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目錄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第一篇:《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1第二篇:五年級《圓的認識》教學設計第三篇:圓的認識教學設計第四篇:圓的認識教學設計第五篇:圓的認識教學設計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1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圓的特徵以及圓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初步體會通過觀察事物獲得猜想,通過驗證得出結論這樣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

教具:圓規、直尺、小球、圓形紙片、磁鐵、雙面膠。

學具:圓形物體、白紙、水彩筆、直尺、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受。

(1)自然界中的圓

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圓。今天我們進一步認識圓。(板書:圓的認識)你知道嗎?自然現象中也有很多圓,你們看這是光環,這是水紋,這是向日葵。這些都很美。

(2)生活中的圓。

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圓形的物體呢?你能舉幾個例子嗎?

(圓形的鐘面。)

(圓形的光盤。)

(圓形的瓶蓋、圓形的茶葉桶蓋等)

*注意糾正學生的語言(籃球不是圓,它是球,不過它的切面是圓形的。) 車輪是圓的。這是車軸,這是鋼絲。(電腦演示)

小結:似乎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有的物體做成圓的是為了美觀,而有的做成圓的,就有一定的道理,象這種自行車的車輪就一定要做成圓的,這是為什麼呢?其中有什麼道理呢?下面我們就用自行車車輪為對象來研究、探索圓的特徵。

二、探索圓的特徵。

1、畫車輪簡圖。

(1)抽象

為了便於研究,我們把車輪進行簡化。(電腦演示抽象化處理)

(2)畫圖。

這是一個車輪簡圖,你能很快地畫一個車輪簡圖嗎

拿出一張長方形紙用桌面上的一些工具或物體(圓形物體、圓規、水彩筆和尺),很快地畫一個車輪的簡圖。(展示4-6個。)

你是怎麼畫車輪上的圓的呢?

(依靠圓形物體畫圓)

(直接用手畫圓)

(用圓規畫圓)

(3)介紹圓規畫圓。

圓規是我們常用的畫圓工具,用它來畫圓,比較正確和方便。那我們先來認識圓規,它有兩隻腳,一隻腳有針尖,另一腳可裝鉛筆尖。怎樣用圓規規範地畫圓呢?

(1)先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長度。

(2)把有針尖的一隻腳固定在一點上。

(3)把另一隻腳旋轉一週,就畫出了一個圓。

如果圓規的兩腳之間的距離大一點,那畫出來的圓就(大),那這樣畫出來的圓就(小)。

你會了嗎?請你拿出另外一張紙,用圓規畫一個大小合適的圓。

2、原型啟發,進行猜想。

(1)觀察、比較。

同學們畫出了大小不同,顏色各異的車輪簡圖,請你仔細觀察,這些圖形有些什麼共同點?你能根據這些共同點,猜想一下:圓可能會有哪些特徵呢?

請把你的猜想和同桌交流一下。

(2)交流、彙報。

你有哪些猜想呢?

(圓形物體可以滾動,沒有角)

(圓都有一箇中心)

(圓的中心到圓的邊緣的距離相等)

(3)小結:

剛才我們猜想圓可能有這樣一些特徵,但這只是猜想,到底對不對呢?我們還要通過進一步思考和驗證啊。

3、驗證

(1)下面我們來驗證一下。

先來驗證第一個猜想。

你感覺圓會有中心嗎?

會有有幾個中心呢?

會有兩個中心嗎?

圓的中心在哪兒呢?

你能準確地找到這個圓形紙片的中心嗎?

請大家拿出事先剪好的圓片。自己想辦法來找一找。

找到了嗎?你是怎樣找到的呢?

(用尺量的。)

(用圓規找的。)

(用對摺的方法找的。)的確,把這個圓反覆對摺幾次,獲得了一些摺痕,這些摺痕的交點就是圓的中心。

圓中心的這一點就是我們用圓規畫圓時針尖的位置,也叫做圓心,用小寫字母o表示。(圓的中心改成圓心)。

(3)下面我們來驗證第二個猜想。(圓的中心到曲線上的距離相等) 因為圓的中心叫圓心,所以這個猜想也可以説成圓心到曲線上的距離相等。

這裏的曲線上我們給它個名稱叫圓上。(改成圓上)

圓心到圓上的距離相等。

這點在圓上嗎?(在圓上);這點在(圓上),這點在圓上嗎?(在圓外);這點在圓上嗎?(在圓內);這點在(圓上),這點在(圓上),圓上到底有多少個點?(無數個)。

那我們要驗證這個猜想,不就是要驗證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嗎?(板書加任意一點)

真的都相等嗎?

你能驗證嗎?(請同學拿出剛才的圓片,自己想辦法來驗證一下。) 巡視(你是用量的辦法,那你多量幾條,增強點信心,把每條的長度記下來。)

學生介紹驗證的方法。

量的方法;

折的方法。

你折了幾次?

折了4次,現在有八條線段等相等了,那我再折一次呢?(16條)再折一次呢?(32條)我再折一次,再折一次,再折一次,折無數次呢?(無數條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都相等了)這樣,我們就能確定這個猜想是對的了。

(4)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試驗驗證了猜想是正確的,這樣我們通過對車輪這個具體事物的仔細觀察,獲得一些猜想,再通過驗證,從而證實圓確實有這些特徵(板書:驗證),得出了結論,這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同學們要仔細地體會掌握。

4、進一步體會圓的本質。

下面我們來做個遊戲,進一步感受一下圓的特徵。

(1)線上的小球轉動。

我這兒有一個小球,系在一根線上,如果我捏住線的一端進行轉動,假設手的位置不動,小球劃出的圖形是什麼?

我們用電腦模擬。

(2)橡皮筋上的小球轉動。

我這兒還有一個同樣的小球,系在一根橡皮筋上,同樣來轉動,看看這時小球劃出的圖形是什麼?

我們用電腦模擬一下;

小球劃出的是什麼圖形?

(電腦演示)是圓嗎?

為什麼第一小球劃出的是圓,第二個小球劃出的就不是圓呢?

(因為第一個小球在轉動時,手和小球的距離是始終保持不變的,所以劃出的是圓。而第二個小球在轉動時,手和小球的距離是在變化的,所以小球劃出就的不是圓。)

小結:通過這個小球遊戲,我們進一步感受了,在一個圓中,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如果距離在變化,那小球劃出的就不是一個圓。

5、認識半徑、直徑。

剛才我們認識了圓的特徵,那數學家又是用哪些概念來描述圓的呢?請同學拿出教材,自學書本p116頁到117頁。看書的時候,你可以把重要的概念劃一劃、圈一圈、書後的問題可以試着想一想,答一答,有不懂的還可以問一問。

有哪些概念啊?

什麼是半徑?半徑的兩個端點在什麼地方啊?那你在圓片上畫一條半徑,用小寫字母r表示。

有幾條半徑呢?為什麼?這無數條都相等嗎?

什麼直徑?那你在圓片上畫一條半徑,用小寫字母d表示。

有幾條半徑呢?為什麼?這無數條都相等嗎?

直徑和半徑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判斷直徑(電腦演示)

5.判斷題:

(1)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2)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也相等。

(3)半徑3釐米的圓比直徑5釐米的圓要小。

(4)直徑的兩個端點在圓上,那麼兩個端點在圓上的線段就是一條直徑。

三、解釋與運用。

大家學得很好,你能用今天學到的知識來解釋:自行車車輪為什麼做成圓的嗎?

為了更好地解釋這一現象,我們來做一個對比實驗。

現在有兩種自行車,一種車輪做成圓的,另一種車輪做成橢圓的,來看他們的運動情況。

請大家想象一下,你坐在這兩種不同的車上,會有什麼不同的感覺?為什麼?

(因為第一種車上,車軸到地面的距離不變)

(在第二種車上,車軸到地面的距離在變化。)

為什麼在圓形車輪中,車軸到地面的距離始終不變化?

(因為在同一個圓裏,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看來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藴含着豐富的道理,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來認識它,解釋它、運用它。

請你能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用圓規畫一個直徑4釐米的圓,並標上圓心,直徑和半徑。

第二篇:五年級《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古城中心學校2014-2014學年度第二學期

五年級數學下冊《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張生淵

【教學背景】

隨着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在國小數學課堂中,學生已經不能滿足於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模式,他們想要的是更精彩更聯繫生活的知識。多媒體課件就可以實現這個願望,它能使數學問題由抽象變具體,由複雜變簡單。每次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上課,學生總是興致勃勃,教學效率也有所提高。現在的學生對電腦已經很熟悉了,有時讓學生親自用課件練習,學生也總能全神貫注地領會教學意圖,同時,組織學生自己在互聯網上搜索相關知識,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在新穎的數學活動中掌握了新知,達到教學預期效果。

【教材簡解】

圓是國小數學“空間與圖形”領域裏最後教學的一個平面圖形,也是教學的唯一的曲線圖形,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此前,學生已經學過了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諸多直線圖形。《圓的認識》教材編排思路是從情境入手,讓學生感受到圓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再引導學生畫圓,初步感受圓的特徵,掌握圓規畫圓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圓的相關概念,掌握圓的基本特徵。教學這部分內容,既能豐富學生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也是為學習圓的周長和麪積打下基礎。

【目標預設】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在觀察、畫圖、操作等活動中感受並發現圓的有關特徵;知道什麼是圓的圓心、半徑、直徑;能借助工具畫圓,能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畫圖、比較、猜想、上網搜索等活動,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平面圖形的美和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複習舊知

談話:我們已經學過了許多的平面圖形,仔細想一想、搜一搜有哪些常見的平面圖形?

2.揭示課題

演示:一個小球,小球的一端還繫着一段繩子,老師用手拽住繩的一端,將小球甩起來。

提問:小球的運動軌跡是一個什麼圖形?(學生回答:圓,然後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圓形”

引入:對,這就是一個圓!圓也是一個平面圖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圓。(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例1中的四幅圖

提問: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這些物體上有圓嗎?(學生上計算機點出圓)

2.課件出示籃球圖片

提問:你認為它也是一個圓嗎?(學生思考並回答)

指出:球是立體圖形,而圓是平面圖形,所以球不是一個圓,但球的切面是圓形。圓是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二)教學例2

1.介紹圓規構造(同時出示圓規實物與課件)

在畫圓時,我們通常會藉助一個專門的工具,那就是圓規。圓規有兩隻腳,一隻腳是針尖,另一隻腳是用來畫圓的筆,兩隻腳可以隨意叉開。

2.邊講解邊演示圓規畫圓的方法

第一步:把圓規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距離。(板書:定長)

第二步:把有針尖的一隻腳固定在一點上。(板書:定點)

第三步:把裝有鉛筆尖的一隻腳旋轉一週。(板書:旋轉)

強調:針尖必須固定在一點,不可移動,重心放在針尖一腳上;兩腳間的距離必須保持不變,要旋轉一週。

3.嘗試畫圓

講述:現在請你把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分別定為2㎝和4cm,按照老師演示的方法自己試着畫兩個圓。

4.介紹圓心、半徑和直徑

講授:剛才我們用圓規畫圓時,針尖固定的一點是圓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學生標出圓心)

講授: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是半徑。通常用字母r表示。(學生標出半徑)

提問:那你有沒有發現圓規兩腳間距離和半徑有什麼關係?(學生比較後發現,圓規兩腳間距就等於半徑)

講授: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是直徑,通常用字母d表示。(學生標出直徑)

強調:讓我們再直觀地來看看圓心、半徑和直徑。

5.鞏固練習:練一練第1題。(教材p97)

三、深化感知(教學例3)

1. 認識半徑特徵

(1)比一比:

講述:給大家10秒時間,看誰在自己的圓中畫的半徑最多!

追問:還能繼續畫嗎?能畫得完嗎?説明了什麼?(學生思考並回答:半徑有無數條,同時課件出示“無數條”半徑)

(2)量一量:

提問:用直尺量一量這些半徑,你有什麼發現?(板書:半徑都相等)

(3)議一議:

追問:你們手上圓的半徑和老師黑板上圓的半徑長度相等嗎?什麼情況下半徑的長度才相等? (板書:在同圓或等圓中)

2.認識直徑特徵

(1)猜一猜:

提問:在同一個圓裏有多少條直徑?這些直徑都相等嗎?(學生迅速反應:一個圓有無數條直徑,它們都相等。同時課件出示“無數”條直徑)

(2)談一談:通過前面的活動,我們對同一圓內半徑和直徑的特徵有哪些認識?

3.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1)講述:我們已分別找到了半徑和直徑各自的特徵,那麼半徑和直徑之間還有關係?(同桌互相討論後全班交流)

指出: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一半。

講述:你能用字母表示這種關係嗎?(課件演示並板書:d=2r,r=d/2)

(2)練習應用:(練習十七第1題)

4.認識圓的對稱軸

提問:圓是軸對稱圖形嗎?它的對稱軸有幾條?在哪裏?(學生小組討論後交流意見)

強調:對稱軸是直線,應嚴密地表述:直徑所在的直線是圓的對稱軸。

四、生活思考

提問:你能用數學的角度解釋一下為什麼車輪要做成圓的?車軸應裝在哪裏?

五、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有關圓的知識,你對圓形有了什麼新的認識?還有什麼疑問嗎?和大家一起來分享!

六、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在同圓或等圓中,半徑都相等,定長

直徑都相等。定點

d=2rr=d/2旋轉

【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在高年級段的教學建議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圓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以下幾方面來着力體現這一理念:

1、自主探索,凸顯主體作用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始終將學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貫穿其中,例如:讓學生自主嘗試畫圓的方法;讓學生小組合作,觀察、探究圓的半徑和直徑的特點等,在各個活動中力求使學生嶄露出他們的個性和創新意識。

2、聯繫生活,注重學以致用

“生活即學問”,在教學時時刻注意數學的生活性。例如:讓學生舉例説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圓形;討論生活中的車輪為什麼是圓形的等環節,都注意了密切聯繫生活實際。

3、以生為本,引導構建新知

在對圓的概念的要求上,並沒有強加給學生圓的科學概念,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進行學習,在頭腦中自然形成圓的概念,這樣學生才學得有趣,學得紮實,同時,結合學生的已有體驗,組織學生在互聯網條件下搜索相關知識,自主構建新知,既達到了教學目標,又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利用互聯網學習的能力。

2014、7、10

第三篇: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

教材分析: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並直觀認識了圓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也是後繼學習圓的周長、面積的基礎。

教學理念: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即學會學習。

學情分析:學生在低年級雖然也認識了圓,但只是直觀的,對於掌握圓的特徵還是有難度的。由認識直線圖形到認識曲線圖形,是認識發展的一次飛躍。學習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總結出多種畫圓的方法,能用圓規畫出指定的圓。

2、讓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觀察圓的特徵,能指出圓各部分的名稱。

3、通過操作和交流,能説出半徑和直徑的含義。

4、通過動手操作能闡明在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在動手操作中掌握圓的特徵,自主學習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通過觀察、操作、猜測、討論、交流、歸納、分析和整理來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教具準備:

1、圓規、直尺、三角板、剪刀。

2、實物若干。

3、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概念。

1、師:同學們,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關於圓,同學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請你想想,在哪裏見到過圓?

2、師: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大自然中圓的影子吧。(播放

自然界中圖的美景)

3、師:圓把我們的世界點綴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祕,好嗎? (板書課題:圓)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感受身邊各種圓形組合起來的圖案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順利揭示課題,探究圓的認識。]

二、探究感悟,理解概念。

1、師:每個小組的信封裏都有許多學過的平面圖形,閉上眼睛,你能從中很快挑出圓嗎?把你的想法和組員交流。

2、活動後彙報:(出示如下圖)圓和我們學過的圖形有何區別?

3、師:(結合學生回答)圓是一條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

4、師:請學生閉上眼摸着圓的邊想象圓的形狀。

[設計意圖:摸圓活動認識圓,通過學生的想象與驗證、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到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三、交流反饋,形成概念。

1、自學畫圓

我們先研究圓的畫法:

1、老師:剛才大家已經認識了圓,那麼,想不想把它畫出來呢?

2、學生分四人小組嘗試畫圓,看誰的方法多。(用手畫、沿圓形物體畫一圈、用圓規畫。分別展示自己畫的圓)

3、用哪一種方法畫圓既正確又方便呢?説説怎樣用圓規畫圓(介紹圓規的各部分)。師生共同板演。提問:用圓規畫圓應注意哪些問題?

4、師強調: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不能改變,有針尖的一腳不能移動,旋轉時要把重心放在有針尖的一腳。

5、學生練習用圓規畫圓:以30秒比賽的形式進行。

(至此,實現了學習目標1)

2、探討圓心。(小組合作)

(出示自學提示一)圓有哪些特徵呢?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學具圓,上下對摺,打開;出現一條摺痕,左右對摺,打開;又出現一條摺痕,換個方向對摺打開;再換個方向對摺打開 ?? 反覆折幾次,你發現這幾條摺痕怎麼樣?

師指出:這一點是圓的中心,給它起名字叫圓心。

什麼叫圓心?學生回答後出示概念。

圓心是個什麼?(點)圓心一般用字母0表示。

3、探討半徑(小組合作)

(出示自學提示二)在你的圓上任意找一點,連接圓心和這一點得到一條線段,你還能畫出這樣的線段嗎?再畫幾條,用尺子量一量這些線段,你發現了什麼?(長度都相等)

師小結:像這樣的線段我們把它叫做半徑。

什麼叫半徑?學生回答後出示概念及關鍵詞。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

4、探討直徑(小組合作)

(出示自學提示三)拿出你的學具圓,用尺子沿着一條摺痕畫出一條線段,再畫幾條,用尺子量一量這些線段,你發現了什麼?(長度都相等)

師小結:像這樣的線段我們把它叫做直徑。

什麼叫做直徑?學生回答後出示概念及關鍵詞。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至此,實現了學習目標2、3)

5、小組合作交流:我們知道了圓的半徑和直徑,那麼它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請同學們自己動手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比一比,然後把你的發現和你的同桌進行交流。

板書:d=2r,r= 1/2 d (在同圓或等圓)

(至此,實現了學習目標4)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操作和觀察,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出圓心、半徑和直徑。 “學貴有疑”,因此在設計時,以一個個問題為導火線,學生在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動中,經歷了知識探究的過程,並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相互補充,提高了學生分析推理能力;最後讓學生自己歸納概括出圓半徑和直徑的特徵,便是水到渠成了。]

6、(小組合作)討論:圓的半徑和圓心與圓有什麼關係呢?(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三、應用概念,解決問題:(課件出示)

1)我能找:課本57頁第1題。(檢測學習目標2)

用彩色筆描出下面圓的半徑和直徑。(圖略)

(2)我能畫:課本57頁第2題。(檢測學習目標1)

用圓規畫一個半徑是2釐米的圓,並用字母o、r、d標出它的圓心、半徑和直徑。

(3)我能填:(在同一個圓內)(檢測學習目標4)

半徑 3釐米 1.5分米 a米

直徑 10分米 b米

(4)我能説:對的打“√”,錯的打“×”。(檢測學習目標2、3)①連接圓心和圓上的直線叫半徑。()

②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

③圓裏有無數條半徑和直徑。()

④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

2、拓展練習:

用圓創造出美麗的圖案!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難易適中、有梯度,體現了層次性,靈活性、啟發性和生活性。一是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新知,另一方面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思。]

五、反思過程,總結提高。

1、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和大家分享?

2、你覺得自己的表現如何?有遺撼的地方嗎?

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圓都在演繹着重要的角色,併成為美的使者和化身,正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讓我們再次走進生活中圓的世界,感受圓的魅力所在吧。(播放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總結既可以達到對新知識的回顧,又可以讓學生對自己進行一次反思、評價,並通過老師的總結,昇華對知識的認識和對人生的感悟。]

板書設計:圓的認識

圓心(o)——定位置

半徑(r)——定大小——無數條——相等

直徑(d)——無數條——相等

d=2rr=d÷2 (同圓或等圓中)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國小六年級的一節概念新授課,是在學生學過了線段圖形的認識後對一種新的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的認識。作為曲線圍成的平面幾何圖形,它既是一節起始課,同時也是後繼學習內容——圓周長、面積、圓柱、圓錐的基礎。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點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慾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課的開始,我讓學生欣賞了一組圖片,使他們瞭解在自然現象,建築物,工藝品中都能找到圓的足跡。並在圖片中,感受到圓是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圖形。讓學生在感受身邊各種圓形組合起來的圖案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順利揭示課題,探究圓的認識。接着通過摸圓遊戲活動認識圓,通過學生的想象與驗證、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到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二、恰當地處理教材,把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探討圓的特徵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了幾個環節循序漸進: 1、學生掌握了畫圓的方法後,緊接着讓學生結合我出示的自學提綱自學圓的各部分名稱有哪些?然後通過在圓中找圓心,半板和直徑讓他們準確理解數學概念,2、有了上一環節的鋪墊,讓學生猜想圓的特徵,然後通過畫一畫、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驗證半徑的特徵:在同一個圓內,有無數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這一環節較好的突出了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培養。3、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直徑的特徵,有了探討半徑特徵的經驗,直徑的特徵便“水到渠成”了。4、最後,利用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同一個圓內半徑和直徑的關係以及圓的其他特徵,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本環節通過讓學生操作和觀察,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出圓心、半徑和直徑。 “學貴有疑”,因此在設計時,以一個個問題為導火線,學生在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動中,經歷了知識探究的過程,並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相互補充,提高了學生分析推理能

力。

三、教學中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做為主線,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引導學生理解圓的意義的基礎上,將課本中圓的特徵這一部分內容留給學生自主探究,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我則真正成為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對於圓心——半徑——直徑——半徑與直徑的關係這一系列知識的學習上都體現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看書自學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四、最後作業的分層佈置,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共性和差異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得到發展和提高。

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關於在同一個圓裏直徑、半徑的特徵以及兩者間關係的教學。這應是本課的重點,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使學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幫助其提升思維水平。如:在同一個圓中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它們的長度都相等嗎?在同一個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通過畫、量、折、比等操作活動中;怎樣證明直徑和半徑的關係的討論過程中。這裏的教學還不夠細緻,有待改進。

第四篇: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向橋鄉中心國小張世民

學生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圓形物體,在低年級也已經有初步的認識過程,但都是直觀的表象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係。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掌握圓的特徵,同一個圓裏直徑和半徑的關係。

教學難點:掌握圓的特徵並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用圓規按要求畫圓。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學具準備:圓形紙片、圓規、直尺、三角板、彩筆、硬幣、圖、線。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導入本課知識

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些美麗的圖案,你們想看嗎?

生:想看。

師:看時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些圖案有什麼共同特徵?

生:這些圖案都是由圓形組成的。

師:對!這麼美的圖案你們能畫出來嗎?(不能)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有關圓的知識,相信大家不但學會圓的許多知識,還能畫出比老師還要美的圖案。

生:從生活中尋找自己所認為的圓,有可能會回答:①自行車汽車的輪子是圓的;②籃球乒乓球是圓的;③硬幣是圓的……

(第一次自主探索:畫一畫。)

二、自主探索,折一折

師:看來大家掌握得確實不錯,生活中,車的輪子為什麼製成圓的,車軸應該裝在什麼位置?下面請同學們拿出這樣的圓形紙片,我們一起來研究圓。

1、把一個圓對摺、再對摺,你發現什麼?

生折一折,找一找,畫一畫,反饋。

學生觀察反饋:①留下一條摺痕;②摺痕剛好通過圓心;③摺痕將圓平均分成了兩半; 生:①各條摺痕的交點剛好在圓心上;②通過圓心可以折無數條直徑和無數條半徑; … …

2、認識圓心,直徑,半徑。

師小結後學生找出它的圓心、半徑和直徑,並把它畫出來。

師:同學們真棒,你還能從剛才折的小圓片中發現什麼知識嗎?

3、理解半徑直徑的特點及關係。

同圓中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直徑都相等。

直徑是半徑的2倍;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d=2rr=d÷2

師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比較直徑半徑的倍數關係成立的條件。

讓學生明確:應在同圓或等圓內。

三、用圓規畫圓

師介紹:用圓規畫圓最方便。

因為學生在認識圓之前,已經對圓有大量的生活經驗,所以讓學生想出各種辦法得到圓,就能使學生感受到圓其實離我們生活很近,它就在我們的身邊。通過全方位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協同發展。第二次嘗試畫一畫-----用圓規畫圓。

師:那請用學們用圓規自已嘗試畫一個圓。

沒有畫成功的同學把圖案展示,我們願意幫助你尋找原因。

生:(1、畫移位的,2、重新畫又找不到位置的,)如:問為什麼會移位,為什麼會找不到原來的位置?

學生回答問題的原因,教師邊示範邊講解:所以畫圓的時候要先確定位置,點上一點,把鋼針戳在點上,用手捏住圓規的頭,將圓規略微傾斜一點,旋轉一週,一個圓就畫好了。請大家也一起試試看。

師: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獨立畫圓。

師:大家畫的圓的位置都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為什麼會不一樣?

生:因為剛針戳的位置不一樣,(或點的位置不一樣)

師:看來這個點能決定圓的位置,(板能決定圓的位置)

師:請同桌再互相比較一下你們剛才畫的圓大小完全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為什麼會不一樣?

生:因為我們圓規的開口大小不一樣。

生:圓規的兩腳開得越大,所畫的圓也就越大,圓規兩腳間的距離能決定圓的大小。(師板書:能決定圓的大小)

放音樂,讓學生動手操作去發現去總結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課堂練習,鞏固深化

師:同學們掌握得真好,下面讓我們來完成幾道挑戰題

(見課件)

1、判斷直徑和半徑。

2、填空。

3、你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來解釋一下為什麼車輪子要設計成圓形而不設計成方形或其它形狀嗎?3

四、創作

畫出任意大小的圓,組合自己心中最美麗的圖案!(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播放輕音樂。)創作完成後在實物展台上展示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嗎?

第五篇: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學校:棣花鎮兩嶺國小

設計者:米朝輝葉東

聯繫電話:13992450810

設計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內容分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展了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上來説,也進入了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為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圓柱和圓錐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習者分析

六年級學生有着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但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較低,學生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以前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則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能在同一個圓裏,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並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能用圓規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作圖能力。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於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重點:圓的基本特徵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係。

解決措施:通過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理解圓的基本特徵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用圓規畫圓的原理。

解決措施:通過展示學生用圓規畫出來的圓,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畫得不好看和畫得好看的圓裏面的線段究竟分別有什麼特徵,然後師生共同驗證,讓學生充分理解利用圓規畫圓的原理。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探究教學法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尺子圓規

教學設計

一、 師生談話,導入本課知識

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些美麗的圖案,你們想看嗎?

生:想看。

師:看時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些圖案有什麼共同特徵?(出示電腦課件呈現精美圖案) 生:這些圖案都是由圓形組成的。

師:對!這麼美的圖案你們能畫出來嗎?(不能)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有關圓的知識,相信大家不但學會圓的許多知識,還能畫出比老師還要美的圖案。

(評:學生在感受用各種圓形組合起來的圖案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順利揭示了探究的主題:圓的認識。)

師:你在生活中見到過這樣的圓形嗎?

生:從生活中尋找自己所認為的圓,有可能會回答:①自行車汽車的輪子是圓的;②籃球乒乓球是圓的;③硬幣是圓的……

教師在學生回答時注意引導(在肯定學生答案的同時要指出自行車汽車輪子的輪廓是圓,籃球乒乓球的橫切面是圓,硬幣的正反兩面是圓等,同時課件演示圓與球體的不同)

(評: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圓形,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願望。)

二、 自主探索,初步體驗。

1、第一次自主探索畫一畫。

師:你能畫出一個任意大小的圓嗎?

生回答:能。

師:同學們真有自信,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可以利用學具袋中老師給大家準備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辦法去創造圓,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最多?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分工畫圓。

生:進行小組反饋。

教師注意將各種方法進行概括分類,學生可能會出現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幣或其它圓形輪廓描圓;②利用圖釘和線畫圓;③用圓規畫圓;④用圓形物體用力在紙上壓印圓;⑤線一頭繫上重物旋轉形成圓……

師:那你認為用什麼畫圓最科學最方便?

生回答:用圓規畫圓最方便。

(評:因為學生在認識圓之前,已經對圓有大量的生活經驗,所以讓學生想出各種辦法得到圓,就能使學生感受到圓其實離我們生活很近,它就在我們的身邊。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等實踐活動,使外部的學習活動逐步內化為學生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通過全方位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協同發展)。

2、第二次嘗試畫一畫-----用圓規畫圓。

師:那請用學們用圓規自已嘗試畫一個圓。

沒有畫成功的同學把圖案展示,我們願意幫助你尋找原因。

生:(1、畫移位的,2、重新畫又找不到位置的,)如:問為什麼會移位,為什麼會找不到原來的位置?

學生回答問題的原因,教師邊示範邊講解:所以畫圓的時候要先確定位置,點上一點,把鋼針戳在點上,用手捏住圓規的頭,將圓規略微傾斜一點,旋轉一週,一個圓就畫好了。請大家也一起試試看。

師: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獨立畫圓。

師:大家畫的圓的位置都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為什麼會不一樣?

生:因為剛針戳的位置不一樣,(或點的位置不一樣)

師:看來這個點能決定圓的位置,(板能決定圓的位置)

師:請同桌再互相比較一下你們剛才畫的圓大小完全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為什麼會不一樣?

生:因為我們圓規的開口大小不一樣。

生:圓規的兩腳開得越大,所畫的圓也就越大,圓規兩腳間的距離能決定圓的大小。(師板書:能決定圓的大小)

(評:建構主義認為,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不應是通過教師的傳授獲得,而應是學生在

一定情境下,藉助教師的引導,通過自身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而主動獲得的,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探究新知識的活動中。)

三、自學圓的各部分名稱:

師:其實,圓和其它圖形一樣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稱,像這些能決定圓的位置和大小的部分我們稱它們什麼呢?請同學們自己認真的去看書,等一會兒老師檢查一下你們的自學能力怎樣。

生:看書自學。

師:通過自學,你知道了什麼知識?

學生反饋圓心、半徑、直徑(讓學生上台畫、板書)

師出示課件,那讓我們來判斷下面各條線段是不是圓的直徑或半徑。

(評:自學能力從心理學上講,既是一種優良的心理品質,又是一種個性特徵。理論告訴我們:任何心理品質和個性特徵的形成,都要經歷知、情、行、恆的心理過程才能形成和發展,我也注意按照這個規律去培養學生。)

2、第三次自主探索,折一折

師:看來大家掌握得確實(本站向你推薦:)不錯,下面請同學們拿出這樣的圓形紙片,請你找出它的圓心、半徑和直徑,並把它畫出來。

生折一折,找一找,畫一畫,反饋。

師:同學們真棒,你還能從剛才折的小圓片中發現什麼知識嗎?

學生觀察反饋:①留下一條摺痕;②摺痕剛好通過圓心;③摺痕將圓平均分成了兩半; 生:①各條摺痕的交點剛好在圓心上;②通過圓心可以折無數條直徑和無數條半徑;③直徑是半徑的2倍;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d=2rr=d÷2

師:你有什麼辦法來證明嗎?

生講證明的辦法。

師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比較直徑半徑的倍數關係成立的條件。(學生明確應在同圓或等圓內)

(評: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內心裏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國小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作為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 讓學生動手操作去發現去總結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課堂練習,鞏固深化(出示電腦課件呈現練習題)

(一)、判斷。

1、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2、直徑的長度總是半徑的2倍。.............()

3、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4、在一個圓裏畫的所有線段中,直徑最長。............()

5、兩端在圓上的線段是直徑。................()

6、直徑5釐米的圓與半徑3釐米的圓大。........()

7、要畫直徑2釐米的圓,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就是2釐米。.....()

8、圓有4條直徑。.................()

(二)、操作題。

用圓規畫一個半徑1.5釐米的圓,並在圖中用字母標出半徑、直徑和圓心。

(三)、細心填寫。

1、圓是平面上的一種()圖形,將一張圓形紙片至少對摺()次可以得到這個圓的圓心。

2、在同一個圓或相等的圓中,所有的半徑長度都();所有的直徑長度都()。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

3、畫一個直徑4釐米的圓,那麼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應該是()釐米。 4、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用字母()表示。 5、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用字母()表示。 6、()決定圓的大小;()決定圓的位置。

7、在長8釐米,寬6釐米的長方形中畫一個最大的圓,圓的半徑()釐米。

(四)、思考題

1、你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來解釋一下為什麼車輪子要設計成圓形而不設計成方形或其它形狀嗎?

2、你能量出硬幣的直徑嗎?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嗎?

板書設計:圓的認識

在同一個圓半徑--- --相等、無數條---- ---決定圓的大小

或等圓中直徑-----相等、無數條------通過圓心

d=2rr=d÷2圓心--------------- 決定圓的位置

推薦其他文章: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nv3m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