(2).畫各種大小的圓怎麼辦(思考用圓規怎麼畫,學生先説,然後小組探索用圓規畫圓要注意那些方面)

(3).教師示範畫圓.

① 圓規兩腳間的距離也就是什麼? ② 針尖固定的這一點也就是什麼?③ 注意旋轉的技巧。 強調: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不能改變,有針尖的一腳不能移動,旋轉時要把重心放在有針尖的一腳.

概括三點: ① 按要求確定圓規兩腳間的距離,也就是定半徑。 ② 把裝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一點上,也就是定圓心。 ③ 最後按一定的技巧旋轉一週。 這樣就可畫出一個圓。

(4).歸納板書:1.定半徑;2.定圓心;3.旋轉一週.

(三)、鞏固練習

我們就用剛才的發現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 用圓規畫出半徑是2釐米的一個圓,並用字母O、r、d分別標出它的圓心、半徑、和直徑。

2.説一説車輪為什麼都做成圓的?車軸應裝在什麼位置?

(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

3. 草地上的木樁上拴了一頭小牛,想一想,這頭小牛吃草的最大範圍會是一個什麼形狀呢?(圓)

如果小牛吃了一圈的草,但還沒有吃飽呢,你能幫幫它嗎?(把繩子放長一點)

同學們想想,繩子在這裏相當於圓的什麼?(半徑)

繩子變長了,圓也變大了,你能説説圓的大小由什麼決定的嗎?(半徑)

如果這頭小牛還沒有吃飽,除了放長繩子外,你還可以怎麼樣幫它?學生思考,回答:移動木樁

同學們想想,木樁在這裏相當於什麼?(圓心)

木樁移動了,圓的位置也變化了,看來圓的位置是由什麼決定的?(圓心)

4.畫出各種大小、不同顏色的圓,組合出一幅美麗的圖畫。

【設計意圖】及時進行趣味性練習,有利於鞏固新知,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設計意圖】收穫包括知識、能力、方法、情感等全方位的體會,表揚激勵,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九.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圓心O 半徑r 直徑d

d=2r或r= d/2

板書設計簡明,力求突出重點,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十、教學評價

圓的認識”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領域內容的一部分,這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着密切的聯繫,同時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是很有幫助的。

教學“圓的認識”這一內容時,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來感知圓各部分的名稱以及特徵,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在設計這節課時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讓學生自主探索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始終將學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貫穿其中。例如:讓學生小組合作、觀察、探究圓的半徑和直徑的特點等。在各個探究活動中力求使學生嶄露出他們的個性和潛在的創新意識,使他們的創新能力在探究中展露本色和活力。

2、注意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例如:讓學生舉例,説説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的;車輪為什麼做成圓形的等,都注意了密切聯繫生活實際。

3、以學生為本

在對圓的概念的要求上,並沒有強加給學生圓的科學概念,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進行學習,在頭腦中自然形成圓的概念。正如加涅所認為的:概念能通過定義,也可以通過直接觀察得到。當一個人能區別概念的例子和非例子時,就學會了概念。在本課教學中給學生訂出的這一切實可行的目標正是新課標中人本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

篇十二:《圓的認識》説課稿

一、設計理念:

數學知識要加強與社會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數學問題、探究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主動構建數學知識模型。實踐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二、説教材

(一)説教學內容

“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圓”中的第一課時。這節課的內容包括:圓的特徵、圓心、直徑和半徑的認識以及半徑、直徑長度間的關係。

(二)教材簡析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較系統地認識了平面上直線圖形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習曲線圖形的開始。它與“圓的周長和麪積”的學習關係十分密切。所以正確樹立圓的表象,掌握圓的特徵,是本課的首要任務。

(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瞭解圓的各部分名稱;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與直徑;理解掌握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使學生能正確地較熟練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操作步驟。

過程與方法目標:

組織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理解在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繫,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2、在交流和溝通中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讓學生養成在交流、合作中獲得新知的習慣。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五)、説教具和學具準備

畫圓工具、圓形實物、剪刀、卡紙、圖片、課件等。

四、説教法、學法

從素質教育着眼點來看,要貫徹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的原則,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知識,更要使學生會學、樂學、主動去學。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課我將採用多媒體課件為主要教學手段,以分組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創設多種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操作,分組合作探究,自主發現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從培養學生主體參與和創新意識的角度出發,通過學生的説、摸、剪、折、畫、辯、議、展示、欣賞等,使學生在學法上,得到培養和鍛鍊。

五、説教學程序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我是這樣安排教學過程的: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並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繫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我讓學生欣賞了一組圖片,使他們瞭解在自然現象,建築物,工藝品中都能找到圓的足跡。並在圖片中,感受到圓是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圖形。接着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在實際應用中呈現了餐盒、蛋糕等與現實生活常見的物品,讓學生感受圓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

二、動手實踐,初步認識圓

此過程設計為五步,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近,第一步學生摸圓,感知;第二步嘗試畫圓;第三步引導學生剪圓、反覆對摺、觀察、發現、,彙報;第四步,利用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同一個圓內半徑和直徑的關係以及圓的其他特徵,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第五步,師生合作,引導學生畫圓.

三、多層訓練,初步應用圓。

練習是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環節,有機地配合新知的學習,精選適量的聯繫生活的,形式多樣的習題,例如測量沒有標出圓心的圓的直徑,找出圓形物體的圓心,車輪為什麼要作成圓形等,講練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習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重視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並把所學知識延伸到了課堂之外,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感受圓文化,拓展延伸

讓學生欣賞“自然中的圓”,欣賞“人文中的圓”,讓學生感受圓的神奇魅力;在探究圓的本質特徵時結合中國古代關於圓的記載,從歷史的視野上去豐富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用數學的眼光解釋生活中圓的應用,努力使圓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潤於學生的心間,讓學生的數學成長與美麗同行。

讓學生回家設計由圓(或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組成的圖案),並寫出創意,帶回與同學、老師交流。

本節課我教學的基本思路是不拘泥於教材內容,而是創造性地開發教材資源,教師只是精心設計一些問題,而讓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我沒有刻意去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而是順着學生的思維走,教師靈活把握。這樣教學,學生的思維空間很大,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並在練習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也經常要用到,同時感受圓文化帶給我們的美感和振憾。我認為,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思考走出課堂,這才是我們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

在本節課的實踐中,學生對圓的歷史、圓的美麗有着深刻的感悟,覺得數學課堂豐厚有趣,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地滲入教材、到達課堂、溶入教學,學生覺得數學非常平易近人,數學教學就這樣通過文化層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篇十三:圓的認識説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圓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學生、教法與學法、教學準備、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幾個方面進行説課分析。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及其所處的位置與作用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幾何初步知識內容,既是一節起始課,也是後繼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的基礎。

2.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半徑、直徑

的關係、掌握畫圓的方法

⑵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分析、綜合、概括

能力,促進空間觀念的建立。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

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3.教學重點:圓的特徵,圓的半徑、直徑及其關係 教學難點:掌握圓的正確畫法

二 、説學生

六年級學生對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能獨立觀察思考,發現事物的特徵,有小組探究、交流、學習的能力,我抓住這些特點,盡力創設一個民主開放的課堂,形成一個互動有序、收放自如、活而不亂的課堂秩序。

三 説教法和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着讓“學生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這一課改目標,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實物教具的演示功能,引導生通過實驗操作、合作交流、分析歸納等方法主動獲取知識,在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活動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説教學準備

圓形紙,直尺,圓規,多媒體課件等。

五、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首先我會讓學生舉舉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的?”學生可能會説出:硬幣、光碟、鐘面、車輪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的。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從而導入新課——圓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找圓心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摺後打開,用筆和直尺把摺痕畫出來,並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複上面的摺紙活動

二、三次。操作後,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親手操作後,發現所有的摺痕都會相交於一點。這些摺痕的交點,正好在圓的正中心,我們數學上把這一點叫作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這樣,通過學生的直觀操作,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動作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並有意設置一些認知衝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 認識半徑、直徑

課件演示: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通過課件演示,加深了學生對半徑和直徑的認識。

(3) 探討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在這裏,我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出示課件: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

同一個圓的直徑和半徑有什麼關係?

圓是軸對稱圖形嗎?它有幾條對稱軸?

讓學生通過討論、彙報、交流,歸納總結出:在同一個圓裏,半徑能畫無數條,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也能畫無數條,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裏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一半;圓是軸對稱圖形,它有無數條對稱軸。

(4)、掌握畫圓方法

在教學畫圓的過程中,我同樣會放手讓同學們大膽的動腦,動手探索不同的畫圓方法。學生可能會想到藉助圓形物體畫圓,用圓規畫圓等等。最後我會試着讓學生用圓規在練習本上畫圓,並要求一邊畫,一邊想畫圓的步驟有哪些。最後課件展示用圓規畫圓步驟:

把圓規兩腳分開,定好兩點間距離;

把有針尖的一隻腳固定在一點上;

把裝有鉛筆尖的一隻腳旋轉一週,就畫出了一個

圓的位置是由()決定.最後,我會示範一次畫圓的方法,強調畫好後要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判斷:

(1)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2)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3)畫圓時,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4)要畫直徑是4釐米的`圓,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4釐米。( )

(5)半徑2釐米的圓比直徑3釐米的圓小。()

2、畫一個半徑是2釐米的圓。再畫一個直徑是5釐米的圓

3、思考:

提問:能否用今天所學知識解釋車輪為什麼做成圓形?車軸應裝在那裏?讓學生討論,思考,充分合作交流,得出結論:因為圓的半徑相等,車軸安在圓心,車輪滾動起來車軸到地面的接着,讓同學想一想: 圓的大小由()決定,

距離總是相等,所以圓形車輪平穩。

(這幾道題的設計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圓的認識,並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和判斷能力。)

(四)知識小結,提出希望

我們從周圍的事物中發現了圓,瞭解、掌握了圓的特點,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圓。在宇宙中圓無處不在,圓的許多祕密人們還沒有發現。我們要努力探索圓,為科技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

六、説板書設計

篇十四:圓的認識的説課稿

我説課的內容是《圓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環節來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標準教科書國小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該課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它是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也是後繼學習圓的周長、面積的基礎。教材的編排思路是先借助實物揭示出“圓”,再引導學生掌握圓的特徵並學會用圓規畫圓。基於以上認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旨在加強操作、研討等數學活動,通過小組學習這種主要形式,引導學生實踐、探索,逐步形成圓的表象,掌握圓的特徵。

(二)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依據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一個圓內半徑、直徑及其關係。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分析、綜合、概括能力,促進空間觀念的構成。

3、通過課堂的一系列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圓的美學及人文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教學難點是如何啟發學生通過操作和觀察,發現圓的特徵。

二、説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在“我要學——三段一思”模式下,以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操作為主要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自主探究,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學會與人交流,學會與人分享,實現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發展。

三、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從培養學生主題參與的能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角度出發,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情境感知,誘發動機——學什麼

(二)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我來學

(三)解決問題,實踐應用——我來用

(四)概括昇華,感受圓文化——我來思

(一)情境感知,誘發動機——學什麼

1、猜想:首先課件出示一組平面圖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等等,讓學生想象,當正多邊形越來越多時,它就會越來越接近什麼圖形?從而引出圓形。

2、舉例:對於圓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圓形的?舉出一些例子來。此處我設計了一個德育滲透點---“井蓋”。聯繫生活中雨水過大,井蓋會被沖走的現象對學生進行生命安全教育。

3、展示: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曾説過:在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形。圓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麗和神奇。

這3個環節的.設計,喚起了學生對生活中圓的認識,強烈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使學生帶着強烈的好奇心進入新知的探索階段。引出課題:人們不僅用圓裝扮着我們的生活,還巧妙地將圓的特徵應用於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如此絢麗多彩,圓的更多奧妙正等着我們去觀察、去探索、去發現,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吧。

板書課題《圓的認識》,同時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在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3)感受“圓文化”。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盧姆説:有效的教學始於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這個目標不僅教師要知道,學生也要知道。就像作戰一樣,不僅指揮員要知道,戰士也要知道,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每個戰士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此環節的設計,就是使學生學有目標,聽有方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二)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我來學

1、嘗試畫圓,掌握方法。

首先讓學生説説有什麼方法畫圓,然後引出用工具圓規畫圓。在學生認識了圓規後,設計了一個德育滲透點“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隨機讓學生聯繫生活説説含義,對學生進行遵守秩序的教育。接着讓學生第一次嘗試用圓規畫圓。

説説畫圓的情況。

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激勵其他同學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習,培養了學生敢於嘗試、勇於創新的精神,並且學生在畫圓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對圓的特徵的思考。知道圓是一種曲線圖形,它的表面非常光滑。初步感受了曲線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係。

2、在“做”中探究

順着學生在畫圓中產生的模糊認識結合教材自主學習三個概念:圓心、半徑、直徑。並探討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自學提示:

(1)什麼是圓心、半徑、直徑?用字母怎樣表示?

(2)組內合作用圓規畫幾個大小不同的圓,剪下來,沿着直徑折一折、量一量,思考有什麼發現。

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彙報。教師隨着學生的彙報強調什麼是圓心、半徑、直徑,同一個圓裏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係,同時整理板書。

3、內化知識,再度畫圓。

整個環節都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與合作交流中感悟、體驗、認識圓的各方面知識。都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他們變被動的操作為主動的研究,不是在學數學,而是在“做數學”和“數學的思考”。學生在獲得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數學思維不斷髮展,同時也突破了重、難點,學生獲得了積極豐富的情感體驗。

(三)解決問題,實踐應用——我來用

為了全面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瞭解學生掌握本課重點、難點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把練習分為基礎練習、深化練習。

(一)基礎練習

1、我能找

出示一些圓的半徑與直徑,請學生分辨。

此練習強調半徑與直徑的特徵。

2、我能説

在同一個圓內可以畫100條直徑。

所有的圓的直徑都相等。

等圓的半徑都相等。

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半徑是2釐米的圓比直徑是3釐米的圓大。

此練習強調對圓各部分特徵。

3、我能填

(二)深化練習

1、老師帶領同學們在操場做遊戲,需要在操場上畫一個直徑是10米的圓,可是沒有這麼大的圓規,怎麼畫呢?請學生們幫老師想個好辦法。

2、平靜的水面丟進石子,蕩起的波紋為什麼是一個個圓形?現在你能從數學的角度簡單解釋這一現象嗎?

要求:小組合作完成,可任意選擇一題解答,也可全選。

這一環節的安排,有機地配合新知的學習,精選了一些聯繫生活的習題,最大限度地發揮習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重視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並把所學知識聯繫到了課外,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概括昇華,感受圓文化——我來思

1、分享收穫

2、感受圓文化

教學結束,請學生分享收穫,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我將直觀地為學生展示圓在人類歷史、生活、文化、審美等各個層面的廣泛應用,引導學生感受圓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聯,體會圓的美學與人文價值。最後設計一個德育滲透點,出示圓形的古錢幣,教育學生“外圓內方”做人,方就是方正,具有優秀品質。圓就是圓通,善於與人交往。

四、説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設計力求簡明扼要、條理分明、佈局合理、體現形式美和簡潔美。把知識的重點展現在學生眼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板書也是一處德育滲透,通過看老師的板書讓學生感悟到寫作業要像板書一樣有建築美,不僅字要美、格局也要美。

總之,説課只是一種教學設想,課堂上還需遵循學生的認知曲線,思維的張馳,情感的波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因為高級的課堂是預設的,更是生成的。惟有生成,課堂才充滿真正的生命活力。

篇十五:圓的認識的説課稿

1、 説教材:

《圓的認識》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科書第十一冊最後一單元第一教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它也是學生在國小階段認識的最後一種平面圖形。

本節課主要內容有:圓的特徵、圓心、直徑和半徑、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根據課標和教材內容,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等圓和同圓中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教學難點: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圓,知道並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瞭解圓的特徵,理解直徑和半徑的關係,學會用圓規畫圓。

(2)在數學活動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在發現,在創造的過程。從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發現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悦。

(3)讓學生從欣賞中體驗圓的美。總的來説,通過讓學生對圓的有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感知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區別和聯繫。這樣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來看,使學生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了基礎。

2、説教法:

本節課,我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使學生從操作中理解半徑、直徑、圓心以及等到圓中半徑與直徑的關係。其次,課堂中我讓學生從操作中去發現,去理解圓的特徵。在畫圓時,我運用直觀演示法,給學生演示怎樣畫圓。使學生看得清楚直觀。另外,課堂中我藉助多媒體的作用,使學生能直觀的感知圓的特徵。

3、説學法:

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動手操作法、同桌交流互動法、對比法、歸納法。通過動手操作,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同桌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從對比中使學生感知到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區別。課堂中,教師始終引導學生歸納半徑、直徑、圓心等概念,從中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4、説程序:

在本節課上,師生先一起玩“甩小球”,讓學生觀察小球運動的軌跡,從中引出“圓”。接着師生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共同欣賞生活中的圓。(古代人們在發明指南針之前,發明了指方向的羅盤。古代的圓形建築、奧運會吉祥物、圓桌、水波紋、碟片、車輪、圓形項鍊墜。)從欣賞中讓學生體驗圓的美。接着教師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對比以前學的平面圖形與圓的區別,使學生從對比中感知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然後我重點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瞭解圓內、圓外、圓上以及圓的特徵,並明確同圓等圓內半徑和直徑的關係。認識了圓的特徵後,我及時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接下來,我問學生:“這麼美的圓,你們想畫嗎?”然後很自然的引入怎樣畫圓,我首先給學生介紹了畫圓工具——圓規,接着講畫圓步驟,並給學生示範畫圓,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最後讓學生共同討論畫圓的方法還有哪些?從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最後練習題的設計,不僅使學生鞏固了半徑與直徑的關係,還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學完本課,我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並佈置作業(1、用圓拼圖案;2、車輪為什麼要設計成圓形?),這樣的作業既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又使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體現出數學的實用價值。

篇十六:圓的認識的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及其所處的位置與作用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幾何初步知識內容,既是一節起始課,也是後繼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的基礎。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圓形物體,在低年級也已經初步認識過程,但都是直觀的表象的認識。

3、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徵及其內在的聯繫,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圓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繫,並學會用圓規畫標準的圓。

二、説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教學知識與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2、會使用工具畫圓。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三、説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將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用“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圓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繫,用“活動探究法”讓學生主動探索,實踐操作,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具體特徵。用“小組合作法”讓同學們在小組活動中,相互合作,創造性的以不同方法畫圓。如果按照以上的方法實施教學,那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會主動嘗試,自主探索,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地認識圓、瞭解圓。

四、説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為我們教師展示了一個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面對着實實在在的孩子,我的設計本着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的教學思想,對本節課的教學,我精心設計了二個主要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複習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麼線圍成的?簡單説出這些圖形的特徵。

(二)、突出主體、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圓

首先我會讓學生舉舉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的?”學生可能會説出:硬幣、光碟、路標、鐘面、車輪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的。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接着,我會出示的兩組圖形,第一組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第二組就是剛認識的圓,通過對比,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組圖形是由線段首尾連接所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所圍成的,形成正確表象——圓是一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2、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

(1)找圓心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摺後打開,用筆和直尺把摺痕畫出來,並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複上面的摺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後,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親手操作後,發現所有的摺痕都會相交於一點。這些摺痕的交點,正好在圓的正中心,我們數學上把這一點叫作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直觀操作,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動作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並有意設置一些認知衝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 認識半徑、直徑

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讓學生通過動手畫一畫,小組議一議,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出:在同一個圓裏,半徑能畫無數條,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這裏因為有半徑的知識做基礎,我會嘗試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探討直徑的知識,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出,在同一個圓裏直徑也能畫無數條,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篇十七:圓的認識説課稿

同一個圓內:d=2r或r=d/2

這樣的板書設計,力求簡明扼要、條理分明、佈局合理,體現形式美和簡潔美。把知識的重點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眼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加深學生的印象。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和做法,如果有什麼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們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篇十八:圓的認識説課稿

直徑半徑無數條r=d/2d=2r

結束語

本課設計把網絡環境下的探索學習和認知活動相整合,讓學生在發現中研究、在研究中再創造,使發現與創造成為數學課堂的主旋律。

篇十九:圓的認識説課稿

圖略

圓心O 半徑r 直徑d

d=2r或r=d/2

圓規畫圓:定半徑、定圓心、旋轉一週

篇二十:圓的認識説課稿

圓的認識説課稿蘇教版

一、説教材

數學大綱提出,學前班數學必須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教與學的關係,使幼兒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智力得以發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據這一要求,我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基本要求和學前幼兒年齡特徵,在制定本節課教學目的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1.能用用語言、圖畫或手勢語描述自己的'圖形經驗,大膽與同伴交流。

2.能進行創意動作表達。

二、説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各種幾何圖形,區分圓形和橢圓形。

三、説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幼兒區分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點。

四、説教學準備

學具:各種圖形的紙片 由圓形和橢圓形拼成的各種圖案。

五.説教法

本節課採用的主要方法有啟發式談話法、觀察法、對比法、操作法、比較法等。

六.説教學過程:

在活動中,突出觀察、比較、啟發談話,大膽發現,使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説一説,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貫穿於教學全過程,且與教法相結合,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及勇於探索,創新,求知的良好品質,這樣做,使幼兒明白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同時要學會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方法和能力。

本節課我設計了這樣三個教學程序: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二) 觀察思考,探究新知識;

(三) 鞏固強化,完善新知識;

1、 採用啟發式談話法——活動開始,以幼兒熟知的各種幾何拼搭的物體引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橢圓形、梯形、長方形等,通過看一看,説一説,比一比。認識各種圖形。

2、 採用(觀察法、對比法、操作法、比較法)——重要環節介紹:幼兒自選認識的圖形,交流和討論:這是什麼圖形?它是什麼樣的?我看見過什麼東西像這個圖形?老師觀察瞭解幼兒已經認識到哪些圖形,能夠説出哪些圖形特徵和相似物。如果在認識長方形和梯形時,幼兒容易混淆,讓幼兒跟着老師一起變魔術“把長方形紙變成梯形和菱形的”。使幼兒進一步掌握三種圖形的區別,同時,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有培養了幼兒勤動手動腳,勤探索的良好品質。

3、 採用遊戲法——鞏固強化遊戲:照我説的做

教師發信號,幼兒根據信號自創動作到相應的圖形裏。如:請像小貓一樣走進圓形裏,像水一樣流進長方形裏,像雲一樣飄進梯形裏。

我班的小朋友,只有把教學與遊戲結合一起自然會讓小朋友們感興趣而不覺枯燥無味了...

篇二十一:圓的認識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圓的認識,我準備從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這四個部分完成説課。

一、説教材

位置:“圓的認識”是青島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節課。

學生已經直觀地認識了圓,並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以及它們的周長、面積計算,在此基礎上系統學習圓的知識,掌握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係,為以後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等知識打下基礎。

新課標: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根據以上理解,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知道在同一個圓中,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瞭解圓的特徵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過程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和想象等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在觀察和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徵,知道半徑和直徑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用圓規按要求畫圓及圓的特徵的認識

二、説教法、學法:

六年級學生有着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但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因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法與學法。

1、以學生活動為主體。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活動;

2、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3、結合歷史材料,發揮數學的文化價值,使之成為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的素材。

三、説教學過程:

1、整體設計

(一)情景結合,導入新課:

(二)動手操作,合作探索:

(三)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四)知識小結,整理評價

2、環節設計

(一)情景結合,導入新課:

出示從古到今的各種車輛,讓學生找找有什麼共同點,學生會説都有圓形的輪子,有什麼要問的嗎?學生很自然的會問:輪子為什麼設計成圓形的等,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走進圓的世界,去認識圓。導入新課。

(二)動手操作,合作探索:

1.利用已有知識自己創造圓,初步感受圓。

首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不同工具尋找畫圓的方法,體會畫法的優缺點,從而找出正確的畫圓方法,在老師示範的引領下,學會用圓規畫圓。通過畫圓得出:圓是平面上的曲線圖形。總結:畫圓需要定長、定點、旋轉。畫圓方法:手握柄,中間扎的地方固定,兩腳的距離不能變,輕輕的繞一圈。

2.圓的各部分名稱:

其實,圓和其它圖形一樣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稱,像剛才我們畫圓時的定點、定長叫什麼呢?請同學們自學圓各部分的名稱(課本53頁)。

交流:通過自學,你知道了什麼知識?

在學生充分交流後,課件展示;圓心、半徑、直徑定義理解什麼是圓內,圓外,圓上?

3.合作探索直徑、半徑之間的關係及特點

下面拿出你們的圓形紙片,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思考下面的問題:(課件出示要求)(1)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2)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

(3)同一個圓的直徑和半徑有什麼關係?

把你們的收穫告訴大家吧?課件展示

(通過對摺我們組發現圓有無數條直徑。通過畫一畫,我們組發現圓有無數條半徑。通過測量,我們組得出在同一個圓裏,所有直徑都相等,所有半徑都相等。通過比較我們組得出直徑長度於半徑的兩倍。我們組通過對摺發現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課件出示我國古代思想家、軍事家、教育家墨子的話“圓,一中同長也。”什麼意思?(一個圓心,半徑同樣長)

(三)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1、圖中哪些是半徑?哪些是直徑?哪些不是,為什麼?

2、為什麼車輪都要做成圓的,車軸應裝在哪裏?

3、體育老師要在操場上畫一個大圓給同學們做遊戲,但沒有那麼大的`圓規,請你們想一想怎麼畫這個大圓

4、説説生活中有哪些圓形的物體?課件展示生活中的圓形的物體大自然中的圓、建築設計中的圓、工藝設計中的圓、標誌設計中的圓、工業生產中的圓、科技中的圓。通過感受圓的神祕,強烈地誘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動機,使學生認識圓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增強好奇心。

(四)知識小結,整理評價

同學們:其實數學不僅僅在課本上,也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數學的學習重要的是能靈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我們變得更加聰明。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啟發:以踏實認真為圓心,以勤奮細心為半徑,用毅力恆心旋轉,實現自己圓滿的夢想。

四、説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圓心:用字母o表示

直徑:用字母d表示無數條,都相等

半徑:用字母r表示無數條,都相等

直徑和半徑的關係:d=2r r=

畫法:定點、定長、旋轉一週

力求簡潔明瞭,體現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以上是我説課的全過程,由於本人水平有限,肯定有很多不足,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三、説教學過程:

1、整體設計

(一)情景結合,導入新課:

(二)動手操作,合作探索:

(三)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四)知識小結,整理評價

2、環節設計

(一)情景結合,導入新課:

出示從古到今的各種車輛,讓學生找找有什麼共同點,學生會説都有圓形的輪子,有什麼要問的嗎?學生很自然的會問:輪子為什麼設計成圓形的等,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走進圓的世界,去認識圓。導入新課。

(二)動手操作,合作探索:

1.利用已有知識自己創造圓,初步感受圓。

首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不同工具尋找畫圓的方法,體會畫法的優缺點,從而找出正確的畫圓方法,在老師示範的引領下,學會用圓規畫圓。通過畫圓得出:圓是平面上的曲線圖形。總結:畫圓需要定長、定點、旋轉。畫圓方法:手握柄,中間扎的地方固定,兩腳的距離不能變,輕輕的繞一圈。

2.圓的各部分名稱:

其實,圓和其它圖形一樣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稱,像剛才我們畫圓時的定點、定長叫什麼呢?請同學們自學圓各部分的名稱(課本53頁)。

交流:通過自學,你知道了什麼知識?

在學生充分交流後,課件展示;圓心、半徑、直徑定義理解什麼是圓內,圓外,圓上?

3.合作探索直徑、半徑之間的關係及特點

下面拿出你們的圓形紙片,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思考下面的問題:(課件出示要求)(1)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2)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

(3)同一個圓的直徑和半徑有什麼關係?

把你們的收穫告訴大家吧?課件展示

(通過對摺我們組發現圓有無數條直徑。通過畫一畫,我們組發現圓有無數條半徑。通過測量,我們組得出在同一個圓裏,所有直徑都相等,所有半徑都相等。通過比較我們組得出直徑長度於半徑的兩倍。我們組通過對摺發現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課件出示我國古代思想家、軍事家、教育家墨子的話“圓,一中同長也。”什麼意思?(一個圓心,半徑同樣長)

(三)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1、圖中哪些是半徑?哪些是直徑?哪些不是,為什麼?

2、為什麼車輪都要做成圓的,車軸應裝在哪裏?

3、體育老師要在操場上畫一個大圓給同學們做遊戲,但沒有那麼大的圓規,請你們想一想怎麼畫這個大圓

4、説説生活中有哪些圓形的物體?課件展示生活中的圓形的物體大自然中的圓、建築設計中的圓、工藝設計中的圓、標誌設計中的圓、工業生產中的圓、科技中的圓。通過感受圓的神祕,強烈地誘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動機,使學生認識圓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增強好奇心。

(四)知識小結,整理評價

同學們:其實數學不僅僅在課本上,也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數學的學習重要的是能靈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我們變得更加聰明。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啟發:以踏實認真為圓心,以勤奮細心為半徑,用毅力恆心旋轉,實現自己圓滿的夢想。

四、説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圓心:用字母o表示

直徑:用字母d表示無數條,都相等

半徑:用字母r表示無數條,都相等

直徑和半徑的關係:d=2r r=

畫法:定點、定長、旋轉一週

力求簡潔明瞭,體現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以上是我説課的全過程,由於本人水平有限,肯定有很多不足,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標籤: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lvzyd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