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蘇教版國小六年級下冊語文《螳螂捕蟬》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這是文言文,選自漢代劉向所撰的(説苑正諫).課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時,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瞻前顧後,不要顧此失彼,要通盤謀劃。

教學目的:

能在明確字詞的基礎上理解課文意思。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時,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瞻前顧後,通盤謀劃。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文章所藴涵的道理。

教學難點:

理解“螳螂捕蟬”和“吳王伐荊”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繫。

教學構想

本文由學生自讀,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設計自由讀、試讀、品讀、指名讀、引讀、男女生分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理解,並當堂背熟全文。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讀課文

二、讀譯文,瞭解故事的內容。

1、默讀譯文,瞭解故事的內容。

2、兩人一組互相説説故事的內容。

三、逐字逐名講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在每句話前標上序號,全文共七句話。

2、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逐字逐句對照註解,譯文,準備。

(2)投影出來,學生口頭完成練習:

“其”常作(1)他,他們 (2) 那,那個,那些。

這兩種解釋,下面每個“其”指的是什麼。

告其左右曰( ) 露沾其衣( ) 其上有蟬( ) 不知螳螂在其後也( ) 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 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 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 ) 面不顧其後之患也( ) 乃罷其兵( )

(3)學生試講每句話的意思。

學生試講,老師做必要的指點,講解。重點理解和解釋”閲讀思考,練習中帶點的詞語。逐字弄懂第五句話,準確地譯成白話。

四、總結課文中心思想。

1、指名詳細講述故事

2、畫出課文的中心句,理解含義。(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患也。)

提問:(1)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這句話的含義是比喻目光短淺,一心力謀侵害別人,卻不知道有人在背後算計他呢。(2)課文告訴我們處理問題時,應該怎樣做?圍繞句子含義談感受。

板書: 欲得其前利 不顧其後患

3、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

(1)學生髮言

(2)老師補充完整

五、背誦古文

1、自己背

2、指名試背。

六、練習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1、老師過渡,導入:

本單元我們已經學習了新的復術形式:創造性複述,練習了兩種形式(1)擴展內容;在文中嗇一些情節或細節。(2)續編故事:在課文的結尾續寫一些情節。這篇課文我們採用擴展內容的方法進行創造性複述。

2、思考:

(1)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給課文分層。

(2)吳王開始是怎決定的?

(3)吳一聽了少孺子的話是怎麼想的?又做出了怎樣的決定?吳王明白了少孺子所講的故事中的道理,考慮了攻打楚國的利弊,放棄了派攻打楚國的想法。

3、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1)分組試講

(2)指名複述。

(3)全班評議

七、總結

1、為什麼少年勸説,吳王沒把他置於死地?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少年?

2、學習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收穫?

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

2、擴寫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螳螂捕蟬

要 瞻前顧後 通盤謀劃

不要 只顧眼前 顧此失彼

蘇教版國小六年級下冊語文《螳螂捕蟬》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聯繫上下文説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並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4. 能憑藉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語言文字,熟悉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寓意。讓學生憑藉課文內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第一課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螳螂和蟬和兩種不同的昆蟲,它們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爭取弄清上面的問題。

3.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查自讀情況。

1. 指名分段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2. 檢查有關詞語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

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1)指名讀句子,聯繫句子聯繫詞義。

(2)指名説,集體討論。

3. 針對前面的幾個問題,説説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 默讀課文,看看寫個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寫起因、經過、結果。

2. 組成小組想到交流討論。

3. 集體交流,討論。

4. 分段讀課文,爭取能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五、指名書寫生字。

1. 出示生字。

2. 指名讀。

3. 師生評價。

4. 學生描紅,臨寫。

六、作業。

1. 完成習字冊描紅。

2.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朗讀課文,練習複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 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2. 螳螂和蟬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

二、指導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一段。

(1)精讀第一段,注意讀好吳王的話。

(2)你認為吳王應該出兵嗎?為什麼?

(3)從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吳王考慮問題不太周全?

(4)如果你是大臣,會想什麼方法勸阻?

2.精讀課文第二、三段。

(1)輕聲讀課文,自己複述故事。

(2)同桌互説。

(3)指名説,同學評議。

(4)討論:少年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他的故事為什麼能打消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

出示: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諸侯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

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呢?

你認為這兩句話之間存在着什麼樣的聯繫?

3. 運用詞語“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説話。

相機出示: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三、複述練習。

指名複述,結合對學生的評議,指導學生掌握複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經過和結果簡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關鍵的地方講,生動。

四、學生質疑,結合質疑小結課文。

五、作業:

1. 講述故事。

2. 練習説話。

3. 蒐集生活中只顧眼前利益的故事。

板書設計

10 螳螂捕蟬

吳王―――楚國 (趙國在後)

螳螂―――蟬 (黃雀在後)

只顧眼前利益 身後隱伏禍患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能聯繫實踐和語言環境理解運用新詞的意思。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並擬定小標題。

3、把握文中人物性格,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成語引入,激發興趣。

1、作為六年級的學生,大家都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成語故事就是其中璀璨的一顆明珠。比如“攻無不克 戰無不勝”“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這樣的成語你能接一接嗎?

2、你也能説嗎? 根據學生所説板書課題:螳螂捕蟬。理解“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意思。

一、解析課題,質疑激趣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0課———————螳螂捕蟬。

出示課題《螳螂捕蟬》的圖片和文字圖。(字理析字詞:螳螂、捕、蟬)

2、請大家讀一讀課題。(生讀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認為課文會寫些什麼呢?

生自由談。

3、師:這個故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篇寓言故事,藴含着一個深刻的道理。就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它到底寫了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

(1)把生字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劃出不會讀的字和不理解的詞。

(3)遇到較難讀、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朗讀情況。

(1)出示課文中的部分詞語,指名認讀後齊讀。

(2)文章中還有什麼字不會讀的嗎?

(3)讀了這些詞語,你覺得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能用上其中的詞語來説説嗎?

3、這個故事是怎麼發生的?經過呢?結果怎麼樣?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分別用四字小標題來概括出來。(板書:起因經過 結果)

根據學生回答來板書:(固執攻楚 巧妙勸説 打消念頭)

誰能用自己的話具體來説説這件事講了什麼?

三、品讀課文,深入理解

(一)品“不堪設想”,明後果危險

1.同學們,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不堪設想”這個詞語。誰能讀一讀呢?讀到這個詞語,你會想到什麼呢?

2.是什麼不堪設想呢?課文裏有一句話告訴了我們,找找看,是哪句呢?讀句子: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

1)這句話中有一個生字是——“侯”。看到這個“侯”字,你想到了哪個字? (字理析字:候、侯)

生自由談。用什麼方法來區分這兩個字? 我們先來看看它們的古文字是怎麼寫的。

3.在中國古代,進入春秋時期以後,基本為混戰時期,諸侯國實力不均,春秋五霸就是在這個時期產生的。讓我們穿越時空,看看當時的形式。

4.其他的諸侯國乘虛而入的後果怎麼樣?

(事情的後果很危險,很難想象。)

所以“不堪設想”的意思就是不能想象、很難想象最後的結果會怎麼樣。

5.想到不堪設想的後果,該有多少人去反對啊!可是吳王還是——固執攻楚。

(二)品“恍然大悟”,識少年機智

1.過渡:後來仗打起來了嗎?(沒有)

什麼原因呢?(因為吳王聽了少年的話後恍然大悟。)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出(恍然大悟)。

它是什麼意思?聰明的你們可能知道了。如果我們瞭解了他們的字理,相信你們印象更深。

2.文中誰恍然大悟了呢?(吳王)是誰有這麼大的本事讓他恍然大悟啊?(少年)

3.這少年就這麼輕鬆地一勸説,就能夠讓吳王打消念頭,你覺得他是個怎麼樣的人啊?能夠用什麼詞語來誇誇他嗎?(板書:機智勇敢)

從哪裏看出來的呢?文中哪些語句告訴了我們呢?生交流。

生甲:“少年連露水打濕他的衣裳和鞋子,也不在意。還一連轉了三個早晨。”(師相機提問:少年為什麼在那轉來轉去?還連續轉三個早晨?)

師:從這裏可以感覺少年勸説吳王的決心很大,是個顧大局的人。連續轉三個早晨就是為了引起吳王對他的關注。他只是一個侍奉吳王的下人,這樣吳王才能注意到他啊!這個辦法想得真好、真聰明 !

生乙:他説:“我沒有打着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妙在他説“一件挺有意思的事。”這樣,就把吳王給吸引過來了。因為既然是挺有意思的事,肯定人人都想聽,吳王當然不會例外的。

師:少年故意賣個關子,把吳王的好奇心給調起來。而且做得含而不露,確實高明!)

生丙:“吳王問:‘你打着鳥了嗎?’少年説:‘我沒有打着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吳王來了興趣,問:‘什麼事啊?’”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少年確實是足智多謀。他表面上説是打鳥,好像很悠閒的樣子,我覺得這是他故意不讓吳王發現他勸説的用意,因為前面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不允許別人來勸他。

師:不動聲色、曉之以理

生丁:説故事巧。

師:故事從頭到尾都沒講到攻打楚國有危險,但是卻讓吳王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真是妙,智慧啊!

師:還你發現了什麼?你找到了什麼?還有什麼不同的意見?

生戊:少年善於觀察。有耐心。不是直接勸説吳王……

是少年的——巧妙勸説讓吳王恍然大悟的啊!

(三)品“死命令”,解吳王固執

1.過渡:這到底是個怎樣的吳王呢?我們可以從兩句話中去了解他。這兩句話都有一個“死”字,快速瀏覽課文找到它們。

吳王固執地説:“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可是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怎麼辦呢?

2.這兩個“死”的意思一樣嗎?怎麼不一樣?我們先來看看“死”的古文字是怎麼樣的就明白了。(字理析字:死)

生自由答這兩句話中“死”的意思。

(1)失去生命;

(2) 不可更改。

3.由此可見吳王真的很固執!(板書:固執)還可以用什麼詞語來形容他?(專橫 暴君 頑固 暴躁……)

我們來練讀這兩句,讀出這樣的感受。 指名讀。指導:在表現吳王的專橫時,要注意哪個字呢?(處死 死命令)

4、誰敢勸諫誰就——死!這個時候,一個少年卻巧妙勸説了吳王,更突出了他的——(勇敢愛國)(板書:勇敢)這就是大智慧、大愛啊!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聲有色地朗讀,體會古文的簡潔、優雅,培養學生熱愛漢語的情感。

2、運用組詞、拆詞、對照註釋、聯繫語境等方法,能讀懂古文的意思,理清故事的情節。

3、想象生動而富有情趣的場景,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畫面,能完整而生動地講述這個故事。

4、揣摩三種動物的內心,創設對文中角色説話的情境,明晰寓言的道理。能聯繫到生活實際,談自己得到的啟發。

5、講述歷史故事《螳螂捕蟬》,文、白對讀,瞭解古代寓言文化。

【教學過程】

一、音韻渲染,朗讀激趣,重在積累。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個寓言故事,題目是齊讀《螳螂捕蟬》。出示請看,這個寓言故事和我們平時讀到的故事有什麼不一樣?這個故事是古人用文言寫成的,稱作文言文。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已經沿用了3千多年,是我們現代漢語的源頭。

悠悠古琴音樂響起先聽我來讀一讀這個故事。教師範讀

請大家試着讀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詞句多讀兩遍。

指名兩名學生讀。小組接龍讀。

光讀準確還不夠,古文要讀出它特有的韻味。我們來看最後一句,比較長,注意了停頓就能把握語句的節奏。聽我讀誰來試一試?指名讀,一起讀。古文的停頓一般是根據詞句的意義來劃分的。

文中還有一個語氣詞多次出現,發現了嗎?語氣助詞適當誇張拉長,也能讀出古文的韻味。

再自由練讀全文,用心體會詞句的停頓和語氣。四位學生開火車讀,每人讀一句。相機糾正,請學生跟讀。讀得好的做小老師帶領大家讀。齊讀整篇古文,讀出節奏和韻味。

反覆誦讀中,我們會逐步感受到古文特有的優美音韻。

二、讀懂文意,想象畫面,意在入境。

1、這樣的文言文能讀懂嗎?自由朗讀,自己先説説古文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字詞,看看下面的註釋,也可以聯繫故事的情境想一想。然後在小組內試着講講這個故事。教師巡視,發現疑難,及時點撥。

2、指名一位學生交流寓言的意思。

3、寓言中出現了哪幾個角色?聽到過蟬叫嗎?一起來學着叫一叫吧。點擊視頻看到過螳螂嗎?能不能模仿螳螂的動作,表演一下!提高難度,誰來學一學黃雀拍着翅膀啄食的情景。

4、真是惟妙惟肖!通過想象和表演,我們就能看到有意思的畫面。你覺得這個寓言中哪些畫面很有意思,讓你讀着彷彿就在眼前?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文中的一個細節,可以用動作來配合你的講述。

交流六個學生。

5、想象説話:蟬,螳螂,黃雀,此刻心裏在想什麼呢?

三、情趣講述,角色對話,旨在明理。

1、寓言故事,如果你能有聲有色地講述,那就更有意思了。誰能連起來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指名,點評。現在提高要求,你講故事時可以加入動作,甚至還可以想象和創造,比如,你可以加入動物的心理活動。小組裏再練一練,指名兩位學生有聲有色地講故事。

2、聽着故事,想象着當時的情景,你想對蟬、螳螂、黃雀説些什麼呢?從正面告誡它們,應該怎麼做?板書:善思(深思熟慮)、慎行(謹慎行事)

箭頭理清關係:是呀,蟬關注的是,螳螂想抓的是,黃雀盯的是,童子瞄準的是。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在生活中,你有沒有看到、聽到或者親身經歷過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事後禍患的事情呢?

3、關於這則寓言,古書上還記載着這麼一個故事:在23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教師講述《螳螂捕蟬》引讀故事。

師:猜猜,吳王聽了故事會説什麼?他悟到了什麼道理?板書:善思(深思熟慮)、慎行(謹慎行事)

示戰國地形圖。

四、文白對讀,拓展延伸,瞭解文化。

1、讓我們來讀讀這個意味深長的歷史故事。分角色讀故事

《螳螂捕蟬》出自漢代劉向《説苑·正諫》,像這樣有意思的寓言還有很多:(蘇代以“鷸蚌相持”勸止趙惠王伐燕,陳軫以《畫蛇添足》勸止昭陽攻齊,季樑以“南轅北轍”勸止魏王伐趙,)還有《鄭人買履》《揠苗助長》《狐假虎威》等寓言,聽過嗎?這些古代寓言都被收錄在這本書中《先秦寓言史》。這些寓言無不透出祖先的智慧,折射歷史的光芒。當今世界,很多古文化古文字都消失了。唯獨古漢語綿延千年,直到今天,它仍是一條母親河,承載着我們漢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2、課後請大家背誦文言文《螳螂捕蟬》,讓我們的語言倉庫儲存一些古漢語的材料。朗讀文言文《鷸蚌相爭》《畫蛇添足》,並試着講講這兩個故事。

螳螂捕蟬教案 篇五

一、激趣解題,明確目標。

⒈教師談話:在生活當中你都會遇到你“最敬佩的一種行為”或“看不慣的一種現象”。這節課我們就用演講的方式來暢談。

⒉自由發言:説説什麼是“演講”,怎樣才能搞好演講。

⒊師:介紹演講的特點,講解演講的技巧。

⒋自主發言,説説你對這種行為和習慣的認識和理解。

二、觀圖,分析圖意。

⒈看圖,説出主要意思。

⒉拼圖,從主到次依次説出圖中所見的人或景物,“最敬佩的一種行為”“最看不慣的一種現象。

⒊哪些是非講不可?描繪一下他們的特徵。

⒋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麼?

⒌想後:結果會怎樣?

三、明確演講要求。

⒈設計演講要注意的三點。

①想好演講的內容。(我敬佩的行為是什麼,為什麼要敬佩,怎樣敬佩,我看不慣的現象是什麼,為什麼看不慣,怎樣改變這種現象。)

②列提綱,安排演講思路。

③根據自己特長:選合適的表達方式。(語言流暢,態度自然大方,有感情。)

⒊同桌交流,互相啟發,完善演講準備。

四、小組暢談,全班交流。

⒈以小組為單位暢談。

⒉鼓勵第一次暢談不理想的同學再來。

⒊綜合評議,選出最好的同學代表小組到全班演講。

⒋各組代表演講。

⒌小組,選出最佳演講者。

五、擴展運動。

寫一,把”最敬佩的行為“或”看不慣的現象“寫下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vn3e5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