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六年級下冊語文《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案(精品多篇)

六年級下冊語文《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案(精品多篇)

六年級下冊語文《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案(精品多篇)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課後習題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理解三個科學發現的故事,以及在寫法上和內容上的相同點。

b,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能力目標:

a,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b,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説明道理的寫法。

3,情感目標:

體會科學家的不斷探索,獨立思考,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引導學生認識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前準備:幻燈片製作,學生收集"從生活的細小現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根據意思寫詞語

2.本課作者要説明一個什麼觀點 是用哪些事例説明自己的觀點的

二,細讀故事,找出規律(學習3——5自然段)

1,仔細讀讀三個故事,根據表格提示,在書上圈畫,批註後並交流。(出示表格)

2,四人小組思考討論找出規律:這三個故事在寫法和內容上有什麼相同點

3,指導朗讀"不斷髮問和反覆研究實驗句子",並交流體會。

三,圍繞重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第2,6,7,8自然段)

1,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 "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理解" ", "!"的含義,以及這樣表述的好處。)

2,善於"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a,句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能夠調換順序嗎 為什麼

b,科學史上,從生活的細小現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你還能舉出一個嗎

3,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a,這句話和課文開頭有什麼聯繫

b,句中的關聯詞是什麼 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c,拓展:朗誦格言

4,如果説,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精神的人。

("有準備的人"指的是什麼樣的人 "具有鍥而不捨精神的人"是什麼樣的人 )

四,迴歸整體,總結收穫

1,讀課題,談談課題的含義。

2,全班同學交流學習收穫

3,總結

五,作業:

1,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2,小練筆,仿照課文中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説明一個觀點。(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失敗乃成功之母","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板書: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追究根源

見微知著

善於發問

鍥而不捨

!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 篇二

課文的題目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 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 不斷髮問, 不斷解決疑問, 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 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學習時,先讓學生了解課文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 段)開門見山, 提出觀點。 明確指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本身就是“真理”。 第二部分(第2 段至第6 段)運用事例, 證明觀點。 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 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 科學真理的發現, 那些定理、定律、學説都是在發現者、創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後”才獲得的。 然後, 由此引出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事例。 第一個事例是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 通過反覆的試驗和研究, 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第二個事例是英國的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 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 終於發明了酸鹼試紙。 第三個事例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 經過反覆觀察和分析, 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 最後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總結, 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卻都發現了真理。 因此, 只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就一定能“從中有所發現, 有所發明, 有所創造, 有所成就”。 第三部分(第7 段至第8 段)總結全文, 重申觀點。 指出科學並不神祕, 也不遙遠, 關鍵在於“知微見著”, 不斷探索,善於獨立思考, 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三個故事在寫法上和內容上的相同點。

4.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重要性。

5.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説明道理的寫法。

教學重點:

品析課文,理解文中的三個科學故事,體會具體事例在説明觀點的的作用。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議論文的基本寫法,並能仿照寫法寫話。

教學準備 :

查找閲讀有關能説明“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科學故事。

教學方法 :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講練結合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事例相關的圖片或錄像資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閲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有很多同學特別崇拜科學家,能説一説你最崇拜的科學家是誰嗎?

2.你們知道科學家們主要依什麼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嗎?(學生自由發言,如:善於思考、勤奮刻苦、鍥而不捨等等。)

3.教師小結: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説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溯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課題)

4.誰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自由發言。)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第20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學過課文,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打開書,自讀課文,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

誕生 縱觀 漩渦 敏鋭 追根求源 見微知著 鍥而不捨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時針 司空見慣 無獨有偶 打破砂鍋問到底

(1)指名讀詞語。

(2)齊讀一遍。

3、好!同學們再讀課文,看課文講了哪三個故事?分別是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覆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試驗,終於發現了酸鹼試紙。

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球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覆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球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

板書設計:

觀點: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 ?

洗澡水的漩渦 發現問題(詳)

事例:紫羅蘭的變色 反覆試驗(略)

睡覺時眼珠的轉動 發現真理(詳)

結論:見微知著 善於發問 不斷探索

(不難) (不易)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篇四

【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將《懷疑與學問》印發下來或做成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功夫不負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團結就是力量。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誰來説説你還知道哪些格言?這些格言都闡明瞭真實的道理,所以我們也把它們稱之為真理(板書:真理),這些真理也常常成為我們的座佑銘,指導我們的言行。 1、有很多同學特別崇拜科學家,能説一説你最崇拜的科學家是誰嗎?

2、你們知道科學家們主要依靠什麼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嗎? (學生自由發言,如:善於思考、勤奮刻苦、鍥而不捨等等。)

3、教師小結: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説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溯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課題)

4、誰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自由發言。)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第20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學過課文,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

誕生、縱觀、漩渦、敏鋭、追根求源、見微知著、鍥而不捨。

洗澡、花圃、推理、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打破砂鍋問到底。

⑴ 指名讀詞語。

⑵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字音,疏通難讀的句子。

4、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把這句話畫出來。請大家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先寫了什麼?接着寫了什麼?最後又寫了什麼?

三、細讀課文,理清條理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什麼,給課文劃分段落。

2、學生交流段落劃分,説明分段理由。

3、教師對照板書進行小結: 這篇課文思路特別明晰,作者開門見山提出自己的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句話本身就是“真理”,然後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學説都是在發現者、創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後”才獲得的,由此引出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確鑿事例,之後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結,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從中發現了真理,最後指出科學發現的“偶然機遇”只能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會給任何一個懶漢。

四、佈置作業,鞏固提高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一、細讀課文,交流感悟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來具體説明自己的觀點的?從這幾個事例中你想到了什麼?

2、全班交流,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這些事例是科學技術發展史上三個確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學家們都是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3、你還能例舉出這樣的事例嗎? (學生可能會談到曾經學過的伽利略“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師還可補充:蚯蚓在美國東海岸有,在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也有,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魏格納從蚯蚓的分佈,推論出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後來裂開了,分為兩個洲。)

4、課文中哪些語句令你深受啟發,作出標註。

5、交流令自己深受啟發的語句,説明從中受到的啟示,並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有關語段。

人物 “?” 從“?”到“!”的過程 “!” 謝皮羅 為什麼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敏鋭地注意 緊緊抓住問號不放 反覆的實驗和研究

水的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波義耳 這種物質到底是什麼?別的植物中會不會有同樣的物質?別的酸對這種物質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這對化學研究有什麼樣的意義? 敏感地意識 一連串的問題 許多實驗:大部分花草受酸鹼的作用都會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鹼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製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鹼試紙──石蕊試紙。 奧地利醫生 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會是什麼關係呢? 百思不得其解

一連串的疑問 反覆的觀察實驗

當睡覺的人眼珠轉動時,他確實正在做夢。

6、同學們,你們讀了課文中的三個事例有什麼感受?他們之所以能成功是源於什麼?能不能到書上找到個詞來説説。(如“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不斷探索”“善於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師根據學生彙報板書。師小結:透過這個感歎號,你還能感受到什麼?(科學家們的驚喜、興奮、激動、驕傲、自豪以及給世人的震撼……)是啊,一個“!”凝結了多少難以名狀的情感啊!謝皮羅教授激動地對世人説(指板書):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化學家波義耳驕傲地對世人説……;奧地利醫生自豪地對世人説……讓我們也堅定地説──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7、課文學到這,同學們對課題也一定有了新的理解。

你還能補充這樣的事例嗎?二、再讀課文,感悟寫法

1、默讀全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這篇課文圍繞着“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一觀點,例舉具體事實加以證明。這樣的文章叫做論説文,也叫做議論文,不同於我們經常閲讀的記敍文。

三、拓展閲讀,隨文練筆

1、下面我們再來閲讀一篇論説文,看一看這篇文章作者要闡述的觀點是什麼?四、隨文練筆

作者運用三個具體事實説明了“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觀點。我們也仿照課文的寫法進行一次小練筆,用具體事實説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團結就是力量” (示課件──小練筆:用具體事實説明一個觀點。“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團結就是力量”……)

【板書設計】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見微知著

善於發問

! ?

不斷探索

獨立思考

鍥而不捨  懷疑與學問

顧頡剛 “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事實和根據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説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説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説,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自己親自去視察。做學問也是一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根據;但這種證據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説了。 我們對於傳説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態度,便是懷疑的精神。這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我們聽説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問:這是誰説的話?最先見於何書?所見的書是何時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説“腐草為螢”,也要問問:死了的植物如何會變成飛動的甲蟲?有什麼科學根據?我們若能這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説便不攻自破了。 我們不論對於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後,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便是盲從,便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要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 懷疑不僅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需步驟,也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説、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對於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的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發展起來。許多大學問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學問家,不但對於流俗傳説,就是對於過去學者的學説也常常抱懷疑的態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説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説,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説: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説產生。古往今來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起來的。若使後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説,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也就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選自顧頡剛《通俗論集》) ⑴ 自讀自悟。

⑵ 全班交流,説一説這篇文章作者要説明什麼觀點。(做學問首先要有懷疑精神。) 2、讀了兩篇論説文,下面我們親自嘗試來寫一寫論説文。請同學們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來説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失敗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等等。

3、請2~3名學生讀小練筆,共同評議。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篇五

【課文分析】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課文題目,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説明觀點的寫作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形式。

【教學目標】

1、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記“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能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説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點】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格言導入

1、師:同學們,老師這有幾句格言,誰來讀一讀?

誰來説説你還知道哪些格言?

這些格言都闡明瞭真實的道理,所以我們也把它們稱之為真理(板書:真理)

2、今天,老師再送同學們一條真理,那就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課題)這也是今天要學習的一篇新的課文。

齊讀課題。談談對課題的理解。

3、為什麼説這也是一條真理?作者是怎樣説明這個觀點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

二、檢查預習讀課文情況

接力讀課文,思考:課文先寫了什麼?接着寫了什麼?最後又寫了什麼?

三、朗讀感悟

1、課文哪些語句形象化地表達了課題的意思?(從細小的……找到了真理。)

這其中的“?”“!”分別指什麼?作者這樣表述有什麼好處?(板書:?!)

“拉直”在這是指什麼?

2、課文通過了幾個具體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在課文的哪些段落?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3~5自然段,想一想這幾段分別寫了三個什麼事例?

3、小組合作學習。

這三個事例中,你對哪個最感興趣?就認真地讀一讀那一段。想一想這個事例中的人物是誰?“問號”是什麼?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劃下來。再想想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

4、以下教學步驟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

你對哪個事例最感興趣?給大家讀一讀吧。

事例1:⑴ 這個事例中的主人公是誰?他對什麼產生了疑問?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

人物

“?”

從“?”到“!”的過程

“!”

謝皮羅

為什麼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敏鋭地注意 緊緊抓住問號不放、

反覆的實驗和研究

水的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波義耳

這種物質到底是什麼?別的植物中會不會有同樣的物質?別的酸對這種物質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這對化學研究有什麼樣的意義?

敏感地意識 一連串的問題

許多實驗

大部分花草受酸鹼的作用都會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鹼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製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鹼試紙──石蕊試紙。

奧地利醫生

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會是什麼關係呢?

百思不得其解

一連串的疑問

反覆的觀察實驗

當睡覺的人眼珠轉動時,他確實正在做夢。

⑵ 引讀:他認為,在北半球……;如果是在南半球……;而在赤道……。

他的結論正確嗎?咱們同學今天回家也去實驗一下,看看結果是不是這樣。

⑶ 這個真理是怎麼誕生的呢?為什麼謝皮羅教授能從這麼司空見慣的現象中也能發現真理呢?這其中歷經了怎樣的過程?

師:從謝皮羅教授的經歷中,你有什麼感受?

事例2:⑴ 這個事例主人公是?他有怎樣的疑問?指名讀文。 説説他有什麼疑問。

⑵ 由此發現的“真理”是?齊讀。

⑶ 這個真理是怎麼誕生的呢?

點擊示:敏感地意識、一連串的問題、許多實驗。

齊讀短語。從這些短語中,你又讀出了什麼?

波義耳曾説:“人之所以能效力於世界,莫過於勤在實驗上下功夫。”

師:是的,波義耳也善於從細小的……找到了真理。

事例3⑴ 這個事例主人公是?他的疑問是什麼?指名讀一讀。

⑵ 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

⑶ 這個真理是怎麼誕生的呢?

點擊示:百思不得其解、一連串的疑問、反覆的觀察實驗。

引讀,奧地利醫生同樣善於從細小的……找到了真理。

5、的確,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於……有所成就。(出示“發現、發明、創造、成就”)

這四個詞可以互換位置嗎?為什麼?(是按收穫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

6、現在再請同學們仔細默讀三個故事,看看這三個故事的介紹和內容,有什麼相同點? .

三個故事都是講生活中的偶然發現的問題;

三個故事都是講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故事;

三個故事都是説明“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師小結:三個故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覆的研究和試驗;最後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7、讀了課文中的三個事例,你知道他們之所以能成功是源於什麼?用書上詞來説説。(如“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不斷探索”“善於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師根據學生彙報板書。

誰能用上這些詞連起來説一説嗎?一起讀一讀7、8兩段。

(示課件:只要你見微知著……)誰帶着自己的感受來讀一讀?(個人讀、男生讀,女生讀)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就能把“?”拉直變成“!”

透過這個感歎號,你還能感受到什麼?(科學家們的驚喜、興奮、激動、驕傲、自豪以及給世人的震撼……)是啊,一個“!”凝結了多少難以名狀的情感啊!謝皮羅教授激動地對世人説(指板書):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化學家波義耳驕傲地對世人説……;奧地利醫生自豪地對世人説……讓我們也堅定地説──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8、課文學到這,相信同學們對課題一定有了新的理解。

你還能説説這樣的事例嗎?

四、隨文練筆

作者運用三個具體事實説明了“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觀點。我們也仿照課文的寫法進行一次小練筆,示課件──小練筆:用具體事實説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團結就是力量” 指2名讀,稍作評價。

五、迴歸整體,總結收穫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知道了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知道了文章思路:開頭提出自己的觀點,再用三個具體事例來説明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最後再來闡述開頭的觀點。

科學發現的“偶然機遇”只能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會給任何一個懶漢,希望同學們也做一個“有科學準備的人”。

快速默讀課文。 篇六

1、課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用波浪線畫出相關的句子。

2、課文舉了哪幾個事例?

檢查

1、指名説課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朗讀第一自然段。

2、課文舉了幾個事例?舉這幾個事例目的是什麼?(為了用事例説明這個道理。)

3、找出課文中寫這三個事例的內容。(3、4、5自然段)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篇七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2、過程與方法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重要性。

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説明道理的寫法。

3、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養成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重要性。

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説明道理的寫法。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説明道理的寫法。

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     精讀多練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事例相關的圖片或錄像資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閲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有很多同學特別崇拜科學家,能説一説你最崇拜的科學家是誰嗎?

2.你們知道科學家們主要依靠什麼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嗎?(學生自由發言,如:善於思考、勤奮刻苦、鍥而不捨等等。)

3.教師小結: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説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溯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課題)

4.誰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自由發言。)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第20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學過課文,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

誕生 縱觀 漩渦  敏鋭    追根求源   見微知著  鍥而不捨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時針  司空見慣  無獨有偶  打破砂鍋問到底

(1)指名讀詞語。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字音,疏通難讀的句子。

4.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把這句話畫出來。

三、細讀課文,理清條理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什麼,給課文劃分段落。

2.學生交流段落劃分,説明分段理由。

3.教師對照板書進行小結:這篇課文思路特別明晰,作者開門見山提出自己的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句話本身就是“真理”,然後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學説都是在發現者、創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後”才獲得的,由此引出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確鑿事例,之後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結,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從中發現了真理,最後指出科學發現的“偶然機遇”只能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會給任何一個懶漢。

四、佈置作業,鞏固提高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交流感悟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來具體説明自己的觀點的?從這幾個事例中你想到了什麼?

2.全班交流,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這些事例是科學技術發展史上三個確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學家們都是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3.你還能例舉出這樣的事例嗎?(學生可能會談到曾經學過的伽利略“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師還可補充:蚯蚓在美國東海岸有,在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也有,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魏格納從蚯蚓的分佈,推論出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後來裂開了,分為兩個洲。)

4.課文中哪些語句令你深受啟發,作出標註。

5.交流令自己深受啟發的語句,説明從中受到的啟示,並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有關語段。

二、再讀課文,感悟寫法

1.默讀全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這篇課文圍繞着“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一觀點,例舉具體事實加以證明。這樣的文章叫做論説文,也叫做議論文,不同於我們經常閲讀的記敍文。

三、拓展閲讀,隨文練筆

1.下面我們再來閲讀一篇論説文,看一看這篇文章作者要闡述的觀點是什麼?

懷疑與學問

顧頡剛

“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事實和根據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説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説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説,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自己親自去視察。做學問也是一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根據;但這種證據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説了。

我們對於傳説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態度,便是懷疑的精神。這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我們聽説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問:這是誰説的話?最先見於何書?所見的書是何時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説“腐草為螢”,也要問問:死了的植物如何會變成飛動的甲蟲?有什麼科學根據?我們若能這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説便不攻自破了。

我們不論對於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後,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便是盲從,便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要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

懷疑不僅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需步驟,也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説、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對於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的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發展起來。許多大學問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學問家,不但對於流俗傳説,就是對於過去學者的學説也常常抱懷疑的態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説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説,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説: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説產生。古往今來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起來的。若使後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説,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也就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選自顧頡剛《通俗論集》)

(1)自讀自悟。

(2)全班交流,説一説這篇文章作者要説明什麼觀點。(做學問首先要有懷疑精神。)

2.讀了兩篇論説文,下面我們親自嘗試來寫一寫論説文。請同學們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來説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失敗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等等。

3.請2~3名學生讀小練筆,共同評議。

四、作業設計:

1、修改小練筆。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觀點)      28、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           !

洗澡水的漩渦            看出問題

(事例)    紫羅蘭的變色            實驗研究

睡覺時眼珠的轉動        發現發明

(總結)    見微知著    善於發問   不斷探索

教學反思

課文的題目,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教學這篇課文,我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並通過閲讀分享,讓學生達到因學文而心有所動。

一、積極性被調動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把説話的舞台讓給學生。我始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圈點、思考、交流、彙報、朗讀、表達。 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有所收穫。

二、心絃被撥動

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是這一課的重、難點。對課文中的三個事例,我指導學生研讀的重點是具體事例中的“問號”是什麼?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麼樣的?通過讀讀議議,撥動學生心絃。

三、心靈被觸動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關注“敏鋭地注意”“敏感地意識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覆的研究和實驗”“許多實驗”“反覆的觀察實驗”等詞句,並三次回扣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使學生在反覆地誦讀中體會和領悟到“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深刻含義,感受和感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通過多種形式地朗讀、感悟讓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閲讀體驗,説説自己讀了課文中的三個事例有什麼感受?透過“!”還能感受到什麼?感悟“!”藴含的豐富情感內涵。在此基礎上一詠三歎再讀課題,讀出自己的感受,此時,學生對課題、對課文的認識也得到了昇華。學生在閲讀分享中心有所動,與此同時,訓練學生結合課文仿寫,練筆表達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一節課下來,自我感覺本堂課學習目標基本達成,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錯,但是這堂也不免有些遺憾:高年級學生字詞方面已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在開課的字詞學習的安排確實必要性不大;另外,在引領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方面,在這堂課上還顯得有欠缺,沒有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感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4op1y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