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小馬過河的教案(精品多篇)

小馬過河的教案(精品多篇)

小馬過河的教案(精品多篇)

《小馬過河》教案 篇一

《小馬過河》是一篇非常經典的童話故事,很早就被編入國小語文教材,現存於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13課。從國小到現在,我一直在回味這個故事,故事本身淺顯而直白,然而帶給人的卻是不斷地思考,是智慧人生的口語化,對現實人生的啟迪頗深。隨着閲歷的增長思想的豐富,重新捧讀《小馬過河》,在意味雋永的背後,生髮着關於做人的種種思考。這則幾乎是所有50歲以下的中國人都讀過的童話故事,曾影響過幾代人的成長曆程。

故事敍述了小馬馱麥子去磨坊,路上要過一條河,老牛説水很淺,可以過,松鼠説水很深,它的夥伴剛被淹死。小馬沒了主意,只好跑回家去問媽媽,媽媽要它親自去試一試。小馬又回到了河邊,自己過了河。原來河水既不象老牛説的那樣淺,也不象松鼠説的那樣深。故事告訴人遇事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就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無獨有偶,今年大學聯考作文題(全國卷)就與《小馬過河》有密切關係。內容是: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走你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但丁)○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波蘭諺語)○應當耐心地聽取他人的意見,認真考慮指責你的人是否有理。(達·芬奇)○相信一切人和懷疑一切人,其錯誤是一樣的。(塞納克)面對各種説法,有人想:我該相信誰的話呢?也有人想:還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請以“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本,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之內。且不説大是大非大歌大寫的大學聯考,那是速成的功利性的東西。還是説説個人的體驗吧,因為閲讀是個性化的,閲讀的過程就是個性化思想的形成過程,你所閲讀的信息與你儲備的思想產生碰撞,思維就會產生靈感火花,感發的深度因人而異。《小馬過河》帶給我以下四個方面的啟迪:

啟迪之一:做一個真的人

童話中各種動物講的都是真心話,小馬也都聽進了真心話,這則童話簡直就是為説真話提供了偌大的背景,老牛説的是憨厚的真心話,小松鼠儘管沒有設身處地替小馬着想,但它在情不自禁地呵護着小馬年輕的生命,馬媽媽則更是真心地期望着小馬快快成長。

真是人的根基,真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底線。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是一個人最基本最起碼的品質。真是本色的,原始的,樸素的,沒有偽裝,沒有雕飾,自裏而外徹頭徹尾是透明的清純的。世界上自從有了人類,就一直伴隨着對真的嚮往和追求,自古而來的人類精英們,一直為真理而殫精竭慮捨生忘死,甚至被處以十字架下的絞刑。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真的生活的教育,“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是教育的起點和歸宿,是教育的門檻和目標;魯迅先生做文章的態度和思想都是至真至誠的,“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李白作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任胸中情感的流淌,沒有絲毫的偽裝和矯情;陶淵明做人做官做詩都是真誠的,他做官是“以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當官場成為他心靈羈絆的時候,他會擲地有聲地説“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刻“解印綬去職”,他作詩也直寫胸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難怪蘇東坡稱讚他“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隱之為高,古今閒之,貴其真也。”真情畢現,率意而為,興盡而返,可見他是個名副其實的性情中人。

做一個真的人是做人的第一個準則,一個真人立身處世所作所為,應該是説真話,做真事,抒真情,求真知。然而,我們世界上許多人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由於 “偽”的盛行,“假”的充斥,所以真才顯得彌足珍貴,商品時代是物質時代,更是利益時代,許多人利慾薰心,真誠和善良被遮蔽,聽聽《焦點訪談》的暴光,看看身邊人的交往,你會覺得真誠的堤壩在崩潰,正因為真誠在不斷瓦解,所以虛假和偽善才有流行的市場和生長的空間,什麼產品有利可圖,什麼地方就充滿了假冒偽劣;官場上不僅僅要做到臉皮厚心腸黑,還要善於偽裝,錢能通神的古訓使得買官賣官有了交易的準則,官能夠買賣,人就有了變異,異化的結果是,把一個個活生生的真人變成偽人,折磨成喪失人性的非人。中國人好講面子,這個面子就是偽裝人的外衣,是掩蓋人們假仁假義假心假肺的假面具,人情之假官場之假市場之假,以至官場中人把假話説得慷慨激昂把假情宣泄得淋漓盡致,市儈中人把虛情假意粉飾得密不透風,言不由衷而又嚴絲合縫,難怪黎明先生説正人君子是這樣一種角色:“皇帝誇你是忠臣、同事贊你是謙謙君子,下級頌揚你禮賢下士,百姓呼你是大大的清官。你是父母面前的孝子,子女面前的嚴父,妻子面前的賢夫……最後,你是自己面前的空殼。”當丹麥的皇帝穿上“漂亮”的新裝在大街上興致勃勃舉行盛大遊行的時候,只有天真的兒童將真話脱口而出,而王公大臣們則是一片虛偽的讚歎聲。處在偽善盛行的時代,我們的校園還是一片淨土嗎?我卻隱隱覺得虛假偽善的病毒已經開始侵蝕天真而稚嫩的心靈。

在流行假冒偽劣的時代,你的貨真價實何其不值錢!

在普遍不講道德的時代,你講道德何其艱難!

在普遍不講真話的時代,你講真話何其艱難!

啟迪之二:做一個獨立的人

自身獨立是生物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生物成長的內在必然要求。然而,成長鬚經歷生理成長和心理成長的雙重轉型,小馬正處於全面成長的前夜,小馬獨立做事就是獨立做人的前提,對於小馬來説,渡過小河就是克服成長中的困難和障礙,就是實現徹底獨立的前夜,智慧的思考和勇敢的實踐,是獨立過程中的必修之功夫。

獨立有兩種類型,一是物質上的獨立,一是精神上的獨立,這兩種獨立都要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正象“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必須親口嘗一嘗”、正象你要學會游泳你必須下水嗆幾口一樣,你必須獨自親歷實踐。物質上的獨立藉助於賴以生存的各種生產和生活資料,精神上的獨立則是個體思想的形成,而世界上許許多多人的獨立充其量只是物質上的獨立,那只是低層次的獨立,即完成自身生老病死的人生輪迴而已,他們只知道追逐物質金錢,也就是説物慾既是他們自己身體的需要,同時也是精神上的渴求,他們覺得人生在世,無非是謀一個好職業,娶一個好妻子(嫁一個好丈夫),建一所好房子,買一輛好車子,兒子爭氣,身體健康,幸福生活悠久而綿長,除此之外,別無他求。物質和精神的雙重獨立才是一個人追求的人格境界。

中國人缺少的是精神上的獨立,缺乏個體獨立自由的精神,缺乏思想平等的觀念。自古而來的儒家文化重視的是人的倫理性社會性和集團性,而忽略了人的精神的獨立性、思想的民主性和地位的平等性,倡導的是共性的規範,抹殺的是個性的特徵。諸如一個人,你首先是道德中的人、倫理中的人,重禮而不講理,你處在什麼角色地位就要守什麼規矩,你是黨派集團中的人,你得黨派集團中的章程;在家中,你首先得作為人父人夫人子的存在,作為家庭或家族中抽象的角色存在,然後才是自己本身的存在;官場中迎來送往不僅講究禮節,更得講究等級,在什麼山唱什麼歌,在什麼位置説什麼話,決不允許你個性思想的肆意發揮,精神上你只是一個抽象的符號,你的級別才是讓人刮目的標籤,你的官越大你被鉗制的越死,精神上絲毫沒有獨立自由的空間。

獨立和自由是一對孿生姊妹,獨立需要民主平等的土壤,獨立需要自上而下的氛圍。在一個專制和獨裁的社會裏,是無論如何也培養不出獨立公民的。而西方社會講究民主講究人權講究獨立,當然它也有自己的淵源,西人信仰基督教,而在教會中,除了上帝耶穌之外,每個信教者不論官大官小都是平等的,直屬於宗教團體,破除了家長家族之間隔。梁漱溟先生説“根本上中國是無數家族藉倫理聯鎖以成之社會,縱然增加武力成分,亦還變不成階級統治之地緣國家。它藉禮教維繫一消極相安之局,就在這一瞬間,一面有幾分民主,一面卻斷送了政治。”東方和西方民主獨立之特點都源於各自先天的成分,在各自政治文化背景的影響下積澱而成。

而不論何種體制,不論何種文化背景,對於一個人來説,獨立是他的成長標誌,是衡量成熟與否的重要表徵,是邁向崇高境界的必由之路。所以,獨立與奴性無緣,與流俗無關,獨立不是獨斷,獨立不是專橫,它更重要的是與精神和思想緊緊聯繫在一起。小馬的行為和思考無疑給人留下了關於獨立的啟示——做一個獨立的人。

啟迪之三: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真是獨立的前提,獨立是有思想的前提,只有人格獨立了,才有自己的主見,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小馬面對眾説紛紜的建議,行為上不知所措,思想上似是而非,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小馬的失誤在於沒能對各種意見進行深入分析,沒有進行換位思考,沒有多問幾個為什麼,最後在媽媽的點撥下才豁然開朗。或者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或者“應當耐心地聽取他人的意見,認真考慮指責你的人是否有理。”小馬在非常謹慎的情況下,既沒有輕信也沒有盲從,從這點上説,“相信一切人和懷疑一切人,其錯誤是一樣的。”這是富有哲理的論斷,也從另一個側面説明了“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的道理。

讓思想成為一泓活水,時常激盪在心頭,翻湧在腦海。世俗的金錢、名譽、地位都可以沒有,卻不能沒有思想。卑瑣匆忙平庸可以絆住人的身體,卻不能桎梏思想之泉的流淌,心靈生活沒有思想,就好比人的身體沒有脊樑骨一樣,思想的卑躬屈膝精神的庸俗不堪,這種人充其量只是生物的人。巴爾扎克説“一個能思想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思想可以讓你挺起胸膛走路,可以讓你厚積而薄發,可以讓你的心靈永遠年輕,讓你的生活永遠的鮮活下去。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正是靠着生生不息的思想,實現了亙古存在的生命,超越時空的界限迴盪着遙遠的絕響。學者周國平給思想者一個很好的定義,所謂的思想者是指:“第一,擁有既具有根本性又真正屬於自己的問題。第二,擁有既具有哲學性又真正屬於自己的眼光。”第一是宇宙的關懷,第二是哲學的觀照,這兩點若能在一個人的身上體現,就是不折不扣的思想者。

而現實中很多人只是人云亦云,説話拾人牙慧,寫文章抄來抄去,不斷的重複別人的思想,惟獨沒有自己的思想;他們只是隨波逐流,很少在生活中掀起浪花創造旋律,呆板的生存平淡的過活,墨守成規而逍遙自在;他們做慣了順民對叛逆而異常冷眼,堅守習慣程式和秩序,自己沒有膽識卻反對別人的勇敢。有思想的人,即使處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紛繁世界,卻能清醒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思想的領導能培養善思想的下屬,有思想的教師能培養敢思想的學生,有思想的老闆則能帶動產品的不斷創新和更新換代。托爾斯泰説“思想,就是推動自己和全人類的生活的力量。”

做一個有思想的人吧!智慧之光將永遠籠罩着你。

啟迪之四:做一個設身處地的人

設身處地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是換位置思考問題,退後一步天高地闊,退一步並不僅僅是忍讓,還有從迷失的零距離中抽出身來,作遠距離的靜觀默想之意,要撥開迷霧,澄清泡沫,不能僅鑽自己的牛角尖,還要顧及他人的象牙塔,也就是説“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象蘇軾説的“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變換角度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説將心比心情同此理是感性體驗的話,那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則是理性的分析,感性和理性的渾然融合則是啟迪心智獲取規律的鑰匙。

老牛和松鼠的錯誤,在於沒有從小馬的視角去想問題,雖然它們所説的都是真實的理由,但在別人身上則不能生搬硬套削足適履;小馬初初入世涉世經驗不足,對世上的紛紜世相看不清説不明,對各種各樣的思想言論莫衷一是,這也情有可原,小馬的失誤關鍵是老牛和松鼠意見的出發點,沒有從比較中得出各自“深” “淺”的理由,其實只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就會真相大白,這裏就充分體現了設身處地的重要。

設身處地不僅是一種眼光,更是一種涵養,是生活的境界。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己察人是一種胸懷,推己及人是一種境界。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就不要施加給別人,人家也會象你一樣不希罕的;而“己所欲,施與人”也不是文明社會所需求的,你所想要的東西,別人就一定會希罕嗎?這種把自己的慾望強加於別人的做法,似乎顯得有點強*民意的味道,所以也不是最高的境界,那麼,最高的境界是什麼呢?我覺得應該是尊重個體選擇的權利,營造雙向選擇的氛圍,既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又要做到“己所欲,勿施於人”。的確,各人有各人的喜好,不能把自己的標準加於他人頭上,時代發展了,人的個性豐富了,評價的標準多元了,自己想得到的東西,不要濫施與人,這才是理智的思考,明智的抉擇。

當然,一味把自己放到圈子之外,一心替別人着想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主義,曾一度把人的個性遠遠拒之門外,個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一定要服從於階級和政權的需要,抹殺了人的具體個性,強調高度統一的人的概念的抽象性,為了政治的某種需求,進行着可怕的心理專政,顛覆着豐富多彩的個性心理,這是對人性的蔑視,剝離了活生生的人,圖解成所謂純粹的人。這種以共性代替個性的做法,與我們所説的設身處地相差甚遠,於現代社會對公民的要求相差甚遠,只有將個人的精神生活、行為實踐與時代要求、社會利益密切結合的人,才能享受到生活的莫大愉快,才能砥礪人生到達理想的彼岸。

做一個設身處地的人吧!你會得到身心的雙重快樂。

安徽省青陽縣教育局施麒俊(2004/06/16)

小班遊戲小馬過河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物體沉浮,激發幼兒探索、發現的樂趣。

2.體驗玩水的樂趣,對操作活動感興趣。

3.學習把沉、浮物體作簡單分類和記錄。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雪花片,石頭,海綿,點心盤(幼兒操作材料)。

2.木製積木,記錄紙人手一份,螞蟻過河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天氣真好,小動物們出來玩了,瞧,這是誰呀?(螞蟻)

師:小螞蟻爬着爬着餓了,發現遠處有棵蘋果樹,就爬過去,可是面前出現了一條小河,請小朋友幫螞蟻想辦法過河?

幼:造一座橋……

二、認識沉與浮現象。

1.教師做沉浮實驗。

師:“瞧,這些材料誰能幫螞蟻過河呀?”

2.鞏固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認識

師:我現在請一小朋友來幫螞蟻想辦法。

三、幼兒操作,並記錄操作結果。

教師先請一幼兒操作,同時將結果記錄下來。(規則:拿一操作材料放入水中,浮起來的就把這種材料的圖片貼到小河裏,沉的則不需貼。)

集體糾正。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小馬過河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樂於傾聽故事,感受故事生動、有趣的情節。

2.理解故事內容,初步認識深和淺的含義,懂得深淺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着比較對象的改變而改變的,理解深淺的相對性。

3.遇到問題要多動腦筋,從實踐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重點難點

在觀察圖片中,我班幼兒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能力和完整表述方面還有待加強,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及本班幼兒學習情況,確定了本節活動的重難點。

這是《綱要》中所提到的“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説明、描述簡單地事物和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所要求體現的。

重點:樂於傾聽故事,感受故事生動、有趣的`情節,能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難點:理解故事內容,初步認識深淺的含義,理解深淺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音頻故事片段《小馬過河》、多媒體課件、水槽、水、動物模型(松鼠、牛、馬)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幼兒興趣(2分鐘)

師:聽音頻馬媽媽和小馬的對話,引出故事內容《小馬過河》。

(神祕的馬媽媽和小馬的對話可以吸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馬上進入角色,引出今天的故事內容《小馬過河》)。

(二)欣賞PPT,理解故事內容(16分鐘)

1.出示PPT1圖,幼兒觀察。

(1)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小馬遇到了什麼困難”。

(2)師:“小馬的心情如何呢?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馬,你會怎麼辦?”

(3)幼兒跟隨教師瞭解畫面內容。

2.出示ppt2、3圖,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提問:“小馬先遇到了誰?”“他們之間會説些什麼?

提問:“小馬又遇到了誰?”“他們之間又會説些什麼?

(2)師:“如果你是老牛、松鼠你會説些什麼呢?”引導幼兒,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解決問題。

(3)帶領幼兒瞭解畫面內容,請幼兒模仿他們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過程和對話語氣。

(4)提問:“為什麼老牛説水很淺,能過去,可小松鼠卻説水很深,同伴被淹死了?”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夠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此環節教師採用觀察、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進行回答,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想説,敢説的語言環境。同時通過模仿情境對話,讓幼兒投入角色,在愉悦的氛圍中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和故事中藴含的美)

3.實驗驗證,擴展經驗

教師出示水槽,把松鼠、老牛、小馬分別放在水中,讓幼兒觀察、感知同樣深的水和動物身高的關係(幼兒總結:小馬不高也不矮,所以它覺得河水不深也不淺。原來,在面對同一條河時,因為自身特點不同,所以它們看法也不一樣,只有試了才知道。

(通過操作、觀察,幼兒會更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教師及時提問,並請幼兒總結,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深淺的印象。這部分採用觀察、談話、操作等多種方式促進重難點的完成。)

4.觀察PPT4圖,瞭解故事結果

提問:“小馬最後順利過河了嗎?”“它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引導幼兒説出克服困難後的喜悦心情。

(三)完整欣賞故事內容,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3分鐘)

(本節活動教師有重點的講解畫面,為了讓幼兒深入理解、完成教學目標。此環節完整欣賞,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此故事產生美好的情感)。

(四)小結(3分鐘)

(1)師:你喜歡故事裏的小馬嗎?喜歡它什麼?(懂事、能幹、有禮貌,勇敢)

(2)師:小馬過河的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小結:小朋友在生活當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多動動腦筋想一想,還要大膽地去試一試,我們應該做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結合幼兒生活經驗,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所表達的含義,讓幼兒懂得遇事應該如何做的道理)。

(五)活動延伸(1分鐘)

師:“小馬順利過河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回家請和爸爸媽媽一起講一講,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活動結束是暫時的,我們將活動進行了延伸。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教育內容,達到家園共育,使幼兒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經驗,對豐富多彩的閲讀活動感興趣,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展需求,幼兒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晰、各環節銜接緊密,以童話“小馬過河”為背景開展活動,故事情節簡單,易於幼兒接受。通過理解故事內容,初步認識深與淺的含義,並使幼兒懂得遇到問題不能光聽別人説,要自己多動腦筋想一想,從實踐中尋找問題的答案的道理。

幼兒園小馬過河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及藴意。

2、發展幼兒初步的分析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讓幼兒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動腦筋並勇於嘗試的道理。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重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其中藴含的意義。

難點:發展幼兒比較分析能力,理解大與小、深與淺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聽,這像是什麼動物發出的腳步聲?小馬來了,它還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

二、分段播放PPT理解故事內容

1、第一段

師:故事中有誰?老馬對小馬説了什麼?老馬讓小馬做什麼呢?(把這半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吧)那有誰知道磨坊是用來幹什麼的?(磨坊是用來加工麥子的地方)那小馬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麼困難呀?(一條小河擋住了小馬的去路)河水嘩嘩譁,它心裏想到了誰?小馬心裏怎麼樣呀?(害怕,左右為難)如果你是小馬怎麼辦?

2、第二段

師:我們接着往下看!小馬遇見了誰呀?(老牛)那小馬和老牛説了什麼呢?(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趟過去嗎?水很淺,剛沒小腿,能淌過去)你們想不想學學小馬和老牛的對話呀,那老師做小馬,你們做老牛好嗎?(注意對話語氣)

3、第三段

師:小馬聽了牛伯伯的話正準備過河呢,咦,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一起來聽一聽!

師:小馬正準備下河呢,突然誰來啦?(小松鼠)小松鼠來了,那小松鼠是怎樣對小馬説的呢?(小馬,別過河,別過河,你會淹死的!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個夥伴就是掉在這條河裏淹死的呀)我們也來學一學小松鼠的話!

師:老牛説河水淺,松鼠説河水深,到底聽誰的?你覺得誰説的話有道理?如果你是小馬怎麼做?

大班語言教案《小馬過河》含PPT課件

師:那這一次小松鼠又對小馬説了什麼呀?(怎麼?你不要命啦!)那小馬它又是怎樣做的呢?(讓我試試吧)它是一匹怎樣的小馬?(勇敢)

師: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説得那麼淺,也不像松鼠説得那麼深,為什麼?出示PPT圖片,觀察、比較、分析三種動物的區別。

(小馬呢不高也不矮,所以它覺得河水不深也不淺。原來,在面對同一條河時,因為自身特點不同,所以它們看法也不一樣,只有試了才知道。)

三、師幼共同講述故事,理解故事涵義

師:你喜歡故事裏的小馬嗎?喜歡它什麼?它是一匹怎樣的小馬?(懂事、能幹、有禮貌,勇敢)

總結:小朋友在生活當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多動動腦筋想一想,還要大膽地去試一試,我們應該做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四、為老師做件事,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説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説説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小馬過河》教案 篇五

韓芳 滿祥廣

《小馬過河》是第三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文章篇幅長,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們可以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紮紮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

一、抓住聯繫,訓練語言

本文出現的事物較多,相互間有聯繫。如果學生了解事物的聯繫,就便於理解文章的內容。為此,我們在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後,出示一道填量詞的練習:

一( )馬棚一( )磨坊一( )松鼠

一( )老馬一( )小河一( )大樹

一( )小馬半( )麥子一( )老牛

學生完成練習後,讓學生結合課文説説這9種事物的聯繫,教師用筆連接相關聯的事物:

接着鼓勵學生用幾句話把幾種事物的聯繫説清楚,涉及的事物越多越好。結果學生越説越多,越説越清楚。例如:一個馬棚裏住着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老馬叫小馬馱半袋麥子過一條小河到一座磨坊去磨面。小河旁邊有一棵大樹,大樹下老牛在吃草。小馬問老牛他能不能過去,老牛説河水很淺,能趟過去。小馬剛要過河,被松鼠攔住了,松鼠説河水很深,不能過去,小馬不知怎麼辦……

這樣由讀到説,説了再讀,有力地訓練了學生的語言,同時學會了正確用詞,把握了這課文內容。

二、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這個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馬,還有老馬,老牛伯伯、松鼠。這些“人物”的語氣、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馬是“媽媽”,説話該用親切的語氣。老牛伯伯是老一輩,朗讀時聲音要粗,語氣穩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時講的話,語氣要急切。小馬天真、有禮貌,讀時要用適當的語氣表現出來。指導朗讀時,這些都要向學生説清楚。另外可以根據事物出現的先後,用幻燈或彩色圖片展示事物,組成一幅圖畫,邊展示邊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教師要加強範讀,給學生提供範例。接着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感受故事中藴含的美。

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後,讓學生記住老馬、小馬、松鼠、老牛的話,並想象當時的情境,進一步領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説話的表情、語氣也不同,然後鼓勵學生加上動作和表情,把課文的對話“表演”出來。這樣做,既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又能激發閲讀的興趣。

三、引導思索,突破難點

老馬説的話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們設計了兩個問題:1.老牛和松鼠的話錯沒錯?小馬試驗的結果為什麼和它們説的都不一樣,是河水在發生變化嗎?2.如果是一條大象和一隻小白兔要過這條河,問問你,你該怎樣回答它們?經過討論學生明確,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但忽視了小馬的實際情況而下結論,它們説法不一,是因為它們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判斷,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經驗主義的錯誤。

《小馬過河》教案 篇六

第三冊的《小馬過河》是篇童話。課文借小馬過河這件事,説明遇事不能光聽別人説,而要開動腦筋,具體分析,還要勇於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篇童話情節生動有趣,對話很有特點,又特別接近兒童的口語,適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課文篇幅較長,故事含義深刻,對低年級學生來講,理解會有一定困難。針對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本課的訓練重點可放在:①按故事的經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讀懂課文,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明白老馬講的道理;②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具體教學過程 ,可採用以下步驟:

一、藉助拼音朗讀課文,做到讀準讀通,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瞭解。

二、逐段讀講,具體理解課文內容。

1.第1段(1、2節)

(1)什麼事使小馬高興得連蹦帶跳?

(2)怎樣讀才能表現出小馬當時的心情?

(應以天真、活潑、高興而又肯定的語氣讀。)

2.第2段(3、4、5、6節)

(1)一條河擋住了小馬的去路,什麼事使小馬為難了?理解“為難”的意思。

用“為難”的語氣讀小馬心裏想的話。

(2)小馬問牛伯伯的話應該用什麼語氣?

(有禮貌、詢問)

(3)老牛的回答用什麼語氣?(平靜,因為他認為河水很淺。)

(4)小松鼠攔住小馬喊什麼?要用什麼口氣?(急促,聲音要高,速度要快,尤其第二個“別過河”語氣還要加重。)

(5)小馬輕信別人的話,不動腦筋,連忙收住腳步,理解“連忙”。

3.第3段(第7小節)

(1)小馬回家後,怎樣回答問話的?

理解“難為情”(害差、難過或慚愧的意思)。

(2)在小馬的兩次答語中,都出現省略號,這裏的省略號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裏很為難,説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的。

(3)老馬是怎樣教育小馬的?(要讀出既嚴肅又親切的語氣。)

4.第4段(第8小節)

小馬聽了老馬的話後小心地趟過了河,要注意讀出小馬自信、不怕困難的語氣。

三、抓住重點段落,讀段識篇。

《小馬過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段中媽媽教育小馬的一句話是這篇童話的重點難點所在,教學本段可採用以下方法:

1.突出重點詞句,啟發學生思維。

在指導朗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找出重點詞句。如:小馬和媽媽説話時的神態怎樣?有什麼動作?(難為情,低下了頭)媽媽用什麼態度對小馬説話?(親切)媽媽説了些什麼?(“光聽……是不行的。”“去試一試就知道了。”)

找出這些詞句後,不僅要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詞語的一般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啟發學生理解這些詞句所包含的意思。如:小馬所以“難為情”,是因為沒完成任務,“低下頭”是因為“不動腦筋”,沒“試試”,而感到慚愧。“不動腦筋”這是一個關鍵性的詞語,實指小馬沒有“仔細想過”老牛和松鼠説的話。

老牛和松鼠説過哪些話呢?這就需要聯繫前面所學的內容,找出最能表現小馬“不動腦筋”的句子。引導學生把思路轉到前面學過的段落,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繫。老牛説水很淺,小馬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趟過去,“立刻”這個詞説明小馬沒有動腦筋:松鼠説水很深,小馬又“連忙”收住腳步,“連忙”這個詞也説明小馬沒有動腦筋。這樣一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2.聯繫全文,明白道理。

“光聽別人説,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這是全文的中心句。對這一重點句子,要引導學生聯繫全文,逐步加深體會。可提出以下問題來幫助理解。

(1)老牛説河水很淺,松鼠説河水很深,它們誰説得對?為什麼?

(它們説得都對。它們所以説得不同,是因為它們身體條件不同,感受也就不同,並不是瞎説。)

(2)光聽別人説為什麼不對?

(因為別人的話,是根據別人的感受來講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光聽不想,就無法瞭解實際情況,就不能把事情辦好。像小馬光聽不想,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還是淺,自己到底能不能過河。)

(3)應該怎樣做才對?

(動腦筋,親自試試。)

(4)小馬聽了話,懂得了什麼?

四、練習分角色朗讀。

五、分析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小馬過河》優秀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作者運用擬人化手法,通過小馬與牛伯伯、小松鼠的對話,把一個不善思考、凡事愛問媽媽的孩子寫得活靈活現,使小讀者讀起來感到特別親切。學習本課,要啟發孩子們做事要認真思考,開動腦筋,努力親自去實踐,這樣就能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內容,懂得遇事要開動腦筋,具體分析,勇於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重難點:

懂得於是要開動腦筋,具體分析,勇於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老馬、小馬、老牛、松鼠的。頭飾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板書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現在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小馬過河》。”(出示課題)

2、教師講述:“馬棚裏住着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飛快地向磨房跑去。”

3、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呢?請同學們來看錄像,邊看邊思考:小馬幾次來到河邊?每次的結果怎樣呢?”(放錄像)(4).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使學生帶着兒童特有的好奇心走進文章。)

二、初讀感知,瞭解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字字讀準,句句讀通,標出自然段。

2.開火車檢查朗讀,師生評議。

3.在括號裏填出適當的量詞。

一(座)馬棚一(間)磨房一(只)松鼠一(匹)老馬一(條)小河

一(棵)大樹一(匹)小馬

半(袋)麥子

一(頭)老牛

過渡:這幾種事物之間有什麼聯繫呢?請同學們先自讀課文1——6自然段,然後同桌之間進行討論。

(設計意圖:文章脈絡的清晰,讓學生對課文有了大致的瞭解。)

三、精讀訓練,讀中感悟。

(一).學習第一部分

1、(出示老牛、小馬圖):找出老牛和小馬的對話,指導感情朗讀。

2、男女生分角色感情朗讀第一次對話。

3、(出示松鼠、小馬圖)松鼠為什麼認為小馬會淹死呢?

4、指導感情朗讀,練習分角色朗讀第二次對話。

過渡:聽了松鼠的話,小馬又連忙收住腳步,不知怎麼辦好。於是它跑回家裏去找媽媽。學到這裏,你認為這是一隻什麼樣的小馬呢?並説出你的理由。

5、思維拓展:假如你是這匹小馬你會怎麼做呢?

(二)學習第二部分1看板書質疑問難。

2看圖討論:同是一條河,老牛為什麼説河水很淺?松鼠為什麼説河水很深?它們誰説的對?(出示老牛、松鼠、小馬圖)

回答:因為老牛(),所以它説()。

因為松鼠(),所以它説()。

3.思維拓展:假如有一頭大象和一隻小白兔要過河,來問你,你該怎樣回答?4.媽媽是怎樣教育小馬的呢?

(三)自讀課文第七段

1、找出不懂的詞語。

難為情——

課文寫誰難為情?它為什麼難為情?難為情的話怎樣讀?親切——

怎樣讀出親切的語氣?

2、找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多讀幾遍,想一想是什麼意思。(板書:試)

3、、聽了媽媽的話,小馬是怎樣做的?(看圖回答)(板書:趟過去)

4、小馬趟過河以後,有什麼感受?齊讀課文最後一段。(板書:不深不淺)

5、看圖回答問題:為什麼小馬的感受與老牛、松鼠説的都不一樣呢?(按“因為小馬既不像(),也不像(),所以().的句式回答。)(設計意圖:前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方法略有不同,但訓練重點都放在引導學生進入角色。)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

過渡:課文學完了,你想到了什麼?(板書:動腦筋親自做)

五、總結課文:

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不能光聽別人説,要自己獨立思考,從實踐中去尋找問題答案。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及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使語文教學生活化。)

六、佈置作業:

1.講一講:把《小馬過河》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寫一寫:假如有一隻猴子要過河,會怎樣?請你以“小猴過河”為題,自編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gw76o3.html
專題