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 篇一

教學背景

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着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

教材分析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以歷史記載過的一個小故事引入,讓學生了解到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隨後通過詳細敍述張騫通西域的故事,向讀者介紹了絲綢之路開闢的過程。最後點明瞭絲綢之路發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課文第四自然段是一個過渡段,它巧妙地把開闢絲綢之路的意義和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過程這兩部分內容銜接起來。

教學目標

1.認識“矗凹”等七個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説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採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上查閲關於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絲綢之路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蒐集絲綢之路地圖 資料等

學生準備:蒐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你們知道了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以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並對認真蒐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繫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

2.這篇文章的題目《絲綢之路》,那麼看了這個文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此時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絲綢之路上看看,好,現在我們就一同進入課文之中。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後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麼?

三、感悟課文,積累語言

學習第1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麼?體會到什麼?

2.全班交流。

(1)絲綢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門外。

(2)由這幅巨雕,聯想到當年絲綢之路的商旅不絕的場面。

(3)抓住精神飽滿、栩栩如生、滿載貨物、商旅不絕等詞語想象當年絲綢之路的絡繹繁華的場面。

(4)指名讀這一自然段。

學習2―13自然段:

1.默讀課文2―13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作者在遐想古絲綢之路上與安息國互贈禮品的那一幕,你受到了什麼?絲綢之路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從哪裏感受到的,劃一劃,讀一讀。

2.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並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從“不計其數”“浩浩蕩蕩”“夾道歡迎”“一片歡騰”等詞中,體會安息國歡迎場面的隆重。

(2)從兩國使者的互贈禮品的場面描寫,體現了這條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來之路。也體現了這是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之路。

(3)張騫的兩次出使西域,奠定了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使他們能夠互通有無,讚揚了絲綢之路,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4.指導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內容,邊讀邊想象當時那種熱鬧繁華的場景。體會絲綢之路的偉大意義。

5.同學們在課前收集資料的時候,已經瞭解到張騫在開發絲綢之路是歷盡了千辛萬苦,但可以説他創造的是一條偉大的路,那麼,此時的,面對這偉大的創舉,最想説些什麼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學交流一下,並説出來。

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

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體會省略的內容會是什麼?

這不盡的遐想可能是什麼?你也來想象一下,説一説,並寫下來。

四、體會寫法感讀課文

1.讀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體會到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在體會一下文章的首尾與中間一部分的聯繫。

3.再一次品讀全篇,感受絲綢之路的偉大歷史意義。

五、師生總結,明確文章主旨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是一座友誼的樑,使中、西亞各國人民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瞭解。它是中國的驕傲。

練習設計

1.請你仿寫文中這樣的詞語。

如栩栩如生、()( ) ( )( ) ( ) ( )( ) ( )( )。

2.望着這座雕像,我彷彿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彷彿聽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1)畫出句子中的有關聯想的內容。用────標出。

摹寫句子:

(2)望着高高的五星紅旗,我彷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你是導遊,你能介紹一下你所瞭解的絲綢之路嗎?現在你就帶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們介紹一下。把你的導遊詞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反思

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矗、凹”等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解

西部歷史的興趣。為了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導入新課時,先向學生呈現世界版圖上絲綢之路所經路線,讓學生了解當時有一條橫貫中亞、聯繫歐亞兩洲的交通大道。它對一些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因為大量的中國絲和絲織品由此道西運,所以這條交通大道在19世紀被歐洲學者稱為“絲綢之路”。介紹這些資料的目的是使學生對絲綢之路有一個感性認識,並對絲綢之路產生探究的興趣。其次,由於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以自讀自悟為主。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懂閲讀提示,把握閲讀要求,然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瞭解課文內容。再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交流。當學生交流讀書收穫的時候,我先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入手,提問學生“絲綢之路給你怎樣的印象?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學生交流,把自己最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出來。絲綢之路對加強東西方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和促進各國人民友誼起的重要作用,點明瞭這條路偉大的歷史意義。最後,我從寫法上對學生進行了指導,讓孩子們認真讀讀課文的開頭、結尾,説説你體會到了什麼,並説一説首尾與中間部分的聯繫。雖然我在不斷嘗試創設一定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了解西部的興趣,但由於這條絲綢之路發生的年代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是太遠了,學生理解起來感覺太陌生,所以對了解絲綢之路興趣不是太大。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 篇二

這一篇略讀課文,生動再現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讓學生對絲綢之路有個較深刻的印象,對其中敍述的故事產生興趣從而加深對絲綢之路的瞭解。

教學這一課,我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理解一些重點語句的能力。此外,文中還出現了較多的四字詞語,其中“栩栩如生、美輪美奐”是學生必須理解但又較難掌握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提點。

從文章的敍述看來,如果單純讓學生在讀過文章之後就概括,有一定的難度。因為課文不僅歷史和現實交錯,而且其時的歷史相對遙遠。鑑於此,聽過羅老師的課後受到一定的啟發,採用板書填空的方法,讓學生在認真讀過文章之後把空缺的重要部分補上去,文章的主要內容就出來了。而在領悟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時,讓學生依據課文中間部分的內容進行分角色表演,調動了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整個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小組表演獲得極大成功。只是課堂太活了,一時難以收回來,影響了上課的整體效果。這點,是教學本課較成功中的一處敗筆。看來,如何做到收放自如,要下的功夫還很多。繼續努力!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 篇三

本篇課文篇幅較長,主要通過張騫這一人物的事蹟向讀者介紹了絲綢之路的開闢過程和意義。

教學本課時我依據課後的問題“課文主要寫張騫和絲綢之路的故事,為什麼還寫愷撒大帝看戲?”和金鑰匙:“很多課文的題目很精彩,不但簡潔、鮮明,而且能啟發讀者聯想到很多事情。”這兩點入手,讓學生感悟寫作中的一些技巧。寫愷撒大帝目的是對後面的故事起鋪墊、襯托的作用,我們回憶一下所學課文還有哪些有類似的特點,接着讓學生也打開自己的習作本,有沒有用到這樣的方法?針對某一篇作文你是否可以修改一下?針對題目的確定同樣採用這樣的方法,同學們興趣盎然,部分學生的作文題目修改明顯有新意,但文中曲幽通徑的境界一時還無法達到,但我想至少給他們一個暗示,作文原來可以這樣處理,相信以後的學習中也會關注作者的寫作手法。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 篇四

教學的生命在於創新。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多種多樣,只要運用得恰當,都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的。例如:上《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時,導入時候,可以先做個這樣的小調查:“同學們,你們最愛吃的水果是?”對這樣的問題比較容易,學生會爭先恐後的回答,然後問:你們知道它們從哪裏傳入的嗎?從而引起學習新課的興趣,由於開始上課提起了胃口,整堂課的氣氛會比較好。

點評:

教師注重思考,強調學習興趣、方法,注重採取靈活的教學手段。

教學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不斷創新。教學是藝術,藝術不能複製,世界上既然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就沒有兩節完全相同的課堂。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貴在方法多樣靈活。有了興趣,自然讓人興奮,就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們要探索課改新路子,寓課堂以生機。課堂的生命在於創新,讓課堂煥發活力。

想盡千方百計,説盡千言萬語,為了千百學生,實現千變萬化。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 篇五

這一篇略讀課文,生動再現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讓學生對絲綢之路有個較深刻的印象,對其中敍述的故事產生興趣從而加深對絲綢之路的`瞭解。

教學這一課,我從“為什麼這是一條偉大的路?偉大體現在哪裏入手,讓學生先整體感知,再具體讀文,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學習。從文章的敍述看來,課文不僅歷史和現實交錯,而且其時的歷史相對遙遠。鑑於此,我把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放在對課文的理解後進行,結合板書讓學生進行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出來了。整個教學思路較清晰重點突出。而在領悟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時,由於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講解過細,沒有放開手讓學生通過朗讀自悟。這點是教學本課中的一處敗筆。另外學生在課前查找的資料有限,所以對這節課內容的理解有難度。今後,在教學中要注重課前預習。

1.本篇課文的教學,總的來講還是不錯的。我從“巨型石雕”入手,以點帶面地實施教學,將形象生活地故事展現在學生的閲讀中,然後又引領他們結合故事去體會這條“絲綢之路”的作用,學生基本上都能從故事中説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整堂課上,學生的思維還是比較活躍的。

2.在教學中,我沒有注意一個生字的讀音,將匕首中的匕——“bǐ”錯讀成了“bì”,造成部分學生的誤讀。由此可見,教師正確地教學是多麼的重要。而且也反映出,學生在學習生字中存在的慣性盲讀現象。老師讀什麼,他們往往不會太過在意其正確性。這一點,需要提醒學生注意及改正,要學會時時抱着一種質疑研究的精神去學習,而非盲從般地去讀書。

這篇課文是“走進西部”這一主題中的第二篇課文,而且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所述的內容很好理解,但對於“西部”這一概念不是很瞭解,學習這篇課文時,我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西部的資料,上課時,在講解課文的同時,穿插所蒐集的資料,如講有關西域的使者的故事,我國傳入外國的文化,外國傳入我國的文化等,學生興趣很濃,激發了學生對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瞭解的興趣,及對西部的熱愛,而且有些學生課後還興致勃勃地找到老師問這問那。

我感覺,這種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發揮其作用的方法很好。

本課按計劃一課時基本完成任務,但時間顯得有些緊了。文章的中心句的尋找成了大部分學生的困難,可能這種中心句形式在文中間的緣故。孩子們尋找有些困難,以前我們見得最多的是中心句在文章前或文章結尾,孩子們受到了心理定勢的影響。在我的引導下終於有幾個學生找到了。全文基本按這種中心句展開,教學效果較好!

課文的主要內容的提煉要進一步加強培養、概括、訓練、提高。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 篇六

《絲綢之路》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説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本篇課文是略讀課文,我們四人通過教研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學習:1、學生彙報查閲的絲綢之路的相關資料;2、檢查字詞讀音書寫、課文朗讀的情況,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3、交流絲綢之路的意義;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4、積累文中的四字詞語;5、拓展絲綢之路上的故事資料。最後聯繫課文做學習樂園上相關練習。但是通過課上對預習的檢查發現,很多學生的預習還不不能過關,課文讀不熟的情況大有人在,更不用説總結課文內容,體會文章含義深刻的句子。所以,本堂課無法按預先計劃進行,我只好和學生一起再次讀課文,瞭解課文後的資料,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學情,又和學生對預習的內容做了一些補充,一節課就這樣結束了。雖然課堂上也有幾個比較優秀的孩子舉手回答問題,但是,總把課堂交流的機會給少數孩子,無法激勵更多孩子參與進來,也就無法實現預定的學習目標。一堂課下來,倍感鬱悶。

“絲綢之路”這段歷史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沒有感性材料,學生很難理解。如何幫助孩子走近歷史,更好地去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是我是本堂課要解決的重點。

為了突破這一難點,課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影視資料。也鼓勵孩子們自己查資料,讀課後資料袋。使他們初步瞭解了“絲綢之路”的路線,知道了張騫的豐功偉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z44pl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